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学术不端产生原因及防治办法
摘要:当前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的缺失现象令人担忧。其根源在于学者自身道德修养不够和外界环境的压迫。就这两点,提出了解决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缺失的解决方案:1.加强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2.完善学术评价和监督、处罚体系的建立。3.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提高国民科学素养。
Abstract: The missing of scientific moral and academic integrity concerns us in current.It roots in that the self-cultivation of scholars is not enough and the pressure of the external of environment.For the two points,this paper proposed solutions to deal with the missing of scientific moral and academic integrity.1.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science moral and academic integrity.2.Improve the evaluation , supervision and punishment system of academic.3.Create a loose and free academic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public scientific literacy.引言
“院士学术腐败”、“北大博士论文抄袭”、“川大副校长学术造假”„„当一些列这样的新闻标题袭来,作为未来科研学术界的主力军——我们硕士生该如何看待这些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的问题,这关乎到我国学术领域的纯净成长。
科学道德是指科学行为主体的道德意识,它是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思想和行为应该遵循的规范和准则,也是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也是约束科学家之间,科学共同体内部,以及科学共同体与公众和社会之间的一种基本准则[1]。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科学家们更应该坚持自己品格,以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追求科学高峰,而不是进行学术欺诈和造假获得相应的成就,这样一旦东窗事发,将是对自己的一种毁灭。
虽然当前世界科研诚信与优良学风是主流,但层出不穷的科研造假、学风浮躁、抄袭剽窃等行为严重危害了科技界的公信力,不仅不利于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更是对科技事业健康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因而,我们研究生要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必须做到:欲修学,先立身,坚决抵制学术上的不正之风;
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在学术上要实事求是,学出真本事;敢于监督自己和别人,对学术不诚信行为要积极的举报,并配合相应的检查。
产生原因
1.人的主观原因
科学家自身对自己要求不高,受到急功近利的思想的支配,为了获得专利或者论文不择手段,很多科学家缺乏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缺失。还有一些就是一些科技管理工作者缺乏科学素养,对科研项目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头顶“中国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中国动物克隆体系创始人”等光环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在2014年4月却因侵吞科研经费被批捕。由李宁领衔的课题经费动辄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他名下至少有4家生物技术公司,分别在北京和无锡等地,李宁的科研经费正是转入了这些公司。像李宁这样的院士级学者卷入腐败案,自设公司套取学术经费,纯粹是为了利益而主动作恶。一方面是李宁院士缺乏自律精神,一方面暴露出我国对于科研经费的监管不足。李宁作为国家的院士,应当肩负着重大的科研责任,李宁院士的经费来自国家的投入,他却把经费用来牟取私利,这是一种学术腐败。
2.社会环境
科学不端行为不只是学术现象,也是社会现象[2]。缺乏科学、公正的科研评价机制,科学奖励系统在运行中失范,同行评议制度不健全。在科学领域缺少科学道德规范的建立机制和监督机制。很多科学家迫于外界压力,不得不做出一些急功近利的行为。
韩国著名学者黄禹锡被不少韩国民众捧为领导韩国科技未来的重要人物,鲜花、掌声、荣誉不断飞来:2005年首尔大学国际干细胞研究中心成立,黄禹锡担任主任;韩国政府授予其“韩国最高科学家”荣誉;韩国政府向其研究小组提供数百亿韩元资金用于研究;黄禹锡不断出现在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和公开场合,成了一位韩国“国宝”级人物,甚至享受政府提供的保镖服务。然而2005年年底,韩国文化广播公司新闻节目《PD手册》报道黄禹锡在研究过程中“取用研究员的卵子”的丑闻。其后,该台被揭发编采人员在采访期间以威吓方式向研究员逼供。随后,他的研究小组成员指出2005年论文中有造假成分。首尔大
学随后的调查证实,黄禹锡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干细胞研究成果均属子虚乌有。
2014年1月29日,日本年仅30岁的女科学家小保方晴子(Haruko Obokata)领导的研究团队在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两篇突破性的论文。由于这项研究具有非凡的意义,小保方晴子的成果立即被认为可以与2006年日本山中伸弥团队的成果相媲美,小保方晴子在论文发表后也被视为优秀的日本科学家,并且被日本媒体冠以各种称谓或标签,如“美女科学家”、“年轻有为”等等。小保方晴子的论文发表后,日本政府也高调介入,称这项研究是一项重大“突破”。日本文部科学大臣下村博文(Hakubun Shimomura)指出,领导这项研究的竟是一位年轻的女科学家,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是整个日本的骄傲。因此,他表示日本政府今后将为年轻的女科学家提供更为有利的科研环境。然而,这一研究不久就遭到国际科学界的质疑,因为除了小保方晴子的团队,其他人按照论文提供的方法都不能重复出他们的实验结果,这有违科学研究结果可以在相同或相似条件下重复的原则。事发之后,日本早稻田大学宣布取消小保方晴子博士学位,而她的导师笹井芳树为此羞愧自杀。
解决方法
解决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问题是一项长远的历程,我需要我们每一个科研人员和社会民众的共同努力。我们不能完全杜绝学术腐败,但是我们可以逐渐改变学术界存在的道德诚信和学术腐败的问题。既然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的缺失是由人的主观原因和社会环境造成的,那么相对应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提高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
1.加强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加强科学理念、科学精神的宣传教育,形成科技界与社会相互信任、共同弘扬高尚科学道德的良好氛围。吸取国内外相关经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学生群体中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在科学知识教育中渗透社会责任、人类理性和人文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3]。1)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加大科学道德建设的宣传力度。宣传科学道德知识,普及科学道德规范。2)深入开展科学道德理念传播活动,鼓励著名科学家“现身说法”。组织知名科学家宣讲团,结合他们参加科学研究的实践和取得卓越成果的经历,讲解在科学实践中遵循科学道德规范、弘扬科学道德的重要意义和作用。3)发挥科学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增强科学道德建设的渗透力、感染力。开展生动活泼的科学道德宣传教育,促进公众全面理解科学。4)注重榜样示范,运用先进典型,影响和带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挥科学道德表率作用。
2.完善学术评价和监督、处罚体系的建立
