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思考题

时间:2019-05-13 23:1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思考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思考题》。

第一篇: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思考题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思考题

一、本专业相关的国内外最重要的3个学会

国内在兵器领域最重要的学会有以下三个,分别是中国兵器学会、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航空学会,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NO1、中国兵工学会

1、名称:中国兵工学会

2、会长:马之庚

3、主要学术代表人的学术职位:

马之庚: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兵工学会董事长和常务理事,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外部董事。

王德臣:我国航天领域著名的火箭技术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组成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顾问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教授。

王 越:我国著名的信息系统专家,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863计划国家安全领域专家组顾问,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信息类研究生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兵工学报》编委。

冯长根:现任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兼任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北京市科协副主席、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主席等职。并在国际组织“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任副主席。

匡镜明:教授,通信与电子系统专家,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委员,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电子、电工与信息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及评估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国防科技进步奖评委等职务。

张文栋:山西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兼中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山西省政协常委、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山西省科协副主席、山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山西省青联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国防973)项目技术首席、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总装备部微米纳米专家组副组长、兵器工业集团总公司测试专家组组长、中国微米纳米学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大学国防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国防科技大学光子/声子晶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美国 IEEE 学会高级会员等职。

徐复铭: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军工学会理事长,中国高教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高教学会副会长,《火炸药学报》编委,总装火药专业组顾问。

4、学会活动方式:

中国兵工学会是中国兵器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业重要的对外交流渠道之一。曾经承担了行业和政府部门委托的大量国际交流和合作任务,特别是在引进智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方面,成绩斐然。

学会以“三主一家”即学术交流的主渠道、科普工作的主力军、国际民间交流与交往的主要代表和科技工作者之家为主要工作内容。同时还开展了科技奖励、科技咨询服务、继续工程教育等工作。

中国兵工学会作为中国兵工科技领域唯一的学术团体,由于全面认真地履行了各项职责,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连续被中国科协评为先进全国性学会。

“以人为本”,以科技工作者的需求和企业发展需要为导向,是中国兵工学会开展各项工作所遵循的原则;为军工企业科技进步服务,为繁荣学术和促进国防现代事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贡献,是新时期中国兵工学会最高的追求目标。

5、主办刊物或其他学术平台情况:

中国兵工学会主办并出版包括《兵工学报》、《JOURNAL OF BALLISTICS》、《弹道学报》、《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火炸药学报》、《民爆器材》、《光学技术》、《车辆工程》、《探测与控制学报》、《兵器知识》和《轻兵器》等在内的十几种科技或科普期刊;每年还出版一定数量的会议论文集。在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方面,中国兵工学会曾成功举办过坦克装甲车、火炮、轻兵器、炸药与烟火、可靠性、测试、光学、阻燃等领域的学术会议。

6、相关章程或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团体的名称为:中国兵工学会(以下简称本会),其英文名称为:CHINA ORDNANCE SOCIETY,缩写为:COS。

第二条 本会是由全国兵器科学技术及相关科学领域的单位和科技工作者自愿结成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全国性法人社会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兵器科学技术及相关科学领域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发展兵器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第三条 本会的宗旨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动员和团结广大兵器科技工作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兵器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兵器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科技创新,促进兵器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本会依法维护兵器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广大会员和兵器科技工作者服务。

本会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倡导“献身、创新、求实、服务”的精神,民主办会,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

第四条 本会业务主管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登记管理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本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本会办事机构挂靠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第五条 本会住所: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通信地址:北京2431信箱,邮政编码:100089。

NO2、中国宇航学会

1、名称:中国宇航学会

2、会长:马兴瑞

3、主要学术代表人的学术职位: 马兴瑞:现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国家航天局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特邀理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卫星技术专业组组长、《宇航学报》副主编、《振动工程学报》及《应用数学和力学》杂志编委。

阴和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兼任中国雷达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总装备部军用电子元器件专家组成员、信息产业部军用电子元器件专家组成员、《无线电电子学文摘》主编、《电子科学学刊》编委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第七届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青联委员。

王兆耀: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少将军衔。曾任原国防科工委科技部航天技术局副局长、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基础部航天装备局局长,总装备部921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王树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委机电与运载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编委,曾任国家“863”计划特种机器人专题专家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组成员。

姜澄宇: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兼任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兼工程技术二部常务副主任、中国航空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委员、亚太生产力创新学会副会长。

胡海岩:力学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副部长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Acta Mechanica Sinica副主编。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4、学会活动方式:

学术交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举办各种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讲座、展览,促进民间国际科技交流,积极开展青少年航天科技教育活动,普及航天科学技术知识,传播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主办“宇航学报”和“太空探索”杂志,组织编辑、出版、发行航天科技书、报、刊、会议文集以及科技文献等。

科技咨询:开展科技咨询、科技服务和科技转让。创办以咨询服务为主体的科技实体。接受委托对航天科技发展战略、政策和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决策进行论证、评估和咨询,组织科技成果鉴定、技术职务资格评定。推荐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候选人。开展对会员和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及时发现并推荐人才;评选在科学研究、科技进步及先进技术推广取得优异成绩的科技工作者,并择优推荐、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表彰、奖励优秀航天科技工作者以及有突出成绩的学会专兼职工作人员。反映会员的建议和呼声,维护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5、主办刊物或其他学术平台情况:

中国宇航学会出版的刊物有《宇航学报》和《太空探索》,前者是全国性的一级学术期刊(双月刊),报道我国航天高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相关专业学术研究的阶段成果,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前瞻性,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培养高新技术人才,为我国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服务。本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并被多家重要数据库检索,享有较高的声誉;后者是一份科普刊物(月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它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方式,宣传中国航天、探索宇宙奥秘。刊物设有中国航天、太空新航线、宇航博士、载人航天、军事航天、宇宙之谜、探索时空、太空博览、探索俱乐部等栏目。《太空探索》杂志追求知识性和可读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统一,它是青少年和广大宇航爱好者了解宇宙的窗口,学习航天知识的园地,漫游太空世界的挚友,启迪科学思维的良师。

6、相关章程或规范:

第一章 总则

(2004年3月31日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通过)

第一条 本会名称为:中国宇航学会,英文译名为:CHINESE SOCIETY OF ASTRONAUTICS, 缩写为CSA。第二条 中国宇航学会(以下简称本会)是全国航天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结成、依法登记的全国性、非盈利性、学术性法人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的组成部分,是联系我国宇航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国宇航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第三条 本会的宗旨是:团结和组织广大宇航科技工作者;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发扬民主,开展学术上的自由讨论,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促进航天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航天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进,促进航天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第四条 本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中国科协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其常设办事机构是挂靠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直属事业单位。

