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目前农村小学生命教育的现状
目前农村小学生命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浅谈农村小学生命教育的现状
新蔡县余店镇中心小学 何珍
近几年来,相信所有的中国人都发现了这样一些让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束手无策的可怕现象:1.现实生活及媒体报道中,学生的自杀、他杀、离家出走及校园暴力事件屡见不鲜。2.许多孩子在诸如火灾、溺水、触电、爆炸、性侵犯等各种各样的意外突发事件面前束手无策,他们或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或缺少安全逃生知识和应急措施等生存技能,甚至出现小灾酿成大祸的悲剧。3.校园里,不止一次地发生过楼梯踩踏伤亡事故。4.学生因为不堪各种压力而轻生的事情时有耳闻。5.校园暴力以及未成年人伤害他人性命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使得我们成年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不得不经常地反思: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我们的教育缺少了什么?
笔者认为教育缺少生命教育,开展生命教育已成为小学阶段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小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而且有助于小学生更加珍惜和热爱生命,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生活活动。基于这一课题,笔者对目前农村小学生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如下问题:
(一)生命教育认识的不足
学校是小学生命教育实施的主要场所,生命教育的实施是依靠学校教育方式而展开的,学校应为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然而在目前生命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并未把生命教育提到日程上,对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缺少必要的认识与理解。虽然小学生对生命有一定的基本认识,但对生命以及死亡这一现象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无法正确的认识生命发展的规律,人身安全意识缺失,缺少自我保护的知识以及相应技能的训练。(二)学科课程当中生命教育的缺失
一位叫孙彬的硕士论文中提到,在对涉及生命教育的各门课程的调查中,思想品德课与自然科学课这两门课程涉及生命教育已超过一半,比例分别占54.4%和52%。其他学科所占比例则相对较少,比如:语文、数学、外语课的教育中涉及到生命教育所占比例为29.3%,音乐、美术课程为19.7%,体育课为27.9%。可见,在各科的教学中涉及到生命教育的比例差值很大,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较少,而且与各学科之间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另外,在对南向店完小教师进行访谈过程中,当问及“目前学校有哪些有关生命教育的专题活动”时,教师谈到最多的就是交通安全教育与消防安全的教育,其次是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可见,对于生命教育的内容不够全面,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较少,出现了与其他学科间的脱节现象,应加大完善生命教育内容的力度。
(三)家庭中生命教育的缺失
光山县南向店乡金庄小学一位学生的家庭教育的访谈记录: 背景资料:小A,男孩,2003年生
教育者资料:父亲和母亲都是农民,外出务工,孩子跟随爷爷奶奶生活
访谈时间:2014年4月1日上午10点 至中午12点 访谈地点:小A家 话题:生活中的安全教育
小A的爷爷说:“虽然现在农村家庭一般都是两个孩子,小A有一个姐姐,她上初中,每星期回来一次,小A在家的时间多,对于他们俩虽然我们老担心孩子的安全,但是更多关心的是学习和其他方面,儿子和儿媳每回打电话回来,说的最多的也是孩子的学习,比如说,对于小A,我老感觉孩子很‘失败’,不是很优秀。在生长发育方面晚于其他同龄的孩子,在学习方面成绩也不理想。对此我感觉很着急,对于小学的知识我也懂得一些,就给他辅导作业,讲了很多遍,孩子还是不懂,我就很生气,有时候气的就大声说话,大声批评他,不过很少打他。做的题目一变化,孩子就不会。我分析原因可能是,孩子听课效果不是很好,注意力不集中。他爸爸妈妈把孩子交给我们,他们说让我们少干活把孩子带好就行,自己的孙子孙女,我们当然会尽心尽力,但是我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去和老师说,让老师上课提醒他。对于个子低于同龄孩子的问题,我认为也可能有遗传的关系,因为他爸爸的个子也不是很高。但是,我觉得他还小,还有继续发育的潜力,所以我给他做饭很注重营养搭配,鸡蛋、牛奶、鱼,什么有营养做什么,还经常给他买营养品,现在家庭条件比以前好了,他要什么基本上都是满足他,而对于安全知识,生命教育方面,我想孩子在学校的时候,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教育,我在家里也就不太讲了。有时候也顺便说几句,比如交通、饮食、和同学在一起不要打架等。在学校就交给老师教育了。”
在与很多的家长接触过程中发现,家长们关心孩子生命成长的物质需求和孩子的智力发展,但往往忽视了孩子的精神生活和精神生命发展的需求,许多家长不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不懂得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引发出许多新的问题。如:家长重物质投入轻情感关注,造成儿童情感淡漠、缺少爱心和责任感;学业期望过高,导致儿童精神压抑、个性泯灭;缺乏尊重、理解和沟通,致使儿童厌学、逃学、离家出走;忽视品德与人生观教育,使儿童抗挫折的意识和能力欠缺,出现漠视生命、轻生甚至上演伤害父母的悲剧。尤其是在农村,大部分孩子为留守儿童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使得家庭生命化教育呼之欲出:1.安全意识差.留守子女自身在生理上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心理上也缺乏防范意识,容易受到侵害。由于大多数主要劳动力外出,孩子缺乏必要的安全保护,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对孩子实施不法侵害。此外,部分孩子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2.监护管理不够强。通过对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孩子大多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其次是托付亲朋好友照管的;孩子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亲朋好友,在他们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能有饭吃,身体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尽到了责任,隔代的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3.监护人自身素质偏低。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由于这些代理监护人年纪较大或没有产生家庭教育效能,往往对孩子的监护力不从心,加上孩子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期,随意性强、贪玩、好动,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因此,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如不加强教育和管理,将严重影响孩子安全健康成长。(四)生命教育过程“形式化”
