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曾国藩:放下三个字做事,捡起3句话做人
曾国藩:放下3个字做事,捡起3句话做人
人生就像一块农田,要想有所收获,除草施肥哪个过程都不能落下。人生也像一次清扫,要想保持整洁,去旧迎新哪个步骤都不能忽略。生命的田野中有荒草,也有庄稼;生活的空间里,有垃圾,也有珍宝。有放下,有捡起,才能有成长,有收获。
放下三个字做事
曾国藩在家书中说“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事情要想做好,就要忌躁、戒畏、少欲。
做事忌躁
躁既指做事浮躁也指遇事急躁。古人说:“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 哲学家维特斯坦曾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浮躁是人的劣根性,人浮躁,行为就无定性,容易见异思迁。心浮气躁的人做事总注重表面功夫,喜欢投机取巧,浅尝辄止。
初入官场的曾国藩,也是个心浮气躁坐不住的普通青年,凡事喜欢凑热闹。道光二十二年,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昨日今日,俱无事出门,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
除了浮躁,急躁也不可取。
不少人一遇到问题就急躁冲动,但急躁往往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把情况越弄越糟。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拼的从来不是速度,而是耐力。
做事不能浮躁、急躁,不要人云亦云、急于求成,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只要塌下身子、静下心来做事,成功一定不会缺席。
遇事不要急躁,头脑发热做出的决定往往是错误的,静下心来思考,才能做出有利决定。
做事戒畏
做事情,先需要勇气,后需要智慧。只有具备了无畏的勇气,才能从自我的小天地里解脱出来。
勇气不是跟随别人迈出九十九步,而是独自迈出第一步。
但丁曾赞美勇气称,“我崇拜勇气、坚忍和信心,因为它们一直助我应付我在尘世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
歌德也曾说“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许多;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丢掉了。”
生活中,不要害怕失去。面对困难,不要逃避,你越害怕,困难就越强大,等你摆出勇气,直面困难,就会发现,不过如此。
中老年人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也不要畏惧,拿出勇气,敢于尝试新鲜事物。
做事少欲
人皆有私,理所当然。常人并非圣人,不可能做到摒除私欲。但在做事的过程中,私欲太重,事事想自己得好处,反而会埋下祸根。
私欲太重的人,看不见别人的付出,只在意自己的得失,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往往会为大家所不喜。曾国藩早年也是个重私欲之人,做事不给别人留余地。这种做事方法常常使他感到陷入困境,于是曾国藩向唐鉴请教。
唐鉴告诉曾国藩要克制私欲,戒欺戒玩。曾国藩听后很受启发。
做事不要贪私欲,好处记得与他人分享,不要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还要懂得体会别人的感受。
“心止念绝真富贵,私欲断尽真福田”,见到别人好,不要嫉妒,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福气,损人不利己。
捡起三句话做人
曾国藩喜好易经,对周易也有很深的见解。在《曾国藩家书》中,曾国藩写下了读易经的心得体会,“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这三句话也概括出了做人的道理。做人:既过不恋
既过不恋指的是不论成功失败,面对过去的事物不要耿耿于怀。泰戈尔有句诗“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了”。沉湎于过去,对当下无益,对未来无益,只是虚度生命的一种表现。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军过程中,有过三次大的失败。
在失败的最初,曾国藩都试图以死报国明志,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痛定思痛,曾国藩反而走了出来,开始向前看。
不要总是陷在过去的痛苦泥潭中拔不出来,毕竟现在才是你真正能把握的时光。
面对昨日的错误积极提醒自己注意,给自己正确的心理暗示,通过曾经的错误总结经验,避免以后再犯,这才是正确的人生选择。
对待曾经的成功,也不要一味沾沾自喜,毕竟荣誉属于昨天,不炫耀。
做人:当下不杂
当下不杂是说人要好好把握当下时光,做好眼前事,疼惜眼前人。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厚度。
活在当下,快乐来临,就享受快乐,困苦来临,就迎接困苦,不逃避,敢承担。活在当下,就是踏踏实实,干好眼前的事。曾国藩作为一个笨人,能取得大成就,靠的就是踏实。
不空口说大话,不自夸,认认真真干好手边的工作,以坦然的态度面对人生。活在当下,就是珍惜眼前人。时光不等人,很多人、很多事失去了就找不回,不要等失去再后悔。
做人:未来不迎
未来不迎不是让人对未来不抱希望,而是希望人不要空谈未来。
未来太过遥远,它的本质就是现在。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未来虽可期,但对未来不可抱幻想。
法国有句谚语“对于未来的真正慷慨在于向现在献出一切。”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般飞逝,过去永远静止不动。对未来最好的投资就是现在好好努力,对未来再多的幻想,都不如好好珍惜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
忌躁、戒畏、少欲,放下这三个字,生活才会显露本真。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捡起这三句话,生命才能增添美好。
第二篇:曾国藩教做人、做事
曾国藩:真正有出息的人,都懂这3条处世天规,能成大事!
