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纲要[模版]

时间:2019-05-14 22:0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纲要[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纲要[模版]》。

第一篇: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纲要[模版]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摘要: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深入学习领会全教会精神、实施教育规划纲要,首先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来,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要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实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要着重学习宣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思想和科学理念,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

关键词:学习全教会和纲要 精神 心得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干部远程教育,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又多了一个奋斗的目标。在近一个月的远程培训中,我较系统地了解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规划有了新的认识,感受颇多,其中感受最深的是:“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作为教育战线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和全教会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作为教师学习之余应该认识到四个坚持的重要意义:即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相信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大业一定会谱写出更加绚丽的篇章。现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些内容与同仁做一个分享。

一、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

《纲要》在保障措施部分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温总理提出,让全国人民做有尊严的人。所以,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倡导教育家办学。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教育家。那么,要创建一流的教育模式,就一定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障。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是教师真正成长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学习、特别能教育的教师队伍才可能实现建设一流学校,培养顺应时代发展和要求的学生才可能实现。我想,这同时也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二、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

《纲要》在发展任务部分明确提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我个人认为,减负势在必行。现在的中小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几乎没有自己的自由活动时间,更谈不上有自我利用的学习实践。很多中小学生疲于完成作业,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其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着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导致了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匮乏。教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对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应试教育是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源。所以,我个人认为,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观念,积极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我们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而不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的考试的奴隶。真正做到为党和国家及人民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注重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

《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虽然不断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但各地区间的差异却很巨大。所以,教育的均衡发展势在必行。我个人认为,教育均衡除了在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外,还应该重点加强教育师资队伍和教学硬件均衡。大家都知道,师资建设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好学校的教师相对素质较高,这就导致了家长想尽办法也要送孩子去较好的学校就读,家长非常清楚,只有一流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这就导致了部分学在社会的声誉较好而人满为患,而有的学校则因教育教学质量差而鲜人问津,这是造成不均衡的根本源头。而教学硬件的投入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如果没有良好的硬件设备,势必阻碍教育的与时俱进。很多教师想要把许多教育教学资源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但苦于一块黑板,一盒粉笔的现状而无法实现。对于学生来说就没有很好的机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开阔眼界,触动灵感,创新也可能只有闭门造车,无法获得更为先进的知识和理念。

这一个月的学习,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体现了国家的意志,表达了百姓的愿望,更是反映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声。但我同时感受到:《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开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陇东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栗晓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面对此情此况,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7月13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于7月29日全文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教会的召开和《纲要》的出台,是“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而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是党和国家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对未来十二年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的全面规划和部署。《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方针,确定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确认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等8个方面的教育发展任务,明确了今后教育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它作为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成为了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作为一名参加远程网络专题培训的学员,通过学习,让我对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了最新的认识,其中有两点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1、人才培养与教育发展的关系被高度重视 《纲要》指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在学习过程中,各位领导、专家、教授和学者都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谈了人才培养与教育的关系,就目前我国人才培养体制进行了反思,指出社会对于大学、学历的追逐,已形成了唯本科论、唯学历论,它不仅是社会各行业、各层面中的现象,也渗透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各项工作中。

人才的培养需要学历、需要一些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人才的出现也不是刻意创造就能出现的,它有其自身的规律。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2、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探索教授治学新途径 教育行政化是当前困扰我国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难题。大学行政化的表现就是一切运作都以行政权力为主导,做什么事都靠行政命令,谁权力大谁说了算,缺乏学者、教育专家的讨论与论证,再加上长期以来政府对学校管理太细、包办太多,使得高校陷入行政化的泥潭。教育去行政化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当初在高校设行政级别是为了更好的推进“211工程”“985工程”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行政化带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温家宝总理从2003年以来已5次提出“教育家办学”的重大命题,《纲要》也已经明确提出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然而,要真正取消大学行政化,光靠几个文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形成在国人心目中的官本位思想一时是无法去掉的,领导干部要在思想上真正树立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大局意识,提高岗位补助津贴,避免因行政级别和职称的取消而给领导干部造成的心理上的不适应;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发挥群众团体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

