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孩子的课外阅读架起支点
给孩子的课外阅读架起支点
[摘要]信息化时代无处不阅读。培养课外阅读兴趣,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阅读知识,还可以抚慰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的思想和心灵得到更多的升华。指导孩子开展课外阅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点辅料,激活阅读之趣;导放结合,提升阅读之能;内外相生,促进阅读迁移;广泛阅读,不断积累。
[关键词]课外阅读;支点;兴趣;能力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整个地球”,这句话不仅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也启示我们教师,作为孩子课外阅读的引领者,要为孩子巧妙搭建起课外阅读的支点,善于激活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帮孩子拓宽课外阅读的路径,构建立体化课外阅读的体系,从而促进孩子在广泛的阅读中陶冶心灵,在愉悦的阅读中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一、来点辅料――激活阅读之趣
兴趣能唤起孩子课外阅读的欲望,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激发孩子阅读的内驱力,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孩子成长中的一种习惯。那么,如何有效激发孩子的阅读之趣呢?教师不妨给孩子来点“孩子书”,再配点“土特产”。
1.适当来点“孩子书”
目前,孩子的课外阅读似乎被“经典阅读”所占据,动辄经典,似乎有“非经典不读”的取向。不容置疑的是,“经典阅读”是孩子课外阅读的“主流”,它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是人?文化精髓的积淀。这些经典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老师和家长为小学生阅读提供的“大餐”。但是,任何一种大餐都离不开辅料,尤其是小学生,如果一味地只吃“正餐”,不偶尔来点辅料,他们的课外阅读必定无趣无味。因此,教师不妨适当地给孩子提供一些“孩子书”,如图文并茂的小人书、漫画书、小幽默等。这些“非主流”的“孩子书”简短有趣,图文并茂,贴近孩子用语,读来通俗易懂,必然会给孩子的阅读带来无限乐趣。
2.适度来点“土特产”
这里所说的“土特产”是指一些体现地方的、本土文化特色的读物,如反映地方的民间故事与传说、地方历史与地方风俗人情的书籍等。在课外阅读中适度来点“土特产”,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阅读视野,而且能激发孩子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使孩子从中受到地方文化的滋养。读这些书籍,孩子必定会感到趣味无穷,从阅读“土特产”开启阅读之航,驶向更广阔的未来。
二、导放结合――提升阅读之能
如果说阅读兴趣是内驱力的话,阅读能力则是植入孩子大脑的芯片。一切教育是为了不教育,一切课外阅读指导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自主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导放结合,引导孩子自己寻找课外阅读的支点。
1.读法指导引方向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孩子学会精读、速读、略读、选读、诵读、默读、做读书笔记等,使孩子既能从微观的视角深入到字词句中,研一字之妙、解一句之意、品一段之境等,又能从宏观角度进行阅读筛选,快速把握所要获取的信息,不断积累写作素材,记录阅读心得体会。
当然,读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做到因文而异、因人而异,灵活地掌握,不能教条。例如,曹文轩的《草房子》,这部儿童纯美小说在情节把握上适宜略读,对于人物塑造要精读,尤其是小说中表现人性美的段落,不仅要精读,而且要做读书笔记,如摘录下经典句段,把自己阅读的体会、对于生命的认识与体验用读后感的形式记录下来等,从而引导孩子学会积累。
2.读物推荐明内容
读物内容的推荐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孩子尚处于课外阅读发展期,缺乏足够的阅读经验。为了满足不同孩子的阅读需求,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师可以采用必读与选读的推荐形式,满足孩子多元化阅读的需求。具体可参照窦桂梅、蒋军晶等名师提出的适应各个不同学段孩子阅读的书目,也可以结合校情、班情与学情进行适当补充。
在推荐阅读内容方面,除了前面阐述的将“经典阅读”与“非主流”阅读相结合外,还可以考虑不同体裁的结合,如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童话、寓言故事等相结合。涉及到的领域也要广泛,自然、社会、人文、科技、历史、地理等,引导孩子做一个课外阅读的“杂家”。
三、内外相生――促进阅读迁移
不能割开课外阅读与课堂阅读之间的联系,要做到“内外相生”,从课堂拓展延伸到课外,课内渗透与课外拓展相结合,为孩子们打开阅读的窗子,从而有效促进儿童阅读迁移能力的发展。
1.主题关联系列化
开展主题阅读,是近几年倡导的一种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通过主题关联阅读来实现课外阅读的系列化,从而掌握同一主题文章的阅读方法。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的主题为“思乡”,由《古诗词三首》《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几篇课文组成,这些文章文美情浓,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感受到作者深切的思乡情,从而受到美的熏陶。课后,围绕“思乡”这一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同类课外阅读,如余光中、席慕蓉、三毛等名家笔下的《乡愁》,萧乾的《枣核》,舒兰的《乡色酒》等,促进学生阅读能力迁移。
