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公司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就汇报

时间:2019-05-12 12:4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供电公司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就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供电公司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就汇报》。

第一篇:供电公司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就汇报

通渭供电公司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就汇报

通渭县委、县政府:

30年来,通电全体员工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在通渭县委、县政府、定西供电公司党委的支持下,在历届公司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谱写了一曲曲新的篇章。

回顾通渭电力发展的历史,从当时的一台小30型水轮发电机起步。历时近50年的发展,通渭电力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发展到拥有35KV变电所5座,主变10台,总容量16900KVA;配电变压器1299台,总容量39990KVA;35KV线路121.26km,10KV线路1400km,0.4KV线路3000多km;总用户97099户,到户供电率达100%的规模。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体现着党和政府的关怀和上级部门的重视,也无不凝聚着广大通电员工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更无不倾注着全县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和自力更生的宏伟壮举。

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电网建设概况

1970年,成立通渭县电厂,属县办企业,隶属县水利电力局,设厂长1人,工人9人。1975年,根据机构的变更,成立了通渭县农电管理所,隶属县水利电力局管理。1975年,全县仅仅拥有35KV变电所1座,主变容量1800KVA;配电变压器11台,总容量1280KVA;其中35KV线路30km,10KV线 路47 km,0.4KV线路60km;总用户240户。1986年,农电管理所成立,当时共有职工76人。1988年,农电管理所从县水利水电局分出,成立了县电力公司。1991年10月,撤销电力公司,成立了电力局。次年10月,电力局又更名为电力公司。1998年10月,县人民政府委托定西地区电力公司代管县电力公司,公司完全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1989年12月,陇西至县城110千伏输变电所(定西电力局管理)建成投用,该所由天水供电局陇西330千伏变电所1118陇渭线供电。110千伏为单母线接线,35千伏和10千伏均为单母线分段接线,变电所容量为10000千伏安。该变电所的投入运行,彻底解决了全县工农业生产及群众生活用电质量差、供电无保障的问题。

1991年9月,县城变电所至李家店35千伏变电所工程建成投用,架设通李线长37.4千米,10千伏电压出线3条,安装容量为1000千伏安变压器1台。1992年10月,李家店至文树35千伏变电所工程建成投用,架设该线长17.64千米,10千伏电压出线3条,安装容量1000千伏安变压器1台。1995年8月,原陇阳、陇山变电所由于110千伏变电所的投用,终止了外地电网供电。至此,全县真正形成了本地电网供电格局。同年10月,对陇山35千伏变电所进行了技术改造,一次设备10千伏电压开关全部更换成六氟化硫III 型开关,二次设备更换成微机四合一集控台。

1997年3月,110千伏变电所至北城石关35千伏变电所工程开工,架设该线路23.1千米,10千伏电压出线5条,安装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为2800千伏安。该工程于2001年10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于1999年10月开工,至2004年5月全面完工。1999年12月,筹建110千伏变电所至鸡川35千伏送变电工程,架设35千伏线路长20.7千米,10千伏电压出线4条,安装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2000千伏安。该变电所采用综合自动化设备并引进安装了深圳振华重大新电器公司的CDD—JO3单元保护模块,使鸡川变电所在采集数据、动作科学、安全可靠等方面优于其他变电所,并能直接和县调度自动化设备接口,实现了遥信、遥测、遥控和遥调功能。该工程于2001年10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同期,对马营35千伏变电所进行了技术增容改造,新安装节能变压器1台,容量1600千伏安,安装35千伏油开关2台、刀闸2组、10千伏电流互感器12只,更换10千伏六氟化硫II型开关6台。2000年9月,文树变电所增容安装节能变压器1台,增容量1000千伏安,安装35千伏油开关1台、隔离开关1组,更换10千伏六氟化硫II型开关6台、电流互感器12只。同年,又架设县城至马营35千伏送电线路28.86千米。2001年8月,更换、增容陇山变电所高耗能主变压器 2台,总共容量4000千伏安,安装35千伏多油开关2台、刀闸2组。10月,因农村电网建设改造,陇阳35千伏变电所停用。同年,更换、增容马营变电所主变压器2台,至2005年,该所有变压器容量4000千伏安。2002年6月,对110千伏变电所进行增容改造,新安装1#主变容量为16000千伏安有载调压变压器1台,将原10000千伏安变压器改为2#主变容量12500千伏安有载调压变压器。同年7月,对李家店变电所进行增容改造,安装容量1600千伏安节能主变压器1台、35千伏油开关1台、隔离开关1组,更换10千伏真空开关7台、电流互感器14只。2003年11月,对原陇阳至陇山段35千伏线路进行了技术改造,新架设线路10.7千米。陇山变电所将设备更换成综合自动化系统并安装载波设备,实现了调度自动化。2004年4月,文树、陇山变电所相互对调变压器1台,对调后两所各有变压器容量3000千伏安。同年5月,公司完成无电行政村电网延伸通电工程,架设10千伏配电线路382.1千米,0.4千伏及以下线路835.4千米,安装电容自动补偿装臵500千乏。解决了西部什川、黑燕等7个乡镇23个行政村141社4722户约2.2万人的生活用电,实现了全县社社通电。

同期,架设10千伏配电线路400.3千米,0.4千伏及以下线路808.8千米;更换高耗能变压器51台,并将陇山变电所的老式集控台改换成综合自动化设备。110千伏变电所增容改造后,全县电能供给充足。随着社会的发展,用电量逐年增加,为防止以后缺电或出故障断电等问题,对马营35千伏变电所进行双侧电源供电,即通渭110千伏变至马营,定西宁远35千伏变至马营。因此马营35千伏变电所成了通渭县与定西市预防意外、双方互补不可缺的供电中转站。

