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近代史纲要读后感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学号***719 姓名 刘利 年级专业 17级软件工程 班级三班
自幼时便知中华近代有一段伤感的、痛苦的、饱含血泪与屈辱的被侵略史;及长观史书、明历史、知中华近代百年苦难;于今入大学阅《中国近代史纲要》有感。-----前言
纵观近代中国百年历史是一部斗争史、反抗史、是中华民族觉醒史,在1840-1949这百余年间中华民族这多灾多难的民族经历了连绵不断的国内混战,外国侵略战争也时时降临我们民族的头上:中英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甲午海战,抗日战争等数十次侵略者对我们的掠夺与屠杀。他们在卖国分子的帮协助下带着巨舰大炮和我们签署了一份又一份的不平等条约抢走了一片又一片的领土、强抢了一项又一项的主权、索要了一笔又一笔的中华千百年的财富;但伟大的中华民族没有倒下,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反思与再一次尝试站起来,直到中华民族挺直了脊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都靠一批又一批的热血青年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在虎门码头仍回着荡林则徐那句“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黄花岗上的游人仍能感受到当年烈士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壮志和豪情;黄海上飘荡着甲午海战烈士的英魂;中华大地上更是埋葬了为国家、为民族的民主与自由而奋斗的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
回首1840年的春天,日不落帝国的军舰上的钢炮在轰鸣,在我国的领海里轰鸣;一声声炮响是帝国主义的野兽在对一个古老的国度咆哮,只是为它那侵害人类肉体和灵魂的鸦片在这孱弱的国度横行、只为将帝国主义的魔爪伸到中华大地捞取尽量多的利益,掠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累的瑰宝。但这怎又能使国人屈服,有虎门炮台的关天培在敌众我寡的时侯自己凭借着“人在阵地在”的大无畏勇气,镇守炮台,“不动如山”;有长江口炮台上的陈化成向英舰开出了第一炮,最后在身受七弹的情况下倒地身亡;恩格斯评论有关镇江之战时这么说道:“如果他们到处遭到这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说的就是像海龄这样的即使敌众我寡也要血战到底的勇士……
1937年7月7日,北平卢沟桥。此时此地酝酿着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又一个惊天阴谋终于开始了。“七七事变”终于让那些还心存侥幸的国人认清了日本侵略者的真实面目,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爆发了,八年!八年啊!三千多个日日夜夜,三千五百万的同胞被屠戮,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一千亿美元,至少五千亿美元的间接经济损失让。这期间我们整个民族做着同样的一个噩梦:生、离、死、别;烧、杀、掳、掠;侵略者、卖国贼、汉奸……充斥其间。中华民族并未屈服,并且团结一致共抗敌寇,驱逐鞑虏。淞沪战场的三十万英魂;台儿庄战役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平型关大捷更是打出了中华民族的风采,百团大战最是说明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只通过自立、自强的中华儿女仿如奋斗才能让中华民族在饱经风霜的百年后重新站立起来,才能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共和国。
军事侵略只是侵略者的手段之一,更多的是政治控制。在百年的屈辱历史中出现了一批批的汉奸、国贼、傀儡;晚清政府、袁世凯、张作霖、溥仪、汪精卫还有在巴黎合约上卖国的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人;都是有名的出现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各式各样的卖国者。这些人在各帝国的扶植下追名逐利,以出卖祖国的利益换取帝国主义国家的“信任”和“援助”来以更加高效的方式来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更加快速的方式屠戮同胞。张作霖在东北与虎谋皮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势力得到迅速的扩张,但却死在了日本人的炸药之下;溥仪在清亡后仍做着皇帝梦,到东北做了一个可怜巴巴的傀儡,连外出都要向日本报备,甚至还签署了一系列的卖国条约出卖中国人的利益,更甚他同意征召满族青壮年成立皇协军,这是将他自己同族人民的生命向日本人谄媚,来稳固他那“皇权”。历史证明他的一切愚蠢的行为都是在犯罪。所有向帝国主义黑恶势力的谄媚都是自寻死路。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根本目的还是掠夺我们的经济与财富。堂堂天朝被洗劫一空;泱泱华夏十室九空;古有五胡乱华,近代有八国联军侵华,将这富丽堂皇的国家摧残的一贫如洗。每一次的外来入侵都带走了我们美丽家园里的好东西,英国拿走了白银;美国签署了条约;俄国抢走了领土;日本更是想要霸占整个中华,还美其名曰“大东亚共荣”。这一次次的掠夺都是在流失了大量中华人民的鲜血之后,屠杀伴随这侵略者的脚步,在“文明”的教棍到来时,我们的人民都要倒下,我们的财富都要被掠夺。来了,吃饱喝足之后还向赖着不走,用大炮威胁我们,抢走我们的矿产,用我们的矿产铸造他们新的大炮,然后周而复始。使我们的国家与民族更加的孱弱与贫穷。