在对教师的访谈中,可以发现,担任生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上都是学校里与生命教育相关学科的教师,或是由原来教授其他学科的教师来担任,或是由班主任来担任。另外,问到“如果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并要求参加,您有何态度”时,有的教师表示很愿意参加,也有部分教师表示服从学校的安排,按照学校的要求来做,但也有教师表示不愿意参加,觉得和自己的专业没有太大的关系,也没有时间去参与。多数老师只是应付学校,更不用说带领孩子去实践,让学生去做一做、想一想,小学生亲身体验几乎为零,当然学校从根本上也没有重视和监督实施。
第二篇:感恩教育目前现状范文
感恩教育目前现状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1.含义:感恩,应该是一种情绪体验,是个体意识到外界给予自身的恩惠,并在内心产生认可,意欲回馈的情绪体验。而感恩教育,就是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或方法,创造教育氛围和实践机会,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情感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可以引发青少年的自我反省意识、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及关怀意识。1
2.感恩教育的内容:
在感恩教育中,我认为首先要让孩子善于理解和发现他人之恩,即明白为什么要感恩,然后逐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观。
1.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分析事物归因,只有如此才能明确他人对自己的帮助
2.权责的相辅相成意识
3.理想前途教育和广阔胸怀教育
4.引导青少年感受关爱、学会关爱
5.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感恩观
二.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材料一: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全人类共同推崇的优秀人格品质。开展感恩教育是改变当前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现状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当代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内在要求,是提高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必要前提。2 感恩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自身感恩意识的提高,而是感恩行动的传递、承接。材料二:感恩是对社会冷漠症的最好矫正。尤其在各种思想文化碰撞激荡、道德价值标准逐渐趋向多元的社会转型期,什么才是对人间良善的最好坚守和延展?分宜县一小开设的感恩课,无疑是契合现实需要的真正素质教育。
中华民族是个感恩的民族,感恩是做人的支点,是构建社会和谐、传承人类普适价值观的应有之义。“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文化成为民族传统文化里最为温暖的一部分,感恩精神在薪火相传、不断发扬光大的伟大民族精神中,亦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感恩课所需文化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感恩课的教育对象不只是豆蔻少年。3
材料三:宫清莲《“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第一,感恩教育应成为大学道德教育中环,使其成为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索质;第二,感恩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回报社会的责任感。第三,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心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第四,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校园的需要。1朱颖 感恩教育的缺失与重构途径 2010年第三期
同上朱颖
3感恩教育是精神最优质的营养http://edu.QQ.com2008年03月03日上海青年报
三. 目前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及其主要成因4:(多从家庭、社会、学校、学生自身等几个方面来分析)
材料一:
1.当前的社会环境缺乏培养感恩意识的土壤
2.家庭不良环境或父母重智轻德错误思想的影响
3.学校重知能、轻品德的教育偏差
4.学生个体认知偏差,缺乏自我批评
材料二:< ”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有效实施途径探析>
1.,“ 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90后”大学生缺乏对父母养育之恩的认识;
2.“90后”大学生缺乏对老师教诲之恩的认识
二,” 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成因分析
1家庭教育观念有失偏颇2.素质教育未能与应试教育完美融合3儒家传统思想受到西力一思想意识的冲击
四.目前感恩教育开展情况
1.开展的覆盖面很广从企业、学校乃至社会都在提倡推行感恩教育。
2.我国有些地方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规定。如上海《中学生守则》将“学会感恩”列在第六条;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在2009年北大自主招生时表明,将不招收生活中不孝敬父母的学生。广西民族自治区把开展感恩教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3.甚至出现了感恩教育的专题网站、不排除一些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网站
4.目前感恩教育的现状:形式单一,没有入耳入脑入心,停留在简单的洗脚、送礼的形式上,多是运动式的开展。
一位教育界人士直言,学校的感恩教育走进了一个怪圈,硬性要求越来越多,又是洗脚又是捶背,但学生的感恩之心依然很难激发。从某种程度上说,感恩越来越像作秀。“其实,不是孩子不懂感恩,是因为没有触动他心底的那根弦。”该教育界人士表示,与其要求学生为家长洗脚,记家长的结婚纪念日,不如创造一个别开生面的亲子互动机会,让彼此多些沟通和理解。
“当我们发现孩子们日益突出的自我意识后,在切实具有矫正力的感恩教育建构上,却显得茫然失措,于是“洗脚”、“献花”乃至下跪等等要求,都被我们作为法宝,却往往形式的意义大于内涵的价值。究其根本,这些举措多
