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景观设计问题
好久没来了,应abbs裴小姐的约,发篇文章,和大家探讨一下景观设计。我也是景观设计的亲历者,参与着中国风起云涌的建设浪潮。我想应该能为后起之秀们提供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abbser们多多指正。
今天受同济大学景观学系老师的邀请,参加本科三年级的“城市广场设计”评图课。这是他们从建筑设计转到景观设计的第一个课题,因此同学和老师们都非常重视,课从上午08:00一直上到12:30,中间没有休息,可见大学老师的工作强度是相当大的。其间,我遇到了我读书时的许多老师,如金云峰老师、周向频老师、李文敏老师、刘立立老师、刘悦来老师、李瑞冬老师等,大家聊了很多,感触也颇多。
本文先从12:20分左右评图课马上就要结束时一位女同学的抱怨谈起。该同学抱怨本次评图的老师没有“规划”,以致于4个小组52位同学的图纸到最后匆忙结束,他们很多同学辛辛苦苦通宵赶的图,老师看都没看一眼,这令同学们心寒。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直言不讳的同学,也代表了很多同学的心声,我们读书那时候可不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和老师抱怨。周向频和刘立立老师都分别作了解释,说得很好。如周老师提出,每位老师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师,看一眼同学的图纸就已经知道问题出在哪,而老师对每个小组的点评已经涵盖了许多的内容,同学们关键要触类旁通地去反思自己和领悟老师的话。而刘立立老师则说,大学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同学都面面俱到,像高三老师那样,关键在于同学们自己有没有上进心,比如一早07:30就第一个到教室,把自己的图纸贴在黑板的正中心最醒目的位置上。我其实当时也很想说几句,现在就在博客上和大家说吧:首先、我觉得,大家学习都是为自己学的,不是为老师学。而且,大家的设计课就是将来出去工作的基础,一定要“全力以赴”,要拿出十二分的努力,要做出自己最好的设计来。千万不要随便勾几个草图,应付了事。这样你的图纸就是有你自己的思想和亮点的,这样的图纸一定会在一大堆图纸中脱颖而出,吸引到老师关注的。其次、我认为大家一定要学会“展示自己”,要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包装、展示、表现出来,这就是设计的表达能力。为什么你的设计有很多想法,最后却只有1、2张干巴巴的图纸,那么老师如何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你的全部想法呢?因此,我建议同学们在评图前,一定要精心排版,并尽可能地展示出你的分析推理过程,以及平、立、剖、透视、轴侧、详图等,用丰富的图纸量和精美的排版来吸引老师的眼球。
从景观设计本身,我也希望能和同学们谈谈如何做一个完整的景观设计。通过我十年多的设计实践经验,我个人认为设计的流程和逻辑性很重要。
1、先要了解客户的需求,根据需求来做设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客户要西装,你不能给他马褂”的道理,否则再好的方案也一样被枪毙。那种通过对客户的行为进行逻辑推理并得出设计结论的方案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不是客户随随便便就能推翻的。
2、然后,再分析基地周边的环境,包括对周边的居民区、医院、地铁出入口、变电站等条件的分析,得出我们基地的一些功能定位的必然性。这时候的设计就不一定是多样性的,可能就是推理出来只有一种解决方案和形式的。
3、立意、主题和功能。有一个立意,才能做出一个好设计,否则就像写作中的流水帐。立意要和功能相结合,没有功能的设计也是空洞无物的。
4、再下来是空间。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一样,最重要的在于空间的营造。但与之不同的是,建筑通过墙体、屋顶、门窗来围合空间,景观则通过绿化、水景、墙体、铺装、竖向设立、地形及标高变化等来营造空间。我个人认为,空间最重要的在于其“空间的流动性”。要在你的设计中让空间流动起来,让人步移景异,时而高低起伏,时而峰回路转,时而先抑后扬,时而豁然开朗,空间在流动,在变化。
5、然后是细部。细部就是把空间中的重点部分放大,仔细推敲。如某些同学做了水景,那么如何在深入思考下去,水景的标高、池壁做法、如何溢水、如何喷泉等等,深入下去,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去学习去推敲去提高,你就一定有进步。不要老停留在一张1:200或1:500的平面图上,要分析1:20、1:50的详图。细部的类型很多,水景、石景、景观小品、设施等等,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这个系统的风格是统一的,完整的。
6、再接着是材料。当前大学毕业生普遍的问题是对材料一窍不通,完全脱离实践。这个问题一定要在学校多解决,了解材料的特性,石材、木材、透水砖等,并了解价格,知道将来的工程造价。这要多看、多研究、多问了。经验是需要实践来总结的。还有,就是绿化植物。这是非常重要的景观材料,而不是用来作为“填补空白”的,植物设计的好坏基本占了80分,是一个整体的大效果的问题。一定要重视植物,而且植物不仅是材料,还要贯穿到空间和细部的方方面面。
