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共10篇)
【第一篇】
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虽然那个艰苦的年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影片使我深深感到那个时代的劳动人民对党、国家、人民的纯真的爱和执着,那样爱憎分明,团结友爱,乐观向上,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希望。也深深的感到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勇于改正错误的博大胸怀。一个个情景让我难忘、感动、震憾
影片的背景是1961年的大饥荒岁月,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外有苏联逼债,内有天灾人祸。民以食为天,成为当时最大的政治问题。周总理到伯延公社调研的四昼夜,排除种种困难,摸底调查,为制定和调整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周总理以诚相待、虚怀若谷的行动,时刻感动着每一个人。在他身上,为我们完美诠释了老一辈革命家为民、务实、清廉的光辉形象和优良作风。几个细节不禁使我心灵震撼,当他看到掉光的树叶,看到百姓的吃食,他不顾大病初愈之躯,同老百姓一起喝汤糊糊、吃代食窝窝头;知道挑水要走十几里,他在地里把清水往回倒了大半,自己只喝一点点;暴雨来临的深夜,他调动人员保护群众温饱的希望地瓜秧苗。他的务实,体现在不察实情不罢休的工作态度里。面对郭凤林的故意隐瞒,几次三番的催促返回,他坚定调查决心,一寸一户地与群众谈心,做群众思想工作。面对干部们的讳言,他与二廷交朋友,打开话匣子,批评自我,真诚沟通。面对不吃大锅饭的群众,他没有片面判断,坐在门槛上了解第一手资料。他的清廉,体现在舍己为人的生活作风中。刚到伯延的正午,看到基层干部准备的红烧肉、白面馍,他收回了迈向餐厅的腿,门上红色的艰苦奋斗标语显得那么刺眼。看见老太太做的拽面,他怀疑老太太典当了寿材,特地吩咐秘书查实并买回。知道二廷多子女,饥荒年头难养育,他提出了领养请求。一个个细微的片段,衬托出的不仅是周总理伟岸的形象,更是伟人对群众至亲至诚的情怀。
观后思考,始终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保持青春活力的根本,也是无数革命前辈留给我们新时代党员的宝贵遗产。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普通党员,我们必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把为人民群众服务做为准则。像周总理说的那样,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根本问题。
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青年党员只有多学习、多思考,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才能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第二篇】
根据淮安市市委宣传部要求,我处机关组织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看了后,我深有感触。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1961年5月,正值我国遭遇严重困难时期,周总理来到河北伯延公社,在短短四个昼夜里,夜以继日,深入群众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特别是影片中,周恩来总理为了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掌握群众真实意愿,所体现出的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让我深受感染。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
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一是靠真心。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公社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二是靠真情。周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三是靠真诚。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我们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观看电影时我心中始终涌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影片中的周总理给出了答案: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为了群众,我们依靠群众。群众冷漠,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同心同德,国强民盛。在当今时代,这份党和群众的固有真情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发扬光大。
影片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深受教育,也使我们深受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何等严肃认真。就是村干部,第一反应也是羞愧和反思。三是纠正偏差的果断,令人感动。当总理了解真相和群众呼声后,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
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后,我认为,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务工作者,更应该将群众路线教育的精神实质真正落到具体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牢固树立求真务实工作理念,实事求是地做好本职工作,为苏北航务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第三篇】
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始终处在激动中,细节之处,眼眶发热。一部主旋律影片,有如此强烈的精神感染力量,让人意外,堪称近年来重大题材创作的新突破。
影片以领袖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为精神切入点,紧紧抓住周恩来通过调查研究后决定停办公社大食堂,以解决群众挨饿问题为中心叙事线索,在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上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自然灾害、苏联逼债和中央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导致三年困难,为克服困难中央领导同志几乎全部出动,分路赴农村调查,在多路调查的基础上作出了停办公社食堂的决定,全片在确保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围绕着领袖和人民的关系来营造故事,围绕着真话与假话、好与更好之间设置矛盾与悬念,使人犹如身临其境,在被深深吸引感染中已分不清,也不想再去分清哪些是历史真实,哪些是艺术虚构。特别是结尾处随行记者拍摄定格手法的使用,更有效地强化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艺术震撼力。
老区人民国家主人翁精神的照亮了全片,从一个独特视角唱响了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河北省武安县伯延镇是有名的革命老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伯延人民作出了卓绝贡献和伟大牺牲,他们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对伯延人民深入骨髓的国家主人公精神的新发现是:所谓老区精神不只是吃大苦、耐大劳,勇于牺牲,艰苦奋斗,而且是即使在党的决策出了问题、国家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他们首先想到的也不是消极等待、怨天尤人,更不是向国家伸手,而是要为党分忧、为国解难,勒紧裤带去履行国家主人公的职责!影片真实而又巧妙地反映出伯延并不是真空地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浮夸风和共产风也刮到了伯延,老百姓一样忍饥挨饿,当地的树叶和树皮也被吃光。但是当周恩来带队到这里搞调查时,许多干部和社员却为总理的操劳而忧心,不愿因自己的困难给总理增加负担。公社主任郭凤林为掩盖真相甚至把落后分子关了起来,这无疑是错误的,但他激动地对大家说:解放前咱啥苦啥罪没遭过,饿几天肚子周总理都来了,犯不上鸡一嘴、鸭一嘴地喊叫,眼下国家建设比咱这重要。这又分明透露出他的本意是要靠自己勒紧裤带渡过难关。这不正是老区人民的国家主人公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延伸和闪光吗?从片中我们还看到,那些落后分子急于找总理说出伯延的真实情况,目的也是要和中央一起找出解决难题的办法,而这样做的前提是对党的信任,相信中央一定能改正错误,带领人民走向胜利。影片中连弟奶奶以当年曾给刘伯承、邓小平做过拽面为荣耀,这次宁肯卖了寿材也要让总理吃她做的拽面,这一笔更是入木三分地揭示出真正的老区精神永远是党领导我们前进的力量源泉。在这种老区精神的光照下,影片表现了困苦和灾难却又没有陷入悲观失望,反而贯穿着一股团结起来共同渡过难关的激情。
影片牢牢抓住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为人民鞠躬尽瘁这个最本质、最突出的人格特征,《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对周恩来形象的塑造出人意料地给人们带来新的惊喜、新的震撼。自始至终用平视的角度拍摄人民总理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对周恩来坐在炕头、门槛上与社员谈心的情景的拍摄和氛围的营造,真实地凸显出周恩来不在人民之上、人民之外,就在人民之中,他就是人民利益和愿望的代表,除了人民利益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用真实的艺术细节去表现当时已承受很大精神压力的周恩来,面对群众的困苦首先不是指责,而是检讨自己这个总理没当好,向伯延的百姓真诚道歉,对犯错误的干部有批评更有理解和爱护,那样发自肺腑,那样催人泪下!从平易中写崇高,越显其崇高;以自律来写博大,更显其博大。生动地呈现周恩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活得有尊严而倾其所有、鞠躬尽瘁。用自己身上最后的钱给张二廷的孩子买了一身新衣服,连弟奶奶卖了寿材请总理吃拽面,周恩来出钱把寿材悄悄赎回来,安排人在自己离开伯延后再把寿材送还老人家。如此周到,如此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如此能体悟和尊重每个底层百姓的主体愿望和生命尊严感,这就是周恩来最伟大而又独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这才是真正的为人民鞠躬尽瘁。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看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大意义,也使我们通过回顾党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更加坚信党的伟大。周恩来总理来到伯延调研的初衷就是要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身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践。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第三篇】
8月21日,在中心的组织下,全体党员、职工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该电影以三年困难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展现了新中国一段辛酸沉重的历史。两个多小时的放映中,不少同志感动落泪。
拖着浓浓的尘烟,几辆老旧的吉普车,开进了处于困境中的老区河北省武安县伯延公社。在四个昼夜的时间里,周总理与当地农民之间发生了感人至深的故事。他一进村,看到秃秃的树枝,满面愧疚地对群众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让你们吃苦了。他深入家中炕头,与群众拉家常、嘘冷暖,引导鼓励群众说真话、讲实情,让群众体会到了他与人民休戚与共的真情,大家纷纷说出难言的心里话。周总理充分掌握到了百姓的真实情况,当即做出了取消大食堂及其他政策调整的决定。由此,伯延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民分户吃饭的公社。
