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生命教育

时间:2019-05-12 12:5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学生生命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学生生命教育》。

第一篇:浅谈中学生生命教育

浅谈中学阶段的生命教育

摘要: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学阶段则是实施生命教育最有利的时机。如何有效的在中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学学校教育的一项崭新课题。本文针对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生命教育的内涵、目标以及我校生命教育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中学生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实施

中学生正值人生的花季,中学阶段应是学生憧憬美好未来,焕发生命活力的美好时期。然而近年来,中学生轻视与伤害生命的现象却屡见不鲜。中学生自杀的比例逐步上升,我国某权威部门最近一份对部分中学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10.71%的中学生表示当遭遇挫折时想到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解决,28.6%的中学生“偶尔有”或“经常有”自杀念头(比例高于国内其他报告),5.79%的中学生认为死亡是解决一切痛苦的办法。[1]中学生中自杀、自残、漠视他人生命、伤害他人的案例也很常见。这些现象反映出中学生对生命的漠视。加强对中学生的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已刻不容缓,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

一、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一)社会的发展不断呼唤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中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他们看似获得了空前绝后的自由,但也陷入了失去人生路标、没有人生参照系的苦恼,无法在新的生产及生活方式下找到行为的方向和准则,导致他们生命存在的价值难觅,生活的意义呈现为空白。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越来越庞杂,使学生应接不暇,对学习产生了深深的恐惧感。当学生感到升学无望、前途渺茫时,面对外在的压力和内在的恐惧,他们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和意义,就会产生为何而生的追问,产生生不如死的念头。于是,不少中学生彷徨、无奈、消沉也就不足为奇。学生需要宽松的发展空间和对压力的疏导。令人遗憾的是,整个教育过程中,往往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的 “容器”,对其机械地填充,忽视了引导学生对人生意义、价值和尊严的思考,学生的个性、情感、心灵被忽视,学生情感的麻木和责任感的丧失最终导致了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幻疑、虚幻与破灭。

(二)教育的本质决定了要加强对中学生的生命教育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让受教育者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就业的困难,现代教育越来越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受教育者越来越缺乏人文关怀、价值关怀和意义关怀。于是,不少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文化素质、人格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有些还相当严重。[2]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没有把学生领入生命领域的探寻和思索,生命到底意味着什么?生命对自身、对家人和朋友、对社会究竟具有怎样的意义?课堂没有告诉我们的中学生。教育尚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价值关怀和意义关怀。人的生命是道德的载体,没有生命,自然就无道德可言;从而也就可以说,不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自然也会落空,要改进道德教育,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

(三)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要求重视中学生生命教育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生理发育逐步成熟,但心理发育相对滞后。在这个时期,中学生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交往需要与自卑闭锁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等。青少年时期,正处于心理学家所说的“风暴期”、“精神饥饿期”、“第二反抗期”。他们不能明辨是非,遇事好冲动,对自己的行为不计后果,如不及时引导、教育,很可能会走上歧路,甚至是不归路。教育要与时俱进,完成教育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它呼唤生命教育理念的构建,呼唤生命教育在中学生根开花。

二、生命教育的内涵

关于生命教育的内涵,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都没有形成共识。追溯生命教育的源头,最早提出生命教育的学者是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他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探讨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综观目前国内外关于生命教育的论述,生命教育有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是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一般来说就是尊重生命主体,为其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和健康发展的教育。

针对当前频频出现的中学生自杀现象,我们最迫切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学会珍惜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使他们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笔者认为,自我认知、生命价值和生死观教育就成为当前中学生生命教育最迫切的内容。

自我认知,主要包括对“生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认知,其中对“生理自我”的认知是基础,而正确、科学的“自我认知”是面临困境时,做出理性选择的基础和前提。对“自我认知”的错误,会导致人在面临困境时不能客观分析,[3]做出非理性选择,这是促使中学生做出自杀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认识,是生命教育的又一重要内容。生命价值是人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是生命意义的体现。当外在价值难以实现时,许多茫然的中学生也否认了生命的内在价值,产生了活着没意思的想法,于是出现了消极、厌世等情绪和现象。生死观是生命教育的基础内容,也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前提和关键。只有正确的生死观才能正确理解生命,正确对待生命中出现的挫折,进而珍惜生命。生命对于人是最首要的,是一个人的全部,是不可重复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对于生命,个人不应随意处置,而应加倍爱护。

三、中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

有的学者认为,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生的价值、目的和意义,进而珍惜生命和人生,并能够尊重自己、他人、环境及自然,促进自我能力的充分发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台湾学者郑崇珍认为,教育的目标有三个层次其最基础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中间目标是“增进发展生涯”,最高目标是“促进学生自我实现”。[4] 再如台湾学者吴清基认为,生命教育的目标有三,即“深化学生人生价值观与理想”,“培养学生尊重生命与关怀他人”,“发展学生多元智慧潜能”。[5] 还有的学者从预防学生自杀、揭示教育真谛角度出发,提出生命教育既是预防中学生自杀的有效手段,也是揭示教育真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的学者指出,教育的真谛就是“一提四发”,一提就是提升人的地位,四发就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以 上关于生命教育目标的相关研究,可谓全面、系统且具有可操作性,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针对性上。在确定生命教育目标时,首先,应该针对生命教育出现的背景去思考生命教育的目标;其次,要针对每一个个体的心理机能和行为特点确定生命教育的目标;第三,应该针对每一年龄阶段青少年的实际,考虑要确定的生命教育目标实施后的效果。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以及关于生命教育的目标的相关研究,确定中学生生命教育的总体目标应该是发掘、培养、提升中学生的生命智慧。具体来讲:

