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法学院普法宣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法学院“中国梦想 普法起航” 赴全省重点地市普法宣传团队实践方案
一、实践团队名称:
‚中国梦想 普法起航‛赴全省重点地市普法宣传团队
二、实践时间:
2015年7月
三、实践地点:
主队:
分队:合肥、安庆等地市
四、实践主体:
法学院
五、实践主题:
圆我中国梦 普法在行动
六、指导老师:
张老师、王老师
七、团队信息:
(一)团队设置 总团队:芜湖团队
分团队:合肥团队、安庆团队
(二)团队人数
各团队人数控制在15至20人左右
(三)团队Logo
(四)团队分工
队长:统筹规划全队此次实践活动;
副队长:负责协助队长进行工作规划安排,并协调各小组工作运行;
安全组:负责全队全程安全以及必备药品的保管;
宣传组:负责全队宣传工作及协调组织团队讨论会议及记录,并保管团队事件材料;
财务组:负责团队出行的财务情况;
后勤组:负责团队住宿、饮食、出行以及活动相关物品的保管; 外联组:负责在活动开展前及时与实践基地相关负责人联络,并对活动的临时变动进行通知。
八、实践背景: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组织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入学习宣传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学校决定开展2013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法学院结合本专业特色,以学习宣传践行十八大精神和‚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为契机,成立‚中国梦想 普法起航‛普法宣传团队,开展以‚我的中国梦 普法在行动‛为主题的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赴安徽重点地市‚中国梦想 普法起航‛普法宣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九、实践意义:
(一)通过‚中国梦想 普法起航‛普法宣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安徽省重点地市普及法律知识,学习宣传践行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
(二)通过‚中国梦想 普法起航‛普法宣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来锻炼同学们实践能力,提升同学们的各项综合素质,引导广大同学将书本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中国梦想 普法起航‛普法宣传暑期社会时间活动来增强专业学科的社会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同学们的学科专业素质,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志愿服务氛围
(四)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繁荣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提高我校学子的社会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
十、主要活动内容、活动方法与活动安排
(一)主要活动内容
法学院 ‚中国梦想 普法起航‛普法宣传团队将以普法宣传为主要渠道,分为多支团队,奔赴安徽省重点地市,在社区、中小学校、企业等场所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与相关部门挂牌成立‚暑期社会实践基地‛,为开展长期实践合作提供保障。
(二)活动方法
采取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宣传、前往当地律师事务所学习交流、提供社区法律咨询服务、时政热点案例解读、举办法律讲堂、旁听法院庭审、中国法制发展历程宣传、在社区开展党代会精神理论宣讲、播放法史视频、发放维权传单、举行座谈会等活动形式。
(三)活动安排
1.组建团队,招募队员,制定总方案(4月12日——5月1日)在此阶段,成立法学院赴安徽省重点地市‚中国梦想 普法起航‛志愿服务团总队,组建服务团队的分支队伍,在各个班级内进行动员,招募队员。制定‚中国梦想 普法起航‛活动总方案,对实践活动进行整体规划。
2、各团队前期准备阶段(5月1日——6月15日)
各分支团队确定团队队员,填写《法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招募申请表》;各分支团队确定社会实践地点、主题等,根据社会实践总方案制定各分支团队的实践活动策划。参加班级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动员大会,做好实践活动相关准备工作,进行活动前的统一部署工作,统一活动资料内容,文本、照片格式要求,强调活动的安全等注意事项。举行‚中国梦想 普法起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动员大会。
3、实施阶段(7月1日——8月2日)
在此阶段,各分支团队分赴各市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1)时间安排:
7月1日-6日在芜湖市进行志愿服务团启动仪式。仪式开始前为社区居民讲解图片,发放调查问卷,与十八大会议宣传单。仪式上邀请学校、法学院领导老师出席,并为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挂牌。
