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理题模拟题及答案(可供专升本用)
生理学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当连续刺激的时间间隔短于单收缩的收缩期时肌肉出现
A、一次单收缩
B、一连串单收缩
C、强直收缩
D、无收缩反应
2、尿液流经尿道刺激感受器,使逼尿肌收缩增强,直至排完尿液是
A、自身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体液调节
D、正反馈调节
3、终板电位的特点是
A、具有全或无性质 B、有不应期 C、不易受药物影响 D、其幅度与递质释放量成正比
4、大脑皮层紧张活动状态时主要脑电活动表现是
A、出现α波 B、出现β波 C、出现θ波 D、出现δ波
5、能产生兴奋总和效应的神经元联系方式为
A、聚合 B、辐散 C、环状 D、链锁状
6、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在
A、下丘脑 B、中脑 C、延髓 D、尾核
7、若某人的血清中含抗A与抗B两种凝集素,其血型是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8、肾功能衰竭引起的贫血主要由于
A、缺乏铁质
B、维生素B12缺乏
C、缺乏叶酸
D、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9、具有舒血管作用的组织代谢产物是
A、组织胺 B、血管舒缓素 C、缓激肽 D、Co2和乳酸
10、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的形式主要是
A、滤过和重吸收
B、吞饮作用
C、渗透作用
D、扩散作用
11、平均动脉压是
A、收缩压减去舒张压
B、收缩压+脉压/3
C、(收缩压+舒张压)/
2D、舒张压+脉压/3
12、最大吸气末的肺容量是
A、余气量
B、功能余气量
C、肺总容量
D、潮气量+功能余气量
13、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A、物理溶解 B、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C、氧合血红蛋白 D、高铁血红蛋白
14、胆汁中参与消化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A、胆色素
B、胆盐
C、胆固醇
D、脂肪酶
15、正常时胃蠕动的起始部位在
A、贲门部
B、胃底部
C、胃体中部
D、幽门部
16、当肾动脉压由120mmHg(16kpa)上升到150mmHg(20kpa)时,贤血流量的变化是
A、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少
C、无明显改变
D、先增加后减少
17、特殊动力效应最高的食物是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混合食物
18、近球小体的生理功能是
A、分泌血管紧张素
B、分泌肾素
C、分泌醛固酮
D、分泌前列腺素
19、胰岛素对糖代谢的作用是
A、促进组织摄取、贮存、利用葡萄糖
B、促进糖异生
C、促进糖原分解
D、抑制葡萄糖转化为脂肪
20、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激素是 A、甲状腺素
B、甲状旁腺素 C、促甲状腺素
D、降钙素
21.关于葡萄糖重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钠离子的重吸收相偶联B.只有近球小管可以吸收C是主动转运过程D.近球小管重吸收葡萄糖能力有一定限度
E.正常情况下,近球小管不能将肾小球滤出的糖全部重吸收
22.动脉血压波动于80~180毫米汞柱范围时,肾血流量仍然保持相对恒定,是由于()A.体液调节 B.神经调节C.自身调节D.神经体液共同调节E.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同时起作用
23.关于肾小管内碳酸氢根离子重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在近球小管重吸收 B.与氢离子的分泌有关
C.碳酸氢根离子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从小管液中转运至小管细胞内的D.碳酸氢根离子重吸收需要碳酸酐酶的帮助
E.氯离子的重吸收优先于碳酸氢根离子的重吸收 24.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双向传递B.不易疲劳C.突触延搁D.不能总和E.刺激停止后,付出冲动也立即停止 25.讨论酸梅时引起唾液分泌是()
A.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C.非条件反射D.自身调节活动E.应激反应
26.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引起指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神经冲动B.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C.调节内脏功能D.维持觉醒E.协调肌紧张
27.脊休克产生的原因是()
A.横断脊髓的损伤刺激B.外伤所致的代谢紊乱C.横断脊髓时大量出血 D.断面以下脊髓失去高位中枢的调节E.失去脑干网状结构系统的始动作用 28.视近物时使成像落在视网膜上的主要调节活动是()
A.角膜曲率半径变大B.晶状体前、后表面曲率半径变小C.眼球前后径增大D.房水折光指数增高E.瞳孔缩小
29.视远物时,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前的眼称为()A.远视眼B.近视眼C.散光眼D.斜视眼E.正视眼 30.当注视物由远移近时,眼的调节反应为()
A.晶状体凸度增大,瞳孔散大,视轴会聚B.晶状体凸度减小,瞳孔散大,视轴会聚 C.晶状体凸度增大,瞳孔缩小,视轴会聚D.晶状体凸度增大,瞳孔缩小,视轴散开 E.晶状体凸度减小,瞳孔缩小,视轴会聚
31.关于近视眼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数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B.近点较正常人远C.眼的折光力过强也可产生 D.成像于视网膜之前E.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
32.催乳素促进并维持乳腺泌乳主要起作用的时期是()A.青春期B.妊娠早期C.妊娠后期D.分娩后E.以上各期 33.关于雌激素的生理作用,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促进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合成 B.促进阴道上皮增生、角化C.增加输卵管平滑肌活动 D.促进乳腺导管上皮增生E.促进子宫内膜腺体增生、分泌 34.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
A.肾上腺素B.甲状腺激素C.生长素D.胰岛素E.醛固酮 35.降低血糖的激素是()A.甲状旁腺激素 B.生长素C.胰岛素D.糖皮质激素E.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二、填空题
1、细肌丝主要由肌动蛋白、()和()三种蛋白组成。
2、去甲肾上腺素的β受体又分为()和()两类。
3、人类的语言文字是一种()反射刺激信号,能对这些刺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功能系统称()。
4、乘电梯突然上升时,人发生屈腿反应,其感受器位于前庭的()和()。
5、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和维持()。
6、若心脏射血能力增强,使中心静脉压(),并使静脉回流血量()。
7、浅快呼吸的肺通气效能差,主要因为()减少,从而使肺泡气体更新率()。
8、胃排空的动力是(),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后通过肠胃反射使胃的排空()。
9、肾血浆流量减少时肾小球滤过率(),当动脉血压从150mmHg减低到110mmHg时肾小球滤过率()。
10、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有()和()。
三、简释题
1、阈电位
2、肺泡通气与血流量比值
3、胃肠激素
4、基础代谢
5、呆小症
四、简答题
1、简要说明细胞内液K+较多,细胞外液Na+较多的机理。
2、什么是红血细胞悬浮稳定性?如何测定?
3、何谓胸内负压?其有何生理意义?
4、简要说明微生物致热源引起发热的机理。
5、简要比较说明甲状旁腺素与降钙素对骨的作用。
6、简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成分,分布及其生理作用
五、论述题
1、论述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其生理意义。
2、论述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及其调节,说明其在调节尿生成中的意义。.3、心肌细胞一次兴奋以后,兴奋性将发生什么变化?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10 CDDBA BDDDD 11—20 DCCBC CCBAD 21—30 ECECB ADBBC 31-35 BDEBC
二、填空题
1、原肌凝蛋白,肌钙蛋白
2、β1,β2
3、条件,第二信号系统
4、球囊,椭圆囊
5、血管内外水分交换,血容量
6、降低,增加
7、肺泡通气量,减低
8、胃运动,抑制
9、减少,不变
10、催产素,抗利尿激素
三、名词解释
1、在刺激作用下,静息电位从最大值降低到将能引起扩布性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或者: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去极化过程中,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水平。
2、肺泡通气量与肺泡血流量的比值。
3、由胃肠粘膜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
4、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或者室温在18~25℃,空腹12小时以上,清醒而又极度安静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5、幼儿时期甲状腺功能低下,生长缓慢、身体矮小,而且智力低下,称呆小症。
四、简答题
1、细胞膜上有Na+-K+泵,又称Na+-K+ATP酶(1分),其分解ATP,消耗(1分),并同时逆着浓度差将Na+转运出细胞,将K+转运入细胞(2分)。
2、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因重力下沉的特性称红细胞悬浮稳定性(2分),用红细沉降率来测定(1分),二者成反比(1分)。
3、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压,无论吸气和呼气时均为负压,故称胸内负压(2分)。其保持肺、小气道扩张(1分),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1分)。
4、微生物致热源使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源(1分),后者通过前列腺素抑制PO/AH热敏神经元(1分),使调定点上移,体温升高(2分)。
5、甲状旁腺素提高骨细胞膜对Ca++通透性,从而使骨液中的Ca++扩散入骨细胞,再由Ca++泵将细胞内Ca++泵到细胞外液,转而进入血液(1分),甲状旁腺素促进破骨细胞活动,从而促进骨盐溶解,释放钙、磷入血液(1分),降钙素抑制破骨细胞活动,抑制骨盐溶解,因此减少钙、磷进入血液(2分)。
生理模拟试卷二
一、单选题
1.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
A.Na+浓度 B.渗透压 C.K+浓度 D.胶体渗透压 E.Ca2+浓度 2.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 D.减压反射B.排便反射 E.分娩C.血液凝固 3.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
A.钾平衡电位 B.钠平衡电位 C.钠平衡电位和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之和
D.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差 E.超射值 4.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递质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C.5-羟色胺 D.乙酰胆碱 E.多巴胺 5.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称为:
A.去极化 B.复极化 C.超极化D.反极化E.低极化
6.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物质是
A.因子ⅢB.因子ⅦC.PF3D.Ca2+E.凝血酶原 7.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A.与血浆容积之比 B.与血管容积之比 C.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D.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E.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8.以下哪种凝血因子不属于蛋白质
A.因子I B.因子II C.因子IIID.因子IV E.因子X 9.阻力血管主要是指
A.大动脉 B.小动脉及微动脉 C.毛细血管 D.小静脉 E.大静脉 10.心肌细胞中,传导速度最慢的是
A.心房B.房室交界 C.左、右束支D.浦肯野纤维 E.心室
1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下列哪些离子跨膜流动的综合结果?
A.Na+内流,Cl-外流 B.Na+内流,K+外流 C.Na+内流,Cl-内流 D.Ca2+内流,K+外流 E.K+内流,Ca2+外流
12.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延续到
A.收缩期开始 D.舒张期结束 B.收缩期中间 E.舒期结束以后 C.舒张期开始 13.静脉系统成为外周的血液贮存库,主要是由于 A.静脉管壁有可扩张性 D.静脉系统的容积大 B.静脉管壁平滑肌少 E.静脉血液的氧饱和度低 C.许多静脉位于皮下组织中
14.在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最低值出现于
A.快速射血期 B.缓慢射血期 C.等容舒张期 D.充盈期 E.心室舒张末期 15.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延续到
A.收缩期开始B.收缩期中间C.舒张期开始D.舒张期结束E.舒张期结束以后 16.主动脉在维持舒张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由于主动脉 A.口径大 D.血流速度快 B.管壁厚 E.对血流的摩擦阻力小
C.管壁有可扩张性和弹性
17.生理情况下,对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发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晶体渗透压 B.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静水压 C.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D.血浆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E.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18.衡量心肌自律性高低的指标是
A.动作电位幅值 D.阈电位水平B.动作电位水平E.4期膜电位去极速率 C.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19.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其原因是
A.心肌是功能上的合胞体 B.心肌肌浆网不发达,Ca2+贮存少 C.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D.心肌有自律性,会自动节律收缩 E.心肌呈“全或无”收缩 20.容量血管指的是
A.大动脉 D.微静脉B.微动脉 E.静脉C.肺动脉
21.肺的弹性回缩力见于
A.吸气初 D.吸气末 B.呼气初 E.以上都存在C.呼气末 22.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A.肺的舒缩运动 D.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B.肺的弹性回缩 E.肺内压和胸内压之差 C.呼吸肌的舒缩 23.内呼吸是指 A.肺泡和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气体交换B.组织细胞和毛细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D.线粒体膜内外的气体交换E.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 2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增多时,可使
A.肺泡表面张力增大B.肺泡缩小C.肺顺应性增大D.肺回缩力增大 E.肺通气的非弹性阻力增大
25.胸膜腔内的压力,是由下列哪个因素形成的
A.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B.大气压+跨肺压 C.肺内压+跨胸壁压
D.大气压-肺回缩力E.大气压+肺回缩力
26.血液二氧化碳张力升高对呼吸的刺激主要是通过
A.直接刺激中枢的呼吸神经元B.刺激中枢化学敏感区
C.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器D.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E.刺激心肺感受器
27.呼吸基本节律产生于
A.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D.下丘脑B.延髓呼吸神经元 E.在脑皮质C.脑桥呼吸中枢 28.关于H+对呼吸的调节,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动脉血H+浓度增加,呼吸加深加快B.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再兴奋呼吸中枢 C.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加强呼吸
D.脑脊液中的H+才是中枢化学感受器的最有效刺激 E.中枢化学感受器对H+敏感性较外周化学感受器高 29.与脂肪消化、吸收都有关的消化液为
A.唾液 B.胰液C.胆汁 D.胃液 E.小肠液
30.三种主要食物在胃中排空的速度由快至慢的顺序是
A.糖类,蛋白质,脂肪 B.蛋白质,脂肪,糖类 C.脂肪,糖类,蛋白质 D.蛋白质,糖类,脂肪 E.糖类,脂肪,蛋白质
31.关于胃酸的生理作用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供给胃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环境 B.可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而易于分解
C.可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 D.可促进维生素B 的吸收
E.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促进 胰液、肠液、胆汁的分泌
32.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胰液分泌的特点是
A.水分少,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丰富 B.水分和碳酸氢盐的含量少,酶的含量丰富 C.水分多,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也丰富 D.水分少,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也少 E.水分和碳酸氢盐的含量多,酶的含量少
33.引起胆囊收缩的一个重要体液因素是
A.胃泌素 D.胆盐 B.促胰液素 E.盐酸 C.促胰酶素 34.肠胃反射可
A.促进胃的排空,抑制胃酸分泌 B.抑制胃的排空,促进胃酸分泌
C.促进胃的排空,促进胃酸分泌 D.抑制胃的排空,抑制胃酸分泌 E.根据个体情况而影响胃酸分泌和胃的排空 35.关于胆汁的生理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胆盐、胆固醇、卵磷脂都可乳化脂肪B.胆汁酸可与脂肪酸结合,促进脂肪酸的吸收 C.胆汁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D.胆汁的消化酶可促进脂肪的消化 E.胆汁在十二指肠可中和一部分胃酸 36.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主要成分是
A.胆盐 D.胆固醇B.胆色素 E.脂肪酸 C.水和无机盐
37.激活糜蛋白酶原的物质是
A.酸 D.肠致活酶B.胰蛋白酶 E.糜蛋白酶 C.组织液 38.使胰蛋白酶原活化的最主要的物质是
A.盐酸 D.组织液B.肠致活酶 E.糜蛋白酶C.胰蛋白酶本身 39.主动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 的部位是
A.十二指肠 D.结肠上段B.空肠 E.结肠下段C.回肠 40.临床上对高热病人进行酒精擦浴降温,其散热方式是
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蒸发 E.降低体温调定点
答案
1-10 BDCDC AEDBB 11—20 DCDCC CDECE 21CD 22—30 CBCDBBCBE 31—40 DBABD ABBCD
生理试卷三
一、选择题
.1在体温调节中起调定点作用的可能是
A.PO/AH区的温度敏感神经元B.延髓的温度敏感神经元C.网状结构的冷敏神经元 D.弓状核的冷敏神经元E.脊髓温度敏感神经元
2.氨基酸通过主动转运全部被重吸收,其部位是
A.近球小管B.髓袢降支细段 C.髓袢升支粗段 D.远曲小管E.集合管 3.肾外髓部的渗透压梯度,主要由下列哪种物质的重吸收构成的? A.肌酸 B.氯化钾 C.尿素D.肌酐E.氯化钠
4.正常人摄取K+多,由肾脏排出也多,其主要原因是
A.醛固酮分泌减少 B.近球小管重吸收K+减少 C.髓袢重吸收K+减少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K+增多E.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5.在肾脏病理情况下,出现蛋白尿的原因是 A.血浆蛋白含量增多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肾小球滤过率增多 E.肾小球对蛋白质重吸收减少 C.滤过膜上的唾液蛋白减少
6.肾脏中尿素最容易通透的部位是
A.近曲小管 D.髓袢降支细段B.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E.内髓集合管C.髓袢升支
7.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A.每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B.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 C.每分钟一侧肾脏的血浆流量D.每分钟两侧肾脏所生成的尿量 E.每分钟两侧肾脏的血浆流量 8.进入集合管的尿液是
A.低渗的 B.等渗的 C.高渗的
D.低渗的或等渗的,但不会是高渗的
E.等渗的或高渗的,但不会是低渗的
9.关于肾小管分泌K+,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原尿中的K+ 在近球小管被重吸收,而终尿中的K+ 则是远曲小管与集合管分泌的 B.K+ 的分泌是通过Na+-K+ 交换形式实现的
C.Na+-K+ 交换与Na+-H+ 交换两者存 在着竞争性抑制 D.碱中毒时Na+-H+ 交换降低, Na+-K+ 交换增强
E.碱中毒时往往出现高钾血症 肾素分泌增加时,可引起下列那一项增高? A.血钾浓度 D.血浆胶体渗透压B.细胞外液量 E.血中氢浓度C.红细胞比容
11在近球小管中滤出的HCO3—被重吸收的主要形式是 A.H2CO3 D.HCO3— B.H+ E.OH— C.CO2 12听骨链传导声波的作用是使振动
A.幅度减小,压强增大 B.幅度增大,压强增大 C.幅度减小,压强减小 D.幅度增大,压强减小E.幅度不变,压强增大 13散光眼产生的原因多半是由于
A.眼球前后径过长 B.眼球前后径过短 C.角膜表面不呈正球面 D.晶状体曲率半径过小E.睫状肌疲劳或萎缩 14椭圆囊与球囊的囊斑的适宜刺激是
A.正角加速运动 B.负角加速运动 C.角匀速运动
D.头部和躯干各方向直线正负加速度运动E.各方面的直线匀速运动 15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
A.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B.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
C.突触后膜的兴奋性发生改变D.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E.突触后神经元超极化
16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提高了通透性? A.Na+、Cl-、K+,尤其是对K+ B.Ca2+、K+、Cl-,尤其是对Ca2+ C.Na+、K+,尤其是对Na+ D.Cl-、K+,尤其是对Cl-E.Ca2+、K+、Na+,尤其是对Ca2+ 17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切断动物脑干,将出现
A.肢体痉挛性麻痹B.脊髓休克C.去大脑僵直D.去皮质僵直E.腱反射加强
18丘脑特异投射系统的起始核团是
A.联络核B.髓板内核群和联络核C.感觉接替核D.感觉接替核和髓板内核群E.感觉接替核和联络核
19M型受体的阻断剂量
A.十烃季胺 B.六烃季胺 C.阿托品 D.心得安 E.酚妥拉明 20关于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
B.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前膜内
C.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D.突触后膜对Ca2+、K+、Na+,特别是对K+的通透性升高
21在下列现象中,哪个存在着正反馈?
