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新课改几点心得

时间:2019-05-13 01:0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物理新课改几点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物理新课改几点心得》。

第一篇:高一物理新课改几点心得

今年本校高一年级开始进入新课程改革,作为参与本次课改的一名物理老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都带给人们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有人说,“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实际上在这一个月的课堂教学实践和课外理论学习中,我们对物理新课改也有几点心得。

首先是教育目标理念新。新课标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过去我们主要培养学生时主要是以高考为指挥,往往更多关注参与高考的那部分学生,而现在新课程注重全民教育,要求培养每一个学生成“才”。与此相呼应的,新教改注重结构上的选择性,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注重内容的时代性,关注最新的科技成果和思想;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因此本着抓住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我们在起始教学过程中放慢速度,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合理的预习方案和练习方案,使最大多数的学生尽快树立起学习物理的信心,进入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之中。

其次是教学内容重新合理安排。

实际上,高中物理难学,是我国高中学生的共同呼声。而其中原因之一就在初中与高中内容衔接中出现的一个“台阶”上。对此问题,新课程在内容安排上更为合理。例如拿鲁科版新教材的《必修一》和人教版旧教材相比较。鲁科版在绪论之后,是先安排运动的描述,接着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然后是相互作用,之后是力与平衡,最后才是力与运动。而人教版的第一册是绪言,之后就直接进入到力的学习,然后学习直线运动,接着是牛顿运动定律,再接着是物体的平衡,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机械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力对于此时的学生过于困难抽象,而先安排运动的描述这一章,比较简单且与学生过去的学习经验相近,学生能比较好的掌握这一章的内容。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对物理的要求偏低,这就有可能导致学生一上高中就接触较难的力学部分而使得学生觉得物理太难,失去了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而新教材的安排,就避开了这个问题,它给我们的最大感觉就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步步登高。第三、新课改要求课堂中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

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

教师在对话中要注意做到: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第四,新课改促进了教师备课方式的改革。

新课改以来,我们的备课压力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虽然新课标知识内容基本没有变化,但是新的三维教学目标和合作教学方法几乎没什么可供直接学习模仿的案例,教师要花更多时间更大精力去理解消化教材,思考教法,查询资料,形成全新的教案,才能教给学生;而且不管是有几十年经验的高级老教师还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课改后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此外,作为第一批课改教师,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建设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为后续年级加入课改做好开头工作。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已审定使用的教材作出适宜的“剪裁”,依据本地、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来调整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另一方面,教师要从以课堂、以书本为中心的狭隘空间走出来,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以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开发适合本地区和学生发展需要的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课程资源。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传统的备课方式得到扬弃,新的备课观念生成。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而教师备课在我们自主备课的同时,更强调了集体的交流和研讨。集体备课是一个互动、生成的过程,在民主、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资源共享,观点互动;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挖掘课程资源,预测教学过程,我们在讨论中形成共识,在争辩中共同成长。

最后,我们也不可以忽略它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1、新的教科书对学校配件的要求较高,而我们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学校本身器材不足,有不少教材上要求的仪器装置没有办法演示给学生看。例如瞬时速度的测量装置—光电门,学校没有这种器材。学生仅仅通过看书本上的图片,基本上没有办法理解光电门测瞬时速度这个原理。

2、许多需要掌握的配套内容教科书上没有。

如在讲到“速度和加速度”时,仅仅介绍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却没有讲到平均速率。而平均速率是很容易和平均速度弄混的,学生很会认为它是平均速度的大小。教材中可以明文给出。这内容在教材中不出现,而配套练习的题目中却常常看到,可见平均速率的掌握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3、配套练习的错误率较高,难度偏大。等等

