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结题材料
课题结题材料(过程材料)包括①课题立项申请书、任务下达书;②《课题结题验收表》、《信阳市立项课题中期管理评估表》;③课题研究报告;④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论文、著作等);⑤相关附件或佐证材料。1.成果要求 ⑴研究报告
每项课题必须提交一份研究报告,字数至少在1万字之上.内容包括:①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即过程材料;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也算过程材料;③课题研究采取的方法与具体措施即活动材料;④课题进程或阶段说明的活动材料;⑤研究的结果、结论及其取得的社会效益的成果材料。⑵课题研究的其他成果
著作类科研成果:要突出实践\实验分析,突出应用推广价值和社会效益(这一方面,我们是基层教师很难做到,如果能够做到,当然更好);
论文类科研成果:要有围绕课题研究主题的若干篇论文(只有一篇论文不能作为课题研究成果);
教材类科研成果:要突出教学改革的内容,体现创新部分,突出学生学法教育和能力培养,这一点希望老师都能够有,因为我们有教学案例,可以分为教学案例汇编和教师资料汇编;
多媒体课件及软件开发类成果:具体说明其先进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突出实际应用效果和产生的效益。
2.课题结题时间和成果所有权
⑴课题结题时间以省教学研究室颁发的结题证书时间为准; ⑵课题负责人或成员如有变动,需由原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变更说明,经所在单位同意后交省教研室备案,成果所有权以结题时课题组成员为准。
一、结题所需的材料
教育科研结题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是对研究成果的鉴定。对一个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工作,需要哪些材料呢?一般需要准备如下材料:
1.课题立项申报评审书;
2.课题立项批复通知;(如批复文件等)
3.课题开题报告;
4.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5.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
6.附件:
(1)课题成果;(论文集、专著、师生获奖证书等)(2)课题的有关研究材料等。(教学案例、问卷调查表等)
教师个人专项课题结题要准备哪些材料 课题结题,是每位教师课题研究必须经历和面对的问题。课题结题也意味着辛劳之后即将收获,可是有时候,我们会面对“歉收”的尴尬局面。其实究其原因,很多是由于我们教师并不知道课题结题需要准备些什么,显得茫然。针对此种状况,特将结题需要准备的材料细加罗列,便于老师们针对要求实施课题的自我管理:
1、课题成果申请鉴定书(这是有固定规格的,可从无锡市教科网下载)
2、课题研究报告(若是规划课题,则还要准备工作报告)
3、立项通知书(复印件)
4、开题报告(也就是实施方案)
5、研究论文(发表的、获奖的都可以,但必须与课题相关)
6、典型案例分析
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比如上课、研讨等)
8、自选的其他相关材料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四、题实施的主要策略
1、创建班级建设目标,每一个孩子在其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2、创建班级物质文化
展示集体精神风貌 A、墙壁——个性的展示台 B、图书角——知识的殿堂 C、黑板报——知识的沃土
3、创建班级制度文化
焕发集体生命活力 A、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设计班级标志。B、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
C、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学生自主管理班级。
4、创建班级活动文化
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A、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B、开展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C、开展增长见识的社会实践活动。
六、研究成效分析
1、创建班级文化,让班级环境成为学生自我管理的舞台。
2、班级文化的建设促进了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
七、问题与思考
八、参考文献 附录
《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结 题 报 告
★
内容提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班级文化建设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发展的需要,新课程呼唤的新班级文化是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本文在近几年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班级文化建设的辨证性反思,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班级文化建设:创建班级建设目标,让每一个孩子在其中健康快乐的成长;创建班级物质文化,展示集体精神风貌;创建班级精神文化,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创建班级制度文化,焕发集体生命活力;创建班级活动文化,培养学生创新品质。通过开展充满童趣的和谐班级文化活动,积极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培养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关键词: 农村
小学
班级文化
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亚斯贝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是陶冶。学生身在一个班级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班级文化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建设、丰富班级文化。班级文化主要由班级物质文化、班级活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四个方面构成。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但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思想的影响,目前大多数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潜力未充分挖掘,班级管理模式单
一、陈旧、封闭、僵化,缺乏个性,不符合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所谓班级文化建设,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新课程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班主任重视和谐班级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那么,如何使班级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关键就是要针对班级具体情况,积极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从而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使教育从“人”出发,做到“以人为本”。不断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培养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现实中班级建设也不乏存在班级就是桌椅加学生,班级就是一个管理者加几十个被管理者或者班级就是“知识牢狱”等现象。班级文化的建设和实施,是对传统班级形态、教育模式的一种继承和科学辩证否定,在个性化教育摆到如此重要位置的今天,创建班级文化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探索与实践,有其特殊的意义。于是,本人开始在班级管理中进行探索与研究。通过本课题研究,一年多来所在年级班级文化的创建初见成效,班级形成了良好的风貌,打造了特色集体品牌。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在国内外早已出现。让学生在其生活和学习着的这个空间范围——教室内自由、快乐、主动、健康地成长,是关于道德教育如何回归人的生命本体的范畴。香港“突破”机构(BREAKTHROUGH)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他们认为:道德教育不可忽视生命的生物学意义;道德教育实践不是一种“做”的程序,而是一种以心的交流、爱的呼唤和生命的感动为特质的生命交往。该探索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范例。
