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横向总结(样例5)

时间:2019-05-12 11:4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药学横向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药学横向总结》。

第一篇:中药学横向总结

中药学横向总结

(一)一、性能特点

1.要药

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

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

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

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

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

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

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

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

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

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

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

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

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

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

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

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

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

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 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

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

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

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

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

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

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

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

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

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

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

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

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

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

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

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

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

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 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

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

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 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

治胸痹之要药:薤白

止呃之要药:柿蒂

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

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

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

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

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

安胎之要药:苎麻根

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

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

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

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

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

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

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

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

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

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 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 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

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

治疗“皮里膜外之痰” 之要药:白芥子

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

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

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

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

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

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

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

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 2 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

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

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

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

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

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

疥疮之要药:硫磺

2.良药 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

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 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

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

理气良药:沉香

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

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

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

3.佳品

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

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 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

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

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 黄精

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 菟丝子

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

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

4.圣药

“呕家圣药”: 生姜

“疮家圣药”: 连翘

5.通用药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治风通用药:防风

治痹证通用药:秦艽

6.经典用语

“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

“夏月麻黄”:香薷 “斩关夺门之功”:巴豆

“将军”:大黄

“焦三仙”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血中之气药”:川芎

“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

“祛瘀生新”:桃仁 “引血、引火下行”:牛膝

“风药中之润剂” 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

7.病证选药

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黄芩(胎热胎动)砂仁(气滞胎动)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白术(脾虚气弱胎动)杜仲(肝肾虚亏)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菟丝子(肾虚)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破伤风:防风 蝉蜕 天南星 白附子 天麻 全蝎 蜈蚣

胃寒呕吐:丁香 生姜 吴茱萸 高良姜 沉香

胃热呕吐:芦根 竹茹 枇杷叶

胃火牙痛:石膏

阴署证: 香薷

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

项背强痛:葛根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

太阳头痛:羌活 阳明头痛:白芷

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鼻渊头痛: 耳子 细辛

引产: 天花粉

无汗骨蒸:牡丹皮

有汗骨蒸:地骨皮

梅毒:土茯苓

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

鸡眼赘疣:鸦胆子

回乳:芒硝(外用)麦芽

诸骨鲠喉:威灵仙

吐泻转筋:木瓜 蚕沙

苍辛夷膏淋:萆薢

血淋:蒲黄

虚寒呃逆:丁香

寒疝腹痛:乌药 荔枝核

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 虎杖

肺胃出血:白及 手足皲裂:白及

脱发: 侧柏叶(外用)阴疽流注: 白芥子

痨嗽及百日咳:百部

噤口痢:石菖蒲

休息痢:鸦胆子

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

口中甜腻:佩兰

排石:海金沙 金钱草 鸡内金 郁金 核桃仁 喉痹:络石藤 灯心草

口疮:吴茱萸

龋齿疼痛:筚拨

手足皲裂:白芨

失音:诃子 桔梗 胖大海

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 蜈蚣

毒蛇咬伤:紫花地丁 蚤休 白花蛇舌草 穿心莲钱草 半夏

金 退虚热:知母 黄柏 牡丹皮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秦艽 龟甲 鳖甲

利咽:薄荷 牛蒡子 板蓝根 射干 山豆根 马勃 玄参 巴豆 牛黄 胖大海 桔梗

透疹:荆芥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升麻 葛根 浮萍 芦根 紫草

升阳举陷:升麻 柴胡 葛根 黄芪

亡阳证: 附子 干姜

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

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

泻痢里急后重:木香

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

绦虫证: 鹤草芽 槟榔 南瓜子 雷丸 榧子 芜荑

风痰证: 天南星

滑脱诸证:龙骨 牡蛎

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

乌须黑发:何首乌 女贞子 黑芝麻

肾不纳气之喘:蛤蚧 补骨脂 沉香 磁石 紫河车

润肠通便:火麻仁 郁李仁 柏子仁 核桃仁 桃仁 决明子 榧子 苏子 冬葵子 栝楼 当归 何首乌 黑芝麻 桑葚 肉苁蓉 胖大海 知母 生地黄 锁阳 杏仁

烫烧伤:四季青 紫珠 地榆 虎杖

侧柏叶脱发:侧柏叶

疟疾:柴胡 青蒿 草果 鸦胆子 槟榔 何首乌 常山

胸痹:薤白

通经下乳:路路通 关木通 通草 漏芦 王不留行 穿山甲 冬葵子

梅毒:土茯苓

脾胃虚寒吐泻:砂仁

血淋涩痛:石韦 蒲黄

乳痈:蒲公英 漏芦 丝瓜络 远志

肺痈:鱼腥草 薏苡仁 栝楼

肠痈:红藤 败酱草 牡丹皮 络石藤 薏苡仁 栝楼 大黄

梅核气证:绿萼梅 紫草 半夏 紫苏

暑湿吐泻:白扁豆

高血脂症:山楂 蒲黄 姜黄 没药

降血压:杜仲 夏枯草 决明子 青葙子 车前子 罗布麻 地龙 青木香 大蓟 小蓟 马兜铃 桑白皮 荠菜 臭梧桐 淫羊藿 山茱萸 稀莶草 山楂

明目退翳:秦皮 青葙子 密蒙花 谷精草 蝉蜕 熊胆 赤芍 石决明 珍珠母 紫贝齿 枸杞子 木贼

扩瞳:青葙子

清心利尿: 连翘 关木通 瞿麦 竹叶 淡竹叶

虚火咽痛: 玄参 阴虚外感: 玉竹

安蛔止痛: 乌梅

8.配伍用药

麻黄配桂枝: 风寒表实无汗证.麻黄配杏仁: 风寒束肺喘咳气逆.麻黄配石膏: 肺热咳喘.桂枝配白芍: 风寒表虚有汗证.柴胡配黄芩: 少阳寒热往来

生葛配黄芩、黄连: 湿热泻痢初起

石膏配知母: 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

知母配黄柏: 阴虚火旺

知母配川贝母: 阴虚劳嗽 肺燥咳嗽

栀子配茵陈: 湿热黄疸

黄连配吴茱萸: 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黄连配木香: 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黄柏配苍术: 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

白薇配玉竹: 阴虚外感

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

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 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苍术配厚朴、陈皮: 湿阻中焦或夹食积

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

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

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

丁香配柿蒂: 虚寒呕逆

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

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

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

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

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

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

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

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

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

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

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

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

疥疮之要药:硫磺

中药之最

发汗之最是麻黄

清热之最是石膏

泻火之最是黄连

凉血之最是犀角

开窍之最是麝香

补气之最是人参

补阳之最是鹿茸

温里之最是附子

退黄之最是茵陈

消食之最是神曲

泻下之最是大黄

安神之最是酸枣仁

驱虫之最是使君子

芳香化湿之最是藿香

利水渗湿之最是茯苓

重镇安神之最是朱砂 降气之最是沉香

止血之最是三七

补阴之最是女贞子

理气之最是枳实

疏肝之最是郁金

活血之最是丹参

补血之最是当归

补脾之最是山药

清痰之最是贝母

祛风之最是独活

止咳之最是杏仁

第二篇:中药学横向总结

中药学横向总结

(一)1.要药

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 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 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 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

