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心得体会[共五篇]

时间:2019-05-12 12:43: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心得体会》。

第一篇: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踩踩 0作者:gy*** 发表日期:2011-01-12 复制链接 收藏 转载

一、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7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7月29日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全教会的召开和《规划纲要》的出台是“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而进行的根本的、全局的、前瞻的、长远的举措,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的基础和核心工程的开端。为此,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通过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设置的学习课程,为教育工作领导干部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使教育领域的领导干部能够更好的提高认识,明确方向,研究实务,落实规划。我有幸作为一名参加培训的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汲取新视角、新观点、新方法,研究新问题、新情景、新方向,获益匪浅,现就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做一归纳总结。

二、心得体会

在学习中,我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上有较深刻的体会:

1.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在原有教育观中,我们更强调教育从属于社会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引起教育的改革,教育的功能和任务是满足社会各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教育改革要适应社会需要。在学习中,我体会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不仅仅是单方面的从属关系。《纲要》中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其中“优先发展教育”,已经把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放到互相促进,并且把教育放到先行的地位。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的优先发展,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社会发展表现在很多方面,如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卫生、体育等等,但一切的发展都是为了人的发展,都是由人创造的发展,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和终极目标。教育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支撑,因此,在研究教育的发展时,并不能仅仅依所社会发展的需求,被动的适应社会发展,而是从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出发,创造能够培养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这一点不仅仅依靠教育领域自身的改革和实践,更是全社会的战略发展调整。

从具体的工作来说,学校不仅仅要把学生看做是未来的考生、毕业生和劳动者,更应该把学生看做是未来的全面发展、独具特色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思路才能真正的落实在为培养人而进行教育,而不仅是为培养具备应考素质的考生和为适应社会需求而加工出来的劳动者。这样的指导思想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评价等工作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在现实中,我与同事们也有争论,争论之一就是学生到底是我们“加工的对象”还是“服务的对象”,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同,导致了对教育的根本性质的认识的差异,在教育价值观上产生分歧。

2.人才与教育发展的关系

在学习过程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每一位领导、专家都有是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来谈教育,谈教育改革,谈教育的目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人才的认识不断提升,从科教兴国到人才强国,从建设人力资源大国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人才的培养和产生是一个系统工程,人才的培养不是教育一个领域的问题,它也是社会意识指导下的制度、机制、环境等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钱学森之问”给我们带来了一次深刻反思我们的人才培养体制的机遇,使我们意识到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有漫长而又艰辛的路要走。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教育体制与人才培养是否是和谐配套的,很多专家都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有一位专家介绍,我国从恢复高考至今,全国各地共产生了三千多高考的“状元”,但目前来看,这些“状元”还没有发现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创造出对社会的突出贡献。近些年来,“状元”效应愈演愈烈,甚至衍生出“状元经济”。我个人认为“状元”是一种变了味的教育成果,它追求的不是教育的本真内涵,忽视了教育的真实价值和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而不是“状元”本身。另一个现象是社会对于大学、学历的追逐,形成了唯本科论、唯学历论,这种现象不仅是社会各行业、各层面中的现象,也渗透到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的各项工作中。人才的培养需要学历,需要一些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人才的出现也不是我们刻意的创造就能出现的,它有自身的规律,就是要创造人才产生的土地和营养。

我认为在人才观上,有“聪明”和“智慧”两个层面的认识。“聪明”是暂时的、眼前的、局限的,而“智慧”是长久的、长远的、全面的。也就是说,无论是我们培养的人才,还是我们对人才的认识都不能局限在一时的“聪明”上,我们更需要的是“智慧”。因此,不以考试论人才,不以学历论人才,而以实际的工作,实际的业绩论人才;不以一时的成绩论人才,而是建立人才的长效评价机制。这一点,我在新加坡学习考察时深有体会,新加坡教育部对每一个人从小学开始就有电子档案的跟踪,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多种发展道路的选择,而且每一条道路中间是无障碍的跨越和衔接。当然,新加坡的培养模式并不见得是最优方案,也不见得适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但是他们对于人才的思考和培养机制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3.教育与教师发展的关系

