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321观看电影《钱学森》有感
义桥煤矿稿件:
观电影《钱学森》有感
今天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和工友们一起观看了电影《钱学森》。之前,只知道钱老是一位科学巨匠,殊不知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崇高的爱国情怀和献身祖国的高尚品德。这位科学巨匠一生为国家,为人类社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钱学森被称为科学的伟人,时代的伟人。他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的科学贡献,不仅仅在于他在“两弹一星”发展的功绩,而在于他可贵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1949年在美国工作的钱学森,当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兴奋的他立刻计划回国,没想到的是美国不准他离开美国,还污蔑他是“间谍”,把他关押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并恶意折磨他。种种“关卡”并没有使钱学森屈服,冲破重重阻拦,最终他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国后,他一头扎进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紧密关注国外的科学动态,倾其所学,为祖国的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缅怀钱老的人生历程,被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所感染,同时更为钱老一生淡泊名利,一心报效祖国,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奉献一生的爱国热情所深深的打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煤矿工人,首先要虚心学习钱老高尚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习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无比热爱的高尚品格。他一生始终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相结合,将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统一,将个人追求与时代主流相契合。
二、我们要学习钱老全心全意为国奉献精神,无私奉献、忘我工作是贯穿钱学森一生的品质风范,是他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精神源泉。
三、我们要学习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是科学精神的本质和客观要求。钱学森自学生时代起就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学业。
四、我们要学习他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钱学森一生勇于探索,不断开创科学技术新的领域。
虽然钱老离开了我们,作为后辈我们怀念他,追思他,敬仰他,他的爱国之心、拳拳报国之情的精神却永远激励、感召着我们。2012年是我矿强基固本,稳步发展,乘势而为的一年,目前集团公司正在开展“解放思想 提高标准 创造佳绩 跨越发展”大讨论,迫切需要我们广大煤矿工作者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立足本职,学习先进,牢固树立以矿为家的思想,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从工作标准上寻找差距,赶超标杆奋起直追,切实增强工作不进步就是退步的危机意识,切实增强工作不创新就是倒退的忧患意识;从作风要求上要转变提高,严于律己,完善自我,努力打造求真务实工作作风,努力打造执行有力办事高效的工作作风;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情抓住机遇、承压奋进、迎接挑战,为义桥煤矿的发展,为圆满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义桥煤矿:刘奉伟 张福兵)
第二篇:观看钱学森电影有感
看《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观看了《钱学森》后,感触颇深。电影讲述了建国初期,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优厚生活待遇,冲破美国当局层层阻挠返回祖国,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感人故事。钱学森是我国的“导弹之父”,为我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钱学森出生在动荡不安的年代,眼看着自己的国土战火纷飞,任人践踏,钱学森看到了中国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外来侵略国家,于是他毅然决定出国留学学习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报效我们的祖国。身处异乡的钱学森深刻体会到没有受到尊重的滋味,活在屈辱中是痛苦的。他化悲愤为力量,努力学习。当钱学森在美国工作步入正轨的时候,新中国的成立使他盼望回国的心激动不已,他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把毕生所学贡献给祖国。“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是钱学森说的话,也是他行动的真实写照。短短100分钟的电影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了钱学森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科研精神和创新精神,带给我无限的思考,具体如下:
一、认真学习领会钱学森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业。钱学森,我国当代杰出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曾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其身价被美国称为“一个钱学森,能顶海、陆、空军队五个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踏上回归祖国的道路呢?那就是钱学森胸怀祖国,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电影中讲述在钱学森决定回国的时候,加州理工大学杜布里奇校长就不解地问他:“从一个发达国家回到农耕社会,你回去能做什么呢?”钱学森微微一笑,说:“回到我的祖国,我 做什么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回去种苹果。” 当时新中国非常缺乏人才和科学技术,钱学森回国后带领着科研人员艰苦奋斗,成功研制出东风系列导弹。1964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接着,他带领着科研人员克服了天气地理等困难,完成了两弹对接,并且在罗布泊试验成功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东风二号。当钱学森面对着东风二号是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他与杜布里奇校长的谈话,并很骄傲地在心中告诉杜布里奇校长:“这就是我种的„苹果‟!”。电影中处处表现出钱学森那忠于祖国的强烈责任感。钱学森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定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他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成功。因此,正是钱学森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所以才能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踏上回归祖国的道路,才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带领着科研人员勇于拼搏,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重大成就,为中国的导弹事业奠定了基础。如今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身上仍然肩负着责任。在人生的每一阶段,都会面临选择的难题。对于钱学森来说,祖国和人民,永远是他选择时的唯一标准。爱国情怀,是支持他度过难关,取得辉煌成就的源泉。作为一名党员,我要认真学习和体会钱学森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时时刻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业,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二、发扬钱学森的刻苦钻研的精神,努力实现工作的创新和发展。钱学森同志先后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教、讲师、副教授,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教授,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教授和喷气推进中心主任等职,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的研究。他与导师共同完成的高速空气动力学 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的“卡门-钱近似”公式,使他在28岁时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独立完成的《关于薄壳体稳定性的研究》,使他在航空技术工程理论界获得很高声誉。他提出的火箭与航空领域中的若干重要概念、超前设想和科学预见,尤其是执笔撰写的有关美国战后飞机和火箭、导弹发展展望的报告,奠定了他在力学和喷气推进领域的领先地位。在美国遭软禁的五年时间内写成了《工程控制学》著作,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我要学习他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培养思维,提高素质,实现自我全面发展,努力学习,在工作中不断创新、科学发展,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高质量完成每一项任务,为单位和部门的发展献计献策、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
总之,作为一名普通国家公务员,我们应认真学习钱学森的事迹,在工作中传承和发扬钱学森的精神。首先应该学习钱学森的爱国精神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习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无比热爱的高尚品格,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相结合,将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统一,将个人追求与时代主流相契合。其次,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为科学奉献一生的精神,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工作,不断提升自我开拓进取和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为单位和部门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三篇:观看《钱学森》有感
观看《钱学森》有感
高级班学员:李露
对于电影,我们并不陌生,从美国好莱坞大片《阿凡达》等,到中国的贺岁大片如《建国大业》之类,花巨资倾情打造,给观众无尽的视觉盛宴及心灵冲击。然而,在市场化运作下票房成为了剧组打造精采电影的唯一追求,从而更多的是为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其内在的精髓却捉襟见肘。没有精神的肉体恰如行尸走肉,毫无生气。在美国,种种现象源于其历史文化的有限性,中国却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要展现历史的韵味其实是不难的,让电影镜头带着我们重温历史是不难的。对于以上现象,我们呼吁电影回归其本色,而不是以一味的商业目的来促进电影发展。这几年,国内的电影内在价值导向有所改观,如上周“青马班”观看的大片就对我们有着深深的启发。星期二晚上,第四期“青马”班组织了第一次活动,那就是在保利电影院观看最新大片《钱学森》,让我们了解到了历史伟人的足迹,领会到了伟人的崇高的理想觉悟,让人震撼不已。钱学森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在初高中历史课本中曾多少了解了他的功勋,“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等荣誉称号让我们知道他对新中国建设的贡献。然而,我们通过历史教材只能看到他辉煌的一面,而没能看到他成长成才中报国理想与现实相冲突的窘迫状态。《钱学森》这部电影里,让我更多看到了伟人背后的艰辛历程。作为清华大学的第二届公费留学生,到美国继续深造,愿来日为自己的祖国共献自己的一份力。然而,大家都知道,当时中国人在列强眼里只是“东亚病夫”,是世