总而言之,我想我们此后会努力克服困难,建立起以校为本的教学资源体系,努力在不断的磨砺与创造中迎来新课改的成功。

高一物理课改心得与体会

高一新课程实施中我们最困惑的问题是:教与练的矛盾。

我们最担心的是新课程的评价,在教学中一边在课改一边还在传统教学,使得教师很疲惫而且学生信心不够。有些老师虽然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在进行教学,可是心里都是惶惶的,新的高考方案究竟如何定锤?有的学校有两张脸,说是新课程,实际还是按老样子上课,只是坐等其它学校的实施情况。而如果按照教学指导意见进行教学,这种做法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及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但征订的教学参考书由于题目没有按照教学指导意见编写,导致教学与练习的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反映物理难学和题目不会做,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高一学生由于在初中是使用新课改教材,更多的是强调探究,对计算能力要求淡化,导致了同学在解题规范方面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学生解题时,没有相应的公式,仅出现一些数字的计算,没有形成物理解题所要求的在解题过程中体现和留有思维痕迹。我们学校的学生文明礼貌较好;课堂气氛相对活跃,能配合老师完成教学活动,但感觉只停留在表面,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方面欠佳;作业存在抄袭现象。

对新课标教材的教学处理。

A.注重体验。新教材的课程目标是:学习知识与技能,了解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物理新教材中改变最大的是教学的理念和方式。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身边的现象恰当与所学的物理知识结合起来,配合相关的物理实验和生活实例,使学生在物理知识与经验的“对接”与“交错”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具体点:我们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班级分为几个小组,好生与后进生搭配,起到互相合作、监督、讨论的作用。并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探究。)。这样不仅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也使物理学起来更加有趣,更贴近生活,了解知识在生活中的魔力和魅力。

B.适度探究。新的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其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探究式教学的意识。但在教学中应适度探究。能直接得出结论或学生有过类似经验的问题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可以直接得出结论,没有必要追求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实际上学习物理就是要在短时期内把人们通过长期大量的积累、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迅速承接过来。探究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C.把握节奏,面对高考。对新教材难度和深度的把握应同时参照高考的要求有计划地实施。仅满足于课本上的内容,可能会对以后的高考造成损失。教材可以是实验教材,但学生不是实验品,高考是我们老师、同学和家长必需严肃面对的现实。

同时我们还有意识地加强物理的规范化:

物理规范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物理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对此高考也应有明确的要求。如在要求计算题时:“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因此从高考的角度看高中物理的规范化要求应当从高一时就严格抓起。具体的来说抓好以下几点:

A.养成画图习惯。图象是最直观的思维辅助形式,正确解决物理问题的前提是建构正确的物理图景。画图不完整,或根本就不画受力图,正确的结果往往难以得出。而且这种不良的习惯一旦养成,那么当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思路很容易受到文字的误导和干扰,思维空间受到束缚。

B.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尤其是一些易混的字母从一开始就要求能正确书写,对于字母的上标和下标的书写也是同学容易忽视的地方。

C.“必要的文字说明”是对题目完整解答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字表述,它能使解题思路表达得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美。

D.物理规律的基本方程式是主要的得分依据。写出的方程式必须是能反映出所依据的物理规律的基本式,不能以变形式、结果式代替方程式。同时方程式应该全部用字母、符号来表示,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数据式同样不能代替方程式。演算过程要求比较简洁,不要求把大量的运算化简过程写到卷面上。

教材处理的困惑: 必修(I)

P37、作业

1、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的加速度变化相同; P64、范性形变

P65、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一种使物体恢复原状的力 P87、当合力一定时,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将随着分力间的夹角而改变。两个分力间的夹角越大,分力也就越大。

P109、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对于重力加速度也是这样吗? 必修(II)

P9、如何理解功的原理

P26、作业

1、A、如果物体的动能有变化,其速度也一定变化 P29、重力势能的变化的表达式

新教材的课程目标是:学习知识与技能,了解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物理新教材中改变最大的是教学的理念和方式。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身边的现象恰当与所学的物理知识结合起来,配合相关的物理实验和生活实例,使学生在物理知识与经验的“对接”与“交错”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具体点:我们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班级分为几个小组,好生与后进生搭配,起到互相合作、监督、讨论的作用。并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探究。)。这样不仅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也使物理学起来更加有趣,更贴近生活,了解知识在生活中的魔力和魅力。

又迎来了一批新的高中生,也第一次尝试用新课改的教材。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它们共同的特点就在于具有开放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技能,使其主动进行体验性与探究性学习,这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比如读教材什么时候读,怎样读,读完之后学生有何活动,教师怎样“导”、学生如何动,教师都要有的放矢,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逐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所需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从和同事的交流学习以及多次的培训中,让我学到了很多方面的问题。