第五条 本会常设机构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8号(邮政编码:100830)。

NO3、中国航空学会

1、名称:中国航空学会

2、会长:刘高倬

3、主要学术代表人的学术职位:

刘高倬:研究员,中共十六大代表、主席团成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原任中国一航原党组书记、总经理,歼-10行政总指挥。

朱 荻: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兼任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会员,中国特种加工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航空学会理事,中国特种加工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电加工学会束流加工学组副组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机械组成员,江苏省航空学会副理事长。

张彦仲:航空系统工程及信号处理专家。历任中国航空研究院院长;航空部、航空航天部总工程师;中航总副总经理;中航二集团总经理,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

怀进鹏: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兼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863计划计算机主题首席科学家、国家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总体组组长、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组长等职。

罗荣怀:原中国一航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现任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指挥部副总指挥、秘书长,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总经理我国航空企业界享有很高声誉的企业家和中青年专家。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终身教授。

4、学会活动方式:

学术活动: 中国航空学会及各专业委员会(分会)、地方学会每年均举行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学会还和中国科协所属其他学会联合举办一些交叉学科的学术交流会。学会及各级组织每年举办的学术会议平均为40次左右,交流的论文在千篇以上,并评选、奖励优秀成果。

国际交流: 中国航空学会是国际航空科学理事会(ICAS)的全权会员单位。为促进科技合作,学会推荐有专长的科技人员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出席国际会议,同时在中国举办国际会议和展览会。学会邀请国外专家在国内作技术报告,接待国外学者、科技人员来华进行科技参观和学术讨论,组织双边性研讨会,以促进国内外之间的学术交流。

组织活动: 组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学会工作会议等:办理学会所属工作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分会)编委会的建立和调整;组织两院院士、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推荐评选;发展会员,并为会员服务。

科学普及: 为向广大群众和青少年普及航空科学知识,学会及其各级组织经常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动。学会设有航空馆,展示国内外飞机或模型以及机载设备、发动机,介绍国内外航空技术的发展。

继续教育: 学会以各种形式向会员扩充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组织专题讲座、技术报告以提高会员的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科技咨询: 中国航空学会可以对国家科学技术政策和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决策论证、提出政策建议、进行科技咨询服务。

5、主办刊物或其他学术平台情况:

学会主办《航空学报》中文月刊,《航空学报》英文版双月刊,《航空动力学报》中文月刊,《航空材料学报》中文双月刊,《航空工程进展》中文月刊;《航空知识》中文月刊,《航空模型》中文月刊。

6、相关章程或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会名称“中国航空学会”(以下简称本会),英文名称“CHINESE SOCIE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缩写“CSAA”。

第二条 本会是由航空航天(以下通称航空)科学技术工作者和航空及相关领域的单位自愿结成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的法人社会团体。

第三条 本会宗旨:团结广大航空科技工作者,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搭建开放的活动平台、营造适宜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的环境,促进航空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航空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航空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航空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为航空事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航空科技素质服务、为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四条 本会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民主办会的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践行“提升位势、创造价值”的工作理念。

第五条 本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国家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本会是代表中国航空科技界参加国际航空科学理事会(ICAS)的全权团体会员。

第六条 本会住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北苑2号院

二、本专业相关的国内外最重要的5种学术期刊

国内在兵器领域最重要的期刊有以下五种,分别是《兵工学报》、《宇航学报》、《力学学报》、《航空学报》和《电子学报》,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NO1 《兵工学报》

1、主办者:

中国兵工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物。该刊为月刊,大16开本,128页,国内外公开发行。

2、刊号:

ISSN:1000-1093;

CN:11-2176/TJ

3、主编及编委会主要成员的学术职位:

主编:高修柱

副主编:许毅达 黄风雷 编 委:万春熙* 上官垠黎 才鸿年 马大为* 毛 明 毛二可 王 东 王 越 王中原* 王光华* 王兴治 王明洋 王泽山 王彦平王富耻 王瑞林 王哲荣 叶中付 石庚辰* 伍清河* 刘 勇 刘 莉 刘卫国 刘尚合 刘怡昕 吕春绪 孙逢春* 朵英贤 毕小平衣景双 宋保维 宋跃进 张玉龙 张伦武 张庆明* 张冠杰 李 伟 李 钊 李世海 李良巧 李鸿志 李魁武 杨华民 杨荣杰* 杨莘元 杨葆新* 苏君红 苏哲子 辛建国* 陈 钱 陈亦庆* 陈庆伟 陈志昊 周立伟 周胜利 庞思勤* 杭义洪 苑士华* 姜会林* 恽寿榕* 是湘全 祖 静* 赵宝荣 徐 诚 徐文国 徐更光 徐滨士 栗保明 袁亚雄* 钱立志 陶 然* 陶化成 萧忠良 黄 峥 黄先祥 喻 奇 覃光明

高修柱:兵器工业系统总体部副主任,教授。

许毅达:中国兵工学会副秘书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黄风雷: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四批特聘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运载学部主任、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自然科学期刊(中文版)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第六届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计划“爆炸毁伤技术”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技术首席专家。

4、影响因子:

复合影响因子:0.604 综合影响因子:0.415

5、发文特点:

以反映兵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学科发展,繁荣学术交流为宗旨,以介绍与兵器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实验分析和工艺技术等为主要内容,是兵器行业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其专业涉及军用车辆、军用光学、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火炮、弹药技术、控制技术、应用力学、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和应用数学等诸多领域。

NO2 《力学学报》

1、主办者:

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主办。

2、刊号:

ISSN:0459-1879 CN:11-2062/O3

3、主编及编委会主要成员的学术职位: 主编:郑泉水

副主编:陈立群 冯夏庭 陆夕云 汪越胜 王光谦 周冬冬 郑泉水:博士生导师(1994)、责任教授和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1999)。兼力学学报、应用数学和力学、力学进展、力学季刊和国际应用力学和工程等期刊的编委、常务编委、副主编等职。

冯夏庭: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导,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陆夕云:博士、教授、博导,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4、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0.698

5、发文特点:

主要刊载:在理论上、方法上以及对国民经济建设方面,具有创造性的力学理论、实验和应用研究论文,综述性的专题论文以及研究简报,学术讨论等,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力学工作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师生以及工程技术人员。

NO3 《宇航学报》

1、主办者:

由中国宇航学会主办。

2、刊号:

ISSN:1000-1328 CN:11-2053/v

3、主编及编委会主要成员的学术职位:

主编:马兴瑞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现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航天局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

4、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0.565

5、发文特点:

本刊内容主要刊登飞行理论、航天器系统、导弹系统、空气动力学、测量与信息传输、制导与控制、飞行器能源、遥测遥感、飞行器设计与制造、惯性技术、推进技术、计算机应用、材料与工艺、结构强度、航天医学工程、计量与测试、质量与可靠性等专业的稿件。包括:在理论上、实践上或两者结合上有创新的学术论文;科研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前瞻性研究成果及反映当前先进科技水平的技术报告;对某学科的科研发展所作的高学术水平综述、评述等。本刊欢迎获国家各级基金资助的作者投稿。

NO4 《航空学报》

1、主办者:

由中国航空学会主办、航空学报杂志社编辑出版。

2、刊号:

ISSN:1000-6893 CN:11-1929/V

3、主编及编委会主要成员的学术职位:

主编:孙晓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总干事,日本燃气轮机学会(GTSJ)国际顾问委员会(IAC)成员。

副主编:朱荻 张军 杨树兴 徐惠彬 韩杰才 魏炳波 蔡斐

4、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0.669

5、发文特点:

办刊宗旨是及时反映中国航空航天领域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交流国内外科技新成果,促进学术进步和人才成长,推动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设有流体力学和飞行力学、结构强度和飞行器设计、电子与自动控制、材料与制造工程等栏目。

NO5 《电子学报》

1、主办者:

为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高级学术刊物。

2、刊号:

国际刊号:0372-2112 国内刊号:11-2087/TN

3、主编及编委会主要成员的学术职位:

主编:李衍达 清华自动化系教授,信号处理与智能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4、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0.591

5、发文特点:

学术论文,科研通信,综述评论等栏目。凡以电子与信息科学为主体(交叉学科论文必须侧重电子与信息领域),在理论与应用实践上具有创新的,代表我国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有科学依据和可靠数据的技术报告,阶段性成果报告,以及属于前沿学科,并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展望评论性文稿,均可向本刊投稿。

由于本刊覆盖的学科专业较广,出版时有意识地将相关学科和专业集中:第1、4、7、10期主要是通信与信号处理;第2、5、8、11期主要是微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及相邻学科;第3、6、9、12期主要是电子物理、真空电子学、微波与电磁场及相邻学科。

第二篇: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人生就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即追求、品味、尊严。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舍弃自我的追求、品味和尊严。学术的研究也是如此,只有坚守了自我人格的追求和品味,才能在科学的殿堂中获得神圣的尊严。

众所周知,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是推进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迫切需要。知识界历来被视为社会的良心。高校学生是全社会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之一,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对社会行为、社会风气具有很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从源头上治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形成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建设高度自觉与自信的大学文化,更好地发挥高校在文化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积极贡献。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蜕变是需要时间的磨练的,只有深刻认识到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当代研究生们才能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踏实的科学风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进行学术方面的研究与超越,不断推动学术进步。

除此之外,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是提升高校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的迫切需要。求真求实永远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诚信注定与科学无缘。有什么样的学术品格和氛围,就会孕育出什么样的学术成就和人才。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高校广大学生和科研工作者形成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发创造活力;有利于建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良好秩序,提升科研水平;也有利于促进高校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应该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以科学、严谨、求实、务真的风气,弘扬科学精神,加快科学建设,营造良好学风。

再次,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良好的学风是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技能、自觉培养综合能力和良好素质的重要保证。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激发我们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欲望,培养严谨求实、质疑批判、创新奉献的优秀品质,使我们从学生时代起就养成恪守学术诚信的自觉,掌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立志做一个追求真理的人,讲究实际的人,开拓创新的人。

爱因斯坦曾说过:“要记住,你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那些奇妙的东西,都是多少代人的工作成绩,都是由世界上各个国家里的热忱的努力和无尽的劳动所产生的。这一切都作为遗产交到你们手里,使你们可以领受它,尊重它,增进它,并且有朝一日又忠实地转交给你们的孩子们。这样,我们这些总要死的人,就在我们共同创造的不朽事物中得到了永生。”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创的精神,继承并发扬老一辈文学工作者的优良传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和科研伦理,致力于追求科学内在的文化价值,努力担当起民族国家和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不断加强科学道德休养自律,力戒浮躁浮夸,发挥科学道德表率作用。

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研究工作来进行学习的学生。我们青年一代,尤其是在读研究生,将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生力军。我国科技的创新、发展、国际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我们应当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与提高我们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崇尚科学道德、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有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是我们每位研究生应尽的职责。科研诚信和良好学风是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前提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所以充分认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仍是当务之急。科学道德是科学的内在属性既是科技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也是科研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研究的基础是诚实守信这是科技工作者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培养造就优秀创新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关键举措也是培育创新文化、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我国依靠科学和民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科技界的不懈追求。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坚持真理、开拓创新、诚实守信不仅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且塑造了热爱科学、勇攀高峰、忠于祖国和人民的高尚品格显示出优良的科学道德与学术素养为全社会树立了光辉典范。“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就是科技界在创造伟大功勋中凝炼的伟大精神。没有这种崇高的精神力量就没有我国科学事业今天这样良好的发展局面就不可能实现党中央确立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近年来科研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重复发表论文、学术论文质量降低和育人的不负责任、学术评审和项目申报中突出个人利益、过分追求名利助长浮躁之风等学术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严重危害了科技界的公信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不利于科技人才的健康成长对科技事业健康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我们研究生应该认识到其危害性为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发扬“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和坚持“真理、诚实劳动、亲贤爱才、密切合作”的职业道德出一份力。我们研究生要勇于担当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历史重任。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科技界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恪守坚持真理、诚实劳动、亲贤爱才、密切合作的职业道德为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示范作用。这重要指示对加 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青年一代必须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自觉成为科学道德的维护者和坚守学术诚信的倡导者直面学风道德方面出现的突出问题。即使学风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各种学术造假问题充斥在我们眼前我们必须直面现在这种学术混乱的局面因为我们研究生知道在学风建设当中起什么作用是我们的前进方向。我们要把这种不正之风扭转过来要正确树立科研诚信意识提高科学道德素养形成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人才成长的科研环境我们要发挥积极作用。所以当前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我们要了解投机取巧是不可能成就文化强国作为一名研究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崇尚科学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必须坚持原创精神文章绝对真实的理念。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学术伦理道德加强自律。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精神反对投机取巧的作风和行为要争做遵守和履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先行者。我们要一起行动起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和科研伦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着力推进学风道德建设。我们要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研究才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所创新。正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草知”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设文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近些年来,科技丑闻和学术不端事件时有发生,一些知名高校也频频深陷“学术造假门”事件,国内科研建设正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为此,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省教育部及中南大学于15日在长沙市人民政府举行“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邀请黄伯云、姚守拙、刘业翔、刘筠四位知名院士以自身经验向1400多名在校研究生宣讲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宣讲教育,引导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宣讲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首先发表了重要演讲,他深刻分析了近年来科研造假、学术腐败等案例并指出这些行为严重危害了科技界的公信力。因此,他强调:我们要向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坚决抵制学术上的不正之风,让科学工作成为太阳下最干净、最值得尊敬的职业。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姚守拙进一步指出,学术要创新,更要讲道德。他强调事实求是、不追逐名利是中国传统的治学之道,并且呼吁学生要能分清楚什么是不道德的行为、要警惕学术腐败。已逾80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刘业翔在《谈谈我的科学人生》的主旨演讲中,结合自身研究领域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刘筠也结合自身多年来在科研、为人处事等方面的心得,提出了学生要有“踏踏实实做事,诚诚恳恳做人”的科研作风。“惟楚有才 于斯为盛”,做为传承优秀湖湘文化的潇湘学子,我们应该时刻铭记“淡泊名利为真;清正廉洁为善;创新创造为美;务实发展为责”;要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并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为发展科学事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成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科研本身就是一件严肃以及认真的事情。对于研究生,学术固然重要,道德却更不容忽视。学术道德是治学的起码要求,是学者的学术良心,其实施和维系主要依靠学者的良心及学术共同体内的道德舆论。学术界不可一日无学术道德,否则歪风邪气便会乘虚而入,扰乱严谨科学的学术界。