5是节日性的或者运动式的,构不成触及心灵的培养”。
五.如何开展感恩教育(途径、方法)4 同上朱颖
人民时评:感恩教育缺的不是钱2010年09月14日08:44人民网王艳明
5材料一:朱颖 感恩教育的缺失与重构途径 2010年第三期
1. 以点及面,营造社会感恩教育的浓厚氛围
2. 从小落实,发挥学校感恩教育的主导作用
3. 加强沟通,改善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感恩之心的重要前提
4. 注重实践,搭建复合型的实践平台
5. 制度为本,构建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6
材料二;宫清莲《“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1、营造校园感恩氛围;2,强化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感恩意识,做到言传身
教。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4、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材料三;< ”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有效实施途径探析>
1.创建洋溢感恩气息的校园环境;
2.2.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90后”大学生积极
3.投身社会实践
4.要培养“90后”大学生良好的感恩意识,需要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
会教育二种教育渠道密切联系起来,构建“二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 材料四:
二、加强“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
1.传授感恩道理,培养感恩意识。在认知层面上,教育“90”后人学生识恩、知恩;其次,在情感层面上培养“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最后,在实践层面上引份”90”后大学生感恩于行。
2.强化感恩实践,实现道德内化。首先,改进理论教育的方法,加强理论认知的作用。其次,注重适德教育和情感教育。再次,坚持感恩教育与实践相结合。6 同上朱颖
第三篇:浅谈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浅谈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浅谈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农村小学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课改工作在乡村小学已全面铺开。但长期以来,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农村小学教育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困难。推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必须抓住现状,走出困境,无论是从政策还是教师与学生,都应该关注,为社会主义接班人铺开良好的教育之路。尽量的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平等。
一、政策的实施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国家对农村教育的一系列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缺少监督,导致实施效果不够明显,在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这一历史性跨越以后,我省农村义务教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前,我们的政策目标指向教育起点的公平,强调的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中心任务是教育数量和规模的扩张;但在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后,教育质量和结构成为下一步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重心,应综合考虑“充足、公平、效率、质量”四个基本原则,即:不仅要逐步加大教育财政投入的力度,而且要保障资金投放长期稳定;不仅要关注教育财政投入的成本,而且要注重教育财政产出的效益;不仅要强调公平价值的追求,而且要丰富效率理念的内涵;不仅要继续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而且要进一步保证和优化义务教育的质量与结构,进而使农村义务教育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强和提升。为此,建议教育行政门在确保公平底线的前提下,适度运用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通过相应的政策调整来平衡优质教育的供求关系,从而实现义务教育质量与结构、公平与效率之间的融合。另外,教育行政门在统筹安排落实均衡发展方向上也应当公平、公正,避免顾此失彼,谁积极主动就先解决的倾向。也应当避免只顾数量不顾质量的形式主义。也应当避免让学校挤用办公经费来进行学校硬件建设和办学条件改善。
二、教师队伍严重缺少,师资薄弱
农村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但是由于农村教师队伍的单薄,使农村教育存在严重的缺陷,教学质量差,家庭与社会反响强烈,制约着农村教育的不良发展,呼吁政府加大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宋永刚指出:第一,要创新农村教师的激励机制。中央政府去年实施的农村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就是为创新教师普通机制做的一个示范,我们要通过新的机制,新的办法把合格的,把高水平的教师要补充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里面去,该补充的要补充,更要补充合格的,老百姓认为好的优秀教师进去。第二,要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为他们充电、加油提供方便,提供必要的支持。应该讲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主要责任在地方,但是中央政府要起示范作用,要起引导作用,要有必要的导向支持的作用。像教育部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全面培养计划,这个重心也是在农村教师培训。教育部实施了全国教师网络联通计划,也是想利用远程教育手段为农村中小学老师输送优质的教育资源。经确实是好的,但是不得不说:
1、多年来(至少10年)这基本上是空话,由于受财政约束,自1999年以来,本乡不仅没有进一名教师,还调出几名教师;
2、农村教师培训也形同虚设,农村教师一人每天连轴转,上课、辅导、作业,一天5、6节,哪有时间学习?!
另外。由于上一世纪末代课教师充当了农村小学的主流,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代课教师被清退,而政府又没有及时补进新教师,导致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着一个教师严重缺少的现状(就拿我校来说,现在1至6年级外加学前班共7个班,而教师仅有10个),甚至无英语,音乐专业教师,教师专业过分集中,这是历史的遗留问题,需要及时给予解决。教师一兼多职,包班,周任课量20节左右成为农村教师任课的主要现状。