界上最低劣的人种,无论在哪里都不会被人看不起并百般刁难。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是所有当代或现代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当时,钱学森心酸无奈之余,唯有以学术学业当自强,不断刻苦专研,推陈出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拓展出了一片新天地。电影里面最能证明钱学森学术造诣的画面莫过于其导师冯—卡门教授说的一段话:“钱现在已经不是我的学生了,你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是同事同行,在将来的某一天钱的学术造诣肯定会超过我”。钱学森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东亚病夫”,中华民族不比其他民族差劲,他就代表着民族的脊梁。
在这部电影里,钱学森的爱国主义情怀让我感动。在他执意要回中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时,他的美国朋友曾劝说他,在这里有一段经典的台词。他的朋友说:“你的才华和学识只能在美国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够施展开来,回到你们那个农业社会里,我难以想象你能做什么。”然而,钱学森的回答是:只要让我能回到祖国,让我做什么都可以,即使是种苹果。这段台词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里,让人记忆尤深。在当时大半个世界都处于动荡之中,唯独只有美国在民主和平的环境中,并且有着强大的科技实力,对于钱学森这样专研高端科技(航空航天技术)的世界级科学家才能有一展抱负的条件。然而,他却选择了百废待新、缺乏工业基础的祖国,在千辛万苦的环境下进行导弹及火箭研制工作;在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的国难情况下坚持努力工作,为中国的国防事业和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应该反思,尤其是生在21世纪中国的青年学生,我们先辈的历程难道不
能警醒那些堕落、丧失社会责任感、自私自利的青年学生。梁启超先生曾记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21世纪时中国腾飞,东方闪烁的世纪,我们中国青年应该牢记时代使命,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发扬钱老的为国家牺牲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真正领悟和践行钱老“我要用我的知识改变中国的命运”这句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12年3月23日
第四篇:观电影《钱学森》有感
《钱学森》观后感
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姓名:尚伟鹏
学号:
09030611
1观电影《钱学森》有感
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他的事迹为广大国人所熟知。近期上映的电影《钱学森》重现了这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传奇的一生,是一部客观感人的传记题材电影。下面结合影片剧情的发展阐述我的观点。
影片剧情正式开始于1947年钱学森在上海兰心大剧院蒋英个人演唱会后向蒋英求婚的情节。钱学森将蒋英幼时照片带在身边,一句“家里人”感动了这位上海滩的歌唱大明星,让艺术事业处于巅峰状态的蒋英甘愿随他去美国。“家里人”不是乱说的,钱、蒋二人的父亲钱均甫和蒋百里是旧时密友,钱学森是钱家独子,蒋家曾将三女儿蒋英过继给钱家,所以钱学森是比蒋英大8岁的哥哥,两人青梅竹马最终喜结连理。这种爱情是基于长时间亲密的感情基础上建立的,牢不可破,也是钱、蒋夫妻两62年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加州举行晚宴时钱学森弹奏钢琴、蒋英高歌的情景羡煞所有观众,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钱学森浪漫的一面。而“超音速飞行之父”冯·卡门教授的“他早已脱离了门生的身份,他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做得很好„„毫无疑问,他一定会在学术上超过我”足以证明钱学森是一个奇才。
影片花了不少情节描述钱学森在美国被软禁时的生活及心理活动,充分表现出钱学森夫妇的爱国情怀。在蒋英探监的最后,钱深沉的一句“我爱你”,蒋含泪回应“我也爱你”,这个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知道他们是因为都有着一颗爱国报国之心才彼此深爱着对方,单纯地因为对方的才华和彼此的呵护是无法产生如此的大爱的,而有家不能回的心情确实是一种锥心的痛。
当罗友来(历史原型郭永怀)打给钱学森的电话里传来梅斯塔纳的交响乐《我的祖国》时,爱国之情激发了钱学森的科研热情,尽管处于软禁之中,1951年至1954年历时三年夜以继日的研究成就了伟大的科学著作《工程控制论》。正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大搞建设的良好形势使得中国人钱学森兴奋不已,认识到自我价值能够在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中得以实现,科研潜力完全爆发,才让这天才科学家攀登至更高的巅峰。
回到祖国的钱学森奉献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热创建新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自不必说,聂帅的“朝鲜战争把我们的家底打光了,但是,我们会竭尽全力满足你的要求„„”更加坚定了钱学森艰苦奋斗、报效祖国的决心。结合后面的剧情我们可以体会到建国初期人民无限的建设热情,见证国家集中人民力量大搞建设的那一个时代的烙印,用普观天下的视角看,钱学森也是所有饱含热情的建设者中的一份子。
编剧将这样两个细节搬上了荧幕:1.导弹研究中,钱学森在讲解一个问题时,一科研人员完全不懂,钱学森又重新从头讲解,对于毫无基础的张工农也承诺可以随时答疑;而在加州理工大学时,一美国学生因不懂三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就受到他严厉的批评。对比两个情景,钱学森对待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态度截然不同,可以此从侧面论证钱学森一直都要将自己平生所学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2.钱学森偶然发现唱西洋歌剧的蒋英学唱京剧昆曲,蒋英解释自己汉语咬字不清,回国后应唱祖国的歌剧。这两个细节事情虽小,却实实在在地影射出夫妇二人骨子里的爱国之情。第二个细节更是触发了钱学森根据国情调整研发系统的灵感。
“我曾经发誓,一定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是钱学森的豪言壮语,“手上没有剑,和有剑不用,不是一回事”是钱学森对待核武的态度。他的话铿锵有力,他的话掷地有声,他的话绝非妄语!