2.校本读物特色化
校本读物也是师生的精神食粮。校本读物编排可以按照年级、周次、作者、同题等形式,按册编写,也可以以大纲的形式加以呈现。教师可以自行设计校本读物,比较流行的有板块模式,如按照学段可以确定为以下几个板块:古诗词必背、主题单元、走近名家、经典书目、课外拾趣等。在古诗词必背板块,教师可以筛选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定的《小学生必背优秀诗文》;主题单元板块,可选编短小精美的各种不同体裁的经典作品,涵盖教材精读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以童话、散文、短篇小说为主;走进名家板块,可选编当代儿童文学家金波、杨红樱、秦文君、曹文轩等长篇作品;经典书目板块,可以推荐一些适合不同学段阅读的中外经典名著;课外拾趣板块,可收集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课外读物等。
四、广泛阅读,不断积累
1.多读书,读好书
对孩子课外读物的选择上应该尽可能地广泛,选择不同类型的书籍。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采取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式。当孩子的阅读量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就可以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增加孩子的阅读范围不是父母一味地让孩子多读书,而是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做到让孩子主动去读书、爱上读书。不仅要注重书籍的数量,更要注重读书的效率。不同的书的“魅力”是不同的,一些小说可以让孩子看到不同的世界,一些名著可以让孩子领略到智者的风采,散文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一个良友,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思想,可以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2.词汇量是基础
孩子正处于阅读的起跑线上,作为孩子课外阅读的引领者,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不断帮助孩子架起课外阅读的支点,丰富孩子的课外阅读内容,教给孩子自主阅读的方法。大量的课外阅读必将丰满孩子的羽翼,让孩子在知识的殿堂里尽情地飞翔。为了更好地引领孩子阅读,在平时要注意孩子词汇量的积累。在孩子进行阅读的时候,父母还应该为孩子准备一本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随时查找,提高孩子的自学能力。字典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用来查找一些陌生词语的意思,还可以去查找一些生字,对于孩子学习拼音也很有帮助。词汇量是基础,如果孩子的词汇量不够,就会产生一定的阅读障碍,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对阅读失去兴趣。所以,孩子词汇量的积累很重要。孩子积累词汇量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可以借助各种媒介来实现,如漫画、动画片等。平时父母还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古诗词,然后教会他们如何去写。在平时父母还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学习,教会孩子如何使用字典。词汇量是阅读的基础,只要基础够稳固,阅读能力自然就会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吉才,孙建.“细读”≠“细教”[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09,(10).[2]高腊梅.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0,(10).[3]张敏.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J].云南教育,2006,(3).[4]曹德强,彭先菊.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谈[J].祖国(教育版),2014,(7).[5]戚风俊.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人生中最美的相遇[J].考试周刊,2011,(11).[6]程雅.让思想的翅膀永无止境――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6).(责任编辑 赵永玲)
第二篇:给孩子一个人生的支点
给孩子一个人生的支点
一
(三)班祝天乐家长:吴晓娟
和普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我对自己的孩子倾注了夫限的热爱,对孩子的未来做了美好的憧憬。我常想,既然是父母给了孩子生命,使他来到 这个世界上,那就应该给他健康、快乐和人生,让他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通过这十几年的幼儿教育让我得到了一个体会。那就是:家庭教育主要给孩子一个人生的支点,给孩子一个人生的支点,就是给孩子一种品格、一种精神一种能力、和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就是给孩子终身受益的东西,给孩子一生的支撑。为人父母应把握住孩子人生的第一次。
人生有许多个第一次,这第一次的印象特别深,往往会先入不敷出为主,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们从小就告诉孩子,一做人,二做事,人做不好,学问也做不好,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