学风浮躁是引起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要克服学风浮躁、学术评价中急功近利的倾向,需要“诚信为学”。“诚信为学,恪守学术道德”,认真对待学术是对知识的尊重,对老师的尊重,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作为高校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把诚信这一原则用与对待学术研究上。在学术道德学习过程中,让我认识到先前许多的认识多都过于模糊,一些切实的案例让我及时意识到平日的认识误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无心之过”或者说是“非故意性”的学术道德过失。所以,学习“学术道德规范”就非常的有必要,我们要始终怀有一颗敬畏学术的心。不管自己的学术水平如何,只要是从事学术研究,就应该保持对知识、对学问的敬畏。维护学术尊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坚持严谨治学,力戒浮躁是我们每位研究生努力的方向。

当前研究生学术诚信的构建要靠多方面,虽然学术道德的提升需要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不过现阶段更具可操作性的还是加强个人对学术道德的认识,严格自律。比如在学术活动中,要注意正确的引用等等。我们不仅可以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自学到相关的行文规范,也可以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避免学术不端的行为。我们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高层次培养人才,更应该成为学术道德的遵守者和学术规范的恪守者,在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塑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就是在实际的学术活动中自觉地遵守学术行规,仔细学习并深入了解学术道德规范的细则与要求,在写作中严格遵守学术规范。

如果每个研究生都以来不得半点虚假的态度来面对科学生涯,才能真正在科研道路上取得想要追求的成绩,真正推动科学的发展。作为每一个研究生,都应严格要求自己,提高道德底线,牢固树立诚信意识,自觉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杜绝学术腐败,摒弃学术造假,时刻用学术道德来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活动,提高研究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和法制观念,培养我们的学术道德品质。

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学者违背学术研究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媚于世俗、热衷炒作,更有甚者,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为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这些行为和现象虽属个别,但若不加以制约,将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位于前列,显然,它比建功立业、著书立说更为重要。德包括政治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就学者而言,学术道德是立身之本。“贺海波事件”表面上看似单一的,实际上是一种现象的表露,表面上看似偶然的,实际上有其产生的必然性。事件已对浙江大学的声誉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而且这些伤害和影响还将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能否尽快挽回影响,对我们是一大考验。

第三篇: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专 业 _光学工程__ 姓 名 __马福强___ 学

号 _2120140551 学 院 __光电学院_

2014 年 11 月 1 日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马福强2120140551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摘要:通过学习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这门课让我了解了坚持学术诚信的至关重要性。而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不仅仅是对科研学者们的要求,更应该是我们研究生应该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本文中首先解释了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的本质含义,然后通过陈进“汉芯一号”和李连生学术造假的的实例引发了对学术造假猖獗原因的思考,并提出追求成果和利益的社会环境对科研的影响、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高校学术体制的缺陷等都对学术诚信形成了冲击。这些典型的案例同时也提醒着初入研究之路的研究生们引以为鉴,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科学道德 学术诚信 汉芯一号 李连生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马福强2120140551

1、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科研活动本身应该是严肃而认真的,而作为科研工作者更应该本着严肃认真的心态来进行科研活动。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在科研工作者更应该遵守这个准则和规范。而科学道德在科研工作者的身上为人格和素养的体现,正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大多数人说,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错了,是人格。”

而学术诚信则是对我们敬爱的科研工作者和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科学研究旨在探求真理,以探求真理为自己人生目标的科学工作者的道德线应该是诚信,它同样规范着科研工作者和学生的学术行为。而身为科研工作者这更应该是一条最基本的纪律,时刻不能忘记。学术是严肃的,因此需要严肃的科研工作者进行学术行为。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我们曾经的一切都在经历着金钱和利益洪流的洗礼。经济利益的触角显然也延伸到了科研领域,面对着这巨大的诱惑,有些科研工作者竟然把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置之一旁,变成了利益的奴隶,甚至无视国家法律法规的存在,唯利益是图。

2、学术造假实例

2.1、陈进“汉芯一号”

在我们电子领域里,最令人发指的学术造假案例当属陈进“汉芯一号”造假事件。200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一号”造假,并借助“汉芯一号”,陈进又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骗取了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中国亟待在高新科技领域有所突破,自主研发高性能芯片是我国科技界的一大梦想。陈进利用这种期盼,骗取了无数的资金和荣誉,使原本该给国人带来自豪感的“汉芯一号”,变成了一起让人瞠目结舌的重大科研造假事件。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实际负责人陈进,在2002年8月从美国买回10片MOTO-freescale“56800芯片”,将芯片表面的MOTO等字样用砂纸磨掉,然后字样加上了汉芯的标识,此后,陈进通过各种手段搞定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知名专家,一致鉴定“汉芯一号”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大规模集成电路。“汉芯一号”在问世3年时间内,向国家各部门成功申报项目40多次,累计骗取无偿拨款突破1亿元。上海交大接到对陈进等人涉嫌造假的举报后十分重视,立即对有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考虑到问题的严肃性和复杂性,上海交大随即请求国家权威部门对事件进行深入全面调查。科技部根据专家调查组的调查结论和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有关规定,决定终止陈进负责的科研项目的执行,追缴相关经费,取消陈进以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的资格;教育部决定撤销陈进“长江学者”称号,取消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资格,追缴相应拨款;国家发改委决定终止陈进负责的高技术产业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马福强2120140551 化项目的执行,追缴相关经费。上海交大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和程序,经研究决定:撤销陈进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职务;撤销陈进的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解除其教授聘用合同。

