第一篇:怎样写好一件事
怎样写好一件事
(一)写自己感受深的事。
写记事的文章,首先要求熟悉这件事,别人问起来,自己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要知根知底儿。只有这样才能对所记的事情印象深,感受才深。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自己应该熟悉,有的事情感受也深,就容易写好。就是那些亲眼所见或亲耳所闻的事,同样也可以写好。比如《少年闰土》中所记的几件事,都是“我”听闰土讲的,作者用第一人称写出来,不也很真实、感人吗?规劝同学们不要编造事件来写,也不要写那些道听途说的事情,那样写出来既不真实,也不感人。
(二)把事情写清楚。
有了感受深的事情,就有了写记事文章的内容。要把内容表达好,还必须注意把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比如《跳水》这篇课文所记叙的,事情发生时间是“这一天”;地点是“轮船上”;人物是“孩子”、“船长”和“水手们”;事情的起因是“猴子逗孩子”;经过是“孩子生气了,不顾一切地追猴子,竟走上了那最高的横木,处境非常危险。船长急中生智,逼迫孩子跳水”;结果是“水手们捞上来孩子,孩子得救了”。
《跳水》的六个要素既齐全,交代得又清楚,我们读了印象很清晰。如果缺少一个要素,或交代得不清楚,文章就不完整,眉目就不清楚,可见要写清楚一件事,交代清楚六要素是很重要的。
(三)把事情写具体。
只有把事情写具体了,别人读了才会明白是怎么回事。如果只写一些抽象的概念,没有具体的事实,或者只写事情的梗概,缺少细节的描写,都不会感动人。当然强调写具体,不是要求节节详细,处处具体,那样又犯了没有详略的毛病了。这里讲的写具体指的是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选择一些重要的环节,重要场面和重要人物,要加以具体的描写。比如《黄继光》这篇课文,开头一段简明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上级下达的“天明之前夺下敌人占领的五九七·九高地”的命令,接着详细地描述了黄继光舍身炸敌人雕堡的经过。在这部分里对黄继光的描写是很具体的,对战斗场面的描写也是具体的,因此战斗过程描写得也就很具体了。结尾扼要地记述了黄继光这样做伟大意义。
写记事的文章该具体的地方一定要写具体,这是不容忽视的。
怎样记事才能使情节曲折?
有的同学记事生动感人,原因之一就是情节曲折,起伏迭宕,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然而不少同学的作文写不生动,究其原因是平铺直叙,缺乏波折,尽管文章的主题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怎样才能把情节写曲折呢?这就需要锻炼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波折的眼力。日常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只要留心,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差异。人有心情舒畅的时候,也有懊恼的时候,舒畅与懊恼的情绪变化就是差异。由于不理解,经常产生各种各样的误会和矛盾,这就是事情的波折。记叙这些问题,如果我们只简单地从一个方面讲,必然显得肤浅单薄。如果从多方面反映,一段有一层开拓,一步比一步深入,使文章波澜起伏,那么就会丰富起来。有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同学非常喜欢集邮,各种邮票积攒了好多,并把它归类成套地放在一本精美集邮册里。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一套“仙鹤”邮票却缺少一张。为这张他花费了很多时间去找,跑了很多路去买,都没有搞到手。一天意外地发现了这张邮票,他要了没有呢?在作文中他是这样写的:
一天放学回家,顺手翻一翻墙壁上的信袋,翻着翻着,猛地看见了一封信上贴一张邮票,白底儿,上面印着的仙鹤昂首站立着,那么自信,那么美丽。啊!这不就是我日夜想念的那张邮票吗?再看看收信人,原来是后院陶叔叔。我高兴地跳起来,因为我跟陶叔叔要这张邮票是不成问题的。我翻来看背面,信封右下角上几个字跳入了我的眼帘:“请把邮票寄回”。我的心凉了半截,怎么办?偷偷地把邮票剪下,不成!得到了邮票,我就会失去诚实。况且,寄信人也一定在日日盼望这张邮票的归去,如果他失去这张邮票会多么懊丧,多么难过呀!想到这儿,慢慢地把信放回信袋。
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见过这种邮票,集邮册上也只好空着这么一小块地方。每当我打开集邮册的那一页,我就觉得我是一个诚实的孩子。看到这个空当,我感到充实,感到欣慰。
看,这位同学把一张邮票这件小事写得多曲折,多么扣人心弦啊!
生活中处处有矛盾,事事有曲折。同学们只要有意识地去发现,就能获得许许多多的事物,这可是写好记事文的好材料啊!
怎样写好场面?
同学们作文不论记事还是写人,常常遇到“怎样写好场面”的问题。比如,生活场面、劳动场面、战斗场面、比赛场面,等等。不管什么样的场面,都具有范围大、人数多,头绪纷繁的特点。这就给同学们描写好场面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要么无从下笔,要么写得很乱。
一般地说,写好场面,要求既有面的描写,又有点的勾画,做到鸟瞰物写,点面结合。所谓“面”,就是指场面的全貌,是“大全景”;所谓“点”,指场面的某一局部景象,是“特写镜头”。把点和面结合起来写,才能使画面开阔,突出重点事物的面貌。通过对重点事物的描写,更好地再现整个的场景。这样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使文章既概括又具体,收到生动逼真、具体感人的效果。
以一位同学写的《搬砖山》为例,帮助同学们认识和学习写好场面的方法。
搬砖的战斗打响了,同学们摆开了„川‟字阵,老师挑了几个高个子同学站在砖山上拿砖,然后传给另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接过砖又迅速地传给下一个同学。一块块小红砖像一只只小松鼠一样,从这个同学手里蹦到那个同学手里。同学们不断地传递着,身躯不断地转动着。不一会儿,同学们的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又过了一会儿,同学们的脸上流出了豆大的汗珠,脸颊被太阳晒得通红。
李勇同学站在砖山上正在给同学拿砖。他猫着腰,迅速地拿起一块砖,倾斜着身子把砖递给下一个同学。他不停地猫下腰,拿起砖,伸起腰,递给下一个同学。
张小雯同学的手不久前开过刀,伤口还没有完全好,但她忍受着伤口疼痛,坚持用一只手和同学们一起传砖。不一会儿,张小雯的衣服上、裤子上都粘满了金红色的灰,她变成了一个小金人啦!同学们看见她这样卖力气地干,大家的劲头更足了。山渐渐地变矮了。
这里只摘录了文章的三个自然段,便足以说明问题。第一段是写面上的情景,从整体上表现同学们的劳动热情;接着作者具体描写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同学,一个是从“山”上传砖的李勇,一个是带伤劳动的张小雯。把点和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主次分明的描写,使一幕幕劳动热情高涨的“搬山”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写好场面,采用鸟瞰特写、点面结合的写法,不一定非要从面写到点,也可以从点写到面,或者点面穿插起来写。至于在整个场景中重点突出什么,那要看主题的需要,否则将成为整篇文章的累赘。
怎样才能写好细节?
