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教学感想
生物教学感想
教生物这几年,在教学中遇到过很多问题。通过这此培训学习,我深深体会到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对于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在此也作了个总结,于同行交流。
一、让学生做好笔记相当重要
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内容是经过浓缩的,可我们不能只让学生学习“精华”,还得把内容讲细,讲完整,要补充很多知识,所以让学生做好笔记,把各知识点进行完善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有了笔记,对学生课后的巩固、复习也相当重要,否则,学生连一些基本的题目都没法解答。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记忆
有人说生物是理科最简单的一个学科,可我认为生物是理科,却又像文科,要记忆的东西特别多,如:概念,各种图,这些知识在上新课的时候,逐渐向学生介绍,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归纳、小结,让学生读、写,让学生记,给学生听写。特别是各种图在考试中占有一定比例,要求学生必须过关。
三、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选择教学方法
要搞好教学光凭自己的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上课一听就明白,课后却糊涂,做练习题时,心中没有一点底,也有人反映说每节课的内容多,上得有些快。可我一想,我上得也不是很快,属于正常的教学进度。问题出在哪儿呢?后来,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听懂了,课后没有及时复习,该记的没有记住,知识没有得到巩固,于是问题越堆越多,学生觉得记不了,更不要说综合运用了,这样,学生就产生了畏难情绪,感到要学好生物好难。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教学时,加强趣味性和新旧内容的联系,以旧引新,讲新复旧。
(二)用综合对比法,对知识进行总结,融会贯通,揭示规律。
(三)针对他们的畏难情绪、怕苦怕累,怕付出了又没有收获的心理。我专门安排时间,让他们记忆,复习某部分的知识,然后找一些相关的题目进行练习,结果多数学生能很快完成那些题目。这样的结果让他们感觉到,生物还是可以学好的。
(四)在教学中不要拼命赶进度,否则会造成学生“消化不良”。甚至让一部分学生跟不上,而对学好生物失去信心。在教学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紧跟教材讲课,重视基础知识,不讲难题、偏题。教法上争取步步到位,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都注意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让大部分学生踮一踮脚就能摘到桃子,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生物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
四、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争考好成绩
期末复习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考试的成绩,所以期末复习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每个阶段,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练习题,测验题都要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考试;对稍差一些的学生,布置一些难度较低的题,争取提高考试的合格率,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复习重点。
第二篇:生物材料实验感想
实验感想
在上实验课之前,我们小组成员就觉得生物材料这门课程的知识实用性较强,因为生物材料就存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第一次做生物材料的实验,看着研究生师兄示范操作,感觉这次在实验比较简单,应该不会遇到太多的难题。但后来实验的进展并非如此,这也让我们感受到理论知识固然重要,实际操作能力同样不能忽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值得注意的问题有:
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人身安全和防止一起被损坏;
2、熔化颗粒的时候量不能过多或过少,过多导致样品变形,过少会导致样品有气泡或者不完整;
3、熔化颗粒过程中要充分熔,否则可能会影响样品的力学性能;
4、样品成型过程中压气的时间必要要适中。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过程中得到的反思:
1、实验前要预习实验内容,熟悉仪器操作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
2、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得办法;
3、着重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工程素质和科学道德,例如团队精神、交流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等;
4、提高了自己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增强创新意识。
最后个人认为实验安排的时间不是很好,当时是6点半才轮到第7组,结果没吃饭的两个组员饿着肚子做实验,再加上时间安排和公选课冲突,导致实验过程不顺利,耗时过多且做出来的样品一般。相信下一次实验在时间上安排会得当很多,实验也将会更加顺利!
第三篇:生物实验感想
生物实验感想
关于试验,首先要有严谨的科学精神, 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
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科学探索志在求真,志在揭示自然和人类自身的奥秘,这是一个理性和崇高的事业,也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使命。
互助共进的协作精神,科学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是作为整体探索自然与自身奥秘的历史性进程,它需要我们在时代的课题面前协同努力,在历史的长河中前赴后继。
包容、谦逊、严谨、忘我这4个词是科学精神的表述。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研究成果,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使自己看到的客观存在、客观事物更客观、更全面、更真实、更系统、更准确、更接近客观实际。我们要谦虚谨慎,孜孜以求,不断探索。认真的对待每一次的试验与研究,谦逊,严谨!