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的务实态度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周总理深入革命老区一线,了解最真实的农村生存状态,是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联系到今日,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作为中心的年轻党员,我们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主动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的各项规定,不仅组织上入党,还要做到思想上入党,与党中央、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虚心接受大家的批评和意见,多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三是脚踏实地干工作,多向老同志请教,努力提高业务能力,真正做到把岗位当作磨练自己的平台。四是传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保持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牢固树立以中心为家的思想,从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做起,拒绝铺张浪费。
习总书记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沿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勇于吃苦、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里想着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用实际工作成效汇聚起强国兴国的力量。
更多热门读后感文章分享:
《四风之害》观后感(集锦篇)
《生死牛玉儒》观后感(精华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300字
《建党伟业》观后感2000字
牛玉儒事迹观后感(优秀篇)
看焦裕禄观后感(10篇)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1000字
【第四篇】
影片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一是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何等严肃认真。三是纠正偏差的果断,令人感动。当总理了解真相和群众呼声后,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一起喝树叶糊糊吃代食窝头,坐在搞个人主义老乡的门槛上落着家常,他和老乡一起下地插白薯秧,他让邓大姐给孕妇送开塞露,他让秘书找来马车运水,给带病上夜课的乡村教师拿鞋穿鞋的场景,动情地描绘出周总理把农民的苦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的爱民之情;连弟奶奶卖了寿棺,只为让总理吃上一口自己亲手做的抻面,伯延村民在总理离开伯延村的清晨,男女老幼围着村口水泄不通,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总理的真情。一个个感人的场景,充分展现了周总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那样一个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连肚子都填不饱的年代,中央领导挂念着人民群州,群众用自己的方式不给党添麻烦&这份党和群众的固有真情是何等珍贵。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让我们深有感悟,总理已离我们而去,那段艰苦的岁月也已逝入历史的长河,但我党的光荣传统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看过之后,中心党员纷纷表示,要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踏实工作,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质检信息化事业作贡献。
【第五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一部朴实的历史影片,将周总理俯首体察人间疾苦的真心、真情与真诚表现的淋漓尽致,不是因为演员的演艺精湛,也不是因为导演的水平高超,而是因为影片中的细节情景都是对总理身上那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的真实再现,而这种精神无时无刻不让人民群众为之动容。难忘四昼夜,一颗公仆心。他始终坚持做真学问、搞真调研、当真公仆。在他的身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化作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行动。肉体早已化作黄土随风飘去,精神却光芒万丈永照后人。这就是百姓爱戴、万人敬仰的周恩来总理。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有关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的讨论方兴未艾。值此良机,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历史影片,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而且能够从电影情节中更加深刻地感受什么才是真正的群众路线,什么才是领导走基层调研了解情况,什么才叫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不仅如此,还能影响、感染广大党员同志在实践中践行这些先进理念和指导思想。该影片的多个情节在反复地震撼着观众的心灵,笔者选取其中几个感人至深的细节谈谈自己的感受,以期能与大家分享。
红烧肉前门难进,一碗拽面情更深。两个相似的门槛,两种不同的情景,两种不同的心情。总理刚去到伯延时,看到社员为他准备的红烧肉时,他那条已经迈进屋子里的腿又迈了出来。想必此时总理的心情很复杂,看到社员都在弄虚作假,人民群众却在忍饥挨饿,内心反差十分强烈。所以总理的那条腿毫不犹豫地退了回来。同样是吃饭,看到连弟奶奶做的拽面,他毫不犹豫、大跨步地迈了进去,大口大口地吃开了,这次总理吃的很舒心、很踏实。这两个情节的鲜明对比,不费一言一语,却将总理急群众所急、反对官僚作风的群众观点鲜明地展示出来了。
心系百姓动神州,毕生只为济沧海。总理亲自下地与社员一起插地瓜秧、与社员一起冒雨挽救正在被暴雨冲刷的地瓜秧、在地里喝社员盛的水时先倒下去一大半自己只喝了一小口这些细微之处无不体现着周总理的亲民、爱民、为民的宗旨意识。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遭遇如此大灾大难,同时又面临着苏联的压榨,总理和群众们肩并肩一起战斗在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只为了百姓的生活更幸福、祖国的未来更强盛。
接受批评敢认错,知错能改不为过。在插地瓜秧子时,有个社员大大咧咧地指出总理的错误:不应该竖着插,应该斜着插,插完之后踩得太严实,会因不透气、不透水很快死掉。这时,总理敢于正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敢于在实践中向群众学习,把自己也当成群众中的一员,彻底地融入群众。同时,面对郭凤林粉饰太平的系列错误,却能看到他的初衷是为党分忧、为国担难,看到他过去一直是尽职尽责的好党员这一面,说明总理对郭凤林的错误能够持一种客观、全面的态度。认为他只要不是一错再错,错了之后能够认识到并且愿意改正,便是可以接受的。
为民务实搞调研,不听真话不罢休。总理在写完调查报告之前是不会离开的,在他还有一个疑问没搞清楚之前是不会离开的。即使是郭凤林组织的欢送会也送不走总理。正如总理说的不了解你们的真实情况,我们拿什么调整政策啊?他不会被社员的谎言假话所欺骗,不了解透当地的实际情况决不罢休。他明察秋毫,去伪存真,甩开干部访贫问苦,结交最困苦的朋友,用自己赤诚的一言一行感动干部和群众。在不眠的四个昼夜里,在总理身体力行的感召下,他结交的穷朋友张二廷仗义执言,被关押的落后分子群起响应,郭凤林等终于幡然醒悟,承认错误道出实情。这体现的是一种追求真理、为民务实的调研精神。
总理离开民不舍,盼望总理再归来。在总理心中,伯延乡的每位人民都是党和国家的主人;在群众心里,总理就是为他们解救苦难的活菩萨。记得总理初到村里的那一刻,每个人都去看总理的心情都很急迫,有的小孩翻墙越壁去看,被关押的那群大人从门缝里抢着看,都说和画上的一模一样,一眼就认出来了。总理离开伯延乡的那天清晨,村口早已被欢送的村民们围的水泄不通,群众和总理握手道别。总理临别时郑重地承诺能来我下次一定再来,来不了,我也会每年派人来,后来总理切实履行了他对乡亲们许下的诺言。每个人都泪流满面,不舍而别。从此周总理的足迹便深深地镌刻在了伯延乡一代代人民的心中。
历史就是最好的教材。这部影片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周总理执政为民的朴实行动,爱民如子的感人细节,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工作实践中一定要深入群众,坚持实事求是的调研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员工,要踏踏实实地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做到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
【第六篇】
近日,观看了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内心被强烈的震撼了。
影片以纪实的手法真实再现了周恩来同志深入最基层调查研究,为民务实清廉的感人故事。周恩来同志心系群众、忧国忧民,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感人肺腑,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鲜活教材。观影过程中,我周围不时有人拿出纸巾擦拭着自己感动的泪花,我也是自始至终满含着热泪,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周恩来同志的崇高风范、高尚品德和伟大精神,是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1961年是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地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尤其是在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自己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这些地瓜苗是周恩来与当地群众一同栽下的,他生怕飘泊大雨将地瓜苗冲走,这是老百姓生活的希望。到了夜间,本就身体虚弱又劳累了一天的他还伏案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在向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时,打电话一直到天亮这一个个感人的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总理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生动诠释了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道理。
影片还生动刻画了总理对人民的似水柔情。当总理看到群众为他准备的红烧肉时,已经迈进屋子里的一条腿又迈了出来,他与邓大姐和其他工作人员在公共大食堂与群众一起喝着榆树叶子熬的粥。但是在吃连弟奶做的拽面时,他的脚却毫不犹豫的踏进屋内,因为他知道如果不吃这碗面,老人今后的生活是不会愉快的,这是老人的心,是老百姓对自己一片深情厚意。他甚至没有询问就知道做拽面的面粉是老人用寿材换来的,他还嘱咐工作人员要将老人的寿材赶紧买回来,等走后再送回老人家里。这就是一枝一叶总关情。周总理到老百姓家走访调研,将百姓家的情况一一掌握在心,所以在吃拽面时,才会毫不犹豫地说出了拽面的出处。总理对人民无私的奉献,人民对总理的爱戴和景仰在这一细节中得到生动刻画。当总理得知张二廷独自抚养四个孩子时,便和邓大姐商量帮忙抚养一个孩子点点滴滴,都彰显着总理对百姓的关心。
影片还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在总理刚到伯延寨前两日,公社主任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但周总理却明察秋毫,不被假象所蒙蔽,访贫问苦,一步步揭开了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尤其是对我们的领导干部更具有深刻的启迪。当郭凤林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周总理一进村就看到榆树上的叶子都光了,村里的大人说是被羊吃了,而小女孩连弟说出了实话:羊怎么能吃到那么高的叶子呢?他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更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所以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进行高压批评,而是真诚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群众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的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观看电影,我听到一名观众小声嘀咕:这部影片应该让更多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观看,党员领导干部应该认真去思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内涵。是啊!今天,我们的党员干部更应当懂得: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群众冷漠,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同心同德,国强民盛。