经过30多年建设,初步形成了以110千伏为中心,35千伏为骨架,10千伏及以下为支线,覆盖全县的供电网络。截止2008年底,110千伏变电所有主变压器2台,容量28500千伏安,输电路线85千米;35千伏电压出线5条(3522通渭至陇山线、3523通渭至石关线、3511通渭至鸡川线、3512通渭至李家店至文树线);10千伏电压出线4条(121通渭至城区线、123通渭至第三铺线、124通渭至陇阳线、122通渭至盘纸厂线);35千伏变电所7座(包含定西直管的马营变电所),容量17400千伏安,送电线路长127.36千米;10千伏配电容量29610千伏安,线路长1456.9千米,变压器1231台;0.4千伏及以下线路1901千米。全县有各类用电户9.525万户,装机总容量4.82万千瓦。全县35千伏供电可靠率达98.5%,10千伏及以下线路供电可靠率达97.9%以上,农村居民用电电压合格率达到92%以上,县城居民用电电压合格率为95%。全县18个乡镇,332个行政村2440个社,97099户用电户已全部实现户户通电。在农村电网改造期间,公司建成调度自动化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采集监控、录音等设备,实现了对5所35千伏变电所遥信、遥测、遥控、遥调。“四遥”功能的运用,对分析判断电网故障、经济运行、科学指挥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此结束了以前只用一部电话进行调度的历史。同时公司购进XDB—

24、ST—9020型单相电能表校验装臵各1台,ST—900IDI三相电能表检定装臵1台,淘汰了老式校验装臵。为了便于市调对县调中的数据、信息、传输实施有效监控,公司还建立了一点多址通讯。

二、从弱到强,从强到优的发展过程

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战略,以此作为抓手,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然而,作为全国贫苦地区的一个贫苦小县,人多面广,地理环境复杂,人员综合素质低下。通渭电力人发扬艰苦创业和敬业奉献的精神,正视困境,拼搏进取,为实现新的战略目标做出了贡献。

全面启动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对于经济十分薄弱的通渭,此举无疑是雪中送炭。该工程是继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后,甘肃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电网公司大力实施“三新”农电发展战略、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广大农村群众生产 方式转变、生活质量提高的具体体现。通渭供电公司本着将这项“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办好、办实的态度,从密切党和政府与广大农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高度出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统一规划、先易后难、逐步实施”的原则,组织全体员工披风雪、冒严寒,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完成了全县1098户无电家庭的通电任务。明亮的灯光驱散了黑暗也点亮了通渭人民的心灵,通渭人民从穿透黑暗的明眸中看到明天美好的生活!

“县城电网改造工程”是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和国家计委的要求,开工建设的一项利国利民工程,也是通渭供电公司历时6年多的一、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圆满完成的基础上开展的又一项大工程。以前,县城的电网网架薄弱,布局不合理,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差。县城电网改造工程的实施,不仅解决了以上问题,而且将进一步理顺供电管理体制,实现了居民“一户一表”和供电公司直管到户。

1999年开始的农网改造(建设)工程的实施,使电力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新的管理模式为通渭的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通渭电网结构进一步改善,供电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高、低压线损率明显降低。全县农村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全县农村到户平均电价明显降低,为农民奔小康增添了动力。

三、由简单到规范,由规范到创新的管理变迁 时代在前进,改革在深入,对农电管理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通渭供电公司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继续更新观念,加快推进内部经营以“五包五保”为重点的线变承包责任制改革步伐,强化管理,逐渐向规范化、集约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转型。认真实施“绩效管理、市场开拓、文化塑造”三大工程,不断提高班所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和进取,积极创建和谐班所,努力营造和谐舒畅的工作氛围,不断寻求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电优质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在服务理念、服务机制、服务质量上实现新的转变和提高。通渭供电公司通过抓好农电服务领域基础工作,按照规范化服务的标准要求,推进服务工作内涵的丰富,注重质量的深层次提升。

加强业务培训和内部管理,规范服务礼仪和服务行为,深入开展了职业道德规范建设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营销人员的素质。全面负责优质服务的组织、指导、检查、考核等工作,将全年纠风和行风建设工作与其他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形成了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纠风和行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责任落实上,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活动管理体系,形成了常态运行机制。在服务工作上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标准、凡事有考核,为形成通渭供电公司长效化的服务工作机制奠定了基础。

