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树立正确“四观” 圆满答好“四问”[推荐]
“四观”、“四问”心得体会
信仰是精神的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没有信仰就会丧失方向,就会丧失信心,党员干部固然要有崇高信仰,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更有必要弄清“四观”含义,回答好“四问”的圆满答卷。
1、群众观: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开展一切工作都要沿着群众路线去走,一旦偏离这个路线,就会盲目以致迷失工作方向,要提高对群众观的理解和把握,把它上升为一种价值观和信仰高度去对待,只有这样群众观才能根植于我们的政治意识中、潜移默化为我们的习惯行为。简言之,想问题、做事情要从群众出发,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价值观:
正确价值观必须符合事物的属性和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权力观:
就是要充分认识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所有。权力观之本是执政为民,勤政为民,权力的基础是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要加强联系,同群众“亲”,要解决突出问题,让群众“认”,要严格要求自己,使群众“服”,要完善民主管理,让群众“信”。
4、事业观:
就是要有干事创业、勇于担当、留下实实在在,经得起群众和实践检验的政绩。
真抓实干是坚持和树立正确事业观的具体体现,勤奋敬业是坚持和树立正确事业观的必然要求,开拓创新是坚持和树立正确事业观的关键环节,自省自励是坚持和树立正确事业观的基本保证。“四问”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回答好“某某县的县情是什么,某某县的发展靠什么,我们应该干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干?”
1、某某县的县情是什么?:
当前,某某县的发展已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县已经进入加快发展,加速崛起的新阶段。但是按照群众路线教育的新要求,要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充分摸清发展现状。也还有一些不容客观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规模较小,产业结构不优,特别是工业基础薄弱,社会事业仍有欠账。
2、某某县的发展靠什么?
(1)就是要我们从群众的实践出发,激发群众的主体作用,凝聚加快某某县发展的优势和能量,以进一步坚定加速某某县崛起的思路自信、发展自信、成果自信、方向自信。(2)要坚持产业结构调整;
(3)要坚持反弹琵琶,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4)要坚持把工业振兴作为第一任务,振兴县域经济,强化工业支撑,持续提质扩量,促进城乡产业互动,全面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5)要坚持把整体承接产业转移作为第一抓手,助推产业集聚新突破。
(6)要继续加大实施招商引资力度。
3、我们应该干什么、怎么干?
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聚精会神推进某某县事业健康发展,千方百计增加人民群众福祉,结合乡镇人大工作特点,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真正把群众反映突出、意见较大、带有共性的问题吸纳上来。同时,结合县委、镇委总体部署和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认真分析定位人大工作与人民群众意愿、经济社会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的有机结合点,科学合理确定议题,使人大的工作更贴近民情民意,更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
要突出一个“准”字。坚持发展与民生并重,不仅要高度重视事关发展的乡镇经济建设、美好乡村建设等工作,还要持续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使乡镇人大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紧紧相扣,与群众呼声息息相应。
要突出一个“新”字。坚持实践与创新并重,针对影响工作实效的薄弱环节、群众满意度不高的工作方式,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通过关注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的民声民意,进一步探索更加切合人大制度本质要求,更加顺应群众意愿,更具活力和成效的履职方式,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要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重视加强学习,要仔细研读理解党和国家对经济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领会国家精神,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锻炼思维能力、培养长远目光、拓展工作思路,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灵活运用,提高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四观四问”是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群众路线宗旨、组织纪律观念、业务工作效能等综合素质的一个有效抓手,要把“四观四问”贯彻于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始终,联系当前工作实际,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改进作风,为建设美好某某县做出贡献。
第二篇:“四观四问”学习心得
“四观四问”学习心得
四观,即群众观、权力观、价值观、事业观;四问,即浑源中学校情是什么?浑源中学发展靠什么?我们应该干什么?该怎么干?