7、最后谈谈风格。风格是鼓励同学们自己去追求的。风格也是最高境界,要经过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体会后,才能提出风格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景观设计还是分为两种趋势,一种是艺术的趋势,偏向建筑设计;一种是生态的趋势,偏向自然科学。当前的教学训练应该以艺术的训练为主,然后逐步向生态方面发展。所以,风格我的经验是简洁,“少就是多”。中国的学生喜欢做很多东西,堆砌很多想法。而国外的老师就是说,少一些,砍一些,再简单一些。这也是我从安藤忠雄、GMP等学习和体会来的。设计的“少”决不是简单,密斯的“少就是多”带来了非常复杂的细部设计。
我觉得,从同学的第一个景观设计上,尽量做得“简单”一些,但是把基本的东西能吃透。因为这是同学们景观学专业的第一个景观设计(前两年学建筑和规划),因此当前的关键在于理解和认识到什么是景观设计,如何做景观设计。所以,我建议老师们把“主题和概念”的分数占一个比较小的比例,重点在于如何从最基本的东西去做一个景观设计。如道牙怎么做、花坛侧壁怎么做、喷泉如何喷等实实在在要实施的东西,这样大家就知道景观设计到底要做什么,就心里有底。由于同学们广场设计做完后,就要做公园、生态设计等大尺度的设计,更不可能去推敲细部和材料,那么当下就要用这个小尺度的广场项目来锻炼一下大家的细部设计能力和实施的能力。或许将来大家出去找工作,面试的快题设计就是“广场设计”。所以,一个能实施的方案比一个空中楼阁的理想化的概念对同学们的帮助更大一些。
从我个人的体会来说,对同学们设计课程的建议如下:
1、一定要多看、多走、多思考。要去看实际的已经实施的项目,如上海浦东世纪广场、淮海路新世界入口景观、正大广场西侧的休息广场等案例。
2、多多描图,这是我的秘诀。每天描一个项目,积累100多个景观的项目。自然会融会贯通,自己就可以设计。这些都是解决“头脑里没东西”的问题,设计是不能自己瞎想的,很多东西都是现成的经验摆在那里的,关键是要多学习。
3、要多画手绘图,手绘是表达思想的唯一途径,是设计师最重要的武器。而在一个方案比较成熟后,必须要用su来推敲空间和细部,可以形成仰视、俯瞰、平视等各种视觉效果。
4、从模仿做起。刚开始的设计要先学会“抄”,抄大师的,领悟大师的精髓,抄得多了,熟能生巧,然后才能创作。
第二篇:景观设计行业存在的问题
陈学似,1968年生,男,1990年毕业于武汉城建学院风景园林系,工学士,园林规划工程师、国家二级注册建筑师、福州市园林规划设计所副所长,主持过多项园林、城市景观、风景区的规划设计。
景观设计一词近年来大为流行,似乎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上档次上水平的一个重要标签。景观设计大到城市的总体形象设计,具体到城市节点如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滨河亲水空间、街区景观、街头绿地、居住区环境设计等等;小到雕塑小品、种植配置、水池花池、铺地栏杆、桌凳垃圾箱,几乎涵盖室外造型艺术的一切。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吴良镛教授在《世纪之交展望建筑学未采》的主题报告中认为:广义的建筑应走向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的融合。著名建筑评论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弗兰普顿(Kenenth Frampton)教授在另一场主题报告《千年七题:一个不适时的宣言》中也认为:总体应用地景策略,能够有效地改善整个城市化地区的社会的文化及生态特征。上述两个报告提到的地景,笔者认为即景观设计。可以看出,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应用景观设计的手段来改善城市的文化及生态环境将是必然的趋势。
纵观现阶段的景观设计,感觉设计市场相当混乱,大有鱼目混珠之作。同时,社会对该行业的认识心态不一,开发商更多地从商业炒作出发而缺少一定的眼光,而管理部门的行政干预往往使优秀的作品习惯性流产;景观设计师普遍具有的浮躁心理也使得精品难觅。上述种种现状让笔者深感景观设计正走人误区。
景观设计的误区
误区一 行业缺乏规范
行业的不规范集中反映在名称、教育及市场管理方面。
(1)名称 在这个领域,以前惯称“园林”或“风景园林”,以后引入美国的称法叫“景观建筑”(Landscape Architecture),后来又时髦叫“环境景观设计”,也有人叫“环境设计”或“景观设计”„„最近按吴良镛教授的提法又叫“地景”,究竟哪种称法更确切更合理,使之既要符合国情又要与国际接轨并便于职业称呼,恐怕建设部的有关部门得来管管此事。笔者倾向于“景观设计”的称法,那么职称便可定为“景观设计师”或简称“景观师”。名称的统一非常重要,名正而言顺,可以说是行业规范的前提。这样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景观设计师将以独立而重要的角色与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密切合作,真正实现吴良镛教授“三位一体”的构想。
