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景观设计学习心得
景观设计学习心得
现代景观设计学的经典之作,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里这样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共处……人们设计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设计的是用途和体验——首先是确定用途和体验,其次才是随形式和质量的有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效果。场所、空间或物体都根据最终目的来设计,以最好的服务并表达功能,最好的产生所欲设计的体验。”
“公众参与”是在社会分层、公众需求多样化、利益集团介入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协调对策。它强调公众对规划编制、管理过程的参与、决策和管理,强调对话与沟通,协调公众各方利益,力求实现规划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世界范围内公众参与规划的研究与实践已开始进入了成熟期,基本上完成了从1960年代的社会运动化向1990年代的理论化和制度化方向的迈进。
公众参与方法以其追求公平、讲求沟通、公正客观的本质特点应当作为有效推动大学校园面向信息社会、可持续地、和谐地发展的重要规划策略。而在我国,尤其是大陆地区,这种方法在大学校园规划领域的研究与实践非常欠缺。立足我国国情,基于信息社会,针对大学校园规划,对公众参与方法展开深入地专门研究,不仅有可能深刻变革我国的大学校园规划理论与方法,创建出支持创新的、生态和谐的校园环境,而且也将有可能对国际公众参与研究领域作出有益的补充和发展。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中,“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事物”,传统的大学校园总体规划显得过于主观、武断和僵化。实践证明,往往一个小小的改动就会导致整个规划不可行。这就意味着要频繁地修改规划甚至完全重新规划。
使用公众参与的方法将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应当将规划视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让大学校园相关利益群体共同参与、决策和管理这一过程,在专家的引导和协助下共同制定控制性的原则、条例,提出详尽的说明和建议,避免非使用者主观的、武断的错误决策,由不同时期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提出的局部项目取代僵化笼统的蓝图,逐渐形成整体。这种方法将创造的是有机秩序而不是极权秩序。使用公众参与的方法将避免校方陷入疲于应付地反复立项、重复建设等困境,避免花费大量心血获得的规划图纸很快成为过时的废纸,节约大量人力、物力,无论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都将显示出灵活经济、资源高效的策略优势。
由此可见,在我国现代大学校园规划中使用公众参与的方法,将直接关系到大学校园环境发展的生态可持续性。
大学校园的城市化是指当前我国部分大中城市大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若干校园迅速集聚并形成城市化过程中较为特殊的大学园区或称为大学城的现象。具体主要表现为居住、游憩、文化、教育、科研及产业等功能和空间的城市化。大学校园的城市化不仅自发而且自觉地迅速推进。这一进程在城市范围内对教育资源进行重组与开发利用。
上述方面都使得大学校园规划的相关利益群体从以前局限于学校师生拓展到政府、校方、合作办学的开发商、社区公司、社区居民以及在校或“在线”师生等。这使大学校园规划的内涵大大扩展,也增进了大学校园规划问题的复杂性。如何使众多相关利益群体高效共享大学资源,和谐共生?使用公众参与的方法将从根本上帮助协调各方利益,合理配置资源并根据需求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使校园规划真正有助于建设信息社会的和谐校园。
信息社会的基础是连接,人人共享的广泛连接的实现将提供前所未有的技术平台,有可能使得公众参与方法得以改进,变得更加经济、高效、灵活、公正,从而获得良好的可行性。因此,在我国现代大学校园规划中使用公众参与的方法,并结合信息社会不断改进公众参与方法,不仅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将大大提高,从而能够广泛地、积极地推动现代大学校园规划的发展,还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信息社会的发展进程。
展望未来,在我国现代大学校园规划中使用基于信息社会的公众参与方法将使学校受益良多:
1)校园规划更加经济可行。仅用较低的代价就可以实现,而一旦实现,首先可以规避校园规划的长期风险,及时发现问题,找出最合理的实施方案,与建成后可能出现的、不可挽回的、将要持续很多年的失误相比,这种方法上的支出是及其微不足道和颇有价值的;
2)校园规划将更加高效、灵活、公正、持续。通过“网络组织”的公众参与策略,使参与管理人员包括专业规划人员甚至有可能异地、随时组织参与。随着网络在校园内外的广泛可及,避免了传统个别访谈和传单式问卷调研的以偏概全的危险,加之大学校园相关利益群体素质整体较高对参与可及性和可操作性的保障,都使得公众参与方法非常适宜于校园长期的改造更新;
3)有利于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养成。通过“网络组织”的公众参与策略,使参与校园规划前所未有的广泛可及,显示出极大的公平性,使校园氛围更加多元、民主、开放,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进学生对母校的热爱,形成更有认同感、归属感、激发个体创造性的育人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全面素质;