公司积极致力于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社会发展的“四个服务”,严格按照作风建设和窗口整顿活动的标准和要求,认真履行“三公”调度原则及供电服务“十项承诺”、员工服务“十个不准”。已经开通的“95598”呼叫服务系统,已经开通的《通渭供电公司网站》,时时刻刻在接受客户监督,随时随地在解决客户提出的疑难问题,同时为客户提供电力优质服务起到良好的平台作用。公司通过广大电力客户反映出的服务问题,查找优质服务与广大客户要求的差距,为今后改进服务质量指明方向――“通渭电力,真诚为您服务”必将在在社会上产生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四、从班组到公司、从县级到省级的荣誉笔录 辛勤的劳作,终会有丰厚的回报。多年来,通渭供电公司先后在2004年被中共定西市委授予“市级文明单位”称号;2004年4月被甘肃省电力公司授予“安全文明生产达标单位”;2006年4月被省电力公司授予“双文明”单位称号;2007年3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奖”; 2007年4月被甘肃省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授予“2004-2005年度甘肃省纳税信用度等级评定A级单位”; 2005年12月被通渭县人民政府、政协通渭县委员会授予“政协提案办理先进单位”称号; 2008年2月分别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奖”、“2007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 2008年3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2007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和“2007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先后被多家组织评定为诚信企业,2002年被定西地区国家税务局评为“文明纳税企业”;2004-2005获得“甘肃省消费者协会诚信单位”; 2003年获得“甘肃省国家税务局诚信纳税户”;2001年至今被通渭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计量信得过单位”,2007年11月,被甘肃省电力公司授予“甘肃省户户通电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取得了甘肃省计量中心下发的“计量授权认证”;2008年4月被定西供电公司授予“新闻宣传先进单位”;2008年7月被通渭县委授予“基层党建联动整推工作先进单位”。这些荣誉的取得,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通渭电力人也看到了不足。公司职工队伍普遍存在着“三低三少”(文化水平低、技术水平低、管理水平低,技术骨干力量少、管理骨干力量少、现代化知识掌握少)的状况。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压力依然很大,与兄弟单位相比相当落伍,与省市公司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公司新一届领导坚持走自立更生培养人才的道路,坚持进一步完善 各种规章制度,立足“一强三优”即: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推进“三抓一创”即:抓管理、抓队伍、抓发展、创一流。强化“四个服务”即: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农村经济、服务区域项目建设。确保“五个到位”即:确保“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到位(“三公开”:电量公开、电费公开、电价公开;“四到户”: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五统一”:统一电价、统一发票、统一抄表、统一考核、统一核算);确保解决群众缴费难,缴费时间长的落实到位。多设立收费窗口,为客户缴费提供方便;确保解决用电服务中群众随叫随到的服务到位;按照供电服务“八字”方针为广大用电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出发点,确保优质服务到位;确保解决部分村社供电质量差。尽量筹集资金对那些安全隐患突出、供电质量差的未改造村社进行改造;确保区域经济发展中用电客户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供电服务特事特办的到位,确保 “三个文明”建设目标的全面完成。将继续发扬成绩,正视不足,找准差距,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紧紧围绕国网公司“一强三优”的发展目标、“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四个服务”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党、政、工的领导核心作用,调动全员职工的整体力量,坚持不懈地加强公司各项工作。以高昂的政治热情,全新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有效的实干精神,推动公司各项 工作长足发展,为早日实现“一强三优”和“效绩卓越”的现代供电企业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二00八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二篇: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1)

中国30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我们完成一个又一个壮举。火车第六次提速,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我们的建设如火如荼。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着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农村和城市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经济舞台。

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福利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而且也使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和主流文明之中。具体而言:

一是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统计表明,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与此同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一九七八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十亿美元,二00六年末已突破一万亿美元。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二00一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截止到去年,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贸总额位居全球第三。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二是民生得到显着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以收入和住房这两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项目为例,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30年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2。5亿下降到2148万,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三是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中国基本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共识

开始形成。很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承认乐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表明,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确立。

着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委员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亲身经历者和思想推动者,同时也是这段历史最敏锐的审视者和最深切的感悟者之一。对于改革开放,厉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三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是完成了三件事。“第一个是农村的家庭承包制,第二个是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证券市场,第三个是民营经济的兴起。”农村家庭承包制这一制度变革的主要贡献,是在当时条件下,通过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来促进农民的生产,从而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们进行了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由于股份制改革的推进,中国有了证券市场。尽管在当时它还是很不完善,但毕竟为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和证券市场开辟了道路。尽管股份制曾经受到过各种怀疑、甚至责难,但中国的股份制、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终于取得了成就。对于民营经济,厉以宁指出,虽然当初出现时也是面临各种责难,不过在民营企业不断成长以后,大家真正感到民营企业的确至关重要。就业问题是谁帮助解决得最多?是民营企业,70%以上的新增劳动力岗位是在民营企业中,很多城市中的税收主要是民营企业提供的,我们的出口中也有不少是民营企业发挥的作用。民营经济的兴起调动了许多人创业的积极性,这对长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锁定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开放是什么?开放就是自主、自发地接受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则,并以此克服自身传统的特殊规则的缺陷,使其更好地推进国民福利的增加和国家的富强。而真正的对外开放,不仅要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学习西方文明,进行制度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的重要性有时要远大于改革。中国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通过相互学习,使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视野更加开阔,开放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加入WTO后,我们已义无返顾地回归到世界主流文明中,以一个主权国家的承诺和信用锁定中国改革发展的道路。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脱离实际,对中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物质经济条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3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也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可以说,能认识到中国处于初级阶段这个事实,标志着我们的发展终于走上了实事求是和尊重客观规律的道路。

第三篇: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三十年的时间对于历史的长河如流星划过天际般,稍纵即逝。然而,对于中国,三十年的风雨沧桑又是那么曲折,那么艰辛。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拂下,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拨乱反正全面展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步骤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走上正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和领导体制得到健全,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我们伟大的祖国从封建,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昌明、教育的勃兴、文艺的繁荣、科学春天。

三十年来,我们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触手可及。

接下来我将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分别向大家介绍,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来的变化。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见证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改革开放前,中国人的衣橱处在绿、蓝、黑、灰的“统治时代”,上世纪70年代,人们的衣服全都是以“灰蓝黑”为主色调,要是有谁能穿上件绿色的军装则显得格外光荣。西方曾戏称中国人为“蓝蚂蚁”。到了80年代,衣服的样式多了起来,同时也出现了色彩。90年代,街上服装店一家连着一家的营业了。而今,颜色由30年前的一枝独