A.腱反射B.减压反射C.排尿反射D.肺牵张反射E.对侧伸肌反射 22肌牵张反射使
A.受牵拉的肌肉发生收缩B.同一关节的协同肌发生抑制
C.同一关节的拮抗肌发生兴奋D.其他关节的肌肉也同时发生收缩 E.伸肌和屈肌都收缩
23运动神经元兴奋时,首先产生扩布性动作电位的部位是 A.树突B.胞体C.轴突D.轴突始段E.轴突末梢
24中枢神经系统内,兴奋性化学传递的下述特征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单向传递B.中枢延搁C.总和D.兴奋节律不变E.易受内环境条件改变的影响 25蹈病主要是因下列哪条通路受累引起的?
A.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易化通路B.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抑制通路
C.黑质—纹状体胆碱能易化通路
D.黑质—纹状体胆碱能抑制通路E.纹状体内胆碱能和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病变 26震颤麻痹的主要症状有
A.感觉迟钝B.肌张力降低C.意向性震颤D.运动共济失调E.静止性震颤 27下列哪项是人类新小脑受损时所特有的症状?
A.肌张力降低B.偏瘫C.静止性震颤D.意向性震颤E.位置性眼震颤 28人的基本生命中枢位于
A.下丘脑B.中脑网状结构C.脑桥D.延髓网状结构E.脊髓灰质 29血中激素浓度极低,但生理作用却非常明显,这是因为
A.激素的半衰期非常长B.激素分泌的持续时间长C.激素随血液分布全身 D.细胞内存在高效能的生物放大系统E.激素的特异性很高 30下述激素中哪一种不是腺垂体分泌的?
A.生长素B.催产素C.黄体生长素D.促卵泡激素E.催乳素 31成年人生长素分泌过多将导致
A.毒性腺瘤B.单纯性甲状腺肿C.粘液水肿D.肢端肥大症E.巨人症 32生长素对代谢的作用是
A.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脂肪分解,抑制葡萄糖氧化 B.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脂肪分解,促进葡萄糖氧化 C.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脂肪分解,抑制葡萄糖氧化 D.抑制蛋白质合成,加速脂肪分解,抑制葡萄糖氧化 E.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脂肪分解,促进葡萄糖氧化 33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主要发病原因是
A.由于促甲状腺素分泌过少B.甲状腺合成的甲状腺激素过多 C.食物中缺少钙和蛋白质D.食物中缺少酪氨酸E.食物中缺少碘 34血中激素浓度极低,但生理作用却非常明显,这是因为
A.激素的半衰期非常长B.激素分泌的持续时间长C.激素随血液分布全身 D.细胞内存在高效能的生物放大系统E.激素的特异性很高 35呆小症是由于
A.生长素不足B.生长素介质不足C.维生素D 不足 D.先天性大脑发育不全E.甲状腺激素不足 36 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的最重要的激素是
A.糖皮质激素B.生长素C.盐皮质激素D.肾上腺素E.甲状腺激素 37关于胰岛素的下列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促进葡萄糖转变成脂肪酸B.促进糖的贮存和利用,使血糖降低
C.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和利用D.是维持正常代谢和生长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激素之一 E.缺乏时血糖升高,尿中有糖,称为糖尿病
答案
1—10 AAEDE BBEEE 11—20 CACED DCDCD 21—30CBADD EDDDB 31-37 DCEDE EC
生理试卷模拟试卷四
一、选择题
1.维持稳态调节的基本方式是:(D)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反馈
2.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点是(D)A.细胞本身都要消耗能量 B.均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 C.需膜蛋白质的帮助 D.转运的物质都是小分子
3.柠檬酸钠抗凝的机理是(D)A.去掉血浆中的纤维蛋白 B.抑制血浆中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C.阻止凝血酶原转变凝血酶 D.去掉血浆中的Ca2+ 4.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根本区别是:(D)A.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发生在体外 B.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
C.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只需体外因子 D.前者由XⅡ因子发生,后者由Ⅲ因子发动 5.降压反射对血压的调节通常发生在:(A)A.血压的迅速变化 B.血压的缓慢变化 C.高血压病 D.肾病 6.心血管活动的基本调节中枢位于:(B)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丘脑下部
7.促进静脉回流的最主要因素是:(A)A.心脏泵血能力 B.重力作用 C.呼吸运动 D.骨骼肌收缩
8.解剖无效腔增加,其它因素不变,这时通气/血流比值将(B)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等于零
9.可较好地评价肺通气功能的指标是(D)A.潮气量 B.肺活量 C.余气量 D.时间肺活量
10.在小肠内,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主要靠(B)A.紧张性收缩 B.分节运动 C.蠕动 D.蠕动冲
11、肺泡通气量是指(C)
A、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B、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C、每分钟进入肺泡的新鲜气体量 D、用力吸入的气量
12、二氧化碳分压最高的部位是(B)A、动脉血 B、组织中C、静脉血 D、肺泡气
13、胃泌素不具有下列哪项作用(C)
A、促进胃酸分泌 B、促进胃蛋白酶原分泌C、抑制胆囊收缩 D、促进胃的蠕动
14、下列哪项不是唾液的生理作用(B)
A、部分消化淀粉 B、部分消化蛋白质C、湿润与溶解食物 D、清洁和保护口腔
15、对蛋白质消化力最强的消化夜是(C)A、唾液 B、胃液C、胰液 D、小肠夜
16.囊斑的适宜刺激是(A)A.直线变速运动 B.旋转变速运动 C.声波频率改变 D.声波振幅改变
17.交感神经作用不包括(D)A.心跳加快加强 B.支气管平滑肌扩张 C.汗腺分泌 D.瞳孔缩小 18.神经元相互接触并能传递信息的部位叫(D)A.聚合 B.辐射 C.接头 D.突触
19.调节胰岛素的主要因素是(A)A.血糖浓度 B.胃肠道激素 C.胰高血糖等 D.肾上腺等 20.以下哪种激素不来源于卵巢(A)A.黄体生成素 B.雌三醇 C.黄体酮 D.雌二醇
21、下列关于视野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C)
A、视野是指头部固定不动,双眼所能看到的范围B、双眼固定注视前方时,双眼所能看到的范围
C、单眼固定注视前方时,单眼所能看到的范围D、用不同颜色所测的视野大小是一样的
22、夜盲症发生的原因是(B)
A、视蛋白合成障碍 B、缺乏维生素AC、晶状体混烛 D、缺乏维生素E
23、声音的感受细胞位于(C)
A、鼓膜上 B、听骨链上C、内耳基底膜上 D、卵圆窗上
24、突触前抑制的发生是由于(A)
A、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 B、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C、突触后膜超极化 D、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的结果
25、关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C)
A、由丘脑向大脑皮层投射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B、引起特定感觉 C、维持大脑清醒状态D、维持睡眠状态
26、下列哪一类神经纤维属于肾上腺素能神经(C)
A、副交感的节前纤维 B、副交感的节后纤维C、绝大部分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D、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27、对于M型受体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D)
A、属于胆碱能受体 B、能与毒蕈碱发生特异性结合C、其阻断剂为阿托品 D、存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板膜上
28、幼年时生长素分泌过多会导致(B)
A、肢端肥大症 B、巨人症C、侏儒症 D、向心性肥胖
29、下列激素中,哪一种没有促进蛋白质合成的作用(B)A、甲状腺激素 B、甲状旁腺激素 C、生长素 D、胰岛素 30、月经血没有凝血块的原因是(D)
A、因为有雌激素阻止血液凝固 B、因为有孕激素阻止血液凝固C、子宫分泌前列腺素阻止血液凝固
D、子宫内纤溶酶原激活物激活纤溶酶原
生理学模拟试题五
选择题
1.下列哪项属于正反馈调节(B)A.减压反射 B.血液凝固 C.肺牵张反射 D.屈肌反射 2.神经肌肉接头信息扩布的方式为:(D)A.电传递 B.双向扩布 C.激素传递 D.化学递质传递
3.正常人红细胞在0.6%~0.8%NaCl溶液中的形态。(B)A.不变 B.膨大 C.破裂 D.皱缩 4.月经血不易凝固是由于(D)A.缺乏Ⅲ因子 B.抗凝血酶较多 C.肝素含量较高 D.纤溶酶原及组织激活物较多 5.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膜内电位维持在(C)A.-90mV B.+30mV C.0mV D.-70mV
6.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占时最长的是(D)A.射应期 B.充盈期 C.等容收缩期 D.等容舒张期 7.收缩压主要反映(B)A.大动脉管壁弹性 B.心室射血能力 C.心率快慢 D.循环血量多少 8.特殊动力作用最强的食物是(A)A.蛋白质 B.脂肪 C.糖 D.混合食物 9.小肠液不含有(A)A.糜蛋白酶 B.肠激活酶 C.淀粉酶和双糖酶 D.肠肽酶 10.切断动物两侧迷走神经,呼吸运动将(D)A.无变化 B.暂停 C.变浅快 D.变深慢
11、肺泡通气量是指(C)
A、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B、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C、每分钟进入肺泡的新鲜气体量 D、用力吸入的气量
12、二氧化碳分压最高的部位是(B)A、动脉血 B、组织中C、静脉血 D、肺泡气
13、胃泌素不具有下列哪项作用(C)
A、促进胃酸分泌 B、促进胃蛋白酶原分泌C、抑制胆囊收缩 D、促进胃的蠕动
14、下列哪项不是唾液的生理作用(B)
A、部分消化淀粉 B、部分消化蛋白质C、湿润与溶解食物 D、清洁和保护口腔
15、对蛋白质消化力最强的消化夜是(C)A、唾液 B、胃液C、胰液 D、小肠夜
16、下列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D)
A、由肺泡 Ⅱ 型细胞合成和分泌 B、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鳞脂
C、减少时可引起肺不张 D、增加时可引起肺弹性阻力增大
17、缺氧兴奋呼吸的途径是通过刺激(A)
A、外周化学感受器 B、中枢化学感受器C、延髓呼吸中枢 D、脑桥呼吸中枢
18、动脉血压波动于80~180mmHg范围时,肾血流量仍保持相对恒定,这是由于(A)A、肾脏的自身调节 B、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
19、关于NH3分泌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各段小管均可分泌NH3 B、NH3 的分泌促进NaHCO3重吸收
C、H+的分泌增多将减少NH3的分泌 D、分泌的NH3 以原形排出体外 20、尿崩症的发生与下列哪种激素不足有关(C)
A、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B、肾素C、抗利尿激素 D、醛固酮
21、肾小球 滤过率是指(A)
A、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 B、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 C、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 D、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
22、参与尿液浓缩和稀释调节的主要激素是(D)A、肾素 B、血管紧张素 C、醛固酮 D、ADH
23、当睫状肌收缩时,可引起(C)A、角膜曲度增加 B、瞳孔半径减小C、晶状体曲度增加 D、玻璃体曲度减小
24.产生动作电位上升相的离子流是(C)A.CL+外流 B.CL—内流 C.Na+内流 D.Ca2+内流
25.外科手术时用温盐水纱布压迫伤口止血是使(B)A.组织释放激活物增多 B 血小板解体、加速酶促反应 C.血浆中释放激活物增多 D.凝血因子增多
26.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
A.引起指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神经冲动B.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C.调节内脏功能D.维持觉醒E.协调肌紧张 27.脊休克产生的原因是(D)
A.横断脊髓的损伤刺激B.外伤所致的代谢紊乱C.横断脊髓时大量出血 D.断面以下脊髓失去高位中枢的调节E.失去脑干网状结构系统的始动作用
28.视近物时使成像落在视网膜上的主要调节活动是(B)
A.角膜曲率半径变大B.晶状体前、后表面曲率半径变小C.眼球前后径增大D.房水折光指数增高E.瞳孔缩小
29.视远物时,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前的眼称为(B)
A.远视眼B.近视眼C.散光眼D.斜视眼E.正视眼 30.当注视物由远移近时,眼的调节反应为(C)
A.晶状体凸度增大,瞳孔散大,视轴会聚B.晶状体凸度减小,瞳孔散大,视轴会聚 C.晶状体凸度增大,瞳孔缩小,视轴会聚D.晶状体凸度增大,瞳孔缩小,视轴散开 E.晶状体凸度减小,瞳孔缩小,视轴会聚
二、名词解释
1、期前收缩:期前收缩是在实验条件下或病理情况下,心肌在其不应期之后接受到窦房结之外的异常刺激而产生的一次期前兴奋,引起的额外收缩。
2、呼吸商: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产生量与耗氧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
3、排泄:是指机体将内环境中的代谢尾产物、过剩的物质和异物通过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4、视力:也称视敏度,是指眼对物体细微结构的分力,即分辨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5、应激反应: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时,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增多,并引起一系列全反应以抵抗有害刺激,称为应激反应。
三、填空题
1、每分通气量等于潮气量 和 呼吸频率 的 乘积。
2、胆盐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肪 的消化和吸收。
3、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升氧气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
4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排泄作用。
5、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 周边 部位,主要在暗光 环境下起作用。
6、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的功能是产生 特定感觉 并激发 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 7.微循环物质交换的结构是()()()().8.启动睾丸生精作用的激素是 雄激素
第二篇:重庆专升本英语模拟题及答案
重庆2010年专升本英语模拟题及答案
Ⅰ.Phonetics(10 points)
Directions:
In each of the following groups of words, there are four underlined letter combinations marked A, B, C and D.Compare the underlined parts and identify the one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s in pronunciation.Mark your answer by blackening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1.A.caused
B.wished
C.guessed
D.dressed 2.A.tea
B.read(原形)
C.real
D.steal 3.A.through
B.famous
C.route
D.wounded 4.A.native
B.active
C.national
D.narrow 5.A.like
B.limit
C.knife
D.inside 6.A.ear
B.early
C.earth
D.earn
7.A.thank
B.another
C.smooth
D.clothes 8.A.afternoon
B.classroom
C.roommate
D.boot 9.A.houses
B.horses
C.rises
D.exercises
10.A.expression
B.discussion
C.vision
D.permission
Ⅱ.Vocabulary and Structure(40 points)Directions:
There are 40 incomplete sentences in this section.For each sentence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Choose one answer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entence and blacken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11.______ riding to school, Mary usually goes to school on foot.A.Without
B.Rather than
C.Instead of
D.Inspite of 12.The teacher will tell us _______ to have the exam next Monday.A.if
B.that
C.if not
D.whether 13.In order to grow well, the Blue Sprace, like other pine trees, ______ a temperate climate.A.require
B.requires
C.is required
D.that requires 14.It took them more than ten years to ______ the defensive works.A.build in
B.build into
C.build on
D.build up 15.I haven’t decided which seat ________.A.to sit
B.is to sit
C.to sit on
D.is for sitting 16.Susan wants to know whether the measures have been agreed _______.A.to
B.with
C.over
D.on
17.All _______ is a continuous supply of the basic necessities of life.A.what is needed
B.for our needs
C.the thing needed
D.that is needed
18.His hard work _______ when he won the prize.A.paid off
B.showed off
C.rang off
D.kept off 19.The fire _______ two persons’ death as well as the damage of all the store’s property.A.is resulted in
B.is resulted from
C.resulted in
D.resulted from 20.On Sundays I prefer _______ at home to _______ out.A.to stay…go
B.stay…going
C.staying…going D.staying…go
21.Generally, the thicker a mammal’s(哺乳动物)skin is, the less hair ______.A.that has it
B.that it has
C.has it
D.it has
22.My father ______ an invitation to a dinner party, but he _______ it.A.accepted…received
B.received…accepted
C.accepted…didn’t receive
D.received…didn’t accept 23._______ their homework, the children went for a walk.A.When they were doing
B.After they have done
C.Having done
D.They had done 24.My parents never let me _______ alone.A.to travel
B.to travelling
C.travelling
D.travel 25.Hardly _______ the classroom when the class began.A.had he entered
B.he had entered
C.he entered D.he was enter 26.We all enjoy working _______ him because he is a kind leader.A.along
B.in
C.under
D.on 27.She is _______to refuse, so I have to give in.A.a too kind girl
B.too a kind girl
C.too kind a girl
D.a gird kind too 28.He couldn’t use his own car because it ________ then.A.was being repaired
B.was repairing
C.is repairing
D.has been repaired 29._______ go to the Great Wall for a visit?
A.Why don’t
B.How about
C.Will we
D.Why not 30.With the guide ______ the way, we set out on foot into the night dark.A.lead
B.leading
C.led
D.to lead 31.He seems _______ from this university.A.graduating
B.being graduated
C.to graduate
D.to have graduated 32.The refugees need many things, but _______, they need food and medicine.A.at most
B.above all
C.after all
D.at the first 33.______ France Viuard an excellent political speaker but she was also among the first members of the populist party.A.Not only
B.If only
C.Only
D.Not only was 34.He failed in the examination three times but _______ he passed.A.at end
B.at finish
C.at last
D.at least 35.On his return from his college, he found the house ________.A.deserting
B.deserted
C.desert
D.to be deserted 36.When Jane fell off the bike, the other children ________.A.were not able to help laughter
B.could not help but laughing
C.could not help laughing
D.could not help to laugh 37.English is _______ interesting to us.A.much
B.very
C.very much
D.more 38.Grammar books here _______ well.A.are sold
B.sell
C.sells
D.have been sold
39.If everybody is _______, let’s begin our class.A.sat
B.seated
C.seat
D.sitted 40.He must have been there before, ________?