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 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

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

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

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 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 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 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 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

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 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 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

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

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 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 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

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 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 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 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

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 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 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 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 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 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 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

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 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

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 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

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 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 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 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 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 治胸痹之要药:薤白 止呃之要药:柿蒂

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 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 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 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 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

安胎之要药:苎麻根 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 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 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 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

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 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

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 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 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 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 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 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 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

治疗“皮里膜外之痰” 之要药:白芥子

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 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

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 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 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

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 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

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

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 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 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

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 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

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 疥疮之要药:硫磺 2.良药

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

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 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

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 理气良药:沉香

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

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 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 3.佳品

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

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

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 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 黄精

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 菟丝子 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 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

第三篇:中药学横向总结

中药学横向总结

(一)一.性能特点 1.要药

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 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 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 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

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 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

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 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 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 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 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 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 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

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 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 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

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

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

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

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

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 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

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

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 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 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 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 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 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

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 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

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 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

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

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 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 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 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 治胸痹之要药:薤白 止呃之要药:柿蒂

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 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 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 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 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 安胎之要药:苎麻根 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 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 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 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 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 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 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

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

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 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 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 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 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

治疗“皮里膜外之痰” 之要药:白芥子 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

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

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

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 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

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 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

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

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 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

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

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 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

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 疥疮之要药:硫磺

2.良药

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

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 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

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 理气良药:沉香

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

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 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 3.佳品

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

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 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 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 黄精 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 菟丝子 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 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 4.圣药

“呕家圣药”: 生姜 “疮家圣药”: 连翘 5.通用药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治风通用药:防风 治痹证通用药:秦艽 6.经典用语

“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 “夏月麻黄”:香薷 “斩关夺门之功”:巴豆 “将军”:大黄

“焦三仙”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血中之气药”:川芎

“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祛瘀生新”:桃仁 “引血、引火下行”:牛膝

“风药中之润剂” 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

7.病证选药

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黄芩(胎热胎动)砂仁(气滞胎动)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白术(脾虚气弱胎动)杜仲(肝肾虚亏)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菟丝子(肾虚)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破伤风:防风 蝉蜕 天南星 白附子 天麻全蝎 蜈蚣 胃寒呕吐:丁香 生姜 吴茱萸 高良姜 沉香胃热呕吐:芦根 竹茹 枇杷叶 胃火牙痛:石膏 阴署证: 香薷

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 项背强痛:葛根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 太阳头痛:羌活 阳明头痛:白芷

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鼻渊头痛: 辛夷 苍耳子 细辛 引产: 天花粉

无汗骨蒸:牡丹皮 有汗骨蒸:地骨皮 梅毒:土茯苓

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 鸡眼赘疣:鸦胆子

回乳:芒硝(外用)麦芽 诸骨鲠喉:威灵仙 吐泻转筋:木瓜 蚕沙 膏淋:萆薢 血淋:蒲黄 虚寒呃逆:丁香

寒疝腹痛:乌药 荔枝核

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 虎杖 肺胃出血:白及 手足皲裂:白及

脱发: 侧柏叶(外用)阴疽流注: 白芥子 痨嗽及百日咳:百部 噤口痢:石菖蒲 休息痢:鸦胆子

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 口中甜腻:佩兰 排石:海金沙 金钱草 鸡内金 郁金 核桃仁喉痹:络石藤 灯心草 口疮:吴茱萸 龋齿疼痛:筚拨 手足皲裂:白芨

失音:诃子 桔梗 胖大海

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 蜈蚣

毒蛇咬伤:紫花地丁 蚤休 白花蛇舌草 穿心莲 金钱草 半夏

退虚热:知母 黄柏 牡丹皮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秦艽 龟甲 鳖甲

利咽:薄荷 牛蒡子 板蓝根 射干 山豆根马勃 玄参 巴豆 牛黄 胖大海 桔梗

透疹:荆芥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升麻 葛根浮萍 芦根 紫草

升阳举陷:升麻 柴胡 葛根 黄芪 亡阳证: 附子 干姜

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 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 泻痢里急后重:木香 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

绦虫证: 鹤草芽 槟榔 南瓜子 雷丸 榧子芜荑

风痰证: 天南星 滑脱诸证:龙骨 牡蛎

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 乌须黑发:何首乌 女贞子 黑芝麻 肾不纳气之喘:蛤蚧 补骨脂 沉香 磁石 紫河车

润肠通便:火麻仁 郁李仁 柏子仁 核桃仁桃仁 决明子 榧子 苏子 冬葵子 栝楼 当归 何首乌 黑芝麻 桑葚 肉苁蓉 胖大海知母 生地黄 锁阳 杏仁

烫烧伤:四季青 紫珠 地榆 虎杖 侧柏叶

脱发:侧柏叶

疟疾:柴胡 青蒿 草果 鸦胆子 槟榔 何首乌 常山 胸痹:薤白 通经下乳:路路通 关木通 通草 漏芦 王不留行 穿山甲 冬葵子 梅毒:土茯苓

脾胃虚寒吐泻:砂仁 血淋涩痛:石韦 蒲黄

乳痈:蒲公英 漏芦 丝瓜络 远志 肺痈:鱼腥草 薏苡仁 栝楼 肠痈:红藤 败酱草 牡丹皮 络石藤 薏苡仁栝楼 大黄

梅核气证:绿萼梅 紫草 半夏 紫苏 暑湿吐泻:白扁豆

高血脂症:山楂 蒲黄 姜黄 没药 降血压:杜仲 夏枯草 决明子 青葙子 车前子 罗布麻 地龙 青木香 大蓟 小蓟 马兜铃 桑白皮 荠菜 臭梧桐 淫羊藿 山茱萸稀莶草 山楂

明目退翳:秦皮 青葙子 密蒙花 谷精草 蝉蜕 熊胆 赤芍 石决明 珍珠母 紫贝齿 枸杞子 木贼 扩瞳:青葙子

清心利尿: 连翘 关木通 瞿麦 竹叶 淡竹叶

虚火咽痛: 玄参 阴虚外感: 玉竹 安蛔止痛: 乌梅 8.配伍用药

麻黄配桂枝: 风寒表实无汗证.麻黄配杏仁: 风寒束肺喘咳气逆.麻黄配石膏: 肺热咳喘.桂枝配白芍: 风寒表虚有汗证.柴胡配黄芩: 少阳寒热往来

生葛配黄芩、黄连: 湿热泻痢初起

石膏配知母: 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

知母配黄柏: 阴虚火旺

知母配川贝母: 阴虚劳嗽 肺燥咳嗽 栀子配茵陈: 湿热黄疸

黄连配吴茱萸: 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黄连配木香: 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黄柏配苍术: 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 白薇配玉竹: 阴虚外感

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

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

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苍术配厚朴、陈皮: 湿阻中焦或夹食积 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

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 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 丁香配柿蒂: 虚寒呕逆

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 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 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

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

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 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

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

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 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

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 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