4)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地位。具有强烈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和经验、人格健全、创造型的人才在今日社会是最受欢迎的,建立持续的校园规划公众参与机制有利于培养出此类人才,随着毕业生在社会上的良好口碑的树立,将迅速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地位。
5)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用公众参与方法进行校园规划,将使校园规划更加公正民主、资源配置更加公平高效、各相关利益群体更加和谐共生,从而有助于建设和谐校园,进而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这是对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号召的最及时的、颇具建设性的响应。
第二篇:景观设计学习心得
景观设计学习心得
现代景观设计学的经典之作,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里这样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共处……人们设计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设计的是用途和体验——首先是确定用途和体验,其次才是随形式和质量的有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效果。场所、空间或物体都根据最终目的来设计,以最好的服务并表达功能,最好的产生所欲设计的体验。”
“公众参与”是在社会分层、公众需求多样化、利益集团介入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协调对策。它强调公众对规划编制、管理过程的参与、决策和管理,强调对话与沟通,协调公众各方利益,力求实现规划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世界范围内公众参与规划的研究与实践已开始进入了成熟期,基本上完成了从1960年代的社会运动化向1990年代的理论化和制度化方向的迈进。
公众参与方法以其追求公平、讲求沟通、公正客观的本质特点应当作为有效推动大学校园面向信息社会、可持续地、和谐地发展的重要规划策略。而在我国,尤其是大陆地区,这种方法在大学校园规划领域的研究与实践非常欠缺。立足我国国情,基于信息社会,针对大学校园规划,对公众参与方法展开深入地专门研究,不仅有可能深刻变革我国的大学校园规划理论与方法,创建出支持创新的、生态和谐的校园环境,而且也将有可能对国际公众参与研究领域作出有益的补充和发展。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中,“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事物”,传统的大学校园总体规划显得过于主观、武断和僵化。实践证明,往往一个小小的改动就会导致整个规划不可行。这就意味着要频繁地修改规划甚至完全重新规划。
使用公众参与的方法将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应当将规划视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让大学校园相关利益群体共同参与、决策和管理这一过程,在专家的引导和协助下共同制定控制性的原则、条例,提出详尽的说明和建议,避免非使用者主观的、武断的错误决策,由不同时期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提出的局部项目取代僵化笼统的蓝图,逐渐形成整体。这种方法将创造的是有机秩序而不是极权秩序。使用公众参与的方法将避免校方陷入疲于应付地反复立项、重复建设等困境,避免花费大量心血获得的规划图纸很快成为过时的废纸,节约大量人力、物力,无论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都将显示出灵活经济、资源高效的策略优势。
由此可见,在我国现代大学校园规划中使用公众参与的方法,将直接关系到大学校园环境发展的生态可持续性。
大学校园的城市化是指当前我国部分大中城市大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若干校园迅速集聚并形成城市化过程中较为特殊的大学园区或称为大学城的现象。具体主要表现为居住、游憩、文化、教育、科研及产业等功能和空间的城市化。大学校园的城市化不仅自发而且自觉地迅速推进。这一进程在城市范围内对教育资源进行重组与开发利用。
上述方面都使得大学校园规划的相关利益群体从以前局限于学校师生拓展到政府、校方、合作办学的开发商、社区公司、社区居民以及在校或“在线”师生等。这使大学校园规划的内涵大大扩展,也增进了大学校园规划问题的复杂性。如何使众多相关利益群体高效共享大学资源,和谐共生?使用公众参与的方法将从根本上帮助协调各方利益,合理配置资源并根据需求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使校园规划真正有助于建设信息社会的和谐校园。
信息社会的基础是连接,人人共享的广泛连接的实现将提供前所未有的技术平台,有可
能使得公众参与方法得以改进,变得更加经济、高效、灵活、公正,从而获得良好的可行性。因此,在我国现代大学校园规划中使用公众参与的方法,并结合信息社会不断改进公众参与方法,不仅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将大大提高,从而能够广泛地、积极地推动现代大学校园规划的发展,还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信息社会的发展进程。