一个多月的学习让我收获了许多,也明白了许多。通过学习,使我对中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了一个更加清晰、全面、准确地认识,对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充满了期待。以下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一些切身的体会

1、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落实到教育工作就是“育人为本”。它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学习培育肥沃的土壤;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健全和落实学生公寓服务制度,着力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公寓文化氛围,让学生感觉回到宿舍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温暖;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心理、生活和学习,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就业规划与指导,为他们毕业后找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智力帮助。总之,坚持“育人为本”,就是要着力提高大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校园管理,提升高校整体服务水平

《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管理体制,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加快推进高校管理改革创新,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高校管理是由行政、学术、思想三部分管理构成的。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由于机构繁杂,层级过多,管理的方式方法不尽科学、服务意识不强,民主气氛不够,官本位意识严重、管理的规章制度陈旧落后不完善等问题的存在,导致行政管理效率较低。要牢固树立行政效率观念,改革和完善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制度,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建立行政管理人员合理流动机制,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参与管理,加快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促进行政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建立协作学习共同体,相互支持,共同领导,加强组织学习,完善沟通渠道,促进组织变革,不断建立和完善客观公正的学术评价机制,促进高校学术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以人为本,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科学化,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根据我校实际,要完善校长办公会议制度,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校务公开、政务公开,自觉接受老师、学生和群众的监督;重视和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在维护校园稳定、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校日常管理中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沟通学生—教师—领导的纽带;完善各级各类学生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校园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3、坚持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紧紧抓住育人这个中心,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着力提高队伍素质,着力健全长效机制,着力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全面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1)以育人为本为切入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以党校为主阵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性;以典型宣传为抓手,加大正面引导力度,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示范性;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性;以关爱学生个体、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落脚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保持和发扬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2)适应思想政治环境的变化,重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地影响,其以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工作效率高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用户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另一方面,网络的普及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良荞不齐的混杂思想,各种不同的观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甚至消极不健康和反动的观点随时存在。因此,要根据新情况、新变化,因时因地制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3)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大学生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探讨和分析。把握青年的思想动态,控制和引导其行为,时抓住其思想和行为的苗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与预见性。

4、以学生为本,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

以学生为本,就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改变过去学生在学生管理中作中的被动地位;转变观念,变“管理学生”为“引导学生”、“服务学生”;从管理的决策、组织实施到目标的实现,都要依靠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增强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意识与能力;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一切为学生的利益着想;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引导学生社团、学术团体在学风校风建设、教学改革和学生工作等方面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精湛、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学生工作队伍,努力促进学生工作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进一步加强学生骨干、基层学生干部的培养和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给予他们充分地信任,让其大胆施展才华,同时要给予必要的鼓励和褒奖,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学生管理工作重心逐步下移;树立依法治校、制度管理的意识,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工作制度,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可操作性强的程序步骤和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有效行使管理职能,真正做到依法治校。

教育改变人的命运,教育改变民族的命运,强国必先强教。此次培训学习使我在思想和认识上上又得到了一次洗涤,作为学校管理的切身参与者,在学校二次创业和转型的关键时期,我深感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除了继续搞好教学科研工作之外,还要更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锐意进取,自觉服务学校党政工作大局、服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维护校园的和谐与稳定,为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领会“全教会”精神,积极发挥《纲要》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创新;立足本职岗位,为全面推进校园管理工作改革,努力提高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实现《纲要》的战略目标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短暂的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即将结束了,通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规划有了新的认识,感受颇多,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作为一名基础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我深受鼓舞,现将感受最深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深入践行《教育规划纲要》需要所有教育教学一线的校长,教师勇于创新、不断自我完善,自主发展。