影片还向我们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让人深受教育,也深受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各种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是何等严肃认真。就是村干部,也是羞愧和反思,主动站出来承认自己的错误。当总理将4天来了解和调查到有真相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汇报时,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这种实事求是、敢于并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虚怀若谷听真话和及时纠正偏差的精神和作风,尤其值得我们今天的党员领导干部学习。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宛如一面镜子,照明亮了我们的眼镜,净化了我们的心灵。广大党员干部应当通过观看此片,深刻领悟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解决四风问题,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真正实现。
更多大家感兴趣的文章分享: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读《格列佛游记》有感1500字
《水浒传》读后感3000字
《生命的红线》观后感
《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读后感(集锦篇)
《孙子兵法》读后感300字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2014汇总篇)
【第七篇】
9月10日下午,为进一步深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洪湖航道管理处党委组织机关全体党员、职工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讲的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历经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全国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大饥荒。中央领导得知后,都奔赴各个灾区,考察调研、体察民情。周总理一行来到邯郸伯延公社这个革命老区,了解农村百姓的生活状况,探寻解决办法。
在看电影过程中,自己的情绪随着电影情节发展而波动,有时恕视说谎者,有时开心微笑,但是更多时间是在流泪。三年自然灾害可以说是中国人心头挥之不去、不堪回首的一段历史记忆。像我们这拨六十年代初出生的都深受其害。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一下子抓住了人们心灵。可以说故事情节真实,演员表演朴实,党员教育得到落实。
看完电影后,影片中的动人情节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片头,伯延公社主任请总理用餐触动人心,周总理来到食堂门口,他见桌上摆着红烧肉、鸡蛋,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得知群众只能吃树叶、喝菜汤,而自己却有如此奢侈的待遇,一句毛主席已有好久没有吃肉了 震撼人心,一只刚要迈进食堂门槛的脚便收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大家一样吃树叶喝菜汤,体现了周总理的廉洁自律。这就说明想与人民建立鱼水之情,只有廉洁才能获得大家的真心。
片中,周总理深入农民家庭,亲切的与村民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还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种植庄稼。一农妇送来一碗清水给周总理喝,又热又渴的总理却把大部分水倒回去,自己只喝了一点点。因为事先他知道,这水是村民跑了十几里山路挑回来的。周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了解到村民为了给他吃一顿面把自己寿材都卖了的事,便主动掏钱把寿材又买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村民吃一样的饭菜,把自己最后的一点积蓄都用在村民身上。就这些细小的动作,无一不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民领袖对人民的那种大爱与奉献。
片尾,周总理来伯延调查的目的是想听真话,想知道人民的真正诉求与愿望,所思所虑的是如何纠正错误、改善民生、振奋民气。而公社主任觉得周总理日理万机,能到这个穷地方来看望乡亲们已属莫大的幸福,他不想给总理添乱,便要求村民们不许说出难处。最终,在总理的批评以及不断真诚的引导和鼓励下,大家终于勇敢的说出了真心话。周总理连夜整理这些内容,如实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些情况。周总理这种求真务实、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深打动着我。
电影结束后,我不禁反思,作为共产党员的自己,应该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我们党性修养的镜子,要学习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八篇】
2013年8月14日,洛阳铁路运输法院全体干警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是一部农村题材电影,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从1958年开始,由于工作上左的错误、持续的天灾和前苏联政府逼债,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了三年严重困难时期。为纠正错误、扭转局面,1961年春,在毛泽东的亲自率领下,中央领导分赴全国各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周恩来风尘仆仆地来到革命老区河北武安的伯延公社,与这里的广大农民一起生活了四个昼夜。在充分掌握时弊和民意以后,周恩来马上与毛泽东长时间通话,当即做出了取消大食堂及其他政策调整的决定。由此,伯延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民分户吃饭的公社。电影通过不同的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将村民们的真诚、质朴,对国家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两个多小时的放映中,不少同志流下了泪水。
周总理深入革命老区一线、了解最真实的农村生存状态,是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在此过程中,有几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是认真听取意见,工作不走过场。周总理像拉家常一样,就坐在门坎儿外和张二廷对话,认真了解了大食堂及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总理这种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使得人们愿意讲真话,敢讲真话。征求干警意见、走访铁路企业也是一个与群众交流、沟通的良好平台,我们要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加以推进,并把它作为一个长效机制固定下来。
二是与人真诚相待,遇事勇于担当。面对人民群众提出的各种困难,周总理一点也不寻找借口,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现如今,法院各项工作繁忙和艰巨,各庭室均有各自的工作职责,我们要在明确分工的前提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杜绝在工作中相互推诿,敷衍了事。
三是事事廉洁自律,处处勤俭节约。周恩来在吃饭时一看桌子上的红烧肉和鸡蛋,就将一条已迈进屋子的腿又迈了出来,而后来吃连弟奶的拽面时却毫不犹豫。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清正廉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四是解决问题迅速,落实措施果断。周总理武安听民声,大食堂从此熄了火。群众主动反映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紧紧抓住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注意从实际出发,研究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才能使我们的纠正措施行得通、办得到,杜绝拍胸膛做决定的官僚作风。
我们要以这部电影作为生动教材,联系法院工作实际,在工作中遵循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忧、所急,以身作则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推动法院各项工作深入扎实开展,使活动和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双丰收。
【第九篇】
8月8日上午,党委组织我们在老城区青年宫影视中心观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讲述了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用四天四夜时间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通篇见微知著,催人泪下。总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刻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我本人结合自己的一点成长经历,谈一下自己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动力平衡认识。
一、权力和爱的平衡。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权力和爱是天平的两边,权力越多,爱就越少,权力越小,爱就越多。的确如此,总理在邯郸伯延公社的四个昼夜,走街串巷,深入群众的田间地头,屋里屋外,和老百姓吃在一起,打成一片,包含了多少对老百姓的深情厚爱,总理把招待自己的红烧肉分给壮劳力吃,自己和百姓一起喝菜汤,吃窝头。总理没有高高在上,没有发号施令,却赢得了百姓最真挚的爱。总理即将回去时,连弟奶奶用自己的棺材换来一碗拽面,把当政者与老百姓之间爱和权利的平衡推向高潮。总理含泪吃了这碗拽面,私下却安排工作人员把连弟奶的棺材送了回去。这碗面是老百姓对总理爱的最高回馈。联想到这些年我们有极个别官员下来调研,警车开道,不到田间地头,只住宾馆、酒楼,他们运用手中权力呼风唤雨,搞潜规则,谋取私利,对老百姓没有什么尊敬和爱意。像原铁道部张刘志军,数年来运用手中权力大肆贪污受贿,怎么会和群众走在一起,他早已背离了党的群众路线,在他心中很恐怕早就没有了对百姓的爱,有的只是对权利的欲望,把权力看做是敛财的工具,玩权力游戏,玩金钱交易,还哪里有一点点的爱。当然权利的对面是群众对他的爱戴也越来越少,对他的恨越来越多,你心中没有群众,群众心中自然也没有你,群众眼睛是雪亮的,群众也会选择,也在选择,哪些官为百姓说话,哪些官为特权人士说话,其实谁也不傻。权利和爱的天平是非常准确的,不容丝毫马虎。
想到我们监狱新的党委班子成立后,为群众办了很多好事、实事,譬如给职工发放生日卡,组织职工带薪集体休假,成立红白事理事会,为学习优秀的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等等,这些举措按道理说,不是政策规定的,可以不做,但党委做了,这就是爱,爱是恭下身子给的,离群众最近,群众接受的最直接,感受最真、也最深。当一个领导把手中的权力转换为爱分享给群众的时候,他就在群众的心中站稳了。因为群众是最容易感恩的,最知道谁是真的在干事业,谁是真的在玩弄权力。
二、调研与决策的平衡。
