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核心素养的德育培养”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12:4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班主任核心素养的德育培养”学习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班主任核心素养的德育培养”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篇:班主任核心素养的德育培养”学习心得体会

以德促教,活动育人

——中小学“聚焦核心素养下的德育培养”学习心得

东莞市东城岭南学校

王明礼

2016年12月5日-7日,有幸参加东莞市东城中小学“聚焦核心素养下的德育培养”专项培训高级研修班,3天的培训时间,5所学校,8位专家老师的讲座,让我对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中山市德育工作水平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各校在市教育部门主题德育目标下,构建和各校相切合的德育主题,促使各校发挥其特长,有特色地开展德育活动,在活动中育人,以德促教,引领学校在德育。

西厂小学:精彩大课间,定格童年记忆,活动育人

12月5日上午,我们参观访问了中山市石岐区的西厂小学,走进西厂小学,并没有看到所谓高大上的建筑物和宽阔的田径场,学校的所有景物一览无余。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游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对西厂小学不断的了解,也刮目相看。西厂小学,获中山市市一级学校,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学校。西厂小学秉承“创造有生命力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打造以活力教育、活力课堂、活力校园、活力假期为核心的“活力”校园文化,创建“活力教育”品牌。

近1个小时的参观,我最大的感受是:西厂小学虽然不大,但是校园文化建设却独具匠心、错落有致。墙壁的饰物多数是以学生的手工作品、绘画、学生的发明创造简介、学生的梦想格言和理想等内容为素材,这种校园文化内容的选取,非常接“地气”,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让学生有别样的成就感。

参观结束之后,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更是异彩纷呈。西厂小学的大课间项目多数是曾经我们玩过的传统项目,诸如:滚铁环、丢沙包、跳房子、放纸飞机、抛球、跳皮筋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锻炼身体,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

最后,在李园萍校长的讲座中,我更加深刻了领会了,西厂小学的办学理念,真正领会了“活力”的含义。活力教育是关注现实状态,尊重教育规律,满足发展需要,实施课程体系,培养活力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活力人生奠基的教育理念和楷模;它注重关注生态、生命、生活、生长、生机和生成。为此学校开发了四大主题的校本教材:遵守纪律,争做文明少年;学会负责,争做有责任感的人;享受童年,争做阳光少年;弘扬德育,争做现代小公民。在这四大课程体系下,让学生养成具有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科学素养、健康素养、艺术素养、劳动素养、心理素养。这八大素养正是构成“活力少年”的主要标志。杨仙逸小学体育路学校:一校一特色,一班一亮点,打造德育示范名校

12月5日下午,我们来到了杨仙逸小学体育路学校,这所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学校现有37个教学班,学生1819人,教师96人,是目前石岐区办学规模最大的民办小学。学校以“奏响童年最美的旋律,绘就未来最美的蓝图”为办学理念,以“和谐致美,以美育人”为办学策略,致力打造“德美”教育特色。

在参观该校的过程中,深深感觉学校在这方面的用心。体育路学校,用浓墨彩画将学校渲染成一个童话的世界,在这么美的环境中,孩子更能以美的姿态与之融合。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该校也较为注重,《三字经》、《中庸》、《论语》等经典文化,均以彩图版的墙画呈现,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在最后孙华校长的讲座中,孙校长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主题为我们分享了她在学校德育管理上的心得,讲座通俗易懂,我获益良多。《中庸》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的教育重在修身,因此该校开发了属于自己的修身课程体系:

正心——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修行)正品——爱国爱家、诚信守格(修德)正能——实践创新、善学合作(修为)

在这种修身的课程体系下,学校的德育特色重在抓“实”: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知”注重优秀文化的传承;“行”注重在活动的体验;“新”注重工作常做常新;“评”注重德育效果评价。

体育路学校在这种修身的德育课程体系下,开展了多种德育活动:体育家庭作业,徒步、爬山等;“2+2n”心理原理;日行一孝,好家风建设;各种主题班会;小课题研究,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体育路学校强有力的驱动力,为孩子的修身打下坚实的基础。