A.hasn’t he
B.haven’t he
C.doesn’t he
D.isn’t he 41.He had to give up ___ the football match because he had his leg injured in the accident.A.taking part in
B.took part in
C.to take part in
D.take part in 42.The young people felt that they needed no help from anyone.They were very _____.A.unexpected
B.independent
C.resistant
D.separate 43.I hope my teacher will take my recent illness into _____ when judging my examination.A.regard
B.counting
C.account
D.observation 44.The letters PTO _______ parent-teacher organization.A.stand for
B.call for
C.heard for
D.care for 45.Something always _______ wrong when we try this recipe.A.has gone
B.have gone
C.go
D.goes 46.My watch ______ three o’clock.A.tells
B.speaks
C.talks
D.says 47.When I took his temperature, it was two degrees above _______.A.average
B.ordinary
C.regular
D.normal 48.I’d rather you _______ anything about it for the time being.A.do
B.don’t have
C.didn’t have
D.didn’t do 49.I don’t think we can take it ______, some problems still remains.A.on hand
B.by chance
C.for granted
D.at will 50.She walked across immense room _______ every one looking at her.A.with
B.as
C.while
D.when Ⅳ.Reading Comprehension(60 points)
Directions:
There are four reading passages in this part.Each passage is followed by five questions.For each question there are four suggested answers marked A, B, C and D.Choose one best answer and blacken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Passage One
In the old days, divers used to go down into the sea looking for ships that had sunk, because they hoped to find gold and jewels.Now divers still search for valuable things in sunken ships, but they also try to bring to the surface the ships themselves, or parts of them.The value of different kinds of metals has increased greatly over the last twenty or thirty years and even though a ship has been under the sea for many years, it may be worth a great deal.One famous sunken ship is the “Lusitania”, which sank off the southern coast of Ireland in 1915 with a loss of nearly, 1,500 lives.It has four huge propellers made of an expensive metal.Today each of those propellers is worth $ 300,000 or more.The ship lying on the sea-bed has been brought by a man called John Light.He paid about $ 1,200,000 for the whole ship.He hopes to bring up those propellers and sell them.He also hopes to sell other parts of the ship, when he has brought them to the surface, for about $ 600,000.61.Divers today try to bring to the surface _______.A.gold and jewels
B.parts of ships
C.whole ships
D.all of the above
62.Diver try to bring up metals because ________.they have been in the sea for a long time
gold and jewels are not valuable things
some kinds of metals are worth a lot of money
it is easy to bring up metals
63.The word “surface” in the passage means the ______.D.sea
64.John Light hopes that he may be able to sell all the parts of the “Lusitania” for about _____.D.$1,800,000
65.John Light bought the “Lusitania” _______.A.before 1915
B.before it sank
C.after it sank
D.after they had brought up the propellers
Passage Two
Man’s first real invention, an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ventions in history, was the wheel.All transportation and every machine in the world depend on it.The wheel is the simplest yet perhaps the most remarkable of all inventions, because there are no wheels in nature—no living thing was ever created with wheels.How, then, did man come to invent the wheel? Perhaps some early hunters found that they could roll the carcass of a heavy animal through the forest on logs more easily than they could carry it.However, the logs themselves weighed a lot.It must have taken a great prehistoric thinker to imagine two thin slices of log connected, at their centers by a string stick.This would roll along just as the logs did, yet be much lighter and easier to handle.Thus the wheel and axle came into being and with them the first carts.66.The wheel is important because _______.A.it was man’s first real invention
B.all transportation depends on it
C.every machine depends on it
D.both B and C 67.The wheel is called _______.A.simple
B.complicated
C.strange
D.unusual
68.It was remarkable of man to invent the wheel because _______.A.it led to many other inventions
B.man had no use for it then
C.there were no wheels in nature
D.all of the above
69.The wheel was probably invented by ______.A.a group of early hunters
B.the first men on earth
C.a great prehistoric thinker
D.the man who made the first cart
70.This selection says that the first wheel may have been a ______.A.round piece of stone
B.heavy log
C.piece of metal
D.slice
A.market
B.air
C.top of a liquid
A.$12,000
B.$300,000
C.$1,200,000
of log
Passage Three
Eating in space is different from eating on earth.The food that astronauts carry with them does not look like the food you eat.Some food is carried in closed bags.It is cooked and frozen before the astronauts get it.All the water is removed from the food.In the spaceship the astronaut puts the water back.He “shoots” hot or cold water into the food bag with a special gun.He eats the food through a small hole in the bag.Other foods come in bite sizes.The astronaut puts a whole piece in his mouth at once.There an be no crambs.Crambs would float around the spaceship and get in the way.Meat and cake often come in bite-sized pieces.Astronauts can’t drink water from open cups.The water would float in drops in the air.The water is put in the special gun.The astronaut shoots the water into his mouth.Eating in space is not easy.Astronauts must learn to eat this way.71.Some space foods are carried in _______.A.water guns
B.lunch boxes
C.closed bags
D.crumbs
72.The story does not say this, but from what we have read, we can tell that ______.A.you get much hungrier in space than you do B.you can’t have water to drink in a spaceship
C.astronauts must learn many new and different things D.you can’t eat anything in a spaceship 73.Why can’t astronauts drink water from cups? A.The water would come from the open cups.B.The water would spill all over their food.C.Crambs would float in the cups.D.The cups would float in the air.74.The main idea of the whole story is that _______.A.there is more food and water in space than on earth B.eating and drinking in space is a special problem C.astronauts can never eat or drink in a spaceship D.there is no food or water in a spaceship
75.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the story lead you to believe? A.Food for astronauts must be made in a special way.B.All meat on earth comes in bite-sized pieces.C.Astronauts will only eat cakes made from crambs.D.Astronauts have to go hungry in a spaceship.Passage Four
The energy which the sun radiates goes in every direction, and only a minute part of it falls on the earth.Even so, it represents power of about 5,000,000 horsepower(马力)per square mile per day;the sun gives us as much energy every miunte as mankind utilizes in a year.At present, we use this energy indirectly, and it is our final source of power.Coal represents the chemical action of the sun on green plants thousands of years ago.Water power results from the rain formed by vapor which comes from the evaporation of water under the sunshine.Even windmills operate because of air currents set in motion by the different heating affects of the sun in different places.Some day, through chemistry or some type of solar engine, we shall harness this great source of energy more directly.Already a scientist has worked out an engine, surprisingly efficient, in which the sun’s rays are concentrated through mirrors on a tube of water to create steam.76.How much energy given off by the sun reaches the earth?
A.100% but indirectly.B.5%.C.50%.D.only a very tiny amount.77.The reason why all the solar energy falling on the earth can’t be utilized is that ______.A.only a very small part is available B.the sun is too distant from the earth
C.it takes thousands of years for this energy to be stored up in coal and oil D.our scientific knowledge is not sufficient 78.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A.Even windmill’s action depends on the sun.B.The sun produces enormous energy for man to make use of.C.Some day man will be able to utilize 100% of the solar energy that gets to the earth.D.The sun produces different heating effects in different places.79.In order to support this argument, the writer gives the example that _______.A.a machine using solar energy efficiently has already been developed B.the sun is our final source of power C.man uses only a tiny part of the sun’s energy D.the part of the sun’s energy we use is used indirectly 80.This passage centers mainly on ________.A.harnessing energy through chemistry B.our last source of power
C.how water power is produced
D.the amount of solar energy that can be utilized
Ⅴ.Writing(20 points)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20 minutes to write a letter of about 80 words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topic.男女应该平等吗?(Should Men and Women Be Equal?)
参考答案
Ⅰ.Phonetics
1.A
2.C
3.B
4.A
5.B
6.A
7.A
8.B
9.B
10.C
Ⅱ.Vocabulary and Structure
11.C
12.D
13.B
14.D
15.C
16.D
17.D
18.A
19.C
20.C
21.D
22.D
23.C
24.D
25.A
26.C
27.C
31.D
32.B
36.C
37.B
41.A
42.B
46.D
47.D
Ⅳ.Reading Comprehension 61.D
62.C
66.D
67.A
71.C
72.C
76.D
77.D
28.A
33.D
38.B
43.C
48.D
63.C
68.C
73.A
78.C
29.D
34.C
39.B
44.A
49.C
64.D
69.C
74.B
79.A
30.B
35.B
40.A
45.D
50.A
65.C
70.D
75.A
80.D
第三篇:病理生理选择题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高热患者易发生(A)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细胞外液显著丢失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C)A.酸中毒 B.氮质血症 C.循环衰竭 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A)A.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B.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低钾血症
4.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B)A.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C.细胞内液丢失,细胞外液无丢失 D.血浆丢失,但组织间液无丢失 E.血浆和细胞内液明显丢失 5.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的特征是(D)A.组织间液增多 B.血容量急剧增加
C.细胞外液增多 D.过多的低渗性液体潴留,造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增多 E.过多的液体积聚于体腔
6.低容量性高钠血症脱水的主要部位是(D)A.体腔 B.细胞间液 C.血液 D.细胞内液 E.淋巴液.7.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可能是(C)A.肾炎性水肿 B.肾病性水肿 C.心性水肿 D.肝性水肿 E.肺水肿 8.易引起肺水肿的病因是(D)A.肺心病 B.肺梗塞 C.肺气肿 D.二尖瓣狭窄 E.三尖瓣狭窄 9.区分渗出液和漏出液的最主要依据是(C)A.晶体成分 B.细胞数目 C.蛋白含量 D.酸硷度 E.比重 10.水肿时产生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E)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加 B.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 C.淋巴回流张障碍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E.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
11.细胞外液渗透压至少有多少变动才会影响体内抗利尿激素(ADH)释放(A)A.1%~2% B.3%~4% C.5%~6% D.7%~8% E.9%~10% 12.临床上对伴有低容量性的低钠血症原则上给予(E)A.高渗氯化钠溶液 B.10%葡萄糖液 C.低渗氯化钠溶液 D.50%葡萄糖液 E.等渗氯化钠溶液
13.尿崩症患者易出现(A)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低钠血症
14.盛暑行军时大量出汗可发生(B)A.等渗性脱水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水肿
15.低容量性高钠血症患者的处理原则是补充(D)1 A.5%葡萄糖液液 B.0.9%NaCl C.先3%NaCl液,后5%葡萄糖液 D.先5%葡萄糖液,后0.9%NaCl液 E.先50%葡萄糖液后0.9%NaCl液.16.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最重要的蛋白质是(A)A.白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凝血酶原 E.珠蛋白 17.影响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因素中下列哪一因素不存在(B)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 B.血浆晶体渗透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 D.微血管壁通透性 E.淋巴回流
18.微血管壁受损引起水肿的主要机制是(D)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B.淋巴回流障碍
C.静脉端的流体静压下降 D.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增高 E.血液浓缩 19.低蛋白血症引起水肿的机制是(B)A.毛细血管内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升高 D.组织间液的流体静压下降 E.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20.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主要是因为(C)A.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B.肾血浆流量增加 C.出球小动脉收缩比入球小动脉收缩明显 D.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血浆渗透增高 E.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升高 21.血清钾浓度的正常范围是(C)A.130~150 mmol/L B.140~160 mmol/L C.3.5~5.5 mmol/L D.0.75~1.25 mmol/L E.2.25~2.75 mmol/L 22.下述哪项不是低钾血症对骨骼肌的影响(D)A.肌无力 B.肌麻痹 C.超极化阻滞 D.静息电位负值减小 E.兴奋性降低 23.重度高钾血症时,心肌的(D)A.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B.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C.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D.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E.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24.重度低钾血症或缺钾的病人常有(B)A.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升高 B.心律不齐 C.胃肠道运动功能亢进 D.代谢性酸中毒 E.少尿 25.“去极化阻滞”是指(B)A.低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 B.高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 C.低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 D.高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 E.低钙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 26.影响体内外钾平衡调节的主要激素是(D)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D.醛固酮 E.甲状腺素 27.影响细胞内外钾平衡调节的主要激素是(A)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D.醛固酮 E.甲状腺素 28.“超极化阻滞”是指(A)A.低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 B.高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 C.低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 D.高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 E.低钙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