秀,到现在的百花齐放,款式由简约变时尚,由单调变复杂,“随着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人们对服饰的颜色、质地、款式、做工等也都变得更为讲究了。不同季节、不同场合常常会需要不同的服饰,今天中国的时装界也充斥着国际时尚元素。就比如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服饰可谓“丰富多彩”。

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小时候经常听老一辈说起粮票的故事,虽然未曾亲身经历,但感触也较为深刻。改革开放前物资短缺、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良,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有时候能吃上一个窝窝头都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而今,物质极大丰富,宝宝喝上了牛奶,学生尝到了肯德基麦当劳,老年人也吃到了以前不敢奢望的补品。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80年代我们吃四只脚的(猪牛羊),90年代我们吃两只脚的(鸡鸭鹅),现在我们吃一只脚的(蘑菇)。八十年代我们吃四只脚的十因为那时改革开放刚开始,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于家畜肉类不在紧张。90年代我们吃两只脚的,那是因为那时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们逐渐从只吃肉走向营养好的选择。现在我们吃一只脚的是人们提倡生命科学,绿色食品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蔬菜类都属于“一只脚”。

家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温暖,安全。想象一下若是“屋漏

偏遭连夜雨”的场景又怎能让人感受到温暖?改革开放初期,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的破旧民居。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而今,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住,也成为人们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以前,有这样一句顺口溜:“雨天似胶,晴天如刀,走路闪腰,骑车摔跤。”它形象说明了人们出行难的问题。建国初期—交通不便,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 有时候如果有人生病了,也只能徒步到很远的地方去治疗。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我想当时拥有一辆自行车的感觉并不亚于现在拥有一辆小轿车。如今人们出行越来越方便。私家车随处可见。出门便有公交车或者的士。

风雨兼程,一路高歌,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我们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和惊叹的伟大成就。这是解放思想的 30年,是解决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30年,是披荆斩棘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30年,是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30年。这是不平凡的30年,是光辉的30年,是伟大的30年。改革开放已步入“而立”之年,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将更加生机勃勃。

第四篇: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县财政工作成就回顾

狠抓增收节支深化财政改革 为实现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政保障

30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我县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财政工作也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前进,广大财税干部职工深入贯彻党中央的文件精神,围绕中心,服务经济发展,发挥财政职能,狠抓增收节支,继续

深化财政改革,依法理财,圆满地完成了各项财政工作任务,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30年来财政工作的简要回顾

(一)财政收支情况

单位:万元

78年79年80年81年82年83年84年85年86年87年

一般预算收入164.9148.4135.2119.4156183.3124267.7322.9450.8

一般预算支出612.5606.5589.3608667.8719.2908948.21670.71520.6

88年89年90年91年92年93年94年95年96年97年

一般预算收入533.7611.6582.***237630693420

一般预算支出18482037.72556.22282229729***371561

498年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一般预算收入***65255645***04619

1一般预算支出*********84

改革开放30年来,xx经济的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县域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全县一般预算收入由1978年的164.9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6191万元,增长37.54倍,年均增长1.25倍。全县一般预算支出由1978年的612.5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30284万元,增长49.44倍,年均增长1.65倍。2004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306万元,达到历史最高峰,是78年收入的50.3倍;一般预算支出19353万元,是78年的31.9倍。自2005年以来,因执行国家税收调整政策,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严重影响到地方财政增收,从而进一步加大收支缺口,加剧资金调度压力。由此可见,我县财政还十分脆弱,政府可供支配的财力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财政工作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财政的改革和发展任务相当艰巨。

(二)财政改革情况

——预算管理改革逐步深化。1985年,继续贯彻落实民族自治地方财政体制制度,执行“核定收支、总额计算,多余上缴,不足补助”的预算管理办法。1986年,开始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执行“增收节支,确保当年收支平衡”预算管理精神。1987年,预算安排上贯彻增产节支精神。1988年,预算安排上适当照顾“小家小户”,执行新出台的奖励工资、中小学教师调资、事业单位技术职称工资、副食品补贴等增资调资政策。1989年,在预算管理上提出发展经济,广辟财源,量入为出,紧缩支出,缓解财政困难的理财方针;将税额较小、税源分散的13种小税,以1987年税务年报为基数固定下来,超过基数部分全部留在地方。1990年是第一个财政包干的最后一年,泽普作为教育危房更新重点县,加大了对教育危房更新改造的投入力度。1991年,建筑税改为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由原来按资金来源征收改为按项目征收。1993年,强化税收征管,坚持量入为出,控制财政支出。1994年,国家开始实行新的分税财政体制,将18个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分设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管;在划分税种的同时,实行了中央对地方的两税(指增值税和消费税)税收返还政策;同年停征产品税,将其分别并入增值税、资源税和农林特产税;新开征了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1995年,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狠抓增收节支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1996年,加强预算管理,执行适度从紧政策,严格控制支出。1997年,按照地区年初要求预算保持15%的增长速度,积极组织收入,合理安排预算,加强财政支出管理。1998年,预算安排上推行“零基预算”。1999年,贯彻执行自治区增收节支工作会议精神;7月1日起,按照政策减半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2000年,执行喀什地区行署会议纪要精神,将原属泽普财政收入的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增值税的18.7%划转给叶城;同年政府采购和财政统发工资正式运行。2001年,执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1]113号和财政部财税字[2001]88号文件精神,分别对生产销售尿素企业和宣传文化