从恢复高考以来,我国进行了多项教育体制、措施方面的改革,所有改革的成功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教师队伍。《纲要》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的第个章节,也就是《纲要》的第十七章就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个人认为,这个位置还应该进一步明确,教育全面发展必须并且只能依靠教师队伍的发展,这是在教育领域坚持群众的观点,这也是《纲要》提出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原因。而《纲要》中提出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和具体的措施,总的来说是提高教师待遇、增加教师业务水平、加强教师管理。在这里,我想提出,更重要的是我们对教师培养的机制和对教师教育观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教师来源是以专门的师范院校为主,其他参加教师资格认证人员为辅的模式。这种方式适合成批量的培养专门的从教人员,缓解师资紧张的问题。但是,从改革教育体制,改变教育观念的角度来看,并不适合教育长期发展的要求。专业的师范培训可以使人很快的成长合格的教师,这是工业化生产模式下的教师培养模式,而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也是用同样的教育方式去培养他们的学生,这样的结果与用工具制造产品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而现代的人才是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人才的培养上,是需要有创新思维的人去引导人,这就是现在教育发展与教师发展的矛盾。在很多教育发达国家,并没有专门的师范院校,而是采用具有大学毕业文凭后进行两年的专门教师专业学习,取得教师资格后执教的方式,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快速培养合格的教师,但有利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和高素质。我们并不是要全盘的学习这一做法,而是真正的深入研究如何培养优秀的教师,建立起教师发展的新模式,这样,教师为本这句话才能真正的落到实处。

4.教育质量与教育评价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所在的班级进行了“如何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的讨论。这个讨论题给我一个启示,就是什么是“优质”教育,如何评价教育是否“优质”。

《纲要》在工作方针中指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纲要》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从这里可以看出,国家对教育质量将要制定标准,我们期待这一标准能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这两个方面。

三、总结

总之,通过学习,我深感作为教育一线的工作者,特别是管理者,自身的责任重大,必须加强学习,不断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偿试,把《纲要》理解透彻,在工作中,研究具体的落实方案,推动教育改革在我校的进一步实践,为2020年的《纲要》总体规划的实现做出自己的努力。

第二篇:心得体会: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国家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心得

从3月25日以来,我参加了幼儿园园长专题培训班,听了 多位专家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解析,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参加园长培训,我进一步明确了办园方向,理清了办园思路,思想认识、理论素养、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领导艺术也有了很大提高,充分意识到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品位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进一步坚定了今后改革与发展的决心。下面就我一年来的培训和认识谈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1、加强自身学习,转变观念,树立人本管理理念。

幼儿园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由幼儿园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幼儿园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幼儿园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活动,因此,园长治园一定要做到“目中有孩”、“目中有师”,要看到孩子和教职工不仅是管理的对象,也是服务的对象,他们不仅是管理的客体,也是幼儿园的主人。园长要强化人本意识,就要坚持以孩子为本,以孩子的发展、成功和成才为本。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使孩子会飞的让他飞,会跑的让他跑,跌倒的扶起来牵着走”。这句话一语中的,直指教育本质。没有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爱满天下”的博大精神,没有敬业、乐业、专业、勤业的奉献精神,根本不可能做到。热爱孩子,关心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帮助孩子全面发展,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这是幼儿园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整体水平。

园长要强化人本管理意识,要把精心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看作是自己份内最主要的工作,最重要的职责。园长治园,不能离开必要的物质基础和财力支撑。办好一所幼儿园,也不能忽视办园条件的改善和硬件设施的建设。但是,身为园长一定要认识到,在所有的教育资源当中,最宝贵的还是人力资源。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切不可放松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首先是提高教师素质,它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衡量一个园长的功过,主要是看他有没有带出一支师德过硬、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

3、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园。

园长依法行政主要是(1)依法履行教育职责,认真学习《教育法》,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善于运用法律引导和保障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尊重、落实和维护幼儿园的自主权。(2)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要及时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害受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等行为,依法维护幼儿园、教师和孩子的权益。依法完善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实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创造良好和谐的教育环境。(3)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要通过对教育法规的学习、宣传和普及作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基础性工作,按照普法规划,有组织、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真正把依法行政工作落到实处。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基本场所。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园。(1)幼儿园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幼儿园章程和制度,依法治园,从严治园,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2)尊重教师权利,加强教师管理。我们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就要严格按照《教师法》的要求,重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依法保障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学术交流活动及参与幼儿园教学管理等权利,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还要尊重教师权利,落实和保障教师待遇。(3)健全符合法治原则的教育救济制度。这是依法治园的保障机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依法保护幼儿园的合法权益,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4)开展普法教育。要积极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提高孩子的法律素质。园长要带头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履行管理职责。

此次的学习,形式多样,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在网上可以与专家与同仁互动式交流、评论,在交流、评论中园长们共同探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大家的观点来得更直接、更朴素、更真实。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得到快乐。这一个月下来,我不仅掌握了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更使我获得了一笔精神财富。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一定加倍努力把学到的知识投入到工作中,以更好的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三篇: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短暂的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即将结束了,通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规划有了新的认识,感受颇多,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作为一名基础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我深受鼓舞,现将感受最深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深入践行《教育规划纲要》需要所有教育教学一线的校长,教师勇于创新、不断自我完善,自主发展。