为了巩固他们所谓的“利益”,他们想到了一种最恶毒的方式---文化侵略(禁止使用汉语、汉字;禁止穿汉服;攻击侮辱我们的文化;学习侵略者的文化;将自己的种族比喻为最优秀的种族;将自己的文明想象成最先进的文明;还将我们的孩童送到他们的学校“学习”。)如此愚弄我们的人民,更为现在的中国埋下了诸多隐患比如:台湾中的亲日派人士;港独分子;还有藏独;疆独等分裂分子和组织。这些人既是背叛者也是受害者。他们走了,而我们的事情却没有结束,忆往昔与印度的友好岁月,在英国洗劫了三百年后已经不是当初的印度了,完全时一个英国化的印度。而中印关系也不如当初和睦了,总是出现领土争端,总是为一些事情发生摩擦,今年更是发生以严重的武装对峙事件。如果亚洲被帝国主义欺压国的人民能团结起来,那么亚洲将是团结一块的亚洲,亚洲将是最富裕的亚洲,亚洲将是最发达的亚洲。
帝国主义殖民者入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会使这个国家遭受非同一般的苦难,但只要一个国家的人民不忘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就不会被灭绝,一切的背叛者和卖国者都将走向自我毁灭,而侵略者的贪婪使无法满足的,只有将自己民族武装起来,将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否则只有回到过去的一百年里,继续过着苦难的战争生活。如今中国列与世界强国之列,但我辈切不可骄傲,更不可坐拥父辈、祖辈的资产挥霍,要时刻记住当年的苦难,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名言牢记于心。中华民族必将永立民族之林。
第二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
篇一: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
看了《中国近代史纲要》这本书让我感触颇多。
这是一本以中国“鸦片战争”为起点到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末端的中国近代发展历史。清代末期的腐朽统治,“鸦片战争”让中国进入了“双半”社会。由于“小农”的阶级性并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的“农民运动”,最终都已失败告终。洋务派的本阶级利益,维新派的自身弱点与局限性根本不可能拯救中国。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的旧民主主义也随之结束。以“新文化运动”作为铺垫,“五四”运动成为了开启新民主主义的一把金钥匙,让“双半”的社会看到了一丝光明,“反帝反封”成为了社会的主流,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播撒了革命的种子。第一二次国共合作的成功与失败、十年内战,是由于国民党的贪婪与野心作祟、浪费国家人力、物力、财力而发生的不必要的战争。民族资产阶级的摇摆不定让我们看到了要以共产党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来夺取国家的领土与主权的独立自主。“八七会议”纠正了“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到土地革命兴起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动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开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着名论断,鼓舞了气势。由于博古、王明等人犯了“左倾”错误,采取“直面攻击”“机会主义”错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遵义会议”解决了在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并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开展了“万里红军长征”,挽救了党的实力。
接下来的毛泽东领导时期让我折服,抗日战争全过程、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土地革命,无时无刻让我看到了他犀利的眼光、审时度势、先见性与战略性。他能够在危机关头作出决定性的正确判断,能够在让士气低落的战士看到胜利的曙光,能够顾及人民的利益,注重民生,他可以不顾个人安危、挺身情愿走进蒋介石的圈套里,他可以“熊掌与鱼兼得”、看清国民党本质、制定周密计划,他可以看清国际国内环境、看出世界发展主流、抓住机遇。建国后,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同时并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大跃进”“文革十年”,毛泽东尽管有错误,但是“人无完人”,“熟能无过”?年纪的上升也会使决定产生错误思想。每个人都有思想,作为领导更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走上民主富强的道路,他是为国家而急、为国家经济发展而急、为社会进步而急、为深陷贫困的广大人民群众而急。他有被中国人民称颂的资格与权利!
