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爱学困生心得体会
关爱学困生心得体会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都客观存在着一小部分“学困生”(即所谓差生)。差生,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习上有困难甚至于行为习惯也不好的学生。这些学生长期在集体中受到冷淡与歧视,缺乏理解与信任。久而久之,丧失了进取的信心和勇气,不仅影响个人进步,也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如何对待学困生,如何转化学困生成为科任教师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严中有爱,用心感化。
我初代这个班时,学困生犯了错误,我就会对他们进行严厉地批评教育。结果他们依然我行我素。他们心里到底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对我苦口婆心的教育无动于衷?慢慢我总结出原因:就是我不了解他们,他们感受不到我的爱。于是我放下架子,同他们谈话时,以平和的心态,用手轻轻抚摸着他的头,在语气、动作表情上,都充满对他们的鼓励和信任,宽容和接纳,对他们的错误给予足够的改正机会,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老师严厉中充满关爱,领悟教师的一片玉壶冰心。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从心理接纳你,从而知错改错,振作精神,增强主动求知意识,将内心对老师的感激转化为持之以恒、勤于自学的决心。多细心耐心,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二、转变观念,平等对待。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这是教师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但一般说来,教师的爱的“甘露”洒向那些聪明的、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洒向那些学习成绩差、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则比较少。我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便采取了与此不同的做法,我认为学困生更需要“爱”,较之于好生,“学困生”更需要关心。对优等生来说,老师的爱是锦上添花,而对学困生而言,老师给予的哪怕一点儿关爱,都是雪中送炭,他们记忆最深刻,更懂得知恩图报。我们教师要本着“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观念来转化学困生,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教师的教育方法欠佳不怕,可怕的是教师用歧视的眼光,偏见的做法,低估的言辞去刺伤他们渴望理解和关爱的心灵。所以,教师的言行只有尊重学生个体心理发展规律,体察学生当前所想所为,并换位思考,用爱心去感化,那么许多困难将会迎刃而解了。
三、鼓励表扬,挖掘闪光。
大多数学困生都是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而导致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对某个问题,尽管你反复强调,但他们仍没能记住,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对他们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学困生”,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我们如果换个角度来审视,假如这是自己的孩子,这些“学困生”,会发现他们也有很多可爱、可贵之处。“学困生” 并不是就没思想、没知觉,真的就“无药可救”了。他们也有自己的优点,“学困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学困生不等于是品劣生,其实,老师心目中的坏学生内心往往是很脆弱的,他们有时只是用一些行动来掩饰自己。相反的,他们更需要大家的关心。其实,教育不一定要逼着学生全优,而是要因材施教。如果教师能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对他们付出真挚的爱,将他们融于集体这个赋予生气的大家庭中,使他们感受到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从而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继而努力学习。在这几年的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转化学困生一定要落到实处,持之以恒,一丝不苟,而不是“点到为止”。对一个教师来说:“学困生”的转化是至关重要的,是难点,也是重点。让我们大家都来关心“学困生”,爱护“学困生”吧。
第二篇:关爱学困生措施
徐禅堂小学关爱学困生措施
学困生不同于贫困生,主要是指他们在学习当中遇到一定的困难,其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自卑感强。由于学习表现较差,受到批评较多,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进而自暴自弃。
二、缺乏自信心。由于屡屡受挫,他们对自己失去了自信,甚至破罐子破摔。
三、意志薄弱。自制力差,管不住自己,没有毅力,遇到困难退缩、畏惧,做事不能持之以恒。
四、逆反心理强。认为老师处处和他过不去,对老师的批评置之不理,甚至故意和老师对着干。
五、厌倦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有一种说不出的苦闷感和畏惧感。“学困生”只是由于基础差,对学习没有兴趣,自控能力差,在班内几乎就是一个“事主”。但是他们也是有上进心的,他们也渴望获得成功,得到大家的认可。我认为:
一、对于“学困生”,教师要特别关注,多与他们谈心,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量避免出现言语或者肢体上的冲突,以免出现纠葛。
二、热情鼓励,激发他的上进心。课堂上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他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
三、逐步要求,培养他的责任心。既要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但决不能姑息、袒护其缺点和消极因素而降低要求,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让他们不断的获得小的成功或者进步。
四、集体帮助,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
让尖子生与学困生结对,帮助学困生进步,通过辅导,帮助,改善学习状况,树立自信心。
班级是一个集体,在这个集体里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是教师眼中理想的学生,但他们都是平等的。我们常把学生比做朝阳,那么学困生就是一轮迟升的朝阳。我们要做的不是用责备、训斥他们,而应该考虑如何让他们与其他的学生一样发出灿烂的光芒!