(一)认识和理解生命。认识生命就是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人、人性,解决“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等问题。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特别是认清自己的优点、缺点,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异,给自己的生命价值一个科学的界定。理解生命就是要了解生命的组成、特点、规律、价值和真谛等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

(二)尊重和珍惜生命。充分理解和把握自我生命,也要对他人生命负责;人死不能复生,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没有了生命,就没有了一切。假如明天不再来临,我们所拥有的只是今日、当下,所以应该及时把握、珍视此刻,踏踏实实地过好今天。学会调控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需要个体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要控制不良情绪,调出最佳心境,在加强思想品德和个性修养的基础上,生命教育还应做到:帮助中学生学会延缓过激情绪的产生。

(三)保护和延续生命。每一个人都要千方百计地保护自己的生命、保护他人的生命、保护大千世界的一切生命。生命教育既要关注中学生自身精神发展的规律,防止来自外界的任何可能性的伤害发生。同时,又要通过各种方式,尽力[6]延续生命。一方面,努力增强抗挫折能力。首先要提高中学生的心理承受水平,使他们形成对刺激的适宜的反应方式;其次要提高中学生的心理调节水平,使他们正确地认识与评价自己和现实,掌握正确的认识、评价方法;最后要提高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的状态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自信水平。另一方面,提高适应能力。对刚刚入学的中学生来讲,他们在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之时,个人对社会、学校的期望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者要在短期内帮助中学生尽快适应,并完成个人角色的转变。

(四)激扬和丰富生命。生命力是鲜活的,是富有潜力的,生命教育除了要使中学生尊重珍惜生命外,还要激活中学生的潜能,唤醒他们的生命,激扬他们的生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成长,使生命更加充实丰富,有激情,更加有意义。教育要使中学生幸福地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从而达到“完善自我,造福人类”的境界。

四、我校生命教育的实施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地域经济和文化相对比较落后。有些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水平跟不上社会进步的速度,及时补上学生对生命认识这一课便提上了学校的议事日程。

(一)教师努力培养自己的生命情怀,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教师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如果采取反生命教育,如体罚、心罚会造成学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我校教师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性格、气质差异,积极思考:像张飞那样胆汁质的学生犯了错怎么办?象林黛玉那样抑郁质的学生犯了错又该怎么办?如果不因材施教,给每人两巴掌,那后果可想而知。

(二)以学科渗透式的教学方式开展生命教育课 语文、地理、音乐与美术等学科,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属于生命教育的隐性课程。将生命教育内容渗入其中,对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将有更加深远的影响。我校教师结合本学科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蕴涵其中的生命教育内涵,富有艺术性地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渗透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存艺术和生命质量。比如,语文课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名人伟人传记等资源,联系现实生命,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调适,感悟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心灵,形成热爱生命的强烈意识。地理课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紧密关系,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音乐与美术课借助艺术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使学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和对生活的创造热情。体育学科传授给学生生命运动的常识、保健的方法。各学科课程都有机地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并且力求做到这种渗透是一个自然的融入过程,切不可为了生命教育而“喧宾夺主”。

(三)通过专题活动进行生命教育

学校进行了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科学态度;环境教育, 开展环保知识竞赛、海啸等图片展览或废物再利用比赛,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对周围的环境现象及各种环境问题开展调研,思考各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身边的环境问题;法制教育, 遵守校规校纪,进行在校一日常规训练,普及法律基本常识,结合青春期特点进行宪法和基本法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知识的教育;禁毒教育, 认识毒品的危害,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探究性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健康的生命情趣、毒品预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青春期教育, 开展性生理知识教育、性心理教育、性道德教育、性法制教育和性美学教育等,帮助青少年掌握缓解青春期压力的方法,使他们具有处理各种矛盾、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知识、技能,学习健康的异性交往,分清友情、爱情和迷恋的界限;安全教育, 遵守交通法规,避免交通事故,安全使用水、电、煤、气,学会拨打常见的求助电话,了解典型灾难事例的起因、严重后果和社会危害性,积极应对灾难,使学生避免危险,学会保护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自我认识、自我调节的操作原理和方法,提高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助的独立人格;善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克服孤独、依赖、由学习与环境的不适应带来的困惑和交往障碍,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这些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生命的质量。

(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悟生命的价值

生命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是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中,不能仅限于对孩子进行生命知识的传授。要想使生命教育触及灵魂,必须让学生亲身体验。为此,学校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如学校为让学生同情、关爱残疾人,用布把一些学生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一天都扮演盲人,尝尝没有视觉的感受。组织学生观看一段真实的剖腹产全过程录像,他们由此了解到,一个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的艰难,生命是如此的宝贵。让学生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如回忆自己去世的亲人),以此唤起参与人员深切的情感体验,树立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责任,能够体会到生命受之于父母,形成于社会,凝聚众多情感,寄寓无限希冀。利用各种节日和纪念日,如世纪环境日、植树节、禁毒日、预防艾滋病日和清明节、重阳节等节日,整体设计,开展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活动,帮 助学生解决各种困惑。5.12地震后,组织全校师生捐款捐物,给灾区同学献爱心,各个班开展了题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的主题班会和论坛,撰写心得体会,并邀请消防队官兵指导组织应急疏散、演练,在实践活动中,加深了广大师生对于生与死意思的理解,珍爱生活,关心他人。

初中阶段的班团队活动,运用自主活动和同伴教育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会建设性地与他人勾通与交往;高中阶段的班集体和团组织活动,针对高中生思维日趋活跃、思想日渐成熟的特点,通过团校学习等途径,让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

五、学校的变化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在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探索与尝试只是刚刚开始,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去克服与面对。通过“生命教育”系列活动,学校已经牢固树立起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超越和提升。学生也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不同的学生找准了人生的坐标,学生各尽所长。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学生对生命有了更深刻、更理性的认识。在未来的生命旅途中,我们将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形成符合学校学生具体状况的“生命教育”,让在我们校园中生活的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真实、鲜活、丰满的。

参考文献

[1]洪奕宜 林亚茗 刘中元 孙晓素.中学生自杀率升高[N].南方日报,2008年1月21日.[2]朱巧.关于“生命教育”的思考.www.xiexiebang.com.[3]郑林娟.从中学生自杀现象谈生命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7).[4]郑崇珍.生命教育的目标与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2,(1O).

