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心得体会(5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2:3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心得体会》。

第一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是一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通过深入学习,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要通过深入学习,进一步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四个自信”。要通过深入学习,进一步增强“八个本领”,解决本领恐慌问题,全面提高新时代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素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深刻地体现出总书记用智慧、肝胆、情怀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

总书记以高超的治国理政智慧,展现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卓越领导才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谋篇布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专题,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进行统筹谋划。比如,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基础上,明确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比如,在主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基础上,着力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为我们增强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的战略定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不畏惧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地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条主线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鲜亮底色,是总书记用智慧、用肝胆、用情怀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的动力之源。由于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总书记能够始终“用智慧”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由于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总书记能够始终“用肝胆”奋力续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由于有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作指导,总书记始终能够“用情怀”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学习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应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最深教育、最高智慧。

第二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心得体会

2018年7月16日以来,我积极响应公司党委开展的非党中层干部“一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号召,认真研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著作收录了总书记从2014年8月18日至2017年9月29日期间的讲话、谈话、演讲、批示、贺电等99篇,分为17个专题,书中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大方略。通过学习,我主要有以下三点心得体会: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开篇是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他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信念坚定,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挺起的精神脊梁”。“革命理想高于天。”纵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发展事业的历史,没有一大批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中华儿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天中国的发展进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李梦桃只所以能够扎根边疆,无私奉献,正是理想的力量。人无信仰,精神上就会“缺钙”,意志上就会“迷茫”。进入新时代,要把国家发展得更好,更离不开理想信念的力量。“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因此,我们只有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不移朝着伟大目标奋勇前进,才能让理想信念终成为现实。

二是要坚持改革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全书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了治国理政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思路和举措,书中以大量篇幅,全方位展现了从改革总思路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各领域具体改革思路。特别是对于科技创新,总书记专门指出,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虽然我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但是我们还不是经济强国、创新大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此次中美贸易站在此得到集中体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因此,总书记强调,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改革开放40年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创新才有出路,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不论是党员还是群众人民必须勇敢地站立于潮头,争做创新的开拓者和生力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新世纪历史使命。

三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两个字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全书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可以说是全书的灵魂与主线。总书记亲身体验过农村的艰苦生活,经历过不同工作岗位的磨练,对中国的国情了然于心,对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感同身受。“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中国梦必须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等等,从书中的字里行间,就能深切感受到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真挚情怀。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没有什么理由不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一切工作的成效。

习总书记讲话常引经据典,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古今中外,阅读着习总书记的亲切话语,让我们拥有更多地自豪感。我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结合起来,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切实领会核心要义,把贯穿在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变为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方法和本领。

第三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分为17个专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专题,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进行统筹谋划。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基础上,明确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在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在主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基础上,着力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是为我们增强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的战略定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习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不畏惧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地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习总书记以超凡的魄力和顽强斗争的精神,直面重大风险、重大挑战、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展现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伟大政治家的时代风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将改革进行到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等专题,无不深刻反映了“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的心路历程。总书记强调,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要实,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这些不仅是要在工作中深入开展从严治党、开展反腐败斗争营造舆论氛围,而且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管党治党提供了理论支撑。

习总书记用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情、对中国人民的感情、对世界人民的感情,着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作贡献,其思想理论的高度、观察视野的广度、战略思维的深度、说理论证的力度、话语体系的温度,充分展现了总书记大国领袖的人民情怀、国家情怀、天下情怀。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用实际行动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应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是给我启示最大、教育最深、智慧最多的一本读物。

第四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心得体会范文12篇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展开了雄伟壮丽的新画卷,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把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出全面部署,开启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征程。