《纲要》在保障措施部分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温总理提出,让全国人民做有尊严的人。《纲要》特别强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改革成功的保障。要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培养广大师生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要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是教师真正成长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学习、特别能教育的教师队伍才可能实现建设一流学校,培养顺应时代发展和要求的学生才可能实现。我想,这同时也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二、《纲要》切实对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做出了要求

《纲要》在发展任务部分明确提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我个人认为,减负势在必行。现在的中小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几乎没有自己的自由活动时间,更谈不上有自我利用的学习实践。很多中小学生疲于完成作业,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其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导致了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匮乏。教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对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应试教育是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源。所以,我个人认为,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观念,积极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我们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而不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的考试的奴隶。真正做到为党和国家及人民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纲要》的贯彻落实,任重道远,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迅速转变观念,不等不靠、开拓进取,齐心协力、付诸实践,更需要党和政府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素质教育在中国的提出已有20年,所有教育工作者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心知肚明,然而在这20年里,我们愣是明明白白的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把应试教育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也将近10年,然而,近10年的时间即将过去了,许多地方学校仍没有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许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仍在大张旗鼓的搞考试排队……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以上为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体会,不妥之处还请专家批评指正。总之,此次培训学习使我的头脑又得到了一次痛快的洗涤,让我清楚地看到了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领会《纲要》精神,积极发挥《纲要》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创新,立足本职岗位,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使我国实现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贡献一份力量。

摘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减轻中小学课程负担,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

第四篇: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陇东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栗晓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面对此情此况,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7月13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于7月29日全文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教会的召开和《纲要》的出台,是“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而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是党和国家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对未来十二年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的全面规划和部署。《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方针,确定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确认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等8个方面的教育发展任务,明确了今后教育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它作为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成为了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作为一名参加远程网络专题培训的学员,通过学习,让我对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了最新的认识,其中有两点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1、人才培养与教育发展的关系被高度重视 《纲要》指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在学习过程中,各位领导、专家、教授和学者都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谈了人才培养与教育的关系,就目前我国人才培养体制进行了反思,指出社会对于大学、学历的追逐,已形成了唯本科论、唯学历论,它不仅是社会各行业、各层面中的现象,也渗透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各项工作中。

人才的培养需要学历、需要一些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人才的出现也不是刻意创造就能出现的,它有其自身的规律。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2、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探索教授治学新途径 教育行政化是当前困扰我国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难题。大学行政化的表现就是一切运作都以行政权力为主导,做什么事都靠行政命令,谁权力大谁说了算,缺乏学者、教育专家的讨论与论证,再加上长期以来政府对学校管理太细、包办太多,使得高校陷入行政化的泥潭。教育去行政化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当初在高校设行政级别是为了更好的推进“211工程”“985工程”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行政化带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温家宝总理从2003年以来已5次提出“教育家办学”的重大命题,《纲要》也已经明确提出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然而,要真正取消大学行政化,光靠几个文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形成在国人心目中的官本位思想一时是无法去掉的,领导干部要在思想上真正树立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大局意识,提高岗位补助津贴,避免因行政级别和职称的取消而给领导干部造成的心理上的不适应;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发挥群众团体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

一个多月的学习让我收获了许多,也明白了许多。通过学习,使我对中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了一个更加清晰、全面、准确地认识,对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充满了期待。以下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一些切身的体会

1、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落实到教育工作就是“育人为本”。它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学习培育肥沃的土壤;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健全和落实学生公寓服务制度,着力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公寓文化氛围,让学生感觉回到宿舍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温暖;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心理、生活和学习,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就业规划与指导,为他们毕业后找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智力帮助。总之,坚持“育人为本”,就是要着力提高大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校园管理,提升高校整体服务水平

《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管理体制,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加快推进高校管理改革创新,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高校管理是由行政、学术、思想三部分管理构成的。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由于机构繁杂,层级过多,管理的方式方法不尽科学、服务意识不强,民主气氛不够,官本位意识严重、管理的规章制度陈旧落后不完善等问题的存在,导致行政管理效率较低。要牢固树立行政效率观念,改革和完善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制度,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建立行政管理人员合理流动机制,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参与管理,加快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促进行政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建立协作学习共同体,相互支持,共同领导,加强组织学习,完善沟通渠道,促进组织变革,不断建立和完善客观公正的学术评价机制,促进高校学术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以人为本,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科学化,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根据我校实际,要完善校长办公会议制度,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校务公开、政务公开,自觉接受老师、学生和群众的监督;重视和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在维护校园稳定、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校日常管理中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沟通学生—教师—领导的纽带;完善各级各类学生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校园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3、坚持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紧紧抓住育人这个中心,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着力提高队伍素质,着力健全长效机制,着力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全面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1)以育人为本为切入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以党校为主阵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性;以典型宣传为抓手,加大正面引导力度,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示范性;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性;以关爱学生个体、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落脚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保持和发扬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2)适应思想政治环境的变化,重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地影响,其以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工作效率高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用户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另一方面,网络的普及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良荞不齐的混杂思想,各种不同的观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甚至消极不健康和反动的观点随时存在。因此,要根据新情况、新变化,因时因地制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3)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大学生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探讨和分析。把握青年的思想动态,控制和引导其行为,时抓住其思想和行为的苗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与预见性。