[5]王北生.论教育的生命意识及生命教育的构建[J].教育研究,2004(5).[6]张旭东.中学生生命教育目标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7(4).

第二篇:关于中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

关于中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

辉县市胡桥乡中心校郭新童

正确的生命意识与生命信念的缺乏是当前中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普遍而严峻的现实。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界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关涉中学生的自杀行为,重在预防,破除中学生自杀的诱因是必要的直接的措施,但要从根本上对中学生自杀进行防控,生命教育能从观念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死、正确对待生命中的苦难和挫折、养成一种对生命的敬畏感。

一、生命教育的内容:生命教育就是培养、发展、提升生命认识、生命情感、生命意志和生命行为亦即生命意识水平和价值的教育。

(一)了解生命:就是要了解生命的来源、组成、特点、规律、价值和真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生物课堂上及其它活动中传授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

(二)敬畏生命:“敬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情感。生命是大自然中的神妙、美好、伟大之物,所以就对他产生敬畏的情感。这种敬畏感不是迷信,而是一种值得培养的高尚的社会情感。

(三)尊重生命:尊重生命也是一个种情感。在这个世界上,最可贵、最有价值的就是生命。一个人不仅要尊重自己的生命,而且也要尊重他人的,乃至一切动物和植物的生命。

(四)热爱生命:在敬畏生命与尊重生命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热爱生命。热爱是一种稳定、深厚的情感,它只会加深、加固,而不会淡薄、消失。每一个人既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爱他人的生命。而且,只有热爱自己生命的人,才懂得对他人生命的热爱;也只有热爱他人生命的人,才能真正地热爱自己的生命。生命的真正价值体现在相互热爱之中:充分理解和把握自我生命的人,就一定会对他人的生命负责.(五)保护生命:在敬畏、尊重、热爱生命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对生命加以保护。只有真正爱生命的人,才会自觉地保护生命;同样,也只有注意保护生命的人,才会有对生命的真正的爱。

(六)提升生命:就是要提升生命的地位、作用、价值和质量。

二、中学生对生命漠视原因的分析

为何有些中学生未能走完自己的全部生命历程,却在如梦般的青春岁月里,选择了轻生?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1.中学生身心特点以及对生命的漠视。

在他们眼里,生命不值得敬畏,与自已所面临的困境(学习、心理负担)相比,生命显得太渺小。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期,是个体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他们具有半儿童、半成人、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充满着独立和依赖、冲动和冷静、成熟和幼稚等错综复杂的矛盾。随着生理上的迅速成长,心理发展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明显变化,观察力增强了,注意力较前有了进步,思维力有了全面提高,自我意识也得到了迅速加强,而思维的批判性尚待成熟,容易造成主观和片面。情绪情感日渐发展,但两极性严重,因而也最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2.中学生挫折承受力过于脆弱。

现在的中学生,挫折承受力脆弱,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往往就会采取极端的行为。

3.当前我们学校教育的缺失。

当前,学校教育存在德、智失衡,重智轻德状况;在德育内容上,心理健康教育严重不足。同时,中学教育中法制教育的缺位,导致中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内心缺少对法律的必要敬畏。中学生漠视他人生命,甚至伤害他人生命正是法制教育缺位的结果。

4.家庭教育不当。

家长的教育态度、教育方法失当,一方面家长过度娇惯孩子,造成孩子任性、自私,使孩子情感脆弱,承受力差。另一方面斥责、苛求、打骂,或家长期望值过高,一旦高期望变成高失望,付出与收获的巨大反差常导致父母心理严重失衡。由于学生阅历浅,对问题的分析认识能力低,方法少,易陷入束手无策境地,倍感孤独无助,苦涩、迷茫,便轻率地选择了不归之路。

三.教育的的具体措施

面对当前中学生生命意识的现状,不少有识之士已开始对我国教育本身进行深刻地反省,认识到生命教育已成为青少年思想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一个全新教育课题。

生命教育是一种旨在帮助孩子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目的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一代新人。生命教育的内容涉及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等。那么,如何对中学生开展生命教育?

1.教育学生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引导他们感受生命之宝贵。

让学生认识生命,感悟生命,敬畏生命,显得尤为重要,并应成为我们教育的主旋律,因为没有了生命,一切美好的未来都将成泡影。

生命教育本质是一种生死观的教育,生命教育要让青少年懂得“生命无价”、珍爱自我以及顾及他人生命;同时,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力,要引导他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关注生命,珍爱生命。

教师在生物认识生命课上,可以让学生追忆一位自己所熟悉的并且已经离开这个世界的人,在内心想像着与这位逝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使学生感悟到:每个人都不可能拥有两次生命,生命失去了就永远不会再来。生命与世界上的其他事物相比,正因为其有限且不可逆转,所以才愈发显示出其珍贵。

