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导论和1至2章心得体会88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导论和一至二章的心得体会
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之导论这一章,使我大致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的发展的社会条件和历史过程,也了解了其大致内容,明确了其历史地位。此章导论首先讲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即从时代背景、历史依据和实践基础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的发展的社会条件。接着此章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理论成果的总称,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的形成和发展正是经历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这三个过程。
第二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心得体会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在大学的时候已经进行过系统的学习了。但是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之后,我对其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崭新命题,也是十七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把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所有理论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创举。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也标志着我们党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所取得的新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又一个重大的理论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坚持,又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成果。在学习中也是如此,我们也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实事求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具体的解决办法。《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时俱进的,是能够不断吸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而不是僵化的理论教条,不是条条框框的理论。从中国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马克主义不是教条的行动指南,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它的的真正作用。在当代马克思主义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才能是我国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明白的很多道理,我们学习知识的同时,既要肯定它,又要不断的对其进行创新。比如我们要利用一些成熟的理论来设计一个实验,但是我们不能照搬书上的试验方法,因为现实中有很多因素与书上是不同的,这时我们就需要根据当时的实验室条件,具体的实验内容来设计可行的实验过程。不过我们也不能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全都否定了,要继承优点并发扬它,这样才是
正确的学习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具进的科学理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理论的形成,都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前提下,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提出的,标志着我们党的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达到了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创新的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目前,经济结构和资源问题是制约我们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的问题提升到以人为本、体现公平正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发展之本、发展方式、发展规律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我国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以后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目前我国还是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说民生问题,其中大学生的就业和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是最需要解决的,由于我国毕业的大学生基数大,每年从高校毕业的学生就有六七百万,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历史原因。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如果就业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可能会引起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影响我国现代化的进程。由于国家的医疗改革制度不够深入和彻底,医疗资源不均衡,此外公立医疗机构出现市场化倾向,公益性淡化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很多老百姓没有
钱看病或者根本看不起病,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资源环境问题和发展方式是目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可持续发展面临日益加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中国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也是资源消耗的高峰期。未来,随着中国经济规模扩大,面临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将会更大。一方面,重化工业和城市化加速发展,对矿产、土地和水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供求缺口日益凸现。另一方面,中国的环境承载能力原本就十分脆弱,近年来粗放型经济高速增长付出的环境代价已经相当高昂,如果不能进一步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整体环境质量还可能进一步恶化。其次,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依靠高投入、高消耗,技术含量低,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要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妥善处理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才能才能确保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
党内的腐败问题也是严重影响我国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腐败问题原因很多,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原因。虽然我国一直在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仅靠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增强党员干部的“免疫力”和“防腐力”是不行的,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这一点,实际上早已为众多事实所证明。要有效解决党内腐败问题,必须从制度入手,切实加强党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建立严谨的监督制度,在每个环节都不要有漏洞。最后,希望我们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不仅要在理论知识方面有提高,更希望我们能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我国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心得体会
我们听了老师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阐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把我们党在新时期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整合为一个统一整体,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进行了科学阐释。这是十七大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内容十分丰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独创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高度,进一步提出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组织党员,干部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学习,我们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要完整、准确地理解,作为我们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果,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学习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重点,增强针对性,深入学习马克思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我们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骨干力量。同时,还要认真学习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辨证思维能力。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强调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强调全面推进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强调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总揽全局、统筹谋划。科学发展观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还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这既是我们党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举措,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需要。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维、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因素。只有坚持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能始终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领导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 推向前进。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干部,努
力把学习的体会和收获,不断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开展工作的举措,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历城经济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转化做好本职工作的具体行动。
第四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心得体会
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讲授提纲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
大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保证。这次大会在总
结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并系统
阐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理论上的一大贡献。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最新成果,内涵丰富而深刻,意义重大而深远。深入学习贯彻 党的十七大精神,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创 新理论所作的最好概括,也是恰当的理论名称。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理论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在不同阶段上侧重探索不同重大问题,即同根同源,又各有独特贡献。党的十七大报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把“三大”理论成果统一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并强调这一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其 重大历史意义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第二,为充分发挥党中央领导集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群众 创新智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三,有利于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不断开创理论创新和事业 发展的新局面。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定位
党的十七大在这个问题上澄清了过去存在的各种不同认识,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定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使全党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 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 和建设的道路与理论。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
设和改革的87年征途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
践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作为实践成果,探索到两条具有中国 特色的成功道路,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作为理论成果,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还有科学发展观等。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其理论 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十七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 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是邓小平,其重要 成果是邓小平理论。在此之后,先后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党在不断探索和回答什 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中丰富和发展 了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开拓了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标志着我们党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 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提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念,并把 这个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联系和统一起来,构成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主要内容,这对于成功解决我们党和国家举什 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 为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 造,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在理 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在政治上,就 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高
