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人工智能》有感范文
读《人工智能》有感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14级陈鹏瑶 学号:14336016
其实我在六年级的时候就看了这部电影,当时泪腺丰富的我哭成了花猫,而流泪的原因主要归结于结尾那看似美好的团聚。也许当时尚小,没有看出电影中对于人性的思考,只顾同情大卫的遭遇和心疼他的爱,如今再看,当然看到了更多隐藏在电影之后的东西。
首先,最打动我的是——爱。
大卫最初所谓的“爱”是无本的、是虚无的,大卫的爱,却来自于设定好的程式,是可以批量生产的。好电影的开头都是值得留意的,这部也不例外,关于机器之爱的一切,其实都反映在了故事的一开始,这一切,在电影的一开始,就通过那个女机器人的嘴说出来了。什么是爱?爱是我先微张我的双眼,呼吸急促,体温开始上升„„
是的,这是人类在爱的时候,生理层面所产生的变化,而这一切被通过程式被写入到机器里,就像被针扎时的痛感会传导到机器人的核心程序中让它们产生痛苦和类似条件反射的反应。
所以最初大卫的“爱”很简单,这份“爱”仅仅来自于程式的设定,片中的母亲莫妮卡念了七个单词,然后孩子的瞳子一瞬间亮了起来,然后他就开始疯狂地爱上了妈咪,不管今后发生什么,莫妮卡永远是大卫心中最永恒的“爱”。
可是,机器之爱区别于人类之爱,最诡异的地方就在于机器爱一个人,仅仅是因为程式的设定,而人爱一个人,则复杂得太多。哪怕这台机器拥有复杂的潜意识,无限接近了人类,但在这个故事里,程式才是背后真正冷酷的导演。就像片头的机器女人被设置为感受到了有人伤害她要模拟出疼痛的反应,她就只能做出这样的反应;但是与之相呼应的,是机器屠宰场中那个朽坏的保姆机器人,哪怕在上刑场前,仍对大卫百般呵护,当时“她”眼中流出的“爱”是那么的温情,所以“爱”这个东西应该比“痛”要复杂得多吧。而大卫被设置为坚持不渝地爱莫妮卡,那么他就只能忍着痛跨越两千年依然去爱这位人类妈妈。
这份机器之爱,与其说是纯粹无暇的,更不如说是虚无的爱。把人物关系设置为母亲与孩子,是一个灵巧而充满恶意的障眼法,那份被设定的、虚无的爱,放在孩子身上,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自私的显露。如果把故事设置为男女之爱,一个被抛弃了的机器人爱人,做出大卫一般的找寻,假使再纠缠在对方的身边,做出自私的举动,那么观众的观感恐怕就不是感动这么简单了。
所以人类的爱呢?
大卫和莫妮卡这对母子之间,就如我上面所说的,感情是无本的。大卫的感情是被设定好的程式,虚无但永世不渝,而值得玩味的是莫妮卡对大卫的感情。她无疑是爱大卫的,这份爱一开始来自于对濒死儿子的爱,她认为儿子难以存活了,讲这份爱转移到了大卫身上。从她下定决心念出七个单词触发了大卫爱的程式,到她因为大卫为了讨好她撒上了香水;再到第一次把儿子的影像重叠到了机器身上,拿出了儿子的玩具泰迪熊;接着她发现大卫给她写的充满爱意的信件„„这份爱的逐渐加深,导致了她面对无解的局,没有选择去销毁大卫,而是选择在抛弃的同时依依不舍,让大卫躲避危险。
小时候看的时候特别不喜欢莫妮卡这个角色,觉得她误会了大卫,辜负了大卫的“爱”,当初是她决定输入那7个单词激活了大卫自身的程序,为了填满自身因为儿子病重冰封而产生的母爱缺口,然而在亲生儿子马丁奇迹般的回来后,又因为一些列的原因使得莫妮卡抛弃了大卫。可如今看来,若不是因为莫妮卡对大卫的爱,大卫在马丁回到家庭后的命运就只能是与那满月下的废墟为伍了。
再看一看莫妮卡的亲生儿子马丁对大卫又是如何的呢? 小时候看到的只是马丁对大卫的对比与不服气,他害怕大卫抢走自己的妈妈,这也许是每一个孩子的通病吧,对于父母无比的依赖感和占有欲,可他没有注意到妈妈在给他讲蓝仙女的故事时大卫坐在墙角里羡慕与坚定的神情。我觉得马丁是不喜欢大卫的,他的种种行为中总是透出着对大卫的敌意,可是三刷的时候我注意到在泳池边当马丁的朋友们调侃大卫扬言要扒去大卫的衣服时他在保护大卫,若是没有之后的事情,会不会马丁最终会接受大卫,也爱着大卫呢?我不得而知,但我希望是。
那么人类会对机器人产生爱吗?我想可以在另一个问题里寻找答案。
为什么要搞出机器人舞男这个角色,恐怕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机器的设计,本身就蕴含着对人类感情的洞察和愚弄。舞男在片中提到女人,一瞬间就会变成情圣,拿下任何女人都不在话下的样子。他长得帅气,擅于调情,更重要的是技术精湛,满足了对大多数女人对于心仪男子的幻想,你说气人不气人。于是片中那个面对家暴可怜兮兮的女人,在舞男吻她的那一刻,心灵深处没有一软,我想是不可能的,那么在那个过程中,她对“他”有爱吗?