当学生真正发自内心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时,他们在遭遇挫折的情况下,通常是不会轻易放弃生命的。当然,在引导学生感受生命可贵的同时,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各种生存的基本技能,掌握遇到突发事件时简单易行的自救方法,以避免危险和伤害,以此来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这是培养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必要前提。

2.教育学生知恩感恩,让他们体味生之不易。

如果中学生对生命产生的过程、生命的价值没有太深的感性认识,就很难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很难拥有自觉的人文关怀意识。为此,教师要善于发掘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教学资源,寻找适宜的切入点,对学生适时地进行知恩感恩教育。教师可让学生了解生命产生的过程,使他们认识到:天下所有的母亲为了养育儿女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与艰辛。让学生明白:创造一个生命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要把这个小小生命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还

要历经千辛万苦。教师还要将知恩感恩教育进一步深化,让学生懂得:人的一生中应该感谢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父母,还有很多人,如亲友、老师、朋友、同学甚至是陌生人„„正是由于有了这些人的付出和爱心,我们的世界才能变得如此温情、和谐、丰富多彩。

知恩感恩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懂得和领悟爱,学会爱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尊重和爱护他人的生命。

3.磨砺学生的耐挫力,打造他们坚强的意志。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人生历程都不可能万事如意,都难免会遇到挫折。而今天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亲友的呵护下成长。一旦遭遇困难和挫折,就会有人来为他们排忧解难。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耐挫力一般比较弱。升入中学后,随着人际交往的扩大和学业的加重以及承受的压力日益加大,社会对其独立性要求也与日俱增,如果遇到挫折,得不到他人及时的帮助,部分学生很容易烦恼,甚至方寸大乱、不知所措。所以,让学生掌握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使他们遇到挫折时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境,并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

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他们能拥有健康心态,以较强的承受力去应对突如其来或不易战胜的挫折。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角色扮演法、合理情绪疗法等,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摩擦、小冲突、小委屈„„从中认识到挫折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让他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随时去接受生活的锻炼和考验。

4.引领学生升华生命,促使他们感悟生命的价值。

众所周知,人是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统一体,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统一体。自然生命是社会生命的载体,社会生命是自然生命的灵魂,两者缺一不可。生命教育的主旨不仅在于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还在于帮助他们在此基础上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促使他们感悟生命的价值,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利于国家、社会、他人的人。

5.生生命安全的“制度建设”

6.保学生生命安全的“校园环境建设”在校园醒目处设置安全警示标语如“人人把好防火关,有备无患保平安”、“珍惜生命,远离火灾,消除火患,国泰民安”,以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在实验室、电脑房醒目处悬挂“安全操作须知”;严格执行“学生出入校制度”;配备数量足够、质量保证的楼道应急灯、灭火机等安全设备;确保各安全通道、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7.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还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心灵需要心灵的碰撞,道德需要道德的儒化,教师惟有加强自身专业修养,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更新观念,密切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学生,才能以其深厚的知识底蕴、丰厚的人文素养、高超的教学机制,自如地驾驭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过程,成为师生互动、共创分享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升华生命,感悟生命的价值,以广阔的心境、博大的胸怀去应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第三篇:浅谈中学生生命感、责任感教育

浅谈增强中学生生命感、责任感

黔西县第一中学 兰薇

摘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升对生命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认识是当今时代赋予生命教育的重要使命。教育,作为一种特有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源于完善人性、激发人内在生命的发展需要。同时,又引导人了解生存的意义与价值。生命教育的目标就是启发学生认识生命,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教育学生尊重生命,鼓励学生珍爱生命,最后达到提升生命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生命教育、中学生、身心健康、德育教育、珍惜生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由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生命教育意识相对薄弱,这使得部分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模糊,与人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不足,直接导致了心理问题的产生。最近发生的个别青少年学生因各种原因而轻生的事件,再次引起了社会对生命教育的关注。生是什么?死是什么?这些每个人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被许多人有意回避。对此的漠视让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处于人生意义的蒙昧状态。有生必有死,凡是生命,都存在着死亡的必然性。死亡作为自古至今人类历史上难解的斯芬克斯之谜,迷惑了也迷惑着千万代人,同时死亡的必至性也刺激着人们去思索生命的真义。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科学教育又要重视人文教育,让学生把握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质量,培养生命意识,从而取得人生的成功和享受人生的快乐,它是一种关注学生生命状态,丰富学生生命历程,激发学生生命潜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提高学生生命质量的教育。生命教育是一个永恒的教育主题,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在中学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学会欣赏人类文化,追求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文明的精神境界。

一、当前中学生对生命的价值认识的现状

从问卷分析的结果看,大多数学生能正确看待和解决生命历程中一些问题,大多数学生心灵是非常美好、阳光和健康向上的,但也有一部分同学不能正确对待生命,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命的责任感。说明中学生生命健康教育有缺失的地方,生命健康教育工作还有一些领域需要开发、一些环节需要完善,这样在原有的基础上把生命健康教育这一德育工作重要方面做得更好更为扎实有效。

生命教育不是一个单独的教育领域,生命教育工作不是离开我们现有的教育教学工作单独进行的教育体系,生命教育的意义深刻且内容丰富,它是一项影响学生终生发展的伟大工程。

二、中学生对生命漠视原因的分析

为何有些中学生未能走完自己的全部生命历程,却在如梦般的青春岁月里,选择了轻生。总结起来有以下原因:

1.中学生身心特点以及对生命的漠视。在他们眼里生命不值得敬畏,与自已所面临的困境、学习、心理负担相比,生命显得太渺小。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期,随着生理上的迅速成长,心理发展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明显变化,思维力有了全面提高,自我意识也得到了迅速加强,而思维的批判性尚待成熟,容易造成主观和片面。情绪情感日渐发展,但两极性严重,因而也最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2.中学生挫折承受力过于脆弱。现在的中学生挫折承受力脆弱,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往往就会采取极端的行为。