美国版《班级的群体化过程》在谈到如何促进学生交流、如何解决学生冲突及如何形成班级合身的规范等方面作了详细描述,并提出了改善各类气氛的行动观点;最终目标是形成一种具有较强协作精神、共同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班级精神文化,但对班级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却很少涉及。国内对班级文化的研究在课程改革以前,多体现在与学科相结合,比如在教室环境布置上比较注重精致与美观,传统的精神文化建设多以正面引导为主,注重榜样的作用。这种做法均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新课程要求实行“全人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目前,个性化班级文化与新课程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只有几所城市小学有所研究,不过也多注重特色班级建设,创建班级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相关研究目前还没有。本课题将在这一方面作必要的探索。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一)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0/11—2011/2)⑴成立课题组,明确人员分工;
⑵查找资料,调查分析班集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反思在班级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⑶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资料,开展理论学习,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
⑷采用请专家、教师等多种方式提供修整意见,形成较具体、较完善的研究探索方案。
2、实验阶段(2011/2—2012/8)
⑴课题组成员以自己所在的班级为单位,尝试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⑵重视信息的反馈与收集,定期组织小结交流,提炼分析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措施及时撰写研究心得; ⑶总结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策略,在学校其他班推广实施。
3、总结阶段(2012/9—2012/10)
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收集各种资料,展示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性研究报告,进行课题结题鉴定。
(二)、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展开研究。先提出在整个小学阶段班级文化建设需要达到的总目标,再具体确定一学年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案及要达到的预期目标,通过问卷调查、定期检查等方式监测实验的全过程,最后对实验效果进行反思,从而调整和确定下一步行动方案。
在行动研究法的过程中,辅以实验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及文献资料法等。
四、课题实施的主要策略
(一)创建班级建设目标,让每一个孩子在其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要让教室成为书的海洋,知识的世界,创造的乐园。努力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气息的“书香班级”,使班级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创建班级物质文化
展示集体精神风貌 高品位的班级环境文化,对小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教室是小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教室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情绪。一个文明、整洁、优美的和谐环境,无疑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干净的、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必将会得到一个提高。因此,要利用好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进取。我们在教室的创设布置上,包括教室内的名人名言、专栏板报、课桌的摆放乃至卫生的打扫与保持等等,都注意赋予班集体和谐环境一定色彩和教育意识,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给小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
1、墙壁——个性的展示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让小小的一块墙成为教育的大大的一片天,让学生在浓郁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传统的班级布置整齐划一,缺乏活力和特色。新课程理念下的和谐班级环境布置,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设计、自己动手来布置“共同的家”。“小荷才露尖尖角”是同学们的优秀习作,每周一篇精彩日记或发表的文章都是上榜的理由。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生活,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启迪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起到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教育学生和激励学生的作用。(钢笔字比赛方案结果见附录4)
2、图书角——知识的殿堂
利用教室的角落,布置班级图书角,引导小学生捐书、换书、看书,布置书香班级,让每一位小学生课余时间都有书看,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图书角由小学生们自己轮流负责保管,借阅制度由班干部制定。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看书积极性,而且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我校各班广泛开展了争当图书角活动的“佼佼者”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一本好书的心得体会”征文比赛;开设荐书栏,由班上学生轮流撰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使图书角发挥出其应有的“文化源”作用。
(图书管理制度见附录5)
3、黑板报——知识的沃土
黑板报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沃土,更是指引小学生奋进的明镜。我校班班都有黑板报,每块内容丰富、各具特色、色彩斑斓的室内黑板报分别题为“书海扬帆”、“绿色家园”、“慈母情深”等,文字编辑、新闻采写、版面设计全由学生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培养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以及设计、选材、抄写、写作的能力提供了舞台。黑板上方蓝色标语“知识就是力量”为小学生提供了努力学习的动力;左下角每日一句的名人名言,让同学们时刻感受着伟人的精神魅力;右上角的“争星之旅”确定了本周的教育重点。(黑板报评比结果见附录6)
(三(1)班黑板报获全校评比一等奖)
(二)建设班级精神文化
提高学生文明素养
礼仪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看,礼仪是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看,礼仪是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交际方式,是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看,礼仪是交往中相互沟通的技巧。
1、学生礼仪
我们通过班级礼仪文化的建设,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做人的修养,提升学生的品位及人格力量,使礼仪教育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们学校专门制定“小学生在校礼仪规范”,如:在每条走廊上都有标语“轻声漫步过走廊”、“上下楼梯靠右走”、“静”、“净”„„在不知不觉中提醒小朋友注意礼仪规范,巩固礼仪教育的成果。紧接着还要帮助学生习得和养成良好的家庭礼仪习惯、社会礼仪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2、教师礼仪