在工作细节中践行群众路线,从点滴小事做到厉行节约。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敢想敢干做好本职工作。群众观方面要深入群众,查民情、解民忧;权力观方面秉公办事、清正廉洁、依法依规,立足岗位,身体力行,服务人民;价值观方面正确看待金钱,阳光心态生活工作。在其位谋其政,在相应岗位上发挥应有作用。
群众观作为党员干部的人生观这种提法是第一次,俗语说,人在低位谋自己,人在高位谋全局,群众往往谋自己发展,我们是基层党员干部却要谋全局。发展方面,要看到浑源中学的内力和外力。发展方面,问计于民,智慧在民间;问需于民,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一是要认清群众的内涵,群众不是指个别群众,是指最广大的群众,开展工作不可能让每一个群众满意。二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引领群众、高于群众,具体工作中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同时更多要引领群众、组织群众,须知群众与英雄共同创造历史,不可机械地依靠群众。为群众服务体现群众观,我党代表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权力观,能为群众服务说明我们手中握有权利,要珍惜用好这份权利。事业观,做事有职业就有事业,每个人角色不同、分工不同,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干事业。价值观,老老实实把自己的事干好就是实现价值的方式。宏观,工作是为全人类的进步而贡献力量;中观,工作是为祖国奉献力量;微观,工作是全校师生谋福利;微微观,工作是在养家糊口,维护家庭。
开展四观四问学习,有利于达成共识、开拓思维、凝聚力量。我希望通过这次四观四问的学习讨论,结合自己的工作,查漏补缺,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三篇:“四观四问”心得体会(范文)
“四观四问”心得体会
近日,我校按照学校《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开展了“四观四问”专题讨论会,全体党员干部参加了此次会议。
经过学习,党员干部理论知识得到了充实,政治素质得到了提高。为进一步深化思想教育活动,我局集中开展讨论活动,交流心得体会,共同探讨思想认识、政治理论及业务工作等。我校结合岗位实际,围绕“群众观、权力观、事业观、价值观”,“浑源中学校情是什么、浑源中学发展靠什么、我们应该干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干”,谈承诺、谈打算、谈工作,在全校掀起树立宗旨意识,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教育学习活动。全校党员干部交流探讨了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经验、思考体会和意见建议。通过“四观四问”专题讨论会的开展,使我对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价值观有了很深的感触,总的收获和体会有这几个方面:
一、勤于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为使自己能适应繁杂工作,我始终坚持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头脑,坚持以自学为主,在学习中特别注意三方面的学习。
一是自觉坚持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单位组织的学习,能认真思考,积极参加中心学习活动安排的集中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的理解认识,二是努力坚持时事政策的学习。及时认真地了解把握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和意图,把握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在工作中能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时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三是尽力坚持业务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之余,尽力抽空坚持努力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借自己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应变能力,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严于律己,树立良好形象
多年来,始终不忘自己是党员,一言一行代表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始终坚持对自己进行高标准,严要求,时常做到自警、自省、自励,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求真务实,深入实际,贴近群众,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主张,贯彻落实为全体师生提供高标准的服务的工作思路和各项目标任务。在纪律上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不用工作时间休闲玩耍,不做影响团结的事,自觉遵守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不做有损党员形象和国家利益的事。
回顾多年来的工作历程,虽然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在某些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努力加以改进。
第四篇:领导干部要树立“四观”(模版)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牢固树立“四观”,努力提高执政水平和统揽全局的能力。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它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其基本内涵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作为领导干部都是一个地方或一个部门发展的领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怎样才能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这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也是对领导干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领导水平的一个严峻考验。当前,存在于某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头脑里的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速度是硬道理”;有的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GDp为中心;有的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还有的好大喜功,欺上瞒下,搞所谓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这些情况表明,转变发展观念仍然十分艰巨。各级领导干部无论是决策还是工作部署都要着眼于是否利于提高质量效益;是否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否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在实践过程中既重经济指标,又重社会进步;既重物质成果,又重人的价值;既重眼前利益,又重长远福祉。惟其如此,科学发展观才能体现在每个领导干部的头脑中,落实到发展的实践中,才能真正有利于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下去。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目前在一些地方存在着一些不正常的政绩现象,如有的领导干部屡屡出现重大决策失误,导致重复建设、银行坏帐、生态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一些地方领导不顾百姓死活,大搞各种贻害无穷的政绩工程;有的领导干部对经济、社会生活干预过多,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现象同时并存等等,这些都是与正确的政绩观相悖的,必须切实转变观念、转变作风,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贺国强同志指出:所谓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贺国强同志关于政绩观的五条要求是衡量各级领导干部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的五把尺子,说到底是要解决好以谁为本,为谁创造政绩的问题。我们要经常量一量、看一看,我们思想和行动、决策和部署,是否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是否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健康协调发展;是否是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力竭尽全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办好事;是否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和“以人为本”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真正做到“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以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千方百计地做好发现、培养、凝聚人才的工作。首先要适时激励。领导者要有效运用激励手段,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其二,要用人不疑。古人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领导干部要想把下属培养成人才,必须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信任犹如能量得到释放的催化剂,能激发人的创造热情,让平凡的人生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其三,要宽严适度。领导者要让人才更多更好地成长起来,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在工作上要多帮助、多指点,避免他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在学习上要多督促、多引导,促使他们锤炼内功,不断“充电”,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驾驭实际工作的能力;在生活上多关心、多体谅,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在思想上多提醒、多帮助,发现错误苗头要早打招呼,常敲警钟,帮助他们及时纠正、找准方向。其四,要艰苦锻炼。平静的湖里训练不出勇敢的水手,安逸生活造就不出时代的英雄。领导者要善于把下属放在不同环境里,尤其是条件艰苦、困难较大的环境中,摔打磨炼,使其经风雨、见世面、增才干。