1)完善学术评价体系。一个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和更加深入的进行,有利于学术研究者心灵的自由,有利于科学进步和国家发展。采取激励的方式动员广大的学人以各种方式参与学术研究,大家携手合作,共同探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攻克重大、艰难和复杂的科学问题提供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进行评审制度改革,建立起高效的评审机制,推动学术界的公平、公正、透明、积极之风的建立。对职称评定制度进行一定程度优化[4],使得科学家们在保证良好的生活质量和崇高的社会地位的情况下,专心科研。制定一项好的好的评价制度不仅能够给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也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建立学术监督与惩罚机制。对违反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的事件,新闻媒体应第一时间进行曝光,对以后的学术研究人员进行一种警示。对此国外对于学术造假惩罚的情况是,学术中抄袭作假者一经发现,便将会受到极其严厉的制裁,少则几年不允许参与由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受到被逐出学术界的严厉制裁,相比之下我国学术界对学术监督和惩罚的力度还远远没有达到国外的标准。学术监督和惩罚机制的建立需要各个科学家和新闻媒体广大群众们的共同努力,科学家们自身对与同行们能够及时的找出违反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的问题,要及时的举报和纠正。
3.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提高国民科学素养
政府和人民群众发应该树立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不过分神话科学家,给科学家们一个宽松的环境。不急功近利,使得科学家能够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做学问,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同时,也要让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合理的由最适合的人来使用。在此问题上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对于科学家们态度。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特别要允许学术的失败、失误,尤其是允许社会科学领域学术研究上的失败和失误。我们知道,科学从研究到得出结论,中间会经历许多失败,产生许多失误,而科学家在其中的坚持不懈、坚忍不拔,在科学领域往往会被誉为一种学术美德。在科学领域,我们的宽容度还不够,学者是不能有什么失误的,一些学者甚至可能因此而失去了继续研究的机会和可能。这种不宽松的学术环境,使科学家在做研究时顾虑重重,有的人想了许多,但不敢写出来。科学研究也应该宽容失败和失误,何况有的还只是一时不被人们认识、而后证明是正确的学术观点。因此,实现学术自由,一定要给学者以宽松的学术环境,要尊重学者、崇尚学术。
总结
我们作为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的起点,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崇高科学理想,提高道德底线,增强诚信意识,自觉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杜绝学术腐败,摒弃学术造假,时刻用学术道德来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活动,提高我们的道德自律能力和法制观念,培养我们的学术道德品质。
当学者发生学术腐败后,我们也不能主张像笹井芳树那样自杀谢罪,那其实也是对科研界的一种危害,毕竟一个科学家成长也是非常不易,国家也付出大量的培养成本,他们很多也是有真才实学的,因为一时的冲动而走上造假的道路,只要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重新端正自己的科研态度,重新投入的科研中,未尝不是件好事,有的科学家在发生学术造假后重新进行科研,甚至取得了更好的成果,据新华社首尔报道,复出之后的黄禹锡带领着团队又成功克隆了8只郊狼。当然,最好的结果是科学家能防患于未然,从一开始就杜绝学术腐败和造假。
参考文献
[1] 朱缨.学术规范教育及其制度安排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 2004 [2] 吴善超.当前我国科学道德建设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 2004 [3] 王峰.科学不端行为及其成因剖析[J].科学学研究.2002.2 [4] 张碧晖,曹南燕等.学术诚信笔谈[J].科学学研究.2010.12
第二篇: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学习心得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人生就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即追求、品味、尊严。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舍弃自我的追求、品味和尊严。学术的研究也是如此,只有坚守了自我人格的追求和品味,才能在科学的殿堂中获得神圣的尊严。
在学习了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后,我对道德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前我所认为的道德就是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等做人准则,现在我对道德的认识是:保护地球,节约资源,为子孙后代谋福利与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生活在的一个小圈子里。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与人类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同时带来的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越越来越严重。以往的北京也曾青山绿水,如今的北京确实没有风的情况下看不到碧水蓝天,而且每年的3月至5月,还有令人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如此恶劣的生活环境是不是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呢,还有基因技术等的危害,作为21世纪的新人才,我觉得日进的我不能仅仅只是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要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有一个思考,对自己以后的人生有一个规划。我现在常常思考当我在将来的困境中遇到了道德困境我该怎么处理,我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处理方式,现在我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不过我相信以后我会做出一个正确的抉择。
同时经过这课程的洗礼,我对科学诚信的重要性也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以往的我虽然也会了解一些学术造假行为,关注一些这方面的新闻,但是重来没思考过学术造假会有什么危害,以往我会觉得学术造假会距离我们很遥远,但是等到了研究生阶段,我自己也需要发表论文来完成学业的时候我才发现学术造假随时可能在我们身边发生。我知道一个案例,就是南京大学的一个教授告一个跟他同时竞选中科院院士的学术造假,为此他也放弃了成为院士的机会,捍卫了学术尊严,我很敬佩他。但是我自己思考了,如果我是南京大学的那个教授,我该如何去抉择,再没学习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之前,我可能会放任他这种行为,但是学习了该课程以后,我觉得我也会像南京大学的教授一样做出同样的选择,因为学术造假不仅仅影响的是他个人,而且还影响整个国家其他的学者,甚至可能导致世界上的学者不相信这个国家的研究,这是一个令人悲痛的局面。如果不阻止这种学术诚信行为,整个国家的学术风气可能也会慢慢变得腐败,堕落。
为了制止这种行为的发生,我觉得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推进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知识界历来被视为社会的良心。高校学生是全社会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之一,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对社会行为、社会风气具有很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从源头上治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形成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建设高度自觉与自信的大学文化,更好地发挥高校在文化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积极贡献。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蜕变是需要时间的磨练的,只有深刻认识到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当代研究生们才能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踏实的科学风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进行学术方面的研究与超越,不断推动学术进步。
