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孝老爱亲传统道德观在农村的影响和体现
孝老爱亲传统道德观在农村的影响和体现
导语:
本调查组共三人,于2011年11月26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上三汲乡穆家庄村,就孝老爱亲传统道德观在农村的影响和体现对该村村民进行了为时一天的社会调查。本组调研方式以两分调研问卷为主,上门对村民进行询问,组员对村民的回答进行记录。正文: 本组就调研问卷进行划分,分成两个部分:第一,农村老人养老;第二,农村家庭生活方面。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本组发现了就两部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现将对此次调研做出如下汇报。
一.农村老人养老
(一)农村老人养老在物质方面上
首先,“空巢老人”居多。在做调养的时候我们在路边见到很多老人,据村里的接待人介绍这个村子里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多是孩子和老人。市场经济的发展势必带来人力资源的自由分配,在全国范围内轻壮人口流动加剧,这就打破了传统的子女直接赡养老人的生活习惯,更多家庭的子女只能承担经济上的义务而不能直接服侍老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赡养老人更多的是在物质方面赡养老人,但在这方面的养老仍然存在着一些客观的问题。
问题一,子女想把老人安排在养老院,但没有养老院。
就调查报告来说,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他们愿意去养老院生活,因为他们对养老院有着新的认识,他们不再认为养老院只是鳏寡孤独老人所生活的地方,他们认为选择这样的养老生活不仅能让自己享上清福,而且也能使在外工作的
子女放心,好让他们踏实地工作,子女只要能定期地看望他们就好。但就我们所调查的地方,那里没有私人养老院,也没有社区养老院。
原因: 1.最基本的原因还是附近没有私人或者公家养老院这一客观的先决条件,远处的养老院会使他们感到孤独,毕竟他们在这少的已经生活了60年,多的生活了80年,与周围的环境及邻居有了感情,2.其次养老院收费标准还是过高,还是和农民的收入不成比。许多老人还说到,自己还是很想为儿女们存一些钱的,但由于养老院的费用高又考虑到自己的儿女,他们还是选择在家自给自足,最后能为儿女们留下一部分钱。
建议:
1.应更充分地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做好宣传工作,改变传统认识。2.引导民营经济进入养老服务领域。
3.根据子女的经济能力进行市场细分,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问题二,养老过程中的医疗不到位,普遍存在着“有病自己治”的态度。原因:
1.在调查中有61.4%的老人很少体检,他们说去乡上体检麻烦,地和子孙没人照顾。2.有81.1%的老人生病时选择在家吃点药而不去医院,这其中有30.2%的老人是因为去医院手续繁琐,3.有41.5%的老人是因为去医院花费太高,承担不起医药费用。4.相关医疗政策宣传度不够。5.农村医疗服务人力资源及手段落后。
建议: 1.增加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最好让每一位老人都清楚地了解我国针对农村医疗出台的政策。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明白国家会怎样辅助他们。具体的我们可以
通过定时广播,刷写标语,组织村民开会,对高龄老人我们还可以上门讲解。
从调查问卷“您了解政府对老年人的政策吗?”的结果可以看到,老年人所知道的只有新农合一种,而且虽然新农合参保率达96.9%,但参加人员中了解该制度的只占22.4%,导致一个村也就仅仅有几人通过新农合报销到了医疗费用。
2.使药价具有当地化,彻底地普惠当地人民。
从调查问卷 “平时生病时怎么办?”这一问题来看,有81.1%的老人选择大病时才去医院,小病在家吃点药,而一半的老人是因为医药费过高,担负不起。我们可以明星地看出还是看不起病。国家出台有关药价具有当地化的政策,投资建设“当地化”制药厂,办里买“当地化”药的凭证,以防止城镇中借此赚差价的商贩。政府要彻底卡死“当地化”药厂药品出厂价,卡死“当地化”药品柜台价。没有政府指示,要坚决杜绝药品价格浮动。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政府及其他各界的不断努力,药价终会稳定到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内,广大农民尤其是老年人最终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3.强化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适应新农和全面推广需要。