西区小学:沐浴德育春风,引领学校快速发展

12月6日上午,我们来到中山市西区小学。西区小学在区真善美德育理念的引领下,确立了突出“真趣”文化,开展“三适教育”(适宜教师职业发展、适宜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需求),倾情打造精美校园。

在苏校长的讲座中,他详细为我们阐述了,德育管理首先是要时刻关注国家发展的大背景,目前是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优秀传统文化等。第二是注重德育理念的实时更新,传统的说教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用通过活动育人,这种德育就像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西区小学,在这块值得称赞的做法是竞争当班主任,当然前期的氛围营造和理念熏陶是必须的,学校大部分老师都能积极参与到班主任竞聘工作中去。只有这种源自内心的向往,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第三、营造温馨、和谐轻松的校园文化。长廊书吧、空中花园、艺体室等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第四、德育引领特色班级百花齐放。在学校大德育的引领下,各班开始倡导特色班级的创建。特色班级创建中,注重班级特色文化的布置,班级活动的开展(例如,军事化特色班、国防训练等,剪纸班等,感恩存折等)。第五、通过德育体艺工作带动教学工作全面提升。学校加强对的主力军(班主任)的人文关怀:精神关怀暖心活动、搭建专业成长平台、团队文化自我增值、待遇保障、物质支持。

苏校长的教育理念深深地启发着我,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教育永远是微笑的!班主任的人文关怀技巧是微笑、眼神、课堂的3种声音(笑声、掌声、读书声)。而德育工作的最高境界是敬业工作---传递快乐----他人接受快乐----自己收获快乐,进而又能促进自己敬业工作,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沙溪镇初级中学:创建电影课德育特色课程,引领学生华丽转身 12月6日下午,我们来到了中山市沙溪镇初级中学,充分地认识了沙溪中学在电影课德育特色课上高度,利用特色电影课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的转变,促进学生思想的转变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作为一所农村普通中学,沙溪中学首创教师和学校电影课,全国电影课德育特色学校。通过讲座的学习逐渐明白电影课教育特色,就是利用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截取其中的片段,通过形象的手法,让学生、家长和教师通过观看、感悟有所启发,有所收获。从电影课的内容看,一般情况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幽默、感人、震撼、创意无限、师生齐参与。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家长学校电影课,学校通过选取和制作优秀的电影课,给家长以启迪。做好家长学校,做好家长工作就多了好的帮手,做不好家长学校学校就多了很多的对手。

中山市华侨中学:特色手法打造特色班级,多维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2月7日上午,我们走进了中山市华侨中学,该校是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华文教育基地、中华文化传承基地。

在该校的学术报告厅,我们聆听了张老师的“给我一个班,还你一片海”的特色班级打造主题讲座,张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年轻班主任,在特色班级打造上却是独有自己的一套手法。关于特色班级的打造,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要想拯救一个班级,必须寻找解决问题的载体(班级中出现的问题),加上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创新性的管理班级。首先要学生找到班级的归属感,在归属感之下,组建班级组织、制定班级制度、开发班级课程。这时候就要考验班主任的能力了,班主任要做好顶层设计、安排好任务驱动、把握好利他本位。明白带班就是一种修行,发展自己,成就自己,教育他人。在让孩子像花儿一样生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素养和成绩。让孩子像花儿一样生长就是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孩子在玩的时候最容易组建团队,此时班主任顺势而为,顺水推舟,很多问题就在悄然中慢慢解决了。班级活动就是在团队的协作下顺利的完成的,诸如,主题宿舍装修、趣味作业、班级联赛(阶段性知识、各科内容、小组参赛,学生出题)、班级晨会暮会等有效的促进了特色班级的构建。

最后我们还聆听了著名素材型班会课领军人物王家文老师的讲座,王老师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文章、绘画、音乐、视频等作为班会课的素材,在此基础上,构建特色的班会课,让学生在丰富的素材中感悟,挖掘孩子内心深处的情感,进而促进学生在德育、思想、学习上的深刻认识。

