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新课改心得体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
自2010年秋季以来,趁着甘肃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东风,我校作为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新课程的改革也提到议事日程,首先是新课程通识培训,然后是暑期各学科的新课程培训,紧接着便是将新课程从理论走向实践。随着一学期的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我对高中新课程改革有了粗浅的认识和点滴实践体会。
第一、教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英语教材是一套图文并茂、内容新颖、编排科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好教材。新教材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传授语言知识外,还注重对学生文化意识、情感态度以及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过去的教材相比,新教材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新教材的教学目标更具先进性和时代性
新教材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在初中的基础上,巩固和扩大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其心智、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整体提高人文素养,为其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2.新教材的编排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
这套教材主要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因此在教材编排上注重先是信息的大量输入(读和听),既而输出(说和写)――即语言运用的过程。
3.与旧教材相比,认识到旧教材词汇复现率低,NSEFC在词汇训练上作了相当大的调整,在每个单元都设置了大量形式多样的词汇训练。
第二、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变化
新课程的事实也要求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也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标准。
首先,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其次,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推进必将促进新课程的不断成熟。而作为新课程的一线实施者,除在新旧课程交替的非常时期,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许多不可预测的困难。但是我们首先应从以往的经验中走出,不受以往经验的约束和支配,踏踏实实地把新课程作为新事物来认识和学习,立足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实践中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作为经验不足青年教师,我更应该向前辈多多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出有效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第三、教材处理方面的点滴体会
1.各个板块的教学方式特征明显。Warming up 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读前活动,考虑到课时紧凑,而且热身的目的(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为充分地进入阅读活动作准备,因此没有必要花费一节课的时间进行热身活动,可以直接插入到读前活动中,通过问卷调查、看图讨论、情景听说、思考问题等多种形式的开展活动。阅读教学还是按照任务型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分读前、读中、读后,主要参考了英语周报光盘课件,并根据自己备课的思路和学生的特点做适当的改动和增删。例如:1)Warming up & Pre reading:Unit 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的Warming up列举了六个人的详细资料和相应的视频,我们只是很简单地让学生了解一些六人的事迹,视频也选取其中一个(Mandela)放一下。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所掌握的信息来作出判断:Which of them are great men and which are just important men.Then give reasons.。2)While reading:Unit 4 Earthquakes,a)scanning,设置若干寻找数字信息的问题(When did the earthquake happen? How many people were killed and injured during the quake? How many buildings were destroyed? Were there any people coming to rescue them? Who?); b)skimming,找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并根据主题句分段; c)listening,通过录音掌握全文要义,并完成P27的Ex.1(连线配对)和 Ex.2(排序);d)careful reading,通过细读处理每部分的细节问题。
2. 语法教学不应淡化。我们应该明确语法教学的目的,改变语法教学的方式。语法教学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有效手段:其最终目的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记住一些语言规则,而是将语言的形式与其意义、交际功能有机结合,通过实际中的语言运用去内化语言规则,从而达到使学生能准确运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的目的。语法教学的形式可以多样,观察法,发现法,归纳法,演绎法,甚至任务型教学法都可以运用到语法教学中去,而且可以综合以上的多种方法。
3.听力训练难度加大。新教材在听力的训练上对学生的要求是很高的,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我主要尝试根据材料的难易程度对听力练习作了一定的处理和修改,比如:Unit 1 P6的听力训练材料内容并不难,但是练习要求学生把所获取的答案再转换成间接引语,对于高一新生而言难度比较大,我们就要求学生把答案找出即可。再如:Unit 3 P23的听力材料较长,练习2要求学生填充表格所缺失的信息,把题型转换为选择题,降低难度,从而让学生养成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当然,有个别材料过难,就把材料印发给学生当作课外阅读的补充。4.口语训练操作性不强。新教材的口语训练部分仅仅提供了交流的情景或主题,而不给出功能句,这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缺乏操作性。因此,在时间过程中,我尝试把口语训练结合在阅读及听力活动之后(Post reading中的discussion其实就是speaking);或者也可以根据口语训练部分提供的话题自行设计活动,并给出功能句来展开针对性训练。作文训练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由简入难的原则,设计的写作题目能根据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开展写作,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同时给予一定的写作技巧指导,从给予有关写作内容的提纲,到如何开展大脑风暴的控制写作和指导写作,过渡到较自主地根据内容范围要点判断写作内容的自由写作。写作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从初级阶段对文章的缩写、续写、改写逐步发展为较高层次的自主写作。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写作指导,帮助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5.语篇教学不能忽视。每个单元有两个语篇,与该单元主题有关。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并为学生提供书面表达的示范。不同于精读课文,通常把他们当作泛读课文来处理,因此所花费的时间通常也相对教少。当然,如果文章内容较好,也可以把若干语篇作为精读来处理。
6.配套内容相得益彰。新教材在每一单元最后还设置了学习建议Tips,复习要点Checkpoint,评价Assessing,而且每个单元设置了项目活动Project等配套内容,这些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自己检验所学知识,找出问题和困难及其解决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根据新课标及我校的课时(40分/节)安排,在时间上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鉴于这种情况,开学初,我就让学生熟悉教材结构,向学生指出这几块内容,要求学生自己在单元结束时利用起这些材料进行学前与学后的对比,反思自己的进步与问题,适时调整学习策略。