在曾国藩的书中,讲述了很多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法则和经验心得。虽然时代已经很久远了,但是每当读了这些东西,还是很有感触的。因为不管时间怎么变化,人还是一样的人,世界的规律是不会变的。做事情做人只有符合大道,才能发展的更好。
1、物来顺应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论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都需要学会坦然的接受它。有些读者可能会在这里有疑问,他可能会说,如果发生了不好的事情,我难道也只能默默接受,不作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是在做出任何的反应之前,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内心接受这件事的发生,并且认清它的严重性,以及自己是否有能力去解决。
如果不先学会接受,只凭着自己的冲动去做事,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被动。好事也好,坏事也罢,每件事发生了,都有它自己的原因。你已经改变不了它了,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并以此为契机发现自身的不足。
2、未来不迎
这句话是说呢,未来很遥远,看起来虚无缥缈,何必想那么多呢。常常有人说我们要活在当下,享受当下,但是真正能够活在当下的人有多少呢?人们总是爱幻想未来,或者是希望,或者是担心。为未来做好准备是没有错的,但是在未来没有到来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
你现在所害怕的,可能根本就不会发生。你现在所希望的,可能压根不会得到。没有发生的坏事,你可以感到庆幸,没有实现的希望,也会让你沮丧。
未来其实并不远,未来就在你眼前。未来事情的好坏,就在于你此时此刻做什么事情,如何去做。
3、既过不往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做得不好的地方,不要后悔。做得好的地方,不要逢人就炫耀。
过去你的代表不了现在的你,更决定不了未来的你是什么样子。对于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没有必要再费心费神。不如把心思全部放在当下,曾经自己做的不好的,现在把它做得更好。曾经自己取得的成就,只把它当做生命中的一个闪光点即可。
很多人都喜欢沉湎于过去,因为自己的一个失误而懊悔一生,余生都萎靡不振,但是即使这样又能有什么用呢?有些人喜欢把自己曾经取得的成绩挂在嘴边,逢人便说。殊不知,大家早就听腻了,到最后还不是落得人人讨厌。
第三篇:曾国藩的做人三十六字诀
曾国藩的做人三十六字诀
志: 做人要做第一等人
人生由立志开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若能立志,圣贤豪杰,无事不可为。
凡蒋相无钟,圣贤豪杰亦无钟,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恒: 有横断无不成之事
一为坚持,二为专注,三为渐进。
于修业则贞之以恒。
专: 力气用到点子上。
西洋技艺所以卓越古今者,由其每治一事,心积虑,不达目的决不止。
心越用则越灵,技越推则越巧。
熟: 笨功夫也有大收获
熟源于勤,熟导致精。
裕: 让自己的心胸开阔起来。
治心当以 “广大” 二字为药。
局量太小,不足以任天下之大事。
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胸怀宽广,气量宏大。
一笑即可了之。
静: 不动更能掌握主动权。
静坐克己,静坐反思。
静能生动,更能制动。
非静无以成学,非学无以成才,宁静已以致远。
人打第一下,我打第二下。
淡: 品位好人生的真谛。
自视常若平淡无奇,则成大器。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能文不求名。
暇: 留一分自在方可容得大事。
事物运动的节奏讲究一张一弛。
暇谋: 核心人物越是身处危险,越要脱去恐惧的悲观心态,气定神闲,要以四两压千斤,安定人心。
松: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从心态上进行放松,是松字决的最高境界。
大事抓紧,小事放松。
理财: 来的松,销的旺。
第三篇: 塑造形象之诀:
明: 眼越明,心越亮。
凡办大事,以见识为主,才能为辅。
人贵自知,自知则明。
深明大义,晓明大体。
天下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事前易暗,事后易明。
人才以陶冶而成,以勉强磨砺而生。
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知人之道,总须多看几次,亲加观察,方得其大概。
由谦,勤而生明。
五到者: 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四多者: 多看,多做,多问,多想。
实: 靠岸 “认真” 二字大天下。
脚踏实地,从浅处,实处着手,事业才能可大可久。
以朴实为根本,培植根基,而后再讲权变,方能无虞。
用人当用朴实可靠之人,对于成大事者而言,用人不慎,必败无疑。天下事当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凡事都非一触可就,都要经过不断累积,由小而大的过程。
天下事知得十分,不如行得七分。
硬: 真豪杰从不轻言放弃。
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
吾惟尽一分心做一日事,至于成败,则不复计较。
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天下事焉能尽如人意,古来成大事者,半是天缘凑泊,半是勉强迁就。
人贵自强,求人不如求己。
凡危急之际,只有在己者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
硬字,既包含着坚持不懈的拼劲,也包含者忍辱负重的意味。
俭: 好东西都得省着用。
对一国统治者而言,一身节俭,则上行下效,举国节俭,如此则国用日足,国力日强。
持身俭,则自尊自立,不求他人。
治家俭,则家业兴隆,永世不坠。
为官俭,则以俭养廉,局高不败。
历览有国有家之败,皆由骄奢所致。
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可成大器。
戒奢要从苗头开始,而不是等待以成习惯再行改变,那就是极为困难了。
重: 稳当从容,可当大事。
君子不重则不威。
“整齐严肃” 是重字的根本内容
稳重行事,有胜无败。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厚重是贵相,轻薄之人不可用。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看脚盘,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相貌与谈吐相结合。
廉: 护官之符。
清,勤,慎,为居官三鉴。
保持廉洁,必能服众。
人为财死,少贪少祸。
行大事者,不尚小廉。
养廉之法,全得一俭字。
勤: 勤奋是人生第一要义。
勤政是居官首务。
从一个人的勤奋程度,便可以预知他能成多大的事。
勤奋之道,精力虽止八分,却要用到十分,权势虽有十分,只可使出五分。
办大事者,在内贵有志气,在外贵得人心。
由勤生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并行。
家之兴衰,人之穷通,皆于勤惰卜之。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勤的过头,也将适得其反。
慎: 多一分谨慎,多一分胜算。
如果由慎而惧,胆子越来越小,恐怕就什么事也办不了了。