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 疥疮之要药:硫磺

2.良药

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

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 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

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 理气良药:沉香

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

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 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

3.佳品

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

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 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 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 黄精 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 菟丝子 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 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 4.圣药

“呕家圣药”: 生姜 “疮家圣药”: 连翘 5.通用药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治风通用药:防风 治痹证通用药:秦艽 6.经典用语

“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 “夏月麻黄”:香薷 “斩关夺门之功”:巴豆 “将军”:大黄

“焦三仙”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血中之气药”:川芎 “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祛瘀生新”:桃仁 “引血、引火下行”:牛膝

“风药中之润剂” 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

7.病证选药

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黄芩(胎热胎动)砂仁(气滞胎动)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白术(脾虚气弱胎动)杜仲(肝肾虚亏)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菟丝子(肾虚)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破伤风:防风 蝉蜕 天南星 白附子 天麻全蝎 蜈蚣

胃寒呕吐:丁香 生姜 吴茱萸 高良姜 沉香 胃热呕吐:芦根 竹茹 枇杷叶 胃火牙痛:石膏 阴署证: 香薷

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 项背强痛:葛根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 太阳头痛:羌活 阳明头痛:白芷

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鼻渊头痛: 辛夷 苍耳子 细辛 引产: 天花粉

无汗骨蒸:牡丹皮 有汗骨蒸:地骨皮 梅毒:土茯苓

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 鸡眼赘疣:鸦胆子

回乳:芒硝(外用)麦芽 诸骨鲠喉:威灵仙 吐泻转筋:木瓜 蚕沙 膏淋:萆薢 血淋:蒲黄 虚寒呃逆:丁香

寒疝腹痛:乌药 荔枝核

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 虎杖 肺胃出血:白及 手足皲裂:白及

脱发: 侧柏叶(外用)阴疽流注: 白芥子 痨嗽及百日咳:百部 噤口痢:石菖蒲 休息痢:鸦胆子

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 口中甜腻:佩兰 排石:海金沙 金钱草 鸡内金 郁金 核桃仁 喉痹:络石藤 灯心草 口疮:吴茱萸 龋齿疼痛:筚拨 手足皲裂:白芨

失音:诃子 桔梗 胖大海

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 蜈蚣

毒蛇咬伤:紫花地丁 蚤休 白花蛇舌草 穿心莲 金钱草 半夏

退虚热:知母 黄柏 牡丹皮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秦艽 龟甲 鳖甲

利咽:薄荷 牛蒡子 板蓝根 射干 山豆根 马勃 玄参 巴豆 牛黄 胖大海 桔梗

透疹:荆芥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升麻 葛根 浮萍 芦根 紫草

升阳举陷:升麻 柴胡 葛根 黄芪 亡阳证: 附子 干姜

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 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 泻痢里急后重:木香 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

绦虫证: 鹤草芽 槟榔 南瓜子 雷丸 榧子 芜荑

风痰证: 天南星 滑脱诸证:龙骨 牡蛎

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 乌须黑发:何首乌 女贞子 黑芝麻 肾不纳气之喘:蛤蚧 补骨脂 沉香 磁石 紫河车

润肠通便:火麻仁 郁李仁 柏子仁 核桃仁 桃仁 决明子 榧子 苏子 冬葵子 栝楼 当归 何首乌 黑芝麻 桑葚 肉苁蓉 胖大海 知母 生地黄 锁阳 杏仁

烫烧伤:四季青 紫珠 地榆 虎杖 侧柏叶 脱发:侧柏叶

疟疾:柴胡 青蒿 草果 鸦胆子 槟榔 何首乌 常山 胸痹:薤白 通经下乳:路路通 关木通 通草 漏芦 王不留行 穿山甲 冬葵子 梅毒:土茯苓

脾胃虚寒吐泻:砂仁 血淋涩痛:石韦 蒲黄

乳痈:蒲公英 漏芦 丝瓜络 远志 肺痈:鱼腥草 薏苡仁 栝楼 肠痈:红藤 败酱草 牡丹皮 络石藤 薏苡仁 栝楼 大黄

梅核气证:绿萼梅 紫草 半夏 紫苏 暑湿吐泻:白扁豆

高血脂症:山楂 蒲黄 姜黄 没药 降血压:杜仲 夏枯草 决明子 青葙子 车前子 罗布麻 地龙 青木香 大蓟 小蓟 马兜铃 桑白皮 荠菜 臭梧桐 淫羊藿 山茱萸 稀莶草 山楂

明目退翳:秦皮 青葙子 密蒙花 谷精草 蝉蜕 熊胆 赤芍 石决明 珍珠母 紫贝齿 枸杞子 木贼 扩瞳:青葙子

清心利尿: 连翘 关木通 瞿麦 竹叶 淡竹叶

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

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 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

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虚火咽痛: 玄参 阴虚外感: 玉竹 安蛔止痛: 乌梅 8.配伍用药

麻黄配桂枝: 风寒表实无汗证.麻黄配杏仁: 风寒束肺喘咳气逆.麻黄配石膏: 肺热咳喘.桂枝配白芍: 风寒表虚有汗证.柴胡配黄芩: 少阳寒热往来

生葛配黄芩、黄连: 湿热泻痢初起

石膏配知母: 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

知母配黄柏: 阴虚火旺

知母配川贝母: 阴虚劳嗽 肺燥咳嗽 栀子配茵陈: 湿热黄疸

黄连配吴茱萸: 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黄连配木香: 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黄柏配苍术: 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 白薇配玉竹: 阴虚外感

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

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

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苍术配厚朴、陈皮: 湿阻中焦或夹食积 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

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 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 丁香配柿蒂: 虚寒呕逆

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 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 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

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汗及消渴

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 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

第四篇:中药学横向总结

中药学横向总结 • 性能特点

• 要药

• 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 • 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

• 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 • 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 • 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

• 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

• 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 •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

• 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 • 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 • 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 • 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 • 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

• 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 • 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 • 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 • 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

• 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 • 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 • 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

• 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 • 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 • 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 • 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

• 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 • 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 • 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 • 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 • 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 • 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 • 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

• 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 • 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

• 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 • 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

• 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 • 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 • 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

•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 • 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 • 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 •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 • 治胸痹之要药:薤白 • 止呃之要药:柿蒂

• 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 • 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 • 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 • 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 • 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 • 安胎之要药:苎麻根 • 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 • 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 • 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 • 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 • 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 • 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

• 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 • 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 •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 •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 • 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 • 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 • 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 • 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 • 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

• 治疗“皮里膜外之痰” 之要药:白芥子

• 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 • 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

• 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 • 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 • 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

• 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 • 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

• 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 • 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 • 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 •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 •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 • 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

• 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 • 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 • 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 • 疥疮之要药:硫磺 • 良药 • 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

• 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 • 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

• 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 • 理气良药:沉香

• 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

• 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 • 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 • 佳品

• 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

• 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 • 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 • 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 •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 黄精 • 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 菟丝子 • 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 •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 • 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 • 圣药