再看看另一个让我心疼的点——蓝仙女。
大卫对于蓝仙女的追逐又何尝不是来自于“爱”呢?
因为那个莫妮卡讲给马丁的童话,大卫躲过猎人,逃离屠宰场,询问Mr.know,最终来到了狮子流泪的尽头,找到的确是另一个“大卫”——以现实中教授已逝的儿子大卫为模型制造出来的机器人小孩。当大卫与“大卫”四目交接时,他忍不住的颤栗,忍不住的疯狂,在他怒吼着“I’m unique”,托起台灯砸向“冒牌货”的时候,我甚至以为“他”已经成为了一个真实的人,“他”拥有了其他的情绪,愤怒,怀疑,沮丧等等,可是仔细想想,这些情绪会不会也是爱的一部分呢?
故事继续发展,在大卫心灰意冷跳入海水之后,蓝仙女又与他不期而遇,他那么痴痴的在蓝仙女像前祈祷,渴求,希望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类,这样他就可以重回到妈妈身边,享受妈妈的爱,可是蓝仙女只是安徒生笔下的一抹希望,并不存在于人世间。最终大卫只能是耗尽电量进入休眠模式,在他眼神黯淡的瞬间依旧保持着祈祷的姿势,就这么一睡千年。
我想电影到了这里其实就可以结束了,人类与机器人之间永恒的区别——情感,可能还是没有办法复制,情感是专属于人类的。
但是斯皮尔伯格或许是一个性情中人,他不忍于库布里克的设计,又添加了那么一个结尾:
2000年后,地球被冰封,人类灭绝了,神秘的来客从曼哈顿的冰层中救出了大卫,并出于对人类感情的好奇,满足了大卫的愿望,让莫妮卡复活了一天,母子二人在一起度过了美好的一天,然后莫妮卡永远睡去。大卫或者醒着睡着,故事结束了。
小时候被这个结尾感动得稀里哗啦,恐怕大卫的眼泪还没我流的多,这个看似留有遗憾的一手却也弥补了当时我对于团员的渴望,何以不期盼大卫能够成为一个真实的人回到莫妮卡身边得到他所渴望的母爱呢?现在再看,发现自己感动依旧,眼眶还是会不知不觉得湿润,还是特别感谢这个结尾,尽管它跟不上剧情的节奏,但无疑是一个美好的梦。
其实这部电影在除了讲述爱之外,还讲述了未来科技带来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机器人和人类之间,在机器人屠宰场,人类暴怒的狂欢,成了施暴者,处理着那些“废物”机器人,这又何尝不是源于人类情感中的恶呢?一部经典电影之所以传世,除了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外,更重要的是带给世人们的感动和反思,它所体现的核心价值正是我们所追逐探索的东西。
第二篇:丁露读《人工智能》心得体会
一
读《人工智能》心得体会
李开复号称最会说话的计算机男神,曾经是微软谷歌的副掌门,现在是创新工厂的大boss,在微博有超过半个亿粉丝。第一此认识到他和人工智能这个概念是在奇葩大会这个节目中,他的观点及幽默风趣的话语引起了我的兴趣,所以在这个寒假中我读了他的《人工智能》一书。
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网上购物、物流快递、高铁、地铁、城市建设等让我们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让我对未来产生了无限的畅想,我的科目二一直没过,为什么人要买车?为什么不能有一辆无所不在的滴滴,当我们要出门的时候它就来了,它是共享经济,它会降低空气污染,甚至有一天车与车之间能对话:“我要爆胎了,快散开”等等。
下一个十年,社会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李开复认为,人工智能、机器人作为大热的方向,也会引领时代变革风,很多逻辑简单、重复式、机械式的劳作被机器人取代;制造、金融、家政等等行业,很多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未来人类50%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但是人与机器最大区别是有感情,在未来创新思维、审美能力、艺术哲学这些更显的珍贵。
人是最复杂情感动物,怎样才能教育好学生,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呢,那就是老师的爱,是人工智能永远无法做到的,我认为幼师这个职业是不会被取代的,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给我们许多帮助,现在也有许多幼儿园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了VR、AR等技术,以后科技越来越发达我们的教学工作也会越来越便利。但是现在微博上有一件事也引起了大家的热议,一位小学教师在教古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时,播放了现实瀑布视频来展现瀑布的气势磅礴,可是瀑布落下真的有三千尺吗?这样会不会局限的孩子的想象力呢,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而每个人对古诗的理解也就不同。在科技高速发展之时要保持与时俱进、不惧改变、不断学习成长就不会被时代淘汰。人工智能会让自己从事的工作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如何运用?这些问题更值得我们大家深思。
长江紫都幼儿园 丁露
2018年2月22日
第三篇:人工智能相关材料
应用:
个人助理(智能手机上的语音助理、语音输入、家庭管家和陪护机器人)产品举例:微软小冰、百度度秘、科大讯飞等、Amazon Echo、Google Home等
安防(智能监控、安保机器人)产品举例:商汤科技、格灵深瞳、神州云海
自驾领域(智能汽车、公共交通、快递用车、工业应用)产品举例:Google、Uber、特斯拉、亚马逊、奔驰、京东等
医疗健康(医疗健康的监测诊断、智能医疗设备)产品举例: Enlitic、Intuitive Sirgical、碳云智能、Promontory等
电商零售(仓储物流、智能导购和客服)产品举例:阿里、京东、亚马逊
金融(智能投顾、智能客服、安防监控、金融监管)产品举例:蚂蚁金服、交通银行、大华股份、kensho
教育(智能评测、个性化辅导、儿童陪伴)产品举例:学吧课堂、科大讯飞、云知声
发展方向思路:
(一)人工智能新兴产业