7月7日-7月13日在合肥走进社区,乡村小学、企业事业单位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并在有条件单位挂牌成立‚暑期社会实践基地‛。
7月14日-7月21日在安庆走进社区,乡村小学、企业事业单位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并在有条件单位挂牌成立‚暑期社会实践基地‛。
(2)活动具体要求:
各分支团队必须参考以下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其中三项或三项以上活动为侧重点展开,并可在此基础上开展其他形式的活动。若需举办其他类型的活动,分团队需上报总团队审批。
① 社区法律援助
各分队通过联络当地各社区,以社区为活动基地,提供一次社区法律咨询服务,为社区居民所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些法律建议,并促进社区居民的维权意识。对于居民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留下联系方式,经团队查阅资料或咨询老师后给予答复。
② 法律大讲堂
各个分队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以当地各社区以及中小学为活动基地,针对不同年龄层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法律宣讲。(例如,a.在中小学开展法律讲堂则侧重青少年权利保护以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等内容;b.在社区开展则可侧重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或消费者权益保障等内容。)分队的宣讲稿及PPT需上报总队审核,并根据团队指导老师意见修改宣讲稿;各队宣讲员必须接受总队的培训指导。
③ 维权宣传行动
各个分团队查阅一系列生活中常遇到的维权问题,并附上合理的法律建议,最终整合成一份系统的以市民维权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单,在社区或中小学进行散发,并对市民的疑问进行解答。
④ 法制发展历程图展
各团队可根据经费情况,制作我国法制发展历程图片展,组织团队成员义务向路人介绍图片展内容,或讲述相关故事,营造人民知法、懂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⑤ 理论宣讲——法律视角解读十八大会议精神
各队撰写以十八大精神为主的宣讲稿,各队应注意侧重从法律的角度对十八大会议精神进行解读,并制作PPT,并上报总队审核。各队宣讲员必须接受总队的培训指导,并根据团队指导老师意见修改宣讲稿,宣讲十八大会议内容,宣传十八大会议精神。
⑥ 法律短片放映室
有条件的团队运用多媒体仪器放映关于法律知识的视频。在放映前介绍视频中的相关内容,并在放映后与现场观众互动交流心得体会,并对观众的疑问进行必要的解答。
4、活动总结阶段(8月13日——8月26日)
各团队在活动结束后举行总结会议,对活动进行总结,并形成文字材料,各团队成员必须在活动过程中撰写实践日记,在活动过后必须撰写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各团队在后期需对活动中的各项材料进行整理,如媒体报道的相关资料收集、调研报告的整理与制作、活动照片的处理等。并根据政法学院团委的相关要求对本团队的活动资料进行整理后统一汇总至总队处,汇总时间另行通知。
十一、注意事项
(一)各团队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扩大影响力,加大宣传力度,可以联系当地媒体,对活动进行宣传;
(二)各团队要注重活动的成效,注意搜集群众对活动的反响,对活动成效资料进行搜集;
(三)活动过后要固化成果,形成活动策划、通讯稿、活动照片、调研报告、实践日记、组员心得体会、活动总结、媒体报道资料、相关单位的活动证明、宣传单、调查问卷、宣传海报等相关活动材料,并及时上报;
(四)各团队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使得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要强调活动数量与质量并重,每项活动做好组织策划、前期准备、开展实施、活动总结等环节步骤,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积极性;
(五)各团队可以适当争取社会赞助,在当地寻求社会赞助,解决部分活动经费。
十二、成果形式:
1.法学院赴安徽重点地市‚中国梦想 普法起航‛普法宣传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总方案 2.各分支团队暑期社会实践策划方案 3.各分支团队调研报告 4.团队成员暑期社会实践日记 5.团队成员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6.各分支团队活动开展通讯稿、活动照片
7.各分支团队活动媒体宣传报道材料及相关单位活动证明材料 8.‚中国梦想 普法起航‛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9.各分支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10.各团队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的宣传单、调查问卷等宣传资料
十三、活动经费
总额1600(元)无社会渠道
(一)经费或资源来源明细
参加人员自费、学院资金支持
(二)使用预算 1.图片展板 20*20=400 2.志愿者绶带 40*10=400 3.团队成员住宿费200元 4.地市来回车费约300元 5.横幅40*3=120 6.旗子 40*3=120 7.其他(宣传单等)约60元