心存畏慎,居高不败。
慎字,即有所畏之意,有所畏惧,办事就会认真不苟,必深思熟虑而后行。
有所畏,则无论何时都不会自满骄傲,不致因骄而败。
居高位而不败之法,只有谦虚谨慎也。
祸从口出,立言宜慎。
多言之害: 易得罪人,易傲,易欺,易败。
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以慎治骄,立于不败。
勤字所以医惰,慎字所以医骄。
忠: 办大事要树立好品牌。
事上以忠,办公事须如己事。
忠字是升迁晋职的必由之路,也是名垂千史的不二法门。
仁: 紧紧抓住人心。
用恩莫如仁,用威莫如礼。
推己及人,多替别人着想,仁也。
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就要以礼服人。
用兵以得人心为第一要义。
带兵如父兄带子弟一语,最为仁慈贴切。
要做到仁,就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符合礼的要求。
救济灾民,是乃仁术也。诚: 言而无信,则一钱不值。
无论勤字,慎字,必须以诚为本,才会有用武之地。
至诚不欺,英雄基业。
诚,专心纯一,不欺。
祸机之发,莫烈于猜忌,此古今之通病。
以诚心求之,虚心处之。
以诚换诚,无人不诚。
一语失言,就会招致别人的不信任。
即使少数人不以诚待己,也终会遭到舆论的谴责,使之醒悟。
鄙意用兵之道,最贵自立,不贵求人。驱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敬: 赢得上进的空间。
自敬方能自尊,敬亲方能齐家,敬人方能使人敬己,敬业方能事业有成。
欲人敬己,必先自敬。
吾辈读书惟敬字,恒字二端,是彻始彻终工夫。
在不自足的驱使下,不断更上一层楼。
贤者敬而贵之,不肖者敬而远之。
多想坏人,不如多想好人。
恕
有了恕,就有了强大的人格凝聚力,像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爱己之心爱人,在人际交往中,应当承认尊重彼此之间的个性差异,求大同,存小异,宽以 待人。
恕,要求宽以待人,不可求全责备,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恕,眼光远一些,胸襟阔一些。
凡事让一步,留人余地,留挤己方便。
容人之短,与人为善。
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以德报怨,化敌为友。
受欺不受欺,全在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尖刻待人会招祸,恕则可免祸。
和: 和能生威,用和打造团队精神。
一个集体或团队齐心协力之和,是成功的基本。
和之不和,私仇不入公门。
和不是凑合,不能为了和而放弃原则,做好好先生
言教不如身教。谦: 君子大过人处,只在虚心而已。
谦字的实质是卑己高人,以足为不足,永远不自足,始终给自己留下追求的空间,不断进取。
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谦以自持,严以驱下。
谦虚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人生谋略。
天下无穷进境,多以不自足二字作出。
有成之时,谨尊 “花未全开月未圆”。
谦亦有度,过谦则近伪。
谦本来是尊重他人,最终也获得他人大尊重。
谦虚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过低贬低自己。
不能过谦,过谦则下无敬畏之心。
防止过谦的方法,是用实,诚二字加以纠正。挺: 坚忍支撑,可建非常之业。
挺身入局,敢于担当,才有成事希望。
自古以来,局外之议论,不谅局中之艰难。
世上的事能不能胜,就看你挺不挺的住,危急时刻,要坚持住。
辣:莫因仁慈而误大事。
眼明手辣,其精义是简单有效,干净利落。
以严为师,欲正人,先正己。
慎独。
出了问题,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自己有没有过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难能可贵。
治家贵严,严父多孝子。
细思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得人不外四事,广收,慎用,勤教,严绳。
督责者,商鞅立木之法,孙子斩美人之意,所谓千金在前,猛虎在后。
表彰一个人时,宜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批评就是在私下里单独进行。
变: 成大事者,应适时求变。
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古人用兵,最贵变化莫测。
慎变,吾因小利小害而轻易变化。
居高位之道,不与,不终,不胜。
成事的正道是日积月累,厚积薄发,而把成功寄托与奇谋险略,天助我也,很少有不失败的。
悔: 不怕揭开自己的短处。
悔,知缺补缺。
悔字与谦字相因,即以虚怀若谷的姿态视察纠正自己的不足。
自知之明比先有自知之勇,这是悔字的发端。
多与怨恨你的人交往,因为他们对你的过错最敏感,也最能予以无情的抨击指摘。
曾国藩的两悔: 制怒,泯忌。
迁善改过,悔字调整人生。
知地之大而我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奇之境,当让以守其雌,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半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持,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
知是天地宽,贪得宇宙窄。
耐:坚持定能胜利。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没有一份耐心,如何过得。
曾国藩将耐字分为: 耐冷,耐苦,耐劳,耐闲。
遇到难办之事,一定要冷静,沉着,稳大稳扎。
学问来自一点一滴的积累,不可速求,要如愚公移山。
缓:事缓乃圆,好从慢处来。
曾国藩办事不求速成,治兵也不愿速进。
曾国藩办事喜欢从长远考虑,稳中求成。
滑:不愿做的事更要做。
迷人之迷,其觉也易,明人之迷,其觉也难。
由滑而奸,取祸之道。
展:化大事为小事。
将难办之事搁臵起来,留待最佳时机解决,使之更加完满。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浑:由聪明变为糊涂。
藏锋觅迹,不过于显露,方不至招人嫉恨,做事不要棱角分明,而是留有充分的余地,方能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好露不浑,天之所恶。
天道有三恶: 天道嫉巧,天道嫉盈,天道嫉贰。
巧: 是欺诈之意。
盈: 是骄傲自满,做事太过之意。
贰: 反复无常,言而无信。
察见渊中鱼者,不祥。
锋芒毕露,为当权者所嫉,亦为同事所嫉,前者担心有人争权,后者出于嫉妒。
意不可说尽,势不可用尽。
浑字是收敛才华,积累才华,进而显露才华。
浑不是一味含而不露,一个人的才能如果不显露出来,无人知道,恐怕只能浪费了,问题是要把握机会,知道什么时候显露,露到什么程度,都因情况而异,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一般情况下不要露,也不能一次合盘托出,露出底细。
忍: 能忍人方能胜人。
忍字第一义: 要求具有超强的自制力,此为修身忍。
忍字第二义: 要求有容人之量,于人为恕,于己为忍,此为处事忍。
忍字第三义: 要求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为达到目的不惜牺牲一切,此为战术忍。
忍字第四义: 当断则断,不留后患。
忍的张力,退一步海阔天空。
为官,第一贵忍辱耐烦,次则贵得人和。
长傲,多言为二弊。
忍是取势,得意须想着失意,进身须掂量退步。
忍的和力,与人脸面,与己方便。