要兑现这些豪言壮语,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电影演绎了钱学森在长征系列火箭和核导弹研发过程中的工作情况,其中长征二号的发射遭遇失败,须知火箭发射是当时中国的头等大事,而钱学森的内心并无丝毫挫折感,而是积极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心理素质,只有精神境界达到一定高度时,才能做到宠辱不惊,才能时刻保持乐观、始终让正面情绪支配自己的行动。
在东风二号事故分析会上,张工农准确地分析出了事故原因,对钱学森启示很大:“在我们创造奇迹的事业上,虽然没有那么一大批名牌大学毕业的科学家,但是我们真的有着一批信仰坚定、愿意为共和国国防事业付出终身的理想主义者,我现在信心很大啊!”诚然,张工农本是一位战士,但没过多久就成了科学家,正是因为他有着坚定的信念才有此迅速而华丽的转身。不是钱学森能创造奇迹,而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坚定信仰创造了奇迹,信念决定目标,目标决定行动,人的区别不在于其他,就在于各自的信念是否崇高!
后来有一群普通战士要一睹钱大科学家的风采,人民的崇拜是对钱学森最大的鼓舞,也是对他的工作、成就最大的肯定。就在此时,喜悦并没有冲昏钱学森的头脑,泪水和笑容同时出现在他的脸上,浮现在他脑里的是他离开美国前一天时的老师冯·卡门教授,教授推心置腹:“你已经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我以你为荣!”多年后的成功的钱学森仍不能忘记敬爱的老师,不能忘记老师对自己的鼓励。虽然技术有国界,但是科学无国界、教育无国界、情谊无国界!
影片的最后,当耄耋之年的钱学森因拖累蒋英的歌唱事业向妻子道歉时,蒋英借用丘吉尔母亲的例子,并表达自己的心声:“我们这个国家,可以没有像蒋英这样的歌唱家,但是不能缺少像钱学森那样的科学家。我愿意为此,做出牺牲,这不是遗憾,这叫光荣!”
病床上98岁的钱学森说:“我认为,人,不但要有科学技术,而且还要文化、艺术„„跟、音乐。”这句话强调了文化艺术的重要性,而最后的“音乐”是停顿许久之后说出的,将音乐与文化、艺术并列,我认为,不是因为年老而不讲逻辑随意说出的,而是出于对妻子的无限愧疚„„
这部影片开头和结尾的主角是蒋英,影片虽然名叫“钱学森”,但是蒋英的戏份毫不逊色,钱、蒋二人的命运被牢牢地系在一起。看过《钱学森》的人应该都会被二人的爱情感动,羡慕和泪水是他们爱情带给我的礼物,让我明白何为真正的爱情。虽然世间有很多白头偕老的夫妻,但是真正完全磨合的能有几对?钱学森夫妇从小生活在一起,想法和见解都差异不大,故能互相理解,即使后来一个搞科学一个搞艺术。我认为,将此夫妇定义为武侠小说中所说的“神仙眷侣”毫不过分。
众所周知,《钱学森》是在钱学森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前后拍摄完成的,但是有几人知道就当这部电影公映前一个月,与钱学森携手一生的伟大女性——蒋英,于2012年2月5日去世。夫妻二人的完美人生将会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什么是好的电影?华丽的场景?炫目的特效?搞怪的言行?《钱学森》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每一个情节都是经典,每一句台词都很精辟,每一个人物都很饱满。尽管不乏网友批评作为传记电影,平铺直叙是一大忌,但我要说,这就是生活,平平淡淡在是真,于平凡中见不平凡,于无声处听惊雷,钱学森夫妇的一生就是这样既平凡又传奇的完美人生!