十四、团队暂行规章: 第一条 本团队名称为‚法学院 ‘中国梦想 普法起航’‛赴全省重点地市普法宣传团队。
第二条 本次社会实践本着促进法制宣传、增强公民法律意识、提高第三条 第四条 第五条 第六条 第七条 自身综合素质、锻炼实践能力、培养集体意识、丰富社会经验的宗旨。
实践团队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及仪容,做到衣着整齐、谈吐大方,体现当代大学生素质,自觉维护学校、院系以及班级的形象。
团队分工明确,任队长一名,副队长一名;下设安全组、宣传组、财务组、后勤组、外联组,每组设组长一名,每位团队成员为各组组员,监督并更好地执行各组工作。各成员自觉完成团队分配的任务,提高活动的效率及质量。
团队会议采取民主决议制度,团队的重大事项全员讨论通过,一旦通过不得有异议,服从团队安排。团队讨论会议记录要求完整准确。团队实践资料统一管理,不得外泄。
团队安全由安全组负责。本次实践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有违反安全准则的提议实行一票否决。一切行动服从团队安排,不得擅自行动,违反者全队通报批评。
团队施行财务公开制度,由财务组组长负责,一切开销需由全队讨论通过,并经财务组组长审核出纳现金。一切开销的发票统一保管留作凭证。经费不当使用将追究财务组组长责任。第八条 团队除必要活动开支,一切从俭。
第九条 团队的相关物品由团队后勤组进行保管,使用活动物品遵循‚妥善保管,可持续利用‛原则,活动结束后需对物品进行回收。物品不当使用或无故丢失、损毁,将追究后勤组组长责任。
第十条 队员应平等友爱、团结互助、协同合作、齐心协力完成本次实践活动。
第十一条 本章程自2015年7月2日活动开始之日起生效,至活动结束之日停止实施。
第二篇: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
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
为了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以己所学,服务社会。XX年7月12日早,我们法学院学子在团委书记石老师的带领下,整装待发,准备前往我们此次暑期下乡的地点——xx县xx镇,开始我们为期一周的送法下乡活动。
在“三下乡”系列活动中,第一个高潮出现在关帝庙前演出的离婚调解的小品中,演员们卖力的展现着每一个角色的特点,台下的群众看的津津有味,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而次日在上演的模拟法庭中,随着审判长敲击法槌宣布开庭,原告方与被告方展开了互不相让的唇枪舌战,情理、法律在场上互相交织,吸引着在场观众聚精会神看着案情的进一步发展。庭审结束后,一位观众惊叹道“真了不起,这么好的口才,我要打官司就找他们了”。在随后开展问卷调查和现场法律知识免费咨询活动中,同学们热情的向群众介绍问卷,积极的为咨询的群众提供法律解答。一位咨询有关宅基地问题的老大爷在咨询后激动地说太谢谢你们了,早知道这样我也不用受这么大委屈了,我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我亲身参与了这次活动,学到了很多,感想颇多。第一点,当代社会就需要这样的活动。原因有二,其一当代大学生缺乏服务社会的意识;其二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有待提高。现今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现代网络传媒、游戏也得以在大学生中蔓延,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音像,有的则沉迷于网络游戏,整天宅在寝室,基本断绝了与社会的联系。通过这种活动,将学生从网上从寝室拉了出来,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同学们以自己的知识服务社会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真正实现以我所学服务社会。第二,农村群体法制意识薄弱,迫切需要提高法律意识。进行问卷调查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位姓马的大爷,他从事的是普通的冷饮销售,经过和他的交谈我发现他对法律基本不懂,问他什么叫侵权?他不知道。问他知道消法的存在吗?他说不知道。问他如果碰到假货咋办,他说不会的。其实,这位马大爷不是个例,他代表的是农村老年人群体。这类群体因教育水平、思想意识、经济条件等原因使其在法律方面的知识严重欠缺。相比而言三四十年龄段的人法律意识有所增强,我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遇到了两个这样的人,他们都是经常外出打工的农民,受外面世界的熏陶,对权利、义务有所理解,同时在向他们解释法律的时候也能说得通,像老年人我一直费力地说可他们却不理解。但是,他们对法律的了解仍然是有限的,只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利,却对如何维权不甚清楚。
作为河大法律人,实现”法治中国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关于通过普法活动以提高群众法律意识,我有一下建议:
一、农村群体是法律意识最为薄弱的社会群体,同时也是人数最多的群体,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对提高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最为关键。为此应将农村普法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二、普法活动要接地气。所谓接地气就是能被当地群众乐于接受,要大众化、先进化、通俗化。本次我院暑期下乡活动中的法律小品、模拟法庭就是典型例子。在观看完之后,在场的观众想起了热烈掌声。一个大妈说道:”这婚离的真是太像了,简直就是真的吗。“,说完笑了起来。这时另一个大妈急忙说道:”不仅这小品表演的好,这模拟法庭也很好啊,虽然我没上过法庭,但这些孩子一个个都这么认真的样我就知道了法庭审判应该就是这样的。“"对对对,这小品、模拟法庭就是很有意思”,“我们很喜欢这种形式”,“虽然学的法律知识不多,但还是学到了一点,哈哈。。”观众们对本次活动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认为接地气是获得认可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普法之路,教育先行。在本次普法活动中我们发现越是文化水平高的人越有利于懂得或接受法律知识。法律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它的理解需要文化知识做铺垫,把法律一昧的俗语话只会损害法律的严谨性,不能发挥法律的作用。为此要想普法首先要把教育搞起来。
四、普法对象应以青少年为主,中年人次之,老年人最后。当前法律资源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最好的普法效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普法的对象成为普法的主体。前面已经说了,文化水平高的人比文化水平低的人更有利于学习法律知识,懂得法律知识。我们知道,我国的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总的来说年轻人这一群体比青壮年、老年人群体文化素养有所提高。同时,青少年思想意识开放,进取心强,正处在一个学习的阶段,同样渴求法律知识。为此将青少年培养成普法的主体是一个明智之举。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知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家庭其他成员在潜移默化中宣传法律知识,通过这种“小手拉大手”活动切实可以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
通过本次暑期三下乡活动,一方面我了解到了农村的法制状况,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我法律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通过对本次活动的认真总结,我学到了更多的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这次暑期三下乡活动非常的有意义,希望以后有机会还能继续参加!
第三篇:暑期普法宣传社会实践报告
姓名:曹
阳
健
学号:10201070143 班级: 地 质 一 班
暑期实践报告
暑期实践报告
21世纪的社会是法治社会,我们国家也正从各个方面努力促进社会法治文明。法律不但是我们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武器,同时也必将成为我们工作生活的重要准则。全国各地随时随刻,侵犯农民合法权利的事情都在发生,农业、农村、农民更需要法律的保护。只有当农民具有了法律意识,会用法律这个强有力的武器时,他们才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维护自己合法正当的利益。
我们知道法律在乡村中的普及程度并不高。家庭暴力等违法行为在乡间时有发生,对于国家征地补偿等基本措施个别地方存在误解,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有很多困扰农民的问题亟待解决,但由于自身法律知识的匮乏,很多侵犯其权益的问题并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
针对当代农民法律知识匮乏的现状,我与几位同学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普法宣传小分队,旨在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帮助解决其身边的法律问题;真正做到“心系三农,情系三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履行一个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服务三农;和农民心手相连,融入到其中,建立与当地农民交流的平台,增强社会使命感,为未来真正为人民服务作准备。
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使村民了解到更多法律知识,避免农村一些不违法事件发生,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让他们形成一定的法律意识,在今后时常关注法律知识。让他们感觉到法律离他们并不遥远。带动人们学法、守法、用法,切实保护好自己的利益。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在农村家庭暴力发生的情况远远高于城市,究其原因,我们觉得是一种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在我们宣传婚姻法和妇女维权的重要性时,很多妇女不以为然,甚至觉得家庭暴力很正常,男性在外工作辛苦了可以打自己作为一种放松。我们对这种思想汗颜,通过一两次的宣传活动我们知道并不能改变其什么,不能够有效的拔出那根封建思想留下的根。我们所起的就是一个引导作用,要使其具有妇女维权的意识,这一定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所以我们决定定期到村民那走访宣传,通过一次次走访,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在其心中留下根,逐步动摇其封建的思想,树立妇女自尊、自爱、维权的意识。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村民和乡政府的意见分歧很大。在国家征地政策的传达中,村民没有充分理解国家的意图。在交谈中,可以感觉到村民的抱怨情绪,在他们其中很多看来,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有世世代代都靠土地吃饭的想法,感觉国家