29.钾代谢障碍与酸碱平衡紊乱常互为影响,下述何者是正确的(E)A.低钾血症常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B.高钾血症常引起代谢性碱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常引起高钾血症 D.代谢性酸中毒常引起低钾血症 E.混合性酸中毒常引起高钾血症
30.高钾血症对机体的主要危害在于(D)A.引起肌肉瘫痪 B.引起严重的肾功能损害 C.引起血压降低 D.引起严重的心律紊乱 E.引起酸碱平衡紊乱
31.细胞内液占第二位的阳离子是(D)A.Na+ B.K+ C.H+ D.Mg2+ E.Ca2+ 32.低镁血症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的机制是(D)A.静息电位负值变小 B.阈电位降低 C.γ-氨基丁酸释放增多 D.乙酰胆碱释放增多 E.ATP生成增多 33.不易由低镁血症引起的症状是(C)A.四肢肌肉震颤 B.癫痫发作 C.血压降低 D.心律失常 E.低钙血症和低钾血症
34.对神经、骨骼肌和心肌来说,均是抑制性阳离子的是(D)A.Na+ B.K+ C.Ca2+ D.Mg2+ E.HCO3-35.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可见于(B)A.高钙血症 B.低镁血症 C.低磷血症 D.低钾血症 E.酸中毒 36.临床上常用静脉输入葡萄糖酸钙抢救高镁血症,其主要机制为(D)A.钙能拮抗镁对神经肌肉的抑制作用 B.钙能减少镁在肠道的吸收 C.钙能促进镁的排出 D.钙能使静息电位负值变小 E.钙能促进镁进入细胞内
37.急性高镁血症的紧急治疗措施是(C)A.静脉输注葡萄糖 B.静脉输注碳酸氢钠 C.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 D.静脉输注生理盐水 E.使用利尿剂加速镁的排出 38.下述哪种情况可引起低镁血症(D)A.肾功能衰竭少尿期 B.甲状腺功能减退 C.醛固酮分泌减少 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严重脱水 39.引起高镁血症最重要的原因是(D)A.口服镁盐过多 B.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患者未经治疗 C.严重烧伤 D.肾脏排镁减少 E.长期禁食
40.下述关于血磷的描述哪项不正确(B)A.正常血磷浓度波动于0.8~1.3mmol/L B.甲状腺素是调节磷代谢的主要激素 C.磷主要由小肠吸收,由肾排出 D.肾功能衰竭常引起高磷血症 E.高磷血症是肾性骨营养不良的主要发病因素 41.高钙血症对骨骼肌膜电位的影响是(D)A.静息电位负值变大 B.静息电位负值变小 C.阈电位负值变大 D.阈电位负值变小 E.对膜电位无影响 42.高钙血症对机体的影响不包括(E)A.肾小管损伤 B.异位钙化 C.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D.心肌传导性降低 E.心肌兴奋性升高
一、选择题 A型题
1.机体的正常代谢必须处于(B)
A.弱酸性的体液环境中 B.弱碱性的体液环境中 C.较强的酸性体液环境中 D.较强的碱性体液环境中 E.中性的体液环境中
2.正常体液中的H+主要来自(B)A.食物中摄入的H+ B.碳酸释出的H+ C.硫酸释出的H+ D.脂肪代谢产生的H+ E.糖酵解过程中生成的H+ 3.碱性物的来源有(E)A.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 B.肾小管细胞分泌的氨
C.蔬菜中含有的有机酸盐 D.水果中含有的有机酸盐 E.以上都是 4.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是(A)A.碳酸 B.硫酸 C.乳酸 D.三羧酸 E.乙酰乙酸 5.血液中缓冲固定酸最强的缓冲对是(C)A.Pr-/HPr B.Hb-/HHb C.HCO3ˉ/H2CO3 D.HbO2-/HHbO2 E.HPO42-/H2PO4-6.血液中挥发酸的缓冲主要靠(C)A.血浆HCO3ˉ B.红细胞HCO3ˉ C.HbO2及Hb D.磷酸盐 E.血浆蛋白 7.产氨的主要场所是(E)A.远端小管上皮细胞B.集合管上皮细胞C.管周毛细血管D.基侧膜E.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8.血液pH 值主要取决于血浆中(B)A.[Prˉ]/[HPrˉ]B.[HCO3ˉ]/[H2CO3]C.[Hbˉ]/[HHb]D.[HbO2ˉ]/[HHbCO2]E.[HPO42ˉ]/[H2PO4ˉ] 9.能直接反映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碱的总和的指标是(D)A.PaCO2B.实际碳酸氢盐(AB)C.标准碳酸氢盐(SB)D.缓冲碱(BB)E.碱剩余(BE)10.标准碳酸氢盐小于实际碳酸氢盐(SB<AB)可能有(B)A.代谢性酸中B.呼吸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混合性碱中毒E.高阴离子间隙代谢性酸中毒 11.阴离子间隙增高时反映体内发生了(A)A.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B.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C.低血氯性呼吸性酸中毒 D.正常血氯性呼吸性酸中毒E.高血氯性呼吸性酸中毒 12.阴离子间隙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可见于(E)A.严重腹泻B.轻度肾功能衰竭C.肾小管酸中毒D.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E.以上都是 13.下列哪一项不是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C)A.高热B.休克C.呕吐D.腹泻 E.高钾血症
14.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机体最主要的代偿方式是(C)A.细胞外液缓冲B.细胞内液缓冲C.呼吸代偿D.肾脏代偿E.骨骼代偿
15.一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气分析可见:pH 7.28,PaCO2 3.7kPa(28mmHg),HCO3ˉ 17mmol/L,最可能的酸 碱平衡紊乱类型是(A)A.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以上都不是
16.一休克患者,血气测定结果如下:pH 7.31,PaCO2 4.6 kPa(35mmHg),HCO3ˉ 17mmol/L,Na+ 140mmol/L,Cl- 104mmol/L,K+ 4.5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B)A.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B.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17.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是(E)A.乳酸钠B.三羟基氨基甲烷C.柠檬酸钠D.磷酸氢二钠E.碳酸氢钠 18.下列哪一项不是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B)A.呼吸中枢抑制B.肺泡弥散障碍C.通风不良D.呼吸道阻塞E.胸廓病变 19.下列哪一项不是引起酸中毒时心肌收缩力降低的机制(B)4 A.代谢酶活性抑制B.低钙 C.H+竞争性地抑制钙与肌钙蛋白亚单位结合 D.H+影响钙内流E.H+影响心肌细胞肌浆网释放钙 20.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代偿调节主要靠(C)A.血浆蛋白缓冲系统B.碳酸氢盐缓冲系统C.非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D.磷酸盐缓冲系统E.其它缓冲系统
21.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代偿调节主要靠(D)A.呼吸代偿B.脏代偿C.血液系统代偿D.肾脏代偿E.骨骼代偿
22.某溺水窒息患者,经抢救后血气分析结果为:pH 7.18,PaCO2 9.9 kPa(75mmHg),HCO3ˉ 28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B)A.代谢性酸中毒B.急性呼吸性酸中毒C.慢性呼吸性酸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代谢性碱中毒
23.某肺心病患者,因感冒肺部感染而住院,血气分析为:pH 7.32,PaCO2 9.4 kPa(71mmHg),HCO3ˉ 37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C)A.代谢性酸中毒B.急性呼吸性酸中毒C.慢性呼吸性酸中毒D.混合性酸中毒E.代谢性碱中毒 24.呼吸衰竭时合并哪一种酸碱失衡时易发生肺性脑病(C)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 25.严重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时,下列哪项治疗措施是错误的(C)A.去除呼吸道梗阻B.使用呼吸中枢兴奋剂C.使用呼吸中枢抑制剂D.控制感染E.使用碱性药物 26.下列哪一项不是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A)A.严重腹泻B.剧烈呕吐C.应用利尿剂(速尿,噻嗪类)D.盐皮质激素过多E.低钾血症
27.某幽门梗阻患者发生反复呕吐,血气分析结果为:pH 7.5,PaCO2 6.6 kPa(50mmHg),HCO3ˉ 36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B)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 28.如血气分析结果为PaCO2 升高,同时HCO3-降低,最可能的诊断是(E)A.呼吸性酸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以上都不是 29.由于剧烈呕吐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最佳治疗方案是(A)A.静注0.9%生理盐水B.给予噻嗪类利尿剂C.给予抗醛固酮药物D.给予碳酸酐酶抑制剂 E.给予三羟基氨基甲烷
30.下列哪一项不是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D)A.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 B.癔病 C.发热
D.长期处在密闭小室内 E.脑外伤刺激呼吸中枢
31.某肝性脑病患者,血气测定结果为:pH 7.48,PaCO2 3.4 kPa(22.6mmHg),HCO3ˉ 19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D)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E.混合型碱中毒 32.碱中毒时出现手足搐搦的重要原因是(C)A.血清K+降低B.血清Cl-降低C.血清Ca2+降低D.血清Na+降低E.血清Mg2+降低 33.酮症酸中毒时下列哪项不存在(E)A.血K+升高B.AG升高C.PaCO2下降D.BE负值增大E.Cl-增高 34.肾小管酸中毒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下列哪项不存在(B)A.血K+升高B.AG升高C.PaCO2下降D.BE负值增大E.Cl-增高 35.休克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可出现(B)5 A.细胞内K+释出,肾内H+-Na+交换降低B.细胞内K+释出,肾内H+-Na+交换升高 C.细胞外K+内移,肾内H+-Na+交换升高D.细胞外K+内移,肾内H+-Na+交换降低 E.细胞外K+内移,肾内K+-Na+交换升高 36.下列哪一项双重性酸碱失衡不可能出现(E)A.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37.代谢性酸中毒时,下列哪项酶活性的变化是正确的(B)A.碳酸酐酶活性降低B.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升高C.γ-氨基丁酸转氨酶活性升高 D.谷氨酰胺酶活性降低E.丙酮酸脱羧酶活性升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影响动脉血氧分压高低的主要因素是(D)A.血红蛋白的含量 B.组织供血 C.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 D.肺呼吸功能 E.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酶活性 2.影响动脉血氧含量的主要因素是(B)A.细胞摄氧的能力 B.血红蛋白含量 C.动脉血CO2分压 D.动脉血氧分压 E.红细胞内2,3-DPG含量 3.P50升高见于下列哪种情况(C)A.氧离曲线左移 B.血温降低 C.血液H+浓度升高 D.血K+升高 E.红细胞内2,3-DPG 含量减少
4.检查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主要反映的是(E)A.吸入气氧分压 B.肺的通气功能 C.肺的换气功能 D.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 E.组织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
5.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动脉血氧变化的最主要特征是(C)A.血氧容量降低 B.P50降低 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D.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
6.某患者血氧检查结果是:PaO27.0kPa(53mmHg), 血氧容量20ml/dl,动脉血氧含量14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4ml/dl,其缺氧类型为(A)A.低张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C.缺血性缺氧 D.组织性缺氧 E.淤血性缺氧 7.易引起血液性缺氧的原因是(B)A.氰化物中毒 B.亚硝酸盐中毒 C.硫化物中毒 D.砒霜中毒 E.甲醇中毒 8.红细胞内2,3-DPG 增多可引起(B)A.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 B.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 C.血液携带氧的能力增加 D.红细胞向组织释放氧增多 E.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加
9.某患者血氧检查为:PaO213.0kPa(98 mmHg),血氧容量12 ml/dl,动脉血氧含量11.5 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4 ml/dl,患下列哪种疾病的可能性最大(C)A.哮喘 B.肺气肿 C.慢性贫血 D.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E.严重维生素缺乏 10.引起循环性缺氧的疾病有(C)A.肺气肿 B.贫血 C.动脉痉挛 D.一氧化碳中毒 E.维生素B1缺乏 11.砒霜中毒导致缺氧的机制是(D)A.丙酮酸脱氢酶合成减少 B.线粒体损伤C.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D.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 E.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增高
12.氰化物中毒时血氧变化的特征是(E)A.血氧容量降低 B.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D.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
13.血氧容量、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正常,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见于(A)A.心力衰竭 B.呼吸衰竭 C.室间隔缺损 D.氰化物中毒 E.慢性贫血 14.PaO2低于下列哪项数值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加深加快(B)A.10.0kPa(75mmHg)B.8.0kPa(60mmHg)C.6.7kPa(50mmHg)D.5.32kPa(40mmHg)E.4.0kPa(30mmHg)15.高原肺水肿的发病机制主要是(C)A.吸入气氧分压减少 B.肺血管扩张 C.肺小动脉不均一性收缩 D.外周化学感受器受抑制 E.肺循环血量增加
16.下列哪项不是缺氧引起的循环系统的代偿反应(C)A.心率加快 B.心肌收缩力加强 C.心、脑、肺血管扩张 D.静脉回流量增加 E.毛细血管增生 17.决定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静息膜电位的主要钾通道是(A)A.电压依赖性钾通道 B.Ca2+激活型钾通道 C.ATP敏感性钾通道 D.受体敏感性钾通道 E.Mg2+激活型钾通道
18.下列哪项不是肺源性心脏病的原因(E)A.肺血管收缩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B.心肌缺氧所致的心肌舒缩功能降低 C.心律失常 D.肺血管重塑 E.回心血量减少 19.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的机制是(E)A.腹腔内脏血管收缩 B.肝脾储血释放 C.红细胞破坏减少 D.肝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E.骨髓造血加强
20.缺氧时氧解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D)A.血液H+浓度升高 B.血浆CO2分压升高 C.血液温度升高 D.红细胞内2,3-DPG增加 E.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
21.下列哪项不是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机制(E)A.ATP生成不足 B.颅内压升高 C.脑微血管通透性增高 D.神经细胞膜电位降低 E.脑血管收缩 22.脑组织对缺氧最敏感的部位是(A)A.大脑灰质 B.大脑白质 C.中脑 D.小脑 E.延脑 23.下列哪项不是组织细胞对缺氧的代偿性变化(E)A.线粒体数量增加 B.葡萄糖无氧酵解增强 C.肌红蛋白含量增加 D.合成代谢减少 E.离子泵转运功能加强
24.吸氧疗法对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的缺氧效果最好(A)A.肺水肿B.失血性休克 C.严重贫血 D.氰化物中毒 E.亚硝酸盐中毒 25.高压氧治疗缺氧的主要机制是(D)A.提高吸入气氧分压 B.增加肺泡内氧弥散入血 C.增加血红蛋白结合氧 D.增加血液中溶解氧量 E.增加细胞利用氧
1.D 2.B 3.C 4.E 5.C 6.A 7.B 8.B 9.C 10.C 11.D 12.E 13.A 14.B 15.C 16.C 17.A 18.E 19.E 20.D 21.E 22.A 23.E 24.A 25.D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发热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D)
A.体温超过正常值0.6℃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的体温升高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的体温升高 2.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B)A.肺B.皮肤C.尿D.粪E.肌肉 3.下述哪一种体温升高属于过热(D)
A.妇女月经前期B.妇女妊娠期C.剧烈运动后 D.先天性无汗腺E.流行性脑膜炎 4.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分是(A)
A.视前区-前下丘脑B.延脑C.桥脑D.中脑E.脊髓 5.炎热环境中皮肤散热的主要形式是(A)A.发汗 B.对流C.血流D.传导E.辐射 6.引起发热的最常见的病因是(D)
A.淋巴因子 B.恶性肿瘤C.变态反应D.细菌感染E.病毒感染 7.输液反应出现的发热其产生原因多数是由于(D)
A.变态反应B.药物的毒性反应C.外毒素污染D.内毒素污染E.霉菌污染 8.下述哪种物质属内生致热原(E)
A.革兰阳性细菌产生的外毒素B.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E.单核细胞等被激活后释放的致热原 9.近年来证明白细胞致热原(LP)与下述哪种物质相一致(D)A.肿瘤坏死因子B.组织胺C.淋巴因子D.IL-1E.IL-2 10.发热的发生机制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B)
A.外致热原B.内生致热原C.前列腺素D.5-羟色胺E.环磷酸腺苷 11.下述哪一种细胞产生和释放白细胞致热原的量最多(B)
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嗜酸粒细胞D.肝脏星形细胞E.淋巴细胞 12.茶碱增强发热反应的机制是(C)
A.增加前列腺素B.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C.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D.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E.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肾上腺素 13.内毒素是(B)
A.革兰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B.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 C.革兰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 D.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 E.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小分子蛋白质 14.多数发热发病学的第一环节是(B)
A.产热增多,散热减少B.发热激活物的作用C.内生致热原的作用D.中枢发热介质参与作用 E.体温调定点上移
15.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C)
A.产热和散热平衡B.散热大于产热C.产热大于散热D.产热障碍E.散热障碍 16.发热病人最常出现(A)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混合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混合性碱中毒 17.退热期可导致(D)
A.Na+潴留B.Cl-潴留C.水潴留D.脱水E.出汗减少 18.下述对发热时机体物质代谢变化的叙述中那项是错误的(E)
A.物质代谢率增高B.糖原分解加强C.脂肪分解加强D.蛋白质代谢出现负氮平衡 E.维生素消耗减少
19.体温每升高1°C,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D)A.5次B.10次C.15次D.18次E.20次 20.尼克酸使发热反应减弱的机制是(A)
A.增强磷酸二脂酶活性B.扩张血管C.抑制前列腺素E合成D.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介质 E.降低脑内5-羟色胺含量 21.外致热原引起发热主要是(D)
A.激活局部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B.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 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D.激活产EP细胞导致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 E.加速分解代谢,产热增加
22.发热激活物又称EP诱导物,包括(E)
A.IL-1和TNF B.CRH和NOS C.内生致热原和某些体外代谢产物 D.前列腺素和其体内代谢产物 E.外致热原和某些体内产物
23.革兰阳性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A)
A.全菌体和其代谢产物B.脂多糖C.肽聚糖D.内毒素E.全菌体和内毒素 24.革兰阴性细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D)
A.外毒素B.螺旋毒素C.溶血素D.全菌体、肽聚糖和内毒素E.细胞毒因子 25.病毒的致热物质主要是(B)
A.全菌体及植物凝集素B.全病毒体及血细胞凝集素C.全病毒体及裂解素 D.胞壁肽及血细胞凝集素E.全病毒体及内毒素 26.疟原虫引起发热的物质主要是(C)
A.潜隐子B.潜隐子和代谢产物C.裂殖子和疟色素等D.裂殖子和内毒素等 E.疟原虫体和外毒素 27.内生致热原是(D)
A.由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内在介质 B.由产热器官产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内在介质 C.由产热原细胞产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神经激素
D.由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E.由产EP细胞在磷酸激酶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1. D 2. B 3. D 4. A 5. A 6. D 7. D 8. E11.B 12.C 13. B 14.B 15.C 16.A 17.D 18.E21.D 22.E 23. A 24.D 25.B 26.C 27.D
一、单选题
1.pH反常是指(C)
A.缺血细胞乳酸生成增多造成pH降低 B.缺血组织酸性产物清除减少,pH降低
C.再灌注时迅速纠正缺血组织的酸中毒反而会加重细胞损伤 D.因使用碱性药过量使缺血组织由酸中毒转变为碱中毒 E.酸中毒和碱中毒交替出现