其次,提升高校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加强学生求真务实精神。求真求实永远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诚信注定与科学无缘。有什么样的学术品格和氛围,就会孕育出什么样的学术成就和人才。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高校广大学生和科研工作者形成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发创造活力;有利于建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良好秩序,提升科研水平;也有利于促进高校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应该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以科学、严谨、求实、务真的风气,弘扬科学精神,加快科学建设,营造良好学风。
再次,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良好的学风是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技能、自觉培养综合能力和良好素质的重要保证。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激发我们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欲望,培养严谨求实、质疑批判、创新奉献的优秀品质,使我们从学生时代起就养成恪守学术诚信的自觉,掌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立志做一个追求真理的人,讲究实际的人,开拓创新的人。
最后,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创的精神,继承并发扬老一辈文学工作者的优良传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和科研伦理,致力于追求科学内在的文化价值,努力担当起民族国家和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不断加强科学道德休养自律,力戒浮躁浮夸,发挥科学道德表率作用。
爱因斯坦曾说过:“要记住,你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那些奇妙的东西,都是多少代人的工作成绩,都是由世界上各个国家里的热忱的努力和无尽的劳动所产生的。这一切都作为遗产交到你们手里,使你们可以领受它,尊重它,增进它,并且有朝一日又忠实地转交给你们的孩子们。这样,我们这些总要死的人,就在我们共同创造的不朽事物中得到了永生。”
我们这些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学员,我们更应该把学术诚信是可放在心中,了解学术规范,关注考验诚信的相关政策等同时培养我们的道德水平。
德是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准则,高的道德标准造就卓越的人格品质。学术道德对于一名学术研究者而言也是如此,恪守学术道德我们的学术研究工作才会有生命力,才能铸就一名学者高尚的学术人格。当今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已经作为主流思潮深入人心,通过发展经济来提高大众生活水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但是如果肤浅的理解这个观念就很容易使人们陷入盲目追求经济而不顾道德建设的地步,使得人心浮躁、为求名求利而不择手段。对于一名学术研究者,一旦被这种思想所蛊惑,就将必然的丧失学术良知,作出有违学术道德的事情。近几年,不断有高校教授甚至是一些身居要位的领导被曝出抄袭等种种丑闻,这也使得他们的为自己行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同时也使中国的科研诚信问题受到各方质疑。这些事实教育了每一个学术工作者,学术的生命力在于求真求是求实,我们目前必须要进行整肃学术风气和改革学术态度以避免“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继续发生。
科研本身就是一件严肃以及认真的事情。对于研究生,学术固然重要,道德却更不容忽视。学术道德是治学的起码要求,是学者的学术良心,其实施和维系主要依靠学者的良心及学术共同体内的道德舆论。学术界不可一日无学术道德,否则歪风邪气便会乘虚而入,扰乱严谨科学的学术界。
真正的改变将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科学自由、责任和法律项目的主管Mark Frankel说,“中国新出台的职业规范准则还只是个开始,尽管其借鉴了美国的调查先例和程序,但由于缺乏经验和人力而未能真正得到实施。这需要时间来解决。”
美国大学的学生荣誉制度,最初是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考试作弊现象而产生的,然而发展至今,其内涵和外延已经远远超越了考试管理机制的范畴。面对高校中存在的学术欺骗、学术不端行为的日益严重,荣誉制度成为美国高校维护学术诚信的福音,很多高校不约而同地选择建立荣誉制度。
2010年7月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的与会者认识到了一对危险因素:一方面是科学造假和行为不端的危险,另一方面是治标不治本的危险。
科学不仅应该诚信地运作;还必须让人们看到它诚信地运作。目前学术界仍存在有科研不端或不当行为,从表现形式看,世界主要国家的学术界倾向于严格界定三类科研不端行为:杜撰、篡改、剽窃。科研不当行为主要可以分为五种类型:数据的不当使用,违反科学规则,不当的同行关系,不当的师生关系,基于产出压力的不当科研。科研不端或不当行为造成了学术资源和学术生命的极大浪费;破坏正常的学术秩序,扼杀创新活力;违背科学精神,贻误人才培养;损毁学术界和知识分子的社会公信力;加剧社会腐败的蔓延。在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对不端行为惩处力度的同时,需要在科技界大力提倡道德自觉意识、加强舆论的引导。
虽然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学术规范问题已经由一个单纯道德层面上的问题日益演化为一个身跨道德与法律两个层面的重要现实问题。对这一问题,单纯依靠道德建设(舆论引导)已难以甚至无法收到实效,必须要在强化学术道德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和加强学术法制建设,提高法律介入学术研究领域的频率与效能。应当尽早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有法可依。这既是依法治国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基本要求,也是现阶段治理学术腐败的内在需要。此外,从根本上来说,学术腐败的产生主要还是根源于目前我国极不合理的科研评价机制。这种畸形的科研评价机制日益腐蚀着学者们的学术良知与职业精神,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不愿意再坐冷板凳,而更倾向于在学界投机钻营,谋名取利。基于此,要从根本上治理学术腐败,不仅要重视学术法制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更要重视良好学术体制的建设。毕竟,只有当我们从体制上根除了容易滋生学术腐败的土壤,并进而净化了学术研究的环境时,才能够使学术腐败因最终无处容身而归于消亡。
在当前状况下,立法具有很大的必要,同时也应及时考虑从宏观层面进行科研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使其更加符合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大力促进科技发展和科技人才成长。为此,我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设立国家科技宏观管理协调机制,加快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转变。
第二,遵循科学技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客观发展规律,改革科技评价体系与奖励机制,形成正确的科研导向。
第三,充分认识不科学的管理机制给科研诚信和科技发展带来的严重危害,加快改革步伐,改善创新环境。