• “呕家圣药”: 生姜 • “疮家圣药”: 连翘 • 通用药

•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 治风通用药:防风 • 治痹证通用药:秦艽

• 经典用语

• “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 • “夏月麻黄”:香薷

• “斩关夺门之功”:巴豆 • “将军”:大黄

• “焦三仙”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 “血中之气药”:川芎“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 •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 “祛瘀生新”:桃仁 • “引血、引火下行”:牛膝

• “风药中之润剂” 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 • 病证选药

• 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黄芩(胎热胎动)砂仁(气滞胎动)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白术(脾虚气弱胎动)杜仲(肝肾虚亏)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菟丝子(肾虚)

• 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 • 破伤风:防风 蝉蜕 天南星 白附子 天麻 全蝎 蜈蚣 • 胃寒呕吐:丁香 生姜 吴茱萸 高良姜 沉香 • 胃热呕吐:芦根 竹茹 枇杷叶胃火牙痛:石膏 • 阴署证: 香薷

• 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 • 项背强痛:葛根

•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 • 太阳头痛:羌活

• 阳明头痛:白芷

• 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 鼻渊头痛: 辛夷 苍耳子 细辛 • 引产: 天花粉 • 无汗骨蒸:牡丹皮 • 有汗骨蒸:地骨皮 • 梅毒:土茯苓

• 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 • 鸡眼赘疣:鸦胆子 • 回乳:芒硝(外用)麦芽 • 诸骨鲠喉:威灵仙 • 吐泻转筋:木瓜 蚕沙 • 膏淋:萆薢 • 血淋:蒲黄

• 虚寒呃逆:丁香

• 寒疝腹痛:乌药 荔枝核

• 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 虎杖 • 肺胃出血:白及 • 手足皲裂:白及

• 脱发: 侧柏叶(外用)• 阴疽流注: 白芥子 • 痨嗽及百日咳:百部 • 噤口痢:石菖蒲

• 休息痢:鸦胆子

• 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

• 口中甜腻:佩兰

• 排石:海金沙 金钱草 鸡内金 郁金 核桃仁 • 喉痹:络石藤 灯心草 • 口疮:吴茱萸 • 龋齿疼痛:筚拨

• 手足皲裂:白芨

• 失音:诃子 桔梗 胖大海

• 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 蜈蚣

• 毒蛇咬伤:紫花地丁 蚤休 白花蛇舌草 穿心莲 金钱草 半夏

• 退虚热:知母 黄柏 牡丹皮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秦艽 龟甲 鳖甲 • 利咽:薄荷 牛蒡子 板蓝根 射干 山豆根 马勃 玄参 巴豆 牛黄 胖大海 桔梗 • 透疹:荆芥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升麻 葛根 浮萍 芦根 紫草 • 升阳举陷:升麻 柴胡 葛根 黄芪 • 亡阳证: 附子 干姜

• 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 • 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 • 泻痢里急后重:木香

• 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

• 绦虫证: 鹤草芽 槟榔 南瓜子 雷丸 榧子 芜荑 • 风痰证: 天南星 • 滑脱诸证:龙骨 牡蛎

• 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 • 乌须黑发:何首乌 女贞子 黑芝麻

• 肾不纳气之喘:蛤蚧 补骨脂 沉香 磁石 紫河车

• 润肠通便:火麻仁 郁李仁 柏子仁 核桃仁 桃仁 决明子 榧子 苏子 冬葵子 栝楼 当归 何首乌 黑芝麻 桑葚 肉苁蓉 胖大海 知母 生地黄 锁阳 杏仁 • 烫烧伤:四季青 紫珠 地榆 虎杖 侧柏叶 • 脱发:侧柏叶

• 疟疾:柴胡 青蒿 草果 鸦胆子 槟榔 何首乌 常山 • 胸痹:薤白

• 通经下乳:路路通 关木通 通草 漏芦 王不留行 穿山甲 冬葵子 • 梅毒:土茯苓

• 脾胃虚寒吐泻:砂仁

• 血淋涩痛:石韦 蒲黄

• 乳痈:蒲公英 漏芦 丝瓜络 远志 • 肺痈:鱼腥草 薏苡仁 栝楼

• 肠痈:红藤 败酱草 牡丹皮 络石藤 薏苡仁 栝楼 大黄 • 梅核气证:绿萼梅 紫草 半夏 紫苏

• 暑湿吐泻:白扁豆高血脂症:山楂 蒲黄 姜黄 没药

• 降血压:杜仲 夏枯草 决明子 青葙子 车前子 罗布麻 地龙 青木香 大蓟 小蓟 马兜铃 桑白皮 荠菜 臭梧桐 淫羊藿 山茱萸 稀莶草 山楂 • 明目退翳:秦皮 青葙子 密蒙花 谷精草 蝉蜕 熊胆 赤芍 石决明 珍珠母 紫贝齿 枸杞子 木贼

• 扩瞳:青葙子

• 清心利尿: 连翘 关木通 瞿麦 竹叶 淡竹叶 • 虚火咽痛: 玄参 • 阴虚外感: 玉竹 • 安蛔止痛: 乌梅 • 配伍用药

• 麻黄配桂枝: 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杏仁: 风寒束肺喘咳气逆.• 麻黄配石膏: 肺热咳喘.• 桂枝配白芍: 风寒表虚有汗证

•.柴胡配黄芩: 少阳寒热往来

• 生葛配黄芩、黄连: 湿热泻痢初起

• 石膏配知母: 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 • 知母配黄柏: 阴虚火旺

• 知母配川贝母: 阴虚劳嗽 肺燥咳嗽 • 栀子配茵陈: 湿热黄疸

• 黄连配吴茱萸: 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 黄连配木香: 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 黄柏配苍术: 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 • 白薇配玉竹: 阴虚外感

• 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 • 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 • 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 苍术配厚朴、陈皮: 湿阻中焦或夹食积 • 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

• 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 • 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

• 丁香配柿蒂: 虚寒呕逆

• 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 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 • 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 • 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

• 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 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 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 • 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 • 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 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 •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 • 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 • 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 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

第五篇:《中药学》高频考点归纳及横向总结

《中药学》高频考点归纳及横向总结

1一.性能特点1.要药

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 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 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 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

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 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

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

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 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 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 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

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 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

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 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 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

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

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 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 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

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 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 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 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

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 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 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 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 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 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 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

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 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

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 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

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 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 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 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 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 治胸痹之要药:薤白 止呃之要药:柿蒂

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 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 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 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 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 安胎之要药:苎麻根 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 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 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 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 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 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

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 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 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 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 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 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 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

治疗“皮里膜外之痰” 之要药:白芥子

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 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

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 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 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

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 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

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

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 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 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 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 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

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 疥疮之要药:硫磺 2.良药

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

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 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

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 理气良药:沉香

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

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 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 3.佳品

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

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 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 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 黄精 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 菟丝子 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 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 4.圣药

“呕家圣药”:生姜 “疮家圣药”:连翘 5.通用药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治风通用药:防风 治痹证通用药:秦艽 6.经典用语

“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 “夏月麻黄”:香薷 “斩关夺门之功”:巴豆 “将军”:大黄