习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深刻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实践者和推动者,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担负着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伟大历史坐标下,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节点,检察机关要积极投身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有力推动者和坚强保障者。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牢记宪法定位。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将有力推动和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宪法修正案精神上来,牢记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自觉做宪法规范的遵守者、宪法精神的弘扬者、宪法权威的维护者、宪法实施的推动者,恪守国家落实宪法确定的各项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要聚焦主责主业,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历史性成就,需要法治守卫;改革发展这艘航船,需要法治护航。要始终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中心,立足检察职能,聚焦主责主业,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检察工作方向,充分运用政治智慧和法律智慧开展法律监督工作,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规范监督,要在法律监督主业上提供满足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需求的丰富的检察产品,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加强法治宣传,弘扬宪法精神,传播法治理念,推动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三要推进司法改革,提高司法效能。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司法体制改革作为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进行到底。我们要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内设机构改革、认罪认罚从宽等各项改革任务,大力实施科技强检战略,促进检察工作机制创新和新时代检察事业发展内生动力增长,提升检察工作效能。

四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法治能力水平。“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必须靠人去实施,法治必须靠人去践行。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是依法治国的客观需要。要坚持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检察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驰而不息推进思想政治建设、素能建设、作风建设,提高检察队伍整体素质、公正廉洁执法水平以及法治能力水平,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素质过硬、作风清正廉洁的检察队伍,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保障宪法法律正确统一实施,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积极推动依法治国,也是检察工作的应有之义。我们要积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恪守宪法定位,坚持厉行法治,不断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贡献检察力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深刻地体现出总书记用智慧、肝胆、情怀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

总书记以高超的治国理政智慧,展现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卓越领导才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谋篇布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专题,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进行统筹谋划。比如,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基础上,明确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比如,在主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基础上,着力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为我们增强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的战略定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不畏惧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地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总书记以超凡的魄力和顽强斗争的精神,直面重大风险、重大挑战、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展现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伟大政治家的时代风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将改革进行到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等专题,无不深刻反映了总书记“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的心路历程。总书记强调,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要实,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所有这些,不仅为深入开展从严治党、开展反腐败斗争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而且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管党治党提供了理论支撑。

总书记用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情、对中国人民的感情、对世界人民的感情,着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作贡献,其思想理论的高度、观察视野的广度、战略思维的深度、说理论证的力度、话语体系的温度,充分展现了总书记大国领袖的人民情怀、国家情怀、天下情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指出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专题充分证明了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国家情怀、天下情怀。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不断连续的新起点;针对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脱贫等问题发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真扶贫,扶真贫;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就为我们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类作出较大贡献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条主线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鲜亮底色,是总书记用智慧、用肝胆、用情怀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的动力之源。由于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总书记能够始终“用智慧”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由于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总书记能够始终“用肝胆”奋力续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由于有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作指导,总书记始终能够“用情怀”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

总之,学习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应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最深教育、最高智慧。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重要论述是党员干部汲取智慧的思想宝库,推动工作的行动指南。现就个人学习这部重要著作的认识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提高政治站位,积极主动学习。作为企业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工作者,我从提高政治站位,加强主动学习入手,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这部著作的重要论述、睿智见解、精彩金句进行了摘录,并就学习的体会和感悟与身边同志进行了交流探讨,还从政治素养、个人品德、工作发展、指导实践方面对照检验了自身言行,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了“四个自信”,增强了“四个意识”,切实提升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工作的自觉性,进一步坚定了维护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把握内涵实质,提升素质修养。为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重要论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以领会核心要义、把握精神实质、汲取智慧营养、指导工作实践为目标,通过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进一步深刻认识到这部著作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权威读本,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光辉著作,是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向深入的最好教材,也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立身修德、谋事创业的必读佳作,历练心智、奋发进取、推动工作的对照标尺,并通过履职尽责、积极进取,有效提高了工作质量。

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受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我们深刻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取向。我们要按照习近平同志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关于“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的要求,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将环保意识植根在每个人心中,把更加自觉珍爱自然、更加积极保护生态作为公民的基本美德。