作为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注意各方面成为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老师要注意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身教重于言教”,我们教师以身作则,比如:学生乱扔纸屑、对纸屑视而不见,这种现象大多数班主任最头疼的,尽管三番五令,但收效甚微。本人就带头捡纸屑,一次、两次、三次„„渐渐地学生也抢着捡,继而不乱扔。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创建班级制度文化
焕发集体生命活力
班级制度的好坏、合理与否,是班级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志,同时也反映了班主任的文化素质与班级管理水平。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将有利于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和创新。但是,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的实施必须讲究科学,切合学生实际,尊重学生意见,才能真正发挥其正面教育的效应。
笔者认为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设计班级标志。
班级公约是全班共同信守的制度,是班级学生活动的行动指南。在制订班级公约时,要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设,再通过全班民主表决形成定案。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才能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从而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在班级标志的设计上, 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自己动脑筋,人人都当设计师。如: 三小水滴中队,一个由58个快乐的小天使组成了的健康活泼、团结奋进的中队。小水滴,看起来似乎多么渺小,既不能解渴,又没有什么超人的力量。而正是这小小水滴汇集成汪洋大海。它象征我们中队的全体师生都象水滴一样具有滴水穿石、持之以恒的精神。干事从一点一滴做起,以少集多,汇集成流。
三年级班级文化建设情况汇总表
2011年11月 班级
中队命名 人数
口
号 三(1)
小水滴中队
真诚你我,奋力拼搏,凝聚向前,水滴石
三(2)
笋芽儿中队
清新、和谐、蓬勃、向上
三(3)
小蜜蜂中队
勤奋学习、乐于奉献
(具体班级文化布置评比见附录7)
2、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
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
在班级的制度建设方面,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因此,我的做法是学生在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五项红旗竞赛,以民主讨论的方式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而这些制度必须是可以落实的,可操作的,并能具体量化为指标,并进而落实为自觉行动。譬如按早读10分、两操10分、卫生10分、清校10分,如果自觉遵守纪律、上课积极发言、做好事等都可加分;当然,做坏事,上课开小差等就要扣分,做到赏罚分明。同时,在班级中建立监督机构——检查委员会,它由记分组长和值日班干部组成,他们负责根据这些制度和指标来评判和督促学生的行为,每周一小结,评出小组最高分即优胜者,奖励红星一颗。同时开展小组间的良性竞争,评出优胜小队。每月一总结,进行表彰奖励。作为期末评选三好学生、优秀队员的一个重要依据。这样,在班里就出现了一种人人管我,我管人人的互动管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加强。一周表现量化考核表
早读
两操
卫生
清校
合计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3、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学生自主管理班级。
我们在民主选举和推荐基础上扩展班委会作用平台,细化分工指责,强化监督力度,营造“自主、开放、立体”的管理环境。班委会进行扩大选举,确立常务班长负责制下的值日班长班务管理制度:设常务班长一人,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其他事务,直接向班主任负责;其他班委成员如卫生委员等同时兼任常务副班长,直接向值日班长负责;值日班长由全体同学轮流担任,任期内(一天)行使一切班级管理职权,如监督班委会、科代表日常工作、监督并制止课间大声喧哗及在走廊打闹的行为等,对好人好事加以表扬,对违反人和事进行批评,使班务管理透明化。健全“队干部”、“班干部”机构的同时,设有“值日小标兵”、“卫生小天使”、“教室小保安”、“图书管理员”、“学习小导师”等班级管理岗位,创设机会尽量使多数学生以各种角色活跃于班集体管理的位置上,并定期竞选轮岗。在多元多向的竞争中,把我对学生的要求较好地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意识行为,变“别人要我干”为“我必须这样做”。由于班级的各项工作都分配到人,实行责任到人,各项工作都有人负责,学生真正成为班集体管理的主人,他们时时事事对班集体、对同伴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时时处处主动为班集体建设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展示出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使每位学生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使每位学生的个性品质获得不断发展。
(四)创建班级活动文化
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和谐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谐的班集体离不开和谐的生生、师生关系,而和谐的生生、师生关系只有通过班级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现。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且活动形式和内容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通过活动打造奋发向上、团结拼搏的和谐班级精神。
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笔者试列举几种:
1、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
主题班会是班级最常见的活动之一,形式可以是讨论、演讲、小品、相声等,内容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公民道德建设、阶段性班级工作、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等为主。在开展主题班会时,要注意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思想受教育,行动上得到改进。例如:小学三年级大部分学生刚满十岁,大家都要过十岁生日。班里出现互相攀比,对这一现象,本人特地在国庆节期间给他们过集体生日,还邀请部分家长。结果这个生日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十岁生日主题队会见附录)
2、开展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
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有利于愉悦心情、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发展特长。我经常结合节日或学习阶段,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拔河比赛,或在平时经常举行唱唱跳跳、说说笑笑的的文娱活动等等。此外,我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我校 “红领巾校园集体舞大赛”暨校体育节开幕式活动:孩子们在短短的一个星期时间排练出精彩的集体舞,并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如:广播操比赛、冬季长跑比赛、校春季运动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活动中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进一步发展了特长。(各类比赛活动见附录)
3、开展增长见识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清明节、“六一”、“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如凭吊先烈、文艺演出、歌咏比赛、入队宣誓、书画展、征文等。这些活动寓意深刻,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小学生耳濡目染,动心动情。
