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有所为”“敬老好儿女”双奖会发言稿(大全)
“老有所为”“敬老好儿女”双奖会发言
稿
我和丈夫1988年4月结婚,婚后一直同婆家父母一起生活,家中还有个近90岁的姥姥和我的一岁多的孩子。我们家里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我很爱我丈夫,也很爱这个家。自结婚以后,三位老人就把我同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处处关心我,我生活在这个家就同生活在自己家一样,一点也不生疏。家里三位老人年纪较大,身体又不太好,我觉得孝敬老人是应尽的责任,所以买菜、做饭、搞卫生这些日常家务活,我就尽可能多干,使三位老人心情舒畅、身体健康,这样我上班可以安心工作,下班生活愉快,基本做到了生活家庭两不误。
平日家里买菜、做饭是非常繁琐的事情。由于我工作单位和家距离远,乘车要一小时,这样就要合理的安排时间,每天早六点半离家,下午五点半到家,到了冬天两头不见太阳,婆婆的腰不好,不能提重东西,我就利用午休时间在单位附近采购青菜和副食品,尽可能合理的调配。下班回家,婆婆基本已准备好主食,我就准备做菜,我考虑老人白天要带孩子,还要干点工作,也没时间和精力在早、午饭上,我就晚上做菜时多做些,留出一部分,让三位老人早午餐吃,使三位老人吃的好一些,我这样做虽然很累,但看到三位老人愉快的笑脸,也就不觉得怎么累了,心里还很高兴,越做越来劲。
我婆婆是个很贤惠的人,她关心我们每一个人,尤其对姥姥,特别关心,姥姥因年纪大了,手抖动,拿东西不方便,每次吃饭婆婆总是问清姥姥想吃什么,先盛出来让姥姥吃,如果我们的饭中,没有姥姥想吃的,她就再做给姥姥,从不耽误,每个人的饭都准备好了,婆婆才最后一个在饭桌前坐下,如果某种饭大家都喜欢吃,婆婆就吃的很少,我们让她多吃点,她总说:“我吃了很多”。言传不如身教,我学着婆婆尽量多关心三位老人,有次婆婆的腰疼病犯了,不能起床,虽然婆婆没有让我请假,我想丈夫在家也干不了什么家务事,就自觉请假回家照顾婆婆,上次婆婆又因血脂高,住院治病,我就主动担负起照顾全家老小的任务,中午,我和余兵轮流回来给小孩喂饭,每天往返两次,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照顾好家庭,看起来都是些小事,但做起来还真不容易。
公公退休在家,但有时晚上要去兼课,为保证公公在上课前能吃上热饭热菜,我都下班回家后,急忙先给公公做部分饭菜,让公公吃得舒舒服服再去上课,公公是个很慈祥的老人对我从各方面都很关心,按时询问我的工作生活情况,公公做一手好菜,有时中午他做了比较好吃的菜,总是给我们留出一部分,等我们晚上享用。公公喜欢在业余时间种地,我总是支持他。如有时间我就帮他干点地里的活,公公对我支持他种地很高兴,我帮公公干点活也很开心,我们配合的很默契。
在节假日或休息时间,我就抓紧时间给老人做点衣服,我虽做的不好,可婆婆总是高兴的说好。有一次婆婆第二天参加运动会,要件白衬衣,我连夜赶制出来。还有一次,婆婆要出去开会,我也赶制了一件新衣,婆婆穿上了很高兴,从今年四月我上班后,抓紧那点可怜的业余时间给姥姥织了件毛背心,给公公织了件毛衣,余兵的毛衣也快完成了,孩子的也都织好了,唯独我的毛衣一件也没织成。我在娘家是老大,理应家里的事也要多干,可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忙了婆婆家,就忙不了娘家,有时回娘家跟我妈说起来,总感到内疚,自从结婚后,帮妈妈干的事太少了,可我妈总是理解我,还经常嘱咐我在婆家要尽量多做家务,不要任性。让三位老人高兴,多关心他们,我为有这样知情达理的妈妈而高兴。
除了在吃穿上关心三位老人外,在其他方面也关心他们,今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天,婆婆在老干协会干工作,傍晚还未回来,这时外面正下大雨,我就抓紧时间做好饭菜,这时已六点半了,我让公公他们先吃,自己虽然也饿了,但想到婆婆还困在41中呢,饭没顾上吃一口,就带上雨伞和雨鞋去接婆婆。到了41中看到婆婆、黄老师、张老师他们饿着肚子还在工作,我很感动。