第三篇:关爱学困生总结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塘肚小学“关爱学困生”活动总结
关爱学困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每个班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学困生,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和毛病是学校分内的责任,为此,各科任以及班主任根据这些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采取措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关心热爱学困生。
学困生不是天生的。由于学困生存在不少的缺点和错误,因此经常受到老师们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们的白眼。他们往往在同学中抬不起头,而他们恰恰需要的是老师的关心和家庭、集体的温暖。实践证明,要转化学困生,重要的是使学困生动情,在日常生活中,学校从各方面去关心他们:学习上热 情地给予指导,遇到困难时给予真诚的帮助,有了点滴进步及时鼓励,犯了错误进行耐心的教育,使他们时时感到老师的爱护与关心,使其逐步改正错误和缺点。
二、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转化工作的先决条件。
要作好转化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得深入了解,全面分析学困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坚持在了解中教育,在教育中了解。一个新的班级,首先在原班主任那里了解学生的情况,特别是学困生的情况:双差生是哪些?家庭教育如何?主要问题是什么?单差生是哪些?家庭教育如何?主要问题是什么?在新的学期开学前,做到心中有数。实践证明,只有全面了解学困生的情况,才能有的放矢,作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
三、对学困生要因势利导,坚持一分为二。
学困生的缺点较多,也较突出,容易被大家发现。但他们也有优点和长处,只不过不太明显和突出,时常被大家忽视。学校应该注意发现学困生的微小进步,坚持一分为二,发现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积极引导。从实践中,作为老师深深地感受到学困生受到了老师的爱护、信任,就会有一种受到鼓舞和激励的内心情感,就会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
四、对学困生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
对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不能掉以轻心,听之任之。如果我们不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消除不良行为的苗头,任其发展下去,必然导致从小到大,形成恶习,但是大张旗鼓地批评教育,处理不当,也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心,做出事与愿违的事。转化学困生与培养优等生同样重要,对学困生我们只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使他们有亲切感、安全感、信任感,我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总之,通过努力,需要帮助的学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在上学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教学方法、手段还有些粗糙,还有待改进。我们坚信只要为师者能晓之以理,持之以恒,教学得法,不丧失信心,相信需要帮助的学生会越少。
第四篇:三班关爱学困生典型事例
三(1)班关爱学困生典型事例
摘要:老师的眼里应没有差学生,对待“学困生”要以鼓励为主,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学困生更需要理解,更需要爱,用爱心营造氛围,让学困生自尊上进;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重新树立自信心。
“学困生”是个令人头痛的词汇,给班主任工作增加了成倍的负担,但又给班主任带来了研究不完的课题,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和行为习惯上的表现较差,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成绩。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少强调客观因素,多从教师自身查找原因,心中始终要有这样的理念:在关注全体,关注优等生的同时,更要关心学困生,诚心走进学困生中间,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要。只要我们有针对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关注,关心他们,并且利用班级的整体力量,对他们实行思想教育、跟踪、督促、辅导,给他们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困生一定会取得阶段性的、不同程度的进步。对于那些学生,无论他们如何的学习差,如何的品行不良,我们都尽量用爱心感化和引导他们,不期望他们成才,但却渴求他们可以成人。