《纲要》在保障措施部分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温总理提出,让全国人民做有尊严的人。《纲要》特别强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改革成功的保障。要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培养广大师生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要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是教师真正成长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学习、特别能教育的教师队伍才可能实现建设一流学校,培养顺应时代发展和要求的学生才可能实现。我想,这同时也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二、《纲要》切实对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做出了要求

《纲要》在发展任务部分明确提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我个人认为,减负势在必行。现在的中小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几乎没有自己的自由活动时间,更谈不上有自我利用的学习实践。很多中小学生疲于完成作业,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其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导致了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匮乏。教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对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应试教育是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源。所以,我个人认为,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观念,积极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我们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而不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的考试的奴隶。真正做到为党和国家及人民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纲要》的贯彻落实,任重道远,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迅速转变观念,不等不靠、开拓进取,齐心协力、付诸实践,更需要党和政府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素质教育在中国的提出已有20年,所有教育工作者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心知肚明,然而在这20年里,我们愣是明明白白的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把应试教育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也将近10年,然而,近10年的时间即将过去了,许多地方学校仍没有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许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仍在大张旗鼓的搞考试排队……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以上为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体会,不妥之处还请专家批评指正。总之,此次培训学习使我的头脑又得到了一次痛快的洗涤,让我清楚地看到了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领会《纲要》精神,积极发挥《纲要》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创新,立足本职岗位,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使我国实现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贡献一份力量。

摘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减轻中小学课程负担,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

第四篇: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题目:感受教育春天的气息

摘要: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要认识到四个坚持的重要意义: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感受教育春天的气息

——学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一个月来,通过网络我较系统地学习了全教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其中感受最深的是“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高素质劳动者。

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

《纲要》在保障措施部分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温总理提出,让全国人民做有尊严的人。所以,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倡导教育家办学。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教育家。那么,要创建一流的教育模式,就一定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障。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是教师真正成长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学习、特别能教育的教师队伍才可能实现建设一流学校,培养顺应时代发展和要求的学生才可能实现。这同时也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二、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

《纲要》在发展任务部分明确提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减负势在必行。现在的中小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几乎没有自己的自由活动时间,更谈不上有自我利用的学习实践。很多中小学生疲于完成作业,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其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着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导致了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匮乏。教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对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应试教育是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源。所以,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观念,积极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我们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而不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的考试的机器。真正做到为党和国家及人民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阳光、健康、大气、积极向上的人才。

学习《纲要》,就是要把纲要精神植根于具体的工作中,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

第五篇: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

心得体会

日前,我参加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上的“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认真全面观看了领导、专家们的视频,聆听了领导、专家们讲座报告,感受、感触颇深,一、对《规划纲要》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教育规划纲要》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是我国当前及以后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它包含的内容深刻而广泛。通过学习,使我感受到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建立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1、科学地提出了国家义务教育理念和目标。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理念的提出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明确了工作方向和工作任务,指导校长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两大核心问题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育人为本方面有具体的抓手,就能够有效组织教师自觉围绕学生的品行、学习兴趣、身体健康和习惯方面做好育人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

2、科学地提出了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的保障措施。在保障措施部分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倡导教育家办学。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教育家。

3、科学地提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发展任务。在发展任务部分明确提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4、科学地提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阳光、健康、大气、积极向上的人才。

5、科学地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6、科学地提出教育公平和区域内教育均衡。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二、对全教会精神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1、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做立足实际的执着型园丁。国家巨大的投入、家庭的真心牵挂、教师的热情付出,无不昭示着我们对教育的一往情深。我们必须要执着地从事我们的教育事业。

一是做有理想的教师。应该善于认识自己、剖析自己、发现自己、欣赏自己。

二是做有韧劲的教师。教师生存在不同的环境中,有的在城市,有的在农村。总是希望给自己一个更好的环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事实上,环境好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相反,人的创造性可能因为逆境而得到更大的发挥。