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组织小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革命故居、历史遗迹、访问老红军老将军;还可邀请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同志来校作乡情和形势报告;开展一些爱国实践活动,如“我为贫困儿童献爱心”,“我与慈善一日捐”等。这些贴近现实的活动更富真情实感。(清明节活动见附录)
六、研究成效分析
(一)创建班级文化,让班级环境成为学生自我管理的舞台。班级文化的构建从根本上讲是从多种角度寻找与学生个体相适应的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切入点,从而激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发展的动力,成为学生潜力的“挖掘器”,成为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培养基础和“温床”。
1、每个学生都能受到注意和尊重,激发潜能获得一种“存在感”。
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它面向全体,面向全体的各个方面,人人都有机会获奖,尤其是后进生也能从一个个小小的进步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心中充满了希望,消除了自卑心理。在活动中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定期进行特色成果展示。如期中阶段,在校内举办余飞同学个人美术作品展,毛程庆同学个人书法作品展;家长开放日„„成果展示,是创建班级特色文化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2、让学生在班级中与他人互动,换位思考,发展自己。在实验班级组织中,班级成员角色具有多样化,即每个人在集体中都获得一定管理责任或服务责任的角色,并处于一个“流动”的能够发挥作用的地位。班级设立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选出几名表现突出、责任心强的学生组成管理委员会,共同参与制定了一整套的活动方案和管理制度,开始自我管理的最初尝试。划分出卫生、纪律、活动等若干职能部门,实现了全校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委员会常设文明监督岗,比如学习习惯监督岗、卫生文明监督岗、生活文明监督岗,从学生早读、早操和课间操、课间休息,都有不同的岗位监督管理。这种轮换制既有个人角色愿望的表达,又有集体的选择;既有个人表现的空间,又有集体规范的约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个性积极、健康的发展。
我们随机对我校24班级进行班级建设的情况调查,被抽样的8个班级320名学生的调查结果如下:(调查表见附录)调查内容
认为自己在班中受重视的
认为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或参加相关活动
认为自己在班级中有愉快、成功的感受
认为自己个性特长比较明显的 学生人数
280 262 291 196 所占比例
92.41% 86.92% 93.88% 83.54%
(二)班级文化的建设促进了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建立在学校或班级的基础上,与班集体建设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直接相关,通过不断地学习、研究、反思、总结、升华逐步发展而来的。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自己所习以为常的课堂进行新的审视,对自己的行为的意义进行不断的追问„„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二者在相互的滋养过程中都得到丰富和提高。一年来的课题研究,教师的观念在不断地更新,大家觉得工作着是快乐的,研究着是幸福的。教学理论与科研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其中提高了课题组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如课题组组长A老师,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总结,班级组织管理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所带班级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学生之间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团结了,学习的劲头更足了,以上进、超越自我为理念的班级文化使学生充分展示和发展了各自的个性风采,其“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个性化班级建设理念,得到了全校教师和同行的广泛好评。
七、问题思考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限于课题组成员的水平,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不免会遇到一些困难,理论学习的时间可能得不到保证,实践操作过程可能不够规范而显得比较随意。物质条件的限制,可能也会带来不便。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可能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而消失,家长和社会人员的功利色彩和浮躁心理也会与课题研究制造摩擦。我们还希望有关教育部门能建立多元的教师与学生评价机制,促进教师的个性发展和完善,及时与家长沟通,达成教育共识。
八、参考资料:
[1]、王敏勤《王敏勤与和谐教育》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1.3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3]、张 斌 《新课程成功班级文化建设》 黑龙江文化音像出版社
2005.12 [4]、闫刚 《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浅探》《徐州教育科研》 1997.5
附录:
附录1:随笔
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自申报《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至今,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已经开展两年多了。为了更深入的开展课题研究,我不断学习有关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进一步挖掘其内涵。作为课题组的组长和实验班的教师,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和孩子一起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所讲的是教育人的环境,其实更使我们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班级文化。一个具有特色的班集体文化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魅力的、无声的教科书,它能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审美的熏陶、塑造,具有极大的美育功能,他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使学生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人与环境保持和谐一致,使人在心情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感悟,产生蓬勃向上的力量。例如:小学三年级大部分学生刚满十岁,大家都要过十岁生日。班里出现互相攀比。针对这一现象,本人特地在六月一日给他们过集体生日,还邀请部分家长。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尽情地进行表演,同唱生日歌、互赠贺卡,共同表达集体生活的温暖、快乐与幸福。结果这个生日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学们从中受到一次很好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参加课题组组织的“班级文化建设讨论沙龙”活动,努力在活动中逐步使孩子们在真切的生命体验中张扬个性,在密切的生活实际间感受真实。结合“清明节”、“六一”、“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如凭吊先烈、文艺演出、歌咏比赛、入队宣誓、书画展、征文等。这些活动寓意深刻,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小学生耳濡目染,动心动情。通过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活动中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进一步发展了特长。