而现阶段的穆家庄,新农合定点医院少(目前仅一个),外加定点医院医疗水平也较低,从而无形中限制了新农合的顺利推广。加强其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包括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医疗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是迫不及待的。各个部门要严格按照2005年开始实施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进行。我们也充分的相信政府,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把握好新农合的发展方向,解决好新农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矛盾,为新农合跟好跟全面的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新农合成为老年人生活的有力保障。
4.农村的老人特别盼望能够享受到与城镇老人相同的养老金的待遇,所以我们 3
认为国家的养老保险和最低养老金的保障制度,在当前的政策体制下,应该采取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对于绝对贫困的农村老人,国家应该建立一个社会救助网,全力承担这部分老人的养老问题。
5.社会呼吁广大本科毕业生来乡村当医生,不仅在物质上给予这样的大学生,而且也要同时给予荣誉。
(二)农村老人养老在精神方面上
虽然社会开始普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通过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了老年人的后顾之忧,但这仅仅是物质上的、资金上的保障。事实上,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情感上的保险,人老了怕的是孤独。因此对于子女来说,要积极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
问题一,子女常年在外工作,无法亲自照顾老人。
52.8%的老人目前没有和子女同住,原因就是因为子女在外打工,由于城镇的就业机会多,就业面广,薪资多,许多农村年轻人都选择了在外打工,这就不得不割舍下家中的父母。
建议:
1.需通讯行业设置相关的“优惠通”,可以让在外工作的子女与家中老人定期打电话。
根据调查表,37.7%的老人偶尔感到有孤独感、抑郁感。而调查表再次显示,这部分老人又是不同子女居住在一起的。他们感情的倾注只有他们的老伴和邻居。
2.继续大力开发乡镇企业,增加就业机会。
子女外出打工,就是因为城镇的就业机会多,就业面广,如果乡镇企业同样能为这批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使就业面广。我相信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找一份离家进的工作,这样就能亲自照顾他们的父母了。
问题二,乡村中生活娱乐设施少。
就穆家庄村,乡间有部分闲置的地方,许多老人都说他们希望在这也能安放一些健身器材,让他们玩一玩,下下棋,打打牌。
建议:
1.重视心理关爱,关注老年人心理和精神健康问题,在文化教育、志愿者服务和精神产品提供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2.丰富文化生活。
经常组织开展科学、健康、形式多样的老年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成立老年舞蹈队、戏剧队、腰鼓队、健身操队、时装表演队、器乐队等形式多样的老年人娱乐活动队伍。
3.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老年文化艺术活动,办好各级老年社区活动中心,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让他们重新捡起当年年轻时的快乐。
4.在闲置地方,安放一些文体设施。
这是开展好老年文化活动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手段,各地都应把老年精神文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城乡建设序列。
5.继续执行家电入乡。
不仅应该加大家电入乡,而且在价格上应该给予更多的帮助,让没有遥控电视的有遥控电视,让没有大电视的有大电视。
二.农村家庭教育
由于经济成为了现在普遍衡量家庭幸福的标准,许多父母都或多或少的一起或单个外出打工,他们想把孩子推向城市,所以孩子只能让父母或妻子看管,爷爷奶奶对子孙又是百般溺爱,妈妈对孩子又是百般疼爱,这样一来,在教育孩子方面就 5
会有不足之处和疏忽的地方。
问题一,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期望不高,任其自由发展。
由于父母从小受他们那个年代的农村教育,他们对孩子上学,考学兴趣不高,任其自由发展,他们认为考上大学又不一定拥有一份满意的工作,那么就相当于在学习上浪费了许多钱。
建议:
1.更正上学的意义。
上学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上学还可以学习生活的态度,学习正确的思想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国家在农村教育上给予更多的帮助。
许多家庭不是不让孩子上学,而是因为实在没有那么的钱供养三四个孩子上学,所以导致一部分孩子失去了继续受教育的权利。
3.建立家长教育培训周。