展望未来,在我国现代大学校园规划中使用基于信息社会的公众参与方法将使学校受益良多:
1)校园规划更加经济可行。仅用较低的代价就可以实现,而一旦实现,首先可以规避校园规划的长期风险,及时发现问题,找出最合理的实施方案,与建成后可能出现的、不可挽回的、将要持续很多年的失误相比,这种方法上的支出是及其微不足道和颇有价值的;
2)校园规划将更加高效、灵活、公正、持续。通过“网络组织”的公众参与策略,使参与管理人员包括专业规划人员甚至有可能异地、随时组织参与。随着网络在校园内外的广泛可及,避免了传统个别访谈和传单式问卷调研的以偏概全的危险,加之大学校园相关利益群体素质整体较高对参与可及性和可操作性的保障,都使得公众参与方法非常适宜于校园长期的改造更新;
3)有利于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养成。通过“网络组织”的公众参与策略,使参与校园规划前所未有的广泛可及,显示出极大的公平性,使校园氛围更加多元、民主、开放,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进学生对母校的热爱,形成更有认同感、归属感、激发个体创造性的育人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全面素质;
4)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地位。具有强烈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和经验、人格健全、创造型的人才在今日社会是最受欢迎的,建立持续的校园规划公众参与机制有利于培养出此类人才,随着毕业生在社会上的良好口碑的树立,将迅速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地位。
5)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用公众参与方法进行校园规划,将使校园规划更加公正民主、资源配置更加公平高效、各相关利益群体更加和谐共生,从而有助于建设和谐校园,进而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这是对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号召的最及时的、颇具建设性的响应。
第三篇:园林景观设计学习心得
园林景观设计学习心得
人,是从摸到爬,然后才学会站立和行走,最后才能奔跑。而风景园林设计这个课程,就是教会我们站立与行走的方法。“学习园林景观设计首先要建立好属于自己的庞大的案例库、效果图素材库”。丁晓说这是她来时进智慧学院学到的第一课。
整理案列然后分门别类,按照庭院、广场及公园等不同类型进行区分,然后尝试对其中优秀案列进行分析。画人流、功能、节点或构图的分析图,写出案例成功原因。在时进智慧学院,老师最擅长以身传授,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我们,让我们少走弯路。跟随老师的上课步骤,发散思维。
教授园林景观设计的老师是位很有经验的风景园林设计师,课程上跟着他的思维去阅读各种风景园林设计案例,对我们的思维开放、扩散以及基础知识的巩固、新的知识的接纳都很有好处。不同的设计师设计理念、方式及思维都有所差异,所以多收集大师案例,梳理自己的图片库,做好树状分类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在时进智慧学习的这3个月,老师说的最多的就是要学会将开拓思维。”只有不断发散思维,才能在设计时找到灵感。所以在积累专业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运用各种方法去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我们的授课老师有的时候会承接一些项目,老师会将这些项目任务布置给我们做,锻炼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巩固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结合现实的、社会的角度进行设计,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这才是与时俱进的创造。“以实例教学的方式,同学们很感兴趣。”丁晓告诉记者,边欣赏赏心悦目的景观图片边学习是一种享受,而且学习效率也会高很多。老师很注重培养我们的思维创新能力,园林景观设计实用性和美观要兼具,实战训练能让我们成长更快。
“在观看了园林设计课程后,我学到了很多,设计立意和方法、园林设计要素、园林布局的原则等等。”我的手绘和软件操作也熟练了很多,CAD、PS、SU都用的很溜,当然手绘唯有多练才能熟练。时进智慧学院的教学不仅仅带来了专业知识,而且开拓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经验,让我们拥有独特的创新思维,很感谢这个平台。
第四篇:关于景观设计
1.囿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就以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鸟兽滋生繁育并挖石柱供帝王们狩猎玩乐。特点:以固定的自然风景为主,配以少量的人工景观,总体上有一定范围可设施,没有围墙,范围广。
2.魏晋南北朝时期,谢鹤的《画论六法》:
六法之一:气韵生动,要求一幅绘画要有真实感人的艺术魅力。
六法之二:骨法用笔,即绘画造型技巧。
六法之三:应物象形,指物体所占有的空间形象颜色。
六法之四:随类赋彩,是指不同的的色彩表现不同的对象。
六法之五:经营位置,即考虑整个结构和布局,使用结构恰当,主次分明,远近得体,变化中求得统一。
六法之六:传移模写,向传统学习之意。
3.世界十大园林派系:a.中国山水园林b.意大利台地别墅园c.法国宫廷花园d.英国自然风
致式园林
4.园林是美的规律有那些?
