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课题推进心得体会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课题推进心得体会
孙君果
导学案作为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形式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回想一年来所听的一些导学案的示范课和自己尝试做课的体会,认为导学案这种模式上课还是利大于弊的。
试行之初,我们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也立刻显现出这种模式的优势: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习的兴趣浓厚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多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多了,课堂效率也得到明显提高。一年多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深刻的含义。
我不敢妄自评价导学案的新教学模式,只是感到语文课中使用的导学案教学模式,还有很多的困惑。我的困惑如下:
1、怎样带动基本薄弱学生水平提高的同时,又如何提高优势学生的水平?
2、如何避免两极分化? 又如何“两头兼顾”?
3、导学案的教学是否都为单
一、固定“基础达标、设问导读、巩固练习、拓展练习”的教学模式。
4、不同水平的班级,上课时又如何对同一份导学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5、导学案的批阅又如何做到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及时性。
6、如何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才能体现我们教学的有效性?
7、是不是课堂气氛越活跃越好?活跃什么程度才能达到导学案的最佳效果?
8、导学案使用如何充分彰显教师教学个性。
9、全省实行素质教育,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在导学案中,如何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总会出现很多困惑,为此,针对这些困惑和问题,我也进行了一些反思。我认为,新的教学模式能否取得效果,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否得到提高,课堂改革能否成功关键还在于导学案的设计。导学案设计是关键。导学案是根本,是一节课的灵魂。
现在导学案成了《错题集》。在错题中“淘金”是一种能力,经营“失败”更一种“高明”。建立错题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是每天按要求把错题摘到错题本上,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项很重的负担,他们每天光抄错题、做错题就要花去很多的时间。于是我叫孩子们准备了红笔,及时勾勒出自己的错题,并改错,一本本《错题集》应运而生。在和孩子们创造这本《错题集》时,我们有了如下的约定:(1)改错“三步曲”:首先,把自己做错的地方用红笔标出,认真再做一遍,把正确的解答写在错的解答附近,要求用红笔书写,以引起自己的注意。(2)记好学后记,做好反思,用简明的语言归纳出错误原因,记出自己应吸取的经验,或最大的收获。(3)一个单元循环复习一次。
分层教学如何落实。在任何一个班集体中,因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学习程度自然有“好、中、差”之分,教师在编写使用导学案时,就要求“好、中、差”兼顾,设计出可供不同水平和不同能力学生回答的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基础的学生明确自己应达到的目标。人人都处于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参与讨论问题的积极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目前编写的导学案,在这方面仍有不足,是存在缺陷的。
如何避免千篇一律,以免师生产生厌倦心理。编制使用导学案,依据的是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进度教授统一的内容。教师稍不注意,容易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学生不欢迎,老师自己也厌倦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同是一份导学案,甲教师运用得当,左右逢源,效果显著,可乙教师运用起来却别别扭扭,进退维谷,难以奏效。所以,如何在使用导学案的同时提倡个性化的教学,让教师在全面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等实际情况,通过补充、拓展、延伸,使教学内容既符合教师个性又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是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以上是我结合一年多的课改实验进行的一些反思。当然,课改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新的困惑和问题仍然会出现。只要我们坚定地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不断摸索和探求,在课改中解放思想,不保守;求真务实,不花哨;面对困难,不回避;逐步完善,不停步。我坚信,我们一定会在课改的道路上看到最美丽的风景。
第二篇:导学案编写与使用心得体会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心得体会
朱国斌
导学案,对我来说既是个新事物,又不是个新事物,说它不是个新事物,因为它和我们以前用的教学案有着相同之处既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说它新事因为它又和教学案有着本质区别,教学案是以老师怎么教为主线,而导学案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加以老师的的学法指导,把主动性还给了学生。这样就很好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了切实落实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我校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让“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更有效,更充实;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减少无效或低效活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导学案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发挥集体校研的力量。通过本组内各位教师的出谋划策,不断创新,不断修改,我们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了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点突出的导学案。
二、导学案的编写过程
为了切实上好每一堂课,我们将学案的编写分为“预习学案”、“导学案”、“达标反馈学案”三个环节。
主要环节“导学案”的设计,结合课堂教学过程的要求分为七大部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合作探究、拓展迁移、课堂小结等。
实行个人划分任务原则,我们每个人负责一周的备课,为了设计好导学案,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是绞尽脑汁,仔细认真的设计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知识点,力争呈现给学生的是最完善的设计。
三、导学案的具体使用
1、指导课前预习:每节课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前的预习活动中有的放矢,学生有了清晰的思路,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有所了解,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学习活动。
2、课堂引导探究: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把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说明,按照具体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学生针对主要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者分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圆满完成问题的解决。可以适当开展各种竞赛,让须生在愉悦、进取、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回答以鼓励为主,允许学生创新思维,大胆质疑,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
3、作业的布置:作业要求巩固课堂学习内容之外,还要为下一单元的导学案做充分的准备。让课堂的内容能够有序的联结起来,便于学生梳理知识。
四、有待商榷和改进的地方
1、在导学的过程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显得有些流于形式,学法指导太空,应该把学法指导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去。