把制度设计的行为规则变成自觉的行为规范。在《对新常态怎么看,新常态怎么干》中,习近平同志要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形成内生动力机制”。只有让人们自觉地把制度设计的行为规则变成自己的行为规范,生态文明制度才有实效。我们要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制度为基础,引导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形成一个生态意识自觉、生产行为自重、生活行为自束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习近平同志强调:“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人人都是主角,应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习近平同志指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建章立制。在《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中,习近平同志鲜明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人与自然关系构成的社会是环境自由与环境限制、环境利益与环境责任、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相统一的社会。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功能就是通过产权界定和明确责任尽可能减少“公用物悲剧”的发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与体制不健全有关。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约束性制度缺失。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论述,一个突出感受就是“严”字,即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按照系统思维加快形成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涉及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两大方面,而生态环境制度又包括国土空间布局、源头保护、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内容;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又包括资产产权、资源有偿使用监管等内容。可以说,生态文明制度具有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特点。习近平同志按照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思路,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要求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加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管,推进环境保护督察,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许多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论述,都体现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思维。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法治的保障作用。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革我国环保管理体制》中,习近平同志提出“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这一重大改革有利于增强环境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有效性,为克服一些地方重发展轻环保、干预环保监测监察执法明确了路径。按照这一思路,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提出:“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综合性和环境监管的综合性特点。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为此,我们必须深刻理解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绿色发展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习近平同志强调“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自然资源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那些为了GDP而造成“生态赤字”和“环境透支”的发展模式不仅不能成功实现发达状态,相反却会出现生态与经济的同步衰退与崩溃。

绿色发展是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习近平同志要求“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当以生态文明为标志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成为大势所趋时,绿色发展便成为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并从中创造新的增长点,让老百姓在享受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还能同步享受生态财富的福利。为此,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绿色发展必须节约能源资源。在《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中,习近平同志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要求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我国主流的生产生活方式。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能源资源匮乏已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稀缺就需要合理利用,如何做到合理利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我们建设“两型”社会,推进生产方式、消费方式革命性变化开辟了一条崭新道路。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等专题中都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学习这些重要论述,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环境就是民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建设生态文明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中,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也不可或缺,而且是金山银山不能代替的。当各类环境污染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绿水青山就更为珍贵,而且是一种“共同财产”,人人都可共享,提供这种最公平、最普惠的公共产品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意愿。

建设生态文明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应有之义。在《保护生态环境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中,习近平同志指出,现在,我们已到了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的时候了,也到了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的时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简单用征服自然的程度来判断全面小康或现代化实现的进度,显然是片面的。习近平同志在《下大气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中说,如果盲目开发造成破坏,今后花多少钱也补不回来。

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生存环境的情怀。在《弘扬塞罕坝精神》中,习近平同志基于生态的永续价值高瞻远瞩地要求“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在《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中,他通过“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史例,诠释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辩证关系。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永续发展的本质就是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从代际公平上讲,每一代人在满足自身发展和消费需要的同时,都应该自觉承担起责任,兼顾后代发展的需要。习近平同志的许多重要论述,体现了为子孙后代着想的殷殷情怀和历史担当。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是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读本。全书569页,分为17个专题,结合镇村工作实际,我选学了《建设美丽中国》这个专题。

建设美丽中国,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领会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一是必须立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自然观。二是必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三是必须坚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基本民生观。四是必须把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整体系统观。五是必须遵循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

作为粤北山区的小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发展道路,充分发挥自身的生态优势,全面推进开展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工作。首先,要全面增强生态魅力。要加快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努力建设“一村一品”特色支柱产业工程。其次,要发展生态旅游。发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打好组合拳,让人们享受最高质量生态产品的同时,通过开展健康养生活动、户外运动等,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为早日建设成梯田农业文化特色小镇夯实基础。

开展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内容是既是当前广大党员干部急需落实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种迫切的现实需求。是提升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认识,紧紧围绕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导广大干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重要章程,以下是我学习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要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信念坚定,是一种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挺起的精神脊梁。革命理想高于天,回顾历史,我们发现没有一大批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中华儿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天我国的发展进步。要把我国发展得更好,离不开理想信念的力量。我们共产党人要锤炼党性,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党员干部要有对人民怀有无比热爱的情怀。热爱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力量源泉。爱祖国、爱人民,是最深沉、最有力量的情感,是博大之爱。新时代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要做到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大爱,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脚踏实地践行党的宗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党和人民,一个满意答复。