如果把一篇作文比做一棵树,那么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就好比树上的枝叶。树没有枝叶就会枯死,作文没有细节就会空洞无物。因此,同学们要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并在作文中描写出典型的细节,才能使作文丰满,内容充实,才能把作文写好。
比如一个同学写他和爸爸一起割麦子遇到了困难,其中的细节是这样描写的:
割了没多一会儿,我觉得头重脚轻,眼冒金花,心慌得怦怦跳,真有点支持不住了。这时,麦子更不听话了,它们左躲右闪,我就是抓不住。好不容易抓住了,镰刀搭在麦杆上,几下都割不下来。忽然,一个麦穗打在眼睛上,啊,酸疼酸疼的,眼睛一下子睁不开了。我捂着眼睛坐在地上,真想大哭一场。
这个细节描写具体生动地表现了割麦子这种劳动,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是多么艰难啊。小作者根据在短短几个小时里的感受,把劳动的艰辛细致入微地描写出来了。
这是他修改后的段落,原稿是这样写的:
割麦子真累呀!我割了一会儿,累得我腰酸腿疼。麦杆不听话,我割也割不动,抓也抓不住。有一稞麦穗打在我的眼睛上,疼得我吃不住劲儿。
比较一下,像原先这样采用直直白白地抽象概括的写法,和加上细节描写效果不一样吧。前者读了仿佛眼前出现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劳动场面,后者很难感染人,给人以空洞、模糊的感觉。
写好作文的细节就要留心生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细微的典型的情节。做到笔头勤,多写片断,日积月累,使自己练习写作的材料仓库充实起来,作文的时候,就可以随用随取了。
当然,这里讲的细节描写是对那些只有主干,而无具体内容而言的,而不是要同学们不加选择地罗列现象,喋喋不休地述说眉毛头发的根数。细节描写要做到细而精,细而深,细而动人。只有这样的细节,才能突出作文的主题,才能打动读者的心。
怎样抒发感情? 古人说:“言为心声”,而能称得上“心声”的语言必然是饱含作者感情的语言。这种感情怎样用语言抒发呢?我们学过的课文里这样的例子很多,略举几处,供同学们学习。
1.融情于景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十里长街送总理》)这里描写天气阴暗,气候寒冷,路长,人多,抒发了周总理逝世以后,人们极度哀痛的心情。情融于景,情景交融,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融情于事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四十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四十年里头,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这里叙述了马克思与恩格斯为了共同的事业,长期密切合作,赞美了他们之间的“伟大的友谊”。作者在写事中抒情,融情于事,使读者有事可依,产生共鸣。
3.融情于理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是《养花》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用简练的语言总结了全文,说明养花的好处,抒发养花的感受,巧妙地融情于理,让读者从道理上加深认识,在感情上得到交流。
4、咏物抒情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落花生》)作者以花生作比喻,在历数了花生各种用途之后,教育孩子要做有用的人,咏物抒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教子之心,爱子之情。
5.复迭咏叹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再见,亲人》)作者复迭咏叹,层层递进,把中国人民志愿军对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充分地表达出来。
以上是常见的五种抒情方法。同学们只要在阅读中注意学习,在作文中注意运用,就一定能有助于理解文章与表达思想,提高阅读写作水平。
怎样描写静物?
有一位同学以“我的小瓷马”为题,写了一个片断练习,读来很有意思。
我家的桌子上,放着一匹可爱的无锡瓷马。瓷马的大小跟电话机差不多,全身是棕色的,像绸缎一样闪亮。它昂着头,挺着胸,浑身鼓起一块块肌肉,多像一位神气的大将军啊!它的头上有一对尖刀似的耳朵,向前方直挺着。一双眼睛闪着亮光,机警地注视着前方。它的嘴张得很大,似乎在发出一阵阵嘶鸣。脖子上的鬃毛直竖起来随风飘动。宽阔的胸膛,肌肉隆起了疙瘩,显出无穷的力量,前腿举到胸前,后腿蹬得挺直,钢铸似的铁蹄像要踏平崎岖的山路。
我观察着,联想着,瓷马好像真的变成了一匹千里马,在祖国大地上奔腾,飞驰!不足三百字的片断,竟写得这样成功,真不容易。小作者先写小瓷马的产地、大小和颜色,从总体上作一介绍;接着概括地描述小瓷马的头、胸和全身;再接下去细致地描写了头上的耳朵、眼睛和嘴,脖子和胸膛,前腿和后腿。“它昂着头,挺着胸,浑身鼓起一块块肌肉,多像一位神气的大将军啊”,“一双眼睛闪着亮光,机警地注视着前方”、“它的嘴张得很大,似乎在发出一阵阵嘶鸣”,这样就把一个没有生命的小瓷马写活了。
结尾写“我观察着,联想着”,应该说这个片断写得好,就靠作者的仔细观察,丰富的想象,做不到这两点,描写静物是很困难的。
描写静物和描写动物一样,要紧的是抓住描写对象的外形特征,点明它的功能,自己对它的思想感情。当然,这并不是说,描写任何一个静物,都必须同时写出以上三个方面。不同的物件,有不同的写法。写什么,不写什么,详写哪个方面,略写哪个方面,都要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确定。
怎样看图作文?