通过这三天的学习,感悟良多,非只言片语能概述的。总体感到中山市在德育教育上非常重视,能够从学生的本位出发,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化的技术和理念,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基,促进优秀品格的形成,触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今后在我自己的德育工作中,将不断的学习,创新性的去开展德育活动,结合学校实际,构建完善的德育体系,培养21世纪德才兼备的人才。

第二篇: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3篇

篇一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在有意无意地把学科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便是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谈谈自己对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

历史学科思维是解决历史学习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历史材料引导学生体会构建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明确历史五大核心素养的地位和关系。

一、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分割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二、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三、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努力理解各种历史叙述及其语境的含义;能够对历史具有同情理解的态度,即依据可靠史料设身处地认识具体的史事,对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的各种事物;能够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能够在同情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实事求是地建构自己的历史叙述;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中,能够体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观处理问题的态度。

四、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历史解释可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历史叙述中,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五、历史价值观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以史实为基础的,但又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对史实做出的主观评判;能够认识到分辨历史上的真伪等。

篇二

八月一日,我有幸参加了XX市举办的“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论坛”主题继续教育培训会,两天的培训日程让我深刻感受到当前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学习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并初步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现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理念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1、“素质”与“素养”的区别。

X教授首先阐述了“素质”与“素养”不同概念,提出“素养”主要是要回答“培养出来的人究竟是什么样”,而“素质”则侧重于“学校提供什么方式来塑造人”,两者的立足点、出发点不一样,两个问题到底谁更重要些,显然培养怎样的人是教育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这让我体会到我们总是在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总想着我们能给学生什么,往往忽略了学生受教育后会变成怎样的人,能力上会表现出什么,未来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我感受到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避免把学生变成知识的“存储器”,避免把学生培养成“高分低能”,21世纪需要综合能力更强、创新能力更强的智慧型人才。

2、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的新突破,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是要提供适合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提供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需要的教育,为学生的健康与幸福成长固本强基,让学生终身受益。褚教授强调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我从学习中感受到,核心素养就是在推动个性化教育,实现教育理念从传统知识和技能评价标准向个体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反映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育理念由“结果”向“过程”的转变,由“知识教育”向“人的教育”转变,为此,教师的教学也要跳出单一学科或者单一情境的限制,以适应社会的跨学科、跨情境的教育为出发点,关注教育从“育才”到“育人”转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3、创新与合作是核心素养的关键。

x教授在分析我国国民素质的短板问题时利用中日获得诺贝尔奖人数的对比,清晰的分析出我国国民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很差,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决定着民族的未来,那么基础教育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当前我们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落后,教育质量等于分数第一的评价方式很浓厚,中小学学生合作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足,长此以往,我们的教育就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由此,我深刻感受到当前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创新的紧迫性。

4、作为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怎么做的问题

x教授帮我们指出了几个方向:

第一、中小学要围绕“核心素养”开发课程体系。

第二、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更新理念。

第三、教师素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完善自身知识体系。

第四、采用科学的教育评价方式,形成良好的教育评价环境。

作为教师具体能做到的是什么呢?我感受到教师应该不断保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积极参加学校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在教研过程中更加关注对学生学情情况的研究,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的营造快乐、平等的教学环境。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习作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我将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篇三

一、人的“核心素养”到底有哪些

日本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是“人生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他认为能力是先天的,每个人相差不大,起决定作用的是热情与思维方式。在他看来,热情就是工作的干劲和努力程度。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回答了“人生目的”,即“我为谁”。思维方式是道德的、人性的、利他的,它是正数;思维方式是不道德的、非人性的、单一利己的,它是负数。这才是决定人生结果的关键。若思维方式是负数,越热情、越努力、越有能力,人生的结果将越可怕。换言之,即是:道德的、人性的的思维方式是“核心素质”的首席,第二则是“热情”,它包含了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其中积极的态度更为重要,它包含责任、进取心及抗挫力。