我觉得在当今的时代,更应该注意让孩子具有人文精神。
对孩子进行人情、人性、仁爱的教育。平时我们以讲故事的方式,把中华民族中许多的传统美德传导给孩子,让他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学会以宽容、礼让、仁爱。我们特别对孩子进行善善的教育,教他善待每一个人,尤其是要怜爱弱小,尊重、帮助身体有残疾的人,和学习成绩不好、家庭不幸的同学朋友。
我觉得孩子具有美好的情感,是他宝贵的优点、财富和幸福。
孩子只有爱母亲,才能爱亲人、爱同学、爱教师、爱社会的每一个人。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越早越好。
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你先赞美他、鼓励他、相信他,他会比你期望的做得更好。鼓励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最好办法。但是自信心特强的孩子容易自负。因此我们要教导孩子:以平常心,办平常事,以谦虚的态度,做骄傲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的最好方法就是:父母给孩子作榜样,身教胜于言传。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父母首先得从不上事做起,比如让孩子房间整洁,我们自己先将房间打扫干净,他也会学着样子做,培养孩子有礼貌,我们进他的房间敲门,他进人产的房间也先敲门。互相问好,让孩子尊老爱幼,我们首先得自己善待老人,爱护幼小孩子看在眼里,也会学着去做。营造一个乐观而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良好生活态度的重要氛围。
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快乐成长的催化剂。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是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我们每天都在读书,我们把学习当作生活的第一需要,孩子耳濡目湛染,也就习惯了自觉地学习。
二、对孩子的求知欲,父母要十分呵护,采取正确的方法。对孩子求知欲的激发胜于知识的传授。有位名人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我们鼓励孩子提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孩子科学探索习惯。
我们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孩子去接触自然,接触生活,就是引导孩子走近科学,走近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总之,良好的习惯应从小养成,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孩子是父母的见证,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如果给了孩子一个人生的支点,孩子就一定会成长为幸福而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00六年二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给生命一个支点
给生命一个支点
|——访08新闻班音乐才子王明良
10级广编(1)班 王东慧
曾因一首原创歌曲,响彻校园,曾因一个自创乐队轰动赣师。良好的家教塑造了他乐观坦然的性格,宽松的环境培养了他对音乐的深沉爱好。学的虽然是新闻专业,却对音乐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他就是08新闻班音乐才子王明良。带着一份好奇,让我们走近他。
音乐,生命的支点
写歌,谱曲,组建自己的乐队,参加演唱会,校外演出,学习之余的他,是充实的,抱着心爱的木吉他,留给世界一个望尘莫及的背影。“从小就喜欢音乐,而真正接触吉他是在高一。”说起音乐,他满脸的兴奋,“只跟一个学长学了八节吉他培训课。”这让我不得不佩服他在音乐方面的才能,那么短暂的专业训练,却做出那么惊人的成就。“因为情绪的推动,弹的有感觉就写下来。”当被问到是如何创作出自己的歌时,他如是说。如果不是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有谁能够这样坚持?如果不是因为心中有一个梦想,谁能够这样执着?他用歌词记录下成长的喜怒哀乐,用吉他弹奏出生命的优美旋律,迷茫时,他拿起吉他,浮躁时,他奏起音乐。如果要给漫漫人生苦旅找一个栖息之所的话,那音乐,无疑是他生命的有力支点,让他在枯燥的专业理论学习之后得到了彻底放松,还灵魂一份安宁。
为梦想,一路执着
在创作音乐的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困难,还好,一路执着着。高中时有一次,练吉他因手势不对,右手无名指受伤,直到现在还有疤痕。当他指着那疤痕给我们看时,我突然想起冰心的一句话“成功的花,人们只惊艳他现时的明艳,而当初他的嫩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腺,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是的,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我们只看到舞台上耀眼的他,却没有看到他的奋斗和执着。“那时练吉他,母亲经常反对,怕影响我学习,每次上学都不让带吉他。”他回忆说,“上了大学以后就不怎么阻止了。”或许,母亲是看出了他的执着,拗不过他的坚持。回忆起大学刚开始那段时光,他用了一个时下很流行的一个词“很纠结”,他说“习惯了高中那按部就班的日子,突然间自由下来,视野就没那么宽了,就会有无力感。”但他又这样激励自己:“要走出去!”所以,他选择了继续他的音乐梦——组建自己的乐队。三年来,他组建了许多个乐队,参加了许多场演出,现在还教别人学吉他。感慨于他对梦想的执着,也许,他明白:奔向理想的道路,必须自己开辟;实现目标的困难,必须自己克服。为梦想,他一路执着。当迷茫、浮躁在大学里泛滥成灾,试问有多少人还能坚持最初的梦想?