(2)教育景观设计专业教育如同上述混乱名称一样混乱不堪。目前从事这一职业的大多毕业于林业院校的园林系(偏重绿化)、城建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偏重建筑、规划)、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偏重小品、造型)等(目前城建和理工院校已不设风景园林专业,此专业仍存在于林业院校——编者),从目前景观设计涉及的范围来看,应该是上述三种专业的综合甚至有更高的要求。景观设计专业应该有明确完善的教学大纲,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并制定一系列的从业规范,最终实行与建筑、城市规划一样的执业注册制度,彻底实现行业的规范化管理。
(3)市场管理景观产品具有其特殊性,与建筑相比,少了很多安全(如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并有较大的可改造性,不良后果的责任也较小,这些特点导致了各方面的干预增多。同时,建设主管部门对景观设计和施工的资质管理把关不严(如无图签、未盖章的图纸可用于施工)。个体施工队伍常常以免费设计以及灵活的经营方式占有市场,特别是中小型项目。而大中型项目的方案招投标也多不规范,评委的专业素养令人怀疑。在这种较为混乱的市场形势下,景观作品的质量又何以保证?
误区二 设计盲目追求“档次”
“档次”原本是景观设计师应追求的设计理念。问题出在对“档次”的理解上,“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考究,它意味着大量财力的投入。决策者往往在项目的开始便定了高调,而不管该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如此巨大的财力投入能否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二是该场所是否真正具备“档次”的环境条件?记得几年前一个内河两侧绿地的规划会议上,某领导指示要建成“法国的塞纳河”,两侧平均不到10m宽的绿带以及积污严重的河道,如何体现塞纳河风光?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情决定我们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需要上档次和创作精品的景观毕竟不多,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
误区三 景观设计对人的需要及对人性的关注不够
在这一点上景观设计师本人要负很大的责任。一个设计任务下来,我们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往往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个建筑作品我们强调它的功能很多人都可以理解,而对景观设计人们都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却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甚至把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需求。这种“温饱型”的功能对长期以来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广大市民来说当然是相当满足了,于是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决策者、建设者和设计者,不用说,在这种氛围中都深深地陶醉了。这个美丽的误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自欺性。
在这里,笔者要提醒大家:
(1)设计之前,我们应考虑一下自己对未来的景观将给人们提供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有多深的了解?
(2)在同量的资金投入下,我们完全有可能变“温饱型”的功能为“小康型”甚至“富裕型”,而并不以牺牲景观美为代价。
(3)说到这个误区,我想起某市的某段分车带上看到的铁丝网景观,这类军事上的构筑手法被沿用到现代城市景观来,深深刺痛了广大市民的心。笔者很理解管理部门的良苦用心,屡禁不止地践踏草地,迫使他们出此下策。但我反对这类做法,被践踏的草地只能在分车带上留下一道道泥痕,而铁丝网无疑在众多民众的心里留下痛楚的记忆。至此,城市景观对人性的关怀可以说被剥夺殆尽。
目前,大多数居住区环境设计简直无视人的需求,开发商是“罪魁祸首”,景观设计师成了“帮凶”。为了满足30%的绿地率要求,道路、停车场的用地被压到最低的指标,抠出来的用地扩充为绿地,要么用来满足绿地率的指标,要么被开发商作为“高绿地率”来炫耀自己的实力以期达到其商业目的。而所谓的绿地往往被理解为苗圃而简单地插上树,周边再用高绿篱围一围进而达到防护的目的,至于下一步的养管那更不知道是谁的事情了。档次高一点的小区,看起来绿地是大了,植物配置和环境设计好像是有模有样了,但试问:到哪里去找一块儿童嬉戏玩耍的场地?老年人被迫与一对情侣坐在一排,是退缩回到笼子似的家中还是硬着头皮当一回“灯泡”的角色?