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真是一语中的。调查的真谛就是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其实很多问题是在调研过程中探寻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调查越细致越准确,决策就会越正确。总理在邯郸伯延公社调查,其实就是在解决农民的饿肚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吃饭方式问题,是否还保留吃食堂饭的问题。如果调查不到真实情况就不会有正确的决策方法,虚假的信息只会带来错误的决策,会误国误民。总理在邯郸伯延公社调查过程中,总理一步步揭开以村主任凤林为首的村干部善意的谎言,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善于捕捉细节、去伪存真的敏锐的洞察力对今天的我们调查研究工作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了解到伯延公社的真实情况,靠的是真心、真情和真诚。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不正常。总理善于从细节入手,给小王老师穿鞋,去二挺家串门,一步步剥开伯延公社的庐山真面目,这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感动。反观我们当前极个别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讲面子、走过场,听到好的心里就乐,听到差的嘴上就急,只愿听恭维的不愿听刺耳的,调查过程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愿去碰触埋在地下的但危害极大的潜雷。追其根源,就是得过且过,满足现状,维持既得利益,出发点就是不准备解决问题,那么调查就不会有结果,决策也是应付上级和群众而已。如果是真心为群众办事,领导就会想方设法发现问题,这就是说还要涉及到一个调查方式的问题,老一代领导干部曾经下乡蹲点,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就能更多地了解到真实情况。大家都知道一个最基层的单位不呆上一段时间是看不到真实情况的,只听汇报永远是有水分的,亲眼看到的尚且有假,更别说是在办公室听汇报了。据有关报道讲一个县在应付上级领导检查粮库时弄虚造假,粮仓内上面是粮食下面是其他东西,事实是已经把库存的粮食卖了,套用国家的粮食储存经费。
上级领导想调研到真实情况,是需要技术的,哪些人会说,哪些人敢说,在什么情况下敢说是需要明察秋毫的。影片中德胜、二挺是敢说的,是想说的,但却是被村主任凤林压制和排斥的,村主任凤林把想说真话的人关在邮局后的窝棚里不让出来见总理,与现在领导下来检查时把害怕放炮的人软硬监视起来何等相似。影片中凤林压制和排斥他们的理由是为国家着想,为总理分忧。现在的个别领导可没有这样的觉悟,他们是怕真话到了上级那里自己会掉了乌纱帽,是在为弄虚作假。其实现在领导想听到点真话还真的很难。当然真的为群众考虑想听到真话也不难,周总理不是听到了么?关键看你是不是真心为群众办事请,想不想真正解决问题,如果调查不到真实的情况就没有正确的政策和决策,到头来只能是形式主义,瞎指挥,更是铺张浪费。影片中,通过总理和毛主席的半夜电话,第二天就雷厉风行解散了大食堂,这些都是我们多么需要学习的和借鉴的呀。这才是办实事,真调研呀!
在心理咨询行业有这样的规定,就是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和安全设置,咨询师和来访者是一对一的,除了家庭治疗,咨询室是不让第三人进入的。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需要用三到五次建立关系,如果没有来访者与咨询师的信任关系,就没有真正的咨询。不信任你能对你说埋在心里最真实的秘密么?设置不安全、不保密,说些真心话就会被弄得满城风云,谁敢说?影片中总理在让二挺说实话时是解决了二挺害怕报复的后顾之忧的。
所以说决策容易调查难。
三、惩罚与自责的平衡。
如果从心理动力理论分析惩罚与自责关系,可以这样阐述:当一个人犯错误时他一定会自知理亏,理亏就会内疚,内疚就会自责,自责就会向内探究,去探究自己为什么会错,错在哪里,怎么去纠正和弥补,最后会自行调节和纠正偏差。所以自责是一个人向内心世界自我探索的重要工具和动力,如果这时候进行不当的惩罚,人的本能会把所有力量来对付这种惩罚的外力,向内探索的力量就会骤然减少,进而运用自己的防御机制进行合理化,反正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谁也不欠谁,下次还这样,唯一不同之处是今后的错误会犯的更加隐蔽和巧妙。这样反而失去了自我反省的最好时机和动力。影片中当总理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给了百姓认识自己错误的机会,总理没有指责,却用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让他们在内省的同时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总理在处理伯延村委领导干部犯错误时也没有随意惩罚,而是用了另外一种非常高明的方式,结果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村主任枫林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有一些占了公家便宜的人也痛心疾首主动交代自己的问题,从而很快解决了多吃多占的问题。由此想到现在极个别领导干部带着情绪工作,带着官架子工作,不做调查研究,不了解事物发展规律,拿老经验看待问题,动辄就批评、指责、埋怨、处罚,不讲场合也不考虑后果,结果群众有意见,问题没解决。影片中总理走了,群众哭了,那是真心的泪流,群众此时此刻最有力量的东西就是向内的力量,向自己的内心发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这么依恋周总理?
影片看完了,忽然想起一句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以此来纪念人民的好总理,并借来自勉!
【第十篇】
前几天我们单位组织了观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片子主讲的是三年的自然灾害人们吃树叶为生。
现在我们的生活好了,很多人不再会为柴米油的问题而犯愁。很多90后的脑子里,基本没有吃不饱穿不暖的概念,挑食,浪费现象也普遍存在。我们要知道,今天的浪费,必定会造成明天的缺失!这部电影犹如一面镜子,让观众照亮自己,净化心灵。它不仅诠释了党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我们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贯穿影片的主线是求真和善意谎言的矛盾冲突,而无论哪一方的主观目的都是善意的、积极的。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即便是郭凤林等部分村民善意隐瞒真相,目的也是为了不让中央着急,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这一矛盾冲突让我心中始终涌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影片中的周总理给出了答案: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为了群众,我们依靠群众。群众冷漠,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同心同德,国强民盛。在当今时代,这份党和群众的固有真情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发扬光大,应该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影片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是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拓展和延伸。(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大意义,也使我们通过回顾党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更加坚信党的伟大。周总理来到伯延调研的初衷就是要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身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践。在具体过程中,有几点格外让人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何等严肃认真。就是村干部,第一反应也是羞愧和反思。三是纠正偏差的果断,令人感动。当周恩来用公社喇叭果断地宣布毛主席说,办不办集体食堂,伯延人民自己说了算时,一切从实际出发催生的雄才大略得以生动展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实现了高度的融合,作品也完成了对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思想表达和作为艺术作品的主题表现。相信看到此处,广大观众会由衷地拥护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党的思想路线,广大干部也能够反求诸己,完成一次思想的跃升。周总理在生活中对邓大姐也充满真挚的情感,那种深情的眼神和生活中细节的体贴,对家人的温馨和爱,这也是我们更多党员应该学习的。
这部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真,还原了1960年左右的历史,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的样貌。平凡的农民,他们的淳朴和诚恳,善良和执着,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风雨同舟,还有作为一名父亲对国家,对家庭的那种级强烈的责任感,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也让这部影片增添了更多感动。
第二篇: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七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七篇
第一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月 21 日上午,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全体党员、职工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讲的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历经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那个时期,我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全国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大饥荒。中共中央领导得知后,都亲自奔赴各个受灾区域,进行考察调研、体察民情。周恩来与夫人邓颖超来到了河北邯郸的革命老区,了解基层百姓的生活状况,探寻解决措施。
看完影片后,电影中的经典镜头和动人情节始终萦绕在我的脑际:影片一开头,伯延公社主任请总理用餐一场戏触动人心,周总理来到大食堂门口,他看见餐桌上摆着红烧肉、鸡蛋,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得知群众只能吃树叶、喝菜汤,而自己却有如此奢侈的待遇,说了句“毛主席已有好久没有吃肉了”,一只刚要迈进食堂门槛的脚便收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大家一样吃树叶喝菜汤,体现了周总理的廉洁自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美德和优良传统,这就说明想为人民做事,想与人民建立鱼水之情,只有廉洁才能获得大家的真心。
之后周总理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农民家庭,亲切的与村民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各项生产生活情况,还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种植庄稼。在插秧时,一个农妇送来一碗清水给周总理喝,又热又渴的总理却把大部分水倒回去,自己只喝了一点点。因为事先他已知道,这水是村民跑了十几里山路自己挑回来的。周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了解到村民为了给他吃一顿面把自己寿材都卖了的事,便主动掏钱把寿材又买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村民吃一样的饭菜,把自己最后的一点积蓄都用在村民身上。就这些细小的动作,无一不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民领袖对人民的那种大爱与奉献。
周总理来伯延调查的目的就是想听真话,想知道人民的真正诉求与愿望,所思所虑的是如何纠正错误、改善民生、振奋民气。而公社主任觉得周总理日理万机,能到这个穷地方来看望乡亲们已属莫大的幸福,他不想给总理添乱,便要求村民们也不许说出难处。最终,在总理的自我批评以及不断真诚的引导和鼓励
下,大家终于勇敢的说出了真心话。周总理连夜整理这些内容,如实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些情况。周总理这种求真务实、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深打动着我。