企业、民贸企业的增值税实行先征后返的财税优惠政策;同年执行中央[2000]47号文件,增加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调15%职务工资和年终一个月奖励工资;5月成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逐步实现分散支付向集中支付过渡。2002年,开始实行“所得税共享”办法,企业所得税(除了少数行业或企业外)和个人所得税均实行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享;同年地方税务经

费上划,取消了地方税收综合提成。2003年,预算安排上贯彻“狠抓增收节支,确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精神;启动乡镇财务制度改革试点,实行乡镇“零户统管”、“村帐乡管”;全面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乡镇三提五统收费,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全部下拨到乡村两级;开始贯彻落实免教科书费、免杂费、补助贫困生伙食费的“两免一补”政策;制定出台《泽普县政府采购实施办法(试行)》和政府采购目录,延伸采购范围,规范采购方式。2004年,积极推行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体制改革,选择部分单位进行试点;艰苦边远地区类别津贴由三类地区调至四类地区,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较大;执行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农业税降低一个百分点,取消农业特产税,足额下拨对乡村级的转移支付资金;首次执行粮食直补政策,实施村干部报酬月薪制度,支持抗震安居工程,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2005年,认真贯彻落实《2005年新疆财政转移支付办法》;执行《完善自治区分税制财政体制调整实施意见》,1月1日起,对原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的企业所得税、原作为地方收入的个人所得税、原作为中央收入的利息所得税,实行了中央地方按比例分享的办法,自治区不在参与分享,同时自治区不再参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分成;根据政策规定,7月1日起,对企业生产销售的尿素增值税由先征后返50%调整为暂免征收;执行全面取消农业税、牧业税政策,同比直接减少地方财政收入943万元;同年根据《自治区国税局关于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增值税税收管辖权的通知》(新国税办[2004]440号)和《自治区国税局关于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增值税税收管辖权变更过程中有关税收问题的批复》(新国税办[2005]210号)规定,执行石油企业增值税按井口产量比例划转的新政策,对地方财政收入带来巨大影响;同年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先行试点,逐步扩大”的原则,结合实际,选定司法局、党校作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首批试点单位;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车辆保险纳入政府采购,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同时按照国家政策,执行新的取暖费和差旅费标准。2006年,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试点启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逐步深化,顺利完成了部门预算软件的模拟操作和培训工作,制定并实施了部门预算定额标准,对纳入改革的预算单位实现了资金的归口管理和统一拨付。2007年,全面推行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增强了预算支出的统筹性和严肃性,同时按照“收支两条线”规定,加大非税收入改革力度,将全县涉有非税收入的单位全部纳入到改革范畴,把所有非税收入统一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实行统一收支管理。

——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完成。1985—1987年继续执行地区关于农业税征收任务一定五年不变的政策。1985年根据《新xxx牧业税暂行办法》,开始征收牧业税,实行按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两种办法进行计征,同时实行征收额一定五年不变。1988年对定额税率进行调整,恢复征收牧业税。1988年,执行新政发(1988)101号《xxx农业税、农林特产税征收工作暂行规定》文件,新开征了农林特产税和耕地占用税。1997年,根据规定,对农牧业税进行政策调整。2001年贯彻落实《关于停止收取发放和清理回收农发基金的通知》(xx发[2001]51号)文件精神,安排部署对农发基金、农发股金等情况的清理、登记工作,并按照“先清后退”的原则制定了清退实施方案。2002年,加大农业税收税法宣传和农业税申报纳税宣传力度,积极推行农业税申报纳税试点;同年坚持“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原则,一次性地将农发股金全部清退给各乡镇场,完成了农业发展基金的历史使命。2003年6月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启动,取消乡镇三提五统收费,取消屠宰环节和收购环节的屠宰税,累计减轻农民负担958.9万元,转移支付乡村两级622万元;同年7月进行乡镇财务管理改革试点。2004年,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行乡镇财务管理制度改革;贯彻落实农业税降低一个百分点,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农村税费改革等政策,对乡村两级转移支付765万元;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对乡村两级转移支付921万元。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扎实推进。1996年,深入开展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资产评估、清产核资、产权变动审批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的测定工作。1997年,全面完成了国有资产统计报表和产权登记年检工作,完成了1996年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和1997年保值增值指标落实工作,积极开展集体企业清产核资试点。2001年,认真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有资产流失查处管理暂行办法》,强化产权登记年检、资产与财务信息等基础性管理工作,积极支持国有企业改组改造。2002年,按照产权监管要求,认真做好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产权登记、年检换证、股权管理、资产统计、资产评估等工作,同时按照国有资产处理实施办法,认真做好破产、租赁、承包、股份、联合企业的清产、核资、签约、交接等事宜,采用融资、融技术、土地换项目等方式,积极盘活现有资产存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2003年,积极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检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家底,同时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为核心,积极支持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2003年,制定出台《泽普县预算单位清产核资实施方案》及清产核资办法、资金核实办法,对全县54家预算单位开展清产核资工作。2006年,严格按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进一步加强各类国有资产的管理。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稳妥推进。2005年我县被自治区批准列入自治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同年11月,又被列入国家级试点县。2005年我们按照政策要求,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试点,当年全县参保人数83475人,代收医疗基金2036790元,地方财政配套87万元,突出解决农牧民看病就医问题。2006年根据新政办发[2006]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相关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2007年根据按照政策规定,又提高了对参合农民的补偿,降低了参保农民的缴纳比例,让参合农民真正享受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来的实惠。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扎实开展。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03年秋季开始,为农村特困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对有农村户口的农牧民子女和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的子女实行免收学杂费。同时,按照自治区与县两级财政按比例分担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2006年起,我县中小学校(除高中阶段)都属农村义务教育,所有学生都享受到“两免一补”的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根据地区财政局2006年春季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资金分配数额,按比例足额划拨了应承担部分,将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资金拨入教育局,教育局根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制定了资金分配方案,并在当月将此项资金全部拨付各中小学校。