然而,在整个调查结束后竟然没有相关责任人受到任何法律上的追究,这也反映出了我国科技体制中的弊病,诚如著名科学家邹承鲁先生所说的:“光说是不行的,对学术不端行为,一定要严查严办。希望各有关单位,各级有关领导真正予以重视,认真干几件实事,才能克制当前的腐败之风,还我国科技界一片净土。” 2.2、李连生学术造假

而另一位同样是著名高校的教授,视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为无物,悍然欺骗国家和民众,其中最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却是在这一骗局中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校方的相助。

2011年2月,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通告,经调查核实,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的推荐材料中存在代表著作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实的问题。压缩机领域的6位老教授一致认为,项目申报人是在将他人成果任意为其所用,如把上海压缩机厂1965年的大型机身整体铸造技术,说成是他开发的;沈阳气体压缩机厂(现归沈阳鼓风(集团)有限公司)研究者申报的“4M50型压缩机研制”项目在1998年就已经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但这型压缩机却成为李连生等人申报奖项的主要成果。除此之外,他们认为申报材料中许多关键理论和技术中所谓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都是国内许多人采用的常用方法。随着对李连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与核实,2009年4月,西安交大决定免去其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职务;2009年12月,针对李连生相关学术不端问题,西安交大学位委员会决定免除其博士生导师资格。2010年3月21日,西安交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和校党政联席会议决定:鉴于该校教授、长江学者李连生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取消其教授职务,并解除其教师聘用合同。据了解,李连生已于2010年调离西安交大。

而在6名老教授艰辛的举报路途中,据称最大的压力来自校方。至于6名老教授举报长达3年才解决,根本原因是校方有领导袒护李连生的造假行为。最初的口头举报时,校方有领导当时传达了几个意思:一是当前高校弄虚作假成风,这件事要是被捅出去,不仅西安交大丢脸,整个中国学术界都会丢脸;二是西安交大地处西部,科技排名在全国能排到16名,很不容易,不要因为内讧坏了招牌;三是学术之争,校方希望能从中调停。而在之后的举报过程中曾有领导曾多次警告他们“不要在外面乱说,把学校搞臭了对你们谁都不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正如举报人所说的——李连生成为中国第一个被取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学者,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行,但肯定不是唯一一个,如果高校的学术体制问题不改革,肯定还会诞生下一个李连生。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马福强2120140551

3、对学术造假的思考

回顾近几年的科研学术环境,学术造假频见报端,层出不穷,老一辈科学家们树立的科研学术风气和氛围正在接受着“名利”的洗礼。出现大量的学术造假并不是偶然的,它与我们科技界不完善的法律法规体制、高校的学术体制、甚至当前浮躁、追求成果和利益的大环境密切相关的。

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以来,各中思想鱼龙混杂的涌进来,生活和工作的节奏加快,经济的触角也延伸到了科研领域。现在的象牙塔不再寂寞,学术研究的急功近利和浮夸浮躁令人担忧。而学术研究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一项重大发明创造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它需要科研人员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甘于寂寞,潜心研究。而我们现在的环境里太过于急功近利,无论什么课题或是项目成果一两年就要有所突破,并且发表的论文、取得的成果都和绩效工资挂钩,也是获得晋升最快的途径,陈进和李连生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这在某种程度上逼着科研工作者铤而走险。

另一方面,一个学术造假者,他对社会,中国的学术进步,科学进步所造成的损失,与他现在所受到的惩罚是不成正比的。学术造假造成的这些损失比假烟、假酒、假药都要重。但是现在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对这些人给予严厉的惩处。如果惩处的力度非常大,惩处的措施更加的严厉,我们相信,造假者在造假的同时,也会顾虑,我今后要为此付出什么代价。而造假的科研人员和高校或是研究所结成利益共同体,学术造假得到的成果和名利对校方的贡献更大,因此,有些大学和学术机构,出于所谓的面子和单位的名誉,甚至对学术造假者给予辩护和庇护而未受到相应的惩罚,这也体现了法律法规的缺失。

然而我们相信,无论什么样的制度什么样的环境都不应该是科研工作者进行学术造假的理由。学者是社会良知的守望者,对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应该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严格的要求。大学校园的环境是整个社会风气的一个缩影,为人师表更应该维护学术的尊严,学术的纯洁和学术的权威。

4、研究生应从自身提高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水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将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生力军,我国科技的创新、发展、国际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我们青年一代必须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自觉成为科学道德的维护者和坚守学术诚信的倡导者,直面学风道德方面出现的突出问题。要正确树立科研诚信意识,提高科学道德素养,形成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人才成长的科研环境。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奖惩制度并同时加强监管和监督。学术奖惩制度是以奖励或惩罚的方式来规范研究生学术诚信行为、学术习惯以及学术交往关系的规则体系。健全的学术奖惩制度对于激励学术诚信,预防和打击研究生学术诚信失范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马福强2120140551 行为,净化学术环境至关重要。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崇尚科学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必须坚持原创精神,文章的真实理念。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学术伦理道德,加强自律。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精神,反对投机取巧的作风和行为,要争做遵守和履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先行者。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马福强2120140551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刘志波.危机与应对:研究生学术诚信建设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3.朱月晨.研究生学术诚信问题的博弈分析[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1-62.李诺枫.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研究[J].西安社会科学,2010(4):126-127.叶继元.学术期刊与学术规范[J].学术界,2005(4):57-68.、http://baike.baidu.com/view/11016164.htm?fr=aladdin[2014/10/28].http://baike.baidu.com/view/664682.htm?fr=aladdin[2014/11/1].