总之,对我而言,从新教材的接触,使用,探索,研究,终将是一个漫漫而又非常充实的过程,我相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在新课改的理念的指引下,在日常教学的不断实践和探索并总结下,做个有心人,总会有新收获。
第二篇:高一物理新课改心得体会
高一物理新课改心得体会
转眼间高一学年的工作就快要告一段落了。由于这一届高一采用的是新课改后的教材,我感觉到每次要上一节物理新课的时候,都要思考许久来寻求新的教学方法。都感觉到自己不会讲课了,主要原因在于担心对于新课程的思想和要求把握不好。而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新教材对于每一个知识点所采取的都是渗透的思想,来试图让学
生递进式的掌握(如速度——时间的关系,教材共利用了三次来完成)。以及学生对新课程的学习上存在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如基础知识和自我约束力)等。我认为在新课程观念下,好的课堂应该是老师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鼓动激励学生互相讨论、动手实践、积极思考,不但出现“将教兵”,还要出现“兵教兵”的场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一些物理概念及公式的推导;还有对于物理的探究式实验也应该在老师的预知下,由每位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来自主实施。即:①注重体验;②适度探究;③把握节奏,面对高考;④寻求好的方式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1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几项措施
我感到对于物理的新教材的跨度比较大,因为以前的教材是从力开始的,而新教材是从运动开始的,这样学生对运动学的学习所得的收获和我预想的差距较大
本学期的高一物理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由于第一次教新课程一点经验都没有,可我相信工夫不负有心人。我勤学,只要有学习的机会都不会放过,这学期我外出听课8节同时作了很多新课程高考和会考题。这使我对新课程高考和会考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肩负高一四个班教学任务的我,更觉得责任重大。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发挥去年的教学经验和创新教学。静心回顾过去的一学期中,我个人认为有些措施还是有收效的。
第一,热爱学生,平等相处,亲密合作。
在过去教学中都热爱学生,只有对学生热爱,投入教学热情才会高涨。就能在教学过程渗入情感教育加强教学师生的交流,营造宽松学习气氛有利学生学习积极性。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有意识先接受老师,才接受老师所教的知识.所以,师生互相尊重,平等相处,拉近师生的距离,达到和谐、融洽师生情感,使学生感到老师是生活和学习中的知音,能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所教科目的学习态度,能在学习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二,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物理是一门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性和知识性融于趣味性教学。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有美商的学习习惯,以往教学中不少学生在考试或作业书写不规范,在改考试卷或作业因看不清楚缺乏美感被扣分,教学过程为了不必错误,强调形成美商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中还尝试新方法。
1、情境教学
在教学中,精心设置情境.如,学生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时,叫学生用不同的力敲桌子手有什么感觉,为学生猜想提供感性铺垫,在设计题目,我注意把设疑性转
化生活有趣的情境,从而使学生通过生活例子教学将难化易。
2、指导学生归纳小结,使知识系统网络化
小结的环节就好像种庄稼收获的过程.如何对一堂课进行小结,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出与之适应的课堂小结,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可结合实际情况,尝试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加以小结、整理。
在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我坚持“立体分层”原则,依次让一名成绩优秀的、中等的、后进的学生对课堂所学进行小结表述。由于接受能力的不同,他们大致分别能小结表述出90%以上、70%以上、60%以上课堂所学。通过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特别是优生的创新火花,中等及以下学生什么地方尚未理解和掌握,为后续教学中及时查漏补缺,探求新知设下伏笔。
考试复习中注意帮助学生加强知识体系间的联系,将知识编织成条理化、系统化和网络式,好象一部电影,学生随时抽出某个片断,对上题目击破,学生自由地驾驭知识。
三、换位教学
针对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的特点,我特别注重换位教学。
老师对课本的知识非常熟悉,随时能够驾驭课本的知识,但学生就不一定能够做到。老师在教学上进行换位,假如我现在是学生应该怎样学好老师教给我的知识。从换位教学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为以后教学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换位教学,老师多为学生的学习思考,改变学生不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学生对我的教学还是非常满意,我发觉,虽然没有新课程教学经验的我,对新课程变化还有点估计比较好。期中六校联考考试卷是我校高一备课组出的,得到兄弟校老师高度好评,内容比较好,考完后学生高兴,我也感到欣慰。
无论怎样我下一学期都需要更加努力学习,脚踏实地地工作。
第三篇:高一地理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高一地理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8月23日——25日,我参加了为期3天的高一地理新课程培训。在新课改的滚滚大潮中每个教育者都在寻找自己最佳的导航方式,在这个大潮中,我是个新手,通过这次培训,我对高一地理的教材编写、体例设计、模块处理等有了新的认识,现将培训内容和我的体会报告如下:
一、课程定位、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是人文社会领域和科学领域的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要求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掌握地理学习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高中地理必修共6学分,必修
一、必修
二、必修三各2学分。选修的内容有:《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必修一》的基本地理思想是: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自然环境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以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运动为核心,揭示基本的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必修二》的基本地理思想是:人类从事各种活动,都应该协调与环境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讲求环境伦理道德。
《必修I》以自然地理内容为主,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形的塑造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等内容,主要介绍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并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来探究地理过程、地理事物现象发展变化的成因。教材的体例设计有:内容提要、思考或读图思考、活动、阅读、案例、问题研究六块。其中内容提要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如第一章《行星
地球》的内容提要是:
“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中?
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地球的运动有什么规律?
地球运动有哪些重要的地理意义?
地球具有怎样的结构?”