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相信人民、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石”和唯一宗旨,是党80多年奋斗基本经验的总结。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这些都深刻地阐明了党和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也道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哲理。由此可见,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如何,事关党的兴衰,也是检验我们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尺度。
领导干部要把群众观念落到实处,并作为改造世界观的重要内容,必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体现了领导干部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反映了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阐明了我们党一贯坚持的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群众观。领导干部的情只能为民所系。“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这是湖南省原省委副书记郑培民的心里话,他也是这样做的,因而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人民亲切地叫他“为民书记”。我们广大的领导干部要象郑培民一样,做“为民书记”,做密切联系群众的榜样、楷模。要时刻坚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绝不脱离群众;领导干部的利只能为民所谋。“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立志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领导干部的权只能为民所用。领导干部的权力来自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做到权为民所用,就必须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人民赋予的权(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力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
发展观、政绩观、人才观、群众观,都是世界观的不同侧面,都是领导干部的行为导向和价值取向,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同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也离不开正确的人才观和群众观。因为发展靠人才支撑,政绩靠人才创造,而领导干部的政绩,说到底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四观”,才能使我们的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更好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行政,从而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更加科学、更加理性、更加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崭新阶段。
第五篇:三问四观心得
“三问四观”心得
“三问四观”的指导思想根本上解决的是人的思想和事业定位及定价的问题,定位解决的是思想的走位问题,“问”的是工作方向,定价解决的是价值取向问题,“观”的是工作实绩。
清楚“我是谁”———是解决定位问题的第一步,从政治的角度讲,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正确指引下,审慎的对待党群、干群关系,正确的处理党群、干群关系,清醒地认识到党是人民的公仆,归根到底是服务于人民的,清楚这一点是进一步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的思想定位的重要保障。从自身工作的角度讲,清楚“我是谁”是一切工作起点,公路收费工作是现阶段国家经济建设补充性工作,作为从事公路收费工作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他所承担的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收费任务。客观的讲,收费人员能否正确的处理与司乘人员的关系;能否正确处理在收费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能否正确解释司乘人员的疑问,这些问题处理得当就会很大程度上拉近国家政策和群众的距离,对于让司乘人员愿意、能够理解和支持国家现有政策有着重要意义,窗口行业实际上是国家政策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群众通过“窗口”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和享用国家政策带给人民的福祉,做好这些工作也就用行动回答了“为
了谁”、“依靠谁”。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解决“定价”问题的基础性工作。人们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才能科学地认识自身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科学地认识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也才能科学地处理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等等的相互关系,从而形成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正确目标与方案。
解决好世界观的问题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作总的思想基础问题,为解决好、落实好权力观、事业观、群众观奠定基础。
说到权力观,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正确的认识和执行自己的权利,但也有部分领导干部不能正确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利,有的把权利当作取得金钱、美色的工具;有的把权利视为个人“私恩”的产物,甚至把权利作为对个他人效忠的工具,背离权利本质。李春城、倪发科、刘铁男、周永祥等高官,可谓权倾一方,然而他们没有正确的运用人民所赋予的权利去为人民谋福祉,却大肆受贿,出卖国家和人民利益,大搞权钱交易、权权交易,胆子之大、涉案之深,让人瞠目结舌。然而影响更深远的是,他们的拙劣行径在一定程度上让群众产生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情绪,我们应该在思想上警醒,在行动上抵制这种顽劣的滥权行径。
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是从根本上实践正确群众观的重要
保证,作为共产党人,我们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人民利益就是我们的最高利益。倾听民声、关注民声,正确理解和重视民众诉求,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着力改善民生,是实践正确群众观的基本要求。
最近网络上流传着某地一位市长对政绩的理解:“下水道工程耗资几百亿,埋在地下谁都看不见。”如果报道属实,那么这是一个典型的形式主义培育出来的怪胎。他只看到了表面工程给自己带来的既得利益,却没有看到在城市内涝愈演愈烈的今天人们都在关注百年不淹的千年古城——赣州,它的下水道工程是宋朝建成的,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功能强悍。
近年来,有的地方片面追求城市发展速度,片面的实施城市规模的扩张,注重地面工程的高大上,而对于能够让城市受益千年的“下水道”工程却付之偏颇,规划起来“小心翼翼”,实施起来“精简节约”,造成整个城市“脉络”瘦、堵、缺,这也是业绩观不实、群众观欠缺的后继影响。
把握好“三问四观”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以此为契机,扎实开展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让我们的党员能够在工作中满怀感激之情、进取之心、敬畏之念披荆斩棘,使我们国家事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