邓小平的第二代的领导提出了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与“一国两制”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为第三代的领导提出了“>三个代表”,以胡锦涛为第四代的领导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这样会主义>和谐社会”。
篇二: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
上了半学期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感觉受益颇深。吴原元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上课内容,向我们展示了许多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电影与《凤凰大视野》的节目视频,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般地目睹了那一段段历史的血汗与眼泪,那一股股为国的热情以及遭拒与失败的无奈。我通过其知道了许多以前中学历史课上没有提及的历史内情,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之间的牵连与瓜葛,真正认识了那一位位在历史中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铮铮硬汉,还有那些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能人异士,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笔笔点睛之处。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师最初放给我们看的《圆明园》史诗电影。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从没有听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华彩的那段乐章,没有见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宏丽的画卷,更不可能亲身游历那座精妙绝伦的“万园之园”。原来,圆明园的历史并不是从1860年开始的。“圆明园”这个名字已然不仅仅是一座皇家园林的名字了,它代表着一部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也是让国人最具民族自豪感的“园中之最”,更是让其后千千代代的国人为之神往、抱憾和缅怀的绝代佳作。
《圆明园》真实地再现了大清帝王家族隐秘的生活,创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它既不同于>故事片,也不同于传统的纪录片,是一部独树一帜的史诗电影。尤其是清晰而又不卑不亢的旁白描述,此起彼伏的视觉冲击,不快不慢的拍摄节奏,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不仅是中国屈辱历史的爱国教材,更是中华璀璨文化的爱国教育蓝本。
在圆明园宏伟壮观的建筑背后,我看到了雍正的艺术情操和治国的雄心壮志,乾隆的狂妄自大和西方艺术科学的不屑一顾。也许任凭我们的大脑如何联想与描绘,都难在那满目苍夷、断壁残垣中,寻找到其300年前的模样,而这部史诗帮我们再现了这场举世瑰造的绚烂多姿,历史也在这滔滔的洪流中更加的惊艳与迷人。
圆明园因清王朝的繁盛而横空出世,颇有一种俯瞰世界的姿态,却也随着清朝的腐败趋向消亡。这种消逝好像>秋天的落叶,灿烂了一个夏天,终究还是随着夏天一起走了,走得那样义无反顾。我觉得它的毁灭应该是一种必然。它确实不属于我们,它只属于那个逝去了的大清王朝。它注定和阿房宫一样不属于后世的我们。它留给我们一个美丽的倩影,任凭我们猜测臆想,让圆明园的“一生”多了一丝凄美,让人心生怜爱。圆明园这个华丽的梦,蒙蔽了很多人的眼睛,这其中就包括雍正和乾隆。当梦醒时,也许只有那个时候的咸丰和那个时代的人才真正明白自己身处的世界,直到这个梦变得支离破碎,才看清这个世界。但是即便如此,即便这个梦已经醒了,结束了,还是有人不愿从中醒来,期望着梦的延续。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列强不断入侵与吞占中国的时候,大清皇帝还是从努尔哈赤一直走到了溥仪,这才真正从本质与形式上结束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圆明园在清朝灭亡前被毁,也许预示着什么,但是遗憾的是,清朝的皇帝也好,官员也罢都没能做出改变,也无法改变什么,预示终于变成了现实,船到江心,悔之晚矣。
在欣赏复原后的圆明园何其雄伟壮观、幽静深邃的同时,我的心中不止一次地发出叹息。这个当年大清王朝为自己筑的梦,一个令今人不止幻想过一次的梦被毁,谁之过失?难道真如维克多·雨果所说那样,这座只有在《一千零一夜》中才会出现的仙境是毁于格兰特将军及其士兵之手?如果引燃炸药的是这些面目可憎的侵略者,那么我想,埋藏导火线的必定是是中华大地上最后一个帝国。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始终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哪怕是内火战乱、外敌入侵,就算是在最为孱弱的宋朝,中国的国力依然排名第一。
到底是什么让一个曾经极度繁荣的帝国在最后倒在了西方的火器之下?我的回答是:落后的科技、僵化的思想。正因为这样,我们拿着弓箭与大刀的士兵们才会在列强的大炮与火枪面前宛如手无缚鸡之力。我仿佛可以听到可恶的老外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中国在“天朝大国”的美号中迷失了自己,封闭了自己,也断送了自己的未来,终将一代圆明园断送在敌人的炮灰之中。“落后就要挨打”,这就是先人给予我们的血的教训。
法国着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因此,我才不支持重建圆明园,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痛”,这一块代表着中国那段屈辱历史的疤痕,就屹立在我们的首都北京,这么的触目惊心,只有这样,才能时不时地提醒与督促着当今中国,发展才是硬道理,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一国不进则退,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教训,国家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同人民一起一心一意谋发展,谨记这为了忘却的纪念——圆明园。
篇三: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
这两周的周末都泡在图书馆准备要考试的“中国近代史纲要”,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很顺利,从鸦片战争,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前看不懂,只知道死记硬背,现在看起来有点像小说,可以理解书里讲的场景,比如说学生运动,就可以理解当时的学生是穿什么样的衣服,举什么样的牌子,可能是因为这么多年来,电视电影的潜移默化,不自觉地了解了很多历史。而初中高中的时候,是完全不可能理解的。那个时候么有那么多历史剧给你看,也没有那么多空看。而现在儿子都知道“我早就知道现在是好日本人了!”。看来多看电视也是有好处的。