忍的毅力: 忍到最后才是真工夫。退: 退一步,进两步。
急流勇退,保全末路。
盛时常做衰时想,上场当做下场时。
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不以得之而喜,不以失之而悲。
急流勇退要求当事人舍得放弃名和利的诱惑,安于淡薄宁静的生活,还要求当事人退下来之前,先为自己找好安身之地,未雨绸缪。
圆:不妨多转几个圈圈。
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
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待人光有真心诚意是不够的,表现诚意才是最重要的。
写字先求圆润,此求敏捷。
举止留心一重字,行文留心一圆字。
第四篇:读《曾国藩做人做事做官生存哲学》有感
“天下本是将军打,不叫将军见太平”,这是唐朝的谚语。郭子仪深刻懂得这 一道理,在平定安史之乱后,封王的郭子仪广置田产美女,终日以醇酒美女自 娱,做出一副优游岁月不作他想的姿态,李唐天子因此放了心,留了郭子仪的脑 袋,让他享了“太平”。郭子仪的太平日子,是总结了唐朝以前无数南征北战,为 一家一姓喋血疆场的将帅的教训而得来的。春秋时文仲,汉朝的韩信,在王朝历 史的系列片中,留下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功臣亡”的 哀叹。到了清末,曾国藩打下南京,迅速解散湘军,此后以临深履薄的心态,度 过了封侯拜相的岁月。曾国藩处事一向谨小慎微,忧谗畏讥,深怕功高震主,引 来杀身之祸。在其打下南京之后,劝其称帝者不少,曾国藩此时若有野心,即可 黄袍加身。据说,左宗棠曾有题神鼎山一联“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左将此联派专人送胡林翼转曾氏,请共同删改,试探胡曾二人意向。胡拆看后,原封不动转曾,曾国藩将“似”改为“未”,原封退胡,胡拆阅,在笺尾 加了两句:“一似一未我何词费”。曾氏以一字之改,表明未有问鼎之意。(这就 是曾国藩的对清庭的妾妇之道。“以顺为正,妾妇之道也”——孟子《腾文公》)曾国藩作为一介书生,率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他在识人、用人、培 植人才方面的气度的确非同凡响。曾国藩幕府盛况,当时人们赞颂不已。薛福成 在《庸?笔记》中说,曾氏幕府,集天下俊彦之士83人,后世有的学者统计的 数字超过薛氏的记录。80余人中,后来官至总督、巡抚、尚书、侍郎者有李鸿 章、李翰章(两兄弟)、郭嵩焘、左宗棠、刘蓉、唐训方、彭玉麟等十余人,还 有科学技术专家如徐寿、华衡芳、李善兰等。拥有这些人才组成的智囊团参谋其 事,曾国藩的成功就不难理解了。这些幕宾后来成大事者首属李鸿章和左宗棠。李鸿章是道光二十七年的进士,道光三十年(1850年)的翰林,到19世纪 70年代,不但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也是文华殿大学士,位居首辅的当朝一 品重臣,而且朝野都将其看作淮军的领袖。但时人笔记多认为他引用乡亲不分良 莠,是淮系衰微的原因,这是他不如曾国藩的地方。左宗棠则一直是湘系的首领 之一。清末,两江总督习惯地成了湘系人马的专职,自曾国藩以后,左宗棠、刘 坤
一、曾国荃(曾国藩九弟)、沈葆桢都是湘系人物。直隶总督的交椅成了李鸿 章的官场专座,一坐20多年。李长期任北洋大臣,却没有培植起北洋系,袁世 凯只不过任了六七
年的北洋大臣却高高擎起了北洋的旗帜。“北洋将领”、“北洋陆 军”、“北洋军人”、“北洋实业”等等,像商业广告一样人人耳熟能详。袁世凯的军 队,兵员多来自直隶、山东、河南、安徽数省,幕府人物也不局限于一省,颇像 开放型制。但北洋观念,却成为连结这个庞大集团的津梁,一直延续到民国北洋 政府的覆灭。(当王朝把国脉朝命无可奈何地靠在地方实力派上时,爱新觉罗家 的天下就不能维持多久了。)清朝在开国之初,以60万满族人征服数十倍于自己人口的汉人,靠的是 骁勇善战的满族铁骑和血性、狂放的满族性格,统治中原以后,逐渐被汉族文化 同化(征服者为先进的被征服者的文化所同化),统治阶层逐步建立起森严的等 级制度和中央集权,官僚作风日盛,国家和军队的战斗力减弱,因而危机四起。其实,在疆土广袤,多个民族共存的情况下,只有放权,才能使地方官员有活力,王朝才显出几分生气,曾国藩将兵成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朝廷放权是重要原 因。度过难关以后,朝廷以收权为务,督抚以交权表忠,又返回到中央集权的状
态,于是又窒息了朝廷的生机。这与现代的企业管理学有相似之处,在企业家创 业之初,人和事比较少,管理难度小,集权是好事;企业壮大以后,企业家就要 充分授权,只有充分授权加上合理的激励,才能激发下属的创造力,使企业更有 活力。
第五篇:三做谈(做人、做事、做官)感想
三做谈—做人、做事、做官
对大部分人来说一生一般是做人、做事“两做”,但对党政干部来说再加上做官是“三做”。所以我们就要研究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官,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做人以诚为本。这是最根本的,其他的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如果没有诚,对人不诚实,对朋友不诚实,对党不忠诚,没有一个诚字,“满嘴跑舌头”,没有一句实话,这种人谁还跟你交往呢?诚不诚大家心里都知道。诚是最容易做的,又是最难做的。做事以实为本。做事有两个环节,一个是实事求是,在实事里面找规律,这是个实字;找到规律后又要落实,不是为了说两句话就完了,落实了没有,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实,所以,我认为做事以实为本。
做官以民为本。因为共产党的官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民是官之本,以民为本,实际上就为民、靠民、学民,其宗旨是为人民,做事要靠人民。提高个人素质的根本途径是学人民。我认为领导要高明,领导应该高明,高明应该是学了民以后才高明。如果不学民他不可能高明。高明不是天生的,是学民的结果。
做人
(一)什么是好人。做人以诚为本,具体说就是做人要诚恳。待人诚恳,要讲良心,就是好人。我很重视人的良心,什么叫良心呢?简单地说,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就是良心。饮水不思源、知恩不报甚至以怨报德那叫良心吗?但有人糊涂,饮水不思源,知恩不报生活中有,只是有的时候不是自觉的。我认识广东一个企业家叫钟华生,他说了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给你做了一件好事,你也永远不能忘了他。这就是他的交友之道。我的体会是:世界不是为你存在的,社会不是为你建造的,别人不是为你活着。明白了这些“不是”,才能懂得真正的“是”。什么是好人呢?刚才说的八个字: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再就是好人就应该学“好种子”。农民种地要选好种子,好种子能增产15%到 20%甚至更多。好种子很难培养。