看图作文是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好形式。
看图作文的种类很多。从图的形式来看,可分单幅图和多幅图。从画面内容来看,有人物画,有记事画,有状物画,有风景画,而看图写出来的作文或写人记事,或写景状物,也应该有所侧重。
看图作文要求我们用语言再现画家作画的意图和画面所反映出来的内容,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这跟命题作文比较,有利的因素是有的,但困难也不少。材料是现成的,不用绞尽脑汁去想,但画面上展示的往往是全部过程的一个或几个侧面,与画面有关的情节往往在画外,想再现得成功,还是靠我们进一步去挖掘,去联想、构思、组织材料,安排层次等,看图作文并不容易。
但也不难,只要认真做到看、想、写,写好是大有希望的。
(一)看。仔细观察画面内容,细心领会图意。图是文的依据,把握住画面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观察的一般顺序是整体——部分——整体,即最初要看出图的大概意思,先有个整体概念。然后,要搞清楚画面各部分内容,诸如画面上的人物、事物、环境、时间和地点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再回到整体上进行重点观察,领会画面上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和中心思想。比如《送信》这幅图主要画了一位邮递员阿姨冒雨送信的情景。应重点观察她身被雨淋,却把雨衣盖在邮包上的行动,以及和那位收信的小朋友的对话,以至她的心理活动等,作以认真地分析,从中进一步体会邮递员阿姨工作认真负责的高尚品质。
(二)想。根据画面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画面上表现的往往是“一瞬间”的情景,而这“情景”发生前和发生后的情况不可能都表现在画面上,因此,写作文时就要进行丰富而合理的想象。想象主要有两个途径:
1.就图想象,以扩充画面情节。抓住画面上的主要人物,抓住主要人物的关键处,围绕中心展开想象。如《送信》中邮递员阿姨被雨淋的样子,信送到收信人手里以后的欣慰心理,以及她挥手离去的样子等等。都可以凭借丰富的想象,把情节写得具体、紧凑。这样,画面由“静”变“动”,由“无声”变“有声”,人物也就活起来了。2.离图想象,补充画面内容。要把画面没有画出来的,又有必要交代的内容补充完整,想象图外图。像邮递员出发前和送完的情况画面上没有,作文时不写情节就不完整,就应该通过想来填补。注意选择那些合乎情理、突出中心、与众不同的想象内容,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
(三)写。这是看图作文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把观察到的内容,经过自己思考以后条理清楚地写出来。在动笔之前确定中心,明确要描述的画面说明了什么道理,然后有层次,有顺序地叙述出来。主要内容要详写,次要内容要略写,这也是看图作文应注意的。
看图作文,有很大的创造性。我们要经常练习,逐步掌握它的写作方法。
如何写好一件事
一篇好的习作,选材、情感和语言都应该是真实的。否则,这篇习作就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一样,没有生命活力。所以,要写好一件事,学生需做到以下四点。
一、选材要真实
俗话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经常抱怨找不到习作素材,其实他们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只要肯做生活的有心人,习作必会“材”源滚滚。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体会,你的习作也一定会有别样的风景。
二、描写要细腻
在习作中真实情感的表达离不开细节描写。例如,一位学生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我头昏沉沉的,心里慌得很,连腿都有一点打颤”“蹑手蹑脚地走出了教室”“我就像老鼠钻洞似的溜之大吉”,这些细节描写使“我”贪玩的形象跃然纸上。
三、说明人和事的要素
具体和真实是一对孪生兄弟,要想使一篇习作真实感人,就必须写得具体。因此,在习作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要素。人,主要是姓名、年龄、性格等;事,主要是起因、经过、结果等。
四、要尽量使用生活语言
习作就是用语言来记录生活。习作要有生活气息,语言就应尽量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例如,在习作中你可以准确运用拟声词:风声“呼呼”,哭声“呜呜”,咳嗽声“咳咳”等;再如,写同学之间的事情时,可以用真实语言进行描写。需要注意的是,语言描写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当你有了真切的心理体验,你的语言就能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流淌出来,感动自己,感染别人,这样必能创作出精品。
怎样写好一件事情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 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第二篇:怎样写好一件事
一件事,由若干个情节构成;每个情节,又由若干个细节组成。这些构成事件的情节和细节,有的能够很好地达成我们的写作目的,有的与我们的写作目的无关。动笔前,我们要围绕写作目的,分清哪些是有用的情节和细节,哪些是无用的情节和细节,——做好典型事件内部的选材,剔除那些无用以及作用不大的情节、细节,是我们“描述事件经过”要做好的首要工作。