一.注意帮助学生跨上高一学习的台阶

高一物理从知识和方法上与初中物理相比都有较大的变化,许多学生在学习时都会有一定的困难,因而是学生容易产生分化的一个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研究高中物理的知识和方法特点,加强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的培养,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搞好高一物理教学的关键,也为整个高中物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二.高一物理学习存在的几个难点:

1.矢量的概念 如:力、速度

2.数学的难度加大。表现在数学函数关系的复杂化、图象的应用等等

3.概念和规律的复杂性 如速度的概念中,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曲线运动的速度;

4.空间关系的建立 在初中只有一维的问题,高中出现平面问题甚至立体问题

5.抽象思维能力要求的提高。表现在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难度增大;要求具有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

三.如何解决这些难点

1.把握好进度,切勿图快。尤其在以上几个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

2.加强观察与实验,渗透物理思想。一定要把从物理现象总结归纳的过程讲清楚,不要草率地给出结论,要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是注重讲道理的科学。

3.重在理解,切忌死记硬背。在高中物理知识中,需要记忆的东西并不太多,必要的物理公式和常数需要记忆,而大多数物理知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4.不要随意增加难度。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对于程度非常好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超前性的习题,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在高一阶段的习题仍然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切忌急于将综合性的题目拿给学生,更不要将高考的试题拿给学生,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此外,还应注意在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也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主体功能在于他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个人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明确目标;让学生充分预习;有疑问让学生先讨论;学习内容让学生有所选择。

我校高中生源基础较差,面对新课程的实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在这机遇与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关系到学生发展、民族进步的大事,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断的探索与思考。学生心理学指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有密切的关系”。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道门槛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来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教学质量。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它的学习重在理解,但我校的现状为:普遍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底子薄,学习物理更加困难,久之会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采取恰当措施,具体为:

一、利用学生的自尊心理鼓舞、激励,进而增强学习信心来维持学习兴趣

自尊心是人的一种基本心理活动,渴望积极的肯定性评价而获得自尊,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普遍的心理需要。中学生渴望在集体中居于适当的地位,得到较好的评价和重视。最怕别人看低自己,所以他们会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自己,在学习上更想获得成绩。

二、合理进行课堂设问,用生动的事例、形象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讲“质点”时,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一辆长途汽车向南京行驶,离开金湖车站有100公里。这100公里是指车头还是车尾到车站的距离呢?问题较新奇,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时教师只须稍加点拨,“质点”模型就在学生脑中形成了。

三、巧用实验,造成现象与学生认识上的反差,利用好奇心来激发兴趣 悬念实验,比如说:“物体总由高处向低处滚”是学生的常规认识,如果我们造成物体不从高处向低处滚的情景,看起来有悖常理,但这样做就可以造成悬念,调起学生学习、一探究竟的欲望,此时再谈为什么,学生的兴趣陡增,注意力就更集中了。之后再让学生思考,进行讨论,兴趣来了,学习的原动力也就有了,本来枯燥乏味的一节内容学起来就津津有味了。

四、把握测试难度,利用学生重视分数的心理来提高兴趣

每一次考试,学生都把考分看得很重,尤其是单元测验,考分低了,学生就认为这个单元学习失败了,根本不会去考虑现有的知识较之以前己有所提高。老师能利用这一心理,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一些基础知识,由浅入深地放在试卷中,把握好试卷的难度。(毕竟考试是一种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目的。)这样,就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鞭策了学生要特别注意理解和掌握双基知识。

2006年9月份开始,我校全面进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的核心就是要从根本上改革原课程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物理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教学,把科学探究既作为教学目标,又作为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那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将探究式教学落到实处呢?我们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物理课程标准根据科学探究的一般要求,结合高中物理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科学探究分为七个要素,并对每一个要素提出了探究能力的要求。这七个探究要素分别是: 1.提出问题。2.猜想和假设。

3.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在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中,其难度是不一样的,在教学中对于科学探究的教学应该像对于科学知识的教学那样,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特别是在学习物理的初始阶段,应该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探究活动入手,根据不同的内容分别安排突出不同环节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对各个环节能各个击破,最终达到灵活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经历简单的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这个环节,在第四节探究噪声的污染和防治的途径,其探究的重点是通过引导学生调查、搜集和处理有关信息,创新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主要让学生经历搜集证据和评估这两个环节。