但是到了最后的第十章,从粉碎四人帮到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阶段,看了一遍感觉完全没有记住任何东西,只感觉到几十个大大小小的会,还有一些领导的各种发言,关键是编写的时候好像一反前面九章编写的方式,时间顺序很混乱。总之很难记住。感觉有点失败,从我出生那年的1976年到现在的历史确是我最不了解的。于是,花了很大的功夫,把每个会议都按时间顺序列了出来,明确了主要内容,只能背个大概了。
从通篇来看,不管是否需要考试,对于我个人来说,确实需要学习的,加深了我对历史,对伟大人物的理解,似乎对现在的局势和政党也有了更多的具体的了解。比如毛泽东,邓小平确实是很伟大的,很能搞清局势,以及对将来的畅想和问题点都是相当有水准的。只是邓小平提出的“两手都要硬”的问题,以及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之一就是要消灭贫富差距,从现在来看,要实现还是有相当难度的。
祝自己考试顺利通过!
第三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
读《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有感
《中国革命于欧洲革命》是马克思写于1853年6月。而此时的中国一支大规模起义的队伍在南京建立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已3个月了。从初中到高中,我只知道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只知道它对我们中国沉重地打击饿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地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只知道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体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但读了《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后,我才渐渐意识到原来洪秀全的农民起义对外国,特别是欧洲也有巨大的影响。该文章中提到“中国革命对文明世界很可能发生的影响却是这个原则的一个明显例证。欧洲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而不是决定于现存其它任何政治原因,甚至不是决定于俄国的威胁及其带来的可能发生全欧战争的后果”。太平天国运动是不是一场革命我们姑且不论,我们能从字里行间中能看到马克思对与此次的农民运动在国际上取得的影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这引发了我对太平天国的兴趣,怎么这农民起义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在教科书上只不过是一两页,两三页而已。原本是有外国侵略者逼迫我们发动的战争,怎么反倒对他们国家产生影响。也顿时觉得牛顿更伟大,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也可以运用到这里。
《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中马克思是以英国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为重点来谈谈这场运动会对英国并且通过英国对欧洲发生什么影响?马克思指出如果不发生什么意外事情的话,到一定的时候,市场的扩大仍然会赶不上英国工业的增长,而这种不相适应的情况也将像过去一样,必不可免地要引起新的危机。这时,如果有一个大市场突然缩小,那么危机的来临必然加速,而目前中国的起义对英国正是会起这种影响。为什么英国的市场会变小?而且这变小的原因还与太平天国起义有关。原来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处于革命动荡时期,人们随让愿意将自己的存货卖给外国人,但他们现在更关心的是如何地自保,如何让自己的财产不被掠夺,除非你是有一手交现钱,他们才一手交货。而外国此时却白银拿不出手。所以一切交易在动荡中都处于停滞。
从《经济学家》杂志中写道的也可以也可以看出:“我们千万不可沾沾自喜,以为给我们向中国出口的货物找到了同以前一样大的市场......更可能的是:我们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要倒霉,对曼彻斯特和格拉斯哥的产品的需求量要减少。”还有“茶叶这样一种必需品涨价和中国这样一个重要市场缩小的时候,将正好是西欧发生歉收因而肉类、谷物及其它一切农产品涨价的时候。这样,工厂主们的市场就要缩小,因为生活必需品每涨一次价,国内和国外对工业品的需求量都要相应地减少。”
所以马克思主义预言说: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这将是一个奇观:当西方列强用英法美等国的军舰把“秩序”送到上海、南京和运河口的时候,中国却把**送往西方世界。我们由此可以看到太平天国运动对欧洲大陆的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比如1857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它使得欧洲大陆矛盾更加尖锐,革命运动此起彼伏。例如:意大利民族运动、北部诸邦反奥、托斯坎纳人民起义、西西里农民起义等等。这些革命于太平天国运动有着相同的阶级利益。犹如俄国的十月大革命带给了我们曙光一样,太平天国在一定程度也起到了声援的作用,不但鼓励了欧洲人,也促使了欧洲的革命运动。
通过阅读马克思的《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我理解了原来太平天国的运动对欧洲、亚洲都有很大的影响,也更能理解为何老师称它为中华民族革命的先声了。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
昨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80周年公祭日。在这个时间点回顾历史,总结反思对于当今国民来说是有相当意义的。读罢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后三章,我总结了四个关键词:确立,错误,改革,新时代。
一、确立
结束了艰难的抗战与内战之后,人民得到了数百年来的未有的大解放,可以说久旱逢甘霖,而带领人民赢得和平的中国共产党,毫无疑问的将继续带领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从现在的角度看,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当时来看,即便一个人完全不懂何为社会主义,但一定明白,在共产党领导的这条路上,我可以有自己的土地,我们有自己的军队,不再害怕有人来欺负我们,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不行,我可以过上有保障,有尊严的日子。当然在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的路上,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要抬头看天,也要低头看路。有人说:去哪儿永远比怎么去重要,我们的国家也终于有了一个努力的方向,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会在接下来的许多年努力为之奋斗。
