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钓鱼的启示简案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神木县第一小学 刘亚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我”的心情变化。
2、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教学重点:“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教学难点: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
情感渗透:教育孩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朗读指导,抓关键词理解课文。教学课型:以文带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板书课题。
二、回顾课文内容。
三、出示学习目标:
四、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从钓鱼中得到启示的相关语句,谈你的理解。
五、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1---9自然段,找出文中“我”心情变化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谈感受。
合作提示:先自学,然后组内交流,最后汇总合作成果,指定发言人汇报。
汇报提示:我们找到的句子是__,我们的感受是__。
六、情感朗读,理解体会
1、指导朗读,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并说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2、你想对这位伟大的父亲说什么?
3、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作者可能遇到什么“鱼” ?
七、回归生活,谈看法。
八、总结课文,情感渗透。
九、阅读链接
读《语文主题学习》4第33页《偷了豆饼回家》作者梁晓声。
思考:“这些道理不在书本里,不在课堂上,可这些道理使我一生受益。”你知道指的是哪些道理吗?
十、布置作业:
1、搜集关于道德的名言。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道德实践
是 非
难 易
第二篇:《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简案)
13《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案
周莉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
课文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了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抓住课文这一特点,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能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学情分析:
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提高语文能力,培养人文素养的关键期。他们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更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认读“小心翼翼、筋疲力尽、操纵”等词语,积累“月光皎洁、月光如水、银光闪闪、溅起涟漪”等词语,重点指导书写“钩、翼”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习课文3-9自然段,通过抓关键词句来体会“我”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教学重点:
体会“我”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教学难点:
学习抓关键词句的方法,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教 法:谈话激趣法、情境教学法、引导探究法 学 法:默读法、批注法、读想结合法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谈话引入,提示课题。板书:13 《钓鱼的启示》 2.区别“钓”和“钩”,指导书写。翻到61页田字格,有一个字跟“钓”就像是双胞胎。是哪个字?课件出示“钓“钩”,谁有好办法来区分呢?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词语认读(1)出示词语:
第一组:抉择 告诫 嘴唇 鱼鳃 鲈鱼 实践 操纵 鱼饵 第二组:小心翼翼 筋疲力尽 翕动
第三组:得意 急切平静 乞求 依依不舍 沮丧 你发现这些词的特点了吗?(描写心情的词语)
第四组:月光皎洁 月光如水 银光闪闪 溅起涟漪 结合课文理解涟漪:细小的波纹
读到这些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2)出示句子: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2.初知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过渡:拿到一篇文章,我们先要把它读准确,读通顺,这些工作我们已经完成了。下面我们来读读课文内容。
自学提示一: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钓鱼、放鱼、启示)
三、精读课文,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过渡:从钓鱼到放鱼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1.出示自学提示二:默读3—9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句子,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的心情,批注在空白处。并读读这些句子,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2.自学后交流。形式:读句子,说词语。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板书:得意)
(1)你能读出得意的心情吗?指名读。(2)还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我”当时的心情?(3)指导朗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板书:急切)(1)请用“急切”的语气读。注意标点(2)指导朗读。
(3)你就是这个孩子,你会怎么读?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板书:委屈)
(1)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2)说这句话时,我的心情怎样?谁来读一读。(3)齐读。
★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1)读到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要抓住哪个词语?(2)此时此刻的“我”和爸爸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板书:依依不舍)
(1)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2)你就是这个钓鱼的孩子,怎么来读这句话?
