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百日学习实践心得体会
百日学习实践心得体会
邓中奇家长
不禁感叹时间的匆匆,不知不觉已学习三十多天,通过每天学习老师推送的文章,我和孩子都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示和变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行动大于说教。
父母是镜子,你的言行举止可能都会成为他的模仿目标,所以在教育孩子之前,一定要认真审视自己,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修养,让自己做他们的好榜样,传递给他们正能量。
二、父母要善于倾听。
培养孩子独立性,尊重孩子的选择。作为父母我们不能表现出我们怎么的强势,要多听孩子的心声,多与孩子沟通,知道他们内心需要什么,让孩子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三、不要对孩子发脾气
父母情绪直接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发育,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当你发怒时,很可能是你教育失败之时。放手让孩子去长大,感受孩子的烦恼,做好孩子自己情绪的管理,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把自已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发脾气和大吼大叫只能引起孩子更多的逆反。
四、孩子的进步 由于我的改变,我也看到了孩子的改变。更多的时候我试着和儿子做朋友,儿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他每天自己按时起床,虽然家住的远了,但他并没有不开心,而是每天和同学一起坐公交或步行上下学。偶尔也会参与家务,主动洗碗拖地。做作业也积极一些了,每天晚上还会听一节英语课。孩子在阅读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突破,虽然他有时是看一些幽默搞笑的书。他每天晚上坚持锻炼身体,孩子周末回去参加课外的乐器学习,基本上无事不会间断,他喜欢乐器,做为家长我一定会支持他的选择。这是都是可喜的变化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们也是没有经过学习就上岗的家长,我们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我家孩子踏实认真,只是不太爱表现,我决定以后要每天发现孩子和家人的优点,哪怕点点的进步都要真心的表示祝贺、鼓励,让孩子更加自信。我也意识到,我不能用爱折断孩子的翅膀,压抑孩子的自由成长。爱的历程没有终点,让我们一起努力!
第二篇:百日安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百日安全活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普外科
2016年10月27日我院开始筹划准备及动员部署了“百日安全”活动,不断强化“四项教育”开展实效,突出把握六个方面安全防范重点,自觉遵守保密原则等等,通过组织的各项教育学习让我对“安全”更有深刻体会,作为部队医院的一员,更感“安全”的责任重大,保密意识重要性,在院党委领导的安全领导下,我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确保各项工作安全实施,时刻 保持“我的安全我负责,他人安全我有责,单位安全我尽责”意识,在“百日安全活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本人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安全医护质量水平和防范事故的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保证了安全护理无差错,并做了如下心得体会: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强化管理。科室成立了以王锦波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督导活动的开展,制定了具体的活动方案。组织科室人员进行安规考试,科室医护人员每个人签订《安全承诺书》。从上到下明确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头、逐级管理,使科室每个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行医、护理重要性和必要性,将认识转变为自觉行为融汇到日常工作中去,形成人人关系安全,安全关系人人的良好氛围。
二、采取多形式、多样化、全方位宣传教育。活动期间,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全方位的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广泛利用局域网、科室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演练等大力宣传各种安全知识、预防事故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营造安全发展舆论氛围,全面提高了全员的安全素质,保证了科室安全及院内安全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以安全月为契机,落实隐患整改,注重实际效果。院领导,科主任到科室临床进行安全检查,针对百日安全活动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及时指导、督促,并认真落实对所查出隐患的整改工作。在安全月活动中,坚持日常检查、周安全检查及专业检查相结合的检查方式。对所查出的隐患全部进行了整改。对所查出的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已严格按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进行了考核,并及时整改。在安全月中,积极开展各种安全活动。活动期间,通过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定期检查和各级人员的不定期巡查,有力地推动了安全工作,保证了有序的医护质量安全。
四、几点体会。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一)思想认识到位,才能认真搞好“百日安全”活动。开展这样的活动,虽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通过开展安全活动,安全工作意识提高了,医疗护理事故就自然下降,客观上增加了效益。
(二)领导重视,才能给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才能使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四)突出重点,才能达到开展本次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安全行医意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在活动中,所有医护人员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上,通过大家上下的共同努力,发现和消除了一大批隐患,夯实了医护工作基础。“百日安全活动”的开展强化我们的安全意识,通过这次活动的学习,让我深刻的体会了许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醒自己,做到让安全日日都牢记在心中。
第三篇:学习实践心得体会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省膜科院 王庚平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深刻体会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对3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对发展规律的理论升华,是今后我们不断提升发展层面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这是我们党总结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进一步明确。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但怎样发展?一直是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总结各自的经验教训,积极研究发展问题。发展不仅是产出的增长,而且也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有经济发展,但经济增长不一定就有经济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从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矛盾和国际发展经验来看,树立科学发展观至关重要。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各项工作中。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从做人、做事,当好人民公仆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真心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个 行业,都将失去起码的条件。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这样,我们做人才会有充足的“底气”,做事才硬气。
二是精心做事。我们要树立起“群众所需无小事”的思想,哪怕是一点小事,我们都要以和蔼的态度认真对待,因此,我们要立足本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三是当好人民公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德莫过于爱民,行莫过于利民”,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