电影结束后,我不禁反思,作为共产党员的自己,有没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有没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不仅应该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我们党性修养的镜子,更要学习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二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这是小制作、大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讲述了 1961 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 100 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 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影片中的总理是一个勇于担责的形象。他一进村,面对百姓就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让你们吃苦了。同时,他又是一个亲民者形象。他不唱高调,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生存是第一位的。他最关注的是人民的吃喝拉撒,引导、鼓励大家说真话。他看着野菜团子和被饥饿的村民吃光了树叶的秃秃的树枝,那种沉重而辛酸的样子,让人体会到了他与人民休戚与共的感情。人格的构建总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完成的。影片以坚实的细节表现了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的细腻感情。他不忍心吃老奶奶特地为他做的面条,转而一想:我不吃,老奶奶心里永远会有一个疙瘩,遂大口将其吞下。为减轻张二廷的负担,他想收养他的一个孩子,被婉拒后,他设身处地地说:如果换成我,能否承受骨肉分离之痛呢? 总理毕竟是总理,他的慧眼最终落在当时危及老百姓生存的公共食堂上,勇敢地向最高领导人毛主席表达了自己的明确态度,促成毛主席下决心撤销了这个大跃进中诞生的大锅饭“怪物”。周总理此行的历史意义即在此。编导者至此成功地在银幕上完成了一个亲民、负责、在大事面前勇于担当、敢于建言的大写的总理形象。这一形象闪现的思想与人格光辉,让后人永远高山仰止。
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得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作为一名教师应理解基层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处于联系群众第一线,在传承和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上,必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创新。总理的无私形象将成为永恒的党员领导干部形象。
第三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讲述了1961 年,周恩来总理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
总理的工作求真务实。影片对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的“善意隐瞒”,最终了解当地群众的生活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总理用感人肺腑的语言激励人民说出真相,找到工作的调整方向。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对我们今天的工作有深刻的启迪。
总理的工作处处体现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调研工作中,总理在田间与广大农民一起插秧苗,大雨夜给救援的乡亲们送糖水,调研工作中不畏环境的艰苦,始终围绕如何使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昼夜操劳、不辞辛苦。每一个行动都体现了为群众服务、处处想着群众、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总理的工作细致入微。当老大娘让儿子送来“拽面”时,总理一面吃了“拽面”,一面让警卫员到老大娘家看看是不是把寿材卖掉了,并且选择用自己的钱帮老人家把寿材买回来,在走了后送回去。当邓颖超同志想要伯延的妇女好好学习知识时,她亲自与汪老师一起粘书,画画补充教材,使得汪老师在感动之余承
诺“一定会在这里一直教下去”。他们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让我们受教颇深。
作为教师党员,学习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更深入的践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细心了解发现适合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用学生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更好的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四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近日,我校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了 1961 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 100 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这段史实没有大事件,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然而,创作者们深入到伯延,实地了解到周总理在伯延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到老百姓对总理的深厚感情,油然激起了创作的灵感和热情。于是捕捉到影片的思想之魂——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 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
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导演和演员把握住周总理坚定、沉稳、睿智、谦和的气质与博大、悲悯的胸怀,准确挖掘其精神特质。一场冲毁白薯秧的暴雨后,周总理一人坐在房门口,那沉思的神态,深邃的目光,把总理面对人民疾苦时的沉重、焦虑又愧疚的内心展露得淋漓尽致。影片重复出现深夜总理在伏案研究材料、书写报告的静态画面——此刻无声胜有声——凸现出他忧国忧民,不辞辛劳,肩担历史重负的精神力量。一位亲民为民,共产党领袖的人格魅力熠熠生辉。周恩来在伯延的四个昼夜涵盖了他
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一生。
伯延人民送别周总理的热烈场面将影片推向高潮,一双双手紧紧地握别,一张张满含热泪的脸......人民和总理间亲厚的情谊在这里凸显了真善美的情思。影片结尾定格出周总理双目凝视、深思的神态。以警语式的画面告诫人们,告诫干部:中国共产党永远不能忘记人民,永远要为人民执政,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历史的记忆映照现实,传递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我们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影片还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深受教育,也使我们深受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xx 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作为二十一中的一名党员教师,立足本岗,以实际行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第五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 1961 年,周恩来总理在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过程中,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影片中总理逐渐揭开公社干部的“善意隐瞒”,最终了解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情况,最终找出工作的调整方向。
影片描述,周总理在四昼夜的调研工作中,与广大农民一起插秧苗,大雨夜给救援的乡亲们送糖水,调研工作中不畏各种艰苦环境,努力为使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昼夜操劳、不辞辛苦。
当老大娘让儿子送来“拽面”时,总理一面吃着“拽面”,一面让警卫员到老大娘家看看是不是把寿材卖掉了,并且用自己的钱帮老人家把寿材买回来。
影片中的各种情节,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感觉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以及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让我看到了一个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伟大情操;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我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先进性质和优良作风。让我感到作为我党的一份子,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感和无比巨大的自豪感。
通过影片的观看,我深感作为一名党员老师的责任重大,让我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该以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不断改造自身不足,在工作中细致入微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以学生的角度去探讨问题,站在学生的立场分析教材,深入浅出的分析每一个问题,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活。在学习上做学生的导师以传道授业解惑,在生活中成为学生们的朋友给予学生们帮助。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老师,不辜负学校的辛勤培养。
第六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月 9 日上午,我校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在影院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真的很感动,心灵再一次被洗礼,观看的整个过程我是含着泪水看完的。在中国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内忧外患的困难年代,总理能够深入群众,扎实调研、体察民情的优良作风和对百姓和谐可亲,与民一体的亲和风范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
很久没有像今天这样特别想静下心来的写一篇文章,的确想写一下自己的观后感受。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了 1961 年新中国三年
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 100 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 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现在正值全国上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高三教师,我们也是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为了高考这个梦想,为了不会让学生有遗憾,所有老师去拼、去冲、去闯、去奋斗、去创造。暑假补课结束后我们进行了一次月考,我们三班这个集体也针对月考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班主任刘繁青老师分析了暑假补课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定位了一本二本的边缘生,各任课老师也积极给班主任献言纳策,让每个学生都有主人翁思想,都能全力以赴的为高考追梦!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党员,我需要时刻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进步让自己在为学校的发展前进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这才对得起我现在的工作,对得起我现在所要面对的学生,对得起党组织对我的信任,我相信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会走的更好!