第二篇:课题结题材料
《中学生小合唱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铜山区大彭中心中学 孙慧慧
摘要:音乐学科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要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中学生合唱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中学生合唱教学研究上,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如学生处于变声期时缺乏科学发声方法的运用,合唱中声部旋律把握不好,音高偏低,声部之间的声音的构建缺乏和谐等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就是想要借助于小合唱这种底蕴丰厚的艺术活动形式,通过对中学生小合唱的排练教学实践,进一步深入了解初中学生变声期的问题,思考总结与之相对应的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声方法的运用,探索出一套适宜于初中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及表演效果提高的方法,从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质。
关键词: 发声方法 统一音色 舞台表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从心灵出发,必将到达彼心深处”,这是乐圣贝多芬对于合唱艺术的精炼概括。作为一门“通码艺术”,合唱突破了国界、语言、种族和年龄的界限,模糊了专业和业余的界限,创造了一种人人皆可参与的艺术形式。国家发展的步伐伴随着文化复兴和文化创新,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合唱这一最具群众基础、参与性最为广泛的艺术形式,在中国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国家发展的步伐伴随着文化复兴和文化创新,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具群众基础、参与性最为广泛的艺术形式,合唱在中国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合唱是一门“通码艺术”,以跨越种族、跨越语言、跨越文化的特殊魅力把全世界的专业人士和爱好者连接到一起,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甚至可以说是唯一能全民参与的音乐艺术形式。合唱中也蕴藏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受其滋养,并反哺给国民丰富多样的精神满足与享受。
合唱艺术是音乐艺术中非常重要的形式,随着素质教育逐步推进的今天,针对学校教育的群体特征,正确发挥合唱艺术的魅力与作用,不失为现阶段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小合唱是合唱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要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中学生合唱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二届铜山区艺术节中本人排练的小合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通过排练和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的发现,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学生合唱教学研究上,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还是非常不够的,中学生的合唱普遍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状态。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如学生处于变声期时缺乏科学发声方法的运用,合唱中声部旋律把握不好,音高偏低,声部之间的声音的构建缺乏和谐等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就是想要借助于小合唱这种底蕴丰厚的艺术活动形式,通过对中学生小合唱的排练教学实践,进一步深入了解初中学生变声期的问题,思考总结与之相对应的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声方法的运用;探索出一套适宜于初中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及表演效果提高的方法,从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质。
二、课题核心概念及理论依据
(一)核心概念
合唱是包含着同声的、混声的齐声轮声、领唱、重唱以及和声、支声的有伴奏或无伴奏的一种集体歌唱艺术。合唱是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通过识谱、演唱、综合性艺术表演,获得审美体验,是学生能用合唱的形式表达情感、融洽感情,与他人沟通,在合唱中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理论依据
1.以审美为核心,丰富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家达尔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感情的反应,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感情过程---审美体验。”合唱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主动参与,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共同体验、发现、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的过程,在作品的进行过程中,通过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速度、和声等独特的“音乐语言”使人的思想认识,人的喜怒哀乐,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使心灵爆发出火花,让情感的审美、情感的抒发、情感的交流、情感的激发,始终蕴涵在作品的审美的活动中。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态度,并由此所产生的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推动人们去探究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利用学生对动听的、悦耳的音响的好奇心,在教学中让他们自己从音乐美感、自然、无拘无束的参与和体验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尽可能的让他们把外部条件和内心的体验联系起来,形成稳定持久的兴趣,从音乐中感受快乐。3.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发展 4.注重实践,鼓励创新
合唱的过程是艺术实践的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通过识谱、演唱、综合性的艺术表演,获得审美体验,使学生能用合唱的形式表达情感、融洽感情、与他人沟通在合作中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探索了合唱团的组织及合唱声部调配安排的方法。
2.深入了解了中学生的变声期问题及探究了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声训练方法。3.探究了合唱队各声部统一和谐音色构建的排练方法。4.总结了合唱队演唱中的体态语言的运用要求。
5.思考总结了一套能够有效提高小合唱排练效果的方法与步骤。
四、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研读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与唱歌、合唱相关的目标要求,准确把握了研究方向。查找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书籍、资料,进行学习、借鉴,如阅读学习了周沛然老师的《合唱指挥法》与马革顺老师的《合唱指挥文集》,观看学习了蒋逸萍老师的《合唱讲座》,指导应用于了课题研究。阅读学习了《合唱训练》《中国当代合唱作品精选》等相关的书籍与著作,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了课题研究中。
2.行动研究法