党员干部要有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事实是真理的依据,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总书记曾经说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近代中国发展史反复证明,只有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采取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党和人民事业才能走上正确轨道,才能取得人民满意的成效。我们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世界、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领导艺术,掌握真实情况,把握客观规律,发扬务实高效、不尚空谈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好。

党员干部要有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开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将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党员干部要有敢于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细心观察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尊重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果断作出决策,把开拓创新作为一种常态,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又从实践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敢破敢立、敢闯敢试,义无反顾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共收录了总书记在2014年8月18日至2017年9月29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谈话、演讲、批示、贺电等99篇,自出版以来,就被“圈粉”无数,我也是其中一位“铁粉”。

谈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何在国内外出现“抢书”的现象,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它,为了解一位领袖、一个国家和一个几千年的文明打开了一扇清晰而深刻的窗口”;广大网友表示:“这,虽然是理论著作,但一点儿也不生涩”,“实事求是,不回避问题矛盾,既让人明白原因,又使人懂得如何解决”。在细细品读之后,我也深刻感受到,总书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和独特思想魅力,为我们当前以及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如何更好做好本职工作,实现审计监督效能也明确了方向。

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准确定位审计监督作用

在第六专题《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一文中提到:“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审计工作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综合经济监督部门,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构建科学审计体系,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能,着力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结合江汉实际,聚焦供给侧结构改革、“放管服”改革、精准扶贫等政策措施落实,聚焦有限财政资金的规范使用,聚焦《准则》、《条例》贯彻执行,不断完善计划、质量、激励、约束、信息等环节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审计职责,为促进江汉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二、坚持以新时代特征为把握,强化“民本审计”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等。审计部门要始终把民生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加大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城乡住房、生态环境、扶贫开发、科教文化、社会稳定等领域的审计力度,加强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的审计和调查,敢于攻克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各项资金合理、有效使用,着力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开拓审计事业新局面

总书记不同场合、不同时期都在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前进和永葆青春的动力,审计创新是审计工作和审计人员不断保持与时俱进的动力。随着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仅在审计理论、审计体制、审计内容上创新,而且还要在审计思维方式、审计技术方法以及审计管理上也要不断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采取新举措,推动审计事业健康发展。针对审计工作量化考核指标繁琐、审计项目周期不

一、审计风险加大等问题,我们务必推陈出新,以更加科学的方式,有步骤、有深度的完成各项考核任务;有效发挥审计对象数据库的价值、促进“政府投资管理监督平台”的研发运用,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加强“三位一体”审计模式的深入推行,促进专家复核结果转换,提高政府投资审计质量;不断加强对审计法规库查询小工具的推广运用、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促进局机关内部管理优化升级。

四、以审计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审计队伍廉政建设

第二卷第五专题《坚定不应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文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近年来,我们党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力量,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九大又赋予了审计机关新的使命,我们肩负着党和人民的期望,务必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不断加强阵地建设,培养一支忠诚担当、敢闯敢干的审计队伍。以制度管人管事,健全完善《机关考勤制度》《审计“八不准”管理制度》、《审计项目进度管理办法》、《“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办法》等机制,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加强审计干部意识形态领域建设额,树牢廉政底线、纪律红线意识,进一步建立健全廉洁自律的监督制约体系,弘扬审计文化,争做廉洁自律的模范,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从严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增强审计干部履职担责意识,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和廉政建设,引领审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其实,在认真回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一、二两卷,不难发现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思想都能在其中找到理论指导,这本既能教我们干好本职工作,又能指引我们走好人生道路的著作,堪称我们人生之路的权威。最后,我觉得我们应该感激,在这样一个大有可为的机遇期,有这样的著作,指引我们如何在新时代谱写审计新篇章。