总之,国家应当高度重视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与良好学术环境建设,深化改革和立法对学术学风环境的促进作用,为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对于社会,我们主要采取立法来杜绝这类学术造假行为,作为学生,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我们应该静静思考这个问题。不论将来我们会成为一个赫赫有名的科学家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研究者,我们在学术殿堂的门口仰望这座不朽的建筑,这一刻我们应该告诫自己:学术工作是神圣的,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何种原因,作为一名学术工作者,都要捍卫学术的神圣性,在学术研究的崎岖小路上坚持求真求是求实求精的原则,绝不弄虚作假绝不助长学术上的不正之风,从工作中的点滴做起,为铸就高尚的学术人格而积极努力,为取得不朽的研究成果而不懈追求,而这也正是每一个从事或即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应尽的义务。
在学术研究中,我们要保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可是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以下我提出六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有理想、有作为、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坚持真理、尊重科学、勤奋学习、诚信科研,拒绝做有损个人名誉、学校声誉和学术道德的行为。
三、弘扬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创新为己任,求真务实、精益求精,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四、争做遵守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规范的先行者。大力倡导学术监督、积极开展不同学术观点间的自由讨论,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五、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防止学术浮躁,注重论文质量,不抄袭、不剽窃,培养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卓越的创新能力。
六、坚持品行为立身之本,勇于与不良风气做斗争。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全力抵制各种污染科学风气的行为,坚决杜绝丧失学术道德的行为,积极反对各种形式的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行为。
如果每个研究生都以来不得半点虚假的态度来面对科学生涯,才能真正在科研道路上取得想要追求的成绩,真正推动科学的发展。作为每一个研究生,都应严格要求自己,提高道德底线,牢固树立诚信意识,自觉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杜绝学术腐败,摒弃学术造假,时刻用学术道德来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活动,提高研究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和法制观念,培养我们的学术道德品质。同时,研究生也应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宣传学术诚信的重要意义,呼吁大家学术诚信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与此同时,对身边的人也要宣传“同一个地球”的思想,即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必须好好保护。呼吁大家保护好环境,共建美好未来。
第三篇: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这门课程或许不会教会我关于科研的具体方法或原理,但我认为它让我认识了科研之外的某些东西,这些东西关乎道德、修养,看似与科研无关,实则是成为一个合格的科研人员的基础。我从这门课中受益良多,我藉此得以了解科学的本质,科研的道德框架以及一个即将成为科研人员的必备修养。科学气质和精神
首先,它让我更深入地认识科学的精神气质。尽管说科学是好奇者的乐园,在这个美妙的大花园里,富有热情并勇于探索的人总会被它给予你的礼物而惊喜不已,徜徉在其中乐此不彼;但科学已不仅仅是对未知的追求,它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地同社会、同人类的日常生活关联起来。因此它的伦理性、道德性已经不亚于它的创造性、开拓性而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个世纪前的科学研究精力主要集中知识技术的执着,对实验结果的严谨论证,对研究内容真理式的追求。正如爱迪生为选择合适的灯泡丝试验了上百种材料,马克思为了资本论的写作遍览伦敦博物馆藏书籍并自学俄语和数学,李政道先生为了验证引用数据的正确性设计制造了世界上唯一用来估算太阳温度的大计算尺„„这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的气质至今仍在鼓舞着我们。的确,当今社会丰富的物质生活时刻冲击着人们的感官极限,我们的“科研人员”越来越多,但我们真正称得上“科学家”的人越来越少。我们推崇科学,更要推崇的是先辈们严谨执着的科学态度。科学是真理的敲门砖,这是自古历来不变的道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真理的探索仅靠一人之力是难以完成的,所以团结协作在科研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或许也解释了当今社会中划时代的科学巨人很少出现。不容置疑,灵敏的观察力和满满的好奇心也应该是科学研究所必备的,毕竟随着人类对未知认识的越深入,攫取真理之光也就变得越困难,因此我们要时刻培养并保持热情、好奇。并不是所有的发现都是正确的,历史上存在不少的科学谬论,尽管信息发达的当前社会给科学工作者排除错误增添了不少优势,但时刻保持一颗怀疑的心也是必要的,因为综合来看贪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导致更多的科研谬误。以上作为传统科学的规范结构和精神气质不仅是我们现代科学不能轻视的,而且更是要认真对待的,由此我们才能敲开科学的大门。
下面谈谈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科学是一项追求客观知识的事业,科学精神的核心内涵是追求客观和实证知识、克服主观偏见与独断的理性精神[1]。竺可桢也曾说过,科学精神是不盲从权威,不计利害,虚心,专心和求是。科学精神大则可以认为是人类探索世界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高尚的行为素养,小则可以看作科研人优秀的自身修养和科研态度。单从我们学校来讲,我们身边不乏身体力行科学精神的老师、教授,比如几十年专注于雷达研究并为我国雷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毛二可老师,主持设计95式步枪、被誉为“中国枪王”的朵英贤老师,为我国微夜视行业自主设计和研发开辟道路的周立伟老师„„或许我们没有机会同他们直接接触以了解详细情况,但通过其他渠道我们仍可以感受到他们做学问、做科研的严谨执着。关于科学的价值,科学共同体把追求真理、造福人类作为共同的价值追求,致力于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科学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关怀。这不仅为科学赢得了社会声誉,而且也促进了科学自身的进步。在科学研究职业化、社会化的今天,更应该严格恪守与忠实奉行这种科学的价值观[2]。我们研究生在做研究的过程中或许还谈不上像院士们那样的科学精神,但我们对研究仍需保持适当敬畏,对结果仍需保持合理怀疑。我们关心的也不要仅仅局限在科研与实验,而是要逐步学会关心科学的人文性和社会性;不要拘泥于为了做科研而做科研,而是要看到科学的最终价值所在——促进社会进步,人与自然和谐。
当然,科研人员需要一定的激励,这或者是荣誉或者是奖金。我们虽然看重科研过程中获得的快乐和喜悦,但我们也要持续并更加重视外部的激励因素,因为科学发现本身成就感不能有效解决科研人员的生计问题。或许有人会说精神上的激励才是最重要的,毕竟真正的科学家是真理的追寻者,是未知世界的探索者。但是请别忘记这个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任何精神活动都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所以在物质上满足科学家的需求以及给予他们合适的奖励并不显得多余。然而当人们越来越看重研究中的科学物质奖励和经济支持,科学的纯粹精神激励就变得越来越模糊,它理应被人们重新认识和推崇。正如美国生物学家莱科维茨在“科学精神”一文中的总结说,真正的科学精神尤其体现在激情、创造性和诚信三个方面。实际上多数科学研究活动都是好奇心驱动的研究与探索活动,具有显著的非功利性特征。英国生物学家华莱士曾因发现一种蝴蝶新品种而兴奋不已甚至晕厥,他也曾因证明用接种牛痘防治天花而感到巨大的快乐;生物学家巴斯德也曾表示对这种强烈的情感怀有同样的感受,这样对科学真挚的情感和纯粹的科研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个研究生学习的。科研道德和伦理