婆婆家还有两个姐姐,他们都结了婚,有了孩子。因为他们家里没有老人帮助她们照看孩子,有时赶到孩子生病,姐夫出差,就送孩子过来,不管姐姐、姐夫还是他们的孩子回来,我都尽量的同对待家里人一样对待他们,使他们没有异常感觉,有时两个姐姐和孩子同时回家,家里简直成了一团,我也感到很烦,但尽量掩饰自己的烦躁心情,同时也劝说余兵别烦,照顾好她们,等静下心来想想,这个家也是他们的家,就同我回妈妈家一样,就为当时的想法感到内疚,通过我的这种做法,两个姐姐对我也很关心,三位老人非常高兴,全家都很和睦。
自从我生孩子上班后,白天三位老人照看孩子,我知道照看好一个小孩很不容易,对于婆婆来说,就更不容易了,(由于婆婆年轻时忙于工作,她的三个孩子都是姥姥带大的)为了孩子,婆婆吃了很多累,她还要做好老干协会的工作,所以我就尽量多做家务,买菜、做饭由我干,夏天下班后,头顶烈日提回一大包菜,有时真有点筋疲力尽了,可一想,婆婆在家看孩子也不容易,休息一会就又有了干劲,由三位老人带的孩子非常健康,我和丈夫工作非常安心,只要我们有时间,总是自觉多带孩子,使老人有休息时间,前几天,我去济南学习一个星期,回来看到孩子很好,我很感动,我从心里感激三位老人。我生来急性子,犟脾气,心里怎么想,就要怎么做,有了主意,谁也改变不了,且说不听,有时为一点小事,就要跟婆婆或姥姥争争,一争起来就不管什么态度了,事情过去,也就没事了,婆婆脾气好,从来不计较,姥姥更能原谅我,有时我和同事们聊天,我都从心里说,我的婆婆真好,我有个好婆婆。
以上都是我应该做的家务事,这次受到老教育工作者协会的奖励,自己感到做的还很不够,今后我还要进一步发扬我国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使三位老人能愉快的安度晚年,争做一名敬老的好儿女。
第二篇:岱山县老有所为奉献奖
岱山县老有所为奉献奖、老有所为奖、敬老助老爱心家庭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次序)老有所为奉献奖(16名)
老有所为奖(304名)
林通屿
县老年摄影研究会
沈关安
县老年人体育协会
黄均铭
高亭镇蓬莱社区
潘兴隆
高亭镇沙涂社区
邵承德
高亭镇蓬莱社区
姚余兴
高亭镇兰亭社区
刘光德
高亭镇育才社区
包春英
东沙镇东沙社区
戎国能
岱西镇青黑社区
叶朝德
岱东镇虎斗社区
金祥恩
岱东镇北峰社区
邱祥楚
长涂镇长西社区
柳宽宏
长涂镇港南社区
张阿花
秀山乡秀北社区
林令德
衢山镇鼠浪社区
顾祥银
衢山镇太平社区 高亭镇(82名)
方正法 乐月琴 刘雅花 刘绒球 刘云霞 孙学权 董信久林阿通 钟信安 余信祥 陈根良 孙忠胜 陆月飞 鲍礼存许祥明 柴清和 余铭琮 赵秋科 赵永清 於国章 赵永时 於满法 於友祥 高谒根 范月恒 翁如昌 赵丁旺 沈国庆 戎永祥 邵财宽 何阿连 沈来业 李光荣 蒋瑞照 贺友定 余显定 朱幼生 朱雅娟 姜友娣 郑阿炳 任宗教 顾小悦 乐俊岳 郑信来 东沙镇(40名)毛孝听 方村忠 任朝英 余万元 於善辉 刘水清 毛孝康 何明土 刘彩球 郑聿武 夏贤年 胡开根 岱西镇(30名)张亚南 林全德 何小根 戎宗伏 俞忠相戎东林 费信辉 李小仑 林阿祥 孔仙尧 祝善看 刘善道 王美勤 毛雅儿 毛亚利 浦友卿 林连菊 任世银 沈克刚 周幼幼 蔡阿宽 杜其章 刘小宽 周良红 沈秀月 郑野湾 邱亚琴 邬水清 邱休宣 傅国栋 余仁珠 嵇美娟 姚祥法 毛英华 谢福恩 郑聿能 郑梅花 郑怀金 杨信定 魏祥裕 金克锋 祝为春 戴水红 陈文元 张昌伦 戴志恩 王友根 2
俞庆道 张友菊 於惠忠 钟央飞 虞永华 潘立平仇登瑞 林雅琴 乐明福 裘正才 徐美岳 陈惠云 朱小彩 朱彩娣 金月庆 袁来根 毛永堂 金云高 刘增夫 刘理年 林阿川 王皆清 张水清 王桃月 董连鹏 郑忠寸
傅信德 黄和清 邱焕庆 黄香湾 徐阿坤 周志根 徐光正 夏苗祥 陈永康 李忠根 王成凡 姚胥邦 虞阿购 毛忠根 毛文汉 刘生记 朱阿花 柳亦安 柳良安 刘信昌 金定传 钱冬法 刘文庆 岱东镇(37名)柴根兴 柴永泉 钟阿芳 夏祥云 孙阿清 傅贤德 乐庆祥 傅高来 俞崇权 夏有娣 张彩月 李信宽 长涂镇(35名)胡正定 林岳明 罗品芳 陈祥元 王小如 童大宽 陈香娣 李阿要 陈安跳 孔鹏飞 秀山乡(30名)沈月琴 童来成 林良仁 张雪英 徐文成 夏贤龙 周晓英 柳元和 柴庆任何小红徐大彩林国甫刘孝尚孔阿章沈文宽俞文魁金桃女林亚珠 童元杰王根其李彭生樊银根夏阿仕 叶通明 韩友才 林一民 韩信月 高恩芳 虞娜银 王德勤 黄秀绒