4、以学生为本,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

以学生为本,就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改变过去学生在学生管理中作中的被动地位;转变观念,变“管理学生”为“引导学生”、“服务学生”;从管理的决策、组织实施到目标的实现,都要依靠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增强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意识与能力;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一切为学生的利益着想;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引导学生社团、学术团体在学风校风建设、教学改革和学生工作等方面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精湛、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学生工作队伍,努力促进学生工作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进一步加强学生骨干、基层学生干部的培养和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给予他们充分地信任,让其大胆施展才华,同时要给予必要的鼓励和褒奖,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学生管理工作重心逐步下移;树立依法治校、制度管理的意识,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工作制度,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可操作性强的程序步骤和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有效行使管理职能,真正做到依法治校。

教育改变人的命运,教育改变民族的命运,强国必先强教。此次培训学习使我在思想和认识上上又得到了一次洗涤,作为学校管理的切身参与者,在学校二次创业和转型的关键时期,我深感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除了继续搞好教学科研工作之外,还要更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锐意进取,自觉服务学校党政工作大局、服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维护校园的和谐与稳定,为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领会“全教会”精神,积极发挥《纲要》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创新;立足本职岗位,为全面推进校园管理工作改革,努力提高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实现《纲要》的战略目标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篇: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纲要[模版]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摘要: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深入学习领会全教会精神、实施教育规划纲要,首先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来,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要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实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要着重学习宣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思想和科学理念,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

关键词:学习全教会和纲要 精神 心得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干部远程教育,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又多了一个奋斗的目标。在近一个月的远程培训中,我较系统地了解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规划有了新的认识,感受颇多,其中感受最深的是:“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作为教育战线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和全教会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作为教师学习之余应该认识到四个坚持的重要意义:即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相信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大业一定会谱写出更加绚丽的篇章。现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些内容与同仁做一个分享。

一、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

《纲要》在保障措施部分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温总理提出,让全国人民做有尊严的人。所以,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倡导教育家办学。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教育家。那么,要创建一流的教育模式,就一定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障。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是教师真正成长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学习、特别能教育的教师队伍才可能实现建设一流学校,培养顺应时代发展和要求的学生才可能实现。我想,这同时也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二、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

《纲要》在发展任务部分明确提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我个人认为,减负势在必行。现在的中小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几乎没有自己的自由活动时间,更谈不上有自我利用的学习实践。很多中小学生疲于完成作业,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其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着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导致了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匮乏。教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对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应试教育是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源。所以,我个人认为,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观念,积极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我们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而不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的考试的奴隶。真正做到为党和国家及人民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注重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

《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虽然不断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但各地区间的差异却很巨大。所以,教育的均衡发展势在必行。我个人认为,教育均衡除了在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外,还应该重点加强教育师资队伍和教学硬件均衡。大家都知道,师资建设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好学校的教师相对素质较高,这就导致了家长想尽办法也要送孩子去较好的学校就读,家长非常清楚,只有一流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这就导致了部分学在社会的声誉较好而人满为患,而有的学校则因教育教学质量差而鲜人问津,这是造成不均衡的根本源头。而教学硬件的投入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如果没有良好的硬件设备,势必阻碍教育的与时俱进。很多教师想要把许多教育教学资源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但苦于一块黑板,一盒粉笔的现状而无法实现。对于学生来说就没有很好的机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开阔眼界,触动灵感,创新也可能只有闭门造车,无法获得更为先进的知识和理念。

这一个月的学习,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体现了国家的意志,表达了百姓的愿望,更是反映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声。但我同时感受到:《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开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载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心得体会[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心得体会[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校长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 心得体会 摘要: 通过远程培训,我了解到《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重点是:提出了“到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终身学习型......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合集]

    题目:感受教育春天的气息 摘要: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 心得体会 日前,我参加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上的“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认真全面......

    学习全教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全教会精神争做全社会满意校长 秦皇岛市青龙县八道河总校 张青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都注重整体谋划教育战略,进行......

    学习全教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全教会精神心得体会 肥城市陶阳矿学校 高博 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做为刚刚走上校长岗位的一位普通的农村小学校长,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在近一个月的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中,我较系统地了解了《国家......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 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规划纲要》以及收看专家对《规划纲要》解读的视频讲座,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与时......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 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2011年3月30日—4月30日,我通过近一个月的远程培训学习,较为系统地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