然而在平常写作过程中,99%的同学都缺失了这最关键的一环——大家把要记述的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以后,只要开了头,就行云流水般一直写到事件的结果,只要是现实生活发生的情节和细节,都不加任何选择,一股脑地写进文章——这样写出来的文字,就像无间断、无剪辑的录像,由头至尾摄录事件的全程,是对客观事实100%的再现,生成的文章必然是“流水账”。很多老师在评价时,能明显感觉到文章叙事存在问题,但不知道症结出在情节细节选材,因此开出的药方常常是“缺乏细节描写”。
其实,选材包括三步:一是围绕达成写作目的途径,从众多的事件当中选出典型事件;二是围绕达成写作目的途径,从典型事件中选出典型情节;三是围绕达成写作目的的途径,从典型情节中选出典型细节。每一步都有取舍。而我们的学生只完成了第一步选材,认为选出的既然是典型事件,那么这个事件的每个情节和细节都用该写进文章中,这样,就把一个典型事件写成“流水账”了。
一件事内部情节、细节选材过程示例:
写作目的:赞美妈妈,表达对妈妈的喜爱敬重之情
达成写作目的的途径:表现妈妈节俭。(因为妈妈具有节俭这种高尚品质,即便文章内不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读者也会明白,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赞美妈妈,表达对妈妈的喜爱敬重之情,因而极力表现妈妈节俭,就是达成写作目的的渠道。)
选择典型事件:妈妈到市场买菜。(通过这件事,极力表现妈妈节俭,间接达成写作目的——赞美妈妈,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喜爱敬重之情。)
典型事件的情节构成:下班出门——到农贸市场的经过——买菜的经过——回家的过程。
构成典型各情节的细节:
(一)下班出门:下班了,妈妈随着人流走出办公楼的大门;一边走,一边和同事谈笑风生;到楼门口时,和大家挥手告别,大家都微笑着与妈妈道别。
(二)到市场的经过:妈妈在车站等了将近10分钟;2路车来了,妈妈登上汽车,找了个座位坐下;车行驶了两站,上来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妈妈站起来,把自己的座位让给那位老奶奶;汽车又向前行进了两站地,妈妈来到市场。
(三)买菜的经过:一进菜市场,那些熟悉的小商贩都热情地和妈妈打招呼。妈妈先走到肉摊前,一问价,感觉太贵,于是放弃了买肉的打算。接着走到一个蔬菜摊前,相中了左边的那一堆又鲜嫩,又粗壮的芹菜,不想物美价贵,一斤要三块钱,妈妈有些犹豫了,正想走开,小贩从货架下掏出另一捆芹菜,告诉妈妈,这芹菜只是叶子有点蔫了,看着不那么水灵,其实质量一点也不差,价钱只要一块五。妈妈和老板讨价还价,最终以一块二的价格成交。走过水果摊时,叫卖的姑娘喊住妈妈,向妈妈推荐桔子和苹果,因为家人都不喜欢这两种水果,妈妈摇了摇头。最后要离开市场的时候,碰到一个货车横在十字路口清仓处理土豆,正常卖价一块钱一斤,因为摊主着急回家,土豆又是别人挑剩的底货,要价只有五毛,于是妈妈又买了二斤土豆。
(四)回家的经过——农贸市场就离我家有一站地,坐车要花掉一块钱的路费;同时妈妈要顺便看看路边盛开的菊花,于是决定步行回家。
(五)选材剪裁:
1.情节选材。记叙这件事,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表现妈妈节俭。从构成事件的四个情节上看——妈妈下班出门、到市场这两个情节,丝毫不能表现妈妈节俭,所以应该剪除。(按时下班——表现妈妈严守劳动纪律;和同事谈笑、告别——表现妈妈对人热情、富有亲和力;让座——妈妈最老爱幼,乐于助人)应该选择买菜和回家两个情节来写。
2.细节选材。围绕妈妈勤俭,我们从构成事件的四个情节中选出买菜和回家两个情节。是否构成这两个情节的所以细节都应该写呢?经过详细审视,我们发现“妈妈买菜”这个情节中,“小贩和妈妈打招呼”这一细节,表现的是小贩的热情和妈妈的好人缘,与勤俭,也要剪掉;同时后面“回家”这个情节中,“妈妈顺路欣赏盛开的菊花”这一细节也与表现妈妈勤俭无关,因此也应该剪除不写。
上面的案例,给大家演示了如何围绕达成写作目的的途径,进行一件事内部情节和细节的选材剪裁过程。目的是告诉大家,记述典型事件也不能完全照搬照抄事件的全过程,要从事件中选出核心情节、细节,把那些不能达成写作目的——表现主题(勤俭)的内容裁掉,否则留着它们就会冲淡主题。
四、第四步——处理好内部选材和剪裁带来的故事情节不连贯问题
一个完整的故事,裁掉其中的几个情节,或者从某个情节中裁掉几个细节,我们笔下的故事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与情节之间,细节与细节之间就出现了断层,怎么办呢?这是很多同学和老师的顾虑——我们不是不想剪裁,关键是裁万后故事本身支离破碎,无法连成一个整体,不会加工处理。其实,就像裁缝做衣服一样,剪裁工序完成后,要运用一定的技巧,把它们缝合到一起。
(一)不影响故事整体性的情节、细节,直接删除
有些故事情节,我们即便不叙述,读者根据生活经验,也会理解。例如:早晨一觉醒来,我掀开被子,穿上衣服,跳下床,径直冲进洗手间,草草洗了几把脸,连饭也没吃,就急匆匆的向学校奔去。去掉中间的环节——掀被子、穿衣服、下床、洗漱,把它变成:早晨一觉醒来,我连饭也没吃,就急匆匆的向学校奔去。难道读者会认为“我”裹着被子、没穿衣服、没下床、没洗脸就去学校了吗?显然不能。同时,不是故事主脉络的情节,随便删除哪个,也不会影响故事的整体性。例如上面妈妈买菜的例子,删除小贩跟妈妈打招呼的环节,根本不影响整个事件的发展——小贩打不打招呼,都不会影响妈妈买菜这件事的发展。
(二)影响故事情节连续性的情节剪裁后的处理方法 1.事件的前部情节被裁掉,如何处理
(1)高度概括前部主要人物的行为过程,把主要人物直接送入要具体描述的故事情节发生的时空中去,然后直接描述选定的故事情节。以上面“妈妈买菜”的例子为例,要裁掉前面“妈妈下班出门”和“去市场的经过”两个情节,就要用一两句话,高度概括妈妈在这两个情节中的行为过程,让妈妈这个主要人物直接到达市场:下了班,妈妈径直来到农贸市场。有的同学用“走向农贸市场”是不可以的,因为作者没有将主要人物直接“送达”事发现场,而是“抛在路上”还得写路上的经过。接下来叙事不要兜任何圈子,直奔选定的第一个情节——买肉,进行描写:“五花肉多少钱一斤?”家里已经两个星期没吃肉了,尽管有些犹豫,妈妈还是在一个肉摊前停了下来!
