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工作方案”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印发,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运。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促进我校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县教育局的工作安排,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学习宣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切实落实全教会精神,全面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促进我校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工作目标
深入学习宣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央精神实质,把我校教师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上,统一到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上,不断增强做好教育工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立足当前工作,细心谋划未来,不断推进工作落实。
四、学习重点
1、全教会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重大战略意义;
2、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刘延东国务委员重要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思想和科学理念;
3、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教育事业的成就和经验;
4、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
5、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
6、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
7、《教育规划纲要》关于教育改革、发展和保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8、各地教育改革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及优秀典型。
五、方法步骤:
这次学习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一)学习动员阶段(10月3日至10月10日)。
1、制定活动方案,成立领导机构。根据上级的部署要求,结合我校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学习方案,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确保这项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
2、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在9月30日召开教师动员大会,对学习宣传落实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活动进行统一部署。
3、明确学习重点,建立学习制度。要重点学习胡锦涛、温家宝、刘延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全教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教育局贯彻全教会座谈会主要精神及贯彻意见,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
(二)学习讨论阶段(10月11日至11月14日)。
1、深入宣传、广泛发动,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良好舆论氛围。在校园醒目处张贴、悬挂宣传标语、口号,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学生手抄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使全教会精神家喻户晓,师生皆知。
2、扎实组织培训。由学校教研处制定具体的培训方案,并按照方案有步骤的对我校教职工进行培训,要求教师有记录,有心得体会。
3、举办教育思想论坛。在我校校园网上开辟学习论坛,结合我校实际,开展关于学习实践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共商教育发展大计。
4、开展集中讨论。在深入学习、宣传的基础上,采用集体座谈和调查意见表的形式围绕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开展集中大讨论,集思广益,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行分析梳理,提出对策建议,形成符合我校实际的新方法、新举措,推动我校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三)总结提高阶段(11月15日至11月20日)。
1、加强督查,落实任务。加强对学习落实的督促检查,重点检查教师的学习笔记,确保贯彻落实,促进教师工作的实际行动,把当前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学习宣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的同时,组织开展学习宣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征文活动,每位教师必须上交一篇论文或者学习心得。
3、命制试题,组织学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活动的考试,检测和巩固学习成果。
4、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认真总结我校开展学习活动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学习认真,任务落实好的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
(四)推进实施阶段(11月21日至12月19日)。
根据岗位和学科设立课题小组,定目标,定任务,创新模式,改进方法,切实实践教育局提出的“三个结合”,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劳动实践、德育工作和学校管理上取得新突破。
六、工作措施
1、成立学习宣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制定详细可行的工作方案,领导、协调、组织实施我校学习宣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各项工作。
2、召开专门的行政会议,并规定在10月8日召开教师会,组织我校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传达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3、利用年级会、学校例会、教研活动开展集中学习活动。在全校要深入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通过座谈讨论,真正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
4、选印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重要内容和《教育规划纲要》辅导材料,做到教师人手一册,实现学习宣传全教会和规划纲要全覆盖。
5、办好“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全面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宣传专栏,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学习宣传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强大声势,营造重视、关心、参与和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6、做好六个结合,把学习宣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与我校实际相结合,与深化教学改革工作相结合,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与教育系统“提高效率年”主题活动相结合,与建设学习型校园相结合,与学习贯彻《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相结合。
学校
年月日
第二篇: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题目:感受教育春天的气息
摘要: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要认识到四个坚持的重要意义: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感受教育春天的气息
——学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一个月来,通过网络我较系统地学习了全教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其中感受最深的是“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高素质劳动者。
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
《纲要》在保障措施部分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温总理提出,让全国人民做有尊严的人。所以,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倡导教育家办学。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教育家。那么,要创建一流的教育模式,就一定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障。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是教师真正成长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学习、特别能教育的教师队伍才可能实现建设一流学校,培养顺应时代发展和要求的学生才可能实现。这同时也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二、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