通过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信息,用学校和学生的“文明”带动家庭和家长的“文明”建设。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庭教育咨询等形式展开工作,主要工作目标应包括帮助家长树立“为国教子”的家庭教育观念;通过定期的培训来提高父母在子女成长方面所需的基本知识;提出关于家庭教育的建议,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交流。
问题二,农村教育教学环境不好。建议:
1.改变农村教育教学环境。
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缩小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差距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 6
步骤。
2.鼓励农村兴办儿童教育机构。
相对延长学校正规化教育的时间,可以暂时缓解父母家庭教育知识贫乏的压力。但现存农村幼儿园布局分散、规模小、效益低、职责不清、管理不顺。就穆家庄而言,其附近就没有幼儿园,先进的教育信息得不到共享,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建立适应农村学前教育现代化需要的办园新体制,更好地推进幼儿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幼儿园质量,为农村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论
父母是我们这辈子最疼爱我们的人,当我们呱呱坠地的时候,他们就勇敢地承担起了一切,勇敢地去牺牲一切,他们用青春去换取我们的将来,时间在他们的脸上便写下了这一路上的经历,我们在逐渐成长,变得硬朗于舒展,这些是他们当年的影子,如今只在我们的身上可见,现在他们慢慢地老去,那么请让他们的黄昏不再没有观众,让他们的晚年有声有色,让我们去用心赡养我们的父母。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努力工作下,养老问题一定会被各个击破,美好就在明天。
国外有一句名言: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二爱型”巨人(爱迪生和爱因斯坦),就看你的耐心、信心和决心。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国正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中、小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发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总目标的实现。本文从一个小范围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目的是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引起全社会对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的重视。
2011年12月7日星期三
第二篇: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风雨中谱写动人乐章
——季学孟'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季学孟,男,1934年 12 月出生,济宁兖州人,现为兖州区龙桥街道办事处薛庙村村民。
多年来,季学孟勤俭持家,孝老爱亲,用自己的爱心凝聚着整个家庭。左邻右舍每次提起他时,都赞不绝口,说他是一位默默付出的'大好人'.几十年如一日,他的孝心和爱心感染了村里每一位村民,成为了大家争相学习的好榜样。
悉心照顾,让老人安享晚年
作为家中长子,照顾自己年迈老母亲的重担就落到了季学孟的身上。多年来,光是在母亲的饮食上,季学孟就下了不少心思。他自己省吃俭用,为老人准备的每日三餐却尽量做到营养搭配合理,让老人吃的舒心,他还经常给母亲买些营养品滋补身体。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让母亲'随着性子来',从不惹老人生气。老人年纪大了,时常担心自己年老体弱成为儿女们的包袱,性格有些孤僻。季学孟就尽量和老人多交谈,拉些家常里短,让她在亲情的包围下消除性格的孤僻。
母亲晚年多病,季学孟就在病床前衣不解带地悉心照顾,为老人穿衣、洗漱、端屎端尿、洗衣洗床铺。他不怕累、不怕脏、不怕苦,毫不厌烦地照顾着老人。母亲因为上了岁数,时常话多唠叨,有时候言语还很难听,每当这个时候,季学孟从不跟母亲计较,从无一句怨言,直到母亲于2010年2月17日去世,终年95岁。
孝敬父母、尊敬长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人伦道德的基石。正是季学孟这种默默付出的孝子之心,才使得老母亲安享晚年,得以高寿。
相互扶持,与老伴共谱情深
1969年,当时年仅20岁的郭书兰嫁给了35岁的季学孟。郭书兰智力上天生有些缺陷,常常自顾不暇,更不用说照顾家庭了。但是,季学孟从来没有嫌弃过自己的妻子,15岁的年龄差距使得季学孟一直把郭书兰当做自己的妹子对待,两人多年来始终相敬如宾。
郭书兰患有智力障碍,季学孟便经常和妻子说话,教她如何与人沟通,妻子听不进去,他就一遍又一遍地教;妻子大小便总是弄自己一身,只要妻子身上一脏,他就给她洗澡换衣服,有他在,郭书兰的身上总是干干净净的;他还总是不厌其烦地教妻子吃饭、穿衣服……自结婚以来,季学孟始终对妻子不离不弃,方方面面都对其悉心照顾,让她吃饱穿暖,生活无忧。