二、错误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即便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亦是如此。其实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本身并无对错之分,有的只会是差异,但无论是从哪个角度看,那些日子总是不好的、曲折的、错误的。中学学过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我记得在他的文章中并没有太多对红卫兵的直接描写,全部都是自己的经历、见闻,但是从那些平实的描绘中我便下意识的害怕那个时代——一个人竟会受一条狗的牵连,我无法想象在庞大的人际关系网中,又有几人不连坐受罚的。我见识浅陋,但我认为,并不是打着防资本主义的复辟、消除官僚主义的旗号就可以不尊重文化、就可以残害文人的。两千多年前也有一个叫赢政的人想用焚书坑儒等措施达到愚民的效果,但历史毫无疑问证明了他的错误,下场不过“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罢了。伟人是伟人,也是平凡人,也会犯错误,但这个错误在奸佞的手上被放大太多倍,最终酿成历史上令人心痛的十年浩荡,幸而,在1976年的十月终于结束了,拨乱反正,平反昭雪,中国也终于迎来下一个春天。
三、改革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改革开放就是这个理论的践行者。家庭联产承包、对外政策的调整揭开改革开放的序幕。在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而且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采取各种各样的积极措施,当然,我们的民族自强不息,不甘落后,才从经济、军事、政治各方面都开始快速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四、新时代
自十八大以来,中国梦的字眼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中国梦的实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毛泽东救了中国,邓小平富了中国,而现在,总书记就要带领我们强起来,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之林,让人民生活的幸福美好。政治上,坚决反对腐败,坚持整治党风;经济上,人民的钱包越来越鼓,消费能力越来越高;军事上,科研发明,努力追赶美俄。我们正处于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每个中国人都将怀揣自己的中国梦,为未来强大的中国助力。
第五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
近现代史学习心得
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学校为我们开设了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历史对于我们而言,是一门不算陌生的学科,但是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把历史的学习太当回事儿。因此当看到中国近代发生的那些事儿时,有一种觉得自己不配做一个中国人的感觉,因为我们竟然不记得那些屈辱的年代,那些艰苦的岁月。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是2010年的修订版,上面的内容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直到今天。学习完这本书,我有太多的体会和感悟。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一般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也是中国人民为捍卫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反侵略战争。鸦片战争,打破了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但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中国没有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而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现在回头去看鸦片战争,它的确是中国人一个惨痛的经历,悲痛的回忆,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遭受了屈辱,还被迫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但是,从另一个方面去看,这也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在此之前,中国人是封建的、保守的、落后的,但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有很多先进的中国觉醒了,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他们翻译外国书籍、学习西方先进的现代科学知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在鸦片战争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中国人的爱国情节以及中国人民纯洁的道德心和反侵略的坚决性。六三虎门销烟的壮丽画面雕刻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 它作为近代爱国史诗的第一章永远铭刻在炎黄子孙的心中。其实,提到鸦片战争,更多的人记得的不是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也不是虎门销烟的壮丽画面,而是林则徐这个民族英雄。他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至今仍旧被广大学生牢记。他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被委派去禁烟之后,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以及办事的雷厉风行尤其让大家佩服。在收缴和销毁毒品时,他都亲临现场监督。在收缴时,仅用了34天,就收缴了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在销毁时,20天共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屈辱的近代史,也造就了林则徐这个民族英雄。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开始有了较为强烈的民族危机感。于是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出现了一大批以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为己任的仁人志士。