《纲要》在发展任务部分明确提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减负势在必行。现在的中小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几乎没有自己的自由活动时间,更谈不上有自我利用的学习实践。很多中小学生疲于完成作业,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其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着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导致了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匮乏。教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对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应试教育是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源。所以,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观念,积极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我们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而不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的考试的机器。真正做到为党和国家及人民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阳光、健康、大气、积极向上的人才。
学习《纲要》,就是要把纲要精神植根于具体的工作中,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
第三篇: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
心得体会
日前,我参加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上的“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认真全面观看了领导、专家们的视频,聆听了领导、专家们讲座报告,感受、感触颇深,一、对《规划纲要》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教育规划纲要》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是我国当前及以后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它包含的内容深刻而广泛。通过学习,使我感受到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建立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1、科学地提出了国家义务教育理念和目标。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理念的提出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明确了工作方向和工作任务,指导校长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两大核心问题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育人为本方面有具体的抓手,就能够有效组织教师自觉围绕学生的品行、学习兴趣、身体健康和习惯方面做好育人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
2、科学地提出了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的保障措施。在保障措施部分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倡导教育家办学。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教育家。
3、科学地提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发展任务。在发展任务部分明确提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4、科学地提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阳光、健康、大气、积极向上的人才。
5、科学地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6、科学地提出教育公平和区域内教育均衡。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二、对全教会精神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1、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做立足实际的执着型园丁。国家巨大的投入、家庭的真心牵挂、教师的热情付出,无不昭示着我们对教育的一往情深。我们必须要执着地从事我们的教育事业。
一是做有理想的教师。应该善于认识自己、剖析自己、发现自己、欣赏自己。
二是做有韧劲的教师。教师生存在不同的环境中,有的在城市,有的在农村。总是希望给自己一个更好的环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事实上,环境好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相反,人的创造性可能因为逆境而得到更大的发挥。
三是做有追求的教师。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来说,有追求才能获得价值的最高体现,行百里而半九十,而真正成功的人会坚持走完最后的十里路。追求还要靠毅力、靠恒心、靠坚持,否则必将功亏一篑。全体教师都有自己的追求,就会唤醒孩子的追求,在校园燃起希望之光,从而使我们的民族燃起希望之火。
2、我们应该做扎根实际的智慧型园丁。
一是做有觉悟的教师。希腊哲学家把智慧视作一种人生觉悟,并且坚信这种觉悟乃是幸福的唯一源泉。作为扎根现实的教师,就应该有这种觉悟,具有在孩子身上发生潜在可能,并丰富着他们的人生,影响着他们的幸福人生发展。二是做有研究的教师。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向孩子介绍未来社会的信息和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同时更注重对教材的研究、对生活的研究、对方法的研究、对心理的研究。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技能的提高,时刻都要思考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三是做有指导的教师。将自己摆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站在孩子的背后给予必要的指导,包括学习内容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技能的指导,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成为孩子心目中的顾问、专家、参事,一位帮助孩子发现矛盾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彻底改变传统的角色定位。
三、对素质教育有了更深入的全新理解。
人格品性才是教育的本质——当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身份重合,关于育人的思考便不止停留在教育成果,而是从孩子的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教育。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大力提倡的,“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也被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但如何评价和考量素质教育的成果呢?
一直以来,分数当仁不让地成为评价学生的最高标准。纵观历史,关于评价学生,总是众多纷争,始终没有一个理想通行的办法。其实想想看,确实很难,毕竟人不是标准件产品,有人就有个性,个性自然无法统一衡量。
因此,考试——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是一种主流的评价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大力实施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需要教育管理者、一线教师及家长、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理性对待考试,才不会盲目应试。
首先要我们要认清——人格品性才是教育本质。不论何时,知识技能只是人生存和创造价值的工具而已,而工具的效能如何,却最终取决于使用者确定的方向、方式和方法,由此可见,人格品性才是基石,才应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
其次,老师和家长认清——考试就是一种测量工具。每次考过试后,老师和家长的关注重点,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判断,如果成人关注的是排名,那么孩子会直接将考试成绩与自己的能力水平挂勾,这种无效的、扭曲的认知,会直接伤害孩子,使其形成一种歪曲的认知模式;如果成人关注的是考试所客观反馈的学习状况,并及时鼓励、积极纠正,那么孩子会学会一种有效利用考试来检查自身学习过程的方法。
最后,我们要始终认清——教育者要持有一种理性的态度。在我们国家,一次考试确实对孩子将来的学业有所影响,但是其影响的多少、好坏,却是取决于当事人对事件的理解和态度。孩子会发展出何种策略来应对考试、应对人生,将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深刻影响。
关于素质教育,它其实存在人生的整个过程;关于育人为本,它其实体现了为师者、为长者的理念、素养和生活态度。作为教育工作者,终生不忘提升自身的修养才应该是为师者的正道!