季学孟照顾智力残疾的妻子近50年,细心和爱心感动了左邻右舍,这是一个伟大的丈夫,他对妻子的爱比任何人来得执着深情,也正是现代社会需要传递的爱亲正能量。
无悔哺育,送儿女步入幸福
季学孟和郭书兰育有一双儿女,老伴智力上有残疾,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更不用说照料自己的儿女了。所以,基本上可以说是季学孟独立将自己的儿女抚养成人的。
儿子和女儿的降生为家里带来了更多的欢乐,在这个幸福的家庭中,孩子们一天天的健康成长起来,可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儿女智力上的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经鉴定,两个孩子均是二级智力残疾,这对季学孟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大的打击,他一度对生活产生了心灰意冷的情绪。但是,伟大的父性支撑着他坚持了下来。
季学孟在照顾老伴之余,既当爹又当娘,一日三餐煮饭,搞卫生,洗衣物,全是他一个人。晚上睡觉前,细心的他更是二十年如一日,形成一个雷打不变的习惯:检查儿女是否盖好被子,窗户关了没有。孩子还小的时候,因为担心儿女的安全问题,季学孟从不敢轻易出远门,如果实在非要出门,他总是千叮万嘱地向邻居寻求帮助。有时儿女出现叛逆、不顺从行为,或是发脾气、捉弄他人等举动,季学孟总是会耐心地去劝导他们,并挨家挨户去道歉、解释。
对于季学孟来说,时常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自己有一天老了,孩子该怎么办?他决心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自己的一双儿女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经过他的努力,儿子季凤军娶了现在的妻子薛月梅,虽然儿媳妇也是二级智力残疾,但是好在两人能够相依为命,互相照顾;女儿季凤娟也嫁到了外村,并育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
季学孟用无怨无悔的付出带领儿女走出了命运的阴霾,大踏步地迈向了自己的幸福。
就是这样,季学孟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孝老>故事,写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爱亲诗篇,奏响了一曲曲令人钦佩的孝老爱亲乐章!
李省省
第三篇:孝老爱亲
袁细娇事迹介绍
袁细娇,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却有不一样的情怀。凭着对爱的一份坚定,不顾家人的反对,在清楚嫁入夫家将会面对患精神病的家婆,也义无反顾,30年来演绎着一曲动人的真情故事。
嫁入胡家后,为照顾好精神病的家婆,放弃许多自己的发展机会,甘愿当全职陪护。精神病人的无端闹事,喜怒无常,既要忍受得打骂又要有耐性,一天两天可能谁都做得到,但30年如一日,那份坚韧,那份孝心就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了。她在日常生活中,用她的细心、耐心、孝心与精神病的家婆结下母女深情。
正是袁细娇一个不会用豪言壮语表达自己,而是用实际行动默默地演绎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平凡女性,她为我们树起了一面道德的旗帜,也折射出容桂的一种时代精神。
第四篇:孝老爱亲
《孝老爱亲》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孝老爱亲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
3、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以实际的行动孝敬父母,即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孝敬父母。
【活动重点】: 怎么样孝敬父母,让学生理解爱心,学会感恩。【活动过程】:
一、理解、感恩父母。
是谁,在我们呱呱坠地的时候,为我们的名字苦思冥想,希望将美好的品格、强健的体魄寓于其中?
是谁,在我们生病的时候,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们的康复,甚至愿意灾难以数十倍的强度降临于他们身上,以换取我们的平安?
又是谁,把我们的点点滴滴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间,我们的开心与烦恼,牵动着他们的丝丝心弦?
他们,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最亲的人。也许,由于学习繁忙,你无暇时刻记挂着他们。
那么,就请在今天,紧紧抓住心中泛起的每一丝感动。
让我们带着感动,进入“感谢有你”活动的第一站――感恩父母。
A、听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导入主题。
B、感受父母爱。
我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瘫痪父亲捐肾救子》,我们一起来看视频。
肾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可当儿子需要时,父亲好不吝惜,真是父爱如山啊!