第七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一部重大题材、农村题材电影。以 20 世纪 50年代末 60 年代初,由于大跃进、反右倾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大范围饥荒,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背景。1961 年,周恩来乘专列来到革命老区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里农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电影通过不同的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将村民们的真诚、质朴,和周恩来对国家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该片在历史中探寻真知,深具历史意识,重大历史题材电影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新收获,为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一部生动的影像教材。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
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的事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传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扑下身子,从小事做起,真心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一是靠真心。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镇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二是靠真情。周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三是靠真诚。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他语重心长地对群众说:“朱老总从河南乡下,刘少奇同志从湖南老家,邓小平同志从顺义县......都分别给在上海调研的毛主席汇报了那里的情况,只有我没有办法汇报啊!”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宛如一面镜子,又似一泓泉水,让观众照亮自己,净化心灵。它不仅诠释了党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宛如一面镜子,又似一泓泉水,让观众照亮自己,净化心灵。它不仅诠释了党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
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2019-10-10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七篇
第一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月 21 日上午,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全体党员、职工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讲的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历经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那个时期,我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全国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大饥荒。中共中央领导得知后,都亲自奔赴各个受灾区域,进行考察调研、体察民情。周恩来与夫人邓颖超来到了河北邯郸的革命老区,了解基层百姓的生活状况,探寻解决措施。
看完影片后,电影中的经典镜头和动人情节始终萦绕在我的脑际:影片一开头,伯延公社主任请总理用餐一场戏触动人心,周总理来到大食堂门口,他看见餐桌上摆着红烧肉、鸡蛋,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得知群众只能吃树叶、喝菜汤,而自己却有如此奢侈的待遇,说了句“毛主席已有好久没有吃肉了”,一只刚要迈进食堂门槛的脚便收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大家一样吃树叶喝菜汤,体现了周总理的廉洁自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美德和优良传统,这就说明想为人民做事,想与人民建立鱼水之情,只有廉洁才能获得大家的真心。
之后周总理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农民家庭,亲切的与村民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各项生产生活情况,还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种植庄稼。在插秧时,一个农妇送来一碗清水给周总理喝,又热又渴的总理却把大部分水倒回去,自己只喝了一点点。因为事先他已知道,这水是村民跑了十几里山路自己挑回来的。周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了解到村民为了给他吃一顿面把自己寿材都卖了的事,便主动掏钱把寿材又买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村民吃一样的饭菜,把自己最后的一点积蓄都用在村民身上。就这些细小的动作,无一不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民领袖对人民的那种大爱与奉献。
周总理来伯延调查的目的就是想听真话,想知道人民的真正诉求与愿望,所思所虑的是如何纠正错误、改善民生、振奋民气。而公社主任觉得周总理日理
万机,能到这个穷地方来看望乡亲们已属莫大的幸福,他不想给总理添乱,便要求村民们也不许说出难处。最终,在总理的自我批评以及不断真诚的引导和鼓励下,大家终于勇敢的说出了真心话。周总理连夜整理这些内容,如实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些情况。周总理这种求真务实、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深打动着我。
电影结束后,我不禁反思,作为共产党员的自己,有没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有没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不仅应该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我们党性修养的镜子,更要学习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二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这是小制作、大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讲述了 1961 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 100 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 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影片中的总理是一个勇于担责的形象。他一进村,面对百姓就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让你们吃苦了。同时,他又是一个亲民者形象。他不唱高调,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生存是第一位的。他最关注的是人民的吃喝拉撒,引导、鼓励大家说真话。他看着野菜团子和被饥饿的村民吃光了树叶的秃秃的树枝,那种沉重而辛酸的样子,让人体会到了他与人民休戚与共的感情。人格的构建总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完成的。影片以坚实的细节表现了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的细腻感情。他不忍心吃老奶奶特地为他做的面条,转而一想:我不吃,老奶奶心里永远会有一个疙瘩,遂大口将其吞下。为减轻张二廷的负担,他想收养他的一个孩子,被婉拒后,他设身处地地说:如果换成我,能否承受骨肉分离之痛呢? 总理毕竟是总理,他的慧眼最终落在当时危及老百姓生存的公共食堂上,勇敢地向最高领导人毛主席表达了自己的明确态度,促成毛主席下决心撤销了这个大跃进中诞生的大锅饭“怪物”。周总理此行的历史意义即在此。编导者至此成功地在银幕上完成了一个亲民、负责、在大事面前勇于担当、敢于建言的大写的总理形象。这一形象闪现的思想与人格光辉,让后人永远高山仰止。
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得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作为一名教师应理解基层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处于联系群众第一线,在传承和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上,必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创新。总理的无私形象将成为永恒的党员领导干部形象。
第三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讲述了1961 年,周恩来总理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
总理的工作求真务实。影片对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的“善意隐瞒”,最终了解当地群众的生活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总理用感人肺腑的语言激励人民说出真相,找到工作的调整方向。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对我们今天的工作有深刻的启迪。
总理的工作处处体现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调研工作中,总理在田间与广大农民一起插秧苗,大雨夜给救援的乡亲们送糖水,调研工作中不畏环境的艰苦,始终围绕如何使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昼夜操劳、不辞辛苦。每一个行动都体现了为群众服务、处处想着群众、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总理的工作细致入微。当老大娘让儿子送来“拽面”时,总理一面吃了“拽面”,一面让警卫员到老大娘家看看是不是把寿材卖掉了,并且选择用自己的钱
帮老人家把寿材买回来,在走了后送回去。当邓颖超同志想要伯延的妇女好好学习知识时,她亲自与汪老师一起粘书,画画补充教材,使得汪老师在感动之余承诺“一定会在这里一直教下去”。他们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让我们受教颇深。
作为教师党员,学习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更深入的践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细心了解发现适合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用学生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更好的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四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近日,我校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了 1961 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 100 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这段史实没有大事件,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然而,创作者们深入到伯延,实地了解到周总理在伯延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到老百姓对总理的深厚感情,油然激起了创作的灵感和热情。于是捕捉到影片的思想之魂——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 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
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导演和演员把握住周总理坚定、沉稳、睿智、谦和的气质与博大、悲悯的胸怀,准确挖掘其精神特质。一场冲毁白薯秧的暴雨后,周总理一人坐在房门口,那沉思的神态,深邃的目光,把总理面对人民疾苦时的沉重、焦虑又愧疚的内心展露得淋漓尽致。影片重复出现深夜总理在伏案研究材料、书写报告的静态画面——此刻
无声胜有声——凸现出他忧国忧民,不辞辛劳,肩担历史重负的精神力量。一位亲民为民,共产党领袖的人格魅力熠熠生辉。周恩来在伯延的四个昼夜涵盖了他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一生。
伯延人民送别周总理的热烈场面将影片推向高潮,一双双手紧紧地握别,一张张满含热泪的脸......人民和总理间亲厚的情谊在这里凸显了真善美的情思。影片结尾定格出周总理双目凝视、深思的神态。以警语式的画面告诫人们,告诫干部:中国共产党永远不能忘记人民,永远要为人民执政,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历史的记忆映照现实,传递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我们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影片还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深受教育,也使我们深受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xx 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作为二十一
中的一名党员教师,立足本岗,以实际行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第五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 1961 年,周恩来总理在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过程中,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影片中总理逐渐揭开公社干部的“善意隐瞒”,最终了解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情况,最终找出工作的调整方向。
影片描述,周总理在四昼夜的调研工作中,与广大农民一起插秧苗,大雨夜给救援的乡亲们送糖水,调研工作中不畏各种艰苦环境,努力为使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昼夜操劳、不辞辛苦。
当老大娘让儿子送来“拽面”时,总理一面吃着“拽面”,一面让警卫员到老大娘家看看是不是把寿材卖掉了,并且用自己的钱帮老人家把寿材买回来。
影片中的各种情节,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感觉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以及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让我看到了一个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伟大情操;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我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先进性质和优良作风。让我感到作为我党的一份子,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感和无比巨大的自豪感。
通过影片的观看,我深感作为一名党员老师的责任重大,让我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该以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不断改造自身不足,在工作中细致入微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以学生的角度去探讨问题,站在学生的立场分析教材,深入浅出的分析每一个问题,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活。在学习上做学生的导师以传道授业解惑,在生活中成为学生们的朋友给予学生们帮助。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老师,不辜负学校的辛勤培养。
第六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月 9 日上午,我校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在影院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真的很感动,心灵再一次被洗礼,观看的整个过程我是含着泪水看完的。在中国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内忧外患的困难年代,总理能够深入群众,扎实调研、体察民情的优良作风和对百姓和谐可亲,与民一体的亲和风范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
很久没有像今天这样特别想静下心来的写一篇文章,的确想写一下自己的观后感受。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了 1961 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 100 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 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现在正值全国上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高三教师,我们也是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为了高考这个梦想,为了不会让学生有遗憾,所有老师去拼、去冲、去闯、去奋斗、去创造。暑假补课结束后我们进行了一次月考,我们三班这个集体也针对月考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班主任刘繁青老师分析了暑假补课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定位了一本二本的边缘生,各任课老师也积极给班主任献言纳策,让每个学生都有主人翁思想,都能全力以赴的为高考追梦!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党员,我需要时刻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进步让自己在为学校的发展前进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这才对得起我现在的工作,对得起我现在所要面对的学生,对得起党组织对我的信任,我相信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会走的更好!