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差或思想品质差,绝大多数不在在智力水平上,而是在非智力的心理素质上。老师的眼里应没有差学生,因此对于这些学生,不能用指责歧视的口气批评他们,而应该注意跟他们进行情感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诲。然后在学习上耐心辅导,以鼓励为主,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用亲切 的话语,和蔼可亲的笑容使他们感受到愉快,乐意跟你沟通。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困生”也是自己的学生,人是需要尊重的,教师要学生尊重,反之,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只有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共同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要热情地对待每一位“学困生”,不要冷落任何一位“学困生”。我们要走近“学困生”,要让他们真正地接受你、信服你。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用心去听老师讲的道理,才会用脑去思考,我们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他们。我们要让“学困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热情关心,感受到被关爱的温暖,从而鼓起学习的风帆。
基本情况:
朱嘉续:男,三(1)班学生。看上去非常老实,其实是个特别懒惰的孩子。自控能力差,上课时爱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有时老师提问题,他都不知提什么问题。作业也马马虎虎,潦潦草草,作业速度较慢,总是拖拖拉拉,经常不完成,各科老师都要找他要作业。
(一)问题简述
该生爸爸在外上班,妈妈在做生意,对其学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生活起居一般都是爷爷、奶奶在家照顾。1.性格分析
该生性格外向,在班级中,他缺乏责任感,每次到他值日,他总会逃之夭夭;课堂上,常常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2.学习状态
每天老师留的作业他经常没完成。偶尔做了也是准确率不高,而且很多题都空着,说明他上课听课的效果并不好,而且由于家庭成员没有时间辅导他,因此,作业完成的质量并不是很好。
(二)形成原因分析
该生的性格,我想和他的家庭背景是分不开的。在他需要爸爸妈妈照顾的时候,爸爸妈妈忙于工作和生意上的事情。根本没有时间来辅导该生的学习,也不能给他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三)症结所在
要想提高该生的学习成绩,使他融入到班集体中,首先要改变他封闭的心理状态。通过对该生的家庭背景和课堂内外的表现进行的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要想改善该生的状况,必须以沟通为主,激发自信、培养交流能力,实现内化提升和能力潜移,树立学习信心。
(四)干预方案
根据该生课内外的表现以及其性格特点,我制定转化方案如下:
1.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加强与其进行情感沟通,理解关爱,赢得其信任。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对他们以鼓励,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温暖,才能点燃他们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
2.本学期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给其平等地参与合作竞争的权利。让学困生感到教师的关心、集体的温暖,他们就会在爱的感召下体会自我价值与能力,为不辜负老师与同学们对他的热望,加倍努力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五)方案的实施情况 1.主动给予帮助
经常主动走近他与他交流。在课后他见到我了会主动地点头微笑,对于他不负责任,我就经常盯着他,只要一有进步,就在班上表扬他。.家校互联,双管齐下
跟家长谈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并为家长提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如对孩子提出较高的希望,让孩子有必须努力学习的意识。
(六)转化效果
课上他学会了先思考再举手。课后,有不懂的问题,他也虚心的向他的好朋友请教。学习成绩有所进步。以前考试都是五六十分,现在考试,他基本能达到七十多。
经过这段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不断实践和总结,我有很多感受。“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漫长而又持久的工程,这半年里,我一直在不断的总结和反思,“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密切配合,而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老师是关键。在班级中,“学困生”属于弱势群体,往往成为被老师和同学“遗忘的角落”,因此,他们大都存在自卑心理,甚
至对学习产生了恐惧。教师要积极主动的与他们进行情感沟通,得到他们的信任。我的工作只不过是开了头儿,要想更加彻底的转变他们,还需要继续深入的开展工作。所以就我看来,针对学困生需要做到:
一、尊重学困生的人格,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
虽然学困生的某些行为在班里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变的。可是在传统观念中,老师们常把学困生当成坏学生,说他们是“朽木不可雕”,这样严重的伤害了他们的人格和尊严。当他们自尊心受到某种伤害时,往往会出现对立情绪,不听管教,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违纪,离校逃学,这些种种表现,根本在于他们缺乏理解,缺少温暖,心里压抑,因此,在转化学困生时,教师光采用批评和处分是不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尊重他们的人格,不歧视;不冷嘲热讽;不变向体罚。