党的十九大之后,总书记再次向全党发出号召:全党来一个大学习,增强“八种本领”。这是新时代的规定动作和必答题。如何搞好学习?读书,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和举措。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首先应是一个读书人,并且努力做到日知、近思和传习。只有求知若渴方能腹笥丰赡,才能更好的走进新时代、适应新时代,有为于这个伟大时代。

日知。在中华文化的传统里,读书人之所以一直倍受尊崇,就是因为“读书明理”、“读书志在圣贤”。而如何做到好学?《论语》中说:日知其所亡,月不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意思是说,每天知道一些不知道的知识,每月不忘记已经掌握的东西,这样才可以称为好学的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思想家顾炎武据此著《日知录》称:手不释卷,读书常读常新,每有所得,即记录成文。古人亦云: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对于读书,汉高祖刘邦有着深刻的历史醒悟。据《全汉文》记载,刘邦告戒太子刘盈:“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汝可勤学习。”这是刘邦留给后代振兴汉室的锦囊妙计:好好读书。唐太宗李世民对读书同样有着惊世感悟:“不学,墙面,莅事惟烦。”就是说,不学习,如同整天面对白墙,事情越理越烦。清兵入关后,清廷要求王公大臣必读《三国演义》、满族子弟必读《老子》,康熙本人则潜心研读《孝经》。一代伟人毛泽东对读书的执著与运用,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毛泽东曾十七次批注《资治通鉴》,并评价说:一十七遍,每读都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在推进中国社会变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总书记的读书生活,一直保持着青年时代孜孜不倦、博览群书的求知习惯。读书,使总书记拥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政治智慧,是新时代党员干部读书学习的楷模。

新时代的日知,应该知什么?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提出要与时俱进,用学习克服“本领恐慌”,既强调学习对党员干部个人本领提升的意义及必要性,又强调学习对社会发展、民族振兴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先后发表了《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研究》《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等十多篇重要文献,可谓语重心长。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读懂过去,读懂现在,读懂未来。首先是要读懂新时代。新时代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开创性时代,知新是新时代学习的一个鲜明特征。读懂新时代,首要的是要认真研读总书记的著作,读懂弄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卷)。迄今为止,这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政治领导人所无法超越的时代经典,是给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开出的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的时代处方。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指路明灯,更为指导和引领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源泉。其次是要读懂过去。读懂党史、国史、民族史和人类史,读懂中华文化的传统经典,只有经史合参方知现在和未来,才能知道从那里来,要到那里去。同时还要读懂意识形态这门综合学科。世界上只有专业文凭,没有政治家学位。古人说“君子不器”,意思是说为政者要上下古今中外无所不通,不能局限于某个专业或某一领域的知识和学问。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历、不同岗位,分别列出不同的阅读书单,及时补充完善岗位职责所需知识,科学调整知识结构。力戒捧着已有的文凭、学位走进“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的困境,恪守“古之学者为己”、更新“今之学者为人”的学习观念。只有与时俱进更新知识结构、提升学问修养,方能厚德载物、担当重任,才能成为真正适应这个伟大时代的党员干部。

近思。关于学与思的辨证关系,孔子也给出了明确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同时《论语》还告诉我们:“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其意是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南宋朱熹、吕祖谦根据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著作编订的国学经典《近思录》告诉我们,就眼前的问题思考,由近而及远,下学而上达,不废初阶,循序渐进。关于思维的问题,恩格斯也曾给出浪漫的表述: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同时又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

新时代的近思,到底思什么?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提高这五种科学思维的水平和能力。作为战斗在中央主管意识形态方面工作综合职能部门的党员干部,必须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努力实现政治自觉、学问觉悟,以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姿态投身到这个伟大时代。

传习。科学的理论只有通过实践的转化,才能变成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论语》中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其中“传不习乎?”就是说,传授做人做事的学问,是否做到了真正实践。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王阳明据此著作《传习录》提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人的认识和实践是不可分的,只有做到两者统一,才能避免盲目行事或空谈不实之病,一切困难也会迎刃而解,这就是“知行合一”的重要思想。