我这里也有一则故事:《母亲舍身救婴》。
因为母爱,柔弱的妈妈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情,真是母爱如水啊!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每个孩子都沐浴着爱的阳光雨露。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感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爱?它在哪里?请你大声的说出来。
学生讲父母爱我的故事:
生1:晚上,我发高烧了,爸爸妈妈带我去医院看病,着急的满头大汗。当我服了药之后,半夜里他们几次摸我的额头,给我量体温,几乎一夜没睡觉。
生2:看到别人生日都请同学们吃饭,我也要请。爸爸妈妈不答应,我就闷闷不乐。后来他们答应了,请客花了5百元钱,那是爸爸半个月的收入。生3:我家离学校远,妈妈从一年级接送我到现在,风雨无阻。
生4:我爱吃香蕉,每次家里买一点都让我吃,他们不舍得吃。
生5:我在家天天喝奶,我的爸爸妈妈很少喝,他们说我长身体呢。
那么,我们该怎样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呢?
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
心灵表白:
同学们现在你们有话对爸爸妈妈说吗?现在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是什么?
二、如何孝敬父母?
播放视频,感受如何孝敬父母。
请每个学生用一句简短的话表白:怎样孝敬父母?(背景音乐:《母亲》)
三、活动结尾:听有关孝敬的歌曲:《孝敬父母》
歌词:孝顺是疼爱 孝心是祝福,孝敬就是帮父母忙忙家务下下厨,瓜果梨桃买给父母尝尝鲜,订份晚报常为父母读一读,孝敬父母 常把爱当作儿女的礼物,父母的一颗心 围着儿女转,孝敬父母让老人想起儿女就满足,孝顺是疼爱 孝心是祝福,孝敬就是陪父母唠唠家常散散步,赶上长假多带父母去旅游,星期礼拜常跟父母住一住,孝敬父母 常把爱当作儿女的礼物,父母的一辈子 吃了多少苦,孝敬父母让老人的晚年享享清福。
一年四班 刘金龙
感悟道德 洗涤心灵
孝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孝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三字经》中提到“为人子,方少时”、“首孝悌,次见闻”,《弟子规》中也提出“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泱泱五千年的中华经典文化都强调要懂礼仪,孝老爱老,孝老敬亲。“孝”——什么是孝,不只是一个字,它的意义大得很,不光是一个字,而且是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世界都充满“孝”,这其中也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比如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就要从小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这样才不会留下一生的悔恨。除此之外,孝敬老人是我们人人都要做的一种义务,否则就会触犯法律,留下终生悔恨。所以,我们不要做那些后悔的事情,孝心,就从现在开始吧!说起孝顺父母,这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因为你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怕唠叨,然后还要多和父母交流,使他们不必为你再担心。这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却是一件永久的事情。记得小时候,我妈妈工作非常忙,她再累,也为我做饭,自己随后再吃。现在我长大成人了,该到回报的时候了。报答她的一片苦心。在这里我想说声:“妈妈,您辛苦了!”