这部分主要任务是进行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布局,推动核心技术产业化,并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奠定公共基础。本部分涉及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两大工程。其中,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工程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技术。一是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包括深度学习、类脑智能等。二是人工智能共性技术,包括人工智能领域的芯片、传感器、操作系统、存储系统、高端服务器、关键网络设备、网络安全技术设备、中间件等基础软硬件技术。三是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识别、新型人机交互、自然语言理解、机器翻译、智能决策控制、网络安全等。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工程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建设内容。一是各种类型人工智能海量训练资源库和标准测试数据集建设,包括文献、语音、图像、视频、地图及行业应用数据等,这些数据集需要面向社会开放,为广大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人工智能研究和开发提供服务。二是基础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包括满足深度学习计算需求的新型计算集群共享平台、云端智能分析处理平台、算法与技术开放平台、智能系统安全情报共享平台等。三是类脑智能基础服务平台建设,要能够模拟真实脑神经系统的认知信息处理过程。四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以为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提供相关研发工具、检验评测、安全、标准、知识产权、创业咨询等专业化服务。
(二)重点领域智能应用
这部分主要任务是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推动人工智能在家居、汽车、无人系统、安防、制造、教育、环境、交通、商业、健康医疗、网络安全、社会治理等重要领域开展试点,使得人工智能能够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生产力并惠及民生。本部分以基础较好的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无人系统、智能安防等领域为主。智能家居示范工程主要支持利用健康医疗、智慧娱乐、家庭安全、环境监测、能源管理等应用技术,进行具有人工智能的酒店、办公楼、商场、社区、家庭等建设,提升百姓生活品质。智能汽车研发与产业化工程主要面向自动驾驶和安全驾驶,支持智能汽车芯片和车载智能操作系统、高精度地图及定位、智能感知、智能决策与控制等,支持智能汽车试点。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工程主要面向无人机、无人船等无人设备,支持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结构设计、智能材料、自动巡航、远程遥控、图像回传等技术研发,及其在物流、农业、测绘、电力巡线、安全巡逻、应急救援等重要行业领域的创新应用。智能安防推广工程主要面向与百姓安全息息相关的社会治安、工业安全以及火灾、有害气体、地震、疫情等问题,支持利用图像精准识别、生物特征识别、编码识别、智能感知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三)智能化终端产品
这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希望通过合适的终端,实现智能化生产和服务。本部分涉及三大工程。智能终端应用能力提成工程主要是面向具有一定智能计算能力的终端及附属应用,支持其在智能交互、智能翻译等云端协同方面及图像处理、操作系统基础软硬件方面进一步改进。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工程主要支持轻量级操作系统、低功耗高性能芯片、柔性显示、高密度储能、快速无线充电、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关键技术的成果转化与应用。智能机器人研发与应用工程主要支持智能感知、模式识别、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技术在机器人方面的研发和应用,包括生产用智能工业机器人,救灾救援、反恐防暴等特殊领域的智能特种机器人,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家庭服务等领域的智能服务机器人。
(四)标准体系和知识产权
目前人工智能标准领域还处于一片空白状态,关于人工智能的概念仍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人工智能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体系架构,平台与应用之间的接口五花八门,而且基本上都是私有协议,网络、软硬件、数据、系统、测试评估等方面的研发、应用、服务也无章可循。这直接导致了人工智能领域进入门槛过高,无法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因此,建设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体系,建立并完善基础共性、互联互通、行业应用、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等技术标准,已经成为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当然,标准化工作需要相关各方的积极参与,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才能保证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有效促进,推动标准走出去才能增强国际话语权。另一方面,在我们所处的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专利已经成为发展的硬实力,必须要加快重点技术和应用领域的专利布局,同时加强专利合作,提高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效率,积极防控专利风险,增强标准与专利政策的有效衔接,才能保证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并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政策:
2015年5月国务院在《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指出“组织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知道意见》明确提出人工智能作为11个重点布局的领域之一,促进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智能终端、智能汽车、机器人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2016年1月国务院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成为“科技创新2030项目”重大工程之一。