a主从与统一 b 对称与均衡c对比与协调 d比例与尺度 e节奏与韵律 f多样与统一
5.根据城市道路在整体网络中位置和地位分类:a.“快速路”主动脉连通功能为主b.“主
干路”城市路网骨架以“连通”为主。c.“次干路”分散主干路交通功能,联系主干路的辅助性兼生活服务功能d“支路”以达到为主。
6.中国园林所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A萌芽期:萌芽与商殷时期最初形成囿,就一定的天
然草木B形成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最为出名的是临淄城。C发展转折期D成熟期:隋代山水建筑宫苑,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区居华清宫、骊山唐宋写意山水图、北宋山水宫苑。E高潮期:元明清时期,园林继承了传统的造园手法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F变革期G新时期
7.我国园林建筑的特点:A师法自然B建筑与自然美的融合我国园林建筑一般具有曲折、多变、雅林、宫廷四大特点C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和意境。
8.巴蜀园林的特点:自然天成,古朴大方,以“文、秀、清、幽”为风貌,以“飘逸”为
风骨。
9.我国园林类型:a规整性b不规整性c混合性
10.日本园林种类:a枯山水(日本特有园林手法)b池泉园(为主)c筑山园(为辅)d平
庭e茶亭(也叫露庭)
11.论述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的不同及其特点:北方园林:以北京为主,多为皇
家园林。
其特点:a规模宏大,建筑浑厚,凝重色彩华丽b采用当地产的北太湖和青石,纹理挺直c空间采用中轴线对景线,整体性比较强。
江南园林:以苏州园林为主代表多为私家园林。
其特点:a面积较小,建筑玲珑素雅、曲折幽深、以精取胜b以太湖不和黄石为主。C空间吸取山水画理论,以步挨景,讲究山林野趣,最求自然意境美。
岭南园林:以广州园林为代表融合了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的风格。
其特点:a轻巧通透,庭院和建筑结合连成片,以遮阳避雨b以壁型和峰型为主,壁型主要是逶迤平邑不突出主峰,峰型主要是顶峰突出,山径盘施。
案例分析A:1.障景选景,在选景过程中利用一定的材料,与之视线转变空间的方法。障景的作用:限于后仰,增加美景的生动曲折性。b点景、障景本身就可以形成独立的景观。C用来掩藏不够美观和不能暴露地方。
B框景:利用纹框,窗框、树枝、树干等建筑物或 植物间隙来提取另一空间景色,使之恰如镶嵌在镜框中的图画。景与框的距离应该最好在框的中心
C架(夹)景:利用树丛、树叶、山石建筑形成较封闭的狭长空间以突出空间尽头的景观。架(夹)景巧妙地运用透视线和轴线突出内线
D镂景:框景的构造的延伸和发展,景色通过较小的空间,若影若现在欣赏者的面前,镂景较框景含蓄,它能引导欣赏者进一步接近景物。
E借景:因地制宜,巧于借用。
A卷
名次解释:1.平面构成是不究在二次元的空间内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分解、组合,来构成理想的形态,是最几本的造型活动之一,平面构成在设计师的创造力的基础,造型能力中超前重要作用,其构成形式包括:重复、渐变、近似、特异、发射、对比等。
2.景观设计师:能运用专业知识及技能,从事景观规划、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室外空间环境创造等方面工作的专业设计人员。
3.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按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搭配,构成新的理想的色彩关系。
4.城市中心
城市中心是城市中供市民集中进行公共活动的地方,可以是一个广场、一条街道或一片地区,都可称为城市公共中心。城市中心往往集中体城市的特性和风格面貌。
5.森林公园
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四、简答题(本题共25分,每小题5分)
1.庭院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和谐的原则
