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_2

时间:2019-05-12 12:1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_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_2》。

第一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_2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影片中的总理是一个勇于担责的形象。他一进村,面对百姓就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让你们吃苦了。同时,他又是一个亲民者形象。他不唱高调,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生存是第一位的。他最关注的是人民的吃喝拉撒,引导、鼓励大家说真话。他看着野菜团子和被饥饿的村民吃光了树叶的秃秃的树枝,那种沉重而辛酸的样子,让人体会到了他与人民休戚与共的感情。人格的构建总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完成的。影片以坚实的细节表现了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的细腻感情。他不忍心吃老奶奶特地为他做的面条,转而一想:我不吃,老奶奶心里永远会有一个疙瘩,遂大口将其吞下。为减轻张二廷的负担,他想收养他的一个孩子,被婉拒后,他设身处地地说:如果换成我,能否承受骨肉分离之痛呢?总理毕竟是总理,他的慧眼最终落在当时危及老百姓生存的公共食堂上,勇敢地向最高领导人毛主席表达了自己的明确态度,促成毛主席下决心撤销了这个大跃进中诞生的大锅饭“怪物”。周总理此行的历史意义即在此。编导者至此成功地在银幕上完成了一个亲民、负责、在大事面前勇于担当、敢于建言的大写的总理形象。这一形象闪现的思想与人格光辉,让后人永远高山仰止。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深受教育,也使我们深受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书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须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这部电影正是发挥了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的实现为民务实清廉。

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创新。以实际行动服务基层,让职工满意,让用户满意。让总理的无私形象成为永恒的党员领导干部的形象。

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得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作为一名教师应理解基层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处于联系群众第一线,在传承和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上,必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创新。总理的无私形象将成为永恒的党员领导干部形象。

第二篇: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七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七篇

第一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月 21 日上午,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全体党员、职工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讲的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历经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那个时期,我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全国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大饥荒。中共中央领导得知后,都亲自奔赴各个受灾区域,进行考察调研、体察民情。周恩来与夫人邓颖超来到了河北邯郸的革命老区,了解基层百姓的生活状况,探寻解决措施。

看完影片后,电影中的经典镜头和动人情节始终萦绕在我的脑际:影片一开头,伯延公社主任请总理用餐一场戏触动人心,周总理来到大食堂门口,他看见餐桌上摆着红烧肉、鸡蛋,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得知群众只能吃树叶、喝菜汤,而自己却有如此奢侈的待遇,说了句“毛主席已有好久没有吃肉了”,一只刚要迈进食堂门槛的脚便收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大家一样吃树叶喝菜汤,体现了周总理的廉洁自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美德和优良传统,这就说明想为人民做事,想与人民建立鱼水之情,只有廉洁才能获得大家的真心。

之后周总理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农民家庭,亲切的与村民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各项生产生活情况,还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种植庄稼。在插秧时,一个农妇送来一碗清水给周总理喝,又热又渴的总理却把大部分水倒回去,自己只喝了一点点。因为事先他已知道,这水是村民跑了十几里山路自己挑回来的。周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了解到村民为了给他吃一顿面把自己寿材都卖了的事,便主动掏钱把寿材又买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村民吃一样的饭菜,把自己最后的一点积蓄都用在村民身上。就这些细小的动作,无一不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民领袖对人民的那种大爱与奉献。

周总理来伯延调查的目的就是想听真话,想知道人民的真正诉求与愿望,所思所虑的是如何纠正错误、改善民生、振奋民气。而公社主任觉得周总理日理万机,能到这个穷地方来看望乡亲们已属莫大的幸福,他不想给总理添乱,便要求村民们也不许说出难处。最终,在总理的自我批评以及不断真诚的引导和鼓励

下,大家终于勇敢的说出了真心话。周总理连夜整理这些内容,如实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些情况。周总理这种求真务实、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深打动着我。