“焦三仙”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血中之气药”:川芎

“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祛瘀生新”:桃仁 “引血、引火下行”:牛膝

“风药中之润剂” :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 7.病证选药

安胎:紫苏(气滞胎动)黄芩(胎热胎动)砂仁(气滞胎动)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白术(脾虚气弱胎动)杜仲(肝肾虚亏)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菟丝子(肾虚)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 破伤风:防风 蝉蜕 天南星 白附子 天麻 全蝎 蜈蚣 胃寒呕吐:丁香 生姜 吴茱萸 高良姜 沉香 胃热呕吐:芦根 竹茹 枇杷叶 胃火牙痛:石膏 阴署证: 香薷

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 项背强痛:葛根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 太阳头痛:羌活 阳明头痛:白芷

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鼻渊头痛: 辛夷 苍耳子 细辛 引产: 天花粉

无汗骨蒸:牡丹皮 有汗骨蒸:地骨皮 梅毒:土茯苓

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 鸡眼赘疣:鸦胆子

回乳:芒硝(外用)麦芽 诸骨鲠喉:威灵仙 吐泻转筋:木瓜 蚕沙 膏淋:萆薢 血淋:蒲黄 虚寒呃逆:丁香

寒疝腹痛:乌药 荔枝核

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 虎杖 肺胃出血:白及 手足皲裂:白及 脱发: 侧柏叶(外用)阴疽流注: 白芥子

痨嗽及百日咳:百部 噤口痢:石菖蒲 休息痢:鸦胆子

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 口中甜腻:佩兰

排石:海金沙 金钱草 鸡内金 郁金 核桃仁 喉痹:络石藤 灯心草 口疮:吴茱萸 龋齿疼痛:筚拨 手足皲裂:白芨

失音:诃子 桔梗 胖大海

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 蜈蚣

毒蛇咬伤:紫花地丁 蚤休 白花蛇舌草 穿心莲 金钱草 半夏

退虚热:知母 黄柏 牡丹皮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秦艽 龟甲 鳖甲 利咽:薄荷 牛蒡子 板蓝根 射干 山豆根 马勃 玄参 巴豆 牛黄 胖大海 桔梗 透疹:荆芥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升麻 葛根 浮萍 芦根 紫草 升阳举陷:升麻 柴胡 葛根 黄芪 亡阳证: 附子 干姜 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 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 泻痢里急后重:木香 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

绦虫证: 鹤草芽 槟榔 南瓜子 雷丸 榧子 芜荑 风痰证: 天南星

滑脱诸证:龙骨 牡蛎

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 乌须黑发:何首乌 女贞子 黑芝麻

肾不纳气之喘:蛤蚧 补骨脂 沉香 磁石 紫河车

润肠通便:火麻仁 郁李仁 柏子仁 核桃仁 桃仁 决明子 榧子 苏子 冬葵子 栝楼 当归 何首乌 黑芝麻 桑葚 肉苁蓉 胖大海 知母 生地黄 锁阳 杏仁 烫烧伤:四季青 紫珠 地榆 虎杖 侧柏叶 脱发:侧柏叶

疟疾:柴胡 青蒿 草果 鸦胆子 槟榔 何首乌 常山 胸痹:薤白

通经下乳:路路通 关木通 通草 漏芦 王不留行 穿山甲 冬葵子 梅毒:土茯苓

脾胃虚寒吐泻:砂仁 血淋涩痛:石韦 蒲黄

乳痈:蒲公英 漏芦 丝瓜络 远志 肺痈:鱼腥草 薏苡仁 栝楼

肠痈:红藤 败酱草 牡丹皮 络石藤 薏苡仁 栝楼 大黄 梅核气证:绿萼梅 紫草 半夏 紫苏 暑湿吐泻:白扁豆

高血脂症:山楂 蒲黄 姜黄 没药

降血压:杜仲 夏枯草 决明子 青葙子 车前子 罗布麻 地龙 青木香 大蓟 小蓟 马兜铃 桑白皮 荠菜 臭梧桐 淫羊藿 山茱萸 稀莶草 山楂

明目退翳:秦皮 青葙子 密蒙花 谷精草 蝉蜕 熊胆 赤芍 石决明 珍珠母 紫贝齿 枸杞子 木贼 扩瞳:青葙子

清心利尿: 连翘 关木通 瞿麦 竹叶 淡竹叶 虚火咽痛: 玄参 阴虚外感: 玉竹 安蛔止痛: 乌梅 8.配伍用药

麻黄配桂枝: 风寒表实无汗证.麻黄配杏仁: 风寒束肺喘咳气逆.麻黄配石膏: 肺热咳喘.桂枝配白芍: 风寒表虚有汗证.柴胡配黄芩: 少阳寒热往来 生葛配黄芩、黄连: 湿热泻痢初起

石膏配知母: 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 知母配黄柏: 阴虚火旺

知母配川贝母: 阴虚劳嗽 肺燥咳嗽 栀子配茵陈: 湿热黄疸

黄连配吴茱萸: 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黄连配木香: 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黄柏配苍术: 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 白薇配玉竹: 阴虚外感

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 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

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苍术配厚朴、陈皮: 湿阻中焦或夹食积 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

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 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 丁香配柿蒂: 虚寒呕逆

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 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 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

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 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 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

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 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 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2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1、道地药材: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

2、常用道地药材产地:甘肃(当归)、宁夏(枸杞)、青海(大黄)、内蒙(黄芪)、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山西(党参)、河南(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三

七、茯苓)、四川(黄连、川芎、贝母、乌头-川乌/附子)、山东(阿胶)、浙江(贝母)、江苏(薄荷、苍术)、广东(陈皮、砂仁)。

3、中药的采集(1)药用部位:【全草】益母草、木贼草;【地上部分】益母草、豨莶草、灯芯草、泽兰、荆芥、紫苏;【花粉】蒲黄;【果实】马兜铃、瓜蒌、槟榔;【种子】决明子、白果;【带花的果穗】夏枯草;【根】大黄、生地黄、黄芩、紫草、茜草、龙胆草、天花粉(瓜蒌根);【茎】天麻、薤白(2)采收季节①全草类药材,如益母草、荆芥等,宜在植株成长充分或者开花时采收。②叶类药材,如大青叶、艾叶等,宜在花蕾将放或者正开时采收。③果实类药材,一般在果实成熟时采收,但有些种子成熟时易脱落,或果壳易裂开,种子散失,如茴香、牵牛子、豆蔻、凤仙子,则应在刚成熟时采收。④根和根茎类药材,如天麻、大黄等,宜在早春或晚秋(二、八月)采收。⑤树皮类药材,如黄柏等,宜在春夏(清明至夏至间)植物生长时采收。3中药的炮制