——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一是建立并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立了失业保障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两条保障线”;建立了行政事业、企业、农牧企业等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范了社会救济制度特别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险制度。二是扩大了社会保障筹资体系。依法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推行基本保险和失业保险,加强了资金的征缴力度和清欠力度,提高了征缴率,提高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三是逐步建立了社会保障管理和支付体系。明确了政府在社会保障上承担的责任,规范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制度,建立财政监管和社会监督制度。

——乡镇财务管理改革规范运行。2003年,选择条件较好的乡镇进行乡镇财务管理改革试点,对乡镇本级推行“零户统管”、对行政村推行“村财乡管村用”。2004年,全面推行乡镇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制定出台《泽普县乡镇财务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在全县10个乡镇实施财务集中核算、集中管理,认真界定乡村赤字债务,明确了消赤减债责任,同时认真清理缴销财政票据,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统一支出项目和标准,乡村财务监管水平明显提高。

——非税收入改革稳步推进。2004年,被地区列为第一批非税收入改革试点县,我们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完成了31个涉及非税收入单位的清理和编码工作,将二小、司法局、民政局、国土局、财政局5家作为非税收入改革的试点单位。2005年,完成了剩余单位的编码,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县各单位、各部门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网络,同时加强票据的清理和归并,逐步实现对票据印制、发放、填开、缴交、核销的全程监管,为建立“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政府非税收入新型管理制度打下了坚实基础。2006年,全面实施非税收入改革,将全县涉有非税收入的28个单位全部纳入改革范畴,全年累计完成非税收入1272万元。2007年,按照“收支两条线”规定,加大非税收入改革力度,把所有非税收入统一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实行统一收支管理。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稳步前进。2005年,试点实施。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先行试点,逐步扩大”的原则,把司法局、党校作为改革的首批试点单位,将其预算内外资金、财政周转金、专项资金统一纳入国库管理。同年9月又将全县的政府采购资金、专项资金、工程款等实行了集中支付。2006年,稳步推进。对纳入改革的35家单位实行集中资金、集中管理、集中支付。2007年,全面推行。对各预算单位从帐户管理、用款计划、支付方式到会计核算等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对纳入改革全部预算单位实行集中资金、集中管理、集中支付,减少中间环节,确保资金安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有力地加强了财务收支全程监督和管理,有效地堵塞了财务管理漏洞,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政府采购得到提质扩面。2001年,根据“先大后小、先易后难”的采购方针,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严格按照采购目录,逐步扩大采购范围,不断规范采购工作,当年共实施政府采购7次,预算采购资金253.2万元,实际支出 241.4万元,节约财政资金11.8 万元,资金节约率为4.6%。2002年,在审计、物价、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监督下,共实施政府采购10次,预算采购资金201.8万元,实际支出 183.5万元,节约资金18.3 万元,平均资金节约率为9%。2003年,通过公布采购目录,分类建立评委库,明确货物采购限额,采取公开招标、询价采购、定点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等多种形式,努力营造公开透明的竞争机制,降低政府采购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04年,共组织实施政府采购48次,预算采购资金223.99万元,实际支付193.48万元,节约资金30.51万元,资金节约率13.6%。2005年,在县纪检、监察、审计、物价等有关部门的参与和监督下,共实施政府采购41次,预算采购资金2512.4万元,实际支付资金2112.54万元,节约资金399.86万元,平均节约率15.9%。同时,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车辆保险纳入政府采购,按照保险公司提供的45%和50%优惠计算,预计财政每年可节约资金18.25万元。2006年,政府采购规范运行。始终坚持原则,规范采购程序,完善采购方式,扩大采购规模,共实施政府采购40次,采购预算300.52万元,实际支付283.49万元,节约资金17.03万元,节约率5.67%。2007年,始终坚持原则,规范采购程序,完善采购方式,扩大采购规模,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采购效益。

——金财工程稳步运行。2003年以来,根据上级财政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在地区财政部门的指导下,投入资金购置设备,建立起金财网络,同时专门派人参加金财软件的学习培训,并组织各业务股室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安排专人负责金财网络工作,上级财政部门每年派专人对信息网络的进行维护、升级。自金财网络运行以来,为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工资统一发放等财政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和信息平台。

与此同时,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其他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二、今后财政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和谐泽普”建设,围绕“做大财政蛋糕,做小财政供养系数,做优财政资源配置,做强财政公共保障能力”的总体目标,认真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大力支持全县的经济发展;继续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强化增收节支,确保收支平衡;不断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财政监督,确保“三农”、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需要,努力促进全县经济和各项事业快速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思路