二、简单的原则
三、比例的原则
四、韵律的原则
五、对比的原则
六、均衡的原则
七、质地的原则
八、“人看人”的原则
九、寻求意境的原则。
十、多样统一的原则
2.园路的功能
园路和多数城市道路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组织交通、运输;还有其景观上要求: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憩地面,园路、广场的铺装、线型、色彩等本身也是园林景观一部分。总之,园路引导游人到景区,沿路组织游人休憩观景,园路本身也成为观赏对象。
3.园路的类型和尺度
一般绿地的园路分为几种:
主要道路。联系全园,必须考虑通行、生产、救护、消防、游览车辆。宽7~8米。次要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通轻型车辆及人力车。宽3~4米。
林荫道、滨江道和各种广场。
休闲小径、健康步道。双人行走1.2~1.5米,单人0.6一l米。健康步道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通过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达到健身目的,但又不失为园林一景。
4.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内容及原则?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空间组织立意原则。2.体现地方特征原则。3.使用现代材料原则。4.点线面相结合原则。
5.居住区建筑的布置形式有哪几种
居住区建筑的布置形式,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日照、通风及周围的环境等条件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建筑的布置也多是因地制宜的进行布设,而使居住区的总体面貌呈现出多种风格,一般来说,主要有下列几种基本形式。
1、行列式布置
2、周边式布置
3、混合式布置
4、自由式布置
5、庭园式布置
6、散点式布置
五、论述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10分)
1.描述紫叶加拿大紫荆的特性及栽植方法。
紫叶加拿大紫荆为豆科紫荆属落叶树种,是加拿大紫荆的变种,小乔木,原产北美洲。它与我国紫荆同属,比紫荆生长快,主干明显。树高6米至9米,冠幅8米至11米,春、夏、秋三季叶色均为亮丽的紫红色,嫩梢一直呈瑰丽的红色。春季开粉红色的花朵,非常亮丽,开花期从4至5月。
紫叶加拿大紫荆喜阳光充足环境,耐热耐寒耐干旱,怕积水,适应性强,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生长最好。适宜种植在高燥、阳光充足之处,低洼积水处、过于阴蔽处则不宜种植。集观叶、观花于一体,丛植、孤植、群植都能表现出良好的景观效果。
2.绿化空间的分割作用
绿化空间的分割要满足居民在绿地中话动时的感受和需求。当人处于静止状态时,空间中封闭部分给人以隐蔽、宁静、安全的感受,便于休憩;开敞部分能增加人们交往的生活气息。当人在流动时,分割的空间可起到抑制视线的作用。通过空间分割可创造人所需的空间尺度,丰富视觉景观,形成远、中、近多层次的空间深度,获得园中园、景中景的效果。
用墙体、绿篱和攀缘植物分割 当分割体的高度在30厘米至60厘米时,空间还是连续的,人坐着也能向外观赏,没有封闭感,但空间是隔开了。当分割体高度在0.9米至1.7米以上时,视线受阻,出现封闭感。随着高度的增加,封闭感增强。
用水面、山石、树丛、花架、小品等分割水面如处理得当能拓宽空间,将有限的距离拉大。山石如砌筑得法,配以树丛能增加空间层次。花架能使空间隔而不断,但要注意比例和尺度。过于粗壮则有堵塞感,过于纤细起不到分割作用。
地面高差和铺装的变化 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改变地面高差来分割空间也是常用的手法。同时,地面铺以质感不同的材料效果更为显着。硬质铺地砖同草皮形成质感的对比,绿地底界面高差的变化增加了深度感。采用下沉式或上升式广场给人一种独特的领域感。广场沿街边界可用灌木、绿篱分割内外空间。
3.居住区绿化的作用?