我们还需要学习的有科学道德和科研伦理,这也是我从这门课程中学到的最重要的。正如社会人的言行受到社会道德和伦理的约束,科研活动中的研究人员也应遵循相应的道德和伦理,这在科学活动中是重要的一环。科学道德是科学家在科研活动中所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具体体现为科学家在从事科研活动是的价值追求和行为选择。科学道德总的来说是对从事科学活动的人的行为品质的评价和分析,其目的在于建设科学精神、维持科学活动持续运行的基本规范结构。一个科研人员行为的诚信与否不仅关系着其在该学科的声誉、权威,也关乎着这些研究内容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不道德的科研行为不仅会摧毁一个科研人员的科研生涯,更严重的是可能给相关学术活动、社会活动造成伤害,因为科研的集体性和社会性是现代科研越来越突出的特点。伦理是对善恶、是非等的道德判断,将伦理引入科学并不是现代的事情,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先赋予伦理和德行的含义,在随后的科学活动中,伦理逐步进入各个学科领域。科研伦理旨在关注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赋予求真内涵科学研究活动以善的指向,以指导科学家发展负责任的科学[3]。如果说经典科学研究领域多数集中在对物质世界的探索,现当代的科学研究则慢慢延伸到有机体甚至人类生命的深处;当愈加发达的科技和医疗手段帮助人类解除病痛的困扰,同时科学研究的触手也在逐步接近人类伦理的红线。比如毁灭性的杀伤武器、胚胎克隆、致命病毒和化学试剂„„纵然这些发明创造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它们违反人类伦理观念的研究和用途是不被允许的。作为地球上存在的唯一高等生命,智慧赋予人类无与伦比的创造能力,但由此支撑的任何活动都必须被限定在尊重生命的范围内。正如康德所说:“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头上的星空和在心中的道德律。”因此坚持科研诚信、信守科研伦理和基本的科学价值,科学事业和人类文明才可能充满创造性并富有可持续性,科技工作者才能真正成为富有深邃思想和人道精神的哲人科学家[4]。科研原则和行为规范
了解科学的精神、气质以及道德伦理并不是主要的,重要是我们如何将它们付诸实际行动。为自己设定一个基本的科研原则,是每个研究人员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尽管科学本身存在不确定性,而且商业化趋势、社会对科研关注和期望的增强,使得科研承担的压力更加繁重。但科研人员并不能因为压力增大而放低对自身的要求,进而轻视科研的基本准则。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科研人员反而更应该加强自身修养,严格遵循科研活动中诚信的基本原则。当我们确立目标要成为真理的探索者和传播者时,就要时刻保持对正确事物的虔诚心态;就要保证自己的科研成果是社会前进的动力而不是误导人们的谬论。说到诚信,《欧洲科研诚信行为准则》中对科研诚信有如下内容:诚实交流,比如在介绍目标及意图、报告方法及程序以及进行阐述时要诚实;进行可信赖的研究,这是指研究必须真实可信,有关交流必须合理而充分;客观性,是要求所有事实能被证明,在处理数据时要透明;公正性和独立性,要求科研人员应当独立而无偏见,与其他科研人员和公众的沟通应当开放而诚实;合理列出引用文献并肯定他人贡献等。这些具体的要求,给我们研究生以启示和敦促,保持诚信是走向科研道路的必备条件。诚实的科学态度比研究结果来的更重要,因为结果只是工作的表征,诚信与否则是个人修养高低的一种体现。我们研究生做学问的确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我相信一个诚实可靠的研究生,不论他的工作成果多少,都会得到导师的信赖和同学们的尊重。
原则下面就是我们要遵照执行的学术研究活动中的各项基本规范了。在确立研究方法过程中,研究人员必须对用于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一清二楚,而且要让别人也晓得;其他科学家不但要判别数据的可靠性,而且要考察用于得出那些数据的方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5]。其次是数据收集和处理,科研工作者应当保证获得的数据是真实而不是虚构的,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没有进行人工篡改,还要保证数据记录与数据获得同步进行,数据尽可能精确。数据应当合理共享,并受到相应的监督,关键数据还应备份、归档和保存。科研人员在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应当以促进学术研究和科学进步为目的,应当就学术本身及问题而展开,应当不受职位、资历限制,应当勇于提出合理怀疑、诚恳对待质疑,应当确立合作协议机制以避免纠纷。在研究成果发表方面,科研人员要保证引证的规范性,因为当今的任何学术研究都是建立在他人工作的基础上,引证是对他人工作的肯定和承认;即使是研究者本人以前的科研成果,也应严格遵守引证规范。成果发表署名应该遵从科研工作的贡献评价原则,拒绝人情署名、交易署名、权势署名等不正当的行为。对投稿而言,我们研究生要避免拆分发表、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等有失诚信的行为发生。作者在著作或论文中署名就意味着其应承担相应责任,具体来说,作者应保证文章相关信息真实可靠,应当拒绝贿赂、威胁等,应当为研究成果承担相应公共责任和学术责任,应当与读者诚恳交流和合作,应当在必要时能够提供真实有效的设备、材料以及文字资料等等。其他的学术规范如保证项目申请材料真实可靠,同行评议遵从公平、客观和公正原则,合理规划使用研究资源以保证其发挥最大价值„„
尽管有众多规则、道德伦理约束,但当前的科研活动中仍存在不端行为,我们研究生在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的培养过程中有必要了解这些行为,以帮助我们在以后的科研活动中更好地规避。国际科学界将严重违反基本的科研诚信的行为称为科研不端行为,其主要特征是:违反科学界通用的道德标准,或严重背离相关研究领域的行为规范;具有主观故意性,明知故犯或肆无忌惮;不包括诚实的错误或观点分歧。大体来说,科研不端行为包括杜撰、篡改和剽窃。科研活动中的杜撰行为表现为科研项目申请、成果申报、职位申请和成果发表提供虚假信息,以及编造没有根据的科研数据、结果或事实作为支持自己论点的证据等。篡改行为表现为数据篡改和数据拼凑,前者指以一些实验事实为基础推测实验结果,对另一些与推测结果不同的实验事实、数据、记录和图片进行修改的行为;后者是指按期望主观取舍、任意组合实验事实,或者将与预期值不符的实验事实删除,只保留与预期值一致的实验事实的行为。剽窃行为包括抄袭他人作品的论点、观点、结论而不在参考文献中列出;窃取他人的调研成果、实验数据、图表等;窃取他人作品独创概念、定义、方法、原理等;还有袭用自己已发表文章中的表述,而未列入参考文献。科研人员应该杜绝这些不端行为的发生,并监督周围其他人员,使我们的科研环境纯净透明,这样才能保证科研活动健康持续进行。
我们在科研活动中还可能面对道德伦理和其他利益间的抉择困境。我们也了解到有些科研行为违反了科学的道德伦理规范,比如2008年中国婴儿奶粉三聚氰胺掺假事件,猪饲料中瘦肉精添加事件,抗日战争时期日本731部队的人体试验,纳粹医生非人道的人体医学实验等等。尽管这些行为能够获得商业利益、医学资料或是其他的学术上的成果,但它们对生命的蔑视,对道德伦理的践踏却是不能容忍的。我们研究生在科研活动中不仅要注重科研的价值体现,而且要关注科研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敬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我们要成为一个“仁爱”之人,科研人员也应学会“爱人”,对世界展现爱心和善意。毕竟我们生存的世界仍是崇敬生命的世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科学研究也要敬畏生命。不仅是我们人类自身,科研活动也应该尊重自然。自然界曾给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项条件,我们作为自然界中的一员,不应该掠夺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甚至将自己凌驾在自然之上。因此,我们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科研的可实施性,以确保自然生态尽可能少地被干预、破坏。
总的来说,我从这里不仅学到作为科研人员应该保持好奇、质疑而且严谨、诚实的科学态度,而且认识到科研人员在维护人类道德伦理的重要价值。我们要做的还很多,有严肃的思考,细致的实验,诚信的交流,还有对生命的关爱。通过这门课,我对科研的意义认识得更充分,我也相信自己在科研活动中能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简明读本[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9.[2] 北京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简明读本[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1.[3] 北京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简明读本[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3.[4] 北京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简明读本[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4.[5] 北京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简明读本[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8.