3.当前我们学校教育的缺失。当前学校教育存在德、智失衡,重智轻德状况。在德育内容上,心理健康教育严重不足。同时,中学教育中法制教育的缺位,导致中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内心缺少对法律的必要敬畏。中学生漠视他人生命,甚至伤害他人生命正是法制教育缺位的结果。

4.家庭教育不当。家长的教育态度、教育方法失当。一方面家长过度娇惯孩子,造成孩子任性、自私,使孩子情感脆弱,承受力差。另一方面斥责、苛求、打骂或家长期望值过高,一旦高期望变成高失望,付出与收获的巨大反差常导致父母心理严重失衡。由于学生阅历浅,对问题的分析认识能力低,方法少,易陷入束手无策境地,倍感孤独无助、苦涩、迷茫,便轻率地选择了不归之路。

三、生命教育对中学生的意义 第一,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可以让中学生珍惜生命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这句话明确地写出了人的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只给予人一次,人也只能在世上活一次。在这个世界上许多的事,成了败了还可以重来,花,开了谢了还可以重开。只有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不仅珍贵,而且非常脆弱。生与死只有一纸之隔、一捅即破。一起事

故、一场疾病、一个意外、一闪念间的冲动,一次偶尔的身体或心灵伤害,都可能使生命之花转眼间凋谢,更不要说地震、海啸、台风、空难、矿难、海难等天灾人祸了。正因为生命如此脆弱,我们应该加倍呵护,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它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要学会珍爱生命,并且用自己珍贵的生命学会为他人为社会奉献什么,使自己年轻的生命焕发出更美丽的光彩。因此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可以让中学生珍惜生命。

第二,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可以让中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中学生不懂得感恩,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学校在社会环境的驱使下一直以来形成了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一切为学生服务,狠抓教学质量,有时忽视了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现在的独生子女不仅对来自他人的关爱照单全收,并且认为理所当然。而在骄纵的外表下是一颗颗脆弱敏感的心。他们习惯了被满足,在面对某些突如其来的变故时显得无所适从,甚至用种种极端的手段逃避现实,这在社会上已经不是新鲜事了。由此可见,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可以让中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第三,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可以让中学生懂得生命承载的责任

生命与责任的关系,犹如鱼与水的关系,两者是不可分开的。可以说,责任是生命的依托,如果丧失了责任感,生命就会成为枯枝败叶,没有一点鲜活的生气和价值。世界是一个充满责任的世界。生命就是一种责任,谁逃避自己的责任,谁就会被命运捉弄。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可以使中学生懂得生命是一种责任。人的一生,背负的是对生命的承诺和责任。

总之,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能够让中学生珍惜生命、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懂得生命承载的责任。只有让中学生无私奉献,团结一致,勇敢地承担生命的责任,乐观地生活,今后他们才会努力地工作,为国家的繁荣,社会的发展稳定贡献力量。

四、实施生命教育的措施与建议

一是着力挖掘所有学科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内涵。生命教育不是一门课程或一项主题活动,也不求通过一门课程或一项主题活动解决所有生命教育的问题,而是要有意识地挖掘所有课程和活动中的生命教育内涵,激活这些原本就蕴藏在学科教育和主题活动中的生命教育内容,以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通过课内课外、多角度、全方位的建设与深化,形成生命教育的立体体系。

要以德育为中心,将生命教育渗透到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相关教学活动中生命富有整全美的追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是生命整全美的追求使然,因此,生命教育的实施应以德育为中心,并渗透到智育、美育、体

育、劳育等几个方面,以助人的生命的全面发展。我们知道道德与生命是共生共存的,生命凭借道德性而不断超越自身成为德性的价值存在,同时道德又以生命的存为前提和基础,没有健康的生命,崇高的道德精神难以得到实现,这意味着德育理当尊重生命、关爱生命,道德作为生命智慧为个体生命提供了灵魂的安顿之所,使人的生命意义得以彰显。因此,生命教育就应以德育为核心展开,但长期以来,德育一直是一种知性教育,并被意识形态化,道德教育以“知识”和“政治”为本体,而道德教育真正的本体“人”却被边缘化,学生的生命存在被忽视了,因此,德育的“投入”与“产出”总不令人满意,要走出道德教育的困境就应倡导“以人为本”的德育,引导学生关心生命成长,领悟生命内涵,只有在对生命的关注中,德育才能拨动生命的情弦,涵养生命的德育使教育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使教育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也就是说从生命视角来实施德育不仅会提高德育的功效,而且也使生命教育得以展开,与此同时,我们以生命教育理念来渗入体育、美育、劳育,在教育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思想,使之成为生命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曾有学者说:“对生命的遗忘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最大的失职与不幸。”让我们谨记,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学校是生命的学校,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是教育的第一要义。

二是结合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生命教育。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可以产生经常性、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丰富多彩、情趣高雅的校园文化可以使学生施展个人才华,抒发对生活的情感,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组织各类社团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学会应对各种事件和情绪,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情绪。从某种程度讲,校园文化活动也是生命教育的组成部分。

青少年充满活力,要提高生命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针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特点,精心策划一些主题鲜明、富有趣味的课外活动。一方面可以发挥专题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还应注重通过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采用情境模拟、角色体验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是要注重发挥教师、家庭和社会的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仅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家庭、全社会都去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通过语言的沟通、眼神的交流、行为的关爱等方式,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千万不要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心灵成长;千万不要等到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甚至自杀后才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生命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家庭和全社会各方面的参与。要发挥家长作为学生生命教育的“第一任老师”的作用,注重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此外,在学校构建和谐的氛围也十分重要,其中包括形成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