三是做有追求的教师。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来说,有追求才能获得价值的最高体现,行百里而半九十,而真正成功的人会坚持走完最后的十里路。追求还要靠毅力、靠恒心、靠坚持,否则必将功亏一篑。全体教师都有自己的追求,就会唤醒孩子的追求,在校园燃起希望之光,从而使我们的民族燃起希望之火。

2、我们应该做扎根实际的智慧型园丁。

一是做有觉悟的教师。希腊哲学家把智慧视作一种人生觉悟,并且坚信这种觉悟乃是幸福的唯一源泉。作为扎根现实的教师,就应该有这种觉悟,具有在孩子身上发生潜在可能,并丰富着他们的人生,影响着他们的幸福人生发展。二是做有研究的教师。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向孩子介绍未来社会的信息和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同时更注重对教材的研究、对生活的研究、对方法的研究、对心理的研究。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技能的提高,时刻都要思考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三是做有指导的教师。将自己摆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站在孩子的背后给予必要的指导,包括学习内容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技能的指导,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成为孩子心目中的顾问、专家、参事,一位帮助孩子发现矛盾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彻底改变传统的角色定位。

三、对素质教育有了更深入的全新理解。

人格品性才是教育的本质——当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身份重合,关于育人的思考便不止停留在教育成果,而是从孩子的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教育。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大力提倡的,“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也被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但如何评价和考量素质教育的成果呢?

一直以来,分数当仁不让地成为评价学生的最高标准。纵观历史,关于评价学生,总是众多纷争,始终没有一个理想通行的办法。其实想想看,确实很难,毕竟人不是标准件产品,有人就有个性,个性自然无法统一衡量。

因此,考试——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是一种主流的评价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大力实施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需要教育管理者、一线教师及家长、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理性对待考试,才不会盲目应试。

首先要我们要认清——人格品性才是教育本质。不论何时,知识技能只是人生存和创造价值的工具而已,而工具的效能如何,却最终取决于使用者确定的方向、方式和方法,由此可见,人格品性才是基石,才应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

其次,老师和家长认清——考试就是一种测量工具。每次考过试后,老师和家长的关注重点,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判断,如果成人关注的是排名,那么孩子会直接将考试成绩与自己的能力水平挂勾,这种无效的、扭曲的认知,会直接伤害孩子,使其形成一种歪曲的认知模式;如果成人关注的是考试所客观反馈的学习状况,并及时鼓励、积极纠正,那么孩子会学会一种有效利用考试来检查自身学习过程的方法。

最后,我们要始终认清——教育者要持有一种理性的态度。在我们国家,一次考试确实对孩子将来的学业有所影响,但是其影响的多少、好坏,却是取决于当事人对事件的理解和态度。孩子会发展出何种策略来应对考试、应对人生,将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深刻影响。

关于素质教育,它其实存在人生的整个过程;关于育人为本,它其实体现了为师者、为长者的理念、素养和生活态度。作为教育工作者,终生不忘提升自身的修养才应该是为师者的正道!

专家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引起大家思考:我们究竟该教给孩子们什么东西?是否要对孩子们学习的课程、方法以及教学大纲做些改变?我们又能为教师做些什么?挑战会把他们带到哪里去?以此呼唤懂教育的校长来落实《纲要》。懂教育,就要想方设法为了学校的改进,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怎样把人的潜能激发出来,创造一种自由民主的空气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懂教育,就是要引领学校的办学特色,倡导“人云亦云不云,亦步亦趋不趋。”懂教育,要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校长要能上得了课,听得懂课,评得出课„„作为懂教育的校长要明白“找准位置,个性鲜明,彰显特色”是一所普通学校成长为一流学校的三部曲。

通过学习,聆听领导、专家的报告,我的收获很大,直接从各位专家以及许多学校校长那里学到了先进理念和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学习使自身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我将会把学到的知识渗透到工作中去,不辜负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期望。

下载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纲要[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纲要[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