学生通过内容提要了解本章要掌握的内容,带着问题在学习中找寻答案。关于其他几块的处理,专家讲:“阅读”就是读了就完了,起到扩展知识的作用。“活动”:提倡教师和学生动手做,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可以观察现象,总结规律。如:讲热力环流时,教师可准备一个长方形的玻璃箱,倒放在桌子上,把一团蘸了柴油的棉花团点燃,放入箱内,观察烟的运动方向,这样能形象、直观地展示热力环流现象。问题研究侧重过程和方法,其结果具有开放性。如:畅想型问题: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资料来补充问题研究的内容,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写成小论文,在班内张贴或者可以向学生刊物上投稿。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图片、视频,勾起学生“好奇的小虫子”,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紧扣课标,指导教学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解读学习要求,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教学难度。对课标中的“内容标准” 的分析和解读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是一节课的方向和灵魂,如果方向错了,这节课可能不会太成功。研读课标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案例:“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必修1第11个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
①了解洋流概念。
②运用行星风系分布图和洋流分布图,归纳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
③对照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渔场分布图等专题图,分析洋流对全球热量输送、沿岸气候、渔场、交通及海洋污染的影响。
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洋流概念。②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并绘制全球洋流分布模式简图。③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设计时如果为了培养培养学生执果索因,探索疑问的好学精神,加入了旧教材里“洋流形成原因”这一目标,则不符合课标要求,教学容量就有些大。所以,在作教学设计时必须遵循课标所指明的教学方向。
案例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必修1第14个内容标准)学习要求:
①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的认识,归纳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并深入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③判读相关地图,与同学相互补充,说明图中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
设计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的认识,归纳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②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并深入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③判读相关地图,与同学相互补充说明图中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若加入目标④在深入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基础上,掌握绘制 “理想大陆表面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的方法。这一目标对于学生现有能力来说,目标过高,不容易突破。
例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必修1第18个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①认识人类活动可能对自然灾害产生诱发和加剧的影响,进一步确立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观念。
②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初步树立科学发展观。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认识人类活动可能对自然灾害产生诱发和加剧的影响,进一步确立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观念。②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初步树立科学发展观。
三、根据教材、提出建议
1、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维度是建构课程总体目标的宏观思维框架,并非每一节课教学目标设定时都必须兼备的要件。
2、三维是从不同视角对整体目标的描述,不能简单理解为,每一节课都是必不可缺的三个部分,更不能以具体的教学环节对应某一维度的目标。
3、在做教学目标设计时不要出现“使学生---------”“让学生--------”可以运用一些词如:识别、指出、辨认、列举、描述、简述、说出、分析、简要分析、结合实例说明、确定、评价、开展、探讨等。
4、酝酿教学情境:如古诗词酝酿教学情境“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反
映了我国江淮地区在准静止锋影响下,出现的“黄梅时节家家雨”的独特梅雨现象。“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茫茫四无边,朝来暮去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说明了地球上海陆变迁及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she)”反映了男人烧山耕作,女人下山背水的劳作场面,说明烧山种田毁坏了涵养水源的森林,造成山上水源枯竭,人们生活艰难的惨状。还可以用正反方(或多人参与)的辩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用小实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为支撑,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用多样化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创设教学情境:如:
信息搜集、地理讲演、地理竞赛、角色扮演、地理辩论、地理游戏、地图绘制、地理摄影、教具制作、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观测、地理参观、地理旅游、野外实习、方案设计、论文撰写、编辑地理小报等。
5、指导学生记笔记和绘图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6、适当给学生介绍一些实用性很强的地理规律记忆口诀:在地球俯视图中南北半球的判读—“北逆南顺”;大气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太阳暖大地、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大地”;等温线上弯曲的判读—“高高低低”;闭合等温线区域内温度值的判定—“大于大,小于小”;利用等温线判断洋流的性质—“低来寒,高来暖” “北低为北,南低为南”“凸向即流向” “暖高寒低”;
以上内容为我所学内容的概括和总结。我认为在新课改形势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很重要。由于平时,我们对学生爱之深,责之切,管的严,抓的紧,学生在学习中对老师有严重的依赖性。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适当的放手,给学生独立“活动”的空间,可以从培养学生课堂的举手率入手,如在讲三圈环流时,我先踮起脚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圆,边讲边画出了南半球的大气环流图,然后做了个够不到的动作,说:谁能帮我画北半球部分?此时,不管学生会与否都会有同学帮我,一个学生在画时,其他同学也会帮着“出谋划策”,此时,我初步的目标就达到了。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从细微入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贵在坚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然,作为教师自己也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希望做一位有心的“烹饪师”,让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既好吃又营养”的地理大餐。
第四篇:高一新课改学年总结
高一新课改学年总结
我校新课程只进行实验了短短的一年,但是,这一年,给我们学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
新课改,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新课改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身素质的舞台,为我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
新课改,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
我校的教学研究有着优良的传统,教学研究蔚然成风,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早已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新课改以来,我校的教学研究更加活跃,老师们在进行常规教研活动以外,又进行了更多的尝试,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效应,重视研究教法学法,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尤其是新教材,鼓励创新,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沟通。加强了教师间的教研交流和教师间的团结协作。在实施新课改后,老师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师之间毫无保留的精诚合作。这不仅体现在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中,更体现在每节课的课前和课后。每节课前都要共同商讨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教学技巧等,每节课后,都要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不少教师在业余时间,还经常通过电话、上网等方式探讨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新课改,使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现在就要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