王友德 邵养起 杨阿三 樊仁茂 3
傅登法 叶忠月 韩大成 刘全邦 任世昌 姜庆奎 郑利月 柴小月 王国昌 金信宽 俞阿英 庄永根 董忠根 孔应夫 应善法 夏月青 韩大根 曹开立 夏香娣 黄次来 柯松林 李素菊 刘成文
屠善法 龚根善 张素心 陈信定 戎成坤 密开明 郑信岳 何亚儿 柴振英 徐和英 王爱女 徐苏绒 陈忠国 袁家荣 周杏菊 周家兴 童信福
罗阿秋陈抱娣张德善
林伟岳 陈朝初 衢山镇(50名)林大旺 张来根 王福庆 黄成如 邱小龙 金庆良 费利菊 沈孝根 张国品 缪根富 郑英华 唐富宁 叶志清 戎根庆 郑贤芳 刘信炳 张永水 戎正伦 金云龙 邱阿宏 陈彩球 吴安能 钱谱彪 姚安庆 李阿善 龚志南
袁全胜 张永康 洪志成 金孝根 叶 青 俞松根 任忠法 毛双月 王清甫 姜菊利 张永根 戴全林 沈阿章 张姣娣 金银朝 蒋德仕 郑凤菊 王忠庆 刘善炳 方显治 敬老助老爱心家庭(10户)
俞松年家庭 高亭镇育才社区 刘腰女家庭 高亭镇南浦村 陈禹苗家庭 东沙镇桥头社区 郑怀兵家庭 东沙镇司基社区 金彩儿家庭 岱西镇海山社区 姚亚芬家庭 岱东镇涂口社区 金珠绒家庭 长涂镇长西社区 樊和来家庭 秀山乡三礁村 吴仕平家庭 衢山镇皇坟社区
李开平家庭 衢山镇幸福社区
李香球 鲁忠绥 刘正德 方阿春
第三篇:敬老好儿女事迹材料
敬老好儿女事迹材料
爱心无涯 孝心不悔
××同志是××平安财险公司一名业务主管。她作为一个儿媳,十多年来始终用孝心伺候公婆,用爱心呵护每一个家庭成员,用真心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
××同志于92年结婚至今,一直和公婆生活,刚走进这个家庭时,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曾和公婆产生过矛盾
和分歧,但她不计较,不记仇,象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照顾他们的起居,在说话的声音上尽量放低一些,用商量的口气、和言悦色地和他们开诚布公的交谈,经过一段时间心与心的交流,公婆彻底的接纳了她。15年来她和公婆的和谐程度如同身体的左手和右手,感情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公婆一直视她如己出,从未把她当作儿媳看待,有些话宁愿说给她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女儿,××同志成了他们生活中的贴心人。
95年冬,××同志的公公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悲观厌世情绪严重,多次吞吃安眠药、触电自杀。最严重的一次是97年冬天,公公趁着家里人中午睡午觉的时候跑到厨房用菜刀将自己的喉管割开了四分之三,场景让人惨不忍睹。当时婆婆吓得手足无措,根本无法照顾公公,我的两个大姑姐,一个远在千里之外,一个正在生小孩。只有我和妯娌两个人轮流在公公身边看护。公公脾气暴躁,一心求死,拒绝治疗,不断用手拨掉输液管,推翻医疗器具,××同志只好日夜握着公公的手,怕公公再次拒绝治疗。在急症室半个月时间里,公公大小便从不吭声,裤子里又是屎又是尿,还不时从口中、鼻中咳出大量血块,好多次都喷到她的脸上和衣服上,只好换下来洗好晒干,并为公公擦洗身体。病房里的人以为她是公公的女儿,明白后都说:“这个老头,整天拉个脸子训斥人,只有儿媳来了才有笑脸。”因为喉管割开了,发不了音,××同志怕公公心里烦闷,就每天在纸上写字和公公交流,把每天家里高兴的事写给公公看,让他的心情逐渐开朗起来,用行动让老人发出了开心的笑。
在公公住院三十天后,××同志的爸爸因脑血栓也住进了医院,两个老人一个住在三楼一个在二楼,她只好轮流在二楼三楼来回跑。父亲全身不能动弹,大小便失禁,床单、裤子、被罩每天都换几次,每天必须把父亲和公公换下的衣服带回家,一遍又一遍的洗,这种日子持续了三个月,那时她总是闻着家里臭烘烘的,因此冬天不管多冷的天总要开窗通风。那年公公住院住了65天,父亲住了48天,××同志几乎没有睡过一个成宿觉,吃过一次安稳饭,但从未对公婆有过抱怨,使过脸色。
