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三堡烈士纪念碑心得
参观三堡烈士纪念碑心得体会
“青山埋忠骨,英名传千秋”。为缅怀先烈,弘扬革命精神,3月26日上午,棠下中学组织党员教师前往三堡烈士纪念碑,祭扫革命烈士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
在纪念碑前,一行人一起向烈士默哀致敬,向先烈们表达无限的敬意和深切的缅怀之情。
棠下镇是一个具有抗击日寇、锄奸除暴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不少革命故事可歌可泣。三堡烈士纪念碑位于棠下镇三堡村,始建于1977年8月,是为纪念高新鹤抗日游击大队在历次革命战争战斗中光荣牺牲的梁祥、梁桥丁、梁海棠、梁惠容、梁健民等烈士而建的。现为蓬江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
纪念碑对于五位烈士的介绍只有寥寥几句话,却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尤其是看到其中一位烈士只有16岁时,内心的悲痛与震撼无以言表!16岁,如花般美好的年纪,本该无忧无虑享受年少轻狂的年纪,却饱受折磨、摧残,最终为国捐躯!面对烈士,我的脑海突然涌出这样的歌词:“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荒城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名字”!我们应常反思自己:今天的国泰民安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凭着崇高远大的信念、顽强坚定的意志、不屈不饶的精神斗争出来的,是抛头颅、洒热血,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
有人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正因为有了抗日烈士的浴血奋战,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传承革命传统,继续发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学校、级组的各项决策部署,开拓创新,积极作为,以扎实的工作、出色的成绩,方能告慰革命先烈们的在天之灵。
2014-3-26
第二篇:红军烈士纪念碑
红军烈士纪念碑
星期天,天气特别好,万里碧空飘着朵朵白云,老师带着我们去红军山扫墓。到了红军山,一眼就看见了30多米高的纪念碑,纪念碑底座是由青色的大理石砌成的,上宽下窄,下面是6米见方,上面是2米见方,形成一个宝塔形,上面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拱形的门,里面是一间安放骨灰的房子。我抬头一看,碑正面有一行字,这是邓小平爷爷亲手题的词: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碑的顶端是5米高的镰刀锤子,表面挂着金片,呈鱼鳞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一阵风吹来,金片发出清脆的声音。碑的前面摆放着层层叠叠、大大小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花,寄托着名城人民对红军烈士的缅怀和无限的哀思。围着碑的四周有一个巨大的环形浮雕,直径20米,高2.7米,由四个5米高的红军头像托着。浮雕外面镶嵌着28颗闪亮的星星,环形浮雕的里刻着红军攻打遵义及四渡赤水的故事。
红军烈士纪念碑在遵义人民的心中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所以,在每年4月5日清明节前后,许许多多的遵义人都要到红军山来扫墓,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
第三篇:参观岳麓山抗战纪念碑心得
英烈已逝,意志长存
——参观岳麓山抗战纪念碑有感 烈士,一个让人敬佩又振奋的词语。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似乎已经遗忘了这个词语。美好而安逸的生活让我们心中很少再有澎湃的激情,但今天的参观,让我们的血液又再次沸腾。
在抗战纪念碑前,大家伴随着沉痛的心情,迈着沉重的步伐,在纪念碑前庄严地凭吊和缅怀革命先烈。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抗战纪念碑,参观活动让我们重温了党史,深刻体会到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英勇牺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该纪念碑造型古朴端庄,威严凛然,令人肃然起敬。碑上刻字记叙了77师将士浴血抗战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革命教育意义。其字体圆润饱满,雕刻遒劲有力,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七十三军在抗日战争中,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支主力部队,原隶属第六战区,驻守澧县、石门一带。