总之,中学生生命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要增强中学生生命感、责任感也是任重而道远。中学教育应引领学生升华生命,感悟生命的价值,以广阔的心境、博大的胸怀去应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参考文献:

[1]赵春霞.生命教育:21 世纪大学教育的重要课题.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

[2]王立科.生命教育:青少年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J].中国青年研究.2003

[3]刘乃华.台湾生命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7

第四篇:增强中学生生命感教育刍议

增强中学生生命感教育刍议

宋俊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如何增强中学生生命感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理解生命,尊重、爱护生命,提高生命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已成为中学生思想素质教育中的全新课题,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第一要务。本文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如何增强中学生生命感教育展开论述,以期与各同仁探讨增强中学生生命感教育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增强中学生生命感教育刍议

面对当代中学生“人生意义”淡漠,人生境界低俗化和浪费生命、自毁、他毁生命的现象,不少有识之士开始对我国教育本身进行深刻的反省,呼吁教育不能漠视生命的价值,“生命不保,何谈教育,这是我们必须共同遵循的教育准则。”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如是说。笔者集教学实践中个人所思、所行、所悟,略有所得,深感增强中学生生命感教育,就是要不断培养、发展、提升中学生的生命认识、生命情感、生命意志和生命行为以及生命意识水平和价值。

一、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追求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根本动力、根据、源泉。我们要想让“生命感”教育事半而功倍,就得着力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追求,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

1内在动力。现在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从小生活在父母、亲友的呵护下,耐挫力一般比较弱,面对日益加重的学业和不断扩大的人际交往,一旦遇到挫折,得不到他人及时的帮助,部分学生就容易烦恼,甚至方寸大乱、不知所措。为此,教师在“生命教育”实践中,必须本着“生命是教育的起点和最高目的”之宗旨,以“德育为首,生命至上”为教育准则,以“帮助学生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和开发生命”为出发点,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过程,成为师生互动、共创分享的过程,成为教师引领学生升华生命,感悟生命的价值的平台,让学生充分认识生命,感悟生命,敬畏生命,从而关注生命,珍爱生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各种生存的基本技能,掌握遇到突发事件时简单易行的自救方法,以避免危险和伤害,以此来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在挫折中磨砺其坚强意志,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利于国家、社会、他人的人。

众所周知,人的恩情、亲情是最具教化性的,感恩教育是所有一切有效教育的根基,也是生命教育的一个分支。是故,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生命教育的理念,善于利用学科教学资源,寻找适宜的切入点,对学生适时进行知恩感恩教育,引导中学生感受生命的真谛,突破“成皆由我,败皆由人”的思维习惯,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的一生中应该感谢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父母,还有很多人,如亲友、老师、朋友、同学甚至是陌生人;让学生明白,感恩之心是一个人幸福的源泉,一个心存感激的人,往往就是最快乐的人。从而,使学生在感恩的氛围中,真正拥有一颗阳光的心灵、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和同学,以认真、务实的学习态度,着实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学会爱惜自己的生命,尊重和爱护他人的生命,与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二、积极营造增强生命感教育的和谐环境

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在强调环境的作用,为优化学生的生命状态,我们应该积极营造和谐教育环境,充分发挥校园主阵地作用,不断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通过制定“学校安全月查制度”、“学生出入校制度”、“学生一日安全守则”等,营造生命教育的制度环境;通过在校园醒目处设置安全警示标语和相关安全知识,营造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的宣传、舆论环境;通过旗下讲话等方式,引导学生奋发向上,做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强者;通过消防知识讲座、消防自救演练等形式,让学生学习、观看或参与演习,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增强逃生自救能力;通过宿管员会、班主任会、德育工作会等,研讨学生生命安全和生命成长的教育策略,关爱学生生命成长过程;通过开展“增强生命感教育”系列主题活动,教育学生追求生命至真至善的境界,让丑陋、粗鄙、污浊与生命绝缘,用人性的本真呼唤生命中的美好与单纯、质朴与高尚;在课堂上,建立立体的激励体系,多把尺子评价学生,挖掘和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把学生的差异当作资源开发,关心学生的心理安全和精神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幸福感。一言以蔽之,只有不断营造和谐的“生命感”教育环境,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树立真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生命观,才能使中学生在实现人生价值中深刻认识生命的本质,提升生命质量,才能达到全面提高中学生基本素质的目的。

三、把生命感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教育的目的:造就健康、快乐、和谐、幸福的人。教育是德育的根基;德育是心育的方向。”教师,不仅要担任教书工作,更要担任育人工作,毫不夸张地说,教师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的生命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教师育人工作的落实。不管是什么学科的老师教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意义角度看,皆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善于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教学内容,使其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心灵,增强学生生命感意识,如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就会收到事半而功倍的生命教育效果。

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大力倡导在各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比如,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仅可以让学生领会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深刻内涵,还可以让学生品味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情怀,让课堂发挥文以载道的作用,渗透人性教育和人文意识。又如,政治教师在教学《树立团队精神》一课时,可以通过一些具体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得“集体主义”思想,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形成良好道德,增强生命教育的厚度。再如,历史老师在教学中可讲述屈原因被放逐而著《离骚》;司马迁下狱忍辱而坚强如山,意志若铁,最终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经典《史记》传世;勾践十年集聚、忍辱为国,在卧薪尝胆之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总之,在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顺利、失败和成功的最有效方法。用著名教育学家苏霜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只有当学生为丰富多彩的智力兴趣和需要的气氛所包围时,当他与周围的交往充满活跃的求知意图和创造性探索时,当他对待知识不是采取消极的,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时,他才会获得智力的培育。”