第四篇: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很多人对财富有着不同的定义,有的人把金钱当做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有的人把美丽当成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有的人将健康当成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当我通过几周的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的学习之后,我认为对我来说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是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
道德与诚信是当今社会炙手可热的话题,也是传承几千年的文化。作为一名研究生,诚信道德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之一,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远大理想的实现和科学信念的坚守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征,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顽强的毅力。一个没有良好诚信道德的人,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一个在平时不讲诚信的人,在关键时刻不可能为崇高的理想信念作出牺牲。大学生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牢固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生奋斗的理想信念。中国传统道德认为,诚信的内容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是以诚为本、取信于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人思诚,信以行义,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历来被视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准则。诚信要求在交往中,彼此应当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重信用、守信义。坚持诚信原则,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极为有利。诚信教育必须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一课。应该让学生明白,信用既是市场经济准则,又是个人道德水平的一个标志。大学生作为今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个体,必须树立信用意识,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一个没有信用的人,是不受人欢迎、也不会有大的发展的。大学生在获得专业毕业证的同时,更应得道德通行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公民。
人生由三个部分构成,即追求、品味、尊严。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舍弃自我的追求、品味和尊严。学术的研究也是如此,只有坚守了自我人格的追求和品味,才能在科学的殿堂中获得神圣的尊严。
众所周知,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是推进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迫切需要。知识界历来被视为社会的良心。高校学生是全社会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之一,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对社会行为、社会风气具有很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加强科
学道德学术规范,从源头上治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形成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建设高度自觉与自信的大学文化,更好地发挥高校在文化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积极贡献。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蜕变是需要时间磨练的,只有深刻认识到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当代研究生们才能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踏实的科学风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进行学术方面的研究与超越,不断推动学术进步。
除此之外,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是提升高校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的迫切需要。求真求实永远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诚信注定与科学无缘。有什么样的学术品格和氛围,就会孕育出什么样的学术成就和人才。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高校广大学生和科研工作者形成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发创造活力;有利于建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良好秩序,提升科研水平;也有利于促进高校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应该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以科学、严谨、求实、务真的风气,弘扬科学精神,加快科学建设,营造良好学风。
再次,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良好的学风是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技能、自觉培养综合能力和良好素质的重要保证。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激发我们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欲望,培养严谨求实、质疑批判、创新奉献的优秀品质,使我们从学生时代起就养成恪守学术诚信的自觉,掌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立志做一个追求真理的人,讲究实际的人,开拓创新的人。
爱因斯坦曾说过:“要记住,你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那些奇妙的东西,都是多少代人的工作成绩,都是由世界上各个国家里的热忱的努力和无尽的劳动所产生的。这一切都作为遗产交到你们手里,使你们可以领受它,尊重它,增进它,并且有朝一日又忠实地转交给你们的孩子们。这样,我们这些总要死的人,就在我们共同创造的不朽事物中得到了永生。”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创的精神,继承并发扬老一辈文学工作者的优良传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和科研伦理,致力于追求科学内在的文化价值,努力担当起民族国家和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不断加强科学道德休养自律,力戒浮躁浮夸,发挥科学道德表率作用。
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研究工作来进行学习的学生。我们青年一代,尤其是在读研究生,将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生力军。我国科技的创新、发展、国际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我们应当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与提高我们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崇尚科学道德、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有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是我们每位研究生应尽的职责。科研诚信和良好学风是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前提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所以充分认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仍是当务之急。科学道德是科学的内在属性既是科技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也是科研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研究的基础是诚实守信这是科技工作者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培养造就优秀创新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关键举措也是培育创新文化、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我国依靠科学和民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科技界的不懈追求。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坚持真理、开拓创新、诚实守信不仅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且塑造了热爱科学、勇攀高峰、忠于祖国和人民的高尚品格显示出优良的科学道德与学术素养为全社会树立了光辉典范。“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就是科技界在创造伟大功勋中凝炼的伟大精神。没有这种崇高的精神力量就没有我国科学事业今天这样良好的发展局面就不可能实现党中央确立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近年来科研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重复发表论文、学术论文质量降低和育人的不负责任、学术评审和项目申报中突出个人利益、过分