2012年3月铜山区教育局团委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举办了“师生同唱雷锋歌”的合唱比赛,在这次比赛中选择什么歌曲是排练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够把握歌曲的主题思想,通过合唱进行体现,在结合师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我查阅了相关的书籍与观看相关视,选定了《学习雷锋好榜样》《在灿烂阳光下》,让学生把握好音准音色以及情感风格,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首先进行了合唱团的组织及合唱声部调配的安排。接着探索科学的排练方法,构建合唱声部之间统一和谐的音色,展现恰当的体态情感语言的力量。逐步提高学生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围绕主题进行构思---实践----小结---反思---实践---总结,最后由我负责排练的这两首歌曲在铜山区教育局组织的合唱比赛中获得的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定时进行合唱团的排练,举办合唱排练教学观摩课,邀请同行就合唱训练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研讨,提高合唱训练的水平。在铜山区第六届艺术节的节目准备中,我选择了小合唱的艺术形式,为了符合艺术节“在阳光下成长”的主题,我给学生选择了歌曲《微笑阳光》这是一首适合中学生演唱,歌曲内容积极向上,通过一点一滴的排练,最终我们的小合唱《微笑阳光》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被选派参加了区艺术展演,并在镇艺术汇报展演中展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3.经验总结法
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如完成的论文《浅谈变声器问题及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声训练方法》在《学习报》上成功发表,及时肯定实践经验,总结有关心得,撰写了《浅谈合唱中体态语言的应用与安排》《浅谈合唱队员的选拔与合唱曲目的选择》《谈中小学合唱训练对学生的声乐发展的作用》《注重发生训练,构建统一和谐的音色》等总结及时上传在课题博客上。(二)课题研究实施过程(2011年4月---2012年5月)
1.探索科学的排练方法,构建合唱声部之间统一和谐的音色,展现恰当的体态情感语言的力量。逐步提高学生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1)注重组织工作,调整合唱声部
合唱是由许多人共同完成的,但个体的水平也直接关系到合唱团的水平的起点高低。在初次选拔是,我采用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前提下,由学生自愿报名和老师选拔相结合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并根据相关的标准,正式确定小合唱团的合唱名单。接下来就是组织调配声部。调配声部是根据学生的歌唱音域和歌唱状态,初中学生的歌唱音域大都相差不大。我将音色比较明亮、清澈、柔和、轻盈的声音调配到高声部,因为音色的明暗、厚薄是调配声部的一个依据。只是有时也不用过分集中高音声部,有一些高低声部的曲调往往不如高声部那么上口、音准及节奏的难点也不少,有部分歌唱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参加高低声部就能带动整个声部的演唱、加强合唱效果。
(2)探讨变声期的科学发声方法,构建统一、和谐的音色
组织合唱排练,深入了解学生的变声期问题,探讨因材施教的科学的发声方法。让学生把握好音准音色以及情感风格,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举办合唱排练教学观摩课,邀请同行就合唱训练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研讨,提高合唱训练的水平。
(3)选择合适曲目,组织歌曲排练 选择合适曲目,组织歌曲排练是合唱团训练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曲目选择是否合适,直接会影响着合唱表演的艺术效果以及合唱队员演唱的积极性,曲目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合唱曲目内容应适合中小学身心发展特点。根据不同类型合唱团的年龄特征,应选择那些内容健康、情绪乐观向上、旋律优美、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中国作品和外国经典儿童合唱歌曲。
曲目应该是题材内容丰富、体裁多样、风格特色鲜明的优秀作品。演唱曲目的丰富多彩,不仅能为演出的艺术效果增色,满足听众红歌“常听常新”的艺术趣味,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欣赏品味,而且能够提高合唱队员适应各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曲目技术难度以合唱指挥和合唱队员通过努力都能驾驭为标准。特别是合唱指挥,他是合唱排练的总导演,合唱演出的总指挥。常言“合唱队的命运掌握在合唱指挥手中”“一个一流的指挥能使一个二流的合唱团变成一流的合唱团”,这话肯定有一定得道理的,但变化需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队员的合唱水平只有在训练中逐步提高,如果队员的演唱未能达到一定水平,就难以驾驭难度太大的作品,当然,还有一个指挥水平有待提高的合唱指挥也是难以驾驭难度较大的合唱曲目的。因此可接受性是选择合唱曲目的重要标准之一。
根据合唱队员的实际情况,曲目的选择应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合唱队员的演唱水平。可以通过艺术加工,使作品保持原来的艺术特点、演唱风格的前提下,更适合学生演唱。可以将单旋律的歌曲增加声部,改编成二声部或三声部合唱歌曲。或者是将技术难度较大的混声合唱删减和弦音,改编成二声部、三声部合唱、让指挥与合唱队员都能驾驭。
合唱的歌曲排练,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制定的演唱方案,把音乐作品实施为具体的歌曲演唱。歌曲排练的目的就是通过排练提高合唱队的演唱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排练完善演唱方案,探寻并确立歌曲演唱速度、演唱力度的层次变化,力求取得最佳的演唱效果。在歌曲的具体排练过程中,我结合了“四不往下唱”的原则,即:(1)音准错了不往下唱(2)节奏错了不往下唱(3)基本性格没把握准确不往下唱(4)声音方法有明显毛病时不往下唱。有许多问题需要在排练中发现并逐步加以解决,坚持“四不往下唱”的原则,开始速度较慢,但随着一个一个问题的被解决,最后会取得很好的排练效果。(4)强化声情并茂,注重体态语言的运用,提高表演效果
这是一个“活化”作品或者说赋予作品生命力的阶段。一要“理解”要让合唱团深刻理解作品要传递的丰富内涵。在排练后期去揭示作品丰富的内涵并让合唱队员深刻领悟。二要“进入”要求队员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要进入作品所要求的角色中去,在排练时老师要生动的启发和引导,让队员用“心真正进入作品。最后“表现”这是决定演绎是否能够成功的最后一个环节。富有较强表现力的合唱,一定会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歌曲中,“表现”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一定要符合作品的背景和内涵的要求。体态语言的运用,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表现手法。在对作品深入分析后,添加少量的形体动作。动作简洁但富有韵律和美感,增强艺术感染力。要求同学们发出的声音、脸部的表情、形体的动作、内心的感情溶合为一体,能够做到声音动听、表情自然、动作优美、感情真挚,做到画龙点睛,真正提高合唱的表演效果。
2.总结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6月)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总结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使学生在合唱中得到了锻炼,调动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和舞台表现的自信心,使自己学习合唱的兴趣得到增强。
(二)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审美能力和集体协作的观念得到增强,舞台表现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及时了解了合唱中体态语言的运用的要求和表现能力。
(三)排练的合唱《在灿烂阳光下》获2012年铜山区教育局合唱比赛一等奖 ;排练的小合唱《微笑阳光》被选参加铜山区第六届艺术节展演,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结撰写的论文《浅谈变声期问题及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在《学习报》成功发表;辅导的学生参加铜山区独唱比赛获一等奖;获得2012年镇教师读书朗诵比赛一等奖;获得铜山区片级优秀读书个人奖;被评为铜山区优秀党员。负责整体策划和排练的的节目也成功进行了镇艺术节汇报展演,在展演中辅导的合唱独唱均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六、对课题研究的思考 由于研究水平有限,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如何在合唱队中使每一位学生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有感情的演唱,在合唱中每一个环节是否都要设计活动,以及在舞台表演的现场如何使合唱者减少现场临时发生的干扰因素对于正常合唱的影响,都有待于今后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并加以深入的实践和研究。