公公出院后,精神变得特别呆滞、多疑和脆弱,对家中的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稍不遂心就想死。为治病××同志和丈夫跑到石家庄、北京等各地求医问药,并在生活上处处小心谨慎,白天让婆婆寸步不离地看着公公。每天晚上睡觉前,她都得把剪子、菜刀、绳子之类的东西藏起来,家里电器开关也得关好,晚上睡觉也不敢关上房门,公公夜里上厕所时间长一点就赶紧出去看看,怕有丝毫闪失。由于公公被疾病困扰,对××同志产生了依赖性,不愿意她到外面吃饭、开会、旅游等。有一次,公司组织去香港旅游7天,××同志提前把家里吃的用的都买好了,可和公婆两人一商量,老人都哭了,他们不愿意她去,说她一去家里冷清,吃饭不香,最后××同志只好放弃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同志在公司担任业务经理,由于工作任务完成出色,多次荣获省市县奖励,公司每年都组织奖励人员到全国各地旅游,可她十多年来一次也没去过,但她从未后悔过。
98年,婆婆又患上了脑血栓,躺在医院里昏迷不醒,使原本脆弱的公公变得更加无助,他天天又哭又闹。当时××同志的女儿正上一年级,她只好每天接送孩子、伺候婆婆、看着公公,当她从医院回到家里看着愁眉不展、长吁短叹的公公,除了象哄小孩一样不停的安慰他,还从生活上关心备至,不让他感觉到婆婆不在家给他带来的不便。那几年××同志真是累得心力交瘁,但在公婆面前从未有过任何怨言,始终让他们看见永远是快言快语,把笑挂在脸上的儿媳。
××同志的公公是一个很传统、很古板的人,他有一套作息、用餐时间,每个星期都要安排好哪天洗澡、那天洗衣服,无论刮风下雨,它必须按自己安排的程序去做。单说吃饭,公公坚持早上七点、中午12点、晚上五点半必须吃饭,如果这个时间有特殊原因吃不上饭,他就会暴跳如雷,又喊又闹。因为婆婆做过两次手术身体不好,丈夫上班又忙,××同志只好保证他一日三餐的吃饭时间,特别是中午和晚上,丈夫和孩子回来的相对晚些,中午一般是十二点半到家,她只好每天做五次饭,让公公吃完再做大家的饭。有时女儿不理解,认为爷爷也不上班,晚一点吃饭没关系,何必天天做五顿饭?××同志就耐心地对女儿讲,爷爷年纪大,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几
第四篇:敬老好儿女事迹材料
敬老好儿女事迹材料 敬老好儿女事迹材料
爱心无涯 孝心不悔 ××同志是××平安财险公司一名业务主管。她作为一个儿媳十多年来始终用孝心伺候公婆用爱心呵护每一个家庭成员用真心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同志于92年结婚至今一直和公婆生活刚走进这个家庭时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曾和公婆产生过矛盾和分歧但她不计较不记仇象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照顾他们的起居在说话的声音上尽量放低一些用商量的口气、和言悦色地和他们开诚布公的交谈经过一段时间心与心的交流公婆彻底的接纳了她。15年来她和公婆的和谐程度如同身体的左手和右手感情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公婆一直视她如己出从未把她当作儿媳看待有些话宁愿说给她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女儿××同志成了他们生活中的贴心人。95年冬××同志的公公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悲观厌世情绪严重多次吞吃安眠药、触电自杀。最严重的一次是97年冬天公公趁着家里人中午睡午觉的时候跑到厨房用菜刀将自己的喉管割开了四分之三场景让人惨不忍睹。当时婆婆吓得手足无措根本无法照顾公公我的两个大姑姐一个远在千里之外一个正在生小孩。只有我和妯娌两个人轮流在公公身边看护。公公脾气暴躁一心求死拒绝治疗不断用手拨掉输液管推翻医疗器具××同志只好日夜握着公公的手怕 公公再次拒绝治疗。在急症室半个月时间里公公大小便从不吭声裤子里又是屎又是尿还不时从口中、鼻中咳出大量血块好多次都喷到她的脸上和衣服上只好换下来洗好晒干并为公公擦洗身体。病房里的人以为她是公公的女儿明白后都说“这个老头整天拉个脸子训斥人只有儿媳来了才有