专家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引起大家思考:我们究竟该教给孩子们什么东西?是否要对孩子们学习的课程、方法以及教学大纲做些改变?我们又能为教师做些什么?挑战会把他们带到哪里去?以此呼唤懂教育的校长来落实《纲要》。懂教育,就要想方设法为了学校的改进,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怎样把人的潜能激发出来,创造一种自由民主的空气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懂教育,就是要引领学校的办学特色,倡导“人云亦云不云,亦步亦趋不趋。”懂教育,要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校长要能上得了课,听得懂课,评得出课„„作为懂教育的校长要明白“找准位置,个性鲜明,彰显特色”是一所普通学校成长为一流学校的三部曲。
通过学习,聆听领导、专家的报告,我的收获很大,直接从各位专家以及许多学校校长那里学到了先进理念和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学习使自身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我将会把学到的知识渗透到工作中去,不辜负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期望。
第四篇: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
划纲要》专题培训
一、关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
要》的背景
1.应对国际竞争新形势的迫切需要2.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3.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盼4.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关于《教育规划纲要》制定的特点1.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为《教育规划纲要》的研究制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2.开放、民主、透明的方式为《教育规划纲要》的研究制定提供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3.牢牢把握了基本原则为《教育规划纲要》的研究制定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三、关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基本精神
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五个必须”1.必须优先发展教育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3.必须坚持改革创新4.必须促进教育公平5.必须重视教育质量
四、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1.学前教育2.义务教育
3.高中阶段教育4.职业教育5.高等教育6.继续教育7.民族教育8.特殊教育
五、关于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1.人才培养体制改革2.考试招生制度改革3.建设现代学校制度4.办学体制改革5.管理体制改革6.扩大教育开放
六、关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保障经费投入
3.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4.推进依法治教
5.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6.加强组织领导
基础教育未来十年的发展任务与
工作重点
一、解读《教育规划纲要》中有关基础教育的内容
1.发展任务2.体制改革3.保障措施4.十个重大项目5.改革试点
二、教育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计划
1.制定计划
(1)研究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配套政策文件
研究制定基础教育三个分规划,即学前教育分规划、义务教育分规划、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分规划
研究制定教育督导条例
(2)研究制定基础教育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制度设计
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质量基本标准、质量监测标准)
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建设(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育机构资质标准、教师培养质量评估标准)中小学教师制度建设(教师准入制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教师资格证书登记制度、中小学教师标准制度、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建设(中小学布局调整、学校标准化建设配置、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学校卫生安全日常管理制度、学前教育相关标准建设)
教育督导工作指标体系和督导评估制度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和指标体系、学前和高中阶段教育督导工作研究、各级政府中小学督政督学指标体系)2.工作重点
(1)着力抓好发展学前教育工作(2)着力研究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3)着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4)着力提高教育质量3.工作难点
(1)研究和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2)推进各地(特别是大中城市)探索解决好义务教育择校问题
(3)进一步从制度上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过重问题
三、基础教育战线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1.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任务2.关于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核心任务3.关于普及学前教育发展的新任务4.关于普通高中的发展问题5.着力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宏观形势和
政策走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点分析
主讲人:张 力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提纲
一、新的起点、新的要求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起点新中国教育事业三大历史性成就改革开放30年:教育从恢复到跨越改革开放30年:体制改革突破性进展改革开放30年教育工作宝贵经验
世界银行评估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期教育
近期许多国家宏观教育政策五大走向世界全民教育的2015年六项奋斗目标
后全民教育(Post Education for All)政策选择
二、新老热点、新老难点
研制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当前规划纲要文本征求意见的热议问题
素质教育:逐步纳入国家政策范畴素质教育与教育质量:国际共识东西方教学体系的课程交汇点东西方教师专业发展的交汇点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任务要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路径需要厘清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后的宏观趋势国际范围基础教育挑战和应对策略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推进前景高中阶段普职比例近年开始反转我国职业教育曾面临多叉路口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基本问题国家职业教育重大政策走向职业教育的第一要务