新时代的传习,必须习什么?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这就是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实践命题。古代先贤圣人曾给为政官员设计的优秀标准是“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同时提醒:“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党的十九大之所以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记者云集北京采访,近200家境外英文主流媒体刊发报道6100多篇,均创下历次党代会新的历史新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之所以在全球发行超过660万册,出版24个语种27个版本,在20多个国家举办30多场新书首发式、研讨会、图书展销等活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刚刚推出,16个国家的知名出版机构同中国签署国际合作出版备忘录,共同翻译出版这些国家语种版本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党的十九大之后,来自120个国家、200多个政党和政党组织领导人齐聚北京共商大计,这样的大场面,在世界政党史上也是罕见。这都充分说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模式、中国故事已逐步成为风靡全球的“中国风”。可以说,中国古代先贤圣人对为政者的期盼已逐步成为现实。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深刻领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奋斗目标、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这是中国共产党向新时代发出的集结号和战斗令。这就要求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做到知行合一,既要知之、悟之,更要行之、恒之。既要有古代读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抱负和家国情怀,还要有新时代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大胆创新,为人民幸福立言,为民族复兴立德,为新时代立功,真正成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党员干部先锋队。

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结合乡镇工作实际,我认为乡镇干部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学懂弄通,提高政治站位。要研读研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这一重要著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懂、弄通、做实。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增进高度的政治、思想、理论、情感“四个认同”,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忠诚维护核心、坚定看齐核心,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实现新作为。

二是学以致用,提高工作能力。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熟练掌握和运用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方式,谋划、决策和推进工作,全面提升能力和水平。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学习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谋划好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确保中央和省、市、县委召开的重要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出台的重要文件或领导同志作出的批示指示,能在第一时间学习领会,第一时间贯彻执行,推动工作开创新局面、实现新发展。

三是践行宗旨,提升服务水平。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从政理念,坚持把“人民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保持尊民、爱民、为民的感情,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强化各项联系群众制度落实,扎根基层,时时刻刻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第五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二卷》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收录了总书记在2014年8月18日至2017年9月29日期间的99篇重要著作,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书17个专题涵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读本,是我们党员干部开展社会主义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规划纲要。

本书17个专题分别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改革进行到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文化自信;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合作共赢;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深刻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后,我有如下收获:

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闪烁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全书记录了习近平同志多个专题的讲话内容,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历程,彰显了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进程当中的伟大思考和伟大智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问题导向,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和问题思维等充满哲学智慧的思想方法,来认识把握中国和世界的问题,既蕴含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又具有充满时代气息和实践创新的特点、理念和品格。

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诠释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充分展示了党应具备的信念,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守自身信念,积极创建美好生活。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内涵丰富,“四个自信”是科学统一的整体,彼此之间相辅相成。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的基础,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则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

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蕴含着中国文化和历史典故。“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习总书记善于联系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在对一些重大事情谈出看法和体会时,善于引用历史典故回答现实问题,思想精辟深刻、鞭辟入里,语言生动、很接地气。《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切中肯綮,时时充盈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处处闪烁着历史文化的光芒。习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对于中国这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如何继承和创造性地学习运用传统历史文化,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载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心得体会(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心得体会(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心得体会

    情怀 担当 作为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心得体会习近平同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最近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该书生动......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心得体会 高州一职张悦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8月18日至2017年9月29日期间的讲话、谈话、演讲、批示、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节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节选)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2017年9月29日) 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学习心得体会五篇范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学习心得体会【篇一】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这些年的著述很多,从广大群众耳熟能详的《之江新语》,到颇受政界学界好评的《习近平用典》,无不闪......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心得体会_1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心得体会 XX年10月18日至24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心得体会(5篇)

    干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心得体会第一篇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传达省委《关于认真学习第二卷的通知》,研究部署我市学习宣传贯......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强调,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