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习者、发现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建构,使教学过程由教向学转化,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
新课改,初步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过去我们对学生评价是不够全面,只重考试结果,不注重学生平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全面的评价。因此,在进行新课改的时候,我们改变了过去的评价方式,尝试运用活动法、学生课堂情况纪录法、学生学习档案收集法、与考试测查相结合,各个方面都占有一定的百分比,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我们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册”,将学生参加的课内、课外活动,如课堂三分钟演讲、课堂小品剧表演、课堂讨论、发言、课下完成作业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查阅的资料、收集的图片、剪报等,与学生课堂教学相结合,每次活动教师及负责的学生都进行详细记录并将学生活动情况和成果收集进学生学习档案袋中,作为综合测评的依据。
我们将考试测查平时与期末结合,既注重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思想的教育。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来说较全面、客观,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对教师来说,可以从多个方位、角度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因材施教;同时,通过学生参与的积极程度观察出整体学生的学习水平。
为总结经验,现将重要的几个方面做详细归纳总结:
课堂教学
课堂是课程的诞生地,所有课改的问题都在课堂里碰撞,课程理念、课程要求将在这儿突显和整合,最终得以实现。可以说,没有课堂教学改革的真正突破,就不可能有课改的深入和突破;再好的课程理念,如果没有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会流于空谈。课堂教学是每次教学改革的必然焦点,也同样应当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基本着力点。
新一年里,我校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推进课改工作的一个关键词,提出了加强“培优补差”、强化校本教研,优化常规化管理等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切实采取措施落实有关要求,切实改进管理,提高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改革热情,切实加强校本教研和培训,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特别是在学习了兖州一中新课程六段式课堂教学模式之后,结合我校实际,形成我们特有的“35+10”课堂教学模式。“35+10”就是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展示的内容是上节课10分钟加课下预习的成果,预习的内容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每节课的起点在上一节课的最后10分钟,这与我们传统意义的一堂课“预习+交流”的分配恰好是倒置的。简单的改变却盘活了课上课下的对接,使得课堂形成了课上——课下——课上的环形结构。
一、课前:教师工作:
1、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导学案,2、设计出课堂教学的互动方案。学生工作:通过预习解决A、B两级问题,对C、D级问题形成初步困惑,以便带入课堂。
老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求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二、课中:按六段教学模式,实施“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
1、重申目标,2、学情调查,3、问题汇总,4、精讲点拨,5、课堂检测,6、小结作业。
课堂展示的“五度”要求
1、上台展示要有“风度”:展示不仅是表达、表现自己的学习理 解,同时也是自我修养的公开展示,需要注意言行礼貌,举止文明,落落大方。
2、言行表达要有“力度”:说话是为了大家听,表现是为了大家看。保证全体同学听清、听懂、看明白是对同学的尊重。
3、问题挖掘要有“深度”:热闹不是课堂追求的目标,欢乐需要适合学习需求。有思想、有情感、利于思考、利于内化应是外化的课堂发展方向。
4、方法总结要有“高度”:学习方法的交流是课堂展示的重要内容,方法总结和诠释不是鹦鹉学舌,而应是自我真心体会,简单的重复对同伴无疑,应结合内容、材料展示自己的思路。
5、课外拓展需要“适度”:课内外统一,引入生活实践中的体会以及课外知识的拓展,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增加学习的广度,但课堂的开放是有限的,无关学习主题的“课外话”“逸闻趣事”应注意提炼和筛选。
三、课后:教师工作:备好课后课,设计出学生中“未清”问题解决方案。学生工作:完成作业,并向学习委员反馈“未清”问题。
“让课堂焕发出生机活力”。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叶澜先生就发出振聋发馈的呐喊,呼唤新型的课堂。本次“35+10”对课堂教学改革作出了系统的谋划,向我们展示着一幅面向生活、师生互动、多元合作、自主探究的理想蓝图。从沟通“生活世界”与“文本世界”到“教师是促进者”、“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再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教学方式,这些举措对于解放处于考试、文本、教 师多重控制下的学生,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营造幸福的校园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年下来,课改中的课堂教学取得一定成效,初步打破了由讲授与“训练”构成的沉默坚冰,呈现出一定的活力,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与误区。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在目标方面,存在着:知识、技能目标落实不实,过程、方法目标的“游离”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贴标签”现象。其次,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存在问题是:教材受到了冷落;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联系实际变成了一种装饰;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形式主义。其三,在师生关系上,存在着:强调学生的独特见解(体验)却忽视了对文本的基本尊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却忽视教师的引导性;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却忽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最后,在教学方式的运用上,存在着“对话”变成“问答”,活动却没有体验,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课堂有温度却没有深度,有探究之形却无探究之实等等问题。
但我们深信,伴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教育投资的加大,教育改革的外部条件呈现良好转机。迫切要求我们面向未来,立足现实,在反思中不断调整改革策略,在面对挑战中不断创新。
学分认定
我们的做法
按照省教委和巩义市教委有关文件精神,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以后需要进行学分认定及模块考核工作。为了做好这两项工作,结合我市和我校的实际,采取措施,积极开展这项工作。
一、成立了学分认定委员会 组
长: 韩思周校长
副组长: 赵焕章校长
付新民校长
薄奇功主任
周丰超主任 组
员: 齐爱军主任
石险峰主任
韩江涛主任
李小举
方崇玲
王晓丽
张福臻
刘海军
郑素云
刘
婷
形成了学校、教务处、年级三级梯度明显的管理体制,加强对学分认定工作的领导、指导和这项工作的督查,落实。
二、外出学习取经,学习比较先进、合理、科学的管理办法。
(1)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巩义教委去年暑假在巩义二种举行的关于新课改的培训。
(2)远赴山东兖州一中学习他们新课改的先进做法。学习并引进了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课堂教学模式,在五中大胆进行改革,除了进行日循环外,还进行了周循环,即:每周六和周日出路对上周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外,对下周的讲课内容进行点拨。日循环和周循环结合,即顾及到了点也顾及到了面。极大的促进了教师集体备课的热情。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3)积极参加郑州市教委在郑州中学举办的河南省新课改论坛。
三、调动整合各种力量制定学分认定的文件
普通高中学生须修满三年并且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的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116学分、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设置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22学分、学习学校自 主开设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6学分。
必修116学分包括:语文10学分、外语10学分、数学10学分、思想政治8学分、历史6学分、地理6学分、物理6学分、化学6学分、生物6学分、技术8学分(其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艺术6学分(或音乐、美术各3学分)、体育与健康11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
学生修满144学分之后,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选修更多的模块,并获得更多的学分。
四、根据有关文件精神,规定科学严密的学分认定程序,进行学分认定
(1)学分认定的主体
学分由学校认定。学校应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或小组),由校长主持,由有关校、处领导和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