在1939年十二月开始至1942年1月结束的三次“长沙会战”中,奉命参加第九战区的长沙保卫战,与日本侵略军在长沙一带展开了“一寸土地一寸血”的殊死战斗。后又在1943年底保卫常德的血战和1944年夏天的“长衡会战”中,再次英勇顽强地抗击日军,为保卫湖南这片热土浴血奋战,写下了不少可歌可泣的壮烈篇章。会战中,73军广大官兵发扬了爱国主义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数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给敌人以重创。虽最终未能阻止住敌人的大规模进攻,但有力地配合了全国范围内的正面战场的作战,并在战略上配合和支援了敌后战场的反扫荡斗争,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看着这饱经风雨的纪念碑,它流露出的岁月的气息不经把我带回到那血与火的革命岁月。耳畔仿佛响起了那嘹亮悲壮的歌声:红旗飘飘/军号响/剑已出鞘/雷鸣电闪/从来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向前进/向前进/向前进/向前进/向前进/中国军魂!前赴后继,英勇无畏。为的,只是一个信念,一个信仰,一个共产党人的信仰,一个中国人民信念。这种无畏的精神,在现今社会或许很难再现,但是,我还是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地学习,慢慢地,走近。
第四篇:清明节祭奠烈士纪念碑
清明节祭奠烈士纪念碑
清明节快到了,学校领导为了对同学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经商定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下午,初一年段全体同学和各班班主任及学校部分领导一起步行到下庄去扫烈士纪念碑。
消息一传开来,各班都忙开了。扎花纸一买到,同学们都主动而又认真细致地用自己的双手扎出一朵朵艳丽的花朵,还对花圈进行了一番设计和装饰。期待的日子到来,这一天下午,细雨蒙蒙,果然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同学们都早早地来到了学校。两点半的时候,全体同学都来到了操场,排好队伍,各班的班长手持班旗,一些同学托着花圈,一支雄壮的队伍就向下庄进军了。
路上,蒙蒙的细雨不住地打飘在同学们脸上,大家仍排着整齐的队伍向目的地前进。
三五里路后,终于到达下庄烈士纪念碑前。一块高大的石碑竖立着,上面刻着三位革命烈士的名字,依次是:张温淳、张清水和张百钧。校团委副书记发表讲话后,党委书记黄老师给全体同学讲了三位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原来张温淳和张清水是亲兄弟,他俩都是在菲律宾抗战时被敌人抓去的,逼迫他们说出党的机密,而他们面对着各种毒刑拷打,临死不屈,最后英勇牺牲。张百钧则是在从菲律宾回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时壮烈牺牲的。
听完黄书记的讲解之后,全体同学在哀乐声中默哀三分钟,此时同学们的心都无比沉重,感到很悲伤。各班派出了代表在三位烈士纪念碑前献上同学们亲手做的花圈。这代表着对烈士们的一份心意,代表着对烈士们的敬仰,代表着对烈士们的沉痛悼念!
在一片荒草丛中,竖立着一块不显眼的石碑,可这石碑却闪烁着革命烈士的光芒!如果没有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吗?我们应当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出一切力量!
第五篇:“四五”烈士纪念碑说明
“四五”烈士纪念碑说明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济南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幸存的济南的党、团员大部分疏散隐蔽,党的基层组织活动处于停滞状态。由于党内叛徒的告密和反动军阀的疯狂搜捕,大批党的干部和党员先后被捕。
1931年4月5日,国民党反动政府在济南市纬八路刑场(现位于槐荫广场),枪杀了党的“一大”代表、济南党的创始人、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邓恩铭,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刘谦初,临时省委书记吴丽实,中国妇女运动先驱、山东省委妇委书记郭隆真,中共山东省委秘书长雷晋笙,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长党维蓉,中共济南特支书记李敬铨,山东省学联负责人朱霄,中共山东省委工运特派员车锡贵,团山东省委书记刘一梦,团山东省委宋占一等22名党的重要干部。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1989年在原纬八路刑场北侧(现槐荫广场)修建了四五烈士纪念碑。国家副主席王震题词:“宁死不屈浩气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