(2)运用抢断法,抛开前面两个情节,落笔直接刻画下面要具体描述的故事情节发生的环境,通过环境描写暗中交代第一个要描述的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人物要在这里做什么,然后直接进入对情节的具体描述。
例如:下班后的常新市场,人涌如潮,熙熙攘攘。(时间——下班后;地点——常新市场;人物行为——买菜)“五花肉多少钱一斤?”家里已经两个星期没吃肉了,尽管有些犹豫,妈妈还是在一个肉摊前停了下来!2.事件的中间情节被裁掉,如何处理
(1)时空转换法。事件由情节构成,不同的情节发生在不同的时空里,作者要裁掉其中的某些情节,可以运用时空跨越转换的方法。例如:整个事件第一个情节发生在家里,第二个情节发生在上学的路上,第三个情节发生在学校。如果想剪掉中间上学路上的情节,只需要在第一个情节叙述结束后,加上一句话,让主要人物的行为跨过第二个空间——路上,直接指向第三个地点——学校,同时在下一段的开头,直接用一两句话描述第三个地点——学校的环境,就说明主要人物已经通过第二空间,到达第三个地点,这样,第二个情节的内容就被悄悄地剪除了——
“放学早点回来,现在路上的车多,社会也乱,别让妈妈担心!”母亲一边帮我把书包背到背上,一边重复着那句每天重复一遍、连防盗门都能够倒背如流的叮嘱。橘色的灯光从天棚上倾泻下来,散落在妈妈的花白的头发上,流淌在妈妈消瘦的肩膀上,勾勒着妈妈弯腰驼背的身影。我的心底陡然间泛起一阵莫名的酸楚,第一次深深理解了妈妈那份唠叨背后沉甸甸的牵挂,第一次想伸开手臂,抱抱妈妈。“我知道了!”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把“知”字语气减轻,语义里不带任何厌烦情绪回敬妈妈的叮咛。我不知道曾经的那些干瘪、枯燥的琐碎生活,还有多少细节蕴含着这样的温情,但这个风雪肆虐的早晨,我真的用灵魂体验了什么叫真水无香、什么是大爱无声!带着一份浓浓的亲情,我毅然踏进黎明前的黑暗,向学校奔去。
(删除路上的经过)
教学楼内静悄悄的,只有三楼的两个教室亮着灯。......(2)情节概括罗列+时间推移法。就是先概括被省略的情节的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罗列这些被删除的情节中主要人物宏观上看都做了些什么,然后交代这些情节发展运用的时间。下一自然段直接进入新的时空,描绘新的情节。
例如:接下来,老师又给大家讲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让大家做了分组训练,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三十几分钟。
要下课了,老师走上讲台,敲了敲黑板:“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比较难,请已经掌握的同学给自己一个赞赏的微笑;请暂时还有困难的同学,在心底告诉自己——这是全新的知识,我在努把力,也同样能掌握!”......(3)持续状态描述法。被剪切的情节,在事件发展中,总要有其特定的过程状态。概括描述这些情节发展的持续状态,也是处理衔接的一种手段。
例如:记述一个旅行过程,旅程中间的十几个车站没有具体情节可写,就可以描写这个过程的行进状态——列车一路欢歌,滚滚向前。窗外的风景,仿佛是被隆隆作响的车轮惊飞的鸟,向着车尾飞奔。
接下来的情节衔接,另起一个自然段,可用“时空定位法”,也可以用“先声夺人法”。
时空定位法:车到苏家屯,上来一高一矮两个小伙子........(车到苏家屯,既交代了地点,也交代时间)
先声夺人法:“列车前方到站,苏家屯车站....”火车从海城出发将近两个半小时,广播里传来列车员甜美的声音......利用具体情节中某人的语言,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交代事件发展进入一个新时空,引出新的故事情节。3.事件的尾部情节被裁掉,如何处理
一件事的尾部情节被裁掉,等于事件没有记述完就收了笔,这怎么能行呢?其实也完全可以,我们可以采用 “两步处理法”应对。
第一步,在详细描述的最后一个情节之后,加入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之后用省略号——告诉读者故事情节继续向前发展;
第二步,换以自然段写结尾,在结尾中点明事件已经全部记述完毕(用隐性语言告诉读者,后面的情节不想记述了)。
例如: 最后一个详写情节:书刚刚放到腿上,还没来得及抄一句话,我就隐隐地感觉,有两道冷冷的寒光,从背后直射过来,如两把利剑,穿过我的棉袄,穿过我的脊背,穿过我的心脏,压迫着我的神经,让我喘不过气起来。“完了!这些人丢大发了!”当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左手有些机械地抓起敞开的书,一下子塞到桌位的最深处。老师从我的身后悄悄的走过,似乎什么也没发生!
侧面描写:教室里,静悄悄的,只有笔划过字面的沙沙声.....(这是第一步)
换另一自然段结尾:这件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那次考试,始终铭刻在我的记忆里。我从心底感激那位老师,他用无声的行动,保护了一个少年的自尊,也给了我最深切的人生启迪: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并且已经努力改正时,我们最应该做的,不是将其所犯的错误公诸天下,而是装作浑然不知!(这是第二步)
五、第五步——解决叙事主脉络问题
将主要人物的行为,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以时空转化为基本方法,就可以将串联成事件的主脉络。这一步比较容易,就是按照事件发展的进程,依次写主人公的行为,有地点变化的情节,要点明新地点。
六、第六步——处理细节描写问题
(一)强化正面细节描写
1.方法一:情节分割法——就是将一个小情节,分割成多个连续的动作,加以细致描述。
例如:叙述“焦急起床”这个情节,如果把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描述,写出来的文字是——他急急忙忙地从床上爬起来。如果采用情节分割法,将“焦急起床”这个行为划分为若干个动作,进行连续描写,写出来的文字就变成——早晨一睁眼,已经六点半了,他一骨碌爬起来,三下两下套上衣服,跳下地,直奔洗漱间。
2.方法二:动作核心法—— 根据达成写作目的的途径需要,围绕某个动作,进行多方面刻画。
具体可刻画的内容有:(1)伴随这个动作的小动作;(2)动作的速度;(3)动作的方向;(4)动作的运行轨迹;(5)动作的力度;(6)做这个动作的姿势;(7)做这个动作的神态;(8)做这个动作的伴随语言;(9)做这个动作的心理;(10)这个动作带来的感受;(11)动作的行为方式;(12)动作的目的;(13)动作带来的效果等等。
例如:“娘的,你们这帮狗杂种,敢到中国来杀人放火,我今天就让你知道中国人的厉害!”他提起斗大的拳头,怒目圆睁,杀气腾腾,奔着敌人的太阳穴,恶狠狠地砸了过去。这一拳带着风声,疾是流星,快如闪电,宛若一发出了膛的炮弹,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似乎要把对方砸成泥,碾成灰。这一拳,凝结着对杀害娘亲荼毒百姓的刽子手的深仇大恨,硬如铁,强如钢,以秋风扫落叶之势,重重的撞击着侵略者的面门,让敌人胆寒心惊,魂飞魄散!