四、大力构建“合作互动式”家校生命感教育模式 大家知道,家庭和学校是中学生受教育最重要的两个场所,家长和学校都是教育的责任主体,应该共同承担引导孩子成长的教育责任和义务,二者是学生成长的教育伙伴,要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平等合作。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校长徐向东说:“生命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种教育力量的共同参与。”可见,生命教育这个系统育人工程,不仅离不开学校这个主阵地、主战场,也离不开广大学生家长的配合。为此,学校要积极构建家校协作新模式,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向家长宣讲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生命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并让成功的家庭教育者在家长会上宣讲,让榜样来示范;通过问卷调查、家校座谈等形式,和家

长交流生命教育的案例、经验、困难等。充分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整合家长的教育资源优势,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家庭,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教室、走进学生的学校生活并参与到学校“生命感教育”中来,形成多层次多维度上互动的生命教育合力,实现生命教育的优势互补、高效和多赢。

实践证明,构建合作互动式家校“生命感教育”模式,不仅能扭转家长那种——孩子不出问题“欢天喜地”,一出问题便“乌云蔽日”的毛病;更能让家长深刻认识到,家长与学校的积极合作,既是做父母的责任,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要求,应该成为每一位家长的自觉行为;最重的是,使学生家长的教育主体责任有效回归。

总而言之,今人生命教育者甚众,余虽不是教育名家,也非心理教育专家,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因为教书而与学生相处,因为爱学生而生命教育,因为教学收效及悉心研思,辅以课题研究实践,就心得和体会整理而得,深感不无交流价值,是故综括上文所见。希冀生命教育得以贯穿“教书育人”这一系统工程之中,达到细雨湿衣也能见,闲花落地听有声的境界。

第五篇:中学生生命教育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生生命教育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湖北省咸丰县忠堡镇民族中学

中学生生命教育方法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覃方美

一、课题选题背景

1、生命教育的研究状况: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学者是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早在1968年,他即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探讨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生命教育一经提出之后,很快就波及许多国家和地区,并逐步地形成了一种新地教育思潮。在1989年的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定位于敬畏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这一理念的教育目标。我国的港台地区掀起了一股生命教育的热潮。如台湾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了“生命教育委员会”,并曾将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和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这在一定的意义上也可以说就是开展生命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培养负责人的好公民,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在师生的交流中,体现生命的意义,共同得到发展,课程内容体现了生命的现实性与体验性,也体现了生命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这实际上就是缔造了学生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关注自身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价值,进行生命教育。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育目标,体现了师生生命发展的整体性与个体性。它明确指出教育作为一种直面人的生命、为着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事业,必须重视对生命的理解,并在教育教学中充分体现生命的基本特性。“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帮助生命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为理念,把开发生命的潜能、拓展智慧的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提升人的生命境界、完善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

2、生命教育是现代教育课程整合的趋势。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我们过去也一直在强调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赌毒黄的预防教育等等,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流于说教、走活动式的过场,而没有真正实现在课程意义上的统筹。因此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也是课程资源整合的需要。而开设相对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就可以实现对理想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价值观教育、感恩教育、传统教育、禁毒教育的课程整合,以生命教育理念进行统整,从而使教育趋向完整。

3、生命教育的课程目标,研究者所用的视角不同,对课程目标的表述也不尽相同。

——生命教育的目标有三,即“深化学生人生价值观与理想”,“培养学生尊重生命与关怀他人”,“发展学生多元智慧潜能”。(台湾 吴清基)

——生命教育就是培养、发展、提升生命认识、生命情感、生命意志和生命行为亦即生命意识水平和价值的教育。(上海 燕国材)

——生命教育的三层次目标:即“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增进发展生涯”、“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台湾 郑崇珍)

4、随着社会的发展,生命教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消极因素也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少数未成年人生命的丧失,生命意识的淡漠、生命意义的迷失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据教育部、公安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等单位对北京、天津、上海等1 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班。这警示我们生命教育行为越来越迫切,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已经是学生成长过程最为需要的教育。禁毒教育、爱滋病教育、性教育遇到的困境亟需新的思想道德教育载体。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毒品已经是危害青少年生命四大杀手之一,禁毒教育在我国已经开展近十年。但吸毒的青少年为数不少,学校对禁毒教育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同样,爱滋病教育、性教育也遇到了学校教师和家长的不认同,而这些教育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是影响学生生命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摆在中小学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生命与生存、生命与尊严、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发展、生命与社会等深层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索。

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将以“中学生生命教育方法研究”为课题开展深入研究。

二、课题选题依据

新课程目标体现生命教育的现实性、体验性、全面性和个性化的课程目标,反映了生命的整体性和独特性特征的要求。新课程实施中缔造的价值取向,特别关注师生对课程的主动建构问题,体现了生命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教育就是要尊重受教育者的生命个性,帮助他张扬生命个性美。新课程评价也体现了生命的多样性与生成性。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我们过去也一直在强调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传统教育、法制教育、理想教育等等,但在实际操作中没有真正实现在课程意义上的实施。因此在教育教学中研究生命教育,就可以对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教育,努力达到学生珍爱生命、教师关爱生命、学校充满生命的和谐境界。才能帮助中学生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了解生命的有限性,欣赏生命、珍爱生命、体验生命,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与理想,最终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实验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生命主体的作用。

2、全面性原则。实验关注、爱护一切有生命的生命体,包括自我的生命,他人的生命,以及其他动植物的生命。

3、体验性原则。生命教育是一种情感体验的教育课程,在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使学生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