关于实验步骤,略显复杂。从一开始的抽血到制片,每一步我们都有认真参与。不管是实验讲解还是实验操作都格外仔细。
实验仪器有点小小的高科技。许多都是我们不认识的。关于超净工作台的操作,也大有讲究——超净台由三相电机作鼓风动力,超净空气的流速为24~30m/min,这已足够防止附近空气可能袭扰而引起的污染,这样的流速也不会妨碍采用酒精灯或本生灯对器械等的灼烧消毒。当然了,超净工作台也得调节玻璃门的高度,不得超过规定绿线,否则就达不到无菌条件了!那必然了,离心机在这个实验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它也有很多实验要求,离心机中的药品必须得对称放置,左右的质量得一致,否则会影响转率。其他一些细小的仪器虽然只是辅助,但是规范的使用还是必要的,不正确的使用方法啊便会影响实验结果与进程。
实验操作步骤中,最复杂的就是制片这一环节把——实验细节都在这一环节中体现出来了。一开始的抽血,有专业的护士阿姨,可是制片就是我们真正学习的验收,实验的严谨精神便能很好的体现出来。在抽取上层清液这一步骤中,要及其的注意小心,一个手不稳便是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所以手得抓稳,眼神的凝视不能放松。在制培养液这一步骤中,便要仔细观察刻度,不能多不能少,一切都得严格按照实验规格来操作,所以,耐心与细心不可少。在滴片这一步骤中,便是考虑我们的眼力了,一切之前的宝贵操作都是靠着最后一步,而且“成品”只有小小几滴,所以不能滴歪是非常重要的,找准角度,垂直对准载玻片,要凝聚思想!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很高兴能认识亲爱的小范老师,(一个很慈爱的老师哦!)她对于我们这几个对医学实验概念为的孩子极为认真,仔细讲解每一步的操作,很有耐心。对于错误的步骤,她会不计其烦的改正与再一次讲解,知道我们明白为止。对于我们的失误,她能很仁慈的包容,鼓励我们做的很好。和小范老师一起做实验的时间不久,但是我能体会到她是一个有着严谨科学精神的学者与医者,她对我们认真负责,孜孜不倦,我们也学习的很是快乐。据说小范老师为了这个实验准备了5个半天呢,放弃了自己休息的时间的!所以,我由衷的感谢老师的支持与对我们的厚爱!谢谢!
第四篇:生物多媒体的有效性教学感想
生物多媒体的有效性教学
生物 刘喜宝 2012.6 网络是现代社会进行交流的有效手段,从事生物教学的教师以县或市为单位建立一个相互交流的网络平台,教师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心得,成功案例等可以发布到这个平台,互相借鉴,共同商讨,每一学年或每一学期市或县教科研机构应组织一次大型生物教研活动,以公开课、观摩课或教学研讨的形式坐在一起共同交流,以提高生物教研的有效性,使教研为教学服务。
下面我将从事生物教学多年来的一些零碎心得提出来和同仁们共同交流。
1、善于发现生物间的联系
比如,在学习冀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听觉的形成》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的时候已被放大,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观察耳的结构模型,边分析听小骨是一个杠杆系统,离鼓膜较近一侧的动力臂较长,而接近耳蜗一侧的相当于阻力臂,较短,鼓膜给听小骨的力经过这个杠杆到达耳蜗时就会被放大,而且听小骨与鼓膜的接触面积较大,而与耳蜗的接触面积较小,这与钉钉子的道理一样,当作用于钉面的力传到钉尖后就会放大许多倍,这两点都可以说明听小骨对鼓膜的振动具有放大作用。
又如,在学习《心脏是生命之泵》时,对心脏四腔的心肌壁薄厚时,可先提示,心房仅仅是回收全身各部分的血液,并把血液压入心室,所需动力较小,因此心房壁薄,而心室中,左心室壁肌肉收缩要把血液压到除肺部外的全身各个部分,而右心室壁肌肉收缩只把血液压到肺部,这与用水泵抽较深井中的水所需功率比抽较浅水中水泵功率大一样。因此,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这样就减少机械记忆易混淆的弊端。
2、善于利用结构与功能统一的生物学观点去分析生物的某些特征,加强学生理性认识。
如在学习《尿液的形成》中,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了原尿,肾小球是毛细血管团成的,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肾小球的毛细血管有滤过作用,其他部位毛细血管没有呢?”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分析:一般毛细血管是由小动脉分支而成,又汇聚到小静脉,也就是说毛细血管一端为动脉,另一端为静脉;而肾小球的毛细血管两端都是动脉,即由入球小动脉分支成肾小球毛细血管,肾小球毛细血管又汇聚到出球小动脉,通过观察肾小体模型不难看出入球小动脉较粗,出球小动脉较细,这样就使肾小球毛细血管中血压比其他各部分毛细血管中血压高得多,增大了其渗透压,为物质的滤过提供了条件。这样学习学生容易理解、接受,记忆也很深刻。
3、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
实验是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获得生物学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是生物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生物教师应创造条件多开展生物学实验和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中获得生物学知识,在尝试失败中得到磨炼,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科学研究的艰辛,利于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
比如,在学习《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课时,正处于秋末,对于地处北方的张家口来说,植物叶内很难有淀粉的积累,也就是说,预期的实验现象很难出现,通过探究得不出我们所要的正确结论。我采取实验与观看多媒体课件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失败原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科学素养的培养教育。
总之,只要你把生物学教学当作一种事业,去钻研,去思考,就不难发现生物学教学也是一门艺术
第五篇:生物教学
生物教学反思
张继红
教学注重“过程”,还要不要“结果”
“结果”与“过程”的关系实质上是“知识”与“方法”、“能力”的关系。倡导教学应该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这对纠正过去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教学“重在过程”也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随之而来,有一种声音似乎越来越流行,认为知识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知识真的不重要了吗?真变成第二位了吗?不!从知识与方法、能力的关系来看,知识是基础。没有知识,何谈方法与能力。如果只让学生追求形式上的“过程”,而不论“结果”,甚至不论“是非”,到头来学生获得的是什么?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能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有明确的评价标准,这是我们的长处,是我国教育的特色。我们应当做的是改变过去轻“过程”甚至无“过程”的现象,不仅使学生“孤零零地掌握、记忆、再现”知识,而且使学生弄清知识发生过程的“来龙去脉”,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重构、质疑、批判”知识。“结果”与“过程”并非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统一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