2.最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器官是(A)A.心 B.肝 C.肺 D.肾 E.胃肠道 3.下述哪种物质不属于活性氧(E)A.O2-。B.H2O2C.OH· D.1O2E.L˙ 4.下述哪种物质不属于自由基(B)A.O2-。B.H2O2C.OH· D.LOO˙ E.Cl˙ 5.膜脂质过氧化使(A)
. D 10.B .D 20.A 9
A.膜不饱和脂肪酸减少 B.饱和脂肪酸减少 C.膜脂质之间交联减少 D.膜流动性增加 E.脂质与蛋白质的交联减少 6.黄嘌呤脱氢酶主要存在于(B)
A.血管平滑肌细胞 B.血管内皮细胞 C.心肌细胞 D.肝细胞 E.白细胞 7.黄嘌呤脱氢酶转变为黄嘌呤氧化酶需要(B)A.Na+B.Ca2+ C.Mg2+D.Fe2+ E.K+ 8.O2-》与H2O2经Fenton反应生成(C)A.1O2 B.LOO C.OH D.H2O E.ONOO-。9.呼吸爆发是指(C)
A.缺血-再灌注性肺损伤 B.肺通气量代偿性增强 C.中性粒细胞氧自由基生成大量增加 D.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增加 E.呼吸中枢兴奋性增高 10.破坏核酸及染色体的主要自由基是(C)A.O2-B.H2O2 C.OH· D.1O2 E.L00˙
11.再灌注时自由基引起蛋白质损伤的主要环节是(B)
A.抑制磷酸化 B.氧化巯基 C.抑制蛋白质合成 D.增加蛋白质分解 E.促进蛋白质糖基化 12.自由基损伤细胞的早期表现是(A)
A.膜脂质过氧化 B.蛋白质交联 C.糖键氧化 D.促进生物活性物质生成 E.减少ATP生成 13.再灌注时细胞内钙升高最主要是因为(D)
A.细胞膜通透性增高 B.线粒体内钙释放 C.肌浆网钙释放 D.Na+/Ca2+ 交换蛋白反向转运增强 E.Na+/H+交换增强
14.再灌注时激活细胞Na+/Ca2+交换的主要因素是(A)
A.细胞内高Na+ B.细胞内高H+ C.细胞脂质过氧化 D.PKC活化 E.细胞内高K+ 15.激活心肌Na+/ H+ 交换蛋白的主要刺激是(C)
A.细胞内高Ca2+ B.细胞内高Na+ C.细胞内高H+ D.细胞内高Mg2+ E.细胞内高K+ 16.a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引起细胞内Ca2+升高的途径是(C)
A.抑制肌浆网Ca2+摄取 B.促进Na+/ Ca2+交换 C.促进Na+/H+交换 D.增加肌浆网Ca2+释放 E.促进Na+/K+交换 17.产生无复流现象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是(A)
A.中性粒细胞激活 B.钙超载 C.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D.ATP减少 E.微循环血流缓慢 18.最常见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是(A)
A.室性心动过速 B.窦性心动过速 C.心房颤动 D.房室传导阻滞 E.室性期前收缩 19.引起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机制是(D)
A.高血钾 B.自由基损伤传导系统 C.ATP减少 D.心肌动作电位时程不均一 E.钾通道开放减少
20.心肌顿抑的发生与下列哪项无关(E)
A.钙超载 B.自由基增多 C.ATP减少 D.Ca2+敏感性增高 E.脂质过氧化 21.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下列哪项变化不正确(D)
A.心肌舒缩功能障碍 B.ATP减少 C.心律失常 D.磷酸肌酸增多 E.心肌超微结构损伤 22.下列哪项再灌注措施不适当(E)
A.低压 B.低温 C.低pH D.低钙 E.低镁 23.下列哪项物质不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B)A.VitA B.VitB2 C.VitC D.VitE E.GSH 24.二甲基亚砜可清除下列哪种自由基(C)
A.O2 B.1O2 C.OH· D.H2O2 E.LO·
一、选择题 1.C
2.A 3.E 20.E
4.B 12.A
5.A 23.B
6.B 15.C
7.B
8.C 9.C 10.C 11.B 13.D 14.A 16.C 17.A 18.A 19.D 21.D 22.E 24.C
一、单择题 1.休克是(B)A.以血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B.以急性微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C.心输出量降低引起的循环衰竭
D.外周血管紧张性降低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 E.机体应激反应能力降低引起的病理过程 2.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典型表现不包括(D)A.中心静脉压降低 B.心输出量降低 C.动脉血压降低 D.肺动脉楔压增高 E.总外周阻力增高
3.下列哪项不属于高排低阻型休克的特点(E)A.总外周阻力降低 B.心输出量增高 C.脉压增大 D.皮肤温度增高 E.动-静脉吻合支关闭 4.下列哪项不是休克Ⅰ期微循环的变化(B)A.微动脉、后微动脉收缩 B.动-静脉吻合支收缩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D.真毛细血管关闭 E.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5.休克Ⅰ期“自身输血”主要是指(D)A.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B.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C.抗利尿激素增多,重吸收水增加 D.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E.缺血缺氧使红细胞生成增多 6.休克Ⅰ期“自身输液”主要是指(B)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毛细血管内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抗利尿激素增多,重吸收水增加 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7.下列哪项因素与休克Ⅱ期血管扩张无关(C)A.酸中毒 B.组胺 C.5-羟色胺 D.腺苷 E.激肽 8.下列哪型休克易发生DIC(A)A.感染性休克 B.心源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失血性休克 E.神经源性休克 9.休克时细胞最早受损的部位是(E)A.微粒体 B.线粒体 C.溶酶体 D.高尔基体 E.细胞膜 10.休克时细胞最早发生的代谢变化是(D)A.脂肪和蛋白分解增加 B.糖原合成增加 C.Na+-K+-ATP酶活性降低 D.从优先利用脂肪酸供能转向优先利用葡萄糖供能 E.血中酮体增多 11.下列哪种体液因子未参与休克的发生(E)A.内皮素 B.血管紧张素Ⅱ C.心房利钠肽 D.激肽 E.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12.下列哪种体液因子不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D)A.儿茶酚胺 B.5-羟色胺 C.内皮素 D.心房利钠肽 E.血管紧张素Ⅱ 13.下列哪项不属于SIRS的表现(C)A.心率>90次/min B.呼吸>20次/min C.PaCO2<40mmHg D.白细胞计数>12×109/L E.白细胞计数<4.0×109/L 14.SIRS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不包括(A)A.细胞大量凋亡 B.全身高代谢状态 C.全身耗氧量增高 D.心输出量增加 E.多种炎症介质释放 15.MODS最常见的病因是(B)A.营养不良 B.严重创伤和感染 C.输液过多 D.吸氧浓度过高 E.机体免疫力低下 16.下列哪型休克MODS的发生率最高(A)A.感染性休克 B.心源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失血性休克 E.神经源性休克 17.MODS时肺部的主要病理变化不包括(B)A.肺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B.肺泡上皮细胞增生 C.肺水肿形成 D.肺泡萎缩 E.透明膜形成
18.MODS时急性肾功能障碍不易出现(B)A.少尿或无尿 B.尿钠减少 C.高钾血症 D.代谢性酸中毒 E.氮质血症 19.重度低血容量性休克最易受损的器官是(C)A.心 B.脑 C.肾 D.肺 E.肝 20.休克初期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A)A.肾灌流不足 B.持续性肾缺血 C.肾毒素作用 D.急性肾小管坏死 E.输尿管阻塞 21.非心源性休克引起心功能障碍的因素不包括(B)A.冠脉灌注量减少 B.心肌细胞凋亡 C.高钾血症 D.心肌抑制因子 E.内毒素 22.MODS时不存在下列哪项胃肠功能变化(C)A.胃黏膜损伤 B.肠缺血 C.肠梗阻 D.应激性溃疡 E.肠腔内毒素入血 23.下列哪项是监测休克输液量的最佳指标(D)A.动脉血压 B.心率 C.心输出量 D.肺动脉楔入压 E.尿量 24.选择扩血管药治疗休克应首先(D)A.纠正酸中毒 B.改善心脏功能 C.应用皮质激素 D.充分扩容 E.给予细胞保护剂 25.应首选缩血管药治疗的休克类型是(C)A.心源性休克 B.感染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失血性休克 E.创伤性休克
一、单择题
1.B 2.D 3.E 4.B 5.D 6.B 7.C 8.A 9.E 10.D 11.E 12.D 13.C 14.A 15.B 16.A 17.B 18.B 19.C 20.A 21.B 22.C 23.D 24.D 25.C
一、单择题
1.在启动凝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D)A.血小板 B.FⅦ C.FⅫ D.FⅢ E.凝血酶 2.正常时表达TF的细胞是(A)A.血管外层的平滑肌细胞 B.血管内皮细胞 C.血液单核细胞 D.嗜中性粒细胞 E.巨噬细胞
3.局部组织损伤后TF启动的凝血过程不能扩大的原因是由于血液中存在(D)A.PC B.AT-Ⅲ C.肝素 D.TFPI E.PS 4.TF-Ⅶa促进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是因为激活了(C)A.FⅧ B.FⅨ C.FⅩ D.FⅪ E.FⅫ 5.血小板的激活剂不包括(D)A.ADP B.凝血酶 C.TXA2 D.PGI2 E.肾上腺素 6.血小板释放反应中,致密颗粒可释放(A)A.5-HT B.纤维蛋白原 C.TXA2 D.纤维连结蛋白 E.凝血酶敏感蛋白 7.在抗凝系统中不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的是(C)A.AT-Ⅲ B.α2-AP C.PC D.C1抑制物 E.HCⅡ 8.使AT-Ⅲ灭活凝血酶作用明显增强并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是(E)A.PGI2 B.NO C.ADP酶 D.APC E.HS 9.肝素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抗凝物质是(D)A.TXA2 B.NO C.TM D.TFPI E.PC 10.激活的蛋白C(APC)可水解(C)A.FⅡ B.FⅢ C.FⅤ D.FⅦ E.FⅩ 11.APC阻碍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是由于其灭活了(B)A.FⅡa B.FⅤa C.FⅦa D.FⅨa E.FⅪa 12.APC的作用不包括(C)A.水解FⅤa B.水解FⅧa C.水解FⅡa D.限制FⅩa与血小板的结合 E.灭活PAI-1 13.可使PK分解为激肽释放酶的是(E)A.FⅧa B.FⅨa C.FⅩa D.FⅪa E.FⅫa 14.可通过外源性激活途径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的是(C)A.激肽释放酶 B.FⅪa C.uPA D.凝血酶 E.FⅫa 15.激活TAFI所必需的高浓度凝血酶的产生主要依赖于(A)A.FⅪa B.FⅩa C.FⅨa D.FⅧa E.FⅦa 16.不受Vi t K缺乏影响的凝血因子是(E)A.FⅡ B.FⅩ C.FⅦ D.FⅨ E.FⅢ 17.由于基因变异而产生APC抵抗的凝血因子是(D)A.FⅡ B.FⅢ C.FⅣ D.FⅤ E.FⅦ 18.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促进DIC发生的原因是(C)A.抗凝物质合成障碍 B.血液高凝状态 C.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D.微循环障碍 E.纤溶系统受抑制 19.使AT-Ⅲ消耗增多的情况是(C)A.肝功能严重障碍 B.口服避孕药 C.DIC D.肾病综合征 E.AT-Ⅲ缺乏、异常症 20.DIC患者最初常表现为(B)A.少尿 B.出血 C.呼吸困难 D.贫血 E.嗜睡 21.导致DIC发生的关键环节是(C)A.FⅫ的激活 B.FⅢ的大量入血 C.凝血酶大量生成
D.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生成 E.FⅤ的激活
22.急性DIC过程中,各种凝血因子均可减少,其中减少量最为突出的是:(A)A.纤维蛋白原 B.凝血酶原 C.Ca2+ D.FⅩ E.FⅫ 23.DIC引起的贫血属于(D)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失血性贫血 C.中毒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缺铁性贫血 24.DIC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是(B)A.大量微血栓形成 B.凝血功能失常 C.纤溶过程亢进 D.凝血物质大量被消耗 E.溶血性贫血
25.引起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的主要因素是(B)A.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 B.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内形成细网 C.小血管内血流淤滞 D.微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 E.小血管强烈收缩 26.关于D-二聚体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D)A.在继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D-二聚体增高
B.在原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FDP增高,D-二聚体并不增高 C.D-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的产物 D.D-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原的产物 E.D-二聚体是DIC诊断的重要指标 27.DIC时,血液凝固性表现为(C)A.凝固性增高 B.凝固性降低 C.凝固性先增高后降低 D.凝固性先降低后增高 E.凝固性无明显变化 28.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容易诱发DIC是因为(D)A.组织凝血活酶大量入血 B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 C.增加溶酶体膜稳定性 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抑制 E.肝素的抗凝活性减弱
29.TF-Ⅶa复合物经传统通路可激活(B)A.FⅤ B.FⅩ C.FⅢ D.FⅪ E.FⅨ 30.F-Ⅶa复合物经选择通路可激活: B A.FⅤ B.FⅩ C.FⅢ D.FⅪ E.FⅨ
一、单择题
1.D 2.A 3.D
4.C 5.D 6.A 7.C 8.E 9.D 10.C 11.B 12.C 13.E 14.C 15.A 16.E 17.D 18.C 19.C 20.B 21.C 22.A 23.D 24.B
25.B 26.D 27.C 28.D 29.B 30.E
一、选择题
A型题
1.心力衰竭最具特征性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C)
A.肺动脉循环充血 B.动脉血压下降 C.心输出降低 D.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大 E.体循环静脉淤血 2.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C)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严重贫血 C.心肌梗死 D.脚气病(VitB1缺乏)E.动-静脉瘘 3.下列哪项是心肌向心性肥大的特征(B)
A.肌纤维长度增加 B.心肌纤维呈并联性增生 C.心腔扩大 D.室壁增厚不明显
E.室腔直径与室壁厚度比值大于正常 4.下列哪个肌节长度收缩力最大(C)
A.1.8μm B.2.0μm C.2.2μm D.2.4μm E.2.6μm 5.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性减弱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C)
A.ATP供给不足 B.心肌细胞坏死 C.肌浆网Ca2+摄取能力下降 D.肌浆网Ca2+释放能力下降 E.肌钙蛋白活性下降
6.下列哪项因素与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无关(E)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心室舒张势能减弱 C.心肌顺应性降低 D.心室僵硬度加大 E.肌浆网Ca2+释放能力下降
7.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左心室后负荷增大(E)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严重贫血 C.心肌炎 D.心肌梗死 E.高血压病 8.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右心室前负荷增大(C)
A.肺动脉高压 B.肺动脉栓塞 C.室间隔缺损 D.心肌炎 E.肺动脉瓣狭窄 9.下列哪项变化在急性心力衰竭不会发生(C)
A.心率加快 B.肺水肿 C.心肌肥大 D.血压下降 E.皮肤苍白 10.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心肌向心性肥大(D)
A.心肌梗死 B.主动脉瓣闭锁不全 C.脚气病 D.高血压病 E.严重贫血 11.心功能不全时,通过增加血容量起代偿作用的主要器官是(E)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2.下列哪项因素与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无关(B)
A.肌钙蛋白活性下降 B.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下降 C.肌浆网Ca2+释放能力下降 D.肌浆网Ca2+储存量下降 E.Ca2+内流障碍
13.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收缩性减弱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D)
A.ATP生成减少 B.心肌细胞死亡 C.酸中毒 D.肌浆网Ca2+摄取能力降低 E.肌钙蛋白与Ca2+结合障碍
14.下列哪项不是心脏向心性肥大的特点(D)
A.肌纤维变粗 B.室壁增厚 C.心腔无明显扩大 D.心肌纤维呈串联性增大 E.室腔直径与室壁厚度比值小于正常
15.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不属于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D)
A.冠心病 B.心肌炎 C.二尖瓣狭窄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主动脉瓣狭窄 16.下列哪项属于心力衰竭时肺循环淤血的表现(B)
A. 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 B.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C.下肢水肿 D.肝肿大压痛 E.颈静脉怒张
17.心功能不全时,下列哪项反应已失去代偿意义(C)
A.心率加快 B.心肌肥大 C.肌源性扩张 D.红细胞增多 E.血流重分布 18.下列哪项不是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减少的表现(C)A.皮肤苍白 B.脉压变小 C.端坐呼吸 D.尿少 E.嗜睡 19.心力衰竭病人使用静脉扩张剂可以(D)
A.增强心肌收缩功能 B.改善心肌舒张功能 C.降低心脏后负荷 D.降低心脏前负荷 E.控制水肿
20.心力衰竭时,下列哪项代偿反应主要由肾脏引起(A)
A.红细胞增多 B.血流重分布 C.紧张源性扩张 D.肌红蛋白增加 E.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多
1.C
2.C
3.B
4.C
5.C
6.E
7.E
8.C
9.C
10.D 11.E 12.B 13.D 14.D 15.D 16.B 17.C 18.C 19.D
20.A、单项选择题
1.有关呼吸衰竭的概念哪一项不正确(D)
A.呼吸衰竭是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aO2低于正常或伴有PaCO2增加的病理过程 B.判断呼吸衰竭的血气标准一般为PaO2<60mmHg,伴有或不伴有PaCO2>50mmHg C.呼吸衰竭可分为低氧血症型(Ⅰ型)和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型(Ⅱ型)D.呼吸衰竭患者(未经治疗时)可以只有PaCO2升高而没有PaO2降低 E.根据病程经过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
2.以PaO2<60mmHg为在海平面条件下吸入室内空气时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是根据(E)A.临床经验制定的
B.此时外周感受器方可被缺氧刺激兴奋 C.此时会引起酸中毒
D.此时中枢神经系统开始出现不可逆性变化
E.氧离曲线特性,在此时SaO2显著下降,组织将严重缺氧 3.以PaCO2>50mmHg作为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可能因(A)A.此时pH将低于正常水平,出现酸血症 B.CO2解离曲线特性,此时CO2含量陡增 C.临床统计经验
D.此时CO2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明显 E.正常人PaCO2最高可达50mmHg 4.关于血气特点,下列哪一项不正确(B)A.正常人的PaO2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降低 B.正常人的PaCO2也随年龄而有变化 C.PaO2<60mmHg不一定是呼吸衰竭
D.老年人的PaO2较年轻人低是因为通气/血流比例不平衡的肺泡多 E.由于CO2弥散快,所以PaCO2和PACO2通常是相等的 5.反映肺换气功能的最好指标是(A)
A.PaO2和PAO2的差值 B.PaO2 C.PAO2 D.PaCO2 E.PaCO2和PACO2的差值 6.反映肺通气功能的最好指标是(D)
A.潮气量 B.PaO C.PAO2 D.PaCO2 E.PaCO2和PACO2的差值 7.下列疾病患者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的有(B)
A.白喉 B.支气管异物 C.声带麻痹 D.气胸 E.肺纤维化 8.支气管肺炎导致低氧血症的主要机制为(C)
A.阻塞性通气障碍 B.限制性通气障碍 C.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D.弥散障碍 E.肺内短路增加
9.有关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下列哪一项不正确(E)A.可以是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B.可以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C.是肺部病变引起呼吸衰竭的最重要机制,此时肺总通气量可不减少 D.患者PaO2降低而PaCO2不升高
E.可见于气道阻塞,总肺泡通气量降低而肺血流量未减少时 10.下列哪一项与“功能性分流”不符(D)
A.又称静脉血掺杂
B.是部分肺泡通气明显降低而血流未相应减少所致 C.正常人也有功能性分流
D.肺血管收缩时也可引起功能性分流
E.功能性分流部分的静脉血不能充分动脉化而PaO2降低PaCO2增加 11.下列哪一项与“死腔样通气”不符(D)A.明显增多时可引起呼吸衰竭
B.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未相应减少所致 C.可见于肺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正常人肺没有死腔样通气
E.由于大量肺泡为死腔样通气,其余肺泡的血流多而通气少,因此PaO2降低 12.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呼吸衰竭氧疗时应(C)
A.将病人送入高压氧舱 B.吸入纯氧C.先吸30%左右的氧 D.吸入95%氧加5%CO2 E.呼气末正压给60%的氧
13.吸入纯氧15-20min后PaO2可达550mmHg,如达不到350mmHg,肺内可能发生了(A)A.真性分流增加 B.气体弥散障碍 C.功能分流增加 D.气道阻塞 E.肺泡死腔样通气增加14.ARDS引起Ⅰ型呼衰的主要机制为(A)
A.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B.气体弥散障碍 C.肺不张 D.严重肺水肿 E.肺内短路增加 15.ARDS时肺的病理变化不包括(C)
A.严重的肺间质水肿和肺泡水肿 B.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调亡坏死 C.大片肺组织坏死 D.出血、肺不张、微血栓、纤维化 E.肺泡透明膜形成 16.急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是(C)
A.白细胞大量激活 B.肺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 C.广泛的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D.肺内巨噬细胞大量激活 E.急性肺水肿
一、单项选择题 1.D 2.E 3.A
4.B
5.A 6.D
7.B
8.C 9.E 10.D 11.D 12.C 13.A 14.A 15.C 16.C
一、选择题
1.引起病毒性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因素是(D)
A.影响肝合成代谢,损伤肝细胞 B.影响肝转化功能,损伤肝细胞 C.影响肝贮存功能,损伤肝细胞 D.影响细胞免疫功能,损伤肝细胞 E.影响肝灭活功能,损伤肝细胞 2.肝实质细胞是指(C)