4、自助、互助与援助相结合原则。实验目的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救、自律与自我教育等自助教育的同时,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等各种互助援助活动,形成互动互补效应。

四、课题研究目标

课题紧密结合学科课程标准及其学校工作相关内容,通过学科教学、社会实践多方整合教学资源渗透生命教育,在教海与实践中探航对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方法,从而让学生理解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该课题的实施充分体

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分层目标:

一是通过对生命的认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生命的过程,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生命、珍爱生命。

二是强化对生命的感悟,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并关心他人,培养学生的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尊重和关爱他人生命。

三是提升生命的价值,使学生在认知和感悟生命的基础上,敬畏和欣赏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缔造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生命教育的宗旨和最终目的。

五、课题研究内容

1、珍爱生命教育。内容主要涵盖生命的相关知识、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毒品预防教育、性教育等。

2、环境保护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树立环保意识。

3、生命科学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生命。

4、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健全心理品质。

5、生命课题研究。主要是研究和开发对学生生命教育的课程资源。

6、生命审美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生命价值的角度感悟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从而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课题实施途径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途径:

1、生命教育课程开发。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中,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内容分五大部分,一是珍爱生命——安全教育;二是关爱环境——生存教育;三是认知生命——人体奥秘;四是了解自己——内心世界;五是感悟生命——超越自己。

2、生命教育专题活动。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以生命教育为主体的主题班会,有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专题讲座,有歌唱生命的歌咏比赛,有各类生命教育的专题板报,有各种公益活动,如:清洁家园、看望福利院老人、为受灾地区捐款,及各种生命自救活动等。如:模拟救火演习、地震自救等。

3、生命教育格言收集,建立学生心的历程。在物质高度文明,精神匮乏的今天;在对永恒的追求,对死亡的恐惧里;在思考生命,追求生命价值的人生中,我们需要细细品味生命,建立人生的准则,寻找生命的目标,而学生生命教育格言收集,帮助学生建立心的历程,却可达成这一目标。

4、生命教育课堂渗透。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强调生命教育课堂渗透,全方位的灌输生命教育的理念,让学生能时时对生命进行反思,不断的吸收各种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努力使学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与拼搏的精神,在各学科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建立个人生活信心的立足点。

5、着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题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分析法比较法调查法、活动情境等方法,结合学校具体实际,开展系列活动进行实验探究。

1、重视个体研究,加强学生的针对性。

2、改革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成功的平台,实现生命的价值。

3、研究生命教育的评价机制,提升自我生命的价值。

4、在课堂中进行生命教育的系列活动的实践研究。

5、利用黑板报、主题班会、团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研究。

八、课题研究安排

1、调查摸底、拟订方案、申报立项(2010.10----2011.4)

2、课题开题阶段(2011.4----2011.6)

(1)侧重研究内容和确立实验教师

(2)完成开题报告,召开课题开题会,教师明确任务

(3)拟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为下一阶段做好准备

(4)实验教师学习课题的相关理论,提交学习资料,从理论上撰写对所研究课题的初步认识。

3、课题实施阶段(2011.7--------2013.7)

(1)按侧重的研究内容,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编写校本教材、提交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论文、实验案例、叙事报告、实验反思)

(2)定时召开交流会议

(3)作阶段性的研究总结汇报

4、课题总结阶段(2013.8-------2013.12)

(1)建立课题研究档案

(2)汇编研究成果

(3)全面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结题申报。

九、研究预期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是

1、校本教材《让生命之花绽放》 负责人:钱学山、覃方美

2、教学案例《生命如此美丽》负责人:宋敏、王贵极

3、论文及结题资料集负责人:唐正权

下载浅谈中学生生命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学生生命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教育中学生(范文模版)

    如何教育中学生 一、思想引导法。中学生已经基本脱掉小学生的稚气,但又不像成年人那样思想成熟,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强、上进心强;同时,由于思想发展未定型,有很大的可塑性。因......

    关于中学生生命生命读后感(合集五篇)

    生命是最可贵的,没有了生命就等于没有了一切,那生命究竟是什么呢?《生命生命》这篇文章给了我不小的触动和启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学生生命生命读后感,希望对你有......

    中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实施方案

    中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实施方案为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帮助学生认识生命、......

    中学生珍爱生命演讲稿

    中学生珍爱生命演讲稿 中学生珍爱生命演讲稿1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好!生命是一种伟大的存在。生命消失了,就像太阳陨落了,人们会失去欢乐,家庭会失去幸福。我们每一个人都应......

    中学生演讲稿:关爱生命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我们会死,但从来不知道这是一个好的选择。 一切都是新鲜的,有趣的是偶然的。生命是最珍贵的事故,我们有荣幸见证整个世界,或繁荣或贫瘠。神奇的是,每一个生命......

    中学生演讲稿:关爱生命

    中学生演讲稿:关爱生命 中学生演讲稿:关爱生命我们从未想到过我们会如何死亡,但永远都不知道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切新鲜有趣的事物都是意外的。生命就是个最珍贵的意外,我......

    中学生演讲稿珍爱生命.doc

    珍爱生命,安全出行 ‘‘生命’’这个词,想必大家一定熟悉吧!生命是一种尊严,是一种权利。上帝是公平的,也是吝啬的,他不会赐予你无数次生命,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爱惜生命、享受生......

    中学生生命的演讲稿

    中学生关于生命的演讲稿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生命,是每一位母亲用血肉与灵魂孕育的瑰宝;生命,是每一位艺术家用感情和肢体塑造的奇迹;生命,是每一位骑士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