潇洒,是一种习惯
对音乐执着的他,上着课,手指会不自觉的动起来,那是弹吉他的惯性手势,当周围同学用好奇的眼光盯着他时,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以为然,这是一种潇洒。在楼顶睡觉时创作出《有风的日子》,至今他还说“对那首歌特别有感觉”,这是一种潇洒。创建乐队,没有别的目的,“只是想让自己玩的开心”。而说到冬至乐队,他很兴奋:“团队很重要,分工必须明确,有组织能力很强的唐僧,有真才实干的孙悟空,有调节气氛的八戒,更有吃苦耐劳的沙僧。”他把经验说的简单而独特,这是一种潇洒。有时候也会打打排球,“喜欢和大家一起玩的感觉”;也常常玩游戏,比如“魔兽”,他说“那里面充满了智慧”;谦虚地说自己是一个坏学生,有时候会逃课、睡懒觉。不掩饰,不做作,这是一种潇洒。或许在学习上他并不优秀,但在人生路上他活的自由、简单、快乐、坦然!他找到了生命的支点!让生命有足够的支撑。曾走过迷茫,走过彷徨,当一切平静,依然潇洒的为音乐疯狂!谈音乐,谈学习,谈乐队,却惟独不谈未来,没有固定的姿态,不做作,不掩饰,追逐梦想的脚步,从不为谁停留,就这样且行且寻。这是一种潇洒,这是一种风度,这是一种习惯。
当潇洒成为一种习惯,并为梦想一路执着着,当我们找到了生命的支点,那么,我们还怕什么?
第四篇:知恩于心感恩与行架起做人的支点
知恩于心感恩与行架起做人的支点
——班队活动中感恩教育的系列化设计与实践
飞鹰
[内容摘要] 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却在不断缺失。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者实施认恩、知恩和报恩的人文教育过程,旨在依托“认情动情”的方式,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它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国人的美德,在班队活动中我从“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祖国”四个方面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能知感恩,懂得之恩感恩,分辨真善美!
[关键词]
[正文] 感恩教育系列化设计实践研究
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基本修养。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感到世界原来是那么美好。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感恩教育之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感恩,作为的一种精神境界,一种高尚情操,一种生活态度和一种人际交往的规范,在当今社会,越来越被现代人所重视,呼唤感恩回归,呼唤感恩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需求。那么如何唤回曾经已被忽视在角落里的感恩教育呢?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教师、感恩父母、感恩一切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这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对我班小学生进行感恩调查结果来看,非常使人震惊:有62%的人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和健康状况,有45%的人看不起父母,有48%的人不知道父母烦恼的„„总之,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弱化,他们对父母要求多,替父母分忧少;对老师挑剔多,尊重理解少;关心同学少,对自己考虑多„„这些现象,已成为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潜在危机,同时也折射出学校德育工作的欠缺和不足。学校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须
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精心培育学校的“感恩文化”,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感恩教育”。让学生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人的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抱有感激之心,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的情感在每一个学生心目中生根、开花、结果。并以此增强学生的报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激发他们奋发进取、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归结起来感恩意识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感恩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失去了应有的地位。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费时,早已经忘却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价格却不知父母的疾苦。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他们认为,父母的无私奉献都是应该的。很难体会付出的滋味,感恩无从谈起。