(3)这么大的鱼,却要放走,多么遗憾呀!一起来读一读。
3.齐读这5个句子,试着完成填空练习。(课后习题第2题)4.小结、置留疑问:我钓到一条大鱼时是那么得意,我放回鱼时又是那样依依不舍,你能为我依依不舍找到理由吗?爸爸又为什么非要让我把鱼放回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积累描写美丽月夜的词语和句子。(必做)
(2)思考课后习题一;查找有关鲈鱼生活习性的资料。(选做)板书设计:
钓鱼
得意钓鱼的启示
放鱼
急切——乞求——依依不舍
启示
教学反思:
第三篇:简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和初步欣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联想,理解沉郁顿挫的风格和揣摩诗歌生动传神的语言,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的济世情怀,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品味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忧国忧民的情怀。
通过反复朗读、感悟、点拨、想像,感受文中的意象,来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对重点词句的赏析理解,对意境的感悟赏析,对诗人情怀的深度把握。通过讨论探究,点拨分析,感悟联想情同身受来突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情境创设:插入自动播放10张草堂图片,创设问题情境
2、提问:由题目获得哪些信息?秋风吹破茅屋的事件,并引出“歌”体裁“歌行体”
3、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4、出示学习目标
二、朗读诗歌 感受诗韵
出示朗读诗歌要求:(1)把握感情基调(2)注意节奏、重音、语速 听读诗歌 播放胡乐民朗诵表演 朗读挑战赛。
三、译读诗歌 感知诗境 出示译读要求 四人小组合作翻译 质疑释疑
用四字词语概括
描述眼前展现的几幅画面
四、品读诗歌 感悟诗情(1)感知诗人处境心境
(2)思考问题凄风冷雨透心凉,此时诗人的愿望是什么?表现诗人什么精神品质?(3)诗人推己及人的感情抒发为什么如此自然?
五、赏读诗歌 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鲜明,用词生动准确,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请你从文中找出这样的词、句进行赏析。温馨提示 默读品味语言,自主批注好词好句,提高鉴赏能力。如:(1)、“号”、“卷”、“挂罥”、“飘转”等动词的运用;
(2)、对“叹息”的理解;
(3)、最后一段的名句赏析。(表达方式、思想感情)
六、梳理杜诗 构建形象
出示《望岳》《春望》《登岳阳楼》
七、穿越时空 采访诗人
八、当堂练习反馈提高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背诵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一)、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表明作者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
2、作者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他发出了()的呼喊?
(二)、你会填写杜甫诗词名句吗
1、会当凌绝顶,()。
2、烽火连三月,()。
3、读书破万卷,()。
4、朱门酒肉臭,()。
5、窗含西岭千秋雪,()
6、出师未捷身先死,()
(三)、你还知道哪些忧国忧民的诗句
九、课堂总结 引领向前
十、推荐作业 巩固提升
A类:默写全诗,自选角度赏析美点。
B类:默写最后一段并赏析本段的两句话。
第四篇:钓鱼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教学片段与反思二 启初小学 王清媚 教学片段:
师:爸爸坚决要詹姆斯放掉那条大鱼,爸爸是怎么想的? 生:爸爸想让詹姆斯从小遵守规则。
生:爸爸想还没到钓鲈鱼的时间,现在留下这条鱼,儿子将来会成为一个贪小便宜的人。
师:说得真好!这位同学用到“贪小便宜”这个词,非常恰当,生活中你碰到过这种例子吗?
生:有一次,我陪一位同学到小卖部买笔,店主多找给他五毛钱,他没有说出来,而是自己留下了。
师:大家来试想一下,当时那位同学是怎么想的? 生:不要白不要。
生:只是五毛钱而已,对于店主来说损失不大。生:今天真走运,赚了五毛钱。
师:这些想法对吗?你怎么评价他的行为? 生:不对,因为遵守规则是一种美德,应该自觉。生:不对,因为小时侯如果贪小便宜,长大就有可能贪污受贿,铸成大错。
生:他的行为不对,而且会良心不安,因为这些钱是不应当得的,他多得了五毛钱也不会快乐。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转载自本网)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一定会当一名自己自觉遵守规则,不贪小便宜的人,正像詹姆斯的爸爸教导詹姆斯的一样!现在我们一起来读第15段,把这段话记在脑子里吧!