--加强财源建设,拓展收入空间。一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兑现落实支持新型工业化的各项财税政策。二是大力支持园区建设,继续加大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三是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指导和帮助企业用足、用活、用好国家财政贴息、财政补助及创新政策。四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抓住自治区大力促进南疆石油化工基地发展的新机遇,发挥我县优势,以政府投资为先导,通过财政注入产业发展基金等方式,“以小博大”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培植长效财源。五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资金的扶持,以优势项目争取资金,以政策扶持促进发展,力争全县更多的重点项目纳入国家、自治区和地区的发展规划。六是充分调动各部门抓财源建设和争取项目资金的积极性,按照“谁发展、谁受益、发展快、多受益”的原则,创新财源建设激励机制。

--坚持依法治税,确保应收尽收。一是切实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联系,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建立完善税源动态监控体系,堵塞税收流失漏洞,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将非税收入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三是结合党的十七大和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抢抓机遇,积极申报项目,努力争取更多的资金,进一步扩大收入规模。

--优化支出结构,促进和谐发展。一是加大对“三农”的投入。继续稳定和完善惠农支农政策,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大对乡村道路、防渗渠、节水灌溉、农村沼气池、抗震安居房等方面的投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二是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继续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逐步提高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加大教育经费向农村中小学倾斜的力度,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完善农牧民培训基地和县乡农村劳动力服务中心,扶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三是提高各族群众的健康水平。加大卫生服务体系投入,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救助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县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四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力度。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不断创新监管方式。通过落实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增加财政社会保障投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形成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六是保障好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支出。继续加大政法经费投入,确保处理突发事件和基层政法机关运转所需经费。加大对治理安全生产隐患的投入力度,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建设“平安泽普”,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维护经济健康发展。

--深化财政改革,提高监管水平。一是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保证部门和单位履行其职能的基本支出需求。二是加大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提高资金支付效率和安全性。三是推进乡财县管乡用财政改革工作,加强对各种涉农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四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拓展采购范围,扩大采购规模,规范采购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五是积极推进法治财政建设,做到依法、依规、依程序办事,提高理财透明度。六是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机制,突出做好监管日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不断健全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与事后检查相结合的监管制度,注重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扎实开展党建廉政建设,狠抓作风政风行风。一是狠抓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以“树立行业新风、构建和谐财政”为主题,开展民主评议政风工作,着力解决财政政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全局行业风气进一步转变,思想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在工作通过纠建并举,建章立制,形成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真正做到以评促纠,以评促建,确保服务态度明显好转,办事程序明显规范,服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干部职工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明显增强,从而为财政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二是狠抓财政队伍廉政建设。由局领导与各股室主要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及《纠风目标责任书》,并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大讨论,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强化监督职能,形成以内部监督、源头监督、群众监督为主的监督体系。认真开展月查季审工作,严肃查处党员干部队伍中的违纪问题,狠抓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控制各项费用,降低行政成本,有力地促进了我局党风廉政建设,推动了财政工作的全面进步。三是深入开展争创“四有”领导班子、“五好”干部队伍活动。根据县上的安排和要求,利用周五党团日,一方面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会议、《党章》和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远学孔繁森、郑培民,近学艾买尔·依明、姜英等先模人物事迹;另一方面结合民主生活会,根据整改措施和目标,认真对照检查和反思个人行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达到自我完善和提高的目的。同时,按照执政为民的要求,紧密联系我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倡导“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和“增强责任意识、增强创新意识、增强服务意识”的实干精神,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心思用在谋发展、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入到办实事、抓落实上,把工作体现在解民忧、促和谐的行动中,以良好的作风担当起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安定的历史重任。

回顾过去,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展望未来,我们肩头的担子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将继续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再接再厉,扎实工作,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努力实现财政的持续发展,不断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为全县经济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xx县财政局

第五篇: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某县农村大发展成就回顾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大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30年来,**县各级党政组织紧紧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大力弘扬**精神,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

极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全力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积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农村改革不断深入。30年来,农村改革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引领我县农村经济一路高歌。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来,我县在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农村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改革、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长期探索,逐步向宽领域、深层次的方向发展,促进了农村生产力进一步发展。2000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使农民负担逐步减轻,直到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特产税、牧业税等针对农村的各项税收,被称为是继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第三次农村改革,并相继实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村改革不断深入。

粮食生产稳步发展。民以食为天,吃的好坏历来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尺度。1978年以前,我县农村有大量农民吃不饱饭,这在今天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当时人们把不多的收入大部分用于食品消费。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力得到解放,大量农业技术和新优品种得到推广应用,产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粮食亩产由1978年的123.9公斤增加到2007年的197.9公斤,增长59.7%,总产由10.15万吨增加到13.72万吨,增长35.2%,农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农业结构逐步优化。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全县农、林、牧、渔及农业服务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4106.2万元增长到2007年的11.6亿元,是1978年的28倍。农、林、牧、渔业及农业服务业内部结构由1978年的85.9:4.3:9.8调整为2007年的69.1:4.8:23.9:0.3:1.9。通过30年努力,农业内部结构得到优化,农林牧渔业生产呈现出健康、全面发展的态势。