研究者认为,人的发展取决于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逆商。心里学常识告诉我们,智商在于先天遗传,后天培养并不会有太大影响;情商、逆商则在于后天的历练和培养。

道德、人性的思维方式,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还有探究的学习素养,这就是人的四大“核心素养”,它们是“人的教育”的钢筋混凝土。

什么是学习素养的核心呢?我们认为是“探究”。学习应该是“学会”,而不是“教会”,判断“学会”还是“教会”的试金石,是学生会不会探究学习。

知识、分数、作业和试题,并不能给人生好的路径依赖;恰恰相反,它们提供是一条扭曲的依赖路径。

二、人的“核心素养”与“学科关键素养”

学生的学习必须通过学科课程进行。学科教学,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色调,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主色调。尊崇“素养为重”的育人价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条:学科教学必须“素养取向”。

1、任何“学科素养”的形成都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底色。

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换句话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一个人的知识可以不丰富,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进取心在,抗挫力强,这个人的未来发展依然充满美好。

2、学科素养的形成始终渗透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科教学必须要让教学环境充满人性与道德的关怀,学科能力才会成为积极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即人的素养。今天看来,一个只知道教知识、练能力的教师,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教师,只有懂得将“人性”和“道德”弥散在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日常行为中的教师,培养优秀学习品格的教师,才是一名真正的师者。

3、关注“学科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学科能力的“点”很多,“关键能力”不多。研究和把握“学科关键能力”,教师才能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建构起自己的“师本课程”。“学科关键能力”清晰了、明了了、简化了,教师才能更从容地将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才能将佝偻的腰从无边的知识、无尽的训练中挺立起来。

三、“素养统整”下的课程与教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征。课堂教学要四“本”:学生为本、能力为本、道德为本、评价为本。

“素养为重”下的课程与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和角色,回归职业素养,人性和道德将成为课堂自觉。人性关怀和道德示范将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前提和基础。

人的“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统整,每个学科的教学首先考虑的不再是本学科知识,而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素养。每个学科都有作业,对于“核心素养”来讲,作业里的责任、抗挫、时间观、效率观,比作业本身更重要,而这些“素养”,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课堂、集会中的自控和自律,讨论、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学校运动会上的拼搏、包容、团结、意志,也可以统整所有学科。关键是教师的职业素养要回归,回到“育人教书”,先“育人”再“教书”。

因此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重要,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非专业素养——即人性与道德、热情与坚持——更重要。

第三篇: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一、人的“核心素养”到底有哪些

日本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是“人生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他认为能力是先天的,每个人相差不大,起决定作用的是热情与思维方式。在他看来,热情就是工作的干劲和努力程度。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回答了“人生目的”,即“我为谁”。思维方式是道德的、人性的、利他的,它是正数;思维方式是不道德的、非人性的、单一利己的,它是负数。这才是决定人生结果的关键。若思维方式是负数,越热情、越努力、越有能力,人生的结果将越可怕。换言之,即是:道德的、人性的的思维方式是“核心素质”的首席,第二则是“热情”,它包含了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其中积极的态度更为重要,它包含责任、进取心及抗挫力。

研究者认为,人的发展取决于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逆商。心里学常识告诉我们,智商在于先天遗传,后天培养并不会有太大影响;情商、逆商则在于后天的历练和培养。

道德、人性的思维方式,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还有探究的学习素养,这就是人的四大“核心素养”,它们是“人的教育”的钢筋混凝土。

什么是学习素养的核心呢?我们认为是“探究”。学习应该是“学会”,而不是“教会”,判断“学会”还是“教会”的试金石,是学生会不会探究学习。

知识、分数、作业和试题,并不能给人生好的路径依赖;恰恰相反,它们提供是一条扭曲的依赖路径。

二、人的“核心素养”与“学科关键素养”