第五篇:观电影钱学森有感
观电影《钱学森》后有感
下午,按照学校的预先安排,在县影剧院看了电影《钱学森》。开始时片头走得快,只注意到陈坤主演,黄建新执导,连漂亮的钱老夫人蒋英是谁演的也不知道
在影剧院看电影和网上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剧场的灯光一灭,大厅顿时灰暗,像进入了没有月光的晚上。宽长的影布上现出画面,音乐响起,把人带入艺术的氛围。轰隆一声巨响,火箭从高高的发射台上插入云霄,犹如我旁边的墙壁倒塌一般,我的心跟着震颤。画面,音效的质感太强了,震撼人心,怪不得热恋中的人儿不惜花钱买票到电影院中消费,那是不一样的艺术享受啊。
陈坤的明星范十足,白面书生,脸型稍长,面孔冷峻,气质形象没得说,岂能一个“佳”字了得。饰演钱夫人的女角色更是是如花似玉,面容姣好,让我的眼睛绝无挑剔之处。只是我潜意识里的像钱老这样中西贯通的天才科学家,应是比较沉稳、内敛,比较有内涵,个人感情方面并不喜张扬的形象。故事一开始很浪漫:蒋英在上海某个剧院开个人演唱会,粉丝很多。一曲完毕下台来受到围堵,而此时这位佳人往前面一瞟,望见了梦中的白马王子。远在大洋彼岸的钱学森抛开繁忙的工作,专程观看女友的第一场演出。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跟我走吧。没有夸奖她的演艺水平,没有过多的热情。看得出男生把所有的热情都埋在了心底。女友说刚从欧洲回来,下面还有很多演出,但年轻后生只有一句话,跟我走吧,紧紧拽住了女友的手。然后蒋英就义无返顾地随着男友踏上了美国的土地。真是“跟我走吧,马上就出发”。我没有看过钱学森更多的传记,只觉得这个故事太浪漫了,太吸引人的眼球啦。若说蒋英学的是艺术,骨髓里有浪漫的因子,这个故事发生的有因缘,那么我有点不相信,同样的故事会发生在钱学森身上,却有些不敢相信。可能是钱学森受了多年的美国教育,其生活方式多已西化,像这样对女生大胆追求示爱本来就很很正常。总之,这么严肃的一个题
材的电影,看起来很有时代感。加入了钱氏夫妇年轻时爱情的花朵,让人的眼睛变得很轻松,很美好。这和我去年看过的几部反映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几部电视剧感受是不一样的。(也包括两弹一星邓稼先、钱学森的)
对钱学森的爱国精神,令我感动。当年年仅35岁的他已成为加州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在美国有房有车,有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幸福的家庭。他的生活该是多么优裕。更重要的是那儿有他的事业,他在美国的军界、科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已是名动世界的火箭专家。当得知他回国的讯息时,他的老师冯·卡门先生,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先生极力恳请他留下,为美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杜布里奇把形式分析的一清二楚,言辞恳切。说回到中国能做什么,当时的中国航天科技一片空白,在那个刚刚诞生不久的建立在农耕社会基础上的新中国,他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你在那儿种苹果吗?”这一个看似幽默的诘问其实何尝不是当时的事实,相信勤于了解祖国新闻的钱学森不会不知道。他的回答很平淡:“如果我什么也做不了,愿意种苹果树。”钱学森的报国情怀是多么的真挚,他回国的决心是多么的坚决,哪怕是忍痛割爱离开了他挚爱的科技事业,被美国移民局软禁了五年之后,都没有动摇回国的信念。我想,钱学森幼年肯定受过传统的中国文化的教育,他的祖父或父亲一定把爱国的中国最传统最优秀的文化知识搬移到了他的骨子里,否则他的意志哪有那般坚定,宁死不屈。这是胸怀坦荡、高风亮节、宁折不弯、誓死报国的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的品格在钱学森身上的映现。联想到前几年电视报纸上的报道,说好多中国的优秀外出留学人才学成后不愿归来,说中国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没有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说白了,都是些借口,无非是贪恋国外的优越的物质生活,不愿为报效祖国忍受一丁点的委屈。如果让他们面对钱学森,肯定无语。更重要的是,5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有几个受过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骨子里就没有中国文化的血液,让他们怎么发自内心的爱国?
多年以后,当钱学森躺在酒泉发射基地的一间小土块房子里仰望着矗立在发射台上的东方号导弹时,想起临回国时老师说过的话,不禁喃喃自语:老师,这就是我种的苹果树。此时他的心里应是百味杂陈,他终于实现了报效祖国的夙愿。
人才,真正的人才都哪儿都是也应该成为受人尊敬的人。人才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连钱老的老师冯·卡门先生都说,让这么一个科技天才回国,就等于让中国有了与西方大国相抗衡的力量。冯曾说,钱虽是我的学生,但若背叛美国,那就是我的敌人。这句话固然反映了冯·卡门先生的爱国情感,当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他对人才的重视。美国海军次长的话更直接:一个钱学森,就抵得上美国海军陆战军的五个师。我更细微的感触到美国人对科学的重视,对人才的重视。联想到眼下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何尝不是与对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