误区四 模仿之风盛行
我们中的不少人重“榜样”不重创新。创新常常被当作异类加以排斥。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习惯被当作容器拼命地接受知识的灌输,看似满腹经纶却毫无创意。景观设计虽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专业,但它最终将以空间景观的视觉形式展现给人们,是人可以享受其中的艺术产品。同所有门类的艺术一样,创新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模仿抄袭必将导致生命之水枯竭。创新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与众不同的形式”。每一个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场所特征。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要求、资金投入量以及景观设计师本人的创造力等等因素决定了该景观与众不同的个性。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设计之前深刻地理解场所精神并综合协调各种因素进行创作,这就是创新。这种创新体现在它的形式上,或具震憾力或富趣味性、或肃穆或活泼、或浪漫或休闲、或激动人心或平淡无奇,却不雷同。
眼下的行情大不一样,景观设计越来越趋于雷同。模仿之风盛行不衰,成功的创新之作一旦问世,便被毫无节制地复制、翻版。面对这种现象,有必要冷静地探讨现象背后的原因:
(1)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决策人或业主往往把某地自认为好的作品作为范本,不以模仿为耻,宁愿相信现成的也不愿接受新的方案构想。在他们看来,蓝图上的线条是虚无缥缈的,而曾经见过的景观却是真真切切的。业主的顽固已至如此,景观设计师唯有充当描图员,花尽量少的时间以取得效益。反过来,设计单位为了追求方案通过率,千方百计地了解业主的意图,迎合他们先入为主的思路,以求得方案一次通过。设计单位也没有鼓励创新的奖赏机制,而只把奖金留给方案中标者,后者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但对长远的创作不利。模仿之风所以畅行,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面对比比皆是的雷同的景观作品,大众的反应是如此的麻木。我们的舆论只关心建设前后的效果对比,而对真正成功的作品缺乏评判能力。
(2)怕失败的心理新的尝试也可能是不成功的,但我们没有必要因为个别或少数的案例而失去信心进而退缩。完美主义者往往害怕失败而踌躇不前,不敢创新,最终沦为模仿能手。实际上,即便是大师也难免有失败的地方,莱特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室内空间功能上的设计并不成功,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莱特的代表作之一,而且在建筑史上占一席之地。
(3)建设用时的限制大型的景观工程通常是政府的行为,如城市广场、综合性公园、滨河绿带等,是属于美化市容、获取民心的工程,关系到最高决策者的政绩。这些工程往往从方案提交到工程实施都被限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其结果必然导致设计上敷衍了事,实施中粗制滥造。还有一种奇怪的规律常常是这样:先紧后松再紧,一开始大造舆论,风云突来,等方案出来了却不管不问一拖再拖,突然间又风云重来,最后是草草收兵。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残酷打击了景观设计师的创作积极性。
(4)高付出低报酬景观设计是一种高尚而又卑微的职业,说它高尚是因为它是公益的,是为大众服务的事业;说卑微,是指它的低收人。目前收费标准是按工程造价的3%—5%。而真正能收到的恐怕只有1%—3%。大家知道,一般项目的景观工程只是作为建筑的配套工程,造价都被控制在较低水准。工程往往需要土建、绿化、水电等多种专业的配合,大家的收入低得可怜可想而知了,如果把工程做得认真细致,景观设计师的劳动付出却是巨大的,小体量的景观建筑、别具一格的小品设计、精心的绿化配置以及场地装饰的方方面面,其工作量实在不比大型建筑少。在这种处境下,景观设计师模仿他人之作以取得急功近利的效益便不足为奇了。
(5)信息时代带来设计趋同的必然信息时代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各类景观设计精品选接踵出版,景观设计师不出家门即可获取国内外相关信息和发展动态。对成功作品的学习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难免使各地的景观趋于雷同,产生“特色危机”,这同时也是建筑界所面临的问题。要避免“特色危机”,景观设计师必须保持清醒的意识,对所处的环境和地方文化要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并融入设计。简言之,设计要有自己的思想,才有灵魂,才具备个性。
误区五 效果图是迷魂汤,是“医治”拙劣设计的“灵丹妙药”