.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学困生更需要理解,更需要爱。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对于学困生要特别热情,特别耐心,有特别强的责任感。学困生有自尊,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同学的认可。教师要用“爱”温暖学困生的心扉,树立信心,力求上进。有一次我上数学课时,有一位学生在抄写其他科作业,我情急之下把这位学生的作业本撕了。事后我觉得这样做太冲动了,立即去买了一本新的作业本,第二天上课时送到这位学生面前,并向全班同学做了检讨,同时希望学生上任何课都要认真专心听课,这位学生当场流下眼泪,主动检讨了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保证今后要专心听课,按时完成作业。后来,这位学生
在思想上,在学习上都有很大的进步,班级里的学习风气也大有好转。可见,对学困生越关心,师生关系越密切,学困生越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转化工作的效果就会越好。
二.转化学困生还要与家长密切配合,沟通信息。
只有通过这种信息的交换,才能真正、全面地了解一个学生,才能对一个学生做出客观的评价和有针对性的教育。例如:我教过的296班一位男生,他的年龄比同班同学大2岁,平时不大爱说话,学习成绩不好。我电话邀请了其家长,从与其父亲谈话中得知他家生活非常困难,他母亲因贫困抛弃了他们,家中还有一位年迈的爷爷和患有脑瘫的妹妹,以前因为没钱上学而休过一年的学,他以前学习不错。他知道家里生活困难,不想上学,是他父亲硬逼着他上学读书。他怕读不好,浪费了交学费的钱,所以经常说不去上学了。了解情况后,我就和家长配合,共同做他的思想工作,给他信心,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多找他谈心,鼓励他,并给他补缺补漏。终于,他甩掉了思想包袱,性格也开朗多了,各方面的活动都积极参加,学习成绩也有较大的进步。
三、用爱心感化,消除逆反心理
由于学习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的差异等特点,老师应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用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情感,把爱心多倾注在学困生身上,做到感情上亲近、兴趣上引导、学习上启发、生活上关心。课堂教学中多给他们回答问题、扮演角色的机会;课外多与他们交谈、谈心。发现他们有不良行为时,用谈心、交换意见、鼓励改
正的方式取代批评的做法,他们会在心里升起新的希望,轻松地投入学习。在学习上关心他们,在生活上也要关爱他们。让他们体会到:老师这样爱自己,我要用功读书,我要用好的成绩来报答老师对我的爱,学生心灵的距离才会与我们拉近。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这种爱不是无目的地“偏爱”,而是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时时刻刻地在关心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但是有些老师没有真正地体会到这点,他们对后进生常常恶语相对,冷眼相待,或者是对他们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久而久之,促使后进生形成了自暴自弃,不求上进的心理,他们厌学逃学,甚至与老师作对。产生这种局面是与老师的态度有很大关系的。他们最怕也是最恨别人批评他,歧视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喋喋不休地批评和数落他,学生不但不会体会到我们对他的良苦用心,反而认为是老师在 “整”他,激发他的逆反心理。因此老师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上课充满激情,对学生一视同仁,特别要尊重和关心“学困生”。对待“学困生”,教师要经常与他们接触,多参加他们开展的一些活动,找其谈心,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寄予的厚望,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责任。
四、帮助学困生重塑学习的自信心。
许多“学困生”由于成绩差,在心里有自卑感,作为老师,重要的是让这些“学困生”重拾自信,树立信心。学困生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自制力和约束力,想甩掉“学困生”的帽子,将学习成绩搞上去,但常感到力不从心,失败过多更缺乏自信。鉴于他们长期以来心里处于被压抑状态,老师需要不断地向他们传递“你有能力”、“你能取
得进步”等信息,要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善于发现他们的每一点滴进步,鼓励他们每一个人细微的成功之处,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利用他们的优点促使其他方面进步发展,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切忌“太差了”、“真笨”之类丧失信心的话语。当他犯错误时,并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从根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改正。