2、由于时间的关系,有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导学步骤,为了增大课堂容量,就忽视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3、导学案不能做统一标准要求,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我认为语文学科的导学案的设计更应该突出人文特色,让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魅力。
4、应该努力做好课堂反馈,让每一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即使解决,做好巩固与衔接。
总之,我认为导学案的使用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要经历不断的更新与完善,我想在今后的不断摸索与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设计出更科学、更实用的导学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第三篇: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罗旧小学教师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试用稿)
导学案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是推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提高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
一、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意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学生拿到导学案,即可以开始学习,实现学习的前置,师生可共同参与。
3、探究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制要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编制导学案时要求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实现问题的前置,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1、容量要求:刚开始时容量不宜过大,难度不宜过大。师生都熟悉“学案导学”模式后要逐步加大容量,达到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的标准。
2、知识问题化: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题型要多样化,可以是填空、选择,也可以是简答题、思考题或其他形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精心设计每个问题,问题应具体、明确、坡度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的过程。
3、问题层次化:问题设计分为A、B、C、D四个等级,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真正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A级:识记类,B级:理解类,C级:应用类,D级:拓展类。通过预习(独学)解决A、B两级问题,C、D两级问题通过课堂上的学生间的对学、群学及教师点拨完成。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理,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
三、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一)、格式要求:每个导学案都要标明下列内容
1、第×章第×节((××××》导学案(第×课时)
2、×××年级××科目;编写人:××;审定人:××(备课组长签字)
3、时间:×年×月×日
评价等级:×级
4、温馨寄语(例如:深入预习、精彩展示等等)
(二)、导学案的基本环节:新授课学案模式
1、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学习后要了解、掌握、运用的公式、概念、知识点和培养的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或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仔细挖掘蕴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学生个人发展目标。
目标要简洁、具体、准确、清晰、全面。
2、学习重点、难点:调研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鼓舞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3、学法指导:包括课堂上学生要重点看的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图表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
4、知识链接:把本节课内容放在该学科整个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学习过程中,以往哪些知识为本节打下铺垫,本节又为以后学习作了哪些准备。
5、学具准备:细致交待上课须准备的各种学具,包含查找资料、书籍等。
6、学习过程:是最重要的环节!可根据学生实际和学科实际再设置导入、预习、讨论、展示等若干环节)。
7、当堂检测:选择合适的题目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发现问题或遗漏。题量控制在选择题5—8个,简答题1—2个,时间5—10分钟。
检测题目设置要分四个层次。A、B级(基础):结合本节内容,选编基础性较强的习题,题目要能体现学生对本节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理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C级(中等):结合本节内容,选编有一定综合性的习题,题目要能体现学生对本节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完成;
D级(较难):结合本节内容,选编一至两道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的综合性习题,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并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7、拓展延伸:适当选择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介绍或难度较大的思考题,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升思维能力。
8、归纳小结:本项内容是对本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
9、我(学生)的反思和感悟:培养学生通过学习知识点、做题进行反思,总结得失的好习惯。
总之,由于学科和学生的差异性,以上环节供老师们参考。大家可在有效的基础上创新编写导学案,如复习课导学案、专题课导学案、讲评课导学案、作文课导学案、习题课导学案等。
四、导学案编制的流程
(一)、导学案编制的分工
导学案的编写由各学科的全体老师共同承担,每位老师应服从安排承担部分导学案的编写任务。各学科教研组长应提前计划,整体安排。
(二)、导学案编制的流程
1、主备(初稿):按备课组的分工由一位老师先备出初稿。编写时应深入研究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考考试说明,提前一周编制。要做到分层设计,力求高效实用。
2、集备:编写老师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把导学案初稿发给备课组每位老师。编写人主讲,要先说明自己编制的思路,并按照导学案顺序,对导学案内容进行说明,让每个教师都理解导学案内容的目的与联系、使用中的处理方式、应注意的问题、可能的生成性问题等。之后,全组老师研讨,每位教师都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大家共同讨论,定出最终意见,编写人负责记录。
3、一次定稿:教研结束后编写老师及时将集体备课时组内老师提出的合理的修改意见落实到导学案上,形成正式印刷导学案,同时编制出参考答案。
4、审批:编写老师带修改后的正式导学案,首先交备课组长审批,备课组长要从导学案的内容到形式认真把关,确定没问题后签字(在卷子上签字),编写者是备课组长时,审定人是教研组长;接着送教务相关主任审核并在教务处登记,主任要按照导学案的格式要求、内容要求最后审定,合格后主任签发印刷条,编写老师带印刷条将导学案交文印室印刷。
5、课后反馈:课堂实施导学案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6、二次集备、定稿:对导学案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生成许多新的更好的资源,备课组或教研组老师要进行二次教研,每位老师都提出自己在使用时的感受,编写老师根据大家的意见对导学案进行第二次修订。
7、整理存档:经过第二次修订的导学案电子稿交教务处存档备案。
(三)导学案编制的其他要求
1、应该做到一课一案。
2、导学案编写要有特色,针对不同班级要有所区别。
3、杜绝导学案编写的简单化、剪贴化、粗放化。
五、导学案的使用要求