A.枯否细胞 B.星形细胞 C.肝细胞 D.内皮细胞 E.Pit细胞 3.肝细胞损害导致的肝功能障碍不包括(D)A.糖代谢障碍 B.电解质代谢紊乱 C.胆汁分泌障碍 D.内毒素清除障碍 E.激素灭活功能障碍 4.枯否细胞功能障碍可导致(B)A.生物转化功能障碍 B.内毒素清除减少
C.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降低 D.穿孔素合成减少 E.胶原合成障碍 5.星形细胞活化后,产生的主要变化不包括(D)
A.失去脂肪滴 B.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 C.收缩能力增强 D.Ⅲ、Ⅳ型胶原合成增多 E.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降低
6.与肝纤维化有关的星形细胞改变是(C)A.星形细胞增殖抑制 B.星形细胞内蛋白合成抑制
C.合成大量Ⅰ型胶原 D.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抑制 E.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表达抑制
7.肝脏激素灭活功能减弱时与出现小动脉扩张有关的是(C)A.甲状腺激素灭活减少 B.胰岛素灭活减少
C.激素灭活减少 D.抗利尿激素灭活减少 E.醛固酮灭活减少 8.肝性脑病是指(E)A.严重肝病所继发的脑水肿 B.严重肝病所继发的昏迷 C.严重肝病所继发的精神症状 D.严重肝病所继发的神经症状 E.严重肝病所继发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9.引起肝性脑病主要是由于(E)A.皮质结构破坏 B.下丘脑结构破坏 C.大脑网状结构破坏 D.上行激活系统结构破坏 E.脑组织功能和代谢障碍
10.血氨增高所致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是(D)
A.谷氨酸增多 B.乙酰胆碱增多 C.谷氨酰胺减少 D.γ-氨基丁酸增多 E.11.氨进入脑内可引起(C)
A.α-酮戊二酸增多 B.NADH增多 C.谷氨酰胺增多 D.乙酰辅酶A增多12.γ-氨基丁酸发挥突触后抑制作用的机制是由于(C)A.Na+ 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 B.K+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 C.Cl-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 D.Na+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 E.K+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
13.γ-氨基丁酸发挥突触前抑制作用的机制是由于(C)A.Na+ 由轴突内流向轴突外 B.K+由轴突内流向轴突外 C.Cl-由轴突内流向轴突外 D.Na+由轴突外流向轴突内 E.K+由轴突外流向轴突内
14.肝性脑病时肾血管收缩是由于(B)A.醛固酮活性不足 B.缓激肽活性不足 C.白三烯产生减少 D.内皮素-1生成减少 E.肾交感神经张力降低 15.肝功能不全是指(D)
儿茶酚胺增多产生增多18
E.ATP A.肝脏分泌功能障碍 B.肝脏解毒功能障碍 C.肝脏合成功能障碍
D.肝脏各种细胞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E.肝脏代谢功能障碍 16.肝功能障碍包括(E)
A.肝性腹水 B.胆汁排泄障碍 C.胆汁分泌障碍 D.凝血功能障碍 E.以上都是 17.肝功能障碍时产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B)A.肝脏摄取胆红素障碍 B.肝脏合成胆红素障碍 C.肝脏酯化胆红素障碍 D.肝脏运载胆红素障碍 E.肝脏排泄胆红素障碍
18.严重肝病时出现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原因是(E)A.肠道吸收内毒素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 B.枯否细胞功能受抑制
C.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内毒素吸收入血增多 D.肠壁水肿使漏入肠腔内内毒素增多 E.以上都是
19.外源性肝性脑病的常见原因是(B)
A.病毒性暴发性肝炎 B.门脉性肝硬变 C.药物性肝炎 D.伴有肝细胞坏死的中毒 E.肝癌 20.肝性脑病的神经精神症状有(E)
A.睡眠节律变化 B.行为异常 C.精神错乱 D.昏迷 E.以上均可出现 21.肝性脑病时血氨增高的主要原因是(B)
A.谷氨酰胺合成障碍 B.鸟氨酸循环障碍 C.肠道细菌产生的尿素酶增多 D.肠道细菌产生的氨基酸氧化酶增多 E.γ-氨基丁酸合成障碍 22.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C)A.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及传导功能 B.使乙酰胆碱产生过多 C.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 D.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正常活动 E.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 23.肝性脑病常见的诱因是(B)
A.胃肠蠕动增强 B.上消化道出血 C.脂肪摄入增多 D.糖类摄入增多 E.肠道内细菌活动减弱 24.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真性神经递质是指(C)
A.苯乙胺 B.酪胺 C.多巴胺 D.苯乙醇胺 E.羟苯乙醇胺 25.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是指(E)
A.苯乙胺和酪胺 B.多巴胺和苯乙醇胺 C.苯乙胺和苯乙醇胺 D.酪胺和羟苯乙醇胺 E.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
26.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中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B)A.干扰乙酰胆碱的功能
B.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 C.干扰三羧酸循环 D.干扰糖酵解
E.干扰γ-氨基丁酸的功能
27.正常人血浆中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接近(C)A.1~1.5 B.2~2.5 C.3~3.5 D.4~4.5 E.5~5.5 28.肝性脑病患者血液中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多可使脑内的(B)A.γ-氨基丁酸增多 B.羟苯乙醇胺增多 C.乙酰胆碱增多 D.去甲肾上腺素增多 E.多巴胺增多
29.肝性脑病时脑对神经毒质敏感性增高是由于(E)A.缺氧 B.应用镇静剂 C.感染 D.电解质紊乱 E.以上都是
30.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B)A.引起失血性休克
B.经肠道细菌作用而产生氨 C.脑组织缺血缺氧 D.血液苯乙胺和酪胺增加
E.破坏血脑屏障,假性神经递质入脑
31.肝性脑病患者服用肠道抗生素的主要目的是(E)A.防治胃肠道感染 B.预防肝胆系统感染 C.抑制肠道对氨的吸收 D.防止腹水感染
E.抑制肠道细菌而减少毒性物质的产生和吸收 32.下列治疗肝性脑病的措施中哪一项不妥当(B)A.输入谷氨酸钠 B.给予碱性药物 C.输入葡萄糖 D.补充钾盐 E.给予左旋多巴
33.枯否细胞促进肝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中错误的是(D)A.产生活性氧 B.产生TNF C.释放组织因子 D.清除内毒素
E.产生IL-1,IL-6,IL-10等
34.关于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肾交感神经张力增高
B.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C.激肽系统激活的产物增多 D.内皮素增多 E.内毒素血症
一、选择题
1.D
2.C
3.D
4.B
5.D
6.C
7.C
8.E
9.E 10.D 11.C 12.C 13.C 14.B 15.D 16.E 17.B 18.E 19.B
20.E 21.B 22.C 23.B 24.C 25.E 26.B 27.C 28.B 29.E
30.B 31.E 32.B 33.D 34.C
一、选择题
A型题
1.引起肾前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是(D)
A.汞中毒 B.急性肾炎 C.肾血栓形成 D.休克 E.尿路梗阻 2.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中原尿“漏回”是由于(C)A.肾小管阻塞 B.原尿流速过慢 C.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 D.肾间质水肿 E.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3.下列哪项不是因原尿回漏所引起的(D)A.少尿 B.肾间质水肿 C.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D.渗透性利尿 E.原尿流速缓慢
4.判断肾功能不全程度的最可靠的指标是(E)
A.NPN B.BUN C.电解质紊乱情况 D.代谢性酸中毒 E.内生肌酐清除率 5.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输入大量水分可导致(E)
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粘液性水肿 E.水中毒 6.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A)
A.高钙血症 B.高钾血症 C.代谢性酸中毒 D.氮质血症 E.少尿 7.下列哪项不是引起肾小管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D)
A.严重休克 B.汞中毒 C.严重挤压伤 D.免疫复合物 E.严重溶血 8.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时,继发性PTH分泌过多的始动原因是(A)
A.低钙血症 B.骨营养不良 C.1,25-(OH)2D3生成减少 D.肠吸收钙减少 E.高磷血症 9.下列尿的变化指标中哪项表示慢性肾功能衰竭更严重(E)
A.夜尿增多 B.尿蛋白阳性 C.高渗尿 D.低渗尿 E.等渗尿 10.少尿型ARF少尿期中,对患者危害最大的变化是(C)
A.水中毒 B.少尿 C.高钾血症 D.代谢性酸中毒 E.氮质血症 11.下列哪一项不是肾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B)
A.钠水潴留 B.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 C.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加 D.肾脏分泌PGE2减少 E.肾脏分泌PGA2减少 12.无尿的概念是指24小时的尿量小于(D)
A.500 ml B.400 ml C.200 ml D.100 ml E.50 ml 13.引起肾后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是(D)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汞中毒 C.急性间质性肾炎 D.输尿管结石 E.肾结核 14.各种慢性肾脏疾病产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共同发病环节是(V)
A.肾缺血 B.肾血管梗塞 C.肾单位广泛破坏 D.肾小管阻塞 E.GFR减少 15.功能性急性肾功能不全时尿改变的特征是(A)
A.尿比重高,尿钠含量低 B.尿比重高,尿钠含量高 C.尿比重低,尿钠含量低 D.尿比重低,尿钠含量高 E.尿比重正常,尿钠含量低 16.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哪方面的肾功能恢复得最慢(D)A.肾小球滤过功能 B.肾血流量 C.肾小管分泌功能 D.肾小管浓缩功能 E.集合管分泌功能
17.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出现等渗尿标志着(E)
A.健存肾单位极度减少 B.肾血流量明显降低 C.肾小管重吸收钠减少 D.肾小管泌钾减少 E.肾小管浓缩和稀释功能均丧失 18.尿毒症病人最早出现、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C)
A.周围神经炎 B.心率失常 C.胃肠道症状 D.水电解质失调 E.酸碱平衡紊乱 19.下述哪种物质不属于尿毒症的常见毒素(D)
A.尿素 B.肌酐 C.PTH D.甲状腺激素 E.中分子物质 20.慢性肾功能不全进行性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C)
A.原始病因持续存在 B.肾小管损伤进行性损伤 C.健存肾单位进行性减少 D.GFR进行性降低 E.肾血流量进行性减少 21.尿毒症毒素中,毒性最强的小分子物质是:(B)
A.甲状旁腺激素 B.甲基胍 C.胍基琥珀酸 D.尿素 E.胍乙酸 22.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快速纠正酸中毒后会发生手足搐搦是由于(D)A.促进肠道形成磷酸钙 B.肠道粘膜损害,钙吸收减少 C.促进血磷浓度升高 D.血浆游离钙降低 E.抑制骨骼脱钙
23.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病人有出血倾向的主要原因是(E)
A.血小板数量下降 B.血小板寿命缩短 C.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D.肾性高血压促进血管破裂 E.血小板功能障碍 24.目前认为影响尿素毒性的主要因素是(A)A.血中氰酸盐浓度 B.血尿素浓度 C.血氨浓度 D.血液H+浓度 E.血液Mg2+浓度 25.尿毒症脑病的发病原因是(E)
A.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B.代谢性酸中毒 C.血液中尿毒症毒素蓄积 D.脑血液循环和脑代谢障碍 E.以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26.有关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描述, 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D)
A.功能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尿钠含量显著少于肾小管坏死性肾功能不全患者 B.水潴留常超过钠潴留,故易发生稀释性低钠血症 C.高钾血症是急性肾功能不全最危险的并发症 D.多尿期尿量增多可很快纠正少尿期造成的氮质血症 E.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以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为主
27.近年的研究资料表明,下述哪两种疾病是慢性进行性肾脏疾病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D)A.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 B.肾小动脉硬化症和肾结核
C.肾肿瘤和多囊肾 D.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病 E.全身性红斑狼和尿路结石 28.急性肾功能不全时肾小管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的机制不包括(C)A.ATP合成减少和离子泵失灵 B.自由基增多 C.还原型谷胱甘肽增多 D.磷脂酶活性增高 E.细胞骨架结构改变
29.下述哪点不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肾小管破裂性损伤的特点(B)
A.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 B.基底膜完整 C.病变累及肾小管各段 D.病变呈异貭性 E.可见于肾中毒和肾持续缺血
30.根据最新研究进展,下列哪种激素或生物活性物质被看作是心血管疾病终末器官损伤的重要独立风险因子(A)
A.醛固酮 B.糖皮质激素 C.TNF D.上皮生长因子 E.SOD
一、选择题
A型题
1.D 2.C 3.D 4.E 5.E 6.A 7.D 8.A 9.E 10.C 11.B 12.D 13.D 14.C 15.A 16.D 17.E 18.C 19.D 20.C 21.B
22.D
23.E
24.A
25.E
26.D 27.D
28.C
29.B
30.A
第四篇:2011高等数学模拟题专升本
山东省专升本《高等数学》模拟试题
(一)一、填空题 1.函数yln(3x)|x|1x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x12.limxx____________.3.曲线y(x4)33x在点(2,6)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__.二、选择题
1.设f(x)在点x0处可导,且f(x0)2,则lim(A).12f(x0h)f(x0)hh0()(B).2(C).12(D).2
2..当x0时, x2与sinx比较是().(A).较高阶的无穷小(B).较低阶的无穷小(C).同阶但不等价的无穷小(D).等价的无穷小
3.设曲线yx2x2在点M处的切线斜率为3,则点M的坐标为()(A).(1,0)(B).(1,0)(C).(2,4)(D).(-2,0)
(C).ycos(arcsinxC)(D).arcsinxC
三、计算题 1.计算limxarctanxln(1x)3
dzdtx02.设zuvsint,ue,vcost,求全导数3.求微分方程xyyxcosx的通解.t.4.求幂级数n1(1)n2n1x的收敛域.n山东省专升本《高等数学》模拟试题
(一)解析
一、填空题: 1.函数yln(3x)|x|1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分析 初等函数的定义域,就是使函数表达式有意义的那些点的全体.解 由3x0|x|10x知,定义域为x1x3或x1.x12.limxx__________x__.分析 属1型,套用第二个重要极限.x1解 limxx1lim1xxx(1)e1.3.曲线y(x4)33x在点(2,6)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__.解 y33x(x4)313(3x)2,yx21,所求切线方程为:y6(x2),即yx8.二、选择题
1.设f(x)在点x0处可导,且f(x0)2,则lim(A).12f(x0h)f(x0)hh0()
(B).(C).12
(D).2
解 limf(x0h)f(x0)hh0limf(x0h)f(x0)hh0(1)f(x0)2.选(B).22..当x0时, x与sinx比较是().(A).较高阶的无穷小
(B).较低阶的无穷小
(C).同阶但不等价的无穷小
(D).等价的无穷小
分析 先求两个无穷小之比的极限,再做出正确选项.解 因lim2x2x0sinxlimxsinxx0x0,故选(A).3.设曲线yxx2在点M处的切线斜率为3,则点M的坐标为()
(A).1(,0)
(B).(1,0)
(C).2(,4)
(D).(-2,0)解 由y2x13知x1, 又y
三、计算题 1.计算limxarctanxln(1x)3x10,故选(A).分析 属00型未定式,利用等价无穷小代换,洛必达法则等求之.x0解 limxarctanxln(1x)x22x03limxarctanxx31limx011x23x2
x0limx03x(1x)2lim13(1x)2x013.dzdt2.设zuvsint,uet,vcost,求全导数解 dzdtzut.dudtzvdvdtzt
tveu(sint)coste(costsint)cost.3.求微分方程xyyxcosx的通解.分析 属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先化成标准形,再套用通解公式.解 原方程化为: y通解为: yep(x)dx1xycosx,p(x)1x,q(x)cosx
11dxdxp(x)dxxxq(x)edxCecosxedxC 111xsinxcosxC.xcosxdxCxdsinxCxxx4.求幂级数n1(1)n2n1x的收敛域.n分析 先求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再讨论端点处的敛散性,从而确定收敛区域.解 收敛半径:Rlimanan1n1nnlim(n1)n22n1, 收敛区间为(-1,1)在x1处,级数n1(1)n2(1)n11n2收敛;在x1处,级数n1(1)n2n1收敛,所以收敛域为:[-1,1].山东考试书店是山东最大的专升本专业书店,下设山大店和山师店。主营专升本教材、公共课真题(2005-2011)包含听力、专业课真题(2006-2011)专业课笔记、练习题、课件。赠送公共课课件、真题、练习题、资料。联系QQ:187211979
21886579 网店地址:http://sdkssd.taobao.com/ 山师店:http://sdsfdx.taobao.com/
第五篇:生理真题汇总
2004年北京体育大学考博真题(100分)
一、简答题(40分)
1、简述肌电测试原理及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简述肌电产生原理、测试原理及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2004、2007、2007
肌电产生原理:骨骼肌在兴奋时,骨骼肌细胞膜外的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和扩布而发生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即为肌电。
测试原理:采集肌电信号的电极有两种,一种是针电极,一种是表面电极。针电极是将电极插入受试者的肌肉中,所引导记录的肌电图是运动单位电位,其波形可分为单项波、双向波、三相波和多项波。针电极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不适宜用于体育科研中。表面电极是将电极贴于皮肤表面,引导记录的是许多运动单位电位叠加而成的干扰相肌电图,不会造成损伤。
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①
利用肌电测定神经的传导速度
。如果在神经通路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上给予电流刺激,记录两刺激点从刺激开始到肌肉开始收缩的时间差t与两刺激点之间的距离S,便可根据公式V=S/t计算出神经的传导速度V。
②
利用肌电评定骨骼肌的机能状态。肌肉疲劳时其肌电活动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以用肌电评定骨骼肌的机能状态。
③
利用肌电评价肌力。当肌肉以不同的负荷进行收缩时,其积分肌电(IEMG)同肌力成正比关系,即肌肉产生的张力越大IEMG越大。
④
利用肌电进行动作分析。在运动过程中可用多导肌电记录仪将肌电记录下来。然后,根据运动中每块肌肉的放电顺序和肌电幅度,结合高速摄像等技术,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诊断。
⑤
利用肌电图分析肌纤维类型。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在疲劳时的肌电图特征也不同。
2、简述雄性激素的功能及在体育中的应用
简述雄激素的功能及在体育中的应用.2004
雄激素是类固醇激素,体内主要有睾酮、双氢睾酮与雄烯二酮等。其中睾酮的量与生物效能明显大于其他雄激素,故其常作为雄激素的代表。睾酮男性由睾丸间质细胞分泌,女性由卵巢少量分泌。
雄激素的生理功能:
①促进生长、性器官和副性征的发育及男性性行为的作用。包括:
⑴使骨骼变粗,肌肉发达,身高迅速增长;
⑵体毛呈男性化分布;
⑶喉头增大,声带变厚;
⑷促进精子的产生与成熟;
⑸促进外生殖器的发育。
②同化作用
促进蛋白质合成,使肌肉发达,体重增加。
③促进红细胞生成促进CPO分泌增加,促进血红蛋白的生成。
④增强免疫功能与抗感染能力
⑤促进DNA的合成和细胞分化
雄激素在体育中的应用:
①作为违禁药物提高运动能力
⑴对身体成分的作用。使运动员体重明显增加,体脂百分比明显下降,瘦体重增加。
⑵对肌肉体积和力量的影响。使肌肉体积增加,肌肉力量增大。
②作为生理指标评价机体机能状态
研究表明,血睾酮与运动能力成正相关。通常情况下,当其水平持续不高,而竞技状态较好时,若加大运动量,易导致过度训练。
3、简述身体成分的主要测试方法与原理
简述身体成分的测试方法、原理与应用。2004、2007
根据生理功能不同,常把体重分为体脂和瘦体重。身体成分常以体脂百分比来表示。身体成分的测试方法、原理与应用如下:
①
水下称重法
该方法是密度法的一种。通过分别测量人体在空气中和水中的体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算出身体密度。将身体密度代入公式推算体脂百分比。
该方法被认为是测量身体成分的黄金标准,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但需要特殊设备,对老年人和患有某种疾病的人不适宜。且儿童和成人应采用不同的公式。
②
皮褶厚度法
该方法是通过测量皮褶厚度来估算皮下脂肪厚度,再计算身体密度、体脂百分比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是测定身体背部和上臂部两点的皮褶厚度。
该方法简便易行,适于群体测量,但不太准确。
③
体重指数(BMI)法
该方法是根据体重与身高平方之比值来判断是否肥胖的方法。
BMI=体重(kg)/身高2(m2)
然后将BMI代入不同公式估计不同性别的体脂百分比。BMI本身也可评定人体是否偏瘦、超重或肥胖。
该方法比较适用于体格发育基本稳定以后的成人,其结果与水下称重法所得的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
④
生物电阻抗法
生物电阻抗法是借助人体身体成分分析仪,以人体电阻为基本数据,测量体脂百分比、瘦体重、水分等身体成分指标的方法。
此外,测定身体成分的方法还有围度测量法和超声法等。
4、简述运动能力的遗传规律
简述运动能力的遗传规律。2004
运动能力以多基因遗传方式为主,其性状遗传具有三大特点:连续性、相关性和阶段性。
①
运动能力性状遗传的连续性
运动能力中,绝大多数性状属多基因遗传,亲代中运动能力的遗传性状50%以上能在子代表现出来。
②
运动能力性状遗传的相关性
现代遗传学认为,一个基因具有多种效应,多个基因也可完成同一效应,从而使基因和性状纵横相关。在运动实践中,运动能力同时受到人体形态、心肺功能、神经系统功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仅靠单一因素对运动潜力进行预测是片面的。
③
运动能力性状遗传的阶段性
运动能力性状遗传的阶段性具有以下特点:
Ⅰ.遗传方式中有显性遗传和隐形遗传,某些遗传性状可能隔代表现。
Ⅱ.显性遗传中有延迟性显性遗传,有些性状要发育到一定年龄阶段才会表现。
Ⅲ.由于个体发育的差异,同类性状在不同个体中的表现,不仅在时间和强度上有差异,而且存在个体阶段性变化的特点。
人体的各项身体素质各有其生长发育敏感期,即在某一年龄阶段某项身体素质提高的最快,因此要根据运动员运动能力的遗传特征进行科学选材。
二论述题(60分)
1、试述过度训练的生理学机制与防治手段
2、试述运动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2004、2006
运动性免疫机能是指在不同运动负荷作用下,人体免疫机能所发生的动态变化过程和状态。主要表现为免疫机能的抑制、亢奋和相对稳定。