七、附录
共上传材料20篇,其中以下9篇供参考
读书心得(4篇)
1.读马革顺《合唱学》
有感
2.读《俄罗斯中小学的合唱教学》有感
3.构建合唱队各声部统一和谐音色的排练方法---有感于《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及对策》
4.有感于 《蒋逸萍老师的讲座》
论文
故事随笔等(5篇)
1.浅谈变声期问题及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声训练方法(论文)2.浅谈合唱队员的选拔与合唱曲目的选择
(论文)3.浅谈合唱中体态语言的应用与安排
(随笔)4.谈中小学合唱训练对学生的声乐发展的作用
(论文)5.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感受与鉴赏力的一点思考
(论文)
其他
徐州市个人课题研究方案(1篇)教育案例(1篇)《唱脸谱》教案
研究论文(2篇)1.中学生合唱曲目的选择
2.运用多媒体课件在音乐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
读书笔记(摘抄、引用、转载6篇)1.对合唱指挥学科理论建设的思考(转帖)
2.马革顺 《合唱学新编》队形的安排与排列(转帖)3.班级合唱队整体气质和音色的塑造(转帖)
4.周海宏: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具备音乐潜能(转帖)5.音乐素养培养之路径选择(转帖)6.浅谈合唱的基本训练(转帖)
结题报告(1篇)
八、课题研究相关的参考文献
1.袁善琦
《音乐教学技能》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俄)阿利耶夫著
董茉莉编译
《俄罗斯中小学的合唱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 2011(3)3.陈万桢
陈弃疾
高等师范院校教材
《合唱》 4.马革顺
《合唱指挥文集》
第三篇:课题结题材料
课题结题材料
文件性资料、过程性资料、成果性资料
(一)、文件性资料
1、课题立项.评审书(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
2、课题立项通知书(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
3、开题报告(一份)(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
4、课题设计方案、计划(一份)(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也称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5、各阶段性总结报告(一份)(比如分阶段的或中期的)
6、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一式五份)
7、课题研究结题总报告(一式五份)
注: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结题总报告可以合并为一个报告,即课题结题报告
(二)过程性资料
1、文字资料(1)、各种问卷调查表,整理、分析资料(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光把原始调查资料装订整理,而应附有开展调查的计划与调查报告(调查结果、调查分析、制定下一阶段的研究措施与计划等内容)
(2)课题实验的阶段性成果(典型案例、随笔、阶段性经验总结,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培训活动的材料等文字资料。
(3)研究过程大记事表
2音像资料(录像带,录音带,光盘等)(1)各类观摩课,研讨课等(2)与课题相关的各类软件(3)与课题相关的各种活动
(三)成果性资料(1)论文、论著
(2)各种与课题相关的获奖证书
(3)课题的隐形和显性成果(即课题研究效果和形成的教育理论)
论文、论著与证书是研究成果的体现,是课题能否结题的必备的条件
4、其它资料
体现自己课题研究特色的资料
同一类材料装入档案盒后,要在档案盒正面标注研究课题名称及单位日期,侧面要贴好分类标签,提交材料整理的规范有序 能展示出我们的研究工作也是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按研究方案进行研究的,能充分说明我们研究过程的真实可靠性,而且便于鉴定组的检查审阅,为我们的研究工作能顺利结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课题结题
各位领导、专家: 您们好!岁月流转,时光飞逝,转眼2017的教育教学与教研工作又画上了句号。今天,我代表课题组成员,就曾家小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方法研究》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汇报,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曾家小学于2017年4月进行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方法研究”的课题申报,在2017年5月得到了安康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办公室的正式立项批复,确定我校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方法研究”为市级教育科研重点课题。我校课题组成员听到消息后很是振奋,大家信心倍增、激情高扬,立即行动了起来,各自为即将到来的研究工作找方向、订计划,前期准备成熟后,于2017年9月本组成员组织了课题开题活动,随后紧锣密鼓的开展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方法研究的课题研究。后期工作,一是由于学校轮岗人事变动,课题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的调整;二是为了更好地让每一个老师学生在研究中受益提高师生的素养。故这一课题探究用时一年半载。现已完成预定研究任务,达成研究目标,达到课题结题要求。回顾过去,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背景及课题的提出: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古诗词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灿烂的文化。古典诗文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然而,近几十年来,对传统的东西抛弃较多,传统文化传承的断层现象显得日益严峻,弘扬民族文化迫在眉捷。优秀的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古诗词的优美词句、丰富的内涵、高远的意境,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古诗词的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魅力,从而热爱古诗词,热爱传统文化,提升语文素养。
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对古诗词的教学重视不够,尤其是农村小学在这方面更加有待提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小学生文化积淀不够,觉得古诗词含义深刻、字词生涩,难以理解,缺乏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的传统教法,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诗词是生命的歌,是美的化身,是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应当让学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然而,教师仍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研究标准答案上,现今不少语文课堂教学依然要求学生采用“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的老三套做法,肢解原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千古佳句。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也深受影响。
二、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方法。(2)通过研究,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自觉地在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语文教学研究能力。