(二)强化侧面细节描写
在刻画正面人物的同时,对应故事情节、细节,插入对侧面人、侧面物、侧面环境、侧面背景条件的刻画,以突出正面刻画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这样正侧面细节描写结合在一起,表现力更强。(前面已经讲过侧面描写,这里不再赘述。)
第三篇:怎样写好一件事作文教案
写一件事作文教案
授课班级:七(2)授课教师:潘学元 授课时间:2017.3.1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次习作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学会“记事”的记叙文的写法。
2、启发引导学生在“记事”中,要写真事,吐真情,文章才能具有感染力。
过程与方法: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们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表现自我的能力。煅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叙事要完整,内容具体、感情真挚,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教学难点:围绕中心选材,抓重点,做到有详有略,突出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有关的范文,课件
教学内容:以生活中难忘的一件事为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习作要求:
1、内容生动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2、将六个要素交代清楚,做到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3、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课时:两课时进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已经七年级了,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肯定有好多令你难忘的事情,谁能把你的小秘密说给大家听听?
二、审题指导
读题目要求:你都了解到什么?(读题目要求,认真加以思考)
你认为此次作文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内容具体、真情实感)
三、组织材料
1、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材料的组织。
首先,选事要切合题意,围绕中心选材。其次,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受深刻的事来写。这样,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2、小组相互交流,畅所欲言。
(1)说一说使你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2)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个材料?
(3)把你选择的材料完整的说给大家听。
2、汇报自己的选材。
(1)请比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教师应注意评价学生的评价,要充分肯定优点,适当的指出需要努力的方面。
(2)在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同学进行汇报。同学老师进行及时评价,友善的提出不足之处。
四、作文:
以“记一件 的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第四篇:初中作文训练:怎样写好一件事
记一次(___)的拔河比赛 作文训练:怎样写好一件事 怎样写好一件事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故事:童年趣事、家庭琐事、校园故事、游戏活动、社会见闻、难忘往事、交往故事、赛场故事、游览故事、成长故事、亲情故事、爱好故事、发明故事、历险故事等。这些故事大多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如何把这些小事作为材料来写成一篇佳作呢? 紧扣题眼审题时理解关键词语,是写事作文的难点。如本文可填入“有趣”、“难忘”、“有意义”等词汇,对于半命题作文,这往往就是题眼。一篇好的记事作文必须: 紧扣题眼 突出中心 完整叙事 环境渲染 生动描写 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根据题目,选定了某件事后,你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地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趣味点,意义或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本文记事内容已经确定,但其中的意义却还可以挖掘。完整叙事 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以及事件的过程等。环境渲染 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因为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环境写好了,写出特点来,还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生动描写 写事离不开写人,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细节描写要领: 抓住特征绘肖像 锤炼动词绘造型 吻合个性绘语言 烘托渲染绘环境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细节描写示例
(一)例:那天,爸爸生气了,打了我一顿。例: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捧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具体写出动作的过程 细节描写示例
(二)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①“小”到什么程度?②怎么个“瘦法”?③穿得有多“差”?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
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把握外貌描写 细节描写示例
(三)今天,我刚到学校就看见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我感到很害怕,心里像十五只水桶――七上八下。我连忙走进教室,不一会,王老师也进来了。我的心跳得更厉害了。我很担心会有什么事发生,其他同学也一样。我们关注着老师的一举一动。细节描写综合示例
(一)今天,我来到学校,一眼看见了王老师,他正站在教室的门口。我心中惊呼着,快步溜进教室,小心谨慎,生怕出一点错。再看看周围的同学,一个个神色不宁,似乎再等待着一件极不幸的事情爆发。一会儿,语文早读开始了。李晓再前面领读,我偷偷瞥了王老师一眼,只见王老师慢慢踱到教室后面的板报前。他一走过去,全班同学一下全回过头去,口里虽然仍旧再读语文,那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心里像绷紧了的弦,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断的!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王老师的一举一动上。过了好一会,他转过身来,我们的头“呼啦”一下子,又都转了过来.读书声音也一下子“洪亮”起来了。我不禁为我们的动作如此整齐而感到好笑。王老师走到前面来了,使劲盯着我们,像要从我们每个人的脸上找到什么答案。我急忙用书挡住了脸。过了一会儿,我又悄悄地把书本放低一点儿,只见他慢慢走到门外,然后站定了。透过玻璃窗,看见他正皱着眉头,像在苦苦思索着什么。再看看同学们,他们和我一样,心绪惊疑不定,互相望着,不知怎样是好。扩写:她骂他混蛋。1.尽你最大的努力,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2.运用你的想象,可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场景等。细节描写综合示例
(二)添加“语言描写” 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混蛋!”(11)添加“动作描写” 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18)添加“肖像描写” 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37)添加“心理描写” 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71)添加“情境描写” 真是冤家路窄,刚好在操场上俩人不期而遇,由于上次她发现他抄别人的作业,便报告了老师,结果他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今天,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他竟然嬉皮笑脸地拦住她,一个劲地说她是:小报告、克格勃、小内奸„„她对他的挖苦、讽刺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
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180)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母亲,我说,妈妈我想你,妈妈说她也想我„„ 点评:只见概述不见描写,更不见细节,语言枯燥,人物形象模糊,感情平淡。细节描写综合示例
(三)修改稿:初一刚住校,我是那么的不适应,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陌生的同学,陌生的教师,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学习内容,连自来水里流出来的水都是陌生的,晚上醒来,想起妈妈的笑脸,爸爸的大手,奶奶的唠叨,爷爷的叮咛,泪水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评语:增添了心理细节、肖像细节描写。“我”的思家之情表现得更真更切,排比修辞使语势强烈。修改稿二: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叮„„叮„„”电话通了,我仿佛看见妈妈正在洗衣,听到铃声,她立即放下衣服,跌跌撞撞地奔向电话,嘴里还不停地说:“别着急,我来了!”她哪里知道我根本听不到!“喂?秀,是你吗?”是妈妈的声音!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妈,我想你!我„„”我说不下去。“我也想„„想你!”我感受到妈妈的颤抖,她一定是一边笑着,一边流着泪„„ 评语:增添了心理、语言细节描写。“我”与母亲相思之情表现得更真实、更生动、更浓烈,语言生动。小结 充实、细致的描写可以使文章: 从枯燥走向生动; 从模糊走向真实; 从平淡走向深刻。详略得当 记事中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一般指事情发展高潮处)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作文框架 拔河比赛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环境 天气 校园景物 赛前气氛 参赛者 啦啦队 组织者老师 外貌 神态 动作 心理 起因:为什么比赛? 经过:比赛过程如何? 结果:输赢?同学反映?