产业开发成效显著。果园种植面积从1978年的1.73万亩发展到2007年的30万亩,年均增长10%,疏花疏果、拉枝套袋等实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总产量从1978年的0.1万吨达到2007年的17.8万吨,年均增长18.3%,果品平均单产从1978年的67公斤增长到2007年的593公斤,2007年人均果品占有量达到530公斤,是1978年的120倍。2007年果品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0.9%。现代畜牧生产强力推进,2007年末,全县大牲畜存栏10.1万头,是1978年的2.55倍。生猪饲养量达到18.6万口,鸡饲养量达到177.1万只,分别是1978年的1.5倍和12倍,2007年肉类总产量15455.3吨,是1981年的9.6倍。蔬菜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发展。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各类蔬菜拱棚6400座,年均种植各类蔬菜12万亩,产量达到12.7万吨。果、菜、草、畜四大产业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质量从劣到优,效益逐年提高,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基础设施全面改善。随着国家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埋头苦干,全县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立县之本,发展之基,持之以恒地植树造林、改土治水。至2007年,全县通公路的村达到214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00%,通电的村达到214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00%,自来水受益村达到161个,占行政村总数的75.2%,受益人口21万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67.7%。全县有各类学校271所,在校学生6.58万人,教师3583人。小学和中学每个教师负担学生数1978年分别为32人和23人,到2007年均减少到21人和16人。至2007年九年义务教育净入学率100%,普通高校录取率30%。卫生事业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至2007年末,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1家,卫生技术人员554人,医院床位565张,卫生技术人员数和医院床位数分别是1978年的2.5倍和1.3倍。每万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和床位数分别由1978年的8人和16张增加到2007年的16人和16张,医疗保健条件明显改善。长期困扰农民的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照明难、灌溉难等瓶颈问题得到极大改观。

村面貌发生巨变。“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农民对“共产主义”的向往。改革开放使农民迅速跨过温饱界限,向小康水平迈进。样式考究、特色明显的砖瓦房比比皆是,新颖别致的楼房也拨地而起,成为改革后农村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2006年,国家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统筹的战略构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我县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针和市上“五新一好”目标要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培育特色产业、加强基础配套为核心,由政府引导扶持,群众积极参与,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集中建成了窑店公主、党原李家、丁寨、王村墩台、章村、城关杨柳、泾明雷家沟、飞云坡头等3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至目前,全县累计新建小康住宅4895户,改扩建6481户,小康屋住户达到全县农村总户数的15.7%,初步走出了产业支撑型、项目带动型、城镇拉动型、商贸服务型和生态移民型等五种新农村建设模式。坚持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并举,以泾汭河川区、312国道、304省道、罗长公路等主要公路和通村道路沿线、农村集贸市场、乡镇政府周边村组及农村居民点为重点,大力开展以“三清五改”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建成了王村向明、罗汉洞土堑坳、泾明紫荆、高平大寺坳、窑店公主至高家山、玉都康家等45个“三清五改”示范村,集中整治农村居民点486个,农村脏乱差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初步呈现出了村庄绿化、环境美化、街院净化的农村新面貌。

农民收入成倍增加。农民收入从单一从农业生产中取得到多路并进促农增收,劳务输出、劳动力向县城及二、三产业转移等推动了农民增收提速。农民人均纯收入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的72.8元增加到2007年的2161元,增加了2088.2元,平均年递增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加速增长,从1978年的不足百元到1995年的突破千元用了18年时间,而从1995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千元以后的12年中,人均纯收入年增长91元。收入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98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和从事农业生产取得的收入分别占到82.6%和71.1%,而2007年这两项收入下降到56.9%和52.7%,而工资性收入(外出从业)比重由2.5%上升到32.8%。

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的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衣、食、住、行条件进一步改善。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现有房屋面积38.37平方米,钢混结构、砖木结构、砖土木结构所占比重分别提高到19.4%、36.1%和43.8%。居住环境的改善还伴随着家具及家电的更新换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家庭耐用消费品才“三转一响”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为代表,而到了2007年,农村家庭耐用消费品发生质的飞跃,平板电视机、自动洗衣机、冰箱、电脑、空调等高档消费品都已进入寻常农家。农村居民家庭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摩托车已经普及,甚至价格较高的生活用小汽车也已进入部分富裕农民家庭。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53元,是1981年的31倍,年均增长13.6%。农民家庭食品性消费支出比重逐年下降,文教、娱乐、旅游、医疗保健等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支出比重上升,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没有经验的路,我们虽然走的很艰辛,但却走的很有力。改革开放的30年,是**农村经济大发展、农村面貌大改变、农民生活大提高的30年。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持之以恒,团结奋战”的**精神,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富县、开放活县、人才兴县”五大战略,持续推进果菜、草畜、农产品加工、旅游四大产业开发,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共建和谐家园和生态、小康、和谐新**做出自己不懈的努力。

下载供电公司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就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供电公司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就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演讲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演讲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我心中的灯塔》。 如果有人问我,党在你的心中是什么?我会很自豪地告诉他:党是矗立在我人生中的一......

    设计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室内装饰行业二十年来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搜房网、家天下网作为中国室内设计双年展的承办单位,独家策划主题为“室内设计•我们•30年”,改革......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论文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论文 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一个决定中国人命运的决策被提上日程,那就是改革开放。在国内改革,对国外开放,是这项决策的基本含义,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适......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演讲稿

    老照片,留住的只是过去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老照片,留住的只是过去》!当我们仰望苍穹,寻找“神七”的轨迹时;当我们感叹北京奥运的惊美收场时;当我们看到中国日......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感想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感想 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凡的复杂性、非凡的艰巨性、特有的长期性,来不得半点虚幻、浪漫。唯有脚踏实地、耐心谨慎地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发展。舍此......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演讲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三十年辉煌铸就,信仰托起腾飞的龙。 历史资料与父辈的只言片语在我脑海中留下三十年前的镜头,印象中它有萧疏的背景,十年动荡的阴霾才被......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章

    辉煌的三十年 风雨兼程,一路高歌,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我们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感想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感想 200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回眸新中国建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历史,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了从解决人民生活温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