学分认定委员会(或小组)应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制定本校的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及相应的标准和程序,并对模块考核的成绩和学科教师所初步认定的学分进行审核、确认。
(2)学分认定的办法
①.必修模块学分的认定
学生修习各科目必修模块,每修完一个模块,且在学习过程中表现良好、模块考核的成绩合格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学校应在学生修完某一模块且通过考核后及时予以认定。
②.研究性学习活动学分的认定
学生三年内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时间符合课程方案的规定,研究课题(或项目)都有活动方案、活动记录、研究结果以及综合性评价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学校应在学生完成每一个课题(或项目)后及时予以认定。
③.社区服务学分的认定
学生三年内参加社区服务的时间不少于10天,且活动都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综合性评价以及相关单位所提供的证明材料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学校应在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后及时予以认定。
④.社会实践学分的认定
学生每学年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不少于1周,且活动都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综合评价以及相关单位所提供的证明材料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学校应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及时予以认定。
⑤.选修模块学分的认定
学生修习各科目选修模块,包括必选模块、建议选修模块和学校自主开设选修模块,每修完一个模块,且在学习过程中表现良好、模块考核的成绩合格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学校应在学生修完某一模块且通过考核后及时予以认定。
⑥.专题教育学分的认定
专题教育也须进行考核,其学分的认定由区县或学校决定。
五、学分认定的程序
1.学生每修完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后,或每完成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每参加一次实践活动后,即可向任课老师或班主任提出学分 认定申请。
2.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要综合学生的出勤情况、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模块考核成绩等,集体提出学分认定的初步意见,并报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或小组)审核、确认。
3.学生的学分认定结果应予公示。
4.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或小组)应对未获得相应学分的学生下达书面通知并说明原因。
5.未获得相应学分的学生如对认定结果有异议,可向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或小组)申请复议。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或小组)应及时给予答复。学生模块考核成绩不合格可以申请补考,补考时间由学校安排。补考合格后可认定学分。补考仍不合格,允许学生重修相关模块和改选其他模块。
六、考核方法
应实行多样的模块考核方法,包括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实验、实践活动、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等。
七、学分管理
(一)学分管理
1.学生模块考核的原始成绩和所获得的相应学分、补考的原始成绩和所获得的相应学分均应记入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2.由于休学等原因间断学习过程,但保留学籍的学生,其学分可连续认定。
3.在本市普通高中学校之间转学的学生和由其他高中课程改革 实验省市转入本市普通高中的学生,其在原校和原地认定的学分应予以承认。由其他未进入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省市转入的学生,区县和学校应根据其学习程度予以认定学分。
4.学生通过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网络学校修习相关模块并通过考核,或通过某些科目的公共等级考试,并有教育行政部门承认的证明材料,可向学校申请认定相应的学分。存在的困惑
1、学生上体育课时腿扭伤,体育课近一个半月没有上;按照学分认定条件,要补足课时,重修或改选,但实际中不可能下学期让他每周上四节体育课。该同学体育学期2个学分怎么办?
2、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文件规定:每模块结束、考试以后所认定的学分除公示以外还要经家长的认可,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拒不签字。又该怎么办?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改总结
在2008-2009学年中,我校认真贯彻市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中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我校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样本校,为此,我们采取的策略是: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前一阶段我们在学生评价工作和校本课程方面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我 校的综合实践教师们在参与中学到了许多新的理念及教学方式。教师从意识上重视起了这门课程,实施课程的能力从无到有,从初步体验到有所感悟。学生在一次次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并培养了兴趣。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学生的主体参与中深入开展。
为了把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深入地开展下去,本学期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体制健全与保障完善
首先,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施小组,制定了学习和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展了多次学习与研讨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理念,明确了课程实施方向、组织形式,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
其次,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在此过程中不断对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重新作了调整。并结合学校特色、周边环境特点和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理论,随时修正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实施方案,经过科任的教师实践与修改,使之趋于科学、合理,更能贴近学生、贴近教师、贴近学校。
第三,我们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一些实践活动,需要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与合作。为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使社会及家长也充分认识到: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十分必要和及时,为此,我们营造了课程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四,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教师的角色把握,要求教师首先是与学生一样,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其次才是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得以转变,必须是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实践活动过程的切身体验,而且,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应呈多样性,如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究、班级集体探究等。综合实践课教师以“学生发展性评价”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指导学生有创造性的使用“评价手册”。注意运用“自评”、“他评”、“集体评”、“再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及时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知识、水平、能力、成果、情感、态度等)进行恰当的评价,并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一起存入学生的课程材料袋,使之更趋向于现代化、个性化。
二、具体实践活动
在高一第一、二学期,我们主要大规模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两方面的内容,社区服务由主要集中在寒暑假学生在父母的监督下经行,现在把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总结如下:
(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高一年级的社会实践活动首先安排的是军训,具体时间是开学的第一周,共7天;军训地点:巩义五中校园内;参训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通过7天的全封闭式军训,学生掌握了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增强了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观念;吃苦耐劳和艰苦朴素的作风有一定提升,强化了组织性、纪律性;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激发其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意志、毅力、品质都得到磨练和增强。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高一年级学生以整齐的队列,高昂的士气,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喝彩!