追求名利助长浮躁之风等学术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严重危害了科技界的公信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不利于科技人才的健康成长对科技事业健康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我们研究生应该认识到其危害性为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发扬“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和坚持“真理、诚实劳动、亲贤爱才、密切合作”的职业道德出一份力。我们研究生要勇于担当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历史重任。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科技界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恪守坚持真理、诚实劳动、亲贤爱才、密切合作的职业道德为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示范作用。这重要指示对加 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青年一代必须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自觉成为科学道德的维护者和坚守学术诚信的倡导者直面学风道德方面出现的突出问题。即使学风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各种学术造假问题充斥在我们眼前,我们必须直面现在这种学术混乱的局面。我们要把这种不正之风扭转过来,要正确树立科研诚信意识提高科学道德素养形成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人才成长的科研环境我们要发挥积极作用。所以当前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我们要了解投机取巧是不可能成就文化强国作为一名研究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崇尚科学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必须坚持原创精神文章绝对真实的理念。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学术伦理道德加强自律。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精神,反对投机取巧的作风和行为要争做遵守和履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先行者。我们要一起行动起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和科研伦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着力推进学风道德建设。我们要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研究才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所创新。正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草知”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设文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近些年来,科技丑闻和学术不端事件时有发生,一些知名高校也频频深陷“学术造假门”事件,国内科研建设正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为此,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省教育部及中南大学于15日在长沙市人民政府举行“高校科学道德和
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邀请黄伯云、姚守拙、刘业翔、刘筠四位知名院士以自身经验向1400多名在校研究生宣讲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宣讲教育,引导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宣讲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首先发表了重要演讲,他深刻分析了近年来科研造假、学术腐败等案例并指出这些行为严重危害了科技界的公信力。因此,他强调:我们要向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坚决抵制学术上的不正之风,让科学工作成为太阳下最干净、最值得尊敬的职业。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姚守拙进一步指出,学术要创新,更要讲道德。他强调事实求是、不追逐名利是中国传统的治学之道,并且呼吁学生要能分清楚什么是不道德的行为、要警惕学术腐败。已逾80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刘业翔在《谈谈我的科学人生》的主旨演讲中,结合自身研究领域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刘筠也结合自身多年来在科研、为人处事等方面的心得,提出了学生要有“踏踏实实做事,诚诚恳恳做人”的科研作风。“惟楚有才 于斯为盛”,做为传承优秀湖湘文化的潇湘学子,我们应该时刻铭记“淡泊名利为真;清正廉洁为善;创新创造为美;务实发展为责”;要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并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为发展科学事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成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科研本身就是一件严肃以及认真的事情。对于研究生,学术固然重要,道德却更不容忽视。学术道德是治学的起码要求,是学者的学术良心,其实施和维系主要依靠学者的良心及学术共同体内的道德舆论。学术界不可一日无学术道德,否则歪风邪气便会乘虚而入,扰乱严谨科学的学术界。
学风浮躁是引起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要克服学风浮躁、学术评价中急功近利的倾向,需要“诚信为学”。“诚信为学,恪守学术道德”,认真对待学术是对知识的尊重,对老师的尊重,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作为高校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把诚信这一原则用与对待学术研究上。在学术道德学习过程中,让我认识到先前许多的认识多都过于模糊,一些切实的案例让我及时意识到平日的认识误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无心之过”或者说是“非故意性”的学术
道德过失。所以,学习“学术道德规范”就非常的有必要,我们要始终怀有一颗敬畏学术的心。不管自己的学术水平如何,只要是从事学术研究,就应该保持对知识、对学问的敬畏。维护学术尊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坚持严谨治学,力戒浮躁是我们每位研究生努力的方向。
当前研究生学术诚信的构建要靠多方面,虽然学术道德的提升需要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不过现阶段更具可操作性的还是加强个人对学术道德的认识,严格自律。比如在学术活动中,要注意正确的引用等等。我们不仅可以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自学到相关的行文规范,也可以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避免学术不端的行为。我们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高层次培养人才,更应该成为学术道德的遵守者和学术规范的恪守者,在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塑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就是在实际的学术活动中自觉地遵守学术行规,仔细学习并深入了解学术道德规范的细则与要求,在写作中严格遵守学术规范。
如果每个研究生都以来不得半点虚假的态度来面对科学生涯,才能真正在科研道路上取得想要追求的成绩,真正推动科学的发展。作为每一个研究生,都应严格要求自己,提高道德底线,牢固树立诚信意识,自觉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杜绝学术腐败,摒弃学术造假,时刻用学术道德来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活动,提高研究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和法制观念,培养我们的学术道德品质。
第五篇:《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姓名学号班级学院
年 月
日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作为新入学的研究生,本学期我学习了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这门课。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周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通过这门课,我对科学及学术的认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作为一名在校研究生,学术固然重要,道德却更不容忽视。我们不仅要做好科研,更要做到诚信科研,不弄虚作假,诚实笃信。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正处在飞速发展的大好阶段,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培养规模逐年扩大,这体现了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健康转型过程中对高素质研究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作为全世界研究生培养规模最大、研究生人数最多的国家,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大计和前途未来。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培养各行各业中坚力量和高级专业人才的关键所在。研究生作为未来的高级专业人才,对他们的培养内容不仅仅包括知识的培养、科研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将学术道德、学术诚信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人格。令人心痛的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正蔓延着一股有违科研道德的歪风邪气,这种不正之风正侵蚀着那些初人学术界的在读研究生。人无信不立,研究生科学道德、学术诚信的缺失,不仅是研究生个人道德水平的瑕疵,更是祖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大业的缺陷和隐患。