(二)怎样识别好人。人都愿意做好人,不愿意做坏人,怎么识别好人呢?第一,我认为最重要、最好的方法就是对比、对照。我写过一个“检验人的十条标准”,就是用一个对照的办法来检验。比如说看他顺境是否骄傲,逆境是否泄气,这就是一个对照。有的人顺境行,逆境不行。一个人在顺境的时候怎么样,逆境的时候怎么样,对强者是否屈服,对弱者是否欺凌,这就是一个人的人品。看到比自己强的就给人家磕头作揖,看到弱的不欺负不过瘾,这不是好人品,如何对待弱者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质。看到露脸的事,是抢还是让,看到困难,是上还是躲,也是一个对比。其实人就在这个对比中看得最清楚,光看一面看不清。对领导,无论是在台上,还是在台下,是否一样尊重。对同级也是一个对比,对有无提拔可能的人,是否一样团结。同级呢,有的有提拔的可能,有的没提拔的可能,是不是一样团结他们。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看到哪个要提拔了,赶快跟他搞好关系,将来提拔后对自已有好处;还有一种情况是这个人要提拔了,他上去就没我的事了,我一定给他出点难题。对有无提拔可能的人都一样团结他,对下级是否一视同仁地爱护他们,这就是在对比中看人品。第二,不求全责备。好人不是完人,用完人的条件要求好人,不管你的主观愿望如何,最后肯定是打击好人,特别是打击那些能干事的好人,这是一个百事不爽的规律,用完人的条件去要求好人,这是我们多年的一个误区。为什么说打击好人呢?因为好人能干事,干事就有矛盾,而且他的缺点也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好多人看着他呢,如果拿一个完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他达不到,所以随时都可以敲打他。完人的标准是一个随时都可以敲打好人的鞭子,提出完人的标准不一定是坏心,任何一个人的缺点都是他的优点的延长,这个人很有主见,那么有人会提意见说他主观,为什么呢?因为主见和主观在内容上可以分清,在表现形式上分不清。有的人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党叫干啥就干啥,这种人往往缺乏创造性。老黄牛式的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人是好人,但让他有标新立异的创新,他也没有,他的优点一延长就延长到没创新了,主见一延长就延长到主观,就是这么个关系。你让他很有主见,又让他一点主观都没有,这种人是没有的;你让他埋头苦干,又让他有创造性,也是很难的。但是我们的文件,我们的理论文章都不是这么说的,都要求我们的干部是“既„„又„„”干部,既有主见,又不主观;既埋头苦干,又有创造性。也不能说不对,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努力方向,不能说我有主见,就能随便主观。但是我们在衡量好人的时候,千万不要把方向当作一个操作性的标准,哲学上叫“二律背反”,两句话都对。我们用干部往往卡在这一关,有很多很有才能的人,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总觉得还有缺点。小平同志在世的时候,有人汇报说,某个干部,这个人急躁,小平就说,急躁好吗,说明他事业心强吗,对工作不着急,这样的干部你用他干吗?小平同志很懂辩证法,事业心强的人往往急躁,干不完他心里不好受,如果遇到慢腾腾的人,他就发脾气,就急躁。
(三)怎么做好人。这里说的做好人,不是“好人主义”中的“好人”,是正面意义上的好人。如果按一个人犯错误的次数来说,可能有的好人犯的错误比坏人还多,为什么呢?因为坏人的错误往往就是一个,即他的目的不对。但是他知道自己的目的不对,所以在方法方式上就特别讲究,能把错误的东西包装得很好,他要研究对方的心理,研究客观环境,采取什么办法才能达到他的目的,手段很讲究,就像搞假冒伪劣的,对包装特别注意一样,不然行不通。目的恶劣,手段也很恶劣,这是最蠢的坏人,真正成气候的坏人绝不是这样的。相当一部分好人是相反的,认为自己一心为工作,一心为他人,一心为事业,有一颗赤诚的心,但是就是不讲究方法,不觉得有讲究方式方法的必要,因为他觉得自己有好心已经足够了,我是好人,我一心为你好,不讲究场合,不看对象,让人不好接受。在手段上、方式方法上发生很多错误,好心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所以说,坏人的许多空间是好人给留下的。有人老说领导喜欢拍马屁的,谁拍马屁听谁的,作为对当领导批评的一句话,领导应该考虑。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下级出于好心,但见到领导老说臭话,他一天累得要命,你还老跟他说这不对、那不对,这个要改进,那个要注意,他能不烦吗?他布置工作可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工作必须马上干,你非站出来说还有多少不完善的地方,把气氛给破坏了,你是好心,主要是方式方法不合适。心好心坏一下子难以看清楚,但是,方式方法都是直观的,于是如果不考虑方式方法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好心,人家没有确定;坏方法,人家都感受到了。我提倡人要明快,不隐瞒观点,但好人更应该注意方式方法。我是中国医药记协的顾问,医药记协成立让我题个词,正好借题发挥,中国有句古话,“忠言逆耳、良药苦口”。这句话是对的,是对于那个被批评的人说的,人家说的话不好听,要想想有没有道理,是对听取意见者的提醒,但他不应成为对提意见者的放纵,对提意见的人不能用这个标准。忠言一定要逆耳吗?不逆耳就不是忠言了吗?我们现在很少喝汤药,而把中药制成了胶囊,照样能治病,因此我把“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改成“良药未必全苦口,爽耳忠言更利行”。好人应该记住这句话,这样可以使你的好心达到预期的目的,也使你这个好人被人们发现,使人家对你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会团结人是大本事。好人不光是独善其身,一定要和周围的人处理好各种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团结的问题,不管他有没有缺点,不管他有没有错误,不管他水平怎样,你不善于团结,不以人家的条件为条件是不行的,所以真正会团结就是大本事。很多人个人做好的本事很大,但是不会把大家团结在一块,没有这种本事,一个人混身是铁,能打多少钉呢?只有把大家都发动起来,大家的力量才大呢!内耗很少,发挥团队的优势,团结力量大,这是真有本事。
(四)好人怎样长寿。如何使好人长寿?第一,要减少心累。人有三累:一是体累,干力气活,身体很累;二是脑累,想问题,写东西,脑子很累;三是心累。对于这三种累,在一般情况下,体力再累不伤人,睡会儿觉又休息过来了;脑子再累也不会伤人,而且脑子越用越灵,大家都有这个体会;最怕的就是心累。怎么减少心累?要注意心理调节,心胸宽一点,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本事。我认为,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他可能成就的事业就有多大。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连一点不顺的小事都放不下,那还怎么活呢?所以要扩展自己的心胸。拿得起放得下,一般的利益不去刻意追求,一般的荣辱不要老放在心上。我在办公室写了一句话:将军赶路不追小兔。小兔有两个意思,可能是利益,也可能是干扰。大将风度,取其大而舍其小,取其本质,而不被现象所迷惑。第二,对得与失的感觉要正常。我有大学文凭,我没觉得这个文凭怎么好,如果能拿到研究生文凭才好呢,研究生文凭我没有得到,这才是我的利益,大学文凭得到了这不是利益。失去的利益才是利益,原来的国企职工没有失业的危险,他也不觉得得到的是利益,如果失业了,才感觉到原来岗位的重要。所以原来的体制跟人们的心理是不吻合的,不觉得它是利益,因为他已经得到了,又没有失去的危险。第三,代价的观点。用代价的观点来调节自己的心理。我们搞市场经济有三种代价:生产成本,销售成本,风险成本。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知道必须付出这三种成本,才能把企业经营好。一是生产成本。有的人就认识不到生产成本,做一件好事,一件好产品,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这一点许多人不认可,总希望做一般的努力就能生产出好的产品,有更多的收获。二是销售成本。不认可的人更多,人也有个销售成本,让人家认识你,跟人家交流,跟人家沟通,包括对领导,该汇报的汇报,这样表现自己是正常的。因为你处在一个团体之中,大家是一个集体,大家互相沟通,让人家了解你,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三是风险成本。大多数人认为做了好事一定会受到一致赞扬,根据我的体会,往往不是如此,做了好事以后可能惹了麻烦,“人怕出名猪怕壮”。比如说我们作记者的,两个人的情况差不多,我老写好文章,他老写不出来,他的心理就不平衡,就老挑毛病,你这个概念不对,那个观点不对,因为他说我几句,心理就平衡了。