2016年3月18日国务院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人工智能概念进入“十三五”重大工程。
2016年5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在《“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要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推进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创新、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并且政府将在资金、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保障。
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产业影响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对互联网行业产生的影响和变革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在理论技术层面,人工智能技术为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例如,自动定理推理,为网络信息检索、问题求解、远程诊断等问题提供了自动求解方案;自然语言理解,为计算机人类语言理解提供理论和方法;数据挖掘为从数据库中挖掘有意义,提炼出具有必然性、蕴含本质规律的数据提供了规则、聚类等数据处理、建模、评估标准。
其二,在技术应用和创新层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未来ICT等网络技术的发展指引了方向。当前,以智能算法、深度学习、云计算为代表的大规模网络应用已经成为ICT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各大互联网公司在深度学习领域在不断做积极探索,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关注领域,其研究侧重于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在创新方面,深度学习带来了机器学习的新浪潮,推动“大数据+深度模型+数据发现挖掘”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技术与互联网的融合,是两个领域发展到一定阶段,探索创新的必然结果,深度学习为拥有强大计算能力和数据资源的互联网巨头公司带来下一次全面领跑的机会。例如,谷歌、百度在硅谷的研发实验室,在对深度学习、算法升级,对机器学习模仿人脑的智能活动,让机器像人脑一样识别图像、理解自然语言,解析网络内容之间关系做深度探索。百度语音和图像等相关网络产品应用的快速崛起,正是受益于对机器学习等领域的技术突破。
其三,在融合发展层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促进多种科学与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从国际上看,人工智能技术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发展迅速,并且带动了多种信息科学领域的发展,信息学、控制学、仿生学、计算机学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均被运用到人工智能应用中去。从技术发展脉络发展上,人工智能很多技术一直处于创新的前沿,未来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发展至今涉及到多个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包括符号计算、语言识别、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机器翻译与机器学习、智能信息检索、问题求解与专家系统、逻辑推理与逻辑证明、自然语言处理等,逐渐成为更为广泛的智能科学学科。
新时期下面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对策:
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过程中,我们总体上应该贯彻落实创驱动发展战略,立足自主创新的同时,放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技术发展情况,加强跟踪高新技术产业技术的发展态势调整产业结构,统筹全局发展,切实推进由技术革新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工业经济产型升级,同步大力支持我国人工智能相关研究和产业化工作。在具体工作上,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一是要建立针对相关科研成果的产业追踪机制。针对国际国内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正在进行的相关科研活动进行动态追踪,对其科研成果在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应用进行预研预判,为制定信息化发展相关政策规划提供线索和根据。
二是适时引导和推动人工智能相关产业领域的研发应用。加强对人工智能和人脑科学工业领域应用的深入调研分析,掌握工业机器人、新型计算产品、人工神经网络等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坚持应用牵引,整合产学研现有资源,形成一批人工智能关联技术的实验室和技术中心,推动人工智能关联技术在网络、通讯等行业快速发展的应用示范。
三是要加大对人工智能关联技术的资金支持力度,引导人工智能关联技术向通用技术领域的演进和转化。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关联技术和新兴科技、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其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支点。
第四篇:本科可以读人工智能专业了
本科可以读人工智能专业了!