1、炮制目的(1)盐制:可引药下行、增强疗效、缓和药物辛燥之性。★常用药物:知母、黄柏;杜仲、补骨脂、沙苑子;泽泻、车前子;荔枝核、橘核、小茴香。【盐制知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清热凉血的作用;盐制杜仲、补骨脂、沙苑子,可增强补肝肾的作用;盐制泽泻、车前子,可增强泻热利尿的作用;盐制荔枝核、橘核、小茴香,可增强疗疝止痛的功效。】(2)醋制:可引药入肝经,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常用药物:大戟、芫花、甘遂、商陆;柴胡、香附、青皮;五灵脂、延胡索、自然铜;三棱、莪术、穿山甲、皂矾。【醋制大戟、芫花、甘遂、商陆,可降低毒性;醋制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自然铜,可增强活血的功效;醋制三棱、莪术,可增强祛瘀止痛的功效;醋制五灵脂,可矫味矫臭。】(3)酒制:可引药上行、矫味矫臭,增强活血化瘀、止泻止血、清热消痰的作用。

2、炮制方法(1)修治 ①纯净药材;②粉碎药材【粉甘草是指:加工时去皮】;③切制药材。(2)水制 ①漂洗;②浸泡;③闷润;④喷洒;⑤水飞:矿物类、甲壳类(朱砂、炉甘石、滑石、蛤粉、雄黄)。(3)火制

①炒:焦白术、大黄炭、地榆炭、荆芥炭。炒黄、炒焦使药材易于粉碎加工,并缓和药性。种子类药材炒后则煎煮时有效成分易于溶出;②炙: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如盐炙杜仲、黄柏;③烫;④煅;⑤煨(4)水火共制

①煮法;②蒸法;③炖法;④氵单

法(5)其他 ①制霜;②发酵:神曲、建曲、半夏曲;③精制;④药拌4药性理论

1、四气 寒凉药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温热药有温经散寒、补火助阳等功效。

2、五味(从药物疗效中推导为主,以口尝获得为辅)(1)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有辛味。★辛能耗气伤阴,不宜用于气虚证或阴虚证。(2)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的作用。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3)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4)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降泄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多具有苦味。(5)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入肾补虚的作用。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痰核、瘿瘤、瘰疬、癥瘕痞块)药物多具有咸味。(6)淡:“能渗、能利”,即具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有些利水渗湿药具有淡味。(7)涩:“与酸味药作用相似”,多用治: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证。

3、升降浮沉(1)凡味属辛、甘,气属温、热的药物,大都是升浮药;凡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是沉降药。(2)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为升浮药;种子、果实、矿物、贝壳及质量重者,大都是沉降药。★“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

4、归经 方法:①六经归经法;②卫气营血、三焦归经法;③脏腑经络归经法★主归心肝经的药物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补血药。

5、毒性5中药的配伍 配伍内容(《神农本草经·序例》七情配伍)(1)可用于临床:①单行;②相须:麻黄配桂枝、全蝎配蜈蚣;③相使:石膏配牛膝、黄连配木香或小茴香、黄芪配茯苓;④相畏:天南星配生姜;⑤相杀:绿豆配巴豆;(2)尽量避免使用:⑥相恶:人参配莱菔子;⑦相反:人参配五灵脂。

6中药的用药禁忌

1、配伍禁忌(1)“十八反歌”最早见于张子和《儒门事亲》:“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神农本草经》记载反乌头的药物是:瓜蒌根(天花粉)。(2)“十九畏”歌诀首见于明·刘纯《医经小学》:“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2、妊娠用药禁忌(1)慎用: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及辛热滑利之品,如桃仁、红花、牛膝、大黄、番泻叶、枳实、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瞿麦等。(2)禁用:指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斑蝥、雄黄、砒霜等。

3、服药饮食禁忌(1)一般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2)热性病:忌食辛辣、油腻、煎炸性食物;寒性病:忌食生冷食物、清凉饮料等。(3)胸痹: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等。(4)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黄疸胁痛:忌食动物脂肪及辛辣烟酒刺激物品。(5)脾胃虚弱:忌食油炸黏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肾病水肿:忌食盐、碱过多的和酸辣太过的 刺激食品。(6)疮疡、皮肤病: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7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1、汤剂的煎煮方法:(1)先煎: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一些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如磁石、代赭石、生铁落、生石膏、寒水石、紫石英、龙骨、牡蛎、海蛤壳、瓦楞子、珍珠母、石决明、紫贝齿、龟甲、鳖甲、石斛等,应打碎先煎。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应先煎。(2)后下: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肉桂、沉香、白豆蔻、草豆蔻等,宜后下。钩藤、大黄、鱼腥草、番泻叶等,为防止破坏其有效成分也不宜久煎,应后下。(3)包煎: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如蛤粉、滑石、青黛、旋覆花、车前子、蒲黄、灶心土、辛夷、五灵脂、葶苈子等。(4)另煎:某些贵重药材,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麝香、鹿茸等。(5)溶化(烊化):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可单用水或黄酒加热溶化后,用煎好的药液冲服,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鸡血藤及蜂蜜、饴糖等。(6)泡服: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可泡入煎好的药液中,加盖闷润,减少挥发,如藏红花、番泻叶、胖大海等。(7)冲服:某些贵重药材,常研成细末,用温开水或其他煎液冲服,如麝香、牛黄、珍珠、羚羊角、猴枣、马宝、西洋参、鹿茸、人参、蛤蚧等。某些药物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有效成分难溶于水,也只能做散剂冲服,如雷丸、鹤草芽、鸡内金、甘遂、朱砂等。(8)煎汤代水:防止某些药物与其他药物同煎使煎液混浊,难于服用,宜先煎后取其上清液代水再煎煮其他药物,如灶心土等。此外,某些药物质轻用量多、体积大、吸水量大,如玉米须、丝瓜络、金钱草等,也须煎汤代水用。

2、服药时间(取决于病情和药性,无论饭前饭后,都要在饭前后1~2小时服用,以免影响疗效)(1)饭前服:滋补药,或病位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肾等脏疾患。(2)饭后服:健胃消食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或病位在胸膈以上,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3)空腹服:驱虫药,泻下药。(4)睡前服:安神药,缓下药。8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 荆芥

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 薄荷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 牛蒡子

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 蝉蜕 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 升麻

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 葛根 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 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 牛蒡子、升麻、紫草

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 白芷

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 细辛 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 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 桑叶、菊花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 桑叶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菊花、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 秦皮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 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 羚羊角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 决明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 车前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 石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 珍珠母

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专清虚热的药物是 银柴胡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 知母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 牡丹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 青蒿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 地骨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 胡黄连 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 秦艽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 鳖甲

5.下乳——关木通、穿山甲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 关木通

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 穿山甲

6.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 青蒿 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 生何首乌

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 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 槟榔

7.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 紫苏 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 黄芩 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 砂仁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 桑寄生、杜仲、断续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 桑寄生

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 黄芩、苎麻根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 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 白术 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 菟丝子

8.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 麝香 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冰片 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 石菖蒲

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 蟾蜍 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牛黄 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 远志

9.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 贯众

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 芦荟 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 牵牛子

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 花椒 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 川楝子、苦楝皮 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 川楝子 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 槟榔

既能杀虫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 百部

10.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 郁李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 决明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 当归、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物是 瓜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 杏仁、苏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 肉苁蓉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 当归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 生首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是 肉苁蓉、硫黄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是 当归、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 柏子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是 麦冬