(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善良人们的愿望,是生活中的主流事实,但不是全部事实,就是说还有一部分善不得善报,恶不得恶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首先是制度好。但制度好也不能保证善都有善报,恶都有恶报,生活就是这样。如果所有的善都得善报,做好人也不光荣;所有的恶都得恶报,没有人做坏事了,只要做坏事,一定得到相应的报应,谁还敢做坏事?做小偷的每偷必被抓,就没有人敢偷东西了。人要有一个信念,认准一个目标不改变,好人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相信善有善报,也能承受善没有善报,但还行善。假如没有善报我们得到的是什么?是不是一无所获?不是的,有所得,这就是心理积淀。做好事不管有没有好报,心理积淀是好的。我帮助了一个人,我也没得到什么好处,我毕竟做了一件好事,心理积淀有了,好事越多,积淀越多。周恩来总理晚年体质那么弱,但为什么精力那么好?他心理积淀很好啊!一辈子为党、为人民、为国家做了那么多好事,很充实,这种心理积淀的获得是别人不可夺的,别人也不可以借用的。如果一个人心理积淀好,不管条件怎么差,他也是生活在幸福之中。我觉得现在对先模人物的事迹挖掘不够,只报道先模人物痛苦的一面,不吃、不喝、不睡,没命地干,家里有病人不看,让人望而生畏,没挖掘出先模人物的真正幸福。我认为就是他们的心理积淀好,他们无论在什么条件、什么场合下,都能很坦然、很乐观、很幸福地生活,这难道不是最高的生活质量吗?所以我认为先模人物是幸福的,这一点我们揭示不够。
做事
(一)什么是成功。第一,成功等于机遇加拼搏,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志者事竟成”,但仔细观察一下,“有志者事不成”的比“有志者事竟成”的还多,这是一句鼓励的话,不是客观的描述。为什么有些人不成功呢?并不是不努力,也很努力,就是缺一个机遇,努力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只有机遇才能把可能性变成现实性。对一个人来讲,在发展道路上最重要的就是发现机遇、抓住机遇。从积极方面来说,我们要抓住机遇,从消极方面来说,万一没有这个机遇,不要怨天尤人,也不是哪个人与你过不去想整你,机会就到那一步,客观的运行和主观的愿望常常不能重合,机遇往往可遇而不可求。机遇不是一个条件,是条件的组合,条件具备不见得是机遇。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围绕地球转是条件,出现日食月食必须三者同处一条直线是机遇。但机遇是不能持久的,是很难得的,遇到机遇一定要拼搏,不能一般的干,一般的干就对不起机遇了,现在中国人就遇到好的机遇了,所以说中国人就得拼。再就是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你觉得现在没机遇你就放弃努力了,没有准备,一旦机遇来了,你就没有条件抓得住。所以在没有机遇的时候也要努力,做好准备,一旦机遇出现,才能抓住机遇用好机遇。第二,什么叫成功。适合什么干什么就是成功。过去对成功的解释我认过于狭隘,一定要当大官、发大财、成大家才是成功?你的脑子不行,抽象思维不怎么样,非要当理论家,那肯定一辈子受罪。你体力很好,干体力活也很轻松,这也算成功。社会是由多种岗位组成的,在一个岗位你适合,而且做得好,就是成功。我们自己是个什么材料,在哪些方面得心应手,就做哪方面的工作,人尽其才,就是最好的成功。一屋子教授可能没水喝,都是将军起内战。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也是失败之母,这方面的事例也很多。《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了好多企业在扩张中失败,但失败之前它是成功的。现在有些企业在成功中酝酿着失败,为什么?把以前成功的经验绝对化,以前这样做成功了,就觉得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还那样做,不知道所处的客观条件和任务都有所变化,况且原来成功的经验既有普遍性的一面,也有特殊性的一面。由于成功了,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前一段是成功的,后一段能不能成功,就看你能不能正确对待以往的成功,能不能研究新的形势。企业发展的战略要随市场的变化、企业自身的变化不断的调整。
(二)怎样获得成功。第一,“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这三个环节一个不能少,顺序也不能变,千万不能情况不明决心大,决心不大方法多。第二,要增加自己的思维跨度。人的思维就像一座桥梁,跨度越大越是好桥。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就看他的跨度,比如说,他能不能想得很大,有的问题又想得很细:是不是能够想得很广,某些方面又想得很深;某些方面又想得很粗,某些方面想得很细,很有理性又很富感情,如此等等,都是对立的在他那儿能不能统一。还有一种跨度就是换位跨度,桥之所以好是能来往。做事也好和其他人团结相处也好,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体察能力,能不能体察客观的形势,能不能体察对方的意图。刘新元到四川上任前,向毛主席请教到四川后怎么干,毛主席说我没有主意,你看一看四川武侯祠的对联吧。这副对联是这么写的:能攻心则反策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当心。意思是会做思想工作的人能自然消除人们的判逆心理,自古以来真正懂军事的人不是好打仗的人,不战而胜的才是最高明的军事家,像刘邦对项羽围而不攻唱楚歌,是攻心。要根据实际情况,该严则严,该宽则宽,会审时度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能保一方平安。第三,学会协调。我们现在大量的是经济问题,大量的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做事不是搞对抗,更重要的是协调矛盾,所以做事的能力,在目前主要表现为协调能力,一个人就没有能力,就看他会不会协调。协调有个前提,要善于寻找共同利益区,如买卖双方要成交的前提是价格要在双方的共同利益区内,出了这个利益区,就有一方赚不到钱,就不可能成交。因此,善于寻找共同利益区是协调的基础。具体操作要注意沟通,商量、妥协这三个环节。沟通就是大家把信息交流得很充分;商量就是求同,寻求共同利益、共同认识;妥协就是存异,暂时不能解决的先搁置,如处理外交问题。第四,办事的环节,一是议而能决,二是决而能行,三是行而能果。这里面有一个观念上的误区,在工作中什么是支出?什么是收入?我认为在果之前都是支出,只有果是收入。往往我们把收入提前了,认为行为就是收入,比如汇报某项工作,说我们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开了几次会,动员了多少人,很重视,有的人就喜欢这个,但从工作上看这些都是支出,是把支出当成果了。从这个观点上来说,有的行为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有实效越好。所谓形式主义,就是在没有结果的地方搞得很大,把那个形式本身当成结果,误区就在这里产生。