三、家庭教育制约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农村现在的几年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那就是,孩子的父母亲出门打工,谋生计,把孩子交给爷爷和奶奶照顾,导致孩子,缺少父爱和母爱,玩忽职守,家庭作业不做,家庭没有担负起孩子明天的发展,作为第一监护人的父亲和母亲,我认为是失职的不负责任的父亲和母亲。农村家长很多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没有尽力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违背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有些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正确,将教育子女的责任依赖于学校。以我校为例,许多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
综上现状,面对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增加教育投入。保证农村税费改革教育转移支付资金全部用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上。此外,要健全农村教育经费的监督保障机制,实行农村教育经费财务公开制度,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能够合理使用。
(二)、强化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最活跃因素。一要考虑农村学校区域广、生源分散、班级少、平行班少等特点,合理核定农村学校教职员工编制,对师范类毕业新聘教师,原则上必须分配到农村学校工作一段时间,对不具备教师资格的在任教师,要坚决淘汰。二要依照国家、省、市文件精神,兑现对农村老师职称补贴;同时,要适当考虑偏远地区农村教师的补贴,鼓励教师在农村安心工作。三要坚持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农村学校每年必须保证一定数量农村教师进修培训,合理安排城区学校名师、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采取更加优惠政策鼓励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严格控制农村骨干教师流向城区学校。从教师盈余的学校调拨一部分教师到师资薄弱的学校。四要加强农村教师培训,通过校本研修、定期培训、外出考察、实践探索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五要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培养教师敬业精神,增强责任意识。
(三)、构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阳光桥梁。让家庭和学校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努力:
1、开办家长学校,这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⒉、学校设家长接待日,专门接待来访家长,在某些问题上进行交流、沟通,达成共识。
3、教师要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从而因材施教。
4、设“家校联系卡”,定期或不定期发送到家长手中,并回收反馈信息,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
5、用好“校信通”,使其真正成为家、校沟通的平台。
农村小学教育不容忽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期盼农村教育能立教之基,为祖国明天的建设而托起新的太阳。
第四篇:目前农村幼教的现状
当前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农村中小学与城市中小学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有效促进了教育公平。但农村的幼儿教育又表现出严重的滞后性,直接影响着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虽然各地政府都针对硬软件设施、教学理念、管理思想、教学手段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幼儿教育是人的一生教育的起点和开端,是在婴幼儿脑发育和早期智力开发处于关键期和敏感期而实施的科学教育,是为人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可见幼儿教育是人生的起跑线,它将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重视幼儿教育不仅有利于婴幼儿身心健康地成长,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学习生活,为其终身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而且有利于消除贫困、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增进社会安定和谐。
据调查,当前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普遍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大多数家里经济条件较好的家长想办法让孩子进城上真正的幼儿园,农村山里孩子的家长总认为集镇上的幼儿班要比山上小学的学前班要好,在集镇上租房子或买房子照顾小孩子上学占绝大多数,也致使集镇上的学前班不得不超员、不得不超负荷运行。
一、农村幼儿教育现状
从幼儿教育的现状来看,城乡之间的差别还在继续拉大,城市有专门的幼儿园、有配套的设施设备、有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有规范化的管理,这是农村学前班远远不及的。这种现状,成为教育不公平的开端,它一个人一生中的其它教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目前农村幼儿教育的形势很严峻。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资力量薄弱。走进农村小学,就会看到承担学前班教学的绝大多数都是50多岁的老教师,这些教师虽然有敬业精神,有很多都有照顾孙子的经验,但这毕竟和幼儿教育还是有差别的,不管是精力、体力还是经验与能力,都与幼儿的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即使年轻的教师,幼教专业的也很少,甚至没有,加之对学前班教师的专业培训也很少,使农村幼儿教育不得不畸形发展。
(二)幼教经费不足。经费不足导致从事幼儿教育的配套设备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儿童正常活动、教学需要。没有场地,没有器械,没有玩具,更缺乏的是开启孩子智力的游戏场所和设备。学前教育家福禄培尔说:“在游戏中培养幼儿是一切教育的开端。”中外教育心理学家一致认为,游戏是开发孩子智力和教养孩子社会角色的早期有效的措施。可是,绝大部分学前班和小学生混杂一起,有的连小学生的活动场地就难以保证,哪有学前班的活动场地。