其次,在学科方面,我校地老师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生物老师刘婷带领学生采集各种植物,并利用课余时间制成标本,在生物教师刘婷、李华旭老师指导下,修剪校园花草,并查阅资料,为每一种植物制作了说明书,校园植物就有30余种,我校中心花园也变成了生物园地。地理教师刘海军、王中良,先后带领学生到小关矿山和老庙山采集铁质岩、大理岩、沉积岩等各种矿石,返回后,由师生共同查阅资料,整理归类。语文学科举办课本话剧表演,英语举办演讲赛,体音美举办风筝比赛等等。
再次,在素质教育方面,为让灾区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2008年10月28日,在全校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向汶川地震灾区捐赠过冬衣被活动,全校师生积极踊跃参与捐赠活动为汶川地震灾区群众捐赠过冬衣物2198件。2009年3月21日,为响应巩义团市委的号召,在校党支部、校团委的组织下,巩义五中的学子们组成了一个30人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去小关镇南岭村帮贫助困。为当地贫困家庭送去了衣物,为其子女送去了学习用品。这些活动都激励着我们的学生。
最后,我校有丰富的社团活动,如英语角、校报编辑部、广播站、黑板报编辑组、团委会、学生会等等。这些都是学生们社会实践的最佳场所。
(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我校本着“稳打稳扎、结合实际、有的放矢”的原则,一步步开展社研究性学习。首先我们就研究性学习的一些通识性知识经行了培训并考试。研究性学习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新事物,对教师的培训成为这个课程能否成功开展的关键,我校利用周四年级会,对教师进行如何确立科研课题的培训,在此基础上向教师介绍其它学校选题的情况。同时针对目前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这种现状,我校首先利用研究性学习这个平台,通过讲座,指导学生谈自己的人生发展规划,在高一年级建立学生“目标责任制”,落实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必选课题。为了有效实施,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
第一:教师培训。在教师自己研究的基础上,下发了研究性学习培训材料,对教师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含义、目标、内容、与其它课堂教学和探究活动的不同”等方面的培训,重点介绍了第一个课题的实施。
第二:学生培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了开题辅导,让学生利用寒假研究自我,分析社会,初步确定研究方向,并对相应课题进行分析。研读培训教材,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就培训内容经行考核。
在此培训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尝试研究课题,课题采取在“教师推荐和学生自主发现申报课题”中选择,年级根据学生申报情况进行微调。安排指导老师对学生的研究全程跟踪指导,基本上完成了本学期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贴近生活的课题,如高中生对于网络 交友现象的调查;中学生的饮食与健康;电脑使用与健康;常用洗衣粉的利与弊;关于中学生日常生活消费情况调查与分析;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学生视力情况调查与近视眼的预防;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电脑使用与健康关系;单亲家庭对子女成长的影响等,这些都对我校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促进。
总之,我校将依照新的课改理念,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国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思考与今后的打算
回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引起了我们的几点思考:
1、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过程中,如果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独立自主地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则会影响课程实施与管理的有序性,影响学生研究的深度和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如果是教师为学生预先选择并设定研究主题,则又将遏制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如何使两者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2、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明确区别于传统的“兴趣课”、“游戏课”、“玩耍课”等,我们如何使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加强“实践”体验,真正使教师和学生“活动”起来,将要作出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3、对于课程的管理与评价,如何做到科学、有效、持续,需要我们的思考和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 评价体系。
4、活动研究的深度、广度,教师如何把握?