第五篇:如何写好一件事作文
作文专项:如何写好一件事 让我感动的一件事
有许多事情在我记忆的长河中已经被冲刷得模糊了,可是有一件事,却像刻在我的心中一样,回想起来依然是那样清晰。
那是一天中午,忽然下起了大雨。那雨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接连地掉下来。该去学校了,可雨还是哗哗地下着,于是我撑开伞,往学校走去。走着走着,忽然听见后面有一个女孩一边跑一边喊:“大姐姐,我可以在你的伞底下避一避雨吗?”我看了看娇小的她说:进来吧!”虽然嘴上这样说,可是我心里却想:这伞本来就小,再加上她,肯定会更不舒服。于是,一路上,雨伞就有意无意地往我这边偏,而女孩却是微笑着向前走。雨水不停地打在她的身上,她的多半边衣服都湿了。到了一个拐角处,我一不小心,脚底下一滑,眼看就要摔倒了,幸亏那个女孩一把抓住我。她看见我的裤脚上粘了一大片泥水,说:“我有手帕,帮你擦一擦吧!”她说完,就拿出一块洁白的手帕,蹲下来给我擦裤脚。
看着她那被染黑了的白手帕,我忍不住问她:“你没有雨伞吗?”她说:“有。”“那你为什么不带?”“我的雨伞借给邻居大哥哥了。他上中学,路非常远,没有伞会淋雨生病的。”听了她这些话,我的脸一下子红透了,我忽然觉得她那娇小的身躯一下子变得那么高大,我只有仰头才能看得到……
难忘那个下雨天,更难忘那个娇小的女孩。从那以后,我的生活中也增加了许多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们感激的微笑.写作启示:
1、列好故事的提纲(顺序)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段落层次跟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顺叙的使用最为广泛。
示例 : 以“一件感动的事”为例,构思(框架)如下:
一、有一件事刻在“我”心中。(略写)
二、“我”和小女孩之间发生的事。(详写)
三、启迪“我”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略写)
2、采用倒叙的方式组织材料。
倒叙就是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回到事情发展的顺序上进行叙述。示例 :写父亲关心自己的一件事,采用倒叙的形式如下:在我心目中,父亲是最高大的。我可以尽情地依靠着他,他为我筑起了一道遮风挡雨的墙。我非常非常的爱他。想到父亲,往事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下文就是对事情的具体叙述)按照这个方式将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
3、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写事情总是离不开人物,写好人物在当时情境中的语言、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对表达文章的中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请赏析文章中的语言、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分别有什么作用。写出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的词语,看谁写得多。神态描写训练
给下列描写神态的句子配对。
紧张时 嘴角上泛起一阵涟漪,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愤怒时 鼻子两翼一掀一掀,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哭泣时 不住地喘气,脸色灰白,双眉紧锁,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高兴时 竖起了眉毛,眼珠子瞪得像要弹出来似的。
发愣时 两眼直呆呆向前望去,木头一般地站在那里。伤心时 亮晶晶的泪珠在他的眼睛里滚动,然后,大大的、圆圆的、一颗颗闪闪发亮的泪
珠顺着他的脸颊滚下来,滴在嘴角上、胸膛上、地上
运用神态描写,合理的想象进行扩写。
1、妹妹挨了批评,样子非常可怜。
2、正在发愣的他,突然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 心理描写
考试后,发卷子,你紧张过吗?
月考之后
天灰暗暗的,世界都好像失去了色彩。我开始讨厌明媚的阳光,喜欢躲在黑暗的角落,偷偷哭泣,没人会理解我的。月考的成绩像暴风雨,我怕他把我吹到地狱。耳边总是批评,只有嘲笑,我开始害怕和同学讲话,怕被嘲笑,怕看见红彤彤的卷子,怕“红灯”一直伴随我,我怕„„
考成这样,我有脸见父母吗?爸妈起早贪黑,岁月无情地在爸妈脸上留下难以抹去的痕迹。离家只有几步远,可我的腿却有铅一般重。怎么抬也抬不起来。头也是,总是低垂着。成绩就像是鞭子一样抽打着我的身体。我体无完肤。
家中,父亲听了我的报告,阴沉着脸,无表情地说:“快吃饭吧!”随后,点了一跟烟,似在思索着什么,那根烟已经不再是烟,而是牵动我心情的导火索。我大气都不敢出一声,静静地吃饭。我怕,怕这暴风雨前的寂静。
当我无意中说想吃苹果时,父亲不辞劳苦地买了一箱,一面擦擦汗,一面笑着对我们说:“这是别人送的。”那肥胖的身子,不知是怎样把苹果抱回来的„„ 我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独自品味着那咖啡似的成绩单,为下一次月考而努力。
【评析】这篇习作紧扣月考,通过描写自己月考失败后的担心、联想到父母的付出,最后写出父母对我月考成绩的反应,从多个方面,不同角度写出小作者忐忑不安、伤心的心理过程。
每当考试不理想,试卷即将分发时,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怎样把这些心理变化描写出来呢?看看下面的几点分析吧!