(三)做事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一,创新是生命。第二,一定要心中有数。要有基本数字,要有关键数字,要有关节点数字,要有特殊的数字。第三,要干中学,学中干,干和学结合起来。第四,注意不要在没有是非的地方硬要分是非。比如股份制既不姓公也不姓私,为什么一定要给它找个“公”或“私”的帽子戴?再比如“干股”问题,我认为给企业经营者“干股”是对的,没必要争论,问题在于给多少,给多了,工人都给他干了,损害了职工利益,给少了等于没给,这里是非在给的比例上。
做官
(一)如何看权。三句话:权是好东西,权是坏东西,权是怪东西。权好,好在哪里?好就好在好人掌握了权力,能够更好地为人民办好事。好人没有足够权力就不能够更好地为人民办好事。权坏在哪里?有腐蚀性,特别是对掌权的人有腐蚀性。权大容易气粗,容易以权压人,以势压人,以权谋私。权怪在哪里?放大你的缺点,缩小你的优点,既不是对优缺点的一律放大,也不是对优缺点的一律缩小。我们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提官就是提水平,实际上正好相反,级别提升后,水平相对降低。
(二)用权。三句话:有规则,有体系,有来源。掌权者要研究规矩,权力有体系,权力不是个人行为,是一个制度行为。虽然个人掌握了权,戴了官帽子,但是他是一个社会关系,是一个权力体系。所以掌权的人,一定要认识到是体系中的一员,而不是个人行为,是公职,而不是私人行为,与中央保持一致就是这个问题,要有公职概念,有来源。权力不是个人的,毛主席说权力是人民给的,要戴好戴正这个官帽子,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
(三)如何当领导。三句话:用兵要狠,爱兵要深;为民要实,靠民要真;鞭打快牛。鞭打慢牛不起作用还耽误时间。快牛有劲,打快牛见效快,但一定要注意给快牛多吃草,快牛遇到风险要保护。
(四)能够领导上级的下级是好下级。就是领导在大的方面有一个把握,每一个领域都需要部门的创造,为领导出主意、想办法,只是利用上级的权力肯定、批准。鼓励各级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五)领导者的素质。一是大将风度。二是不搞形式主义。要认识官架子最不值钱,花架子最害群众,三是学会讲话。由于体制的原因,教条主义的影响,我们的干部讲话照本宣科的多,不生动也不能打动人。讲话要注意三点:讲实话不讲空话,要有真实内容,不要罗列一些概念,最后自己也不知讲了些什么;讲真话不讲假话,把心交给群众;讲白话不讲官话。如何真正做到这“三要三不要”,这样的讲话才能受欢迎。讲话在现代生活中非常重要,人们了解一个人特别是一个领导,主要是通过讲话这个途径,讲不好,会影响到号召力、在群众中的威信,影响凝聚力。讲话是领导者的一个基本素质,新闻上有个“倒金字塔”理论,就是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前面、不重要的往后边放,这是我们人类快速交流的逻辑。比如,在古代,有一个部落要去打猎,酋长先派两人去侦察情况,两人跑了好多路,翻了几座山也没发现什么特殊情况,天黑了在快回到部落时发现一群老虎,情况紧急,赶快报告,“报告酋长,老虎,就在部落附近向我们走来。”这时不能反过来按时间顺序报告,今天,你派我们去侦察,我们很认真,从这个山头到了那个山头,又到了另一个山头,怎么走的,看到了什么„„,最后才说到老虎,这能行吗?但我们的一些讲话和报告,大部分是从“山头”说起,等到大家都不耐烦了,开始走神了,才说到“老虎”,最重要的才出来,耽误多少事。要抓住要点,简明扼要。
老实做人 扎实做事 务实做官
——读《三做谈》有感
贺明初
人生在世,内容有三:做人,做事,做官。然而,人有高低之讲,事有成败之别,官有好坏之分。
转业的时候,有一年联系工作的时间,我想利用这难得的空闲,抓紧学习,充实提高,为到地方工作做好准备。于是从购书中心捧回了一大摞书,其中一本就是艾丰所著的《三做谈》。通读此书,令我茅塞顿开,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以致如饥似渴,废寝忘食。
全书采用杂谈、闲谈、即兴谈的方式,全面的解答了如何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的问题。结构新颖,文笔流畅,深入浅出,贴近生活。篇篇合情合理,句句入脑入心。谈做人,像慈祥的长辈,语重心长;言做事,像耐心的师傅,言传身教;话做官,像至高无上的权威,指点迷津。
艾丰先生认为:做人,做事,做官互为一体。做人是根本,做事是基础,做官是责任,做事、做官要先做人,做官要立足于做事。
做人,做事,做官是相互联系的,做人是每个人都要首先面对的,不管你愿意与否,喜欢与否。只有做好了人,才会做好事,做好官。古人云:宁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无德。做好人不一定能做好官,但是,做好官就一定要做好人。做官也要立足于做事,要办实事,做好事,干大事。孙中山先生有一句名言: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艾丰先生说:“一个人的品格大体由良心、公德、爱好构成。做人要有基本的良心,社会交往要有起码的公德,学习生活要有高尚的情操。”
做人最重要的是讲究一个“实”字。说话要真实,办事要扎实,作风要老实。美国CNN是世界上著名的传媒集团,前段时间,因为在报道西藏骚乱时,不顾事实真相,断章取义,作了歪曲报道,引起全球华人的公愤,以致“做人不能太CNN”,一时成为了网上的流行语。说明做人是有底线的,做得不好就会失去做人的意义。首先,做人必须讲良心。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诚实做事,不害他人;自我约束,保持慎独,这些都是有良心的表现。其次,做人要有公德心。要有团体意识,团队精神,不要个人利益至上;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不要鼠肚鸡肠,嫉才妒能;要尊老爱幼,团结和气,不要恃强凌弱,仗势欺人;要助人为乐,不要损人利己;要见义勇为,不要明哲保身。再次,做人要有高尚的情操。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培养广泛的健康向上的情趣爱好而远离那些低级趣味的“人生游戏”。做一名好的领导干部,首先必须做一位“好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纯粹的人,才能有根基,有底气,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考验和诱惑,都能从容应对。总之,做人要厚道,要经得住事,稳得住神。
艾丰先生指出:做事有三个层次的问题:“可做”,“应做”,“实做”。它们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
做事离不开一个“度”字。能不能办成事,能不能把事办好,有一个分寸问题。说话有理,交往有节,办事得当,往往成功。不卑不亢,顾全大局,讲的就是一种分寸把握。有的同志在开展工作时,不该定的事,擅自定;不该管的事,乱插手;不该办的事,胡乱办;不该讲的话,到处讲,这就是没有分寸,不讲原则。一个领导干部,做事更是要把握分寸,要看是不是遵守纪律,是不是合乎规范。要时刻注意克制自我,规范自我。不揽权,多揽事;不干扰,多支持;不武断,多协调。要看看哪些事该办,哪些事不该办;哪些事能办,哪些事不能办;哪些事急办,哪些事缓办。不能不分主次,没有条理;也不能不顾实际,照办照转;更不能借口特殊,自行其事。总之,在工作中要按政策规定办事,按客观规律办事,按组织原则办事,按老百姓的愿望办事。
艾丰先生告诉我们:权力和责任是对应的,拥有权力就要尽相应的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做官离不开一个“责”字。做了官都会有一定的权力,但同时也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工程验收的事交给你了,你就必须对工程的质量把关。印章交给你保管,你就要严格按制度使用,如果出现乱盖章,就是你没有尽到责任。