第七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一部重大题材、农村题材电影。以 20 世纪 50年代末 60 年代初,由于大跃进、反右倾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大范围饥荒,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背景。1961 年,周恩来乘专列来到革命老区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里农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电影通过不同的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将村民们的真诚、质朴,和周恩来对国家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该片在历史中探寻真知,深具历史意识,重大历史题材电影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新收获,为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一部生动的影像教材。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
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的事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传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扑下身子,从小事做起,真心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一是靠真心。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镇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二是靠真情。周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三是靠真诚。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他语重心长地对群众说:“朱老总从河南乡下,刘少奇同志从湖南老家,邓小平同志从顺义县......都分别给在上海调研的毛主席汇报了那里的情况,只有我没有办法汇报啊!”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宛如一面镜子,又似一泓泉水,让观众照亮自己,净化心灵。它不仅诠释了党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宛如一面镜子,又似一泓泉水,让观众照亮自己,净化心灵。它不仅诠释了党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2019-10-10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七篇
第一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月 21 日上午,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全体党员、职工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讲的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历经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那个时期,我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全国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大饥荒。中共中央领导得知后,都亲自奔赴各个受灾区域,进行考察调研、体察民情。周恩来与夫人邓颖超来到了河北邯郸的革命老区,了解基层百姓的生活状况,探寻解决措施。
看完影片后,电影中的经典镜头和动人情节始终萦绕在我的脑际:影片一开头,伯延公社主任请总理用餐一场戏触动人心,周总理来到大食堂门口,他看见餐桌上摆着红烧肉、鸡蛋,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得知群众只能吃树叶、喝菜汤,而自己却有如此奢侈的待遇,说了句“毛主席已有好久没有吃肉了”,一只刚要迈进食堂门槛的脚便收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大家一样吃树叶喝菜汤,体现了周总理的廉洁自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美德和优良传统,这就说明想为人民做事,想与人民建立鱼水之情,只有廉洁才能获得大家的真心。
之后周总理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农民家庭,亲切的与村民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各项生产生活情况,还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种植庄稼。在插秧时,一个农妇送来一碗清水给周总理喝,又热又渴的总理却把大部分水倒回去,自己只喝了一点点。因为事先他已知道,这水是村民跑了十几里山路自己挑回来的。周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了解到村民为了给他吃一顿面把自己寿材都卖了的事,便主动掏钱把寿材又买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村民吃一样的饭菜,把自己最后的一点积蓄都用在村民身上。就这些细小的动作,无一不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民领袖对人民的那种大爱与奉献。
周总理来伯延调查的目的就是想听真话,想知道人民的真正诉求与愿望,所思所虑的是如何纠正错误、改善民生、振奋民气。而公社主任觉得周总理日理万机,能到这个穷地方来看望乡亲们已属莫大的幸福,他不想给总理添乱,便要求村民们也不许说出难处。最终,在总理的自我批评以及不断真诚的引导和鼓励下,大家终于勇敢的说出了真心话。周总理连夜整理这些内容,如实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些情况。周总理这种求真务实、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深打动着我。
电影结束后,我不禁反思,作为共产党员的自己,有没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有没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不仅应该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我们党性修养的镜子,更要学习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二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这是小制作、大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讲述了 1961 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 100 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 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影片中的总理是一个勇于担责的形象。他一进村,面对百姓就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让你们吃苦了。同时,他又是一个亲民者形象。他不唱高调,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生存是第一位的。他最关注的是人民的吃喝拉撒,引导、鼓励大
家说真话。他看着野菜团子和被饥饿的村民吃光了树叶的秃秃的树枝,那种沉重而辛酸的样子,让人体会到了他与人民休戚与共的感情。人格的构建总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完成的。影片以坚实的细节表现了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的细腻感情。他不忍心吃老奶奶特地为他做的面条,转而一想:我不吃,老奶奶心里永远会有一个疙瘩,遂大口将其吞下。为减轻张二廷的负担,他想收养他的一个孩子,被婉拒后,他设身处地地说:如果换成我,能否承受骨肉分离之痛呢? 总理毕竟是总理,他的慧眼最终落在当时危及老百姓生存的公共食堂上,勇敢地向最高领导人毛主席表达了自己的明确态度,促成毛主席下决心撤销了这个大跃进中诞生的大锅饭“怪物”。周总理此行的历史意义即在此。编导者至此成功地在银幕上完成了一个亲民、负责、在大事面前勇于担当、敢于建言的大写的总理形象。这一形象闪现的思想与人格光辉,让后人永远高山仰止。
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得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作为一名教师应理解基层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处于联系群众第一线,在传承和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上,必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创新。总理的无私形象将成为永恒的党员领导干部形象。
第三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讲述了1961 年,周恩来总理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
总理的工作求真务实。影片对总理一步步揭开...
第三篇:周恩来四个昼夜 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2014年4月9日,在XX公司党支部的组织下,我们参加了党员实践活动,一起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电影结束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细细回味着电影中的一个个画面,感慨颇深。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总理面对的是新中国一段辛酸、沉重的历史,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背景,人民大众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此时此刻,几辆老旧的吉普车,卷起浓浓的灰尘,开进了处于困境中的老区——河北省武安县伯延公社。周总理在短短四个昼夜,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充分展现了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爱人民、为人民,把老百姓当亲人、当朋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课。
影片中,那个时期老百姓与老一辈党员干部的鱼水之情淳朴而真挚,让人深受感动,也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党群关系的重要性,了解到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做到最基本的是面对群众是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影片的主线是“求真”和“善意”谎言的矛盾冲突,无论哪一方的主观目的都是善意的、积极的。周总理走街访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郭凤林是爱党、护党、忠于党的,即便是让部分村民善意的隐瞒真相,目的也是为了“不让中央着急”,让革命老区咬牙与党一起克服困难。这种矛盾让我始终很揪心,如周总