第四篇: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论文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学习心得

学号:2120121142 姓名:王丹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是当前国际科技界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是即将跨入“学者”殿堂的“准学者”,是名族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是社会诚信的实践者。我国科技的创新、发展、国际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生的综合素质。“青年信于世界,则国信于世界”。我们有责任有权利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进行了学习和了解,这不仅对于我们今后的学术生涯有重要意义,也是对整个国家的整体科研素质、科研水平的一个保证。

“道德”一词可追溯到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技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之中。因此,科学精神是科学道德的思想内核,科研伦理是科学道德在伦理层面的反映,科研不端与不当行为是科研活动中背离科学道德的负面表现,科研规范是科学道德在科研活动中的具体要求和行为指南。

“学风”一词,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孔子对弟子们说:“审问之,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学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当今社会,学风一般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在科研领域,学风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科技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其在科技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学风问题是科技工作者在科研规范、行为准则、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方面出现的失范现象。所以要抓好学风建设,首先要有科学道德。

科研活动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从事科研活动的群体比其他社会群体更需要一个追求真理、严谨求实、诚信负责、真诚协作的文化氛围。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出现,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既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有科研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但从根本上说,科学文化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本质是科学文化缺失或者说发育不良的问题,是科技事业发展与社会资源配置趋势出现偏差或者说悖离的问题。高尚的学风道德会对科学文化的发育发展乃至全社会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良好风范的形成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国老一代科学家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勇攀高峰、无私奉献,以优良科学道德和学术素养为科技工作者乃至全社会树立了光辉典范。

近年来,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从表现形式看,世界主要国家的学术界倾向于严格界定三类科研不端行为:杜撰、篡改、剽窃。一些学者因为各种原因违背学术研究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媚于世俗,热衷炒作;更有甚者,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为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这些行为和现象虽属个别,但若不加以制约,将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

而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从事学术研究,良好的学风则是保障学者的学术航向的前提。这也是一个学者之所以称其为学者,学术之所以称其为学术的常识。由于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研究生招生规模也逐年扩大,已成为世界上研究生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然而当人们为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感到无比欣慰的时候,也为研究生中出现的一系列学术道德问题深感担忧和不安。研究生的扩招,带来了研究生教育的空前繁荣,但是也导致研究生素质的整体下降。许多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缺乏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学习规划,对自己所要完成的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采取了模糊任务的态度,既没有系统的完成学习的计划,也没有深入学习研究。为了应付学业上的任务,东拼西凑,粗制滥造,不惜动用各种有违学术道德规范的手段,甚至伪造调查数据,直接和间接抄袭,网络搜索下载复制,隐匿学术源流等,因为缺乏基本的研究和论证,再精妙的手段也只能早出水平低劣的学术论文,难登大雅之堂,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市场经济给当代研究生既带来了积极的一面,也带来了消极的负面影响。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物质主义等思想泛滥,学术活动领域也深受影响。较多研究生在选择课程或研究课题的时候也出现强烈的功利倾向。往往会偏向于热门的专业领域和话题,研究经费的多少和社会实用程度成为选择的标准,忽视了深层的理论研究与积累,忽视了基本的理论平台的搭建,忽视了基本的理论思维训练,急于求成。有些研究生对导师在课堂讲授中所提出的独到创新的学术观点,稍加整理,在未征得导师许可的情况下,就作为个人的作品交付报刊发表。还有一些研究生看到一些时髦的名词和术语、动向,没有潜心论证研究,急于引用和借题发挥。基本的专业课程和理论平台没有做好,就急于课题的涉及,急于追求学术上的名利。对导师或同学、学友等的研究成果和文章,在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参与情况下,挂名逐利、借名得利。丧失学术上的独立性和自身的学术人格和尊严。

解决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关键在于抓好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环节。教育是基础,制度是关键,监督是保障,惩防结合、标本兼治。

一是坚持教育引导。目前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和处罚主要是针对杜撰(有时也称为造假、编造)、篡改和剽窃(FFP),但大量低水平、不负责任的科研行为在这三种不端行为之外,对科研实践的危害更为长远、更具有腐蚀性。防止这些不负责任的科研行为,主要依靠引导和教育。当前应大力宣传科技界治学典范和明德楷模,进行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案例警示教育,从正反两方面引导科技工作者严格自律并加强科学道德修养;应当以研究生为重点,在高校更加广泛地开展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科学规范教育。加快建立起覆盖全国科技工作者以及青年学生的科学道德教育长效工作机制,积极倡导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努力营造健康良好的学术环境。

二是加强制度规范。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相关管理部门颁布了多项相关的政策规定,并逐步建立了多层次的管理机构。如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科学技术部成立了科研诚信办公室,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建立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尤其是自2010年国务院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召开以来,各有关部门相继出台针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惩处措施,一个严肃惩处科研不端行为的高压态势已经初步形成。在学术共同体自我规范方面,近年来中国科协颁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学会科学道德规范》、《科技期刊道德规范》、《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强化学会监督责任,发挥学术期刊在引导科技工作者严守学术规范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应该继续推进制度建设,完善科研经费分配制度,在不同研究领域,合理确定稳定性支持和竞争性投入的比例,为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开展自主创新提供良好条件;完善科研绩效评价制度,根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的不同特点,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评价过程的公开透明,增强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完善学术平等机制,从制度层面支持学术争鸣,保护不同意见,宽容探索失败,激励科技工作者敢于质疑,乐于创新。

三是强化监督约束。我国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以及《著作权法》、《专利法》、《知识产权法》等,都就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问题列有明确条款。在强化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对科研活动、科研管理主要环节监督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互动机制。由于多数科研不端行为往往涉及较为专业的领域方向,非专业人员很难察觉;而且越是高精尖的高技术领域,科学研究过程越是细微、复杂、深奥,只有同一专业领域内的同行研究人员才可能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因此,科研共同体在发现和防治科研不端行为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加强监督检查,完善识别查处学术不端行为的技术手段,增强对不端行为的威慑力。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严格遵守科学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科研规范和治学态度,做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要做到以下几个基本方面: 1.做一个负责任的研究者

负责任的研究者要做到诚实、精确、客观、有责任感四个方面。科技工作者的道德底线应该是诚实,即忠实地提供信息、实事求是、言而有据,这是对科技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科技工作者要精心的设计和进行科学实验,准确无误地记录和报告结果,精确、真实地传达信息。求真实科学的本质所在,科技工作者要以事实为依据,避免主观和偏见。科研人员的行为既要对科学共同体负责,恪守科学价值准则,科学精神和科研行为规范;又要对社会负责,遵守社会普遍接受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适当使用并珍惜科技资源。

2.要科学管理研究数据

研究数据是形成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础,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有赖于研究数据的真实、可信。作为科学研究实施中的重要环节,数据收集和记录对后续研究有重大意义,应科学细致管理数据。至今,科研不端行为多发生在数据收集、记录和保存环节,其中包括有意的违规行为,也包括因不了解和忽视相关规定、不熟悉相关规范而无意发生的不断行为。因此,科研人员必须保证获得的数据是真实的;不能基于科学之外的目的(如获取利益)对原始数据进行人为加工和篡改;特殊数据收集应当事先获得授权许可;确保数据收集方法和技术的可靠性。3.悉心接受导师指导,科学选题