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要正确行使权力,做到权大不忘责任重,位高不移公仆心。一要立大志。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心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豪情壮志,奋发才能有为。要时刻想着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以天下为己任,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二要尽本职。革命只有分工不同,工作不分高低贵贱。不管处在什么位置,也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尽职尽责,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能挑三拣
四、拈轻怕重;更不能怀才不遇、牢骚满腹,张口闭口“时命不将明主合,布衣空染洛阳城”。三要察民情。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本部门、辖区内发展的优势在哪里,潜力在哪里,希望在哪里,问题在哪里,制约发展的因素又在哪里,才能结合实际,提出有利于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四要戒浮躁。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按客观规律想事、办事,既不见异思迁、怨天尤人,又不急于求成、草率行事;既不闭门造车、坐而论道,又不弄虚作假、贪图虚名。五要勤学习。信息化时代,科技、知识日新月异,不学习就跟不上潮流。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往往情况不明,业务不熟,不学习就不能胜任本职。做一个好的领导,就必须向各位时代英模、道德楷模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成为群众所敬佩的好人;就必须对党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例等全面了解,重点把握,成为群众所希望的领路人;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成为带领群众开创事业的能人。六要保廉洁。要具有奉献精神,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民谋利,而不是与民争利。过去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把做官跟丰厚的利益扯在一起,造成了几千年以来的“官本位”思想。有些人盲目赶潮流,认为只有当官才可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他们看来,不是“权”“责”相连,而是“权”“利”相通,一旦权力到手,就可以“权”谋“利”,甚至干出超出权力,危害社会的事情。七要讲团结。单位与单位之间,单位各部门之间,要顾全大局,多协调,少对抗;同事之间要一视同仁,多沟通,少斗气,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总之,做官要清醒,要肩负起使命,履行好职责。“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付楹联是赵藩在四川为官时为成都武侯祠书写的,我认为很值得每一位领导干部借鉴。
《三做谈》中还有句充满哲理的话,“在生活中思考,在思考中生活。”
人生须要思考,不管做人,做事,还是做官,都必须不断思考。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成败。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我们的人生才会前途光明,我们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让我们高举起改革开放的旗帜,乘着解放思想大讨论的东风,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吧!
老实做人 扎实做事 务实做官——读《三做谈》有感
人生在世,内容有三:做人,做事,做官。然而,人有高低之讲,事有成败之别,官有好坏之分。全书采用杂谈的方式,全面解答了如何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的问题。结构新颖,文笔流畅,深入浅出,贴近生活。篇篇合情合理,句句入脑入心。谈做人,像慈祥的长辈,语重心长;言做事,像耐心的师傅,言传身教;话做官,像至高无上的权威,指点迷津。
艾丰先生认为:做人,做事,做官互为一体。做人是根本,做事是基础,做官是责任,做事、做官要先做人,做官要立足于做事。通过阅读此书,我也有自己很深刻的感想:做人要有基本的良心,社会交往要有起码的公德,学习生活要有高尚的情操。品质是做人的核心,认识论、方法论是做事的关键,宗旨是做官的根本,所以人不管做什么,最重要的还是活个明白。以下从做人、做事、做官三个方面分别阐述:
做人最重要的是讲究一个“实”字,说话要真实,办事要扎实,作风要老实。首先,做人必须讲良心: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诚实做事,自我约束,这些都是有良心的表现。其次,做人要有公德心:要有团体意识,团队精神;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要尊老爱幼,团结和气;再次,做人要有高尚的情操: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培养广泛的健康向上的情趣爱好而远离那些低级趣味的“人生游戏”。总之,做人要厚道,要经得住事,稳得住神。
做事离不开一个“度”字。能不能办成事,能不能把事办好,有一个分寸问题。说话有理,交往有节,办事得当,往往成功。不卑不亢,顾全大局,讲的就是一种分寸把握。做事情就是要讲个轻重缓急、主要次要,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可主观主义、自我行事。总之,在工作中要按政策规定办事,按客观规律办事,按组织原则办事,按老百姓的愿望办事。
艾丰先生告诉我们:权力和责任是对应的,拥有权力就要尽相应的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做官离不开一个“责”字。做了官都会有一定的权力,但同时也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
作为一名企业管理人员。要正确行使权力,做到权大不忘责任重,位高不移公仆心。尽职尽责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少说话、多办事儿,既不怨天尤人,又不急于求成、草率行事;既不弄虚作假,又不贪图虚名。在信息化时代多学习,如今科技、知识日新月异,不学习就跟不上潮流,不学习就不能胜任本职。
《三做谈》中有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生活中思考,在思考中生活。”
人生须要思考,不管做人,做事,还是做官,都必须不断思考。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成败。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我们的人生才会前途光明,我们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才能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