人只有有了孝心,才会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质。孝心让人成熟,长大。我现在更深层次的明白了什么是“孝”、怎么行“孝”,要把“孝”牢记心间。
通过视频观映,我看到了身边人讲身边事,再一次感悟道德力量,洗涤心灵,我将用两个成语——“无微不至”、“持之以恒”不断警示自己,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多关心家人、常回家看看,积极弘扬孝老爱亲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一年四班
刘金龙
第五篇:孝老爱亲[模版]
“孝老爱亲”美德少年----王宗浩
以加强未成年人道德素质建设为重点,我校开展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评选表彰了我们身边的典型,鼓励我们全体学子增强道德意识,践行道德规范,养成良好品格,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引导我们全体学生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促使文明自觉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争做富有理想、品德高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一代马家人。
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独立自强的阳光男孩。从踏进学校的第一天,便勤奋向上,积极学习,友好待人,团结互助,文明有礼,赢得了老师的称赞和同学的尊重。从小,老师就教我们什么是孝老爱亲,孝老爱亲就是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关爱亲人。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仁者爱人”,仁者首先要有一颗善良的博爱之心;“爱人”就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这是传统美德的核心。人需要爱,世界应当充满爱,“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亲情之孝延伸到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大孝大爱,形成新的美德。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要把这种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八岁让梨者孔融,九岁为父温席者黄香等等。这些经典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诵读了,从小我就学会为爷爷,奶奶捎上最爱吃的糕点,有好吃的零食为爷爷,奶奶留着,给奶奶裂了口子的双手搽润手霜,为爷爷擦汗,拿毛巾,找拖鞋,饿了自己煮面条吃,自己烧开水+6。干得最多的是擦桌子,妈妈每次都称赞我,因为我擦过桌子,抹布我都洗得干干净净的。能帮妈妈分担家务,我很开心,十分自豪。
碰到邻居,我都会主动打招呼。我爱和李老师用英语打招呼,因为他每次都会耐心地纠正我的口语,我很爱邻居的小妹妹,几次甚至想抱起她,都被妈妈阻止了,妈妈说我力气太小,怕摔坏了妹妹。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和妈妈一起去买菜,妈妈买了很多菜,回家时,我坚持要帮妈妈提,回家后,我看见自己手上的勒痕,心想妈妈平时提那么多东西,该多累。以后只要我和妈妈一起出门,我都会坚持帮妈妈提东西。
我爱帮老师拿拿东西,为同学们抱抱本子,能成为老师的小助手是我最有成就的事,我一定谨记老师的教导,尊师重友,遵守纪律,刻苦学习,不骄不躁,以一个孝老爱亲的文明美德少年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我是班上的小干部,为了让学校有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我任劳任怨,不怕吃苦,脏活累活我都抢着干,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培养了同学们热爱劳动的品质,同时也是老师的小助手。只要同学向我寻求帮助时,我都耐心解答。我和同学们一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与同学们在互学互比中取长补短,一起进取;与同学们在交流探求中,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每年的暑假寒假,我都自告奋勇地和爷爷去放羊,杂草丛生的山路,我不得不手脚并用,爷爷总是用木棍子推开路边荆棘,让我走,回来的时候我已经到了爷爷背上,有个蚊子落到了爷爷脖子上,准备偷袭爷爷,我眼疾手快,“啪”地消灭了它。不明情况的爷爷拍拍我的屁股说:“调皮佬!”中途,爷爷特地把我带到了一棵枣树下,枣子树梢高枝细。我踩在爷爷的肩头,一手抓着树枝,专挑大个的枣子摘下来,给爷爷,爷爷再把枣子扔进竹篮里。突然我看见爷爷额头已经布满了豆大的汗珠,就说:“爷爷,今天就摘这些吧!”爷爷问我:“我的小宝贝是不是累了呀?”“我怕踩疼您了。”“那行,回家吧。”到家了,我挑了些红透了的枣子洗干净了,递给爷爷和奶奶先吃,然后自己才吃。爷爷和奶奶都说我摘的枣子真甜。
可恶的颈锥病从爷爷奶奶脖子上爬到了妈妈肩头,天晴或下雨的时候,就会很疼很难受。这时候,我就偎在妈妈身边,给妈妈捶捶肩,揉揉脖子,妈妈说这招最管用了。
一天放学回家,妈妈不在家。肚子已经开始唱空城记了,不如帮妈妈做饭吧。我巡视了一遍冰箱,最后决定煮汤圆。先把锅里加上水,等水烧到冒泡泡时,就从冰箱里拿出汤圆,小心翼翼地一个个放进锅里,再拿锅铲轻轻地在水里划动几下,盖上锅盖,等汤圆都浮到水面上了,就火关小,再稍微煮一下,松软可口的汤圆就可以吃了。我吃了一碗,给妈妈留了一碗,等妈妈回家时,端上我亲手煮的汤圆给妈妈,我看见吃汤圆的妈妈心底里都是笑盈盈的,哪怕还有几个汤圆煮破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深深地体会到,孝老爱亲是温情、是动力、更是一种美德,是一座人与人之间架起的爱心桥梁。我会以此为起点,更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孝老爱亲的美德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