其次感恩教育在学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是一个人离开家庭以后的第二个成长环境。由于我们现在中小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德育在学校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更不用说感恩教育了。若任其蔓延下去,校园将成为感情的荒漠,学习将失去动力,教育将失去根基。所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也是迫在眉睫。基与这点,我具体开展了“父母之恩大于天,师长之恩铭记心,朋友之情最重要,祖国之爱不能忘”的“四感谢”系列活动:
一、父母之恩大与天
陶行知先生曾说:“6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凡人生需要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6岁以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秀分子。”6岁前的关键时期大多是在父母身边度过,家庭的养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父母都要重视家庭教育,要让孩子具有感恩之心,要给孩子爱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怀,让孩子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成长。开展“感谢父母养育我”活动目的让学生体会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也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学会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爱。
1.假日为契机体会养育之恩深似海。
利用三八妇女节开展“我为父母洗一次脚”,为父母赠送感恩卡。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让学生代替父母考虑一天的柴米油盐和其他家务安排,使学生真正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自不易。”使其体会父母持家之不易,真正体会到父母之恩深似海。
2.亲情交流沟通中积累情感。
父母与子女产生代沟,很大程度上是两者缺少沟通,因此我有目的地鼓励学生与父母沟通,让他们了解父母的生日、父母的爱好等,了解自己的成长的历程,体会父母对自己的良苦用心。每天跟父母说说学校发生的事,对父母说一句感恩的话,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活等,在学生与父母的沟通中积累情感,缩小代沟。
3.信件你我他亲情得升华。
我利用班会课等形式给学生讲亲情故事,让学生认识做人的基本道理,父母养育了你,如果你连父母都不爱,又怎能爱他人,爱祖国呢?我开展让孩子给父母写信活动,父母也一定要给孩子回信,并请家长代表读他写给自己孩子的一封信等活动,沟通子女与父母的情感,让他们的亲情得到升华,感受,人间亲情最可贵!爱,是世界上最华丽,最可贵的东西。
二、师长之恩铭记心
在学校里很多学生漠视教师劳动的付出,不懂知恩、报恩,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合理的处理师生关系,表现之处在与:课上不学习,不配合老师的教育,顶撞或辱骂老师等。因此我组办了“感恩老师”的系列活动,尽可能的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学会感恩。使学生感悟师生纯洁情感的无私和伟大,抒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产生热爱老师的共鸣,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热爱老师、尊敬老师,刻苦学习,拼搏进取来回报老师,让学生心灵更加美丽。也希望通过学生在积极准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征集格言感恩我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长者也。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班以“感恩我师”为主题开展格言大赛。让学生的亲身感受老师之恩典,教书育人的辛苦,自制贺卡,表达对老师的感谢。
2、身心融入体会我师
通过此活动,让学生明白老师交给了我们知识,交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老师是我们人生路上的引路人。不仅要让学生懂得要好好学习,还要以实际行动尊敬老师,报答老师博大的爱,从而促使他们更加奋发学习。
3、开展活动献情我师
自选“五”个一:给老师写一封信,找老师谈一次心,为老师做一张贺卡或献一份礼,向老师提一个建议,向老师表一个决心。
通过一系列活动,在学生的自主安排下,同学们确实体会到了老师工作的辛苦和意义,对老师的尊敬之情油然而生。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目标明确,紧扣主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朋友之情最重要
现在的学生,就其心灵的一翼——“情”来看,普遍患有“情感冷漠症”。.对于这个通病,我在班级开展了“感恩朋友”系列活动,努力唤回学生回报爱心的良知,并引导学生重新构筑健全的人格,懂得爱的无私、伟大、纯洁,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体现活动的主体性、实践性、创造性、开放性的原则,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逐渐认识到朋友的可贵,朋友的重要,培养学生从小要关心朋友、帮助朋友的高尚品质,用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报答朋友,体会朋友之情的重要性。
1.慈善一日捐扶贫助学献爱心
学校每学期要举行“慈善一日捐”活动,为此抓住契机让学生树立感恩之心,从小培养感恩之心,树立远大志向,坚定理想抱负,自强不息,发奋学习,将来做一名对社会负责、对社会有用的人。懂得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更美好。2.同学手牵手友爱互助献真情