二、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乐于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是引入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探究的前提,也是探究式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激发他们提出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究,有的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外进行探究。学生开始提问随意性较大,有的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的则抓不住关键问题,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抓住关键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假设

科学探究的核心是猜想和假设,猜想是应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结论作出预测和判断,寻求可能的解释。它是制订和设计实验的依据。猜想需要有一定的经验事实作依据。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敢想,即使胡思乱想也没有关系。然后逐步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事实经验来猜想和假设,从而提高学生的预测和判断能力。学生们都能根据事实经验作出一定的猜想。到底谁的猜想正确呢?学生们自然懂得了要用实验来分析论证猜想和假设的重要性。

四、重视科学探究中的合作、评估与交流

学会对所做的工作进行评估,并善于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这是现代公民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也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由于学生的探究不可能都能像科学家一样严谨、科学,因此让学生经常在分析论证、评估和交流中,发现自己的探究活动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及时弥补或作出改进,增加学生在探究中的体验。

五、注重将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高中课程中很多探究由于器材和课时的限制,很难保证其深度、广度。将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有机结合起来,课内探究为学生提供范例,课外探究使学生有一个模仿的机会,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用来探究一切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对于培养他们探究的兴趣和能力都将取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人教版实验教材通过“动手动脑学物理”这个栏目,列出了许多课外探究课题,供学生课外进行探究活动。那么怎样帮助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和实验呢?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提供指导。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事实中发现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后探究中明确提出自己的问题,借助生活经验进行有根据的猜想,从身边易得的器材中,去寻找实验所需的代用品,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并撰写探究报告。

2.适当降低难度。考虑到高中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强,记录和表述常常含糊不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探究内容中任意选取一项。在学生接触探究时间不太长的情况下,这样做还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对今后的教学也有利。

3.为学生提供课内交流的机会。虽然探究活动的目标重在经历和体验,但是给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自己探究成果的机会,能使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强学生的反思能力。实践证明:将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有机结合起来,课内探究为学生提供范例,课外探究使学生有一个模仿的机会,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用来探究一切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对于培养他们探究的兴趣和能力都将取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第二篇:高一物理新课改心得体会

高一物理新课改心得体会

转眼间高一学年的工作就快要告一段落了。由于这一届高一采用的是新课改后的教材,我感觉到每次要上一节物理新课的时候,都要思考许久来寻求新的教学方法。都感觉到自己不会讲课了,主要原因在于担心对于新课程的思想和要求把握不好。而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新教材对于每一个知识点所采取的都是渗透的思想,来试图让学

生递进式的掌握(如速度——时间的关系,教材共利用了三次来完成)。以及学生对新课程的学习上存在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如基础知识和自我约束力)等。我认为在新课程观念下,好的课堂应该是老师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鼓动激励学生互相讨论、动手实践、积极思考,不但出现“将教兵”,还要出现“兵教兵”的场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一些物理概念及公式的推导;还有对于物理的探究式实验也应该在老师的预知下,由每位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来自主实施。即:①注重体验;②适度探究;③把握节奏,面对高考;④寻求好的方式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1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几项措施

我感到对于物理的新教材的跨度比较大,因为以前的教材是从力开始的,而新教材是从运动开始的,这样学生对运动学的学习所得的收获和我预想的差距较大

本学期的高一物理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由于第一次教新课程一点经验都没有,可我相信工夫不负有心人。我勤学,只要有学习的机会都不会放过,这学期我外出听课8节同时作了很多新课程高考和会考题。这使我对新课程高考和会考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肩负高一四个班教学任务的我,更觉得责任重大。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发挥去年的教学经验和创新教学。静心回顾过去的一学期中,我个人认为有些措施还是有收效的。

第一,热爱学生,平等相处,亲密合作。

在过去教学中都热爱学生,只有对学生热爱,投入教学热情才会高涨。就能在教学过程渗入情感教育加强教学师生的交流,营造宽松学习气氛有利学生学习积极性。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有意识先接受老师,才接受老师所教的知识.所以,师生互相尊重,平等相处,拉近师生的距离,达到和谐、融洽师生情感,使学生感到老师是生活和学习中的知音,能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所教科目的学习态度,能在学习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二,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物理是一门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性和知识性融于趣味性教学。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有美商的学习习惯,以往教学中不少学生在考试或作业书写不规范,在改考试卷或作业因看不清楚缺乏美感被扣分,教学过程为了不必错误,强调形成美商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中还尝试新方法。