居住区绿化为人们创造了富有生活 情趣的生活环境,是居住区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准的提高,不仅对居住建筑本身,而且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居住区绿化有着重要的作用[1]。
1居住区绿化以植物为主,从而在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以保护居住区环境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小气候、遮阳降温、防止西晒、调节气温、降低风速,而在炎夏静风时,由于温差而促进空气交换,造成微风。
2娥娜多姿的 花草树木,丰富多彩的植物布置,以及少量的建筑小品、水体等的点缀,并利用植物材料分割空间,增加层次,美化居住区的面貌,是居住区建筑群更显生动活泼。还 可利用植物遮蔽丑陋不雅观之物。
3在良好的 绿化环境下,组织、吸引居民 的户外活动,使老人、少年儿童各得其所,能在就近的绿地中游憩、活动观赏及进行社会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增进居民间的互相了解,和睦相处。人们赏心悦目,精神振奋,为形成好的心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户外环境条件。4居民区绿化中选择即好看,又实惠的植物进行布置,使观赏、功能、经济三者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效益。
5.在地震、战时能利用绿地疏散人口,有着防灾避难,隐蔽建筑的作用,绿色植物还能过滤、吸收放射性物质。
第五篇:说明书景观设计
和平小区四期商住楼环境绿化设计说明
一.概况与现状
和平小区是文晖路南侧东北片规模最大的住宅小区,本次四期商住楼工程地处文晖路以南,头桥巷河以北,是已实施的前三期工程的延续,园区总用地面积17900M,其中建筑占地面积4543 M。
四期商住楼工程与前三期相隔头桥巷河,今后将修建人行桥互为联系。目前商住楼土建工程尚未进行,从实地现状看,头桥巷河污染严重,河面遍布垃圾,园区西侧的上塘河正在治理中,水质稍好于头桥巷河。
二.设计构思
依据招标文件要求,小区的环境绿化应建设成现代风格,具有相当品质的高尚住宅区,故本设计从较高起点入手,力求使环境绿化艺术成为杭州市住宅小区的典范,构思着重考虑下述几个方面:
1.依据园区的名称和所处地理位置,在环境绿化艺术中赋予其一定的地域文化内涵。
2.合理进行绿化的功能分区,各个区域有其景观内容——入口处绿化突出迎宾气氛;中心花园是小区环境绿化的聚焦点;滨河游园应成为“游与赏”的临水小游园;健身步道表现林荫之中恬静的休闲漫步。
3.园林建筑小品运用轻巧、透明的现代材料,诸如钢管、薄膜、玻璃等。追求其色彩效果,使之起点景效果。
4.道路铺装与景墙的贴面材料多样化,注重色彩的对比和统一。
5.主要树种的选择能够从其形态美上升到意境美,含意深邃,耐人寻味。
三.分区特色与绿化树种配置
(1)入口区
小区共有四个出入口,重点设计主入口处绿化,布置模纹花坛和花岗岩精致造型的方形花钵,渲染入口绿化热烈活泼的迎宾色彩。模纹花坛考虑采用少量的四季草花,花钵中对植经造型过的五针松,进门两侧绿地上列植八棵高大棕榈树,对景处的花坛中摆放一只汉白玉雕凿而成的花篮,花篮中栽种黑松、罗汉松、南天竹等花木,模拟插花艺术进行加工造型,绿化效果新颖奇特。建筑北侧靠文晖路处人行道上分段布置两米宽长条型花坛,作为和马路的区分隔离,花坛中设计了花钵和造型简洁的休憩座椅。绿化用耐修剪的小灌木错落布置成几何形状,花钵中栽植花色艳丽的杜鹃。(2)幢间庭院区
幢间绿化已其所具有的空间围和性,本方案设想按庭院绿化布置手法进行造景,区别于一般小区幢间绿化的做法。