(三)违背幼教规律。“小学化”、“大班化”、“混龄化”是农村幼儿教育的一种典型病态,严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直接向幼儿教授小学才应接受的知识。这种教育违背了由幼儿生理发展特征所决定的学习心理特征,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学前教育“大班化”、“混龄化”是指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为了减少开支,不管孩子年龄的大小,通通混在一个班里教学,畸形扩大班额。这极不利于因材施教。也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有的教师一天下来声音嘶哑;农村80%以上的学前班都附设在小学,管理、教育教学都归属于小学。学前班都参照小学的作法。幼儿每天的活动和学习与小学生如出一辙。教学方法陈旧,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小学化”现象十分突出。致使有的孩子从小就对学校不感兴趣,因为学校没有幼儿应有的快乐可言。
(四)后勤管理跟不上。调查中发现,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农村绝大多数幼儿班孩子天天上放学需要家长接送,这虽然出于为孩子安全考虑,但加大了家长的负担,学校没有提高孩子早点和午餐的条件;有条件的学校虽然提供了饭菜,但饭菜数量和质量与幼儿丰富的口味还有一定的差距。
(五)私立幼儿园亟有规范。近年来,乡下小型私立幼儿园有所发展,为农村幼儿教育提供了一些方便,但在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也由于缺乏业务指导和教育督导,在各方面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影响着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六)家庭教育薄弱,与幼儿园教育脱节
家庭教育薄弱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在农村,大部分父母的文化程度较低,加之忙于工作和农活,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当然,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本身还存在着一些客观上的困难,如家庭经济条件差,阻抑了人们供孩子上幼儿园的积极性。因此,不能很好地配合幼儿园(班)进行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农村家长对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愿望不够迫切。根据江西省教委示范幼儿园评估小组到安远、寻乌、宜丰、丰城等县(市)对当地农村学前教育状况进行调查所获数据显示:安远农村幼儿入园(班)率只有19.31%,寻乌县农村幼儿入园(班)率只有18.0%,丰城市农村幼儿入园(班)率为46.4%,宜丰澄塘镇农村幼儿入园(班)率为45.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幼儿入园(班)率都比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家长中存在着不重视幼儿教育的现象,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有偏差。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
(七)管理水平低,办学条件差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基层领导不重视幼儿教育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没有将幼儿教育纳入工作计划,没有明确目标,忽视幼教事业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同时很少安排专门的幼教经费。近年来,甘肃省欠发达地区县、乡教委未在县、乡范围内开展过园(班)达标活动的占85.71%,同时,因资金紧缺等原因,办园(班)的基础设施十分简陋,42.86%的幼儿园(班)没有课桌椅,缺少最起码的卫生设施;玩、教具和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奇缺,各种游戏活动难以展开。缺少最起码的卫生盥洗设施,没有幼儿厕所,洗手水龙头等,更有一些班的房舍、门窗陈旧破烂,严重危及幼儿及教师的人身安全。所有这些,都严重阻碍着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对加强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建议
当前,党和国家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把“重视学前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和新任务提出来,这是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重要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及的教育新命题,也是党的政治报告第一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促使“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加强远程教育,及时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这是城乡之间应享受公平教育的重要体现。这一切都说明我们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条件已成熟。
幼儿教育对国家未来发展和个人健康成长的特殊重要作用,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各级政府发展幼儿教育的责任,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尤其是要加快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为此,我们特作如下建议:
第一、科学规划。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把幼儿教育纳入到整个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划中来,纳入到九年义务教育范畴中来。
第二、加大投入。地方政府应担负起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把幼教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关于幼儿教育发展的项目和资金。有计划分步骤地为一个乡镇建一所高标准的独立幼儿园,配齐配全幼儿教育的所有硬件。
第三,加强师资。利用政策的导向,加大幼儿师资队伍的建设,以满足农村幼儿教育的需要。办好农村幼儿教育师资是根本。将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继续教育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考核的加强幼儿教师教育,对从事幼儿教育的农村小学教师,尤其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幼儿教育方式方法、幼儿教学内容等的培训,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