三、新的展望、新的期待实施规划纲要的关键问题
我国中长期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教育规划纲要的深层背景和指导思想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工作方针规划纲要: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规划纲要: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我国教育进入后“普及”阶段拐点我国区域间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平衡我国促进教育公平政策的要点促进教育公平的渐进过程
服务型政府的四类作为方式选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解析
主讲人:孙霄兵
主讲人简介
孙霄兵,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司长,教育部法制办公室主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北京大学、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指导教师,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教育法学、教育政策研究和文学创作。著有《外国教师法选编》(1991)、新诗集《微笑之境》(1996)、中国古典诗词集《青枫时节》(2002)、《受教育权法理学——一种历史哲学的范式》(2003)、《教育的公正与利益——中外教育经济政策研究》(2004,合著)、小说《中途》(2005)。近年主编《中国民办教育组织与制度研究》(2003)、《学生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研究》(2005)、《义务教育法释义》(2006),发表论文《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法理创新》(2006)等。
提纲
一、《纲要》起草的过程和特点1.《纲要》起草的过程2.《纲要》起草的特点
二、《纲要》确定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总体战略
1.指导思想2.工作方针3.战略目标4.战略主题
三、《纲要》确定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总体任务
1.学前教育2.义务教育
3.高中阶段教育4.职业教育5.高等教育
6.继续教育
7.民族教育8.特殊教育
四、我国教育的体制改革1.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2.推进高校的招生制度改革3.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4.办学体制改革5.推进管理体制改革6.扩大开放
五、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1.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倡导教育家办学
2.保障经费投入
3.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4.推进依法治教
深入理解纲要精神,推动素质教
育和教育家办学
主讲人:郭振有
主讲人简介
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关工委副主任、总课题组指导专家。
1988-1992年任《中国教育报》副总编辑;1993-1996年任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1996-1998年任教育部督导团办公室主任;1998至今任教育部副总督学兼教育部督导团办公室主任。1985-1988年任山西省教育工作者书法学会副会长;1999年至今任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书法作品收入《20世纪文化大系-书法卷》、《20世纪书法作品拍卖库》。其作品曾在日本国展出,被多国友人收藏。
提纲
一、素质教育
1.三大内涵: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2.一个第一:健康第一
3.三个基础:身心健康、走向社会、终身学习
4.三个重点:社会责任感、创新、实践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教学革命的核心问题
1.呼唤主体精神
2.知识灌输与体验、探究、合作、展示
3.与社会隔绝——自主、服务、责任、参与
三、做最好的校长
1.倡导教育家办学2.做最好的校长
3.造就名师:最危险又最神圣的职业
四、校长老师们的修养1.大爱无疆2.大德楷模3.大智由学4.大道若愚5.大言以新
第五篇: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做为刚刚走上校长岗位的一位普通的农村小学校长,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在近一个月的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中,我较系统地了解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内容。共观看视频约900分钟,发贴和跟贴20余条参加讨论交流,撰写心得体会1篇。通过学习,我对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有了新的认识,收获颇多。
一、“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做为一名管理者,在工作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关心每个教师和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在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二、提高自身素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着力点
作为教育战线的普通一员,一定要认真贯彻纲要精神,在日常管理教育工作中,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做到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三大原则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做到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促进人人成才,形成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注重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锻炼,去选择性地读课外书,去了解社会,去接触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要改革课程内容,使之具有时代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要创新新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应对变化、把握机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思维,培养学习思考能力。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保护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并重,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
在我们农村小学,重知识而轻能力发展的现象一直存在,通过这次培训,我一定要引导我校广大教师改变观念,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无论从理念层面还是从实践操作层面,都学到了不少知识,在今后我工作中,我一定要加以应用,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进而推进学校的整体工作向前发展。
以上为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体会,不妥之处还请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