(一)、对学生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A、B类)部分,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有预习课时,当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反思和感悟)”。
3、定时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4、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严禁抄袭他人。
(二)、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必须至少提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教师在上课前应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了解学情,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2、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升自己,在课后教师应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简单写出课后记,做到教学相长。
3、上课过程一般可分为:(1)预习情况、检查交流(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助);(2)问题导学,自主学习;(3)分组合作,交流展示;(4)及时评价,点拨提升;(5)典型题目,巩固训练;(6)达标测评,拓展延伸。
4、教师必须提高两种能力,即:提高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提高教学时的“导演”能力。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或有价值问题,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
(三)、其他使用要求
1、学生的学案必须用双色笔完成,学生预习时(自学)必须用黑色或兰色笔填写导学案,课上必须用红色笔修改。教师的导案也应用双色笔完成,红笔标出重点、难点、易错点和须修改的地方等。
2、导学案必须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3、教务处或年级组对导学案的使用情况定期进行抽查,督促教师的工作。
4、学校分学期对导学案进行评比,评选出A、B、C等级,表彰优秀导学案编写者。
5、定期的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
特别说明:本稿件仅供大家参考。
第四篇: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心得体会2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心得体会
朱双军
导学案是循环大课堂的载体,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因为它和我们以前用的教学案有着相同之处既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说它是个新事物,因为它又和教学案有着本质区别,教学案是以老师怎么教为主线,而导学案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加以老师的的学法指导,把主动性还给了学生。这样就很好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半年来的实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中学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总之,我认为导学案的使用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第五篇:浅谈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本站推荐)
浅谈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邯郸市第三中学 孟献玲
一、导学案概念及定位
1.导学案产生的背景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出的,是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载体,是伴随着学生自主学习的呼声而产生的。
2.导学案概念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线路图。
3.导学案的作用
所以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 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 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 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
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对照和记录本; •
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 •
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4.导学案的意义
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学习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通过“导学” 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问题前置),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导学案的编制
(一)导学案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必须遵循以下五个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引导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要从自身学生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适合学生使用和老师自己使用,操作起来显得简单而实用。
(二)编制程序
导学案编写应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力量,并且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导学案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可分五个步骤进行操作。研读课标、文本、资料,研究学情——主备课编写——集体讨论——修改——组长审核定稿。
(编制人、审核人、时间)
(三)导学案的栏目
一份规范的导学案应包括八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质疑问难、达标检测、学习小结。1.学习目标
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文本教学要求、课标要求、学生实际,要简单、明了,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每课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2.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课标要求、文本内容、学生实际,明确告知学生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并提示相应的突破方法。3.知识链接
导学案中可提示,不必详细引用。4.学法指导
有两种常见的形式:
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如物理:分析归纳法、替代法、实验推理法、类比法等。
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5.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读、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注重基础,渗透学习能力的培养。设计的问题要注意渐进性、指导性。内容务必容量适中,切忌过于繁琐,冲淡学生看书、思考。
内容必须问题化,问题要层次化。6.质疑问难
该栏目完全是由学生自主学习后在导学案中填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上课之前,教师要收看学生的导学案,发现学生的疑难,肯定学生质疑问难的思维品质,进行二次备课,提高教学的针对性。7.达标检测
简单的说,就是“当堂检测”要和学习目标一致。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老师应明确指出该环节内容应该在课堂上完成。(1)题型要灵活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2)紧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3)每一个学习目标都应设置有相对应的练习。
(4)难度适中,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可设置一些选做题,促进学优生成长。实际教学中“当堂检测”内容实际上有不少学生课前就完成了。没有真正起到“当堂检测”的作用;根据各校的实际,后面还可设设计5—8道课外 作业。8.学习小结
一是在导学案的提示下,由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的线索及体系。