1、情境教学

在教学中,精心设置情境.如,学生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时,叫学生用不同的力敲桌子手有什么感觉,为学生猜想提供感性铺垫,在设计题目,我注意把设疑性转

化生活有趣的情境,从而使学生通过生活例子教学将难化易。

2、指导学生归纳小结,使知识系统网络化

小结的环节就好像种庄稼收获的过程.如何对一堂课进行小结,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出与之适应的课堂小结,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可结合实际情况,尝试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加以小结、整理。

在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我坚持“立体分层”原则,依次让一名成绩优秀的、中等的、后进的学生对课堂所学进行小结表述。由于接受能力的不同,他们大致分别能小结表述出90%以上、70%以上、60%以上课堂所学。通过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特别是优生的创新火花,中等及以下学生什么地方尚未理解和掌握,为后续教学中及时查漏补缺,探求新知设下伏笔。

考试复习中注意帮助学生加强知识体系间的联系,将知识编织成条理化、系统化和网络式,好象一部电影,学生随时抽出某个片断,对上题目击破,学生自由地驾驭知识。

三、换位教学

针对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的特点,我特别注重换位教学。

老师对课本的知识非常熟悉,随时能够驾驭课本的知识,但学生就不一定能够做到。老师在教学上进行换位,假如我现在是学生应该怎样学好老师教给我的知识。从换位教学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为以后教学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换位教学,老师多为学生的学习思考,改变学生不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学生对我的教学还是非常满意,我发觉,虽然没有新课程教学经验的我,对新课程变化还有点估计比较好。期中六校联考考试卷是我校高一备课组出的,得到兄弟校老师高度好评,内容比较好,考完后学生高兴,我也感到欣慰。

无论怎样我下一学期都需要更加努力学习,脚踏实地地工作。

第三篇:初中物理新课改心得(精选)

初中物理新课改心得

从2004年起,国家级课程改革在新泰市实施了两年,在这两年里我对物理新课程作了初步的研究与尝试,新教材的使用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认为物理学科更应该站在国家级课改的前沿去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现谈谈我在新课改实施中的点滴体会,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课改成功的前提

观念的转变是课改的先导。作为课改实施者的教师能否真正领会国家新课程理念,能否转变旧有的教学观念是课改成功的关键。如何转变观念呢?我以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认识国家级物理新课程理念的内容: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在认识的基础上,去体会、钻研、运用到教学中来;

2、认识新教材的优点.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主要优点有:①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有趣。鉴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新教材采用了大量插图,生动、形象,用学生的话说跟看小画书似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致同学们”这一节用了11幅插图,而第一章用了35幅插图;②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的课后作业:2.用刻度尺测量一块普通砖块的长、宽、高,计算出体积,在同学中交流测量结果;3.自来水公司是用水表测量家中的用水量的,你会读出水表上的数据吗?在第一章中还介绍了高压锅、电冰箱、飞船返回舱、记忆合金、纳米技术、绿色能源;九年级物理讲利用内能做功时,提到了“爆米花”的原理等。

3、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物理知识由教师做实验得出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

二、抓好课堂教学是课改成功的关键

众所周知,课堂是实施课改的主阵地。课改之初,我们手中只有教材与课标,没有现成教案及其它教辅材料,因此,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去摸索、去尝试。在坚持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先进经验,建立了“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学案作为一个知识的载体,实现了由已知经可知达未知,在实行学案教学时,我们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学案,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写好集体备课准备卡,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易错点、中考链接、教学设想(或教学资源)。其中教学设想这一环节最为重要,要求备课教师提出创造性地设想,可以是一个精彩的引入,也可以是一个有用的习题,或者是本节课的处理方式等。主备课教师将每位教师的准备卡收集起来,结合自己的想法,写出本节课的学案草案,再集体讨论,或删或添,制定出正式学案。

2、强化学案的导学功能。强化导学功能,是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如:第三章第一节《运动的描述》学案是这样设计的: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运动及参照物;

2、能根据所选择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3、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学习过程]通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运动?