科学活动本质上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科研选题指的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搜索、选择和确定要研究的科学问题。科学问题的选择关系到研究的方向、目标和内容,直接影响科研的途径与方法,也决定科研成果的价值和发展前途。因此,研究生应悉心接受导师指导,做到科学选题。选题过程是一个不断反馈调整的过程,常常需要反复调研和多次论证。选择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常常需要考虑以下四个基本原则:(1)科学性(2)创新性(3)可行性(4)符合伦理规范。4.态度端正,正确使用科研数据

科学研究是人类共同的事业,研究生要态度端正,正确使用科研数据;所有的数据最终都应当为科学共同体和全社会使用,且应当尽可能广泛、自由地被共享;同时,还必须尊重和保护数据获得者以及提供者的利益,保障隐私权、保护机密和专有数据。因此,只有充分了解研究数据使用中的诚信规范,才可能使科研人员在具体的科学研究中,正确和恰当的处理数据使用和保护问题,进而防止对数据的不当使用或违规行为发生。收集到的数据除了供收集者使用外,还应考虑供他人使用的情况。研究数据或信息的共享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使更多的人能够更充分地使用已有数据资源,可以减少数据收集、采集等重复劳动和相应费用。5.治学严谨,在课题申请中遵守科研基本原则

研究生是导师的科研助手,在参与课题申请时,申请材料中提供虚假信息,不但增加了评审成本,而且最终会扰乱科学研究的正常秩序。尽管当今获取科研经费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申请者也会承受巨大压力,但无论如何,欺骗和误导资助方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科学家应当以扎实的准备工作和以理服人的论证来向社会表明所作研究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6.遵守科研论文的写作和投稿规范

任何科研工作都要建立在之前工作积累的基础上,也必须在实施之初就要对过去已有的相关成果进行调研,在撰写论文时,对他人的成果进行必要引用既是对他人贡献的认可,又有助于通过比较和论证来体现自己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的规范与可靠性。论文写好后,公开发表研究成果是科学交流和评议的前提和基础,为确保良好的科研秩序,科研人员必须遵守与投稿的发表有关的诚信规范。投稿不应受到个人利益、私人关系、团体关系的影响,也不应纯粹从影响因子出发决定投稿。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和科研伦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着力推进学风道德建设。我们要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研究,才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所创新。正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草知”,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设文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学习心得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人生就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即追求、品味、尊严。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舍弃自我的追求、品味和尊严。学术的研究也是如此,只有坚守了自我人格的追求和品味,才能在科学的殿堂中获得神圣的尊严。

在学习了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后,我对道德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前我所认为的道德就是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等做人准则,现在我对道德的认识是:保护地球,节约资源,为子孙后代谋福利与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生活在的一个小圈子里。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与人类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同时带来的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越越来越严重。以往的北京也曾青山绿水,如今的北京确实没有风的情况下看不到碧水蓝天,而且每年的3月至5月,还有令人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如此恶劣的生活环境是不是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呢,还有基因技术等的危害,作为21世纪的新人才,我觉得日进的我不能仅仅只是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要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有一个思考,对自己以后的人生有一个规划。我现在常常思考当我在将来的困境中遇到了道德困境我该怎么处理,我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处理方式,现在我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不过我相信以后我会做出一个正确的抉择。

同时经过这课程的洗礼,我对科学诚信的重要性也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以往的我虽然也会了解一些学术造假行为,关注一些这方面的新闻,但是重来没思考过学术造假会有什么危害,以往我会觉得学术造假会距离我们很遥远,但是等到了研究生阶段,我自己也需要发表论文来完成学业的时候我才发现学术造假随时可能在我们身边发生。我知道一个案例,就是南京大学的一个教授告一个跟他同时竞选中科院院士的学术造假,为此他也放弃了成为院士的机会,捍卫了学术尊严,我很敬佩他。但是我自己思考了,如果我是南京大学的那个教授,我该如何去抉择,再没学习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之前,我可能会放任他这种行为,但是学习了该课程以后,我觉得我也会像南京大学的教授一样做出同样的选择,因为学术造假不仅仅影响的是他个人,而且还影响整个国家其他的学者,甚至可能导致世界上的学者不相信这个国家的研究,这是一个令人悲痛的局面。如果不阻止这种学术诚信行为,整个国家的学术风气可能也会慢慢变得腐败,堕落。

为了制止这种行为的发生,我觉得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推进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知识界历来被视为社会的良心。高校学生是全社会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之一,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对社会行为、社会风气具有很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从源头上治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形成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建设高度自觉与自信的大学文化,更好地发挥高校在文化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积极贡献。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蜕变是需要时间的磨练的,只有深刻认识到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当代研究生们才能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踏实的科学风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进行学术方面的研究与超越,不断推动学术进步。

其次,提升高校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加强学生求真务实精神。求真求实永远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诚信注定与科学无缘。有什么样的学术品格和氛围,就会孕育出什么样的学术成就和人才。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高校广大学生和科研工作者形成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发创造活力;有利于建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良好秩序,提升科研水平;也有利于促进高校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应该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以科学、严谨、求实、务真的风气,弘扬科学精神,加快科学建设,营造良好学风。

再次,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良好的学风是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技能、自觉培养综合能力和良好素质的重要保证。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激发我们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欲望,培养严谨求实、质疑批判、创新奉献的优秀品质,使我们从学生时代起就养成恪守学术诚信的自觉,掌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立志做一个追求真理的人,讲究实际的人,开拓创新的人。

最后,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创的精神,继承并发扬老一辈文学工作者的优良传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和科研伦理,致力于追求科学内在的文化价值,努力担当起民族国家和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不断加强科学道德休养自律,力戒浮躁浮夸,发挥科学道德表率作用。

爱因斯坦曾说过:“要记住,你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那些奇妙的东西,都是多少代人的工作成绩,都是由世界上各个国家里的热忱的努力和无尽的劳动所产生的。这一切都作为遗产交到你们手里,使你们可以领受它,尊重它,增进它,并且有朝一日又忠实地转交给你们的孩子们。这样,我们这些总要死的人,就在我们共同创造的不朽事物中得到了永生。”

我们这些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学员,我们更应该把学术诚信是可放在心中,了解学术规范,关注考验诚信的相关政策等同时培养我们的道德水平。

德是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准则,高的道德标准造就卓越的人格品质。学术道德对于一名学术研究者而言也是如此,恪守学术道德我们的学术研究工作才会有生命力,才能铸就一名学者高尚的学术人格。当今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已经作为主流思潮深入人心,通过发展经济来提高大众生活水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但是如果肤浅的理解这个观念就很容易使人们陷入盲目追求经济而不顾道德建设的地步,使得人心浮躁、为求名求利而不择手段。对于一名学术研究者,一旦被这种思想所蛊惑,就将必然的丧失学术良知,作出有违学术道德的事情。近几年,不断有高校教授甚至是一些身居要位的领导被曝出抄袭等种种丑闻,这也使得他们的为自己行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同时也使中国的科研诚信问题受到各方质疑。这些事实教育了每一个学术工作者,学术的生命力在于求真求是求实,我们目前必须要进行整肃学术风气和改革学术态度以避免“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继续发生。