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在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夕这接近80年的时间里,中国遭受了各个国家的侵略,被迫签订了许多的不平等条约,例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天津条约》、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94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在这些条约中,中国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战争和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这近8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并不是一味地挨打的,中国人民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其中包括太平天国革命、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维新等,这些斗争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虽然这些运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是我们不能否定其带来的对于群众和国家的积极影响。例如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最终的结果是失败了,但是其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竖立起的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力量成长壮大的基础上,在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思想基础之上发生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它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此中国革命真正找到了它所必须依赖的力量基础,五四运动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即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劳动运动的真正开始是在1921年,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之后,即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革命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改变了过去面貌之时,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以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都是十分明显的。
其实除了这些无产阶级的运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一个亮点,就是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那种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永雄气概,那种互帮互助、亲密团结的合作精神,那种严守纪律、全心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都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前进。
回顾过去的事情,能够讲述的,值得学习的有太多太多。看着中国历史上的艰苦斗争,我们应该为中国现在的繁荣和昌盛感到自豪。历史早已翻开了新的一页,现在的我们生活在的是一个和平的世界,我们站在的是属于那个强大的中国的土地。我们早已不用抛开学业,上街游行,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我们早已不用为了填补饥饿的肚子,啃草根、吃树皮。中国的历史是另人心酸的,中国的发展是另人震惊的。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我们的经济繁荣了,我们不会再屈于强权,不会再忍受屈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为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停滞不前,停滞不前便是落后,因此,我们更应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不懈,使我国保持飞速发展。尤其作为年轻一代,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使强国富民为己任,认清我们在新时期的责任和使命对于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我们的民族正在腾飞。
看了中国近代史这本书让我感触颇多。
这是一本以中国“鸦片战争”为起点到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末端的中国近代发展历史。清代末期的腐朽统治,“鸦片战争”让中国进入了“双半”社会。由于“小农”的阶级性并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的“农民运动”,最终都已失败告终。洋务派的本阶级利益,维新派的自身弱点与局限性根本不可能拯救中国。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的旧民主主义也随之结束。以“新文化运动”作为铺垫,“五四”运动成为了开启新民主主义的一把金钥匙,让“双半”的社会看到了一丝光明,“反帝反封”成为了社会的主流,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播撒了革命的种子。第一二次国共合作的成功与失败、十年内战,是由于国民党的贪婪与野心作祟、浪费国家人力、物力、财力而发生的不必要的战争。民族资产阶级的摇摆不定让我们看到了要以共产党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来夺取国家的领土与主权的独立自主。“八七会议”纠正了“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到土地革命兴起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动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开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名论断,鼓舞了气势。由于博古、王明等人犯了“左倾”错误,采取“直面攻击”“机会主义”错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遵义会议”解决了在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并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开展了“万里红军长征”,挽救了党的实力。