11.利咽开音——蝉蜕、诃子、桔梗既能利咽、开音,又能宣肺化痰排脓的药物是 桔梗 既能利咽、开音,又能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的药物是 诃子 既能利咽、开音,又能疏散风热、止痉的药物是 蝉蜕

12.温中止呕——生姜、沉香、砂仁、白豆蔻、吴茱萸、丁香、高良姜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解生半夏、生天南星及鱼蟹毒的药物是 生姜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行气止痛、纳气平喘的药物是 沉香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 砂仁、白豆蔻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安胎的药物是 砂仁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的药物是 吴茱萸

13.纳气平喘——沉香、补骨脂、磁石既能纳气平喘又能温中止呕、行气止痛的药物是 沉香

既能纳气平喘又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的药物是 补骨脂 既能纳气平喘又能镇惊安神、聪耳明目的药物是 磁石

14.续筋接骨——自然铜、骨碎补、断续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活血补肾的药物是 骨碎补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散瘀止痛的药物是 自然铜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补肝肾、止血安胎的药物是 断续 9特殊疗效1.目珠疼痛——夏枯草 诸骨鲠喉——威灵仙 吐泻转筋——木瓜 黄疸——茵陈蒿 油腻肉积——山楂 摄唾——益智仁(脾虚多涎)回乳——麦芽(消胀)通乳——穿山甲、木通 梅毒——土茯苓 肺胃出血——白芨 便血、痔血——地榆、槐花 蛔厥——乌梅 脾瘅——佩兰 夜盲症——苍术 引火(血)下行——牛膝 引火归源——肉桂 上行头目,下行血海——川芎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延胡索 膏淋——萆薢 石淋——金钱草 气虚欲脱,脉微欲绝——人参 亡阳证(回阳救逆)——附子

2.安胎 行气安胎——紫苏、砂仁 清热安胎——黄芩、苎麻根 补肝肾安胎——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 凉血止血安胎——苎麻根 温经安胎——艾叶 固经安胎——杜仲 止血安胎——断续 养血安胎——桑寄生 益气安胎——白术(健脾)3.开窍祛痰开窍——皂荚清热息风、解毒止痉、化痰开窍——牛黄解郁清心——郁金宁心、祛痰开窍——远志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蟾蜍

4.明目 清肝明目——菊花、桑叶、秦皮、羚羊角、车前子、决明子、夏枯草、珍珠母、熊胆 补肝肾明目——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平肝明目——桑叶、菊花 5.利咽利咽开音——蝉蜕、桔梗、诃子清热解毒利咽——射干(祛痰)

6.升阳(适应症不同)中气下陷(脱肛、子宫下垂)——柴胡、升麻 中气下陷——黄芩 升阳止泻——葛根

7.头痛 太阳(巅顶)——羌活、藁本、蔓荆子 阳明(前额)——白芷 少阳——柴胡 太阴——苍术 少阴——细辛 厥阴——吴茱萸

8.胸痹 通阳散结——薤白、枳实 宽胸散结(结胸)——瓜蒌

9.痈 肺痈——鱼腥草、芦根、穿心莲、败酱草、桃仁、桔梗、贝母、巴豆、瓜蒌、薏苡仁 肠痈——红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牡丹皮、(桃仁)、薏苡仁、紫花地丁、瓜蒌、大黄、芒硝 乳痈——蒲公英、川贝母、瓜蒌

10.清虚热又清实热——知母、黄柏、牡丹皮、地骨皮、青蒿、秦艽(区别于秦皮)、胡黄连11.通鼻窍——苍耳子、细辛、辛夷、白芷12.截疟——青蒿、生首乌、常山 13.平补阴阳——菟丝子、沙苑子、山茱萸14.活血利水——益母草、牛膝15.肺痨咳嗽——百部16.寒热往来——柴胡17.平肝疏肝——刺蒺藜18.补肺脾肾——山药

19.安神——丹参、石菖蒲、珍珠母、五味子、大枣、茯苓

20.瘰疬痰核——夏枯草、玄参、黄药子、半夏、南星、昆布、海藻、川贝母、浙贝母、白附子、连翘

21.瘿瘤——昆布、海藻、黄药子、半夏、浙贝母10药物不同品种功效的偏向1.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木防己——祛风止痛汉防己——利水退肿2.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川牛膝——活血祛瘀3.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利胆退黄、凉血广郁金(黄郁金)——行气解郁川郁金(黑郁金)——活血化瘀片姜黄——主产于浙江的郁金的根茎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莪术、温郁金的根茎)4.大戟 京大戟——泻下逐水力强(大戟科)(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红大戟——消肿散结力胜(茜草科)5.五加皮南五加——无毒,补肝肾,强筋骨(五加科植物五加的根皮)(补肝肾、强筋骨、利尿)北五加——有毒,能强心,利尿,止痛(萝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药典”定为香加皮)6.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湿绵萆薢(川萆薢)——祛风湿粉萆薢(粉背萆薢、山萆薢)——利湿浊7.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黄菊花(杭菊花)——疏散风热(苦)白菊花(滁菊花)——平肝明目(甘)野菊花——清热解毒11药名相近1.吴茱萸——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