(3)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内容:
1、老师围绕研究目标,通过大量课例,合理创设和运用“听读吟唱演画”,有效落实古诗词的教学目标。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情境感悟、以点带面、主题延伸法,增加学生古诗的积累。
四、课题组成员的构成及分工情况
1、课题组人员 组长:成员:
2、课题组分工情况
(1)、前期阶段:课题组组长负责课题指导、组织实施;xxx负责课题申报、整理资料;xxx负责主讲。
(2)、后期阶段:课题组所有成员同课异构与跟踪调查。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开展情况
在“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金典诵读活动为载体,以校园文化为依托,突破重点,整体推进”的研究工作思路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提出 “一年见成效”的奋斗目标。研究实施步骤及措施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6月至2017年9月
此阶段主要做好课题研究内容的分解工作,明确责任,并撰写研究方案。使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研究任务,加强学习,广泛搜集,充实有关资料,并建立档案。
第二阶段:发现问题阶段: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
主要以与学生交流、调查研究问卷等形式,帮助学生分析了解古诗词的特点与分类,掌握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遇到的问题从而掌握学情。根据了解到的问题和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讨论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成员根据调查情况撰写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叙事等。
第三阶段:研究课题阶段: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
研究《新课标小学古诗词教学大纲》,找准教学要求。调查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学习习惯、学习困惑及学情掌握。通过听课、评课授课多种形式,分析各种教法的利于弊。总结如何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与自我情感调控能力。在此期间要求课题组成员积极完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
第四阶段:结题总结阶段:2108年3月至2018年6月
对前期和中期的实践和理论探索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结题报告,力求做到研究现象具有普遍性,理论依据具有科学性,实施对策具有可行性。在此期间完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整理课题研究期间各位成员在实验中取得的原始资料和相关成果,接受专家评估。
六、研究计划的执行情况
课题组在每阶段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每期结束时进行了《课题研究总结》。对课题研究工作不断进行改进、充实、完善。特别是学校领导班子对课题研究高度重视,每周的《学校工作安排》例会上都会把课题研究作为重要部分来阐述;学校主要领导更是舍得下深水,事事带头做。
1、夯实了经常性常规工作
(1)、学校以书香校园为特色,精心打造校园诗词文化。
(2)、加强少年宫建设,确立诗词兴趣小组,每周开展诗词朗诵开活动。(3)、每学期组织学校诗词大会。(4)、邀请大学区兄弟学校同课异构。
2、开展了各类调查与分析
(1)、对班级学生学习诗词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与分析。(2)、对科任教师教学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5)、组织学校教师经验交流、论文提交、能力大赛等。
3、课题研究人员收集、整理了各类资料,形成了我校诗词教学特色课堂。
七、研究成果的发表、出版、交流、获奖情况
通过《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方法研究》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推动了古典文化课程更加有效的开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2017年9月在大学区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中凌境老师承担公开课《忆江南》的教学。2、2017年9月陈卫平老师写出《小学生诗词教学现状的分析报告》 3、2017年12月严优华老师在学校交流心得《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方法》。4、2018年2月王鹏老师完成《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的研究》中期报告。5、2018年4月王鹏老师交流《忆江南》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6、2018年5月校内论文交流《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种做法》。
7、制作了小学古诗词学习卡
8、设计了学校古诗词大会方案
八、研究工作的保障条件
1、专项教研经费到位。学校重新购置了小学生古诗词必背图书300套,供学生课外阅读。购置物品、创建诗词文化校园,浩子一万余元为课题的研究保驾护航。
2、研究人员到位。学校成立了以教务主任、课题研究人员为核心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对实验研究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和指导。
3、时间到位。为了确保研究有保障,本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研讨会,并做到每次研究有中心发言人,有专题研究内容。另外,学校定期在期中、期末召开经验交流会,让实验教师汇报研究成果,交流经验。
九、存在的问题分析与研讨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与深入研究。
1、如何利用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提高诗词校本课程开发的效率、如何加强与社会教育力量的深度整合,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金典诵读活动、诗词大会如何进一步适应学生的要求,如何把诗词教学置入实景场地中去体验是教学有待研究。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此为起点,以更积极的态度投身于课题研究中,促进学生个性和学校特色的形成。相信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我校的诗词教学一定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最后,谢谢大家!
曾家小学课题研究组
二0一八年九月
第五篇:课题结题
一、课题概述(你要研究这一课题的原因与意义,字数1000字)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
(二)相关研究的概述(别人研究本问题的进展)
(三)研究的现实意义(研究问题的解决所获得的效益)
(四)概念的界定(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定义)
二、目标与内容(你的研究要达成的效果与实现目标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300字)
(一)目标(研究所要获得的变化情况或收益情况,100字)
(二)内容(达成目标所要探讨的具体问题或做法,200字)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你是怎样研究的课题,2000字)
(一)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中所使用的科研方法,100字)
(二)课题研究的工作过程(研究工作开展的程序与步骤,300字)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课题研究中是如何具体操作实施的,是研究报告的主体和重点,1600字)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与结论(你的课题研究出什么,1000字)
(一)课题研究的效果(课题研究前后研究对象的具体变化,500字)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包括研究者通过研究获得的认识和找到的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500字)
五、问题与讨论(本课题进一步研究需要关注哪些方面,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