学生的学习必须通过学科课程进行。学科教学,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色调,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主色调。尊崇“素养为重”的育人价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条:学科教学必须“素养取向”。

1.任何“学科素养”的形成都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底色。

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换句话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一个人的知识可以不丰富,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进取心在,抗挫力强,这个人的未来发展依然充满美好。

2.学科素养的形成始终渗透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科教学必须要让教学环境充满人性与道德的关怀,学科能力才会成为积极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即人的素养。今天看来,一个只知道教知识、练能力的教师,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教师,只有懂得将“人性”和“道德”弥散在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日常行为中的教师,培养优秀学习品格的教师,才是一名真正的师者。

3.关注“学科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学科能力的“点”很多,“关键能力”不多。研究和把握“学科关键能力”,教师才能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建构起自己的“师本课程”。“学科关键能力”清晰了、明了了、简化了,教师才能更从容地将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才能将佝偻的腰从无边的知识、无尽的训练中挺立起来。

三、“素养统整”下的课程与教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征。课堂教学要四“本”:学生为本、能力为本、道德为本、评价为本。

“素养为重”下的课程与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和角色,回归职业素养,人性和道德将成为课堂自觉。人性关怀和道德示范将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前提和基础。

人的“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统整,每个学科的教学首先考虑的不再是本学科知识,而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素养。每个学科都有作业,对于“核心素养”来讲,作业里的责任、抗挫、时间观、效率观,比作业本身更重要,而这些“素养”,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课堂、集会中的自控和自律,讨论、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学校运动会上的拼搏、包容、团结、意志,也可以统整所有学科。关键是教师的职业素养要回归,回到“育人教书”,先“育人”再“教书”。

因此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重要,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非专业素养——即人性与道德、热情与坚持——更重要。

第四篇:学习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学习“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在中国教师研修网上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然而最让我深受启发的是:了解到了有关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知识,这仿佛为我今后的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分数,甚至出现了“唯分数论”的观点。评价一个学生也是以此为基准,至于所说的德、智、体、美、劳,很多老师都忽视了。而我也不例外。静下心来反思自己近三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不能让让学生成为分数的机器,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具有良好素养的人。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坚信了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教学中德育、智育、体育等“五育”渗透交织。我从不占用音、体、美等课程,也不把剥夺学生上这些课的权利作为惩罚教育的手段,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时下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尤显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我会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听到有学生说“我不行”、“我不敢”的话语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去试试”、“你挺不错的”。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关怀与鼓励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自信心,更好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健康发展的中学生。

二、对学生信任和宽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须这样做。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去批评、打击,这样反而会让他们失去信心,越来越沉默,不能健康发展。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只有主动思考,不断思考,才能让学生不断进步,从而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四、经常反思,不断提高、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这样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的钥匙,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

以上所述,仅是我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第五篇:学习“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学习“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下载班主任核心素养的德育培养”学习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班主任核心素养的德育培养”学习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听名师谈“核心素养”有感 九龙小学 徐润丽 毛主席曾说:“三天不学习, 赶不上刘少奇”。在这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更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在核心素养的召唤下,作......

    学习“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学习“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未来基础教育的顶层理念就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基本出发......

    学习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学习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  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这是学生面对未来世界发展和自身发展的挑战,如何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校的教学......

    “核心素养”系列讲座学习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系列讲座培训心得 凤阳三中 陈永军 2017年9月15日、16日两天,我有幸参加由滁州市教研室张作真名师工作室筹划、组织的“核心素养”系列讲座。江苏省教育研究院......

    学习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学习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海珠区赤沙小学 莫润开 假期里,学习了一些关于培养核心素养的文章,让我认识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并初步了解了核心素养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素养是一个动态的和整合的概念,是指个体为了健全发展,必须因应生活情境的需求而具备的不可或缺的知识、能力或技术能力、态度。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言......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市核心素养会议心得体会 济南燕山学校(小学部)王蕾 2017年9月28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济南市小学英语践行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研讨培训会》。这是一次精彩纷呈的试听盛宴,它为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