笑脸。”因为喉管割开了发不了音××同志怕公公心里烦闷就每天在纸上写字和公公交流把每天家里高兴的事写给公公看让他的心情逐渐开朗起来用行动让老人发出了开心的笑。在公公住院三十天后××同志的爸爸因脑血栓也住进了医院两个老人一个住在三楼一个在二楼她只好轮流在二楼三楼来回跑。父亲全身不能动弹大小便失禁床单、裤子、被罩每天都换几次每天必须把父亲和公公换下的衣服带回家一遍又一遍的洗这种日子持续了三个月那时她总是闻着家里臭烘烘的因此冬天不管多冷的天总要开窗通风。那年公公住院住了65天父亲住了48天××同志几乎没有睡过一个成宿觉吃过一次安稳饭但从未对公婆有过抱怨使过脸色。公公出院后精神变得特别呆滞、多疑和脆弱对家中的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稍不遂心就想死。为治擦×同志和丈夫跑到石家庄、北京等各地求医问药并在生活上处处小心谨慎白天让婆婆寸步不离地看着公公。每天晚上睡觉前她都得把剪子、菜刀、绳子之类的东西藏起来家里电器开关也得关好晚上睡觉也不敢关上房门公公夜里上厕所时间长一点就赶紧出去看看怕有丝毫闪失。由于公公被疾病困扰对××同志产生了依赖性不愿意她到外面吃饭、开会、旅游等。有一次公司组织去香港旅游7天××同志提前把家里吃的用的都买好了可和公婆两人一商量老人都哭了他们不愿意她去说她一去家里冷清吃饭不香最后××同志只好放弃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同志在公司担任业务经理由于工作任务完成出色多次荣获省市县奖励公司每年都组织奖励人员到全国各地旅游可她十多年来一次也没去过但她从未后悔过。98年婆婆又患上了脑血栓躺在医院里昏迷不醒使
原本脆弱的公公变得更加无助他天天又哭又闹。当时××同志的女儿正上一年级她只好每天接送孩子、伺候婆婆、看着公公当她从医院回到家里看着愁眉不展、长吁短叹的公公除了象哄小孩一样不停的安慰他还从生活上关心备至不让他感觉到婆婆不在家给他带来的不便。那几年××同志真是累得心力交瘁但在公婆面前从未有过任何怨言始终让他们看见永远是快言快语把笑挂在脸上的儿媳。××同志的公公是一个很传统、很古板的人他有一套作息、用餐时间每个星期都要安排好哪天洗澡、那天洗衣服无论刮风下雨它必须按自己安排的程序去做。单说吃饭公公坚持早上七点、中午12点、晚上五点半必须吃饭如果这个时间有特殊原因吃不上饭他就会暴跳如雷又喊又闹。因为婆婆做过两次手术身体不好丈夫上班又忙××同志只好保证他一日三餐的吃饭时间特别是中午和晚上丈夫和孩子回来的相对晚些中午一般是十二点半到家她只好每天做五次饭让公公吃完再做大家的饭。有时女儿不理解认为爷爷也不上班晚一点吃饭没关系何必天天做五顿饭××同志就耐心地对女儿讲爷爷年纪大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几 十年应该顺着他何必在他老了的时候给他改了呢不就是妈妈少呆一会儿的事吗从这以后女儿经常帮着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活。2006年公公去世了婆婆很伤心身体更是雪上加霜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脑出血后她的眼睛有一只失明随后又做了胆切除手术××同志在关心上又多了一层。婆婆喜欢吃水果、零食一年四季水果、零食从不间断婆婆吃的药都买好放到柜子里并且按季给婆婆买衣服给零花钱使婆婆及早地从公公去世的痛苦中走出来重新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人说家和万事兴如果家
庭和睦了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同志始终认为尊老、爱老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因为每个人都有老了的时候只有我们为下一代儿女树好尊老、爱老的标尺让他们从小在爱的氛围中接受熏陶才能让他们明白爱心、孝心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责任和品质。只要爱心无涯孝心永驻就能使每个家庭和社会获得双赢。
第五篇:敬老好儿女事迹
孝顺父母事迹材料