时下有个怪现象,方案汇报时,尤其是面对有拍板权的决策人土,墙上挂的全是立体效果图,再加上电脑投影屏幕上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一帧帧优美的电脑动画配上美妙的轻音乐,难怪我们的领导(或业主)被深深地打动了。可怜那些拿不出漂亮效果图的同行,对着“天书”般的平面图大谈他的精妙构想,听得尊贵的领导(或业主)直打呵欠。可当人们苦苦期待着图面上梦幻般的效果能在现实中实现,猛然发现现场上已是另一般景象,失望和受骗之感才油然而生。靠违反常规的设计程序赢得设计任务后,优秀的效果图师傅们便手足无措了,效果图上夸张了的美丽根本就无法植根于现实的土地,慌乱之中只好靠现场的调整和突来的灵感来实现公众的理想--整套拙劣的设计总算是暴露无遗了。这种惨痛的教训似乎并没有让我们决策人清醒。效果图仿佛是迷魂汤,让英明人士甘心上当,看来,在一段时期内,上述这类“悲剧”还将继续上演。
误区六 设计与施工脱节
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必然是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的结果。就拿树种的配置来讲,要达到理想的效果,从选苗到现场施工,设计师均须亲临指导。至于自然山水园的放样、施工,没有景观设计师的现场把关,更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复杂地形的施工,现场出现问题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置身于现场,景观设计师更容易把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可以说,擅于处理现场是一个优秀景观设计师的基本素质之一。可是,不少景观设计师并不乐于下工地,至少是缺乏主动性,而越是施工水平差的队伍越少与设计人员沟通,最终的结果往往留下诸多遗憾。
结束语
行业的发展需要从业者不断地思考、自省,需要接受社会各方面的评判以及听到不同的声音。笔者非常担心社会对景观作品总是一片叫好,他们更关注的是事件的本身,而不是它的内容。正是在这种善意的呵护下,景观设计一步步走向误区的泥潭难以自拔。从业多年,笔者时常在种种误区边缘挣扎徘徊,责任感与良知经常会让我自问:你到底干了些什么?我希望忙忙碌碌的同行们暂且放下手头的活儿,让我们一起思考: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第三篇:浅谈景观设计中的场景问题
浅谈景观设计中的场景问题
“场景”一词源于舞台表演艺术和电影艺术中的布景,又叫:“场面”和“场地景”;它是表演艺术作品演出中情节发展进程的基础单位,也是人物同人物在特定的时光和环境中共同构成的生活画面,并随着人物性情和情节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变换;也泛指必定环境中民有的情景。
舞台艺术雷同,景观设计体为一门奇特的造景艺术也须要营造大批起源于生活,但却高于生活的现实场景;不同于舞台艺术抽象和高度概括的布景和一场一景的部署。景观设计的“剧本”和场地是多维和持续的,设计师必需在相对完全的空间内部署数个在内容和视觉场景上连贯统一的“布景”,使它们组合成为一个不断循环的“大场景”。同时,因为景观设计的目标是营造固定的为人的运动服务的永久性场景,这也就请求景观设计有必定的前瞻性和生长性;但不同于电影艺术中的“取景”——可以依据情景的须要,采取大批超呈现实生活的场景安排,以满足人们对于特定环境场合的视觉感受和感情须要。在另一方面,景观设计创作伎俩与舞台和影视艺术是相似的:同样是取材于现实和历史生活,应用可见的构成要素来表达一种高于现实的艺术场景。可见,舞台上的“场景”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是亲密相干的。
在景观设计起步较早的地域,设计师对这两者的关系更是深有领会;在英语中“场景”(scene)一词与“景致”scenemyi一词是由同一词根泛生,含义也极相近,不同的是“scene”强调了许多人为运动因素,而“scenemyi”更强调舞台以外的田园风光;由此,两种不同场景的关系是可见一斑的。十九世纪末,景观建筑师协会的成立使景观设计超出了造园艺术的范围,将景观设计的内涵扩展至地景(landscape)的范畴,更进一步地增强两种“场景”接洽。
使人们在大工业革命时代“驯服和改革自然”的生活理念,逐渐向人与自然和协。
本文来源:第一园林网
()
第四篇:关于景观设计
1.囿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就以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鸟兽滋生繁育并挖石柱供帝王们狩猎玩乐。特点:以固定的自然风景为主,配以少量的人工景观,总体上有一定范围可设施,没有围墙,范围广。
2.魏晋南北朝时期,谢鹤的《画论六法》:
六法之一:气韵生动,要求一幅绘画要有真实感人的艺术魅力。
六法之二:骨法用笔,即绘画造型技巧。
六法之三:应物象形,指物体所占有的空间形象颜色。
六法之四:随类赋彩,是指不同的的色彩表现不同的对象。
六法之五:经营位置,即考虑整个结构和布局,使用结构恰当,主次分明,远近得体,变化中求得统一。
六法之六:传移模写,向传统学习之意。
3.世界十大园林派系:a.中国山水园林b.意大利台地别墅园c.法国宫廷花园d.英国自然风
致式园林
4.园林是美的规律有那些?