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树立科学发展观,同时要积极在实践中加以落实,结合实际,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积极付诸于实践。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必须坚持深入实际,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四篇:“普法百日行”学习心得体会
“普法百日行”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开展“普法百日行”活动,我对此次普法活动有很深的体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长期的奋斗目标,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针对目前普法工作现状,我认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思维创新为前提,以实践创新为基点,以机制创新为保障,在把握切入点、增强针对性、立足多元化上进行探索,寻求突破,切实把普法这项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抓深抓实。
一、创新普法理念,使普法成为群众的内在需求,从主观上推动普法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树立“大普法”的理念,普法是全民普法。普法不只是普法职能部门和普法工作者的“专利”,普法的主体是全民,普法的客体也是全民,普法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普法教育对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实施,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加强学习,提高包括法律素质在内的文化素质,是每个公民必须认真面对和努力适应的现实。所以要树立一种新的普法传播理念,即普法不仅仅是普法工作者的事情,每一个公民既是受教者,又是施教者,普法不单纯是灌输,由一群人灌输给另一群人,而应是一种互动,一种双向交流和感染。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人文与民本精神。需要才是根本,普法对象众多,内容广泛,普法教育要承认和重视不同对象人群的个性特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立足点,满足和服务于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需要,一切以适于公众掌握、满足公众需求为标准。普法只有成为人们的内在需要时,才能持之以恒和深化发展。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培养公众对法律的兴趣,对法律知识、法律文化、法律思维的探索愿望,从而赢得广大民众的主动参与,使普法有机地融入公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再是为了普法而普法。
二、创新普法手段,以切实增强普法教育的实效性为切入点,提升普法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审时度势,开拓创新,是新形势对普法工作深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的全面进步,对普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普法作为民主法制建设的最基础工程应不断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新时期的普法工作更应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认真遵循和善于运用其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增强普法教育的效果,确保其影响力和长期效应。一方面,要总结继承积累经验,把一些较成熟的做法固定下来,形成制度,使之升华和发扬光大;另一方面,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推进普法工作,在对形式主义、过时落后、效果不佳的方式方法坚决摒弃的同时,创新手段,使普法工作在广度、深度和力度上不断有新的突破。
第五篇:“普法百日行”学习心得体会
“普法百日行”活动
心
得
体
会
— —
博
张
“普法百日行”学习心得体会
—— 张博
在这次“普法百日行”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着力提高了群众的法律素质,切实形成了群众学法、用法、守法的浓厚氛围,也为巩固平安新天、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法律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党领导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要按照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律和制度来治理国家。它既需要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完善的行政执法、司法、监督体系,又需要人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逐步提高。
记得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是胡锦涛同志在新的世纪,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治国方略,是马克思主义政权学说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为社会成员,应具备社会公德。作为家庭成员,应有家庭美德。我们提倡每个公民讲道德,要弃那些功利的、腐朽的思想、简单的粗暴的方法,既要遵守职业道德,又要学会为人处事,还要多样化的、积极的方法 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不断提升自我。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人文与民本精神。需要才是根本,普法对象众多,内容广泛,普法教育要承认和重视不同对象人群的个性特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立足点,满足和服务于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需要,一切以适于公众掌握、满足公众需求为标准。普法只有成为人们的内在需要时,才能持之以恒和深化发展。从人的心理角度来说,当普法内容形式符合普法对象个人需要时,他就会对其产生亲和力、认同性,从而引发积极的态度。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培养公众对法律的兴趣,对法律知识、法律文化、法律思维的探索愿望,从而赢得广大民众的主动参与,使普法有机地融入公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再是为了普法而普法。
同时,要把普法工作做实做好做深做大,切实增强普法教育的实效是关键。而要增强普法教育的效果,一是要把握好时间和空间,增强时效性。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总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活动,普法教育要取得预期效果,必须恰当地把握好时间和空间,了解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考什么、关注什么、需要什么,紧跟形势,服务中心,围绕热点,做到应时应景。二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增强效能性。无论是谋划工作、制定计划,还是开展活动,都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和难点,做到有选择、分层次,有步骤、分阶段,合理利用资源,避免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确保普法工作的效能和深度。三是区分对象和内容,增强针对性。普法规划为我们划定了一个基本框架,但普法具体内容需结合当地实际和不同对象而定。普法教 育的对象,范围广,层次多,接受能力千差万别,因此要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针对性设置与其社会角色相近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突出地域特色、群体特点、个性风格,做到量体裁衣,分类施教。四要创新方法和形式,增强艺术性。受教育者,虽本质上对法有渴望和需求,但实际上往往不喜欢枯燥的说教与老一套的做法。所以,只有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加强趣味性、娱乐性、艺术性,才能使普法更具吸引力。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说教与熏陶相结合,法理与情理相结合,寓教于乐,使普法教育受到公众实实在在的欢迎和喜爱。五要拓宽渠道和载体,增强渗透性。普法已走过了启蒙阶段,早期经常运用的集中式、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育方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劳动用工制度变革和人口流动的加剧,受到了局限。现代社会信息传输面广量大、快速高效,所以,现在的普法要多管齐下,讲究载体的多样性,强调新闻媒体、信息网络与声像、文字等实物载体有机结合,构建多形式推进、立体化覆盖的法律传播体系。要在渗透和结合上做文章,把法律知识渗透于司法实践中,渗透于法律服务中,渗透于日常生活中,使普法无处不在,无时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