二是引导学生对学科思想、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所以,归纳小结需要学生对整节课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做一个小结。
(四)导学案编写的格式要求 示例:高一语文 YW-09-01-000(标题为3号黑体,居中)即语文,“09”为09年,“01”为高一年级,“000”为导学案流水号;一课时,编一个序号; 《 》导学案
编写人: 审核人: 编写时间:
(六)导学案的容量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时的拐杖,是学习的路线图。导学案应简明扼要,切忌繁琐复杂。一般学科一节课以双面印16开一张为宜,最多不超过8开一张。
(字体、行距等规格要全校统一)
三、导学案的使用
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交流反馈——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一)使用导学案对教师的要求
1.课前:导学案要提前发放。导学案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一般导学案提前两天发放,利用自主学习时间预习自学,在上课的前一天再由学科班长收齐上交,教师第一次批阅,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状况,特 3
别关注疑难问题,也既是导学案中质疑问难的内容,然后进行二次备课,并确定重点展示内容,然后在上课前再发给学生,上课使用。
2.课上:首先,教师用导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放手”:
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本,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概括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寻找规律,放手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体系。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完成的、做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
另外,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
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 ....二是精讲,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精讲应具有启发性,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3.课后:学生要在课下整理落实导学案,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教师第二次批阅。导学案的二次批改环节就是为了检查学生的纠错及导学案的完善情况,课前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有疑问的知识点,学生应该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解决掉,并在导学案上写出来。
(二)使用导学案对学生的要求。
1.课前:学生拿到学案后根据导学案的使用说明、学习目标、重难点进行预习,然后根据导学案过程有层次地学习教材,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所有同学必须要解决学案中的基础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在完成导学案时做到:自觉、主动、独立。
2.课上:要引导学生课堂记录、自我整理导学案,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重点内容、补充相关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集体讨论解决相关的问题,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对于小组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暂时留下,在其它组同学展示或教师的点拨时解决。然后,进入同学的展示环节,一般一节课有6个组展示,展示的内容是导学案上的问题。此环节用时大约15分钟左右。在这一环节结束,对一些疑、难点的内容再由教师进行点拨和精讲、归纳,此环节用时10分钟左右,最后用5分钟时间进行当堂检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3.课下:学生及时将导学案进行纠错及完善导学案,并在导学案上写出来。学生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教师第二次批阅。
四、导学案运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1.重“显性目标”,轻“隐性目标”
误区:学习目标和能力目标是写在导学案上的,属显性目标,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和课堂教学达成,而情感目标和意志目标是隐性目标.不能写在导学案上,要靠教师适时调控。
策略:教学中要发扬民主,注意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选择,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意志。如:学生的性格不同,有的内向,有的外向,在小组讨论时,外向同学参与程度较高,而内向的同学参与的程度较少,教师要注意对内向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多发言、多发表个人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信心。
2.重“讲评”,轻“探究”
误区:有些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重教轻学,包办代替养成习惯,所以实行“导学案”导学时习惯于走老路。如对那些应由学生自已解决的内容仍以讲为主,还是注重讲深、讲细,讲透,认为“导学案”中安排的让学生自我探索、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等太耽误时间,总不如自己讲效果好,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策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以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根据导学案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要适时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并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予正面鼓励,一些复杂性的问题在课堂没能完成的可留到课后继续讨论,有的还可以作为研究性课题,指导学生课余钻研,参考相关资料或进行实地调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
3.重学生的“学”,轻教师的“导”
误区:有些人认为“导学案”中很多内容是安排学生自学,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了“放羊式”,该讲的也不讲,结果不光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漏洞。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在导学案的使用中,要控制好学生的自由度。
策略:动态地把握好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分”与“合”是导学案运用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要实施“适时登场”和“主动撤离”,以学生的“学”为核心,突出学生在获得知识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同时,加以适时的引导,强化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重“学生展示”,轻“教学任务的完成”
误区:在上课时学生展示时存在的问题,一是展示时将问题无限延伸,尤其是成绩好的同学,思维敏捷、灵活,想象力丰富,会将问题无限延伸,有时会将
问题想偏,而偏离了主题;再一个是学生展示时间过长,从而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进度。
策略:在学生展示时,教师要认真听学生的思路和讲解,在偏离主题过远时,要及时纠偏,告诉学生学习是渐进的,有些内容要留到大学里来解决,学到中学要求的程度就可以,如果有兴趣,可以作为研究性课题在课外老师帮助找一些相关的资料进一步拓展加深。对于展示时间,明确告诉学生,使学生掌握好展示的时间,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教师要驾驭好教学的节奏,教师的精讲要适时、适度、适量,利用好有限的时间讲清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在精讲时要把握一个原则:学生自主学会的内容不讲,老师讲学生也不会的内容不讲,只有学生自学有疑问,通过老师点拨就茅塞顿开的内容要精讲。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这样在使学生充分展示的基础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