研究表明,不同运动负荷对免疫机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适中运动负荷可有效提高免疫机能,降低患病风险,这对指导全民健身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而大强度运动训练则对免疫机能有抑制作用。近年来,以下两种运动性免疫模式已得到许多学者们的认同。
①“开窗”理论模式
大强度急性运动过程中,受应激激素升高以及血液动力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促使免疫细胞快速动员入血使血中浓度急剧升高。而在大强度运动后,免疫细胞浓度下降,功能低下,出现免疫低下期(“开窗”期),这种免疫低下期可持续3-72小时不等。
②“J”型曲线模式
研究发现,人体的免疫机能与运动安排有密切关系。
⑴不运动者呈一种自然免疫状态。
⑵适中的运动强度、运动量、持续时间与频率的组合方式能有效提高免疫机能。
⑶大强度、大运动量、较长时间且频率较高的运动训练会强烈抑制免疫机能。
三者与上呼吸道感染率之间的关系形成一条类似“J”字形的曲线。
3、试述运动训练提高肌肉力量的生理学机制
运动训练可通过影响肌纤维收缩力、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与肌纤维类型等生理学因素提高肌肉力量。
①运动训练对肌纤维收缩力的影响
运动训练
同时参与肌肉收缩的的肌纤维数量增加(可达到80-90%以上)。
提高运动中枢同步兴奋能力,改善运动中枢间机能协调能力。
肌肉力量增加
研究发现,肌肉力量与肌纤维横断面积成正比。运动训练可通过加强骨骼肌收缩蛋白的代谢活动,使肌球蛋白等收缩蛋白的合成增加,使肌纤维横断面积增加,从而提高肌肉力量。
②运动训练对神经系统机能状态的影响
①
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类型的影响
运动训练
快肌纤维面积百分比等增加,有关无氧代谢酶活性增加。
肌肉力量增加
论述提高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原理、原则、要素与方法。2007
生理学原理见11
提高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原则:
①
大负荷原则
要求:阻力应接近(至少超过肌肉最大负荷能力2/3以上)或达到甚至略超过肌肉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
②
渐增负荷原则
:
力量训练过程中,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肌肉所克服的阻力也应随之增加,才能保证最大肌力的持续增长。
③
专门性原则
指所从事的肌肉力量练习应与相应的运动项目相适应。
④
负荷顺序原则
原则上先练大肌肉、后练小肌肉、相邻两次练习避免使用同一肌群。
⑤
有效运动负荷原则
:
是指要有足够大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以使肌纤维发生明显的结构和生理生化改变。
⑥
合理训练间隔原则
寻求两次训练课之间的适宜间隔时间,使力量训练在前一次训练出现的超量恢复期内进行,从而使运动训练效果得以积累。
提高肌肉力量的要素:
①
运动强度:分为绝对强度(物理负荷强度)与相对强度(生理负荷强度)。
②
练习次数和频度
③
运动量
提高肌肉力量的生理学方法:
①
等张练习
②
等长练习
③
离心练习
④
等动练习
⑤
超等长练习:是指肌肉在收缩前先做离心收缩将肌肉拉长,然后再做向心收缩。
⑥
全幅度练习
⑦
电刺激
⑧
震动
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
①
肌纤维的横截面积。
②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单位
③
肌肉收缩时动员的肌纤维数量
④
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
⑤
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
⑥
年龄与性别
⑦
体重
⑧
肌糖原、肌红蛋白含量和毛细血管分布密度
4、试述高原训练提高有氧运动能力的生理学机制
高原训练的概念、理论依据、生理适应、要素、提高有氧运动能力的生理学机制以及中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监控与评价方案。2004、2005、2006、2007
概念
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
理论依据
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训练,可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双重刺激,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
高原训练的生理适应
①
高原训练与红细胞的生成高原训练可使运动员血RBC和Hb浓度增加。这种变化来自于两个因素,初期是由于血浆量的减少,随着时间的延长,则是由于造血器官机能加强,RBC和Hb生成增多。研究表明,高原缺氧可引起EPO分泌增加,红细胞生成增多。也有研究表明,高原EPO与RBC、Hb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
②
高原训练对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
研究发现,高原训练可提高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浓度,使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有利于氧的释放。
③
高原训练对骨骼肌的影响
研究发现,高原训练可使骨骼肌毛细血管数增加,氧化酶活性升高,肌红蛋白浓度增加;肌肉缓冲能力改善。
此外,高原训练还可影响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机能。
高原训练的要素
①
高原训练的“最适高度”
国际上认同世居平原的运动员高原训练的最适高度应为2000-2500米。
②
高原训练的持续时间
高原训练最适宜的持续时间应为4-6周。
③
高原训练后到平原比赛的最佳时间
目前普遍认为,长跑与马拉松项目为赛前4-5天,中长距离项目10-14天,短距离项目20-26天,以便下平原后强化速度训练。
高原训练提高有氧运动能力的生理学机制
高原训练
有氧运动能力提高
心脏功能加强
血液中RBC、Hb浓度升高
RBC内2,3-DPG浓度升高
骨骼肌毛细血管数增多
氧释放和弥散能力增加
氧运输能力增加
线粒体酶活性增加
氧利用和氧化磷酸化能力增加
VO2max增加
中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监控和评价方案
监控对象
高原训练期间的中长跑运动员。
监控方法
①监控安排
根据教练员高原训练预案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高原训练初期,即高原训练期间适应阶段;第二阶段:高原训练中期,进行较为系统的高原训练;第三阶段:高原训练末期,调整训练量,为下高原后的训练比赛做准备。
②监控指标
每日测定晨脉,取肘正中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Hb)、肌酸激酶(CK)与睾酮()水平。
结果评价
①晨脉
晨脉是反映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的一项指标。常表现为初期略有升高,随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在训练期间晨脉如有突然上升,增加10~12次/min,并持续2
d以上,表明运动员机能状态下降,应适当调整训练量。
②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反映血液载氧能力的重要指标。高原训练期间Hb男子为16g/dl,女子为15
g/d。若Hb在高原训练期间持续低于12
g/dl,表示运动员的机能状况不佳,应及时进行运动调整和营养补充。
③肌酸激酶
CK是反映肌肉负荷及损伤状况的指标。高原训练期间血CK水平明显高于平常正常值。若CK值连续2日晨超过300
IU/L以上,并伴有其它生化指标异常,提示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差,应及时调整训练负荷安排。
④睾酮
较高的睾酮水平有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高原训练期间,睾酮水平多有降低,但至少应保持在正常范围的下限以上,否则,运动员机体会产生疲劳。高原训练末期的睾酮值高于初期值,表明高原训练期训练负荷安排适宜,运动机能水平上升;高原训练末期低于初期,说明负荷强度对运动员来说过大,机体不能适应,产生了疲劳。
此外,对运动员机能的评定要考虑个体差异和各指标的独立性与关联性等。
2005年博士学历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
一、简答题(1必答10分,234任选2题30分)
1、简述心电产生的原理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简述心电产生原理、测试方法及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2005
心电的产生原理:
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心脏各部分电变化的方向、途径、次序和时间都有一定的规律。这种生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反应到体表,使身体各部位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都发生规律的电变化。用引导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称为心电图。
心电的测试方法:
在测试心电时,导联不同,记录到的心电图波形也不同。常规采用的导联有肢体导联、加压肢体导联与心前区导联(胸导联)。
正常典型心电图的波形:
P波、P-Q(P-R)间期、QRS波群、ST段、Q-T间期
2、简述最大摄氧量测试原理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简述最大摄氧量测试原理、影响因素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原理:
最大摄氧量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它是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研究认为,人体在递增负荷运动时,机体摄氧量逐渐增加,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机体摄氧量会出现平台现象,认为此时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该摄氧量平台即为最大摄氧量平台。因此,最大摄氧量的测定要求受试者在一定的运动器械上进行逐级递增负荷运动实验,当受试者出现以下四项标准的三项时即认为此时受试者摄氧量为最大摄氧量。①心率达180次/分(儿少达200次/分);②呼吸商(RQ)达到或接近l.15
;③摄氧量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出现平台或下降
;④受试者已发挥最大力量并无力保持规定的负荷即达精疲力竭。该方法适用于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其他人群可用间接推算法。
影响因素
①
氧运输系统对VO2
max的影响
肺的通气与换气机能是影响人体摄氧能力的因素之一。血红蛋白含量及其载氧能力与VO2
max密切相关,而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取决于心输出量,它受每搏输出量的影响。因此,心脏的泵血机能及其每搏输出量的大小是影响VO2
max的重要因素。
②
肌组织利用氧能力对VO2
max的影响
当毛细血管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肌组织从血液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是影响VO2
max的重要因素。
③
其他因素对VO2
max的影响
Ⅰ
遗传因素:VO2
max与遗传的关系十分密切。
Ⅱ
年龄、性别因素:VO2
max在少儿期间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于青春发育期出现性别差异。
Ⅲ
训练因素:长期系统的耐力训练可提高VO2
max水平,训练初期VO2
max的增加主要依赖于心输出量的增大;训练后期VO2
max的增加则主要依赖于肌组织利用氧能力的增大。
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1.作为评定心肺功能和有氧工作能力的客观指标
研究表明,耐力性项目的运动成绩与VO2
max之间有高度相关的关系。
2.作为选材的生理指标
VO2
max有较高的遗传度,故可作为选材的生理指标之一。
3.作为制定运动强度的依据
3、简述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主要生理因素
简述运动技能的生理本质、形成过程及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主要生理因素。2005
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运动技能的生理本质:
从生理学本质来看,运动技能就是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就是建立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泛化过程、分化过程、巩固过程与动作自动化。
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主要生理因素有:
①
大脑皮质的机能状态
大脑皮质适宜的兴奋状态有利于建立暂时的神经联系,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
②
感觉机能
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多种感觉机能(本体感觉、视觉、听觉、位觉等)参与并与运动系统建立暂时的神经联系。
③
反馈
反馈是指效应器在反应过程中产生信息又传回到控制部分,并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生理学根据反馈效果将反馈分为正反馈与负反馈,运动技能学根据不同信息将其分为固有反馈与非固有反馈。反馈可通过提供信息、强化动机与激发动机的作用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
④
防御性反射
采用有效措施消除因害怕、紧张等引起的防御性反射可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
此外,训练水平、动机与运动技能间的关系都可影响运动技能的形成。
简述非条件反射对运动技能的影响。2007
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比较固定和形式低级的反射活动,包括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等。(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①
从生理学本质来看,运动技能就是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是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因此,非条件反射也是形成运动技能的基础。
②
因害怕、紧张等引起的防御性反射会影响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因此,采用有效措施,消除消极的防御反射可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
4、简述运动性肌肉酸痛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简述运动性肌肉酸痛的特点和产生原因。2005
运动性肌肉酸痛是由剧烈的、不习惯的运动所引起的。由于这种酸痛通常在运动结束后24小时才出现(即延迟性);24~48小时达高峰、持续5~7天或更长时间后逐渐缓解、消失,故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肌肉酸痛程度与肌肉活动的剧烈程度、持续时间以及骨骼肌收缩形式相关,如离心收缩>等长收缩>向心收缩;肌肉酸痛同时伴有肌力减退、肌肉僵硬、活动功能下降等;肌电图、血清酶及超微结构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DOMS的产生机制可归结为机械损伤学说和代谢紊乱学说,被认为是机械性损伤因素和代谢因素的综合作用,可能诱发、加重骨骼肌微细结构的损伤。在运动性骨骼肌微细损伤早期,机械性损伤因素占主导地位,随之代谢因素产生重要作用。机械性损伤因素主要是运动训练负荷刺激和肌纤维本身力学性质相互作用导致的肌纤维损伤。代谢性学说则说明了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发生的中心环节,出现ATP、肌糖原的耗竭与再生障碍,自由基生成增加,酸碱失衡,钙离子代谢紊乱,线粒体功能障碍等,由此引发了机体内一系列的生理、生化过程的变化。
二论述题(4选3,60分)
1、试述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
试述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2005、2005、2007
运动性疲劳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上的生理过程。其产生机制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①“衰竭学说”
观点:疲劳产生的原因是能源物质的耗竭。
依据:长时间运动产生疲劳的同时常伴有能源物质水平(糖、ATP、CP)的降低,而补充能源物质后工作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②“堵塞学说”
观点:疲劳产生的原因是代谢产物在肌组织中堆积。
依据:在已疲劳的肌肉中,乳酸等代谢产物增多,从而引起肌肉功能下降。
③“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观点:pH值下降、水盐代谢紊乱和血浆渗透压改变。
依据:研究发现,当人体失水占体重5%时,肌肉工作能力下降约20%-30%。而补充氯化钠水溶液等可使疲劳有所缓解。
④“保护性抑制学说”
观点:大脑皮质产生了保护性抑制
依据:长时间工作引起严重疲劳时,大脑皮质中中枢抑制递质r-氨基丁酸水平明显增加,皮质细胞由兴奋转为抑制。
⑤“突变理论”
观点:运动过程中三维空间(能量消耗、肌力下降和兴奋性改变)关系改变所致
。认为在肌肉疲劳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途径的逐渐衰减突变过程。
⑥“自由基损伤学说”
自由基:指外层电子轨道上含有未配对电子的基团。研究表明,剧烈运动可使自由基生成增多。由于自由基化学性活泼,可与机体内糖类、蛋白质、核酸及脂类等物质发生反应,因而破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引起疲劳。
此外,内分泌功能异常与免疫功能下降也与运动性疲劳有关。
2、试述高原训练提高运动能力的生理学机制
高原训练的概念、理论依据、生理适应、要素、提高有氧运动能力的生理学机制以及中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监控与评价方案。2004、2005、2006、2007
概念
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
理论依据
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训练,可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双重刺激,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
高原训练的生理适应
④
高原训练与红细胞的生成高原训练可使运动员血RBC和Hb浓度增加。这种变化来自于两个因素,初期是由于血浆量的减少,随着时间的延长,则是由于造血器官机能加强,RBC和Hb生成增多。研究表明,高原缺氧可引起EPO分泌增加,红细胞生成增多。也有研究表明,高原EPO与RBC、Hb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
⑤
高原训练对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
研究发现,高原训练可提高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浓度,使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有利于氧的释放。
⑥
高原训练对骨骼肌的影响
研究发现,高原训练可使骨骼肌毛细血管数增加,氧化酶活性升高,肌红蛋白浓度增加;肌肉缓冲能力改善。
此外,高原训练还可影响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机能。
高原训练的要素
④
高原训练的“最适高度”
国际上认同世居平原的运动员高原训练的最适高度应为2000-2500米。
⑤
高原训练的持续时间
高原训练最适宜的持续时间应为4-6周。
⑥
高原训练后到平原比赛的最佳时间
目前普遍认为,长跑与马拉松项目为赛前4-5天,中长距离项目10-14天,短距离项目20-26天,以便下平原后强化速度训练。
高原训练提高有氧运动能力的生理学机制
高原训练
有氧运动能力提高
心脏功能加强
血液中RBC、Hb浓度升高
RBC内2,3-DPG浓度升高
骨骼肌毛细血管数增多
氧释放和弥散能力增加
氧运输能力增加
线粒体酶活性增加
氧利用和氧化磷酸化能力增加
VO2max增加
中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监控和评价方案
监控对象
高原训练期间的中长跑运动员。
监控方法
①监控安排
根据教练员高原训练预案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高原训练初期,即高原训练期间适应阶段;第二阶段:高原训练中期,进行较为系统的高原训练;第三阶段:高原训练末期,调整训练量,为下高原后的训练比赛做准备。
②监控指标
每日测定晨脉,取肘正中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Hb)、肌酸激酶(CK)与睾酮()水平。
结果评价
①晨脉
晨脉是反映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的一项指标。常表现为初期略有升高,随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在训练期间晨脉如有突然上升,增加10~12次/min,并持续2
d以上,表明运动员机能状态下降,应适当调整训练量。
②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反映血液载氧能力的重要指标。高原训练期间Hb男子为16g/dl,女子为15
g/d。若Hb在高原训练期间持续低于12
g/dl,表示运动员的机能状况不佳,应及时进行运动调整和营养补充。
③肌酸激酶
CK是反映肌肉负荷及损伤状况的指标。高原训练期间血CK水平明显高于平常正常值。若CK值连续2日晨超过300
IU/L以上,并伴有其它生化指标异常,提示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差,应及时调整训练负荷安排。
④睾酮
较高的睾酮水平有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高原训练期间,睾酮水平多有降低,但至少应保持在正常范围的下限以上,否则,运动员机体会产生疲劳。高原训练末期的睾酮值高于初期值,表明高原训练期训练负荷安排适宜,运动机能水平上升;高原训练末期低于初期,说明负荷强度对运动员来说过大,机体不能适应,产生了疲劳。
此外,对运动员机能的评定要考虑个体差异和各指标的独立性与关联性等。
3、试述老年人的主要生理特点
试述衰老的概念及老年人的主要生理特点。2005
衰老的概念
衰老是指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出现的一系列退行性变化。
主要生理特点与健身作用
①
神经系统
感受器退化,中枢处理信息的能力降低,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下降。表现为视力听力下降,记忆力降低,反应迟钝等。
②
运动系统
骨骼肌方面,表现为肌纤维的体积和数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关节方面,表现为稳定性和活动性变差;骨骼方面表现为骨质疏松,易骨折。
③
心血管系统
最大心率下降,每搏输出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大血管和心脏弹性降低;动静脉氧差减少。
④
呼吸系统
最大通气量、肺活量与时间肺活量等机能指标下降。
⑤
血液系统
老年人血液出现粘、浓、聚、凝的状态,临床上称为高粘滞血症。
⑥
免疫机能
免疫细胞数量减少,活性下降。
⑦
抗氧化系统
⑧
身高与体成分
身高逐渐降低,体脂增加,瘦体重下降,体重增加。
⑨
血脂代谢
出现高脂血症。
4、试述当前研究人体运动生理机能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试述当前研究人体运动生理机能的主要方法与手段。(2005)
当前研究人体运动生理机能的主要方法为实验研究法,它是从整体水平、器官与系统水平或细胞与分子水平出发,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机体在运动过程中生理机能的变化过程和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法分为动物实验法和人体实验法。
1、动物实验法。根据生物进化的观点,人与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在结构与功能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可用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间接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变化及机制。动物实验又分为慢性动物实验与急性动物实验。慢性动物试验是指在完整、清醒、健康的动物体上进行的各种运动生理试验研究。急性动物试验分为在体实验与离体实验两种。在体实验是指在麻醉或破坏神经中枢高级部位的条件下,解剖动物并对某个器官进行各种运动生理试验研究。离体实验是指从活的或刚处死的动物体内摘取器官、组织或细胞,置于人工控制的试验环境下,研究其生理活动。
2、人体实验法。分为运动现场测试法与实验室测试法。运动现场测试法是指在运动现场监测与分析运动员运动前、中、后的生理功能变化。实验室测试法是指在让受试者在实验室内按照以一定实验目的而设计的运动方案进行运动时,利用各种仪器设备监测与分析其生理机能变化的试验方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手段也日益先进。①无线电技术可用以在运动期间实时遥测心率和体温等指标。②放射性免疫方法和同位素等标记方法可对体内许多微小变化进行定量分析。③超声心动和磁共振等成像技术使生理现象的变化更直观。④计算机技术可使心电、肌电、脑电信号的处理更方便。