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2.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3.刺蒺藜(白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补肾固精、养肝明目4.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5.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6.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7.秦皮——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止带、明目 秦艽——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8.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9.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姜的根茎)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姜的干燥根茎)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高良姜的根茎)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姜的干燥老根炮制品)生姜皮——和脾行水消肿(生姜根茎切下的外表皮)10.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川楝的成熟果实)苦楝皮——杀虫疗癣(川楝树的根皮或树皮)11.鹤草芽——杀虫(龙芽草即仙鹤草的冬芽)仙鹤草——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龙芽草的全草)12.苏木——活血疗伤、祛瘀通经(苏木的心材)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紫苏的成熟果实)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紫苏的茎叶)13.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14.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党参——益气、生津、养血太子参——补气养阴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南沙参——养阴清肺、化痰、益气15.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五倍子——敛肺降火、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敛汗止血16.桑螵蛸——固精缩尿、补肾助阳海螵蛸——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17.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麻黄根——敛肺止汗18.牛黄——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雄黄——解毒、杀虫硫黄——解毒杀虫止痒、补火助阳通便19.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野菊花——清热解毒20.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猪苓——利水渗湿 12用量牛黄——入丸散,每次0.2-0.5g 羚羊角——煎服1-3g;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麝香——入丸散,每次0.06-0.1g蟾蜍——入丸散,每次0.015-0.03g硫黄——入丸散,1-3g雄黄——入丸散,每次0.15-0.3g巴豆——入丸散,每次0.1-0.3g砒石——入丸散,每次0.002-0.004g朱砂——入丸散或研末冲服,每次0.3-1g细辛——煎服2-5g;入丸散剂0.5-1g马钱子——入丸散,日服0.3-0.6g人参——挽救虚脱15-30g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研末甘遂——入丸散,每次0.5-1g,醋制槟榔——单用杀虫60-120g13用法1.后下(芳香类)薄荷、生大黄、砂仁、白豆蔻、肉桂、沉香、番泻叶、钩藤、鱼腥草、青蒿2.先煎(贝壳、矿石类药物)水牛角、生石膏、生磁石、珍珠母、龙骨、石决明、龟板、鳖甲、牡蛎、代赭石、附子、川乌、生自然铜3.冲服 芒硝、竹沥、琥珀(沉香粉)4.泡服 番泻叶5.不入煎剂 雷丸(蛋白酶)、琥珀、芦荟、朱砂、牛黄、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蟾蜍)6.只外用,不内服 升药、炉甘石、土荆皮7.入丸散 麝香、冰片、苏合香、蟾蜍、朱砂、牛黄、琥珀、芦荟、巴豆、马钱子、雷丸、羚羊角、血竭、甘遂、雄黄、硫黄、砒石、鹤草芽8.包煎 车前子(成熟种子)、海金沙(成熟孢子)、蒲黄(花粉)、五灵脂(粪便)、(枇杷叶)、(飞)滑石、旋覆花、葶苈子、赤石脂、辛夷9.不宜久煎——钩藤10.另煎兑服——羚羊角、人参、西洋参11.烊化兑服——阿胶12.制霜内服——巴豆13.醋制——甘遂14.焗服——肉桂14使用注意1.朱砂 有毒,不可过量,忌火煅2.使君子 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晕、呕吐、腹泻等反应; 与热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腹泻,故服用时当忌饮茶3.关木通 60g水煎,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5用药部位天花粉——栝蒌的块 五倍子——虫瘿桑螵蛸——卵鞘海螵蛸——乌贼内壳五灵脂——粪便海金沙——孢子鹤草芽——冬芽蒲黄——花粉辛夷——花蕾(丁香)地骨皮——枸杞的根皮熊胆——干燥胆汁桑寄生——带叶茎枝茯苓、猪苓——菌核(雷丸)穿山甲——鳞片附子——子根薤白、百合、贝母——鳞茎竹茹——茎的中间层琥珀——化石样物质乳香、没药、血竭——树脂龙骨——化石麝香——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牛黄——胆结石禹白附、黄药子——块茎鹿茸——雄鹿的幼角石决明、牡蛎——贝壳紫河车——胎盘瓜蒌——栝蒌的果实

16药物比较

1、麻黄、桂枝、香薷共性:散太阳经之风,发汗解表,利水消肿,风寒表证。但麻黄用于冬季外感,表实无汗,宣肺平喘;香薷用于夏季外感,表实无汗,祛暑化湿;桂枝用于有汗无汗均可,温通经脉。

2、桑叶,菊花两者都能清泄肺肝,故外感风热,目赤肿痛常相须为用,肺燥咳嗽用桑叶而非菊花,菊花常于平肝明目。

3、石膏,知母均能清气分火热,知母长于滋阴,用于里热轻津之伤者;石膏长于清热,用于里热重两津未伤。

4、黄芩,黄连,黄柏三者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但黄芩治上焦,偏于泻肺火,又能安胎凉血止血;黄连治中焦,偏于泻心胃火,除烦止呕;黄柏治下焦,偏于泻肾火,退虚热。

5、独活,羌活二者散寒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挟湿地表证和风湿痹证。羌活辛温燥烈,发散强,用于外感风寒之头痛及痹证偏于上半身者;独活微温,辛散力缓,善驱在里之风寒湿邪,多用于风寒湿痹偏于下半身者。

6、附子,干姜二者均可温中散寒,回阳救逆,常相须为用,但回阳救逆附子强于干姜;疏风散寒干姜胜于附子。

7、大蓟,小蓟均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利尿,用于血热出血,但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大蓟强于小蓟,以吐血咳血及崩漏为佳;利尿消肿,利湿退黄小蓟强,以血尿、血淋为佳。

8、川芎,丹参川芎,辛温,寒凝血瘀,气滞为好,祛风止痛,善治头痛及风湿痹痛。丹参,凉血消痈,治热入营血之痈毒。

9、半夏,天南星均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但半夏辛散专走肠胃,止呕,去肠胃湿痰效果好;天南星温燥性强于半夏,专走经络,主入肝经,善治经络风痰。

10、川贝,浙贝,均能清热化痰,解毒散结,治疗热燥和痈毒,但川性凉甘,长于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阴虚久咳不止,浙苦寒重,开泻力大,长于清火散结,止咳,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火郁结之肺热咳嗽及瘰疬疮痈之症。

11、桑白皮,葶苈子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痰热痈肺,咳嗽喘满及水肿等实证。桑白皮甘寒,性缓,善泻肺中邪热(肺火);葶苈子苦寒,性猛,专泻肺中痰火及水肿(肺水)

12、乳香,没药乳香偏于行气伸筋,治痹证;没药偏于散血化瘀,治血瘀气滞较重之胃痛。

13、龙骨,牡蛎功用相似,生用重镇平肝,煅用收敛固涩。常相须为用,治疗心神不宁,心悸失眠,肝阳上亢等证,但龙骨重镇安神长于牡蛎,而牡蛎则能软坚散结,制酸止痛,治疗痰火郁结之痰核,瘰疬。

14、白术,苍术功能健脾与燥湿,白术能补气,止汗安胎,多用于脾虚证,苍术燥湿作用强于白术,且可祛风湿,发汗散湿,多用于湿盛的实证。

15、龟甲,鳖甲 功能滋阴潜阳,治肾阴不足,虚火亢旺之骨蒸潮热,盗汗以及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但龟甲长于滋肾,鳖甲长于滋阴退热,且能软坚散结,偏重于肝。

下载中药学横向总结(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药学横向总结(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药学 横向总结之要药

    中药学 横向总结之要药 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 荆芥 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 薄荷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

    中药学横向总结[样例5]

    中药学横向总结(一) 一.性能特点 1.要药 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 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 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 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 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 升阳......

    执业药师中药学横向总结完全版

    中药学横向总结完全版 湖哥 huge 2009013081 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 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 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 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 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

    中药学总结

    秦汉——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秦汉时候 上中下品味 365 现存最早药学专著 首次总结汉前成就 奠定中药理论基础 体例样式后世范模南北朝——雷公炮炙论 时代:南朝刘宋时代 作者......

    中药学总结

    中药学 巴豆的功效是(清热解毒) 白芍的功效是(益气 ) 白芍缓急止痛宜配伍A)甘草 白芍主治D)阴虚阳亢 补骨脂的功效是(止汗) 苍术可以治疗的病证A)湿阻中焦C)风湿痹证D)风寒挟湿 柴......

    中药学总结

    《中药学》总结 绪论 一、药物的起源 药物起源的传说:1.伏羲氏尝味百药而制九针,2.神农尝百草,3伊尹制汤液-----传说反映了中华先民认识和使用药物的起源于原始社会。 4.医食......

    中药学总结[范文模版]

    中药学总结 1.圣药 “呕家圣药”: 生姜 “疮家圣药”: 连翘,黄芪 2.通用药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治风通用药:防风 治痹证通用药:秦艽 3.经典用语 “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

    中药学总结

    第一章 解表药 一、 辛温解表药:解表 1、 发汗解表,利水消肿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2、 温性 桂枝:发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