对研究生而言,什么是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科学道德是科学共同体内部和科学工作者个人在从事科学研究和处理科研成果时的内在自我约束标准。在科学目的上,以追求真理性的认识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为最高原则。在科学态度上,求真务实、不弄虚作假。不因追求个人名利而违背科学工作者应有的理性良知和社会道德责任感。学术诚信就是研究生在诚信的原则下追求真理,研究学问。它一般包括:实验或调查报告要有充分的客观依据,不能歪曲作假、主观臆想,随意改动数据;学术论文著作要反映自己的思想观点与研究成果,避免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一稿多投及论文间相互署名等现象发生;对硕士研究生学术成果的评定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建立并认真贯彻双盲评审制度,树立权威性,充分发挥学术奖惩机制的作用;正视学术不诚信现象,并给予积极回应,切实维护学术环境的净化。
目前,少数研究生在科学道德、学术诚信方面存在诸多不良表现。篡改或伪造实验数据。实验数据是获取科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任何研究要想获得科学、客观、可靠的结论,都必须尊重实验事实,来不得半点捏造或伪造。研究生认真做好科学实验,不仅仅可以获取客观、可靠的实验数据,而且有助于培养自身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严谨的分析问题能力。某些研究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不经过亲自实验研究而是编造实验数据,或是直接挪用改造已有文献实验数据,得出相关结论。这些做法严重有悖于“忠实于原始数据”这一科学研究工作者基本的道德原则。而伪造、篡改实验数据带来的后果要比抄袭票业窃他人成果更为恶劣,甚至有可能引起科研事故造成巨大损失。
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当今学界反映最强烈、最为严重的学术诚信缺失行为正是大学学术研究活动中的抄袭与剽窃行为。为了达到评奖、评优、毕业等目的,部分研究生利用各种已发表的文献,通过肆意剪辑拼凑的手段来杜撰编造论文。在毕业论文中,大量引用他人论文片段、实验数据和图表等而不加注明出处的现象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将别人的成果略加改头换面便据为己有,肆意剽窃他人科研成果。而网上和校园里随处可见的代写论文的广告,说明代写论文现象在研究生群体中也有一定市场。
成果交易、侵占他人科研成果。研究生为共同分担发表费并完成学位阶段规定的论文指标要求,而相互挂名的情况时有出现。由于北京、上海等地户籍政策中,专利等科研学术成果具有很高“含金量”,近年高校中甚至出现“专利挂名”灰色市场。这种以私利为目的的“分享”行为和上述的“剽窃”、“编造”一样,都是严重有损学术道德、学术诚信的恶劣行为。此外,学术研究只有建立在广泛涉猎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吸收他人成果中的思想精华,才能做到推陈出新。在论文中是否注明所用成果的出处,不仅体现了作者是否尊重参考文献的所有者以及是否具备起码的学术道德,而且也是为后续研究者研究提供检阅资料的方便着想。一些研究生在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没有端正学术研究的态度,对待论文粗制滥造、弄虚作假,列出并未阅读的参考书目,对参考文献做伪注。有的研究生引用别人的数据和观察,却是改头换面,不加注释。
论文重复发表。许多高校都规定了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答辩前要公开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于是部分研究生通过一稿多投的方式,把一篇论文同时投给多个刊物,或是将已发表的论文改头换面后向另一刊物投送。一稿多投的行为,在我国的期刊界、学术界是严格禁止的,但总有些研究生把同一篇论文略加改头换面又拼凑成新的论文去投稿,或把相同的数据用不同的排列组合或表现方式变成多篇论文去投稿发表,还有将翻译后外文论文投稿的情况出现。
如果任由科学道德沦落、学术不诚信滋长,不仅败坏了学风文风,导致学术道德沦丧,贻误年轻一代学人的成长,而且会损害中国学术界的声誉,影响其国际形象,最终将损害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研究生丧失科学道德、学术诚信存在重大危害。
污染学术环境,败坏学界名誉。学术活动作为知识的探索、研习、应用和传承活动,就需要对客观真理的热诚追求和忠实服务,学术的发展离不开基于诚实性、客观性基础之上纯朴的学术氛围,离不开追求真理而向善务实的学术道德。而不正的学术观念及造假行为却逐步地吞噬着学术活动赖以安身立命的道德底线,严重的损害了学术界的名誉。学术不端行为严重影响了学术研究的质量,造成学术竞争的恶性循环,带来社会资源浪费,从而形成泡沫、虚假的学术环境,也会使正直学者的尊严、权益受到威胁和伤害。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直接关系到学术的健康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如果研究生科学道德沦落、学术诚信缺失,学习态度功利化,不再把学术研究看做神圣的事业,就难以专心踏实做学问,学识水平得不到提高,学术能力大大降低,培养质量便无从谈起。
败坏学风,贻误学术新人的培养。学风是学者们在长期的研究活动中养成的一种学习风气,它表现为人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观念决定态度,态度指导行为。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者们的科研水平和学术成果,在学习态度不正确的学术风气的影响之下,学者们很难坚持对学术良知和学术精神的追求,最后,导致不正当行为的产生。大学是培养高级知识分子的场所,也是追求真理的圣殿,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便是一大批高级人才的代表者,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说对社会的进步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现实中历历在目的学术不端行为、学术造假事件等,无疑会给追求学术价值与学术精神的正直学术研究主体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学术造假现象会影响研究生们正确的学术道德观的建立,科学研究的真实性、严谨性是科研工作质量的有效保证。缺乏严肃的科研作风,其学术研究工作的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甚至走向伪科学。
腐蚀学术,不利于学术的后继发展。学术研究是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是探索真理、追求真知的过程,是扎扎实实、潜心研究的过程,是逐步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术活动不仅创造物质价值,也创造精神价值,是一项严肃而神圣的事业。学术研究没有捷径,也不容弄虚作假。学术研究的真谛在于求真,但造假抄袭、伪造数据等各类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却是对学术创造的否定,是对学术“求真”本质的否认。而如今不良学术之风的盛行,如果不严抓学术道德规范,整个学术界、知识界很有可能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恶性循环之中,它使真正潜心钻研的人得不到肯定,并腐蚀了许多极具创作潜力的学术研究主体,动摇了他们恪守学术道德的信心,还严重损害了学术得以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础。因此,学术的后继发展需要我们从当下开始众志成城,用真实严谨的学术思维,联合勇于探索的学术精神进行学术研究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术研究的价值得以体现,让学术回归学术。
学术代表着特定时期科学文化进步的水平,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尺度,学术文化又是人类整个文化的精髓,同时它也构成了人类道德良知的底蕴。可以说,学术文化是最后一道可以抵御金钱和权力的防线。如果连这道防线都荡然无存,那么社会心理与道德良知所受到的伤害将不敢想象。为了加强研究生科学道德、学术诚信建设,我们应当采取相应的对策。
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学术道德教育是培养具有良好学术道德的人的活动。高校除了加强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课程普及外,可以多开展学术规范主题教育,通过开学教育、专题讲座、沙龙讨论、征文活动、主题班会、案例警示等形式,使硕士生充分认识到学术规范的重要性。还要增加学术诚信教育、科学精神教育及相关法律教育等。加强道德教育,可以从道德品质教育和人生观教育、学风和治学态度教育、学术规范教育、学术诚信教育等进行。这样,硕士生作为高校科研的生力军,才能够多了解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崇尚科学精神,并内化为恪守学术道德的品质。
建立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的制度。学术道德虽然依靠自律,但规则是前提。建立包括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制度、评价制度和监督惩治制度在内的制度体系,是研究生学术道德得以规范的制度保障。对硕士研究生进行考核评价是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制度,能够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的热忱与兴趣,引导其走健康的学术道路。完善的学术监督体系,可以使学人中的失信行为得到有效的识别,从而得到遏止其投机取巧的机会主义动机的作用。
强化硕士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研究生作为高校学术研究的主体部分,其思想观念及行为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学术文化的进程,因而研究生们的整体学术道德素养的水平对于学术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目前大部分高校只重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与其密切相关的学术道德素养的积蓄和培育的现状。种种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已经证明必须得加强学术研究主体的学术道德教育,塑造道德的学术研究主体,才有利于净化学术环境,促进学术发展。发挥主体作用对硕士生自我教育与管理十分重要。当学术道德内化为硕士生的一种坚定的道德信念,他们才能够自觉遵守学术诚信。硕士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认识什么是学术道德,什么是学术失范行为,怎么样避免学术失范,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学术道德。
一个失掉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的人,很难在学术研究领域有大的成绩和建树。研究生教育事关国家发展大计,而国家建设发展真正需要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水平,这样才能够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工作中体现创新性,发挥切实作用。因此,让广大研究生在通过系统教育,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的同时,抱定良好的学术道德,养成优良的学术诚信素质,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具有创造性的优秀人才,才能保证我国科技强国战略的顺利实现,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