接下来的毛泽东领导时期让我折服,抗日战争全过程、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土地革命,无时无刻让我看到了他犀利的眼光、审时度势、先见性与战略性。他能够在危机关头作出决定性的正确判断,能够在让士气低落的战士看到胜利的曙光,能够顾及人民的利益,注重民生,他可以不顾个人安危、挺身情愿走进蒋介石的圈套里,他可以“熊掌与鱼兼得”、看清国民党本质、制定周密计划,他可以看清国际国内环境、看出世界发展主流、抓住机遇。建国后,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同时并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大跃进” “文革十年”,毛泽东尽管有错误,但是“人无完人”,“熟能无过”?年纪的上升也会使决定产生错误思想。每个人都有思想,作为领导更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走上民主富强的道路,他是为国家而急、为国家经济发展而急、为社会进步而急、为深陷贫困的广大人民群众而急。他有被中国人民称颂的资格与权利!邓小平的第二代的领导提出了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与“一国两制”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为第三代的领导提出了“三个代表”,以胡锦涛为第四代的领导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这样会主义和谐社会”。
近现代史学习心得
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
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觉得学校如此的安排纯粹是多余。老师好象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说:“别看你们历史学过好几遍,但我现在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当中不一定有人能回答得上来。鸦片战争是哪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发的?这些问题算是简单的吧。谁能告诉我?”不出所料,听到这个问题后,全班同学都做低头苦思冥想状,半天都给不出回答。
老师的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么用心。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现在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也没有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
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
“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后来,英法在1856年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此后又陆续有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中国人倒退了多少年。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建国以后的发展十分迅速,我们几十年里就完成了别的国家要几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就像我们从制造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只用了七年的时间,但美国却要花去200年。虽然我们现在和美国、英国等国还有一些差距,但要考虑到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
其实,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像林则徐、关天培、左宝贵、丁汝昌等批爱国将领的涌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造成沉重的打击,社会各阶层的团结一致,让人民看到了希望。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所以,不必去盲目崇拜美国、日本,我们应该崇拜我们中国人自己。
还记得,小时侯,我学会的第一首歌是《社会主义好》,歌词的最后那一句“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相信所有的中国人也都听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并不是凭空编造的,它们的存在是有依据的。
提到中国,又会忍不住想到让我们全体中国人自豪的“红军长征”。长征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长征精神”却代代相传,就像是保存精神火种一样。
长征途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常常在我们的心中荡漾,那种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永雄气概,那种互帮互助、亲密团结的合作精神,那种严守纪律、全心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都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前进。但在无数的光环下,还有许许多多同样出色的战士,他们或许没有令人们为之称赞的英勇事迹,但“长征精神”在他们身上,同样是熠熠生辉。
在这里叙述一个长征故事——“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
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途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看了这个故事,心中感到无比沉重!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长征精神”。
二万五千里,在中国的土地上走了一圈,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走了一圈。我们红军历尽艰难,突破重围,翻雪山,过草地,渡赤水,还要飞夺泸定桥。从 1934年秋开始到1936年10月,这段历程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胜利树立起了一座无与伦比的里程碑。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种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者。
历史,给我的带来震撼的不仅仅是长征,还有辛亥革命,百万雄师过长江,五四运动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叙述它们给我带来的是如何的感受了。
知史可以明得失。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大多可以从历史上找到经验或教训,这对于我们今后的为人处世是非常有意义的。替矣。
学史使人明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的。以史为镜,可知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