理这般敏锐的让人心疼的洞察能力,在通过“树叶掉光了”之后,一系列抽丝剥茧的走访调研下,又怎么可能看不出这件事背后的真相,直到片中周总理给出了答案“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为了群众,我们依靠群众。群众冷漠,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同心同德,国强民盛”,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吐出了心声,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正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另一个让我感动的地方是,周总理和夫人的相濡以沫,感情至真至纯,他们俨然是一对有着共同追求和崇高理想的模范夫妇。影片中温柔善良的邓大姐在总理的前前后后给予总理很多的照顾和支持,在每一次的谈话中,他们彼此是那样的互敬互爱。从很多细节里可以看得出夫妻二人的敬与爱,它更多的是来自于对伯延人民的关怀与分担。邓大姐那濯清流而不妖的精神是我们妇女们永远学不过来的道德品质。尤其她那善良的面容、一言一语、所作所为,让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比创造更伟大的是妇德。如此千金难买的妇德,恐怕只有我们东方女子具备的忠贞吧。此时此刻,邓大姐不光是在参加工作,更完成着世间最美好的、坚韧的、不平凡的使命。这足以使这位看似普通的女子变得更静美无暇。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在她身上得以炉火纯青的、最完美的体现。
续说那些被关起来的胜德等人,他们的觉悟、才华要比郭主任更强一些,冲破出小屋子对他们来说是易如反掌。虽然看着平时表面上对立着郭凤林,但如今出于纪律,更出于良知,虽然被冤枉了,他们还是忍受着眼前的不公。然而在那天晚上最需要人力来保护田苗时他们的男子汉气概果然被激发了。尤其可叹的是:
1、当周总理来到邮电局和房天健交谈时他们可以喊一声结果就会有大的转变,但他们没这么做;
2、在开会时,他们同样把自己的建议写出来了,但不是告发郭凤林的,而都是生产方面的建议,因为在他们看来私事和公事是泾渭分明的,所以他们绝不会公报私仇的。革命老区的好男儿为家乡,为人民,更为子孙后代就是这样能打能扛、能屈能伸。他们就是我们现实环境里分清“眉眼高低”的低社会,高智商人群的真正代表。明智的导演还特意拍下了周总理听胜德唱落子戏后用力拍手掌的镜头头,以此表达了总理对他们的刮目相看与欣赏。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第四篇: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范文
公仆心,为民情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始终处在激动中,细节之处,眼眶发热。一部主旋律影片,有如此强烈的精神感染力量,让人意外,堪称近年来重大题材创作的新突破。
影片以领袖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为精神切入点,紧紧抓住周恩来通过调查研究后决定停办公社大食堂,以解决群众挨饿问题为中心叙事线索,在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上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自然灾害、苏联逼债和中央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导致三年困难,为克服困难中央领导同志几乎全部出动,分路赴农村调查,在多路调查的基础上作出了停办公社食堂的决定,全片在确保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围绕着领袖和人民的关系来营造故事,围绕着真话与假话、好与更好之间设置矛盾与悬念,使人犹如身临其境。
老区人民国家主人翁精神的照亮了全片,从一个独特视角唱响了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河北省武安县伯延镇是有名的革命老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伯延人民作出了卓绝贡献和伟大牺牲,他们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对伯延人民深入骨髓的国家主人公精神的新发现是:所谓老区精神不只是吃大苦、耐大劳,勇于牺牲,艰苦奋斗,而且是即使在党的决策出了问题、国家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他们首先想到的也不是消极等待、怨天尤人,更不是向国家伸手,而是要为党分忧、为国解难,勒紧裤带去履行国家主人公的职责!影片真实而又巧妙地反映出伯延并不是真空地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浮夸风和共产风也刮到了伯延,老百姓一样忍饥挨饿,当地的树叶和树皮也被吃光。但是当周恩来带队到这里搞调查时,许多干部和社员却为总理的操劳而忧心,不愿因自己的困难给总理增加负担。公社主任郭凤林为掩盖真相甚至把“落后分子”关了起来,这无疑是错误的,但他激动地对大家说:“解放前咱啥苦啥罪没遭过,饿几天肚子周总理都来了,犯不上鸡一嘴、鸭一嘴地喊叫,眼下国家建设比咱这重要。”这又分明透露出他的本意是要靠自己勒紧裤带渡过难关。这不正是老区人民的国家主人公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延伸和闪光吗?从片中我们还看到,那些“落后分子”急于找总理说出伯延的真实情况,目的也是要和中央一起找出解决难题的办法,而这样做的前提是对党的信任,相信中央一定能改正错误,带领人民走向胜利。影片中连弟奶奶以当年曾给刘伯承、邓小平做过拽面为荣耀,这次宁肯卖了寿材也要让总理吃她做的拽面,这一笔更是入木三分地揭示出真正的老区精神永远是党领导我们前进的力量源泉。在这种老区精神的光照下,影片表现了困苦和灾难却又没有陷入悲观失望,反而贯穿着一股团结起来共同渡过难关的激情。
影片牢牢抓住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为人民鞠躬尽瘁这个最本质、最突出的人格特征,《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对周恩来形象的塑造出人意料地给人们带来新的惊喜、新的震撼。自始至终用平视的角度拍摄人民总理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对周恩来坐在炕头、门槛上与社员谈心的情景的拍摄和氛围的营造,真实地凸显出周恩来不在人民之上、人民之外,就在人民之中,他就是人民利益和愿望的代表,除了人民利益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用真实的艺术细节去表现当时已承受很大精神压力的周恩来,面对群众的困苦首先不是指责,而是检讨自己这个总理没当好,向伯延的百姓真诚道歉,对犯错误的干部有批评更有理解和爱护,那样发自肺腑,那样催人泪下!从平易中写崇高,越显其崇高;以自律来写博大,更显其博大。生动地呈现周恩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活得有尊严而倾其所有、鞠躬尽瘁。用自己身上最后的钱给张二廷的孩子买了一身新衣服,连弟奶奶卖了寿材请总理吃拽面,周恩来出钱把寿材悄悄赎回来,安排人在自己离开伯延后再把寿材送还老人家。如此周到,如此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如此能体悟和尊重每个底层百姓的主体愿望和生命尊严感,这就是周恩来最伟大而又独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这才是真正的为人民鞠躬尽瘁。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看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大意义,也使我们通过回顾党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更加坚信党的伟大。周恩来总理来到伯延调研的初衷就是要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身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践。
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干群的血肉关系不可模糊、更不可疏远。民心聚需要干群同呼吸、共命运,国家昌需要干群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一部很好的教育片,它所传播的正能量,希望能让“迷途”的党员干部自警、自省、自我鞭策、重塑信念、坚定使命,也希望我们的党员干部能够少一分浮躁、少一分急功近利,多一份脚踏实地、多一份求真务实、多一份为这个国家真正做点什么的歇斯底里,为“中国梦”的腾飞多一份纯粹的偏执。
王 林 2014年3月5日
第五篇: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观后感
4月13日,我们学校组织观看了《周恩来四个昼夜》这部影片。这部影片的背景是1961年的大饥荒岁月,国家当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难中,外有苏联逼债,内有天灾人祸。在那大饥荒的时期,我国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中共中央领导得知后,都亲自奔赴各个受灾区域,进行考察调研、体察民情。周恩来在当时到河北革命老区——伯延,了解基层百姓的生活状况,探寻解决措施。
影片一开头,伯延公社主任请总理用餐一场戏给我印象特别深刻,当周总理刚到大食堂门口,看见餐桌上摆着红烧肉、鸡蛋时,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因之前已得知群众只能吃树叶、喝菜汤,而自己却有如此奢侈的待遇,他就说了句“毛主席已有好久没有吃肉了”,说完后把刚一只要迈进食堂门槛的脚收了回来,坚持同老百姓一起喝汤糊糊、吃代食窝窝头。体现了周总理的廉洁自律,从中也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美德和优良传统,说明了想为人民做事,想与人民建立鱼水之情,就要保持一颗廉洁的心。
之后周总理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农民家庭中进行调查,亲切的与村民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各项生产生活情况,甚至还与村民一起种植庄稼。中途一位农妇送来一碗清水给周总理喝,又热又渴的总理却把大部分水倒回去,自己只喝了一点点。因为事先他已知道,这水是村民跑了十几里山路自己挑回来的。周总理时刻不忘体恤、关心群众,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刻发挥着带头作用,勤俭的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不忘心系群众。
周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了解到村民为了给他吃一顿面把自己寿材都卖了的事,便主动掏钱把寿材又买了回来。把自己最后的一点积蓄都用在村民身上,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人民领袖和共产党员对人民的那种大爱与奉献。
周总理来伯延调查的目的就是想听真话,想知道人民的真正诉求。而公社主任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最终,在总理的自我批评以及不断真诚的引导和鼓励下,大家终于勇敢的说出了真心话。周总理连夜整理这些内容,如实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些情况。周总理这种求真务实、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深打动着我。
并且老区人民在饿得头晕眼花时,还能体谅国家的困难,把苦水往肚子里咽。也不要跟国家添麻烦,给毛主席周总理添堵。那个年代的人们,吃不饱,穿不暖,还能真心实意地拥护共产党,相信困难是暂时的,相信党能治理好国家,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这份真诚深深的使我感动。
从这部影片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应该认真去思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内涵。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这部影片使我们通过回顾党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更加坚信党的伟大。
一名党员要始终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保持青春活力的根本。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们只有多学习、多思考,认真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才能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之后我不禁开始反思,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自己,有没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有没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不仅应该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我们党性修养的镜子,更要学习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