2、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3、如何选择参照物?

[对应练习]„„

如:

4、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当然,教学中肯定会遇到学生理解不准、理解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会遇到限于学生的知识、阅历还不知、不懂且有必要现在就知就懂的内容,这就需要老师的讲解。新课程并非不讲了,一切应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该自学时自学,该合作时合作,该讲解时讲解,但讲要少而精,要深入浅出,要强化“导学”功能,用启发式地教包括启发式的讲,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是课改成功的保证

实施课改实验是否成功,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教育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而不仅仅是选择。评价应重视做到:

1、注重激励性。

评价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赞美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不吝惜自己表扬的话语,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突出主体多样性。

评价文体不再是唯一的教师,学生可以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生也可以评价老师,学生家长也参与评价。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给与学生评价的机会:“你觉得他讲得怎么样?”“谁来说一下哪个地方好?”等等。让学生参与评价,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还可以使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学会接纳和吸取。

3、在评价中讲究批评的艺术。

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有做错事情,说错话的时候,教师除了要善于正面引导外,还要善于批评,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

四、在课改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1、内容编排上不是很合理。

如: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讲质量和密度,本身密度的概念就不好理解,做计算题时还要有那么多的要求:必须写公式,必须带单位,除号得用分式等等,学生感觉很难。况且,密度的单位kg/m3、g/cm3又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复合单位,也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而第三章运动的知识,由于学生在小学数学中接触过此类计算题,所以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把题目做得很好。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把二者的顺序颠倒一下,先学第三章。

2、学科之间出现“脱节”现象。

相对来说,与物理关系最密切的学科当属数学了,可这两科之间的脱节很严重,有些物理上的出错点就是因为数学知识不配套造成的。如:科学记数法。在密度的计算题中,大多数同学不会科学记数法的计算,对于乘以103、除以103不知道怎么做;再有体积单位的换算,m3、dm3、cm3、mm3之间的换算不会或不准,也是造成物理计算题失分的一大原因。还有像繁分式,学生不会化简,如不会把 化成,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就要事先给学生讲清楚。

3、课时安排不太合适

新教材重视探究过程,主张学生自主探究与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如八年级上册第一个探究实验,熔化和凝固,按照教师用书的说法,本节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要求引导学生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数据这几个环节,说出猜想,作出假设,制定好计划,做出实验,收集出数据;第二课时分析、归纳总结出特点、规律。第一课时的任务一般完不成。另外本节探究的实验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4、有些消失了的“重点知识”还得再加上。如测密度的实验,Q吸、Q放的计算公式,考试仍然要考,需加上;有些就不必加了,如:I=Q/t,还有浮力的计算题要求也确实降低了。

总之,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能不断探索“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一定会翻开新的篇章。

物理组

马晓军

第四篇:新课改下的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的对高一物理教学的思考

苏 旭

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但对于刚步入高一物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往往望而却步,认为“物理难学”。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总结和分析,对高一年级学生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引导,其次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教师应该多从自身的教学思想,以及对教材的把握上入手,有意识地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防止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将学生引入物理世界的大门,这就要以对每一节教学过程进行及时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把握

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有利于能力的提高。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类教学目标须全面落实。我认为:

首先,对基础知识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致,否则会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并给以后学生的继续学习留下隐患。例如:在讲解“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不透彻,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就会经常出现摩擦力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

其次,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要尽量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不能在课堂上一味地增加课堂的容量,要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我认为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亲近感,从内心乐意去接受新的知识,使知识变得更容易识记,更容易掌握。例如: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教学,以往的教学过程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板演推导运动规律,接着讲解例题,最后总结解题规律,结束教学过程。表面上看,整堂课讲解了例题,教师会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实则不能,很多学生经历了几个星期的学习也不能把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与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记下来,原因是,学生没有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没有得到情感的体验,很难把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最后,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感觉物理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提高对物理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透视学生观察,实验、思维等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这一点我在对“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体现得很充分,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重点、难点的把握