为大力倡导同学之间友爱互助之风,进一步开展感恩教育,我开展了以“牵手同学、共同进步”系列活动,发动学生给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给帮助过自己的同学说一句感谢的话语等活动,掀起了同学之间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懂得要对社会和他人的进行帮助,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心怀感恩,推动了感恩教育的深入开展。
四、祖国之爱不能忘
新中国六十多年来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看到了我们综合国力的增强,作为中国人,我们骄傲,我们自豪。六十多年来,中国人用自己最积极的行动、最活跃的思考、最有朝气的力量传承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拼搏史,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六十多年来,我们将自己命运与祖国荣辱紧密相连,创造了历史,成就了自身。历史记下了一个个青春响亮的名字,记下了印刻我们姓名的中国时刻。我们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同成长。我通过“祖国之爱不能忘”活动的开展,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身边实际,珍惜并感恩现在身边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1.了解历史激发爱国情怀
了解祖国的昨天、今天、明天,懂得爱国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爱国是当代民众的精神需求,爱国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激发学生从小立志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
2.缅怀先烈感恩幸福生活
结合活动相应开展“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主题活动、《感恩歌曲》歌唱比赛、感恩诗歌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以热爱祖国为荣。珍惜感谢社会所给予的恩赐,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3.爱国征文抒写爱国思想
感恩,是宝贵的人类情感。为呵护、启迪这宝贵的情感,开展此系列感恩活动,旨在让队员在感恩中成长,播下感恩的种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学校在抓养成教育中,要以培养感恩意识为突破口,让感恩贯穿于德育的全过程。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不能越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我们要注意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是道德的良性互动,是培育学习动力的润滑剂,学会了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我们应以感恩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突破口,进而全面促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五篇:给梦想一个支点演讲稿
给梦想一个支点
今天,我决心开始新的生活。
今天,我爬出满是失败创伤的尘土。
今天,我翻出黑暗的围墙。
今天,我张开了臂膀拥抱。
拥抱太阳,拥抱天空,拥抱希望,拥抱未来。
当你拥有了梦想,你发现自己魅力四射,你发现自己傲然天下,你发现自己与众不同,你发现自己非比寻常,终于你自由自在,终于你畅然释怀,你依旧是你,那个执着努力,奋勇拼搏,披荆斩棘的你!今天你决心胜利,今天你成为赢家。当人生最美的果实被你采摘的时候。你骄傲的歌唱,因为只要决心成功,失败就不会把你击垮。
今天,我的老茧化为尘埃。我在人群中昂首阔步,不会有人认出我来,因为我不再是过去的自己,我已拥有新的生命。
在梦想面前,我郑重地发誓,绝不让任何事情妨碍我新生命的成长。在读书学习的时候,我绝不浪费一天的时间,因为时光一去不返,失去的日子是无法弥补的。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对于未来你努力了些什么?
是沉迷于百无聊赖的网络游戏,还是趴在寝室的床上怨天尤人,是沉醉在仰望成功人士的艳羡目光里,还是麻痹在面对自己时的鄙夷眼神中。在最美丽的时光,在最年少的岁月,在激昂飞扬的青春美好时代里,你都看见了什么?是否看见雄心勃勃的人正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是否看见乘风破浪的水手正挂起梦想的风帆穿梭在机遇的风暴里。你那颗悸动的心是否也火红的跳动着,燃烧着? 生命只有一次,当生命中的时光白白流逝,你的生命之花也就失去光泽,慢慢枯萎、凋零。时间如此不可捕捉,不可存储。在时光的长河中成就了多少人,又流逝了多少人。人生不过是时间的积累。太阳不会西升东落,时光不会倒流,你还在等待什么。等待救世主对你那一瞥的眷顾?你还在抱怨什么?抱怨世俗的不公,没有成就出非凡的你?珍惜生命,请不要把我们引以为傲的生命,把我们创造出千百万次奇迹的生命荒废在等待和抱怨之中。朋友,不要再犹豫了!难道迷惘的昨天,还要搭上一个彷徨的今天和嗟叹的明天么?
也许探寻梦想,追逐成功的道路只是一条难以通过的羊肠小路,重重关卡,各种障碍让你迷惘失望,让你手足无措。
但是请不要畏惧挫折,不要躲闪失败。正因为失败才磨砺出不一样的你,正因为失败才打造出了全新的你。因为失败,你化茧成蝶,飞出泥泞。因为失败。你脱颖而出,走出荒凉。在梦想面前失败是如此的衰颓,如此的不堪一击。面对强大的你,面对拥有梦想的你,失败注定要被埋葬,要被摧毁。他匍匐在你的身旁,也注定跪倒在你的脚下。
梦想会使失败变得如春雨般温和,孤独时,给你支持;绝望时,使你振作;
狂喜时,让你平静。请坚持你的梦想,坚持你的执着。因为梦想总是会对坚持说:我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