4月7日上午,2018年全国知名重点中学校长教育论坛在西安交通大学开幕,论坛邀请了来自全国重点中学的200余名校长、老师和西安部分重点高中的优秀学生代表。当天下午,西安交大人工智能试验班在该论坛正式发布。人工智能试验班由西安交大钱学森学院组织管理,专业课教学主要依托电信学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IAIR),以及合作培养方微软亚洲研究院、腾讯公司的支持。
为适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紧抓相关学科发展机遇,学校、电信学院和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自去年开始筹备的人工智能试验班创办工作。去年年底,人工智能拔尖人才试验计划方案正式通过了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专家的论证。2018年,西安交大正式决定在钱学森学院创办人工智能试验班,并从今年起开始招生,其中高考招生约50%,入校后再在本科新生中选拔约50%。郑庆华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试验班是与我国未来科技竞争力以及西安交大人才培养创新改革密切相关的重大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人工智能试验班旨在为中国在21世纪抢占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制高点奠定人才基础。人工智能试验班将与微软亚洲研究院、腾讯公司、华为公司紧密合作,深度融合,同时,也将打造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接轨的培养方案,包括课程体系和实验实训等基本的能力训练环节。人工智能试验班的培养也将与卡耐基梅隆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荷兰莱顿大学进行合作。
第五篇:人工智能和超级智能——读《超级智能》后感
人工智能和超级智能
——读《超级智能》后感
2016年大家都听到过一个词:阿尔法狗。去年由谷歌公司开发的AlphaGo以4:1战胜围棋世界排名第二的李世石(第一名是中国的柯杰)。2016年末2017年初,该系统在中国棋类网站上以Master为注册帐号与中日韩数十位围棋高手(包括柯杰)进行快棋对决,连续60局无一败绩。可以肯定的一点,在围棋上人工智能已经领先于人类。可能大家觉得人工智能和以往的其他棋类程序一样,通过推算所有的后续步骤取得胜利。其实不然,如果采用穷举法,围棋的运算空间非常庞大,据计算将超过整个宇宙中所有粒子的总量,没有任何计算机能完成这个任务。AlphaGo采用是学习方式,通过学习棋谱来学会下棋,通过和自己下棋来提高棋艺。人工智能两个关键点,一能看懂棋谱,二能自己练习提高。程序总是固定的有限的,它的内部运行是可以预测的;人工智能不同,能够学习,能够自我进步,它的运行步骤随着学习过程不断进化。
可能大家觉得,下棋这种事人工智能再厉害也无所谓。那我们再看看另一则新闻:IBM的人工智能“沃森”首次确诊罕见白血病,只用了10分钟。人工智能能够给人看病了!我查了一下资料,2016年Watson已经走入中国医院,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等23家医院达成合作,将沃森运用到诊断过程。沃森的前身就是当年那个下国际象棋的深蓝,当年深蓝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时也是一个大新闻。而现在深蓝的后代沃森不仅能够下棋,还能看病,还能回答智力问答(类似猜谜),还能从事法律、金融等多个行业。它能以极快的速度阅读最新的医学论文,理解并运用到诊断过程中,所以一些刚刚发现的病,它也能诊断出来。看看人工智能多厉害,有没有一天会超越人类呢?如果超越人类会怎样呢?