以框含着造型花钵的两堵景墙作为庭院中心,景墙采用红色麻点贴面砖饰面,两侧墙柱用花岗岩火烧板,式样处理简洁,意在突出园林框景的艺术效果。边侧的单元入口掩映于桂花树中,因此处为地下室位置,土层较薄,桂花树种于土层较厚的花坛中。草地上和建筑墙角波浪形栽种火棘、龟甲冬青等小灌木,与小区临水特点相呼应。(3)主题雕塑花园区
本区为整个小区环境绿化的中央主景区,由表现朝气蓬勃、奋发向上主题内容的抽象人物雕塑和以光导纤维照明的旱喷小广场两部份组成。主题雕塑立意围绕朝阳与和平,结合高低错落的花坛及小灌木,雕塑位置及花坛中的绿化均考虑了各路口的对景需要。
旱喷小广场和一侧的儿童游戏场地构成主景区的活动空间。为突出小区绿化夜景照明效果,在旱喷处设计采用当今照明最先进的光导纤维系统,光纤照明除具有安全、易安装维护的优点外,其最大特色是能够自动变换光色,这将使夜景效果十分迷人,目前杭州的住宅小区中尚未有这种照明系统。由于该系统尚未普及,主要器件需要进口,大量使用经济上难以承受,故本方案只是小范围重点处采用,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本区的园林建筑小品设计有不锈钢光翌膜组合构架亭,其造型轻盈通透,色彩鲜艳,风格现代。我公司在环北停车场上绿化就施工过这类小品,景观效果良好。
雕塑花园主景区以“朝阳、和平”为主题,绿化树种主要选用松科植物,以造型五针松为主调,配植松针细长而密的黑松及针叶宽厚的罗汉松,主景区周围栽植树形高大,养护便利的湿地松,从而表现出苍劲古雅、挺拔秀丽的绿化效果,湿地松亦是小区的行道树,选择行道树种不是从它遮荫等功能考虑,所以采用湿地松,一是它适于绿化的主题;二是其树形较适于园区的高层建筑;再是我市的通往灵隐路上的九里松就栽种着湿地松。
人行桥采用平桥方式,桥端以四只小花坛作为起始,桥面铺贴花岗岩剁斧板,桥栏贴饰红色麻点贴面砖,两侧桥栏各有两根较高栏柱,柱顶悬挂出两只花篮,蓝中栽种少许花草,给过往行人一种温馨、亲切感。(4)滨河游园区
和平小区地处文晖路和朝晖路之间,朝晖一词源于清代王修玉《松壑集》“鹭鸶滩上棹扁舟,薄雾朝晖暗戍楼”之句,我们将后一句改为“薄雾朝晖影斜梅”,绿化景观以“梅”为主题,树种栽种绿萼梅、红梅等梅花品种,围绕斜晖梅影的意境来绿化造景,住户游憩观景内容为晨浴薄雾、茗茶赏梅和暮笼斜阳。
沿河边按传统手法种植垂柳桃花,穿插桂花、花石榴、杜鹃等灌木,大乔木配置有杜英、香樟及二乔玉兰。树种栽种高中低结合,成团成从,做到疏密有致,四季有花。
在地形改造上,地势处理向河边作缓坡,缓坡略微起伏,形成微地形变化。园林建筑上设计了一条与薄膜亭相协调的钢化玻璃穹顶长廊,局部配上凌霄等攀缘植物和彩色灯光,白天夜晚景观效果别有风味,与众不同。(5)健身林荫步道区
林荫散步道环境气氛恬适宁静,绿化配置较为郁闭,突出散 步健身的功能要求,植物选用桂花、香樟、花石榴和二乔玉兰等品种。在草地上设置了一组东倒西歪的紫砂花钵,钵中流出几股清泉,流水以小灌木模纹而成,这组小品给人以一种动感,它象征着园区中的住户生生不息的青春活力。
四.道路广场铺装与材料选择
依据不同的景观分区,道路广场采用五种贴面材料:花岗岩火烧板或剁斧板、碎花岗石、卵石子、青石板和广场砖。绿地侧石应用专门设计的花岗岩条石,代价较高,但景观效果比砼预制块要好的多,且不易损坏。
道路广场的铺装图案及色彩变化是环境绿化的硬质景观,与树木花草形成的软质景观相辅相成。主景区采用板岩和广场砖;滨河游园区采用碎花岗石、卵石子和青石板;健身步道区则以镶嵌精美图案的卵石路为主。
不同区域的材质变化也预示游人进入了不同的景区。
五.绿化夜景照明与背景音乐布置
绿化照明除在主景区的旱喷场地采用了光纤系统外,其它绿地上均匀布置有高杆型灯具——用于主道路照明;低灯柱型庭院灯——用于一般绿化照明;落地型投光灯——用于雕塑及部分小品照明。
背景音乐系统与低灯柱型庭院灯结合在一起,式样隐蔽,主要布置于主景区和滨河游园区。
六.绿化灌溉系统
绿化灌溉采用自动喷灌和人工拉皮管两种方式。仅在主景区使用自动喷灌装置,其余绿地上均匀布置自来水龙头进行人工浇灌。
七.工程投资匡算
详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