a主从与统一 b 对称与均衡c对比与协调 d比例与尺度 e节奏与韵律 f多样与统一
5.根据城市道路在整体网络中位置和地位分类:a.“快速路”主动脉连通功能为主b.“主
干路”城市路网骨架以“连通”为主。c.“次干路”分散主干路交通功能,联系主干路的辅助性兼生活服务功能d“支路”以达到为主。
6.中国园林所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A萌芽期:萌芽与商殷时期最初形成囿,就一定的天
然草木B形成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最为出名的是临淄城。C发展转折期D成熟期:隋代山水建筑宫苑,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区居华清宫、骊山唐宋写意山水图、北宋山水宫苑。E高潮期:元明清时期,园林继承了传统的造园手法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F变革期G新时期
7.我国园林建筑的特点:A师法自然B建筑与自然美的融合我国园林建筑一般具有曲折、多变、雅林、宫廷四大特点C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和意境。
8.巴蜀园林的特点:自然天成,古朴大方,以“文、秀、清、幽”为风貌,以“飘逸”为
风骨。
9.我国园林类型:a规整性b不规整性c混合性
10.日本园林种类:a枯山水(日本特有园林手法)b池泉园(为主)c筑山园(为辅)d平
庭e茶亭(也叫露庭)
11.论述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的不同及其特点:北方园林:以北京为主,多为皇
家园林。
其特点:a规模宏大,建筑浑厚,凝重色彩华丽b采用当地产的北太湖和青石,纹理挺直c空间采用中轴线对景线,整体性比较强。
江南园林:以苏州园林为主代表多为私家园林。
其特点:a面积较小,建筑玲珑素雅、曲折幽深、以精取胜b以太湖不和黄石为主。C空间吸取山水画理论,以步挨景,讲究山林野趣,最求自然意境美。
岭南园林:以广州园林为代表融合了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的风格。
其特点:a轻巧通透,庭院和建筑结合连成片,以遮阳避雨b以壁型和峰型为主,壁型主要是逶迤平邑不突出主峰,峰型主要是顶峰突出,山径盘施。
案例分析A:1.障景选景,在选景过程中利用一定的材料,与之视线转变空间的方法。障景的作用:限于后仰,增加美景的生动曲折性。b点景、障景本身就可以形成独立的景观。C用来掩藏不够美观和不能暴露地方。
B框景:利用纹框,窗框、树枝、树干等建筑物或 植物间隙来提取另一空间景色,使之恰如镶嵌在镜框中的图画。景与框的距离应该最好在框的中心
C架(夹)景:利用树丛、树叶、山石建筑形成较封闭的狭长空间以突出空间尽头的景观。架(夹)景巧妙地运用透视线和轴线突出内线
D镂景:框景的构造的延伸和发展,景色通过较小的空间,若影若现在欣赏者的面前,镂景较框景含蓄,它能引导欣赏者进一步接近景物。
E借景:因地制宜,巧于借用。
A卷
名次解释:1.平面构成是不究在二次元的空间内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分解、组合,来构成理想的形态,是最几本的造型活动之一,平面构成在设计师的创造力的基础,造型能力中超前重要作用,其构成形式包括:重复、渐变、近似、特异、发射、对比等。
2.景观设计师:能运用专业知识及技能,从事景观规划、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室外空间环境创造等方面工作的专业设计人员。
3.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按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搭配,构成新的理想的色彩关系。
4.城市中心
城市中心是城市中供市民集中进行公共活动的地方,可以是一个广场、一条街道或一片地区,都可称为城市公共中心。城市中心往往集中体城市的特性和风格面貌。
5.森林公园
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四、简答题(本题共25分,每小题5分)
1.庭院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和谐的原则
二、简单的原则
三、比例的原则
四、韵律的原则
五、对比的原则
六、均衡的原则
七、质地的原则
八、“人看人”的原则
九、寻求意境的原则。
十、多样统一的原则
2.园路的功能
园路和多数城市道路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组织交通、运输;还有其景观上要求: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憩地面,园路、广场的铺装、线型、色彩等本身也是园林景观一部分。总之,园路引导游人到景区,沿路组织游人休憩观景,园路本身也成为观赏对象。
3.园路的类型和尺度
一般绿地的园路分为几种:
主要道路。联系全园,必须考虑通行、生产、救护、消防、游览车辆。宽7~8米。次要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通轻型车辆及人力车。宽3~4米。
林荫道、滨江道和各种广场。
休闲小径、健康步道。双人行走1.2~1.5米,单人0.6一l米。健康步道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通过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达到健身目的,但又不失为园林一景。
4.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内容及原则?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空间组织立意原则。2.体现地方特征原则。3.使用现代材料原则。4.点线面相结合原则。
5.居住区建筑的布置形式有哪几种