2006年北京体育大学考博真题(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运动生理学)
一
简答题
1.简述无氧阈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
简述乳酸阈测试原理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原理:
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乳酸阈”
。而个体在渐增负荷中的乳酸拐点称为“个体乳酸阈”,其波动范围为1.4-7.5mmol/L
。它是反映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
因此,受试者在渐增负荷运动试验中,连续采集每一级运动负荷时的血样(一般用耳垂或指尖末梢血)测得其血乳酸值。以运动负荷时做功量(W)或运动强度为横坐标,血乳酸浓度为纵坐标作图,将乳酸急剧增加的拐点对应的血乳酸浓度确定为乳酸阈。
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1.评定有氧工作能力
系统训练对LT提高较大,而乳酸阈值的提高是评定人体有氧能力增进的重要指标。
2.制定有氧耐力训练的适宜强度
理论与实践证明,个体乳酸阈强度是发展有氧耐力训练的最佳强度。
简述个体乳酸阈提出的生理学依据。
传统的研究理论将渐增负荷运动中出现的乳酸拐点定义为“无氧阈”。其理论基础是:肌肉因缺氧导致乳酸的产生,乳酸拐点的出现表明机体由有氧代谢供能转为无氧代谢供能。但大量研究表明,在亚极限运动时,缺氧并不是肌肉产生乳酸的直接原因,故运动生理学者将其更正为“乳酸阈”。实验表明,乳酸阈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其波动范围为1.4-7.5mmol/L,因此将个体在渐增负荷中的乳酸拐点称为“个体乳酸阈”,最大摄氧量与乳酸阈的关系
乳酸阈和最大摄氧量都可以用以评定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
最大摄氧量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乳酸阈是指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乳酸阈”
。两者反映的是不同的生理机制,前者主要反映心肺功能,后者主要反映骨骼肌的代谢。
许多研究已经证明,通过系统训练能够提高最大摄氧量的可能性较小,它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制约。而乳酸阈受遗传因素的制约较少,其可训练性较大。显然,以最大摄氧量来评定人体有氧能力的增进是有限的,乳酸阈的提高是评定人体有氧能力增进的更有意义的指标。
2.简述骨骼肌快、慢肌纤维的形态、机能特征;
试述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划分、形态、机能与代谢特征;试述不同项目运动员骨骼肌纤维组成特点;运动对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影响。2005、2006
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划分:
快肌
白肌
Ⅱ
Ⅱb
快缩白
FG
Ⅱa
快缩红
FOG
慢肌
红肌
Ⅰ
慢缩红
SO
不同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肌肉中位置
直径
肌浆网
α-运动神经元
毛细血管网
线粒体
肌红蛋白
慢肌Ⅰ型
深部
细
不发达
小
较丰富
多
多
快肌Ⅱ型
浅部
粗
发达
大
不太丰富
少
少
不同骨骼肌纤维类型的机能(生理学)特征:
①肌纤维类型与收缩速度:
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
②肌纤维类型与肌肉力量
快肌运动单位的收缩力量明显大于慢肌运动单位。
③肌纤维类型与疲劳
和慢肌纤维相比,快肌纤维在收缩时能产生较大的力量,但容易疲劳。
不同骨骼肌纤维类型的代谢特征:
肌纤维的代谢能力主要决定于能源物质的含量与代谢酶的活性
②
能源物质的含量:快肌纤维纤维中高能磷酸物的含量高于慢肌纤维。
③
代谢酶的活性:
Ⅰ
ATP酶:快肌纤维中ATP酶的活性高于慢肌纤维。
Ⅱ
琥珀酸脱氢酶(SDH):SDH存在于肌纤维线粒体中,慢肌纤维的线粒体数量较多,SDH活性高,保证慢肌纤维的有氧代谢能力高于快肌纤维。
Ⅲ
乳酸脱氢酶(LDH):LDH是糖无氧代谢的标志酶。快肌纤维LDH活性高,糖无氧代谢供能能力强。
不同项目运动员骨骼肌纤维组成特点:
①时间短、强度大项目运动员:快肌纤维百分比高于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
②耐力项目运动员:慢肌纤维百分比高于非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
③既需要耐力又需速度项目的运动员(如中跑、自行车等):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百分比相当。
运动对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影响:
关于运动训练能否导致肌纤维类型的转变,目前还有很大争议。研究表明,运动训练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肌纤维类型发生较大影响。
①肌纤维类型选择性肥大。耐力训练可使慢肌纤维选择性肥大,速度、爆发力训练可使快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②酶活性改变。耐力训练可使SDH等有氧代谢酶的活性增加,速度训练可使LDH等无氧代谢酶活性增加。
3.简述氧债与过量氧耗的区别;
简述氧债与过量氧耗的区别?2006
氧债学说将运动后恢复期内的过量氧耗称为氧债。认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由于机体摄入的氧不能满足运动的需要,此时机体要进行无氧代谢,产生大量乳酸,从而形成氧债,在恢复期机体仍要保持较高的耗氧水平,以氧化乳酸偿还氧债。
研究表明:运动后恢复期乳酸的去向,应以身体在恢复期内的代谢状态为转移,与过量氧耗并不密切。如麦克阿特症患者肌肉中缺乏磷酸化酶,丧失生成乳酸的能力,但这类患者在运动后的恢复期同样出现氧债。氧债学说认为,运动后恢复期的额外氧耗(A)与运动过程中的氧亏(B)是相等的,但实际上,通常是A>B。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应废除“氧债”的概念,建立“运动后过量氧耗”的新概念。
运动后恢复期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消耗的氧量称运动后过量氧耗。影响运动后过量氧耗的主要原因有体温升高、儿茶酚胺的影响、磷酸肌酸的再合成、Ca++的作用、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等。
4.简述运动对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
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2004、2006
运动性免疫机能是指在不同运动负荷作用下,人体免疫机能所发生的动态变化过程和状态。主要表现为免疫机能的抑制、亢奋和相对稳定。
研究表明,不同运动负荷对免疫机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适中运动负荷可有效提高免疫机能,降低患病风险,这对指导全民健身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而大强度运动训练则对免疫机能有抑制作用。近年来,以下两种运动性免疫模式已得到许多学者们的认同。
①“开窗”理论模式
大强度急性运动过程中,受应激激素升高以及血液动力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促使免疫细胞快速动员入血使血中浓度急剧升高。而在大强度运动后,免疫细胞浓度下降,功能低下,出现免疫低下期(“开窗”期),这种免疫低下期可持续3-72小时不等。
②“J”型曲线模式
研究发现,人体的免疫机能与运动安排有密切关系。
⑴不运动者呈一种自然免疫状态。
⑵适中的运动强度、运动量、持续时间与频率的组合方式能有效提高免疫机能。
⑶大强度、大运动量、较长时间且频率较高的运动训练会强烈抑制免疫机能。
三者与上呼吸道感染率之间的关系形成一条类似“J”字形的曲线。
二
论述题
5.论述运动对骨骼肌形态和机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试述运动对骨骼肌形态和机能影响的研究进展。2006
运动对骨骼肌形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运动可引起骨骼肌出现功能性肌肉肥大,主要表现为肌纤维的增粗。肌纤维的增粗可表现为肌浆型功能性肥大、肌原纤维型功能性肥大。
①
肌浆型功能性肥大。
是指肌纤维非收缩蛋白成分的增加所致的肌肉体积增加。
表现:肌纤维的非收缩蛋白成分含量如线粒体、肌糖原、磷酸肌酸和肌红蛋白等数量增加。
部位:主要是慢红肌(Ⅰ型肌)和快红肌(Ⅱa型肌)肌纤维。
耐力性运动→慢肌产生肌浆型功能性肥大
②
肌原纤维型功能性肥大。
是指肌纤维收缩蛋白成分的增加所致的肌肉体积增加。
表现:肌纤维中的收缩蛋白含量增多,肌原纤维的体积明显增加。肌肉绝对肌力和相对肌力的显著提高。
部位:主要在快白肌(Ⅱb型肌)纤维中
力量性和速度性运动→快肌肌原纤维型功能性肥大
6.试述运动性心脏肥大的形成机制;
三
方法应用题
应用现在生物科学技术,设计一个研究运动生理学热点问题的研究方法。
应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设计一个研究运动生理学热点问题的研究方法。2006
应用心率遥测、酶动力学法、电泳方法,研究“大蒜素干预对运动员运动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的影响”,研究对象与方法如下:
研究对象与分组
国家一级男子田径运动员16名,年龄18-22岁,健康状况良好。实验前2周,未服用有增强运动能力或抗疲劳功效的药物。随机将运动员分为对照组(A组,n=8)和大蒜素组(B组,n=8)两组。
药物及服用
A组:运动前2周和运动后2天每天口服安慰剂,剂量为80mg/d。安慰剂由糊精填充入空胶囊制成,无增强运动能力或抗疲劳作用。
B组:运动前2周和运动后2天每天口服大蒜素肠溶胶丸,剂量为80mg/d。
建立运动员DOMS模型
采用离心跑台运动,设置跑台坡度为—100,运动全程用遥测心率仪监控心率。在运动员运动中,逐渐递增跑台速度,至16
Km/h或受试运动员心率达到170
b/min后,跑台速度不再增加。当受试运动员心率持续达到180
b/min以上,大汗,呼吸困难,跑动动作较开始运动时明显不协调,反复鼓励仍不能坚持运动时即停止运动。
测试样本的采集、处理、检测指标及方法
在服药前、运动前与运动后即刻、24h、48h分别取受试运动员肘正中静脉血,离心处理分离血清。用酶动力学法测定肌酸激酶(CK)浓度,用电泳方法测定骨骼肌型肌酸激酶(CK-MM)浓度。运动后各时相评定肌肉疼痛程度。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分析使用
SPSS统计分析软件完成。
2007年北京体育大学考博真题
一
简答题
1.简述肌电产生原理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肌电产生原理:骨骼肌在兴奋时,骨骼肌细胞膜外的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和扩布而发生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即为肌电。
测试原理:采集肌电信号的电极有两种,一种是针电极,一种是表面电极。针电极是将电极插入受试者的肌肉中,所引导记录的肌电图是运动单位电位,其波形可分为单项波、双向波、三相波和多项波。针电极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不适宜用于体育科研中。表面电极是将电极贴于皮肤表面,引导记录的是许多运动单位电位叠加而成的干扰相肌电图,不会造成损伤。
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a利用肌电测定神经的传导速度
。如果在神经通路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上给予电流刺激,记录两刺激点从刺激开始到肌肉开始收缩的时间差t与两刺激点之间的距离S,便可根据公式V=S/t计算出神经的传导速度V。
b利用肌电评定骨骼肌的机能状态。肌肉疲劳时其肌电活动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以用肌电评定骨骼肌的机能状态。
c利用肌电评价肌力。当肌肉以不同的负荷进行收缩时,其积分肌电(IEMG)同肌力成正比关系,即肌肉产生的张力越大IEMG越大。
d利用肌电进行动作分析。在运动过程中可用多导肌电记录仪将肌电记录下来。然后,根据运动中每块肌肉的放电顺序和肌电幅度,结合高速摄像等技术,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诊断。
e利用肌电图分析肌纤维类型。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在疲劳时的肌电图特征也不同。
2.简述无氧阈测试原理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简述乳酸阈测试原理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原理:
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乳酸阈”
。而个体在渐增负荷中的乳酸拐点称为“个体乳酸阈”,其波动范围为1.4-7.5mmol/L
。它是反映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
因此,受试者在渐增负荷运动试验中,连续采集每一级运动负荷时的血样(一般用耳垂或指尖末梢血)测得其血乳酸值。以运动负荷时做功量(W)或运动强度为横坐标,血乳酸浓度为纵坐标作图,将乳酸急剧增加的拐点对应的血乳酸浓度确定为乳酸阈。
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1.评定有氧工作能力
系统训练对LT提高较大,而乳酸阈值的提高是评定人体有氧能力增进的重要指标。
2.制定有氧耐力训练的适宜强度
理论与实践证明,个体乳酸阈强度是发展有氧耐力训练的最佳强度。
3.简述非条件反射对运动技能的影响;
简述非条件反射对运动技能的影响。2007
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比较固定和形式低级的反射活动,包括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等。(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a从生理学本质来看,运动技能就是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是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因此,非条件反射也是形成运动技能的基础。
b因害怕、紧张等引起的防御性反射会影响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因此,采用有效措施,消除消极的防御反射可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
4.简述身体成分测试方法与应用;
简述身体成分的测试方法、原理与应用。2004、2007
根据生理功能不同,常把体重分为体脂和瘦体重。身体成分常以体脂百分比来表示。身体成分的测试方法、原理与应用如下:
⑤
水下称重法
该方法是密度法的一种。通过分别测量人体在空气中和水中的体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算出身体密度。将身体密度代入公式推算体脂百分比。
该方法被认为是测量身体成分的黄金标准,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但需要特殊设备,对老年人和患有某种疾病的人不适宜。且儿童和成人应采用不同的公式。
⑥
皮褶厚度法
该方法是通过测量皮褶厚度来估算皮下脂肪厚度,再计算身体密度、体脂百分比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是测定身体背部和上臂部两点的皮褶厚度。
该方法简便易行,适于群体测量,但不太准确。
⑦
体重指数(BMI)法
该方法是根据体重与身高平方之比值来判断是否肥胖的方法。
BMI=体重(kg)/身高2(m2)
然后将BMI代入不同公式估计不同性别的体脂百分比。BMI本身也可评定人体是否偏瘦、超重或肥胖。
该方法比较适用于体格发育基本稳定以后的成人,其结果与水下称重法所得的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
⑧
生物电阻抗法
生物电阻抗法是借助人体身体成分分析仪,以人体电阻为基本数据,测量体脂百分比、瘦体重、水分等身体成分指标的方法。
此外,测定身体成分的方法还有围度测量法和超声法等。
二
论述题
5.论述研究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的实践意义;
试述研究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的实践意义。
2007
运动性疲劳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上的生理过程。它是运动训练过程中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恢复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和运动后,各种生理机能和能源物质逐渐恢复到与超过运动前水平的变化过程。
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疲劳是检查训练效果的一个标志。在训练过程中,疲劳-恢复-再疲劳-再恢复的良性过程可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在超量恢复阶段参加训练或比赛,运动员更易发挥较高水平。如果运动性疲劳没有得到及时的恢复而使疲劳积累,就会导致过度疲劳,使疲劳演变为一种病理现象。
因此,对运动性疲劳和恢复的研究在运动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概括如下:
①
对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的生理机制的研究有利于探讨人体运动过程中机能状态评价方法;
②
对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的评价方法的研究有利于监控人体运动中的机能状态;
③
对运动性疲劳消除手段的研究有利于人体机能状态的恢复与提高;
④
对运动性疲劳和恢复的研究可为教练员制定科学的训练与比赛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6.论述人体生理机能与运动技能的关系;
简述运动技能的生理本质、形成过程及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主要生理因素。2005
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运动技能的生理本质:
从生理学本质来看,运动技能就是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就是建立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泛化过程、分化过程、巩固过程与动作自动化。
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主要生理因素有:
⑤
大脑皮质的机能状态
大脑皮质适宜的兴奋状态有利于建立暂时的神经联系,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
⑥
感觉机能
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多种感觉机能(本体感觉、视觉、听觉、位觉等)参与并与运动系统建立暂时的神经联系。
⑦
反馈
反馈是指效应器在反应过程中产生信息又传回到控制部分,并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生理学根据反馈效果将反馈分为正反馈与负反馈,运动技能学根据不同信息将其分为固有反馈与非固有反馈。反馈可通过提供信息、强化动机与激发动机的作用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
⑧
防御性反射
采用有效措施消除因害怕、紧张等引起的防御性反射可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
此外,训练水平、动机与运动技能间的关系都可影响运动技能的形成。
三
方法应用题
7.依据高原训练基本知识设计一套中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监控和评价方案。
中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监控和评价方案
监控对象
高原训练期间的中长跑运动员。
监控方法
①监控安排
根据教练员高原训练预案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高原训练初期,即高原训练期间适应阶段;第二阶段:高原训练中期,进行较为系统的高原训练;第三阶段:高原训练末期,调整训练量,为下高原后的训练比赛做准备。
②监控指标
每日测定晨脉,取肘正中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Hb)、肌酸激酶(CK)与睾酮()水平。
结果评价
①晨脉
晨脉是反映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的一项指标。常表现为初期略有升高,随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在训练期间晨脉如有突然上升,增加10~12次/min,并持续2
d以上,表明运动员机能状态下降,应适当调整训练量。
②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反映血液载氧能力的重要指标。高原训练期间Hb男子为16g/dl,女子为15
g/d。若Hb在高原训练期间持续低于12
g/dl,表示运动员的机能状况不佳,应及时进行运动调整和营养补充。
③肌酸激酶
CK是反映肌肉负荷及损伤状况的指标。高原训练期间血CK水平明显高于平常正常值。若CK值连续2日晨超过300
IU/L以上,并伴有其它生化指标异常,提示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差,应及时调整训练负荷安排。
④睾酮
较高的睾酮水平有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高原训练期间,睾酮水平多有降低,但至少应保持在正常范围的下限以上,否则,运动员机体会产生疲劳。高原训练末期的睾酮值高于初期值,表明高原训练期训练负荷安排适宜,运动机能水平上升;高原训练末期低于初期,说明负荷强度对运动员来说过大,机体不能适应,产生了疲劳。
此外,对运动员机能的评定要考虑个体差异和各指标的独立性与关联性等。
2008年北京体育大学考博真题
一
简答题
1.简述心电图产生原理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5、简述心电产生原理、测试方法及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2005
心电的产生原理:
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心脏各部分电变化的方向、途径、次序和时间都有一定的规律。这种生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反应到体表,使身体各部位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都发生规律的电变化。用引导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称为心电图。
心电的测试方法:
在测试心电时,导联不同,记录到的心电图波形也不同。常规采用的导联有肢体导联、加压肢体导联与心前区导联(胸导联)。
正常典型心电图的波形:
P波、P-Q(P-R)间期、QRS波群、ST段、Q-T间期
2.简述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类型的影响;
运动对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影响:
关于运动训练能否导致肌纤维类型的转变,目前还有很大争议。研究表明,运动训练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肌纤维类型发生较大影响。
①肌纤维类型选择性肥大。耐力训练可使慢肌纤维选择性肥大,速度、爆发力训练可使快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②酶活性改变。耐力训练可使SDH等有氧代谢酶的活性增加,速度训练可使LDH等无氧代谢酶活性增加。
3.简述评价无氧代谢能力的方法;
4.举例分析无氧工作能力的训练方法;
二
论述题
5.论述身体成分的评价方法及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6.论述低氧训练的原理及研究进展;
三
方法应用题
7.依据骨骼肌或心脏功能的某一研究领域的现状,设计一套有一定创新内容的研究方案
2009年生理博士试题
一
简答题
1.简述肌肉兴奋-收缩偶联过程及容易疲劳的部分。
2.简述气体代谢测定仪的原理及主要测试指标
3.简述低氧训练利与弊。
4.如何应用运动生理学方法评价人体运动能力。
二
论述题
5.论述神经疲劳的原理及研究进展。
6.论述运动过程中心血管的神经体液调节
三
方法应用题
7.运用现代生物学技术,设计一套有关研究骨骼肌形态和技能的细胞或分子水平研究的方案。
2010年北京体育大学考博真题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运动生理学)
一
简答题
1.简述运动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及其机制;
2.试举例说明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方法;
3.简述运动生理负荷反应的基本规律;
4.简述最大摄氧量的测试方法及其应用;
二
论述题
5.举实例论证现代科学技术对运动生理学发展的影响;
6.试述最大摄氧量与有氧耐力的关系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三
方法应用题
7.应用能量代谢基本原理,设计一个评定儿童少年每天活动量的研究方案。
2011生理
简答
1.运动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是如何运输的(12011)
2.运动性疲劳可能发生的部位(12011)
3.运动导致脱水对人体机能的影响(12011)
4.高原训练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可能机制(12011)
论述
1.试述前庭的生理功能及其与平衡能力的关系(22011)
2.动脉血压形成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22011)
3.应用运动生理学先进技术为全民健身服务(2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