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就会激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努力,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一股强烈的胜利欲望,都希望得别人的肯定或认可。有时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鼓励的微笑,往往能激励其奋发向上,甚至改变他的一生。尤其是后进生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对问题较敏感,所以适当的赞许或鼓励对他们来说显得更为重要。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分层教学,创设情境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学困生”表现自己的才能,减少他们学习中的挫折感,使他们尽可能多地获得老师的肯定、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许。“学困生”的作业差错率往往很高,所以我在批改作业时,不是一看到答案不对就打×,而是分析其思考的过程是否正确,是否合情,指出对的部分,划出错的地方,待其订正后,再给予评分。如果订正对了,还可以打优给予鼓励,让“学困生”感到努力不断见效,拼搏就会成功,增加“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通过工作实践,使我也更加认识了“学困生”的含义——每个学生都是学困生,因为他们都各自有不够标准的地方;同时每个学生都
是好学生,因为他们都有自身闪光的地方。所以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更加艰巨而重要。除了要有爱心、耐心、细心,还要有恒心。总而言之,后进生不是不可转化的,只要他们自尊心还在,上进心犹存;只要对他们充满信心,富有耐心,倾注全部的爱心并施以适当的教育方法,后进生就会转化为好学生的。但转化学困生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摸索,力求找到更好的行之有效地方法,开启学困生的心灵,并持之以恒,帮助学困生转化。
以上是我根据自己的情况谈了一下体会,也上升不了什么理论高度。但不管理论的高低,我知道学校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学困生的转化,离不开一批人脚踏实地的工作和默默无闻的奉献。
第五篇:关爱学困生,呵护留守儿童
关爱学困生,呵护留守儿童—— “课外访万家”家访手记
南门小学
王火星
每个学生都是一本精彩的书,我们一起用朴实的心奋笔疾书。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会欣赏,不仅陶醉于他们美丽动人的一面,还要找出疵瑕之处,使之日臻完美。
2011年11月10日下午5:00,我和四(2)班的班主任高红英老师、科任老师万骏、蹲点领导孙天峰一起来到四(2)班的留守儿童郑晓宇和学困生周慧玲两位同学的家里家访。
这两名学生的成绩都不太好,在班上的表现也算不上好,在路上,我们心情忐忑,因为我们接触过不少这样的家长,他们不太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免不了敷衍了事,不过这样也好,我们可以早点回家了。
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很快来到了郑晓宇同学的家里,由于事先进行过电话联系,孩子的奶奶在家,一进家门,家长很热情的让我们坐。孩子的奶奶说,由于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在外打工,自己年纪大了,眼睛看不见,一些题目也不会做,没有能力辅导。我们向孩子奶奶说明了来意,汇报了孩子在校的表现,询问了孩子在家的情况,同时也介绍了学校开展“校外访万家”活动的具体情况。孩子奶奶对于老师的到来非常高兴,起初她以为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好,老师就没有当回事,事实却不是这样,后悔自己不太重视孩子的教育,并表示以后一定尽全力配合学校努力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谈话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过去了将近30分钟,但对于教育孩子的话题,孩子的奶奶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由于我们还要家访,只好告辞,并相约下次再交流。接着,我们来到了另一位家访对象——周慧玲同学的家里,孩子的父亲在家,这位憨厚的父亲赶紧拿出准备好的饮料让老师们解渴。孩子的父亲满怀歉意地告诉老师,由于自己平时忙于上班,无暇顾及孩子的管教,给老师们添了很多麻烦,希望老师们对孩子严加管教,自己以后也将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陪孩子,家庭和学校一起将孩子培养成人。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大家得告辞了,在回来的路上,我们大家感慨良多,家长的表现让我们感到意外,也让我们无比感动。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家庭需要老师反馈孩子在校的情况,需要他们眼中的教育专家给他们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尤其是处于困境中的家庭和孩子,更需要学校和我们老师的关爱,而我们却往忽视了这一点,也许我们的一次微不足道的行动在孩子的一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成为他们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关爱学困生,呵护留守儿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奉献一份自己的爱心,来关心、爱护、教育、帮助我们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