第四,鼓励民办。制订农村幼儿教育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投资幼儿园建设,加强对私立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幼教主管部门,要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对幼儿教育机构的指导和管理,认真研究根据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在形式上、内容上帮助、指导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
让每一个幼儿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是国家发展幼儿教育的基本宗旨和目标,农村幼儿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就谈不上全面提高我国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将直接关系着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关系着我国人口素质的整体提高,甚至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兴衰。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幼儿教育,不要让乡里孩子的人生输在起跑线上,乡里的孩子不能输在人生起跑线上!
第五篇: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模版)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显得很重要。而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其次是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然而,农村的教育水平还是比不上城市。
二、调查目的:
了解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
三、调查对象:
西腰小学全体师生及家长。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发现了如下问题: 1.教学问题
在我们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由此看来,教育已经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普遍重视。孩子们是渴望拥有知识的,知识可以让他们开拓视野,知识可以让他们进一步的高升,知识可以让他们增长见识。当然,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没有技术,人才也是普通大众中的一员;没有人才,技术只能等待有人来驾驽。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教育经费短缺,以至于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发现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庙台来;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2.教师问题
在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一些老师很不满;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是,当地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的生存问题,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但是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于是,老师感到有很大的压力。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农村现有教师队伍中存在许多无心从教的现象,其表现形式主要有:
(1)跳槽:包括彻底调离教育系统或由村级学校向区、镇级学校转移。跳槽教师多为农村中的佼佼者,这部分人员的离去无疑会降低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
(2)厌教:部分学校常规工作管理落实不利,教师敬业精神缺乏、工作倦怠、责任心淡化,不愿钻研教材,对任何形式的教研活动丝毫不感兴趣。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于不良倾向不大胆批评,造成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淡薄、见异思迁。
另外,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他们不愿意呆在农村,是农村的教学条件比较差;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就我们学校来说吧,几乎没有一个老师懂音乐,叫他们如何给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呢?懂计算机的人更是没有;老师的年龄老龄化,学校中差不多都是临近退休的老师。3.学生问题 通过和学生们的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小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这方面的原因不能排除心理发展的因素,小学生的学习是无意识的,缺乏主动性,需要家长及其老师的监督指导才行。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老师教的不好,归于外界,没有考虑自身的因素。60%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这就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4.家长问题
在农村,家长一般考虑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能不能考上大学?对学生课外知识的了解极大的限制,大多数家长认为课外读物是闲书,废书,看那些书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考试没有好处。还有大多数家长没有家教意识,他们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去,不要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人三曲的在地里刨食吃。但这些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吧。
五:我的建议:
1、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提高教师的工资,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竞争环境;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2、解除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革学校管理机制和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教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数量。吸引更多的具有专业知识的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比如现在正在进行的特设岗位的教师到偏远地区支教。如果能做到这些,农村小学的教育水平一定会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