师生齐读:“正像他的父亲教诲他的那样„„你是否会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 反思: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的一大突破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设计,不仅强调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获得,还应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充分发展。而《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有比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好材料。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少。在道德与利益之间应该做何选择?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学生回答中的一个生成点——“贪小便宜”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主要由“舍身处地地想”和“怎样评价他人的行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自觉讲道德、守规则的人。而学生的回答更让我惊喜不已!所谓抛砖引玉不外如是。只要加以恰当的引导,小学生的思维会长出翅膀来。语文教学处处皆学问。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单单停留在课本知识上,应当将语文学习与培养人格适时地结合起来。只要我们精心挖掘,必将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第五篇:钓鱼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一、引入
1.回顾早上我们学习的内容,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谁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来概括?(钓鱼、放鱼、启示)
二、钓鱼
1.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钓鱼的。
2.自由读1-3段,说说作者钓到鲈鱼时的心情,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出示句子:
啊,好大的鱼!一条我从来没见过的大鲈鱼。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朗读指导:
(1)能说说你为什么读吗?
(2)你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作者的心情?钓到这么大的鱼,作者心情怎样?(又惊又喜、欣喜若狂、兴奋)
(3)你不仅读出了鱼的大,还把作者内心的心情也很好得读出来了,很好!(4)是啊,多漂亮的一条鱼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作者钓到这条大鲈鱼容易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为什么?(1)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
(从“小心翼翼”中看出„„已经知道有大鱼上钩了,却不能立即拉上来,真是考验我的耐心啊。)
(2)我等到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我还必须控制住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与鱼周旋,与鱼斗智斗力。等它没有力气了才拉上来,早一步就有逃脱的可能)
4.看来,这条鱼可真是来之不易啊!所以,当钓上这条鱼的时候,作者憋在内心的情感就会像洪水一样爆发出来,体现在他的语言中。
再读。啊,好大的鱼!一条我从来没见过的大鲈鱼。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5.我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那爸爸呢?他怎样?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
三、放鱼
1.正当作者沉浸在幸福中时,父亲却要我把鱼放回去。此时,作者心情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读读4-9段,用~~~划出来。(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通过朗读,你知道作者当时的心情怎样?(不解、着急)谁来读?(2)“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说说你读了这句话后的感受。(委屈、不舍)齐读
(3)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那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我没有说话,但我的眼睛在说话,在无言无声地告诉父亲。想一想,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乞求?
出示:我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是儿子伤心的泪水、乞求的目光有没有打动父亲?(没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想一想,父亲又会怎样对儿子说.出示:父亲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这时候作者带鱼回家,就是贪图小利、违法乱纪、放纵自己。如果这时候作者放鱼回湖,就是光明磊落、遵纪守法、诚实自律。
做人应该严格守法、诚实自律。不管当时有人无人,偶然一次也不行,任何条件都不是诱惑。„„)
(在这里让学生根据作者后来的回忆来回答,学生答出来后出示这句话。)
四、启示
1.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1)你怎么理解父亲告诫我的话?
(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
(2)“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2.听了父亲不容争辩的话语,我是怎么做的?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从这句话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无可奈何、依依不舍)
你觉得儿子真正理解了父亲的话了吗?(没有,从慢慢、依依不舍等词中可看出)
3.转眼间34年过去了,我还在怨恨父亲当年的狠心吗?读读后面几段说说你的感受。(1)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里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
(2)现在,在他的内心深处,对父亲又是一种怎么的感情呢?(最好让自己学生说出来)
(3)是的,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实践的时候,就有——勇气,而不是半途而废,就有——力量,而不是畏惧不前。我始终能够,不受诱惑,毅然走正道,克服自己的私欲,公正地对待事情,勇往——直前,坚持——到底。最终成为纽约一位——著名的建筑师。钓鱼的启示已经渗透到作者生活的各个方面。
(4)再次来读父亲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五、练笔拓展 34年后,又是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和年迈的父亲再次来到那座小岛钓鱼,望着晚霞辉映的湖面,感受着晚风的轻抚,我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激动地对父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