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 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灵魂。
旗帜问题归根到底是理论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 要组成部分,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和事业的推进起着
引领方向和强固灵魂的作用。因此,始终不渝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旗帜,必须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 识,不断提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起点问题,关键是理解 和处理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 道路的探索的关系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
成和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 进取精神和创新实践,实现了令世人惊叹的快速发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功实现了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在改革开放伟大历史 进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 形成的科学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对改革 开放伟大实践作出的理论概括和升华,又有力地指导了这一伟大实 践的健康发展。
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与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 思想,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形态。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 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 全面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 放、与时俱进,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受住国内外政治**和经 济风险等种种严峻考验,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 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 分。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理论精髓、理论主题和主线、立论基础和基本理论等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的主题与主线,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观
点,其中既有理论与国情的基础,又有根本任务与发展目标,还有 完成根本任务、实现目标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等内外条件。(理 论界看法不一。我认为可归纳为十六条。)这些理论和观点互相贯 通、相互融合,并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的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把握和理解,不仅包括基 本理论和观点,还应该包括在这个理论指导之下制定的党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6、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新的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的最好实践。科学发展观所突出强调的全面的、联系的、发 展的观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 理念,以及统筹兼顾的系统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等,都是马克思主 义关于发展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构建了第 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 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科学体系,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 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 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最新认识。因此,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就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
第五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改革开放以后逐渐探索和形成的,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科学地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回答了“实现怎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三者有机衔接,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飞跃的理论成果。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些是人类根本的心理需求。社会主义是一种旨在追求全体社会成员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理想、思潮、运动和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和经济运行方式。其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笔者以为,社会主义的理想与追求,是切合人类根本需求的,因而是科学的,顺应了社会发展规律。因为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不断满足人类的根本需求,就是社会的发展方向。
而在改革开放以前的20年,我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之所产生了左倾偏差,就在于在探索中过于注重社会主义原则,不切实际地追求“一大二公”的生产关系,而忽略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一论断切中要害。文革时期的“假大空”之所以可笑,就在于贫穷也不是广大人民的根本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犹如一棵参天大树,树根是“实事求是”,土壤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树干就是“社会主义本质”。繁荣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谐社会构建,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的成功实践,和平的世界环境,是经过三十年的实践探索,结出的累累硕果。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大跨度跃升,社会繁荣和谐,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已提前实现了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三,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探索实践,解决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不断的发展,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独创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高度,进一步提出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组织党员,干部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学习,我们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要完整、准确地理解,作为我们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果,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学习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重点,增强针对性,深入学习马克思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我们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骨干力量。同时,还要认真学习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辨证思维能力。
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强调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强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强调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总揽全局、统筹谋划。科学发展观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还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这既是我们党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举措,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需要。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维、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因素。只有坚持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能始终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领导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 推向前进。作为一名图书工作者,努力把学习的体会和收获,不断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开展工作的举措,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推动互助经济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转化做好本职工作的具体行动。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成果
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传承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经过几代共产党人的薪火相传、艰苦探索,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发展过程的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研究和阐明的理论硕果。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29年的艰辛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思考总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时间跨度上讲,包括新时期以来党的所有理论创新成果,但从内容构成上讲,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等重要方针和原则,无疑也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标志着我们党的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达到新境界
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创新的鲜明特征。我们要从这一理论体系所体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特征,在指导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宏伟实践中,实现思想理论伟大升华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第一次伟大升华,是不断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党从新时期拨乱反正进而全面改革开放,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此过程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兴国之要、立国之本、强国之路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第二次伟大升华,是不断探索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以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志,我们党深刻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党情,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同时,又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从而明确界定了我们党新的历史方位,并从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提出了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时代课题,提出了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第三次伟大升华,则是不断探索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标志,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主要经验,准确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把发展的问题提升到以人为本、体现公平正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在此过程中,明确提出了发展之本、发展方式、发展规律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新时期以来党在理论认识上的三次伟大升华,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境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解决了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的结合问题,解答了人们的许多思想困惑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深刻认识学习好、运用好科学理论对推进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旗帜问题至关重要,理论武装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个显著特点,即在于始终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我们党也始终把理论学习问题作为党的建设第一位的任务,把讲学习作为做好其他一切工作的重要基础。每一次重大理论成果产生之后,每一次新的战略思想提出之后,我们党都提出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任务,提出入脑入心、真懂真用的要求。但是,新时期以来,随着党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随着新的理论成果不断涌现,在培训党员干部,推进科学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过程中,表述上的困难成为困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个现实问题,也给受教育者的学习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在理论领域和实践领域,大家一直有整合新时期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要求,以使之统一于某一科学的理论旗帜下,以便于更好地推动学习、指导工作。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新的理论表述,满足了人们的期待,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架构更加清晰、更加概括、更加系统,也使我们的学习运用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这对我们通过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使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