5、如何调动学生全员参与面,特别是一些有困难的学生?如何把评价工作做得公正、全面?操作起来简单可行?这都是我们今后要解决的问题。
6、针随着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现:(1)教师对该课程从理念上还未真正把握,感觉还是有些虚幻。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学习不够。(2)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该课程实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3)现有的对教师评价体系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该课程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窘境,重视不够,付出多回报少;(4)由于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活动的真正开展需要相配套的物力、财力,而这方面学校有时很难提供,教师个人很少能独立解决,保障不够;(5)学生与家长由于受社会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宣传上的影响,仍觉得考分最重要,活动开展意识不强,应该完成的任务不主动,不及时,质量不高,准备不够。
对以上现状,在新学期中我校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转变观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要大胆地让 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态度和科学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通过设立新课程论坛,举办学习沙龙,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智囊团”。根据农村中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2-3位教师分别指导,让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学习。
2、拓展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学校将积极主动与周边单位及相关行业进行联系,探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社会人人有责,我们要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另外,学校将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检查的重点,以此推动综合实践的改革的不断深入。
3、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办法。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用考试来测定,它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而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过程而不在于结论。它是以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具体评价的操作中,我校将采用以下方法:
1、“档案袋评定”: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设计的方案、提出的问题、搜集到的资料、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以资料卡的形式存入档案袋。
2、“多元化评定”: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的实践。此外,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互评甚至邀请家长一同参与评价,建立这种开放式的多元评价体系,将使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真实。
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之路任重道远,但是我们有信心让它成为新课程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综合素质评价
这次新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是对学生评价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从原来单一性评价转变为多元化评价;从原来终结性评价转变为注重过程性评价;从原来只有教师对学生评价转变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小组评价、集体评价相结合。评价重在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记录学生成长历程,综合素质评价是教育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领导小组 在新学期之初,学校就成立了评价领导小组。组长:韩校长
副组长:赵校长、付校长、刘主任、韩主任、周主任、薄主任 成员:石险峰、张可飞、马兵杰、刘海军、周丰超、刘晓洋、路东方、齐爱军及各位任课老师
评价小组的评价工作要坚持全面原则、导向原则、客观原则,接 受学生、学校及家长监督。
二、建立评价机制、制定评价内容 1.建立评价机制
(1)建立评价组织机构。学校由校长任组长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具体组织实施工作,监督评价过程,审定评价结果,受理评价咨询、举报、复议等事宜。
(2)各行政班由班主任为组长,由任课教师、学生代表为成员的评价工作小组,在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班学生的评价工作。
2.制定评价方法
对学生评价进行动员性评价,具体评价为:
(1)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指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行为表现所进行的经常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要注重体现适时性、激励性和教育性,关注学生每一阶段的发展水平和成长状态。评价要以具体事实为依据,对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事件和突出案例及时进行评价。
(2)阶段性评价。阶段性评价是在学段或学期、学年结束时对学生发展目标实现程度作出的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积累和总结。阶段性评价以过程性评价生成的事实材料为依据,既要注重量化等级和质性评语的使用,又要注重典型事例和突出表现的事实描述。
(3)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高中阶段成长、发展状况的整体性反思和综合性总结。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信息是终结 性评价结果形成的依据,终结性评价结果是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的体现。终结性评价在学生毕业前进行。
3、确定评价程序
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程序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级评价工作小组评价,合成评价等级并填写综合性评语。
(1)学生自评。学生依据评价标准的有关要求,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相关实证材料。
(2)学生互评。小组同学之间根据学生自评和展示的实证材料进行交流和评价。
(3)班级评价工作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工作小组依据评价内容、标准和各方面的评价信息以及相关实证材料,共同研究学生的评价等级,并撰写综合性评语。
4.制定评价内容 具体内容见附表
五、学习形式多样、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能力
在实行新课改的过程中,不管是领导还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不断的进行新课程理论学习,提高细想觉悟;到有经验地区的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它们的实践经验,增强工作能力;参加各种新课程改革报告会,让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解决困惑问题,认清形势。
参加过学习有:
2008年10月份,刘主任、周主任、齐爱军到郑州市参加新课改经验交流报告会。2008年11月份,韩主任到河南大学参加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经验交流会。
2008年12月份,赵校长、刘主任赴二中、市直高中进行参观学习。
2009年2月份,韩校长、付校长、薄主任等赴郑州参加南京十三中校长王军作关于普通高中新课改报告会。
2009年3月份,学校组织高一教师赴兖州一中实地考察新课程改革情况。
2009年4月份,韩校长、付校长、周主任等赴郑州参加崔允教授作关于普通高中新课改报告会。
每一次学习都我校综合素质评价机制补充新的血液,能使我们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得充实完善。
六、新课改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存在的困惑
1.由于高考指挥棒和巩义市执行ABCD等级认定制度的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仍然存在重学轻德、重视课堂课内轻课外的情况。这往往使综合素质评价陷入尴尬局面。
2.对过程记录不详,当具体到对某个学生进行评价时只能根据片段性记忆印象给出一个大概的评价,不能具体到事务和人导致综合性评价可信度降低。
3.受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影响,个别学生对综合素质评价不以为然,产生抵触情绪。
4.学生作息制度安排注重课程文化的学习,学生课外活动少,导 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全民性难以体现,评价缺乏公正。
5.制度不健全,影响评价工作的正常进行。
总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非常重要,它关系到能否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它关系到能否对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而我们的工作还不够细腻需要在今后工作继续努力完善评价工作。
成长记录册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教育运用的是标准化、同步化、批量化的模式评价学生,这种传统的评价越来越与素质教育的价值观、人才培养观不相适应,评价改革势在必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巩义市组织编写了《巩义市学生成长记录册》,2008年9月全市开始全面使用。
学校根据市教委基教处下发的《成长记录册》中实施要求和使用说明的有关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一、《中学生成长记录册》(以下简称《记录册》)自2008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在全校范围内使用。
二、学校成立《中学生成长记录册》实施使用领导小组。由赵焕章担任组长,齐爱军负责实施,教导处、政教处具体配合,指导学生、课任教师填写。教导处、政教处、各年级主任、各班主任分别为实施的组织者,逐次分层地做好实施工作。