在教学中,对重点、难点要把握正确,它决定了教学过程的意义,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选择教法的依据,我认为,尽可能多查阅一些参考资料,有利于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选择丰富的教学素材,更有利于理解新课标的要求,以“自 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为例,这一节中我更注重学习的探究性,让学生在实验室开展分组实验,通过交流与讨论,去产生情感,建构知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外实验:“测定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实验,某学生在自来水龙头下入一个金属盆,调节水龙头使第一个水滴碰到盆底的瞬间,第二个水滴正好从水龙头口开始下落,且能持续下去。然后用直尺量出水龙头至盆底的高度h,再用秒表测出某一水滴下落的时间t,代入表达式 求出g的大小,该学生发现结果与当地重力加速度比较相差很远,试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实验改进方案,写出g的表达式。”课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大部分原因,显现出了创新的火花,形成了新的实验方案:将测量的时间进行放大,即测量几滴水滴的下落时间T(n>30),则每滴水下落的时间为t=T/n,则有g=2hn2/T2,使学生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信心,提高了动手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因此所选取的教法必须符合广大学生的认知过程,能让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对此我认为应体现在:

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要能顾到绝对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要特别注意,不能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其次,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时间,教师要注意学法指导,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立于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向活动中的主动参与。

第三,教学方法要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适当运用电化教学,特别是制作多媒体动画,演示课件,可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课堂的趣味性,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非常必要的。

四、加强教学的技能

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态度,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主要有:

首先,讲授正确,语言要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一门有严密逻辑性的学科,教师对所教的内容首先不能讲错,推导要循序渐进;其次语言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段主次,便于学生掌握重、难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层次清楚,避免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

最后,教具的使用要规范,实验操作要熟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上课所用的教具及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功能了如指掌,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由于操作不熟练或操作错误,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

总之,高一物理教学形式要多样化,如运用猜想、探究、实验、讨论、推理、多媒体等形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喜欢学物理,指导他们怎样学好物理。同时要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中物理的学习台阶,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方法。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初中知识基础和平均学习能力来决定教学起点,按照一定的线索组织教学,如知识线、认识规律线、问题线、活动线、情景素材线等;控制好课堂容量。师生共建自主、合作、探究的物理课堂文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物理与科技、社会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五篇:物理新课改心得体会

物理新课改心得体会

物理组 王 宏

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新使命 新课程改革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到核心位置,这是适应教育面向未来的重要举措作为物理教育工作者应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妨碍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相适应的教育手段和体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采用新的教育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物理教师只有具备“四会”即“会说、会教、会研究、会指导”的能力,才能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二、贯彻新的教育理念,自觉实施教育改革

(一)、走进新课程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课程的实施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能力创新与提升的活动。

1.自觉贯彻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对物理内容的规定则比较广泛,很多情况下对知识的学习没有给出硬性的规定,给教师留下了更多的自主空间,让不同的教师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去创造性的开展物理教学,同时由以往重一维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化,使我们在课改的道路上有了新的“航标”,更加坚定了我们投入课改的信心。2.自觉适应新教材的变化

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是,“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不过分强调物理学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新教材内容顺序的安排上就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可以从三维的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出发做出决定,3.自觉使用新的教学手段

随着教育改革的前进和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提高,教育设备的配备越来越现代化,尤其是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领域中。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已经是现代化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再加上五彩缤纷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或现成的课件,为课堂多媒体教学注入了活力。多媒体教学利用丰富逼真的图象,生动形象的动画,优美动听的音乐,虚拟的实验场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尤其是人机互动为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大容量,为愉快教育提供了技术的保证。

4.自觉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的现代化时代已经来到我们面前,作为多媒体,它对于教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已经是显而易见。多媒体教学是教育的需要,时代的呼唤。增强时代意识,认真把握“教育现代化”这一理念,让我们的教育步入“数字化”的天地。5.自觉尝试教学的新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尝试了“做游戏”、“听音乐”等各种活动,当然不是单纯为了展示物理课堂的“多彩”,而是传授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同时我们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不同程度地渗透了“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等新的教学理念。

(二)、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围绕着学生的发展目标而设计和确定的。无论如何,新课程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还给学生一个自主的学习空间,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示个性力量的时间和平台。实施质量标准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程教学中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实现行为习惯的转变 1。接收式的学习转变为探究式