居住区建筑的布置形式,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日照、通风及周围的环境等条件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建筑的布置也多是因地制宜的进行布设,而使居住区的总体面貌呈现出多种风格,一般来说,主要有下列几种基本形式。
1、行列式布置
2、周边式布置
3、混合式布置
4、自由式布置
5、庭园式布置
6、散点式布置
五、论述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10分)
1.描述紫叶加拿大紫荆的特性及栽植方法。
紫叶加拿大紫荆为豆科紫荆属落叶树种,是加拿大紫荆的变种,小乔木,原产北美洲。它与我国紫荆同属,比紫荆生长快,主干明显。树高6米至9米,冠幅8米至11米,春、夏、秋三季叶色均为亮丽的紫红色,嫩梢一直呈瑰丽的红色。春季开粉红色的花朵,非常亮丽,开花期从4至5月。
紫叶加拿大紫荆喜阳光充足环境,耐热耐寒耐干旱,怕积水,适应性强,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生长最好。适宜种植在高燥、阳光充足之处,低洼积水处、过于阴蔽处则不宜种植。集观叶、观花于一体,丛植、孤植、群植都能表现出良好的景观效果。
2.绿化空间的分割作用
绿化空间的分割要满足居民在绿地中话动时的感受和需求。当人处于静止状态时,空间中封闭部分给人以隐蔽、宁静、安全的感受,便于休憩;开敞部分能增加人们交往的生活气息。当人在流动时,分割的空间可起到抑制视线的作用。通过空间分割可创造人所需的空间尺度,丰富视觉景观,形成远、中、近多层次的空间深度,获得园中园、景中景的效果。
用墙体、绿篱和攀缘植物分割 当分割体的高度在30厘米至60厘米时,空间还是连续的,人坐着也能向外观赏,没有封闭感,但空间是隔开了。当分割体高度在0.9米至1.7米以上时,视线受阻,出现封闭感。随着高度的增加,封闭感增强。
用水面、山石、树丛、花架、小品等分割水面如处理得当能拓宽空间,将有限的距离拉大。山石如砌筑得法,配以树丛能增加空间层次。花架能使空间隔而不断,但要注意比例和尺度。过于粗壮则有堵塞感,过于纤细起不到分割作用。
地面高差和铺装的变化 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改变地面高差来分割空间也是常用的手法。同时,地面铺以质感不同的材料效果更为显着。硬质铺地砖同草皮形成质感的对比,绿地底界面高差的变化增加了深度感。采用下沉式或上升式广场给人一种独特的领域感。广场沿街边界可用灌木、绿篱分割内外空间。
3.居住区绿化的作用?
居住区绿化为人们创造了富有生活 情趣的生活环境,是居住区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准的提高,不仅对居住建筑本身,而且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居住区绿化有着重要的作用[1]。
1居住区绿化以植物为主,从而在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以保护居住区环境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小气候、遮阳降温、防止西晒、调节气温、降低风速,而在炎夏静风时,由于温差而促进空气交换,造成微风。
2娥娜多姿的 花草树木,丰富多彩的植物布置,以及少量的建筑小品、水体等的点缀,并利用植物材料分割空间,增加层次,美化居住区的面貌,是居住区建筑群更显生动活泼。还 可利用植物遮蔽丑陋不雅观之物。
3在良好的 绿化环境下,组织、吸引居民 的户外活动,使老人、少年儿童各得其所,能在就近的绿地中游憩、活动观赏及进行社会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增进居民间的互相了解,和睦相处。人们赏心悦目,精神振奋,为形成好的心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户外环境条件。4居民区绿化中选择即好看,又实惠的植物进行布置,使观赏、功能、经济三者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效益。
5.在地震、战时能利用绿地疏散人口,有着防灾避难,隐蔽建筑的作用,绿色植物还能过滤、吸收放射性物质。
第五篇: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住宅区的竞争日趋激烈。在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绿色生存空间日渐成为人们共识的背景下,小区内园林景观的设计逐渐成为竞争的重点因素。优美的环境景观不仅可以美化社区环境,还可创造出和谐融洽的邻里交往气氛。本文剖析了目前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住宅区公共环境是人们日常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景色怡人、绿化率高的公共环境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愉悦人们的身心。优美的环境景观不仅可以美化社区环境,还可创造出和谐融洽的邻里交往气氛。近年来,商品住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向大型化社区发展。在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绿色生存空间日渐成为人们共识的背景下,小区内园林景观的设计逐渐成为竞争的重点因素。住区环境景观不仅讲求较高的绿地率,而且对园林的某些特性,如给人的亲和力、满足居住者生理、精神双重需要、给住户提供有亲密归宿感的情感场所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更加注重注重景观的立意和主题的表达,注重使住户乐于其所、情融其中的真实感受。