有句古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在平岗镇前进村就有这样一个爱老、敬老的好榜样,她名叫邓志云,多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年迈的母亲,她用真情无私的付出在村民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邓志云54岁,中共党员,任前进村妇女主任10余年。丈夫罗学54岁,农民;母亲王青莲94岁,嫂子许桂琴56岁。这样一个复杂的大家庭,一家人和睦相处,家庭关系非常融洽。15年前邓志云唯一的哥哥因病离开了人世,照顾年迈母亲的责任就落在了邓志云夫妇身上。从那个时候开始邓志云一家三口人就和母亲还有嫂子及侄女、侄子生活在一起。那个时候哥哥家的两个孩子和自己的儿子也都还小,邓志云夫妇每次在操劳农活之后还要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每次她都是把好吃的让给老人和孩子,有时候即使自己身体不适也不舍得给自己改善,总把好菜好饭给老人留着。以前母亲的身体一直都很好,2012年93岁高龄额母亲因心脏病住进了医院,在母亲住院期间,母亲端屎端尿、擦拭身体、嘘寒问暖,把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在她的悉心照顾下,母亲康复出院,出院后邓志云坚持每天都给母亲擦拭、按摩身体,忙完农活回来陪母亲聊聊天解解闷,一有时间就搀扶母亲锻炼恢复,老人想吃啥,她总是尽量满足,从来不嫌麻烦,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这句话用在邓志云身上并不合适,到现在母亲已经能独立行走了,原来满是皱纹和苦恼的脸上总是挂满笑容。“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本来照顾年迈的母亲已经够她忙的了,可邓志云的嫂子2012年秋季又患上了雷诺氏病,双手疼痛难忍,什么活都不能干了。邓志云想哥哥走得早,嫂子为了照顾两个孩子一直都没有再婚,真的很不容易,现在嫂子生病了,她不能不管。她让嫂子放心,她会一直照顾嫂子的。她带嫂子去各大医院看病,听说哪里能治这个病不论花多少钱她都会带嫂子去治疗。苍天不负有心人,现在嫂子的病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2012年邓志云有张罗着给侄子结婚,完成了哥哥的遗愿,也让年迈的母亲看到了孙子的婚礼。
照顾老人无论多难都不能给老人脸色看,若在照顾老人时流露出半点不耐烦,就会让老人很不安心,这样的情况在邓志云家是看不到的,尽管邓志云已经54岁了,身体也不是很好,再加上妇女主任和计生员的工作压力也很大,难心事烦心事也很多,但她从不在母亲和嫂子面前表现出来;有时候母亲会无缘无故地耍脾气,而她总是面带笑容,想尽一切办法把老人们哄开心。就这样,来来往往,她始终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照顾母亲,孝敬母亲。照料母亲10多年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属人间常情,但确实是难能可贵。邓志云在孝敬长辈方面得到了父老乡亲的绝口称赞,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邓志云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岁数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女,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现在邓志云的儿子和儿媳妇也像她一样,有时间就回去帮她照顾姥姥。就连她4岁的小孙女有好吃的都惦记给太姥姥吃。
邓志云用她的善良和孝心为母亲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也为前进村街坊四邻树立了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