三、学校召开记录册学习会,层层发动,人人了解,个个重视,使得全校师生完全掌握《记录册》的实施和使用,对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对学生全面素质进行发展性的评价起到促进作用。
四、记载《记录册》的工作由年级主任领导,各班班主任进行牵头管理,课任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学校有关部门负责指导和检查工作。
教导处:负责督促相关课任老师完成学生学习成绩记录(如各课考试成绩、兴趣课、课任教师学生评价、学生学习表现等)
政教处:负责督促班主任老师完成学生记录(如家校联系、品德评定、组织好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社会实践活动记录、学生自评互评等)
五、处理好《记录册》实施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师指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点与面的关系。
六、《记录册》在评价手法上采取教师指导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注重学生素质发展过程前后的比较。
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注意客观性、多样性,用发展性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多用鼓励、赞赏的语句,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发展动力。
八、每学期进行二次记录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寻求解决方法,按时完成期中和期末评价。
九、《记录册》各部分内容分解填写要求及具体操作如下:
1、“各学科学习情况”由各课任老师负责填写,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学科必须以分数形式记录,其他学科可以以等级的形式填写(期中、期末考试成绩除外)。
2、实践课程(活动课)的学习评价由活动课辅导老师负责填写。
3、“我的追梦”一栏由班主任老师督促学生做好有关学习理想目标的填写
4、“个人主页”一栏由学生本人填写,每学期填写一次,如实反映自身兴趣爱好和获得的荣誉。
5、“成长足迹”一栏由班主任的指导下,通过对学生进行定期进行设计,完成填写工作。
6、“成果展示”由学校教导处提出统一要求,由班主任指导学生如实填写。
7、“温暖世界”由班主任老师利用校会课等督促学生做好自评和互评工作。
8、“教师寄语”由教师负责填写
9、“父母的鼓励”由学生带回,家长填写。
11、“综合素质评定表”由综合实践老师填写,班主任老师和综合实践老师负责检查核定。
12、“校、班工作及社团工作情况记载”由班主任老师督促学生如实认真填写。
13、“思想品德与行为素养评价”根据项目要求分别由学生、班主任填写。
十、成长记录册使用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成长记录册是学生学习的记录,主要包括学生的作品,以及对这些作品的反省。集中反映学生向预期的目标进步的过程。
2、成长记录册是由学生制作、由教师保存,应是学生材料的系统收集,由学区内大多数教师和学生一起整理,在整个课程内容领域起引导作用。
3、成长记录册作为评价的工具,由学生和教师系统地收集相关材料,以检查学生的努力、进步、过程和成就,并对很多正式测验的结果作出相应解释。
4、是学生个性多样化的表现。
5、提倡学习方式多元化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使体验式学习、合作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各有体现,注意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结合,引导学生用脑想,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在生活模拟、情境体验、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技能操作、讨论交流、实验制作、调查访问、公益服务等过程种探究事实、体验过程,寻找结论。
6、突出评价激励性
7、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使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因此要注重评价的教育和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种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及时加以鼓励,不断引导他们进步。
8、注重评价过程性
注意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在原来水平上的进步。不强调作终结性评价,而注重符合 学生实际并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形成性评价,教师在每堂课后应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认真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
9、提倡多元教学评价
评价的标准是多维的,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要把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家长评价与社会评价结合起来;评价的手段是多样的,如观察记录、活动记录、调查报告、竞赛评比、成果展示以及设立成长档案等。在中高年级也可采用书面考查的方式。
10、注意丰富评价渠道
对于学生社会性发展与品德发展的综合评价,如可与班主任的品德评语、少先队的雏鹰争章及学校其他相关评价机制结合进行。
十一、存在问题
1、由于项目过多,导致有些班级学生出现应付现象;
2、某些老师思想认识不够,认为过于形式,配合不力;
4、个别学生出现偷代父母填写相关内容,未能起到家庭评价的作用;
5、新课标以来,各类表格层出不穷,出现大量重复,导致学生重复作业,出现烦躁,不想填表等现象;
总之,成长记录册的使用,学生的评价进一步多元化,得到了大批老师和学生的认可,但其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逐步解决。
新课改,带给我们新的问题和困惑:
1、新教材在实施、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大好处理的地方,如课堂上针对某一有兴趣的问题,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抢着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主张,以至为维护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脸红脖子粗的辩论,甚至到了下课时间还意犹未尽,看着孩子们情绪这么高涨,精神这么投入,教师是不忍心打断他们的,教师在充分保护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赏识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的同时,有时教学任务难以如期完成,成了老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2、关于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探讨,到底该怎样更好的对教师、学生进行评价,对教师、学生的评价应该有怎样的标准,我们还是感到很困惑。
走近新课改,我们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要转变观念的任务还很重,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还要加大,教学研究还要更加深入。但是,我们肩上的担子显得沉甸甸的,我们将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实践,为新课改闯出一条新路,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我们育才人应有的贡献!
巩义五中 2009-6-23 28
第五篇:高一英语新课改体会
高一英语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徐文珊
2010年暑期,我校组织全体英语老师学习了新课程改革,并对今年8月底入学的高一新生实行新课改后的教学计划,这一切对我来说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自从开学伊始到现在已有快两个月了,我对新课改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方式。
第一、教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课本从结构、内容、角度等都发生了全方位改变。新的课本内容新颖,时代性突出,也非常符合学生生活规律和心理特点,易于学生接受和欣赏。新的课本符合新课改倡导的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的学习方式。
第二、新课改要求课程教学打破传统,实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以老师“教”为主,以学生“做”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为辅。这样的教学重视知识的系统传授和笔头练习,忽视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语言能力的训练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就是形成了所谓的“哑吧英语”。新课改后的英语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在老师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去学会学习,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这就要求老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更新方法,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第三、针对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与学的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我通过课堂讨论与英语交流等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并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通过各种方式锻炼学生英语得表达能力和胆量,发展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第四、休息时和学生多交流、多联系,和学生一起寻找学习中的不足并一起探讨解决方法并加以纠正。在开学一个月后我就让学生以不署名的方式给我的教学提意见,下课后我也经常深入学生中询问他们的听课效果,学习情况,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
这阶段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有有耐心、爱心。要把理论和实践想结合,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取其精华,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不断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而且作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我们教师自身要深刻理解课改精神,把教学与课改目标紧密结合,不断更新观念,与新课程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