长期以来,受传统式教学的影响,课改以前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讲学生被动式地接受,对教师提出的有些问题从不探究和质疑。这样,久而久之给学生养成不愿大胆思考问题的习惯,严重地扼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经过近几年的教育实践和新课程的理念的更新,在教学中自觉应用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引发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发生了质的转变。先让学生猜想、假设、分析、实验、归纳、概括、交流、结论、评估。改变过去“一言堂”,:“填鸭式”的被动局面,真正体现了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相互学习、敢于批评、争论不休的良好学习氛围。

2.促使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的,经历自主探索活动,通过新旧经验间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认知结构,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特征:(1)自主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能自我调控,主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通过一系列自主的学习活动,积极地把书本上介绍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用于实践。(2)能动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能够主动地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去吸收、改造。将所学的新旧知识进行重新组合,有选择地把它们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中去。(3)创造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与人们平时所说的创造性有所不同,它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它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例如大胆、勇敢、自主性、自我认可等等,即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和创造性的人。

1)“问题互动”式的学习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相关的中心问题(此类问题一般学生往往不能马上回答)。接着,通过一系列实验和问题,交叉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逐步来解决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师生互动、信息交流,最后由学 2 生小结归纳,解决提出的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活动,激起了课堂教学中一个又一个的认知冲突,从而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

2)“讨论互动”式的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认为应重新分配上课的时间,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质疑、去总结,充分实现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作用。这样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师引导,优化扩展,真正实现了“师生双向互动”,有利于学生加速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

3.在情景中教学转变学生的行为习惯

情景教学是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催化剂。四.师生关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1.教师地位的变化

作为新课改的教师应该适应新课程,教师的地位不应是站在讲台上“高高居上”,而走到学生中间去,不断指导、帮助,与每一个小组“对话”,不断听取学生“回音”及信息,常常会使学生感觉到老师在身边,问题“躲一边”。教师上课的地位变了,“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也活了。从而扎实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教师角色的变化

要把这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带进物理课堂、指导物理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性知识外,还必须从观念、能力、方法、系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角色更新。

3.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改善师生关系的突破口

对于复习课,教师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主要采取尊重学生不歧视、不放过任何一个“学困生”。

4.语言的魅力是改善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教师的语言有没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是上好一堂好课的关键。

经过课改,我们的教学行为、语言、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学的轻松了,老师教的快乐了,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用我们一位老教师的话说,就是每天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生又会碰撞出不同的新问题,沉寂了多年的这颗疲惫心脏又找到了兴奋,激动,心动的感觉。老师激动了,学生兴奋了,学生激动了,老师兴奋了,真的是以情激情,不再是以往的复制复制再复制。课改之路还很漫长,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的课改之路更坚实,取得更大的提高和收获。

下载高一物理新课改几点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物理新课改几点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理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一:初中物理课改心得 初 二 物 理 课 改 心 得 博文中学 周家敏当今时代,不再以分数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本......

    高一新课改学年总结

    高一新课改学年总结 我校新课程只进行实验了短短的一年,但是,这一年,给我们学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学校的教学研究......

    高一新课改心得体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 自2010年秋季以来,趁着甘肃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东风,我校作为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新课程的改革也提到议事日程,首先是新课程通识培训,然后是暑期各......

    新课改模式下初中物理教学心得

    新课改模式下初中物理教学心得 晋宁县双河民族中学侯兴辉 我校位于晋宁县的山区学校,靠近县城的农村学校生源差,竞争激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虽然困难重重,但这是一条值得尝试的新......

    新课改心得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暑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特别是关于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及教学艺术培训。培训的观点清新隽永、思维的触角纵横腾跃。无论是诠释“教育的意蕴”,还......

    新课改心得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暑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特别是关于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及教学艺术培训。培训的观点清新隽永、思维的触角纵横腾跃。无论是诠释“教育的意蕴”,还......

    新课改心得

    新课改学习及实践心得这学期我通过学校对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对新课改有了一定的 认识。课改对于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通过学习和平常的教学实践我......

    新课改心得

    乌苏市第四小学学校课改领导小组: 组长:付瑞芝校长、潘建英书记。 课程改革指导小组: 组长:赵丽莉副校长、刘文静主任、王林秋主任。 课程改革实验小组: 组长:刘文静, 副组长:党喜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