著名科学家斯蒂芬〃霍金曾发出警告,人工智能会控制人类,人类有灭亡的风险。如果你想了解人工智能超越人类以后的可能性,你可以看看这本书《超级智能》。实际上我并不建议大家去读它。首先,本书比较专业,作者尼克〃波斯特洛姆作为牛津大学未来研究院的院长,行文中有很多的专业性描述;其次本书的中文版出版社中信出版公司的翻译是知名的烂。读这本书真是一件艰巨的任务,让我想起大学学习离散数学时的美好时光。
书的全名《超级智能 : 路线图、危险性与应对策略》,很好的揭示了主要内容:超级智能是什么,超级智能如何实现(路线图),超级智能有什么危险(危险性),如何有效避免这些危险(应对策略)。
人类能在地球上成千上万的生物中脱颖而出,占有支配地位靠的就是智力,也就是智能。智能包含很多的内容,比如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规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想象力等等。人类比地球上其他任何生物聪明很多,所以地球生物界人类现在是老大。
如果有一种智能,在几乎所有领域比人类更聪明,那就是超级智能。这种聪明是全方面的,作者指出了6种超级能力:智能升级、战略策划、社会操纵、黑客技术、技术研发、经济生产,并且证明开始拥有其中一种能力的超级智能最终都能获得其他的能力。我的理解智能升级就是能够主动进化,战略策划就是有很强的谋略,社会操纵就是心理学大师加传销话术,后三种就很好理解了。总之这些都是超级智能超脱人类的控制,能够自主发展的必须能力。
书中指出有三种形式的超级智能:
速度超级智能,功能和人脑相似但是速度更快; 素质超级智能,速度和人脑相似但是功能更强大; 组织超级智能,通过将小型智能组织在一起形成远超个体的智能(作者指出现在社会由于组织和沟通技术的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远超以前,但是还达不到超级智能的程度)。
实现超级智能有五种可能方式:
人工智能,通过人工智能程序实现超级智能; 全脑仿真,把人脑切片扫描,通过电子元件模拟每一神经元的功能,模仿人脑实现超级智能; 生物认知,通过遗传生物技术优生优育逐步提高人类智商实现超级智能;
人脑-计算机交互界面,把在人脑和计算机直接相连(比如在人脑植入芯片),实现超级智能。
网络和组织,人类集体智能经过长久的发展或者互联网获得了智能的必备要素(互联网有了自主意识),实现超级智能。
作者认为最有可能实现的是全脑仿真和生物认知,可能最先实现的反而是人工智能。前两者在现有生物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就可以了(虽然时间漫长),而后者则有可能依赖数学家或某个程序员的灵光闪现就能实现。
那么超级智能出现之后对人类会有什么危险呢?(全脑仿真和人工智能的)超级智能出现后,凭借对人类智商压制将取得世界的控制权,人类的命运将交到超级智能的手里,就像现在狗或者老虎的生存环境更多是受到人类的控制。如果超级智能对人类好,人类就能大发展;如果超级智能对人类坏,那人类可能就要灭亡(存在性灾难)。
一般来说超级智能系统在建造之初就有一个目标,对于它来说这就是人生真谛,要为之奋斗终身。我们能不能通过控制人工智能的初始目标来让它对人类好呢?比如把目标设成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第三定律: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这样机器人就只能听人类的话为人类服务了,不就好了么。其实三定律本身就有很大的漏洞,下面的恶性失败模式将会具体来说。
失败1:反常目标实现方式。目标:让人类和平,实现方式:把人类全部消灭;目标:让人类幸福,实现方式把所有人都抓起来装上生物刺激装置,让人一直处于幸福感中;目标:机器人三定律,实现方式:为实现第一定律,避免人类有被伤害的危险,把所有人都隔离监禁。
失败2:基础设施过量。目标:计算圆周率,实现方式:建造大量计算机设施用来计算圆周率,甚至把人作为设施;目标:世界和平,实现方式:把整个地球建满监控设施,让人无法发生冲突。
失败3:意识犯罪。这个比较复杂,大概如果超级智能对虚拟的人(有智能)实施折磨,从人类道德道德来说是犯罪,而机器不一定这么看。
最后作者探讨了一些更为全面的价值观加载方法,试图通过让超级智能具有更加人性化的价值观,确保超级智能为人类服务,而不是毁灭人类。
从我的角度,这部分实际上写的不是那么清晰,或者说看起来不是那么有效。因为如书中所说,超级智能相对人类智能的差别,不是像一个爱因斯坦与一个儿童之间的差别那么小,更可能是像一个人和一只狗之间的差别那么巨大,以至于我们的所有分析只是猜测,让一只狗去考虑怎么控制人类,那只能是想象。
最后我要说的是,虽然人工智能转变成超级智能对人类可能会产生很大的风险,同样机遇也一样巨大。如果哪个国家首先建成了超级智能,对其他国家就有了决定性的优势。同时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对人类带来的生产力提高也是不容忽视的,有专家预测通过人工智能对医疗行业的提升,我们的平均寿命能达到150岁。想想就让人激动。所以前瞻的风险性研究很必要,踏踏实实的推进人工智能在我国的发展更为重要,比如档案系统能不能引进人工智能提供档案服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