1、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MP3,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品尝感受: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你是不是也像上文一样祈祷过,把这种状态下自己对自己讲的话详尽地描写下来就是生动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啦。选段中作者通过“想”、“心说”等提示语把自己的心理转为文字描述出来,再现了小作者的心理变化。
总会想起那张照片
“帮我和路拍张照片吧!”您比划着。我们坐在竹椅上,您的头倚靠在我的右肩,银丝闪闪……咔嚓,瞬间定格。背后,是青翠的竹林。
竹林还在,第三茬竹笋刚破土而出,小小的,伏在高大的竹林下。多希望我还是小小的。不自觉总会想起那张照片……
小时侯,老屋前青翠的竹林里鸟鸣啾啾,把我唤醒。我嬉戏于清凉的竹林间,惊飞一丛丛墨绿发亮的小鸟。它们扑棱扑棱的消融于汪蓝天际。林内一刹那特别静谧。我懊悔:“小鸟还会飞回来吗?”您像“麦田里的守望者”一直守在竹林外:“会的,这是它们的家!”
黑幕垂落,盛夏的夜空深邃迷人。在泼洒过井水的阳台上,我躺在您身旁,听您讲神奇的“猎人与母老虎”故事,也跟着您辨认天上的“牛郎”、“织女”。“咕……唧……”竹林传来了鸟儿困睡的嘟哝声,我笑了,您也笑了。小鸟又飞回来了,明早仍有脆脆的合唱。我在您的轻抚吟唱中安心入睡。
高大慈祥可亲的您,疼我胜过疼您自己。一次,我的左脚不小心绞进了爸爸的凤凰牌自行车轱辘里,脚踝上露出骨头。坚韧的您哭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您哭!爱人在您儿子8岁那年,狠心地到了另一个世界。您没哭!脚伤恢复的每个晚上,您总坐在我床边,摇着蒲葵扇,摇摇停停。您很困,可是赶不开您。我一呻吟,您就醒了,帮我抚摸伤口。
考到县里最好的初中,离家很远,我要寄宿。离别时,您总要颠着小步一直送我到村口,握别时却强烈地感觉到您的手变小了,心里阵阵酸楚。
妈说您中风了,舌头转不动。赶回家,见您婴儿般蜷缩在床角。您怎么这么瘦小了啊?鼻子一酸,我忍不住抽泣起来。您想坐起,可力不从心,我忙扶起。您抓住我的手:“卯卯……”不停地发出单音。怕您不安与伤心,可我怎么也止不住那泉涌的泪水。眼前苍老而憔悴的您,因失语而大力拍打着床沿,一声声敲打在我的心上。妈说:“长孙回来,您很高兴是吗?”您点点头嗷嗷地哭了。我想安慰您却说不出话,只能陪着您垂泪。
临别时,您挣扎着想下床送我,腿脚却不听使唤。泪水又一次迷糊了我双眼……“帮我和路拍张照片吧!”您比划着,姐明白了,抱着您到竹林外,我们坐在竹椅上,您的头倚靠在我的右肩,银丝闪闪,拂着我的脸,柔柔的香香的痒痒的。咔嚓……
回望您曾无数次站过的村口,那里空荡荡,我的心也空荡荡……爸说您只能吃流质食物了,我的心一阵阵发紧!
初二,您“狠心”的去了鲜花盛开的天堂。
鸟儿飞了还会回来,我还没长大,您怎么舍得离开?奶奶,我很想您!
看着竹林,总会想起那张照片……可照片和我被偷的手机一起遗失了。
总会想起那张照片
翻开相册,一张微微泛黄的旧照片映入眼帘。照片上的中年人抱着一个笑靥如花的小姑娘,明明是那么唯美的画面,我却感觉到针刺般的痛。
照片上的人是我曾经误会过的大伯呀!那个小姑娘,就是我。两年前,大伯因病去世,望着照片上熟悉的大伯,一行清泪顺着脸庞落下,滴在照片上……
在我的记忆中,大伯很严肃,我好像从来没看见过他的笑容。我也不怎么和大伯说话,因为我觉得大伯一点也不喜欢我。
直到那一天,我改变了对大伯的看法,黄昏时分,我坐在一块高高凸起的大石头上看夕阳,落日的余光撒在大地上,一片详和的气氛,这也让我无限陶醉。
好景并没有持续多久,只见刚刚万里无云的天空,此刻却乌云密布。我的心情一下子降到了冰点,不禁怒道:“什么鬼天气,让我好好看会儿美景不行吗?”话刚说完,天竟似乎故意地下起雨来,石头变得十分光滑,我想尽办法也下不去了。这时候,我惊喜地看到大伯正好朝着家的方向走去,路过我的时候,他却只淡淡地看了一眼,什么也没说,径直离开,居然越走越快。我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心想:大伯真的不喜欢我,好狠心的大伯!可是,正当我在埋怨大伯时,雨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大伯!只见大伯扛着梯子、夹着一把未撑开的伞,疾步走到我面前,“小宇,快把伞打开,然后沿着梯子下来,我帮你把梯子撑住。”
那一刻,我泪水充满眼眶;那一刻,我什么都明白了,原来大伯的爱从未缺席,只是比旁人隐藏得更深罢了。
思绪回到现实,看着眼前的照片,泪水再次涌了出来,流到嘴里,好咸,好咸……
这张照片已成为我最珍贵的东西,因为它承载着我对大伯深深的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