丽的印象。
第四篇:某大学法学院某年暑期社会实践方案
某大学法学院某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
指导单位:共青团某省委
一、调研主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法制状况调查
1、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村委会运行状况调查
2、农村留守人员权益保护现状调查
3、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状况调查
二、地点:略
三、方式:实地走访、问卷调查
四、调研地点及时间安排
(一)广元市
1、人员安排
2、时间安排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课题简介
课题一: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建设状况调查
课题负责人:(博士研究生)
课题简介:
城市化进程中,因为土地征收、征用,城市近郊的农民失去了传统生活中所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去土地,意味着农民传统的社会保障等皆不复存在,与此同时,失去土地的农民被迫进入城市,但与城市市民相比,最重要的他们不能和城市市民一样平等的享有社会保障。于是,失地农民的养老、医疗以及就业等都成为无法避免的问题,而且这些矛盾正在激化,由此产生了大量的诉讼、上访等,这已经成为理论界和政府所关心的重要话题。
中央政府近年来一直强调和谐社会的建立,统筹城乡发展,在此大背景下,有必要对失地农民的相关权益保障实际进展进行调查,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以更加切实有效的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除此之外,本调研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通过对城市农民权益的调查理解国家法律、政策的实际执行,发现并试图解决城市高房价调控中存在的难点。
调研方式:
本调研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的方式,通过与失地农民、政府相关部门的对话来发现失地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失地农民处理中最关键、核心的问题,并试图求解这些难题。此外也包括对统计资料、政府政策的分析。调研地点:
失地农民的发生地绝大多数处于城郊结合处,因此,本调研将集中在城市市区周边的某些乡镇。比如:
调研涉及部门:
因为失地农民所关涉的过程有征收过程以及失地过后的社会保障、就业、纠纷解决等,因此本调研所涉部门包括但不限于,村民委员会(或者居委会)、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法院和信访办、国土局、财政与税务部门等。
所需要的统计资料(历年数据,至少包括1998年之后):
1、财政收入(包括预算内与预算外的具体数据)
2、每年从农村征收、征用的土地(以亩数为单位)
3、每年从旧城改造中所获得的土地(以亩熟为单位)
4、每年出让的土地,包括亩数、单价、出让金总额(分工业用地与商品房用地)
5、土地储备中心土地每年储备的土地与出让的土地(亩数)
6、土地补偿费、安置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费标准(每亩平均和每人平均)
7、土地补偿费总额(每年总数)
8、土地开发费用
9、土地出让金业务费
10、土地税费
11、土地出让金总额(分工业用地与商品房用地)
12、商品房按揭、抵押的数额(面积与金额)
13、银行存款、贷款额
14、每年民事、行政诉讼数额
15、每年因为土地征收、征用纠纷而引起的民事、行政诉讼数额
16、每年上访数数额
17、每年因为土地征收、征用而引起得上访数额
所需收集的文字资料
1、当地政府对土地征收、征用程序及补偿标准的政策或措施
2、土地补偿费、安置费、附着物和青苗费的使用、分配以及发放政策
3、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培训政策
4、对失地农民的医疗、养老社会保障政策
课题二: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村民委员会运行状况调查
课题负责人:(博士研究生)
课题简介:
村委会是最基层的社会组织,是村民自治的实现形式,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正在发生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农村民委员会的实际组织状况,村民委员会与村民之间的关系,村民委员会与上级政府之间的关系,村民委员会的权力来源与性质地位,村民委员会与农业产业化之间的关系,村民委员会与新农村建设,村委会的选举工作状况,村委会的实际功能,不同地区的村委会功能的差异研究等是本次调研需要涉及的问题。
调研方式:
本调研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的方式,通过与乡镇相关部门,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的访谈,此外也包括对统计资料、政府政策的分析。调研地点:
选择**等地,分别代表发达地区、中等经济水平地区、和贫困地区。每个地区选择一至两个乡村,与村委会建立稳定的联系,每个乡村选择五户农民作为观察对象,采集数据。
需要获取的文字资料:
1、全县,全乡村委会干部花名册。
2、村委会选举资料。
3、外出打工人数及收入数量。
4、近5年外迁人口比例。
5、近5年农村常住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6、农民收入5年来的变化情况。
7、农业产业化资料。
8、示范村建设材料。
9、农村的公共设施与公共服务。
10、村干部的个人经营情况。
课题三:农村留守人员权益保护现状调查
课题负责人:(博士研究生)
课题简介:
改革开放之后,越来越多的农业劳动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向城市。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后,大量的老、弱、病、残、幼便成为农村留守人员。这些留守人员无论在体力上还是在知识储备上,都难以胜任繁重的体力劳动,更不用说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了。可是客观上,他们成为了新农村建设最直接的实践者,却又成为权益最易受到忽视的一个群体。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无论对于建构和谐社会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会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因而,留守人员权益保护状况理应成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基于此,我们拟以农村留守人员权利保障状况为调查对象,发现现行制度对于留守人员保护方面的不足之处,并尽可能的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调研方式:
本调研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的方式,通过与留守人员、政府相关部门的对话来发现留守人员权益保障中最薄弱的环节、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试图通过相关制度构建的完善解决这些难题。此外也包括对统计资料、政府政策的分析。
调研地点:
本调研将集中在城市市区周边的某些乡镇。比如:。
调研涉及部门:
因为留守人员绝大多数是老人、小孩和妇女。对于这些在体力、智力上均处于弱势的群体,其权益保障问题相较更为突出,详言之包括:小孩教育问题、老人的赡养问题、医疗问题、留守人员居住的的治安问题等,因此本调研所涉部门包括但不限于,村民委员会(或者居委会)、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法院和信访办、民政局等。
所需要收集资料
1、财政收入(包括预算内与预算外的具体数据)
2、外出打工人员的人数、所占总人口数的比例、性别、所从事的行业、收入
3、留守人员的人数、所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年龄
4、外出打工所得收入总收入
5、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及在班级的排名情况
6、留守人员的医疗情况及社会保险情况
7、社区犯罪率及治安情况
8、对留守人员的医疗、养老社会保障政策
第五篇:暑期社会实践法学院报告
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
法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动员大会如期举行,在动员大会中激发了大一学生的参加暑期社会时间段热情和信心,取得预期效果,并引发同学们的广泛关注。
本次大会分为以下一个方面展开: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的原因,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地点,暑期社会实践分类,真被阶段注意事项,开展实践的步骤和要点,材料整理与提交,学分以及综测,暑期社会实践评奖。
在大会开始,首先播放了三支代表性的团队,分别是宜昌社会调研,浠望星支教小分队,金鹤园青少年空间调研与支教分队。涉及领域包括支教和调研两大项。对环境调查以及村民生活条件作出了一定具有质量的实践调研成果,并与当地政府沟通,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学生在这次活动中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在支教过程中我们的学生体会到了孩子们的不容易,体会到了浓浓的不舍,并培养了自己吃苦耐劳的性情和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
本次大会气氛良好,学生都十分投入,并且在最后的环节提出了自己对暑期社会实践的一些困惑,在这次大会的感召下,学生们对相关热点调研项目进行了咨询,现场由法学院实践部部长王九慧做出了解答。最后王九慧部长对本次大会进行了总结并动员大家进行组团调研和个人实践。同学们反响强烈,并已有学生提出相关意愿。
本次大会由上一届实践部组织,并且有干事参与,在大会中提出鼓励跨越班级专业的组团,社团的组团等多种形式。在细节方面学生们也有了一定了解。
本次大会全院到场率约为2/3,针对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学生素质培养的需要,法学院还会在各班以及法学院群里进行相关宣传,确保暑期社会实践动员深入人心。
相信法学院可以把2013暑期社会实践做好!
综合评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