环境设计注重“触景生情”,讲究人与景的 “相互交融”。居住区环境设计与一般城市景观设计不同。居住区环境景观所服务的对象基本上是社区居民,因此更加讲究以人为本。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表现出对居民的尊重,从他们的需求出发,尽量满足他们身体、思想和精神的需要,引起居民的情感共鸣。要想设计出符合人文特色的居住区环境景观,就要认真洞察社区居民的需求,了解他们的职业构成、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和价值观念等。2园林景观的作用
当前,房地产业竞争愈加激烈,只有不断提高商品房档次,才能更好地促进其营销,带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在土建方面很难有更大的突破的背景下,改善外部环境成为带动销售的重要手段。因此,小区环境建设逐渐成为行业人士的共识。而改善环境最有效的措施便是设计园林景观。园林景观设计具有经济和景观环境双重作用。
2.1园林景观的环境作用
亲近、宜人的居住环境是居民内在的需求,也是钢筋、水泥等硬邦邦的建筑物的有效调节剂。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良好的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可以给居民以美好的情感体验。
2.2园林景观的经济作用
随着人们居住区环境要求的提高,良好的社区环境成为房产市场中的重要竞争因素。绿色、优雅的住区环境有助于提高住区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速度与入住率,提升开发利润。因此,住宅景观建设,不仅是居民住房的需要,更是开拓住宅市场、形成消费热点的需要。
2.3园林景观的生态作用
社区本身就是一个或大或小的生态系统,园林景观则是这个系统中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园林景观能给住宅区甚至整个城市带来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它不仅能愉悦人们的身心,还可有效净化空气,绿化环境。
3存在的问题
虽然居住区景观呈现出较好的发展事态,但随着激烈的商业竞争,园林绿化建设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
3.1忽视景观的功能
过分强调视觉效果,追求装饰性、豪华性实用性不高。建设、娱乐等设施不足,忽略人们
休息和娱乐最基本的行为心理。
3.2缺乏文化氛围
形式上缺少和谐统一,内容上缺乏生活气息。一些景观被毫无表情的复制、拼凑和嫁接,景观相对孤立,缺乏文化氛围。
3.3缺乏地域文化特色
不能根据自身抵御文化特色设计相应的作品,缺乏特色和个性。有些景观作品直接把一些经典作品不加分析、不分地域地生搬硬套,缺少文化特色。
3.4可视性与植物景观协调性差
有些居住区,在些园林建筑的设计上一味追求耐久性和管理的方便性,兴建了大量的设计个性不强,形体简陋、外感美感不强的混凝土花架。虽然满足了功能性, 却忽视了居住区园林建筑的形式应以休憩为主的亭、廊为主,景观建筑的可视性与植物景观的协调性较差。
3.5植物选栽不当
在选择植物时,不加甄别,不结合实际,盲目引进,导致栽培的植物因环境不适,成活率不高,增加维护费用。小区中使用的树种单一,不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盲目移植大树,既增加成本,也造成对现有生态资源的破坏。
3.6简单生态系统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二字成了房地产的一大卖点。但利益所趋,很多开发商为最大限度的追求经济利益,不愿花更多的资金用在景观设计上,许多住宅区景观的生态设计仅仅停留在浅层次阶段,甚至只是一些房地产商的宣传手段。
4几点对策
4.1严格控制绿地率。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常常存在使用绿化覆盖率作为绿地率进行商业炒作和广告宣传的情况。为了规范房地产市场,在住宅小区规划报批和施工验收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绿地率。
4.2尽快制定“园林小区”标准、制定相关标准。可以以评促建,营造景观优美的园林小区。
4.3城市居住环境已逐步实现小区化。为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应重视小区生态园林建设,并在建设中突出植物种类群聚的特点,尽量减少搞亭台楼阁、喷泉雕塑、假山水池,在园林景观建设中注重空间异质性和“点-线-面”的结合。以建设 自然 景观为主,体现人居环境回归自然的建设目的,有利于促进物种多样性在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
4.4加大培养懂生态、建筑、园林、植物等学科知识的复合型园林工程人才。以此培养和提高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人才自身的“生态意识、文化观念、区域视野、科学和艺术 ”水平,从而使其创造出的人居环境园林景观,设计富于 中国 特色的新时代园林精品。
4.5加大培养生态园林工程监理的综合型人才,提高工程监理力度。根据生态园林工程的生物学特点、要求,所培养的工程监理人才应具备生物学知识背景,应该懂得植物生 理学、植物保护学、土壤以及植物分类、植物栽培等学科的理论,能根据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和植物品种的特征,采取不同措施确保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进度和造价,有效地督促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园林景观建设快速健康的发展。
[1]孔德佳.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若干关键问题[J].科技信息,2009年
[2]陈满.论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年
[3] 杨一宁.基于生态学原理的园林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