科研本身就是一件严肃以及认真的事情。对于研究生,学术固然重要,道德却更不容忽视。学术道德是治学的起码要求,是学者的学术良心,其实施和维系主要依靠学者的良心及学术共同体内的道德舆论。学术界不可一日无学术道德,否则歪风邪气便会乘虚而入,扰乱严谨科学的学术界。

真正的改变将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科学自由、责任和法律项目的主管Mark Frankel说,“中国新出台的职业规范准则还只是个开始,尽管其借鉴了美国的调查先例和程序,但由于缺乏经验和人力而未能真正得到实施。这需要时间来解决。”

美国大学的学生荣誉制度,最初是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考试作弊现象而产生的,然而发展至今,其内涵和外延已经远远超越了考试管理机制的范畴。面对高校中存在的学术欺骗、学术不端行为的日益严重,荣誉制度成为美国高校维护学术诚信的福音,很多高校不约而同地选择建立荣誉制度。

2010年7月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的与会者认识到了一对危险因素:一方面是科学造假和行为不端的危险,另一方面是治标不治本的危险。

科学不仅应该诚信地运作;还必须让人们看到它诚信地运作。目前学术界仍存在有科研不端或不当行为,从表现形式看,世界主要国家的学术界倾向于严格界定三类科研不端行为:杜撰、篡改、剽窃。科研不当行为主要可以分为五种类型:数据的不当使用,违反科学规则,不当的同行关系,不当的师生关系,基于产出压力的不当科研。科研不端或不当行为造成了学术资源和学术生命的极大浪费;破坏正常的学术秩序,扼杀创新活力;违背科学精神,贻误人才培养;损毁学术界和知识分子的社会公信力;加剧社会腐败的蔓延。在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对不端行为惩处力度的同时,需要在科技界大力提倡道德自觉意识、加强舆论的引导。

虽然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学术规范问题已经由一个单纯道德层面上的问题日益演化为一个身跨道德与法律两个层面的重要现实问题。对这一问题,单纯依靠道德建设(舆论引导)已难以甚至无法收到实效,必须要在强化学术道德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和加强学术法制建设,提高法律介入学术研究领域的频率与效能。应当尽早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有法可依。这既是依法治国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基本要求,也是现阶段治理学术腐败的内在需要。此外,从根本上来说,学术腐败的产生主要还是根源于目前我国极不合理的科研评价机制。这种畸形的科研评价机制日益腐蚀着学者们的学术良知与职业精神,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不愿意再坐冷板凳,而更倾向于在学界投机钻营,谋名取利。基于此,要从根本上治理学术腐败,不仅要重视学术法制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更要重视良好学术体制的建设。毕竟,只有当我们从体制上根除了容易滋生学术腐败的土壤,并进而净化了学术研究的环境时,才能够使学术腐败因最终无处容身而归于消亡。

在当前状况下,立法具有很大的必要,同时也应及时考虑从宏观层面进行科研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使其更加符合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大力促进科技发展和科技人才成长。为此,我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设立国家科技宏观管理协调机制,加快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转变。

第二,遵循科学技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客观发展规律,改革科技评价体系与奖励机制,形成正确的科研导向。

第三,充分认识不科学的管理机制给科研诚信和科技发展带来的严重危害,加快改革步伐,改善创新环境。

总之,国家应当高度重视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与良好学术环境建设,深化改革和立法对学术学风环境的促进作用,为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对于社会,我们主要采取立法来杜绝这类学术造假行为,作为学生,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我们应该静静思考这个问题。不论将来我们会成为一个赫赫有名的科学家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研究者,我们在学术殿堂的门口仰望这座不朽的建筑,这一刻我们应该告诫自己:学术工作是神圣的,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何种原因,作为一名学术工作者,都要捍卫学术的神圣性,在学术研究的崎岖小路上坚持求真求是求实求精的原则,绝不弄虚作假绝不助长学术上的不正之风,从工作中的点滴做起,为铸就高尚的学术人格而积极努力,为取得不朽的研究成果而不懈追求,而这也正是每一个从事或即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应尽的义务。

在学术研究中,我们要保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可是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以下我提出六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有理想、有作为、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坚持真理、尊重科学、勤奋学习、诚信科研,拒绝做有损个人名誉、学校声誉和学术道德的行为。

三、弘扬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创新为己任,求真务实、精益求精,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四、争做遵守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规范的先行者。大力倡导学术监督、积极开展不同学术观点间的自由讨论,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五、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防止学术浮躁,注重论文质量,不抄袭、不剽窃,培养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卓越的创新能力。

六、坚持品行为立身之本,勇于与不良风气做斗争。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全力抵制各种污染科学风气的行为,坚决杜绝丧失学术道德的行为,积极反对各种形式的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行为。

如果每个研究生都以来不得半点虚假的态度来面对科学生涯,才能真正在科研道路上取得想要追求的成绩,真正推动科学的发展。作为每一个研究生,都应严格要求自己,提高道德底线,牢固树立诚信意识,自觉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杜绝学术腐败,摒弃学术造假,时刻用学术道德来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活动,提高研究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和法制观念,培养我们的学术道德品质。同时,研究生也应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宣传学术诚信的重要意义,呼吁大家学术诚信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与此同时,对身边的人也要宣传“同一个地球”的思想,即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必须好好保护。呼吁大家保护好环境,共建美好未来。

下载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思考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思考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这门课程或许不会教会我关于科研的具体方法或原理,但我认为它让我认识了科研之外的某些东西,这些东西关乎道德、修养,看似与科研无关,实则是成为一......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很多人对财富有着不同的定义,有的人把金钱当做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有的人把美丽当成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有的人将健康当成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当我......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姓名学号班级学院年 月 日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作为新入学的研究生,本学期我学习了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这门课。虽然只有短短的......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在人类文明进程里,有过三次科技革命又称工业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之后,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结课论文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生活于当代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叹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今天,没有任何一样东西能够像科学这样对我们的世界产......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学习心得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高尚的优良传统。道德与诚信便是首当其冲最重要也是最能体现我们民族精神的美......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学术不端产生原因及防治办法 摘要:当前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的缺失现象令人担忧。其根源在于学者自身道德修养不够和外界环境的压迫。就这两点,提出了解决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缺......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科学道德主要是指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学术诚信主要有两层含义:对待科学要讲求“诚”,对待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