电影结束后,我不禁反思,作为共产党员的自己,有没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有没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不仅应该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我们党性修养的镜子,更要学习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二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这是小制作、大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讲述了 1961 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 100 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 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影片中的总理是一个勇于担责的形象。他一进村,面对百姓就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让你们吃苦了。同时,他又是一个亲民者形象。他不唱高调,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生存是第一位的。他最关注的是人民的吃喝拉撒,引导、鼓励大家说真话。他看着野菜团子和被饥饿的村民吃光了树叶的秃秃的树枝,那种沉重而辛酸的样子,让人体会到了他与人民休戚与共的感情。人格的构建总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完成的。影片以坚实的细节表现了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的细腻感情。他不忍心吃老奶奶特地为他做的面条,转而一想:我不吃,老奶奶心里永远会有一个疙瘩,遂大口将其吞下。为减轻张二廷的负担,他想收养他的一个孩子,被婉拒后,他设身处地地说:如果换成我,能否承受骨肉分离之痛呢? 总理毕竟是总理,他的慧眼最终落在当时危及老百姓生存的公共食堂上,勇敢地向最高领导人毛主席表达了自己的明确态度,促成毛主席下决心撤销了这个大跃进中诞生的大锅饭“怪物”。周总理此行的历史意义即在此。编导者至此成功地在银幕上完成了一个亲民、负责、在大事面前勇于担当、敢于建言的大写的总理形象。这一形象闪现的思想与人格光辉,让后人永远高山仰止。

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得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作为一名教师应理解基层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处于联系群众第一线,在传承和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上,必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创新。总理的无私形象将成为永恒的党员领导干部形象。

第三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讲述了1961 年,周恩来总理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

总理的工作求真务实。影片对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的“善意隐瞒”,最终了解当地群众的生活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总理用感人肺腑的语言激励人民说出真相,找到工作的调整方向。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对我们今天的工作有深刻的启迪。

总理的工作处处体现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调研工作中,总理在田间与广大农民一起插秧苗,大雨夜给救援的乡亲们送糖水,调研工作中不畏环境的艰苦,始终围绕如何使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昼夜操劳、不辞辛苦。每一个行动都体现了为群众服务、处处想着群众、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总理的工作细致入微。当老大娘让儿子送来“拽面”时,总理一面吃了“拽面”,一面让警卫员到老大娘家看看是不是把寿材卖掉了,并且选择用自己的钱帮老人家把寿材买回来,在走了后送回去。当邓颖超同志想要伯延的妇女好好学习知识时,她亲自与汪老师一起粘书,画画补充教材,使得汪老师在感动之余承

诺“一定会在这里一直教下去”。他们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让我们受教颇深。

作为教师党员,学习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更深入的践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细心了解发现适合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用学生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更好的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四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近日,我校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了 1961 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 100 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这段史实没有大事件,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然而,创作者们深入到伯延,实地了解到周总理在伯延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到老百姓对总理的深厚感情,油然激起了创作的灵感和热情。于是捕捉到影片的思想之魂——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 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

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导演和演员把握住周总理坚定、沉稳、睿智、谦和的气质与博大、悲悯的胸怀,准确挖掘其精神特质。一场冲毁白薯秧的暴雨后,周总理一人坐在房门口,那沉思的神态,深邃的目光,把总理面对人民疾苦时的沉重、焦虑又愧疚的内心展露得淋漓尽致。影片重复出现深夜总理在伏案研究材料、书写报告的静态画面——此刻无声胜有声——凸现出他忧国忧民,不辞辛劳,肩担历史重负的精神力量。一位亲民为民,共产党领袖的人格魅力熠熠生辉。周恩来在伯延的四个昼夜涵盖了他

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一生。

伯延人民送别周总理的热烈场面将影片推向高潮,一双双手紧紧地握别,一张张满含热泪的脸......人民和总理间亲厚的情谊在这里凸显了真善美的情思。影片结尾定格出周总理双目凝视、深思的神态。以警语式的画面告诫人们,告诫干部:中国共产党永远不能忘记人民,永远要为人民执政,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历史的记忆映照现实,传递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我们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影片还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深受教育,也使我们深受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xx 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作为二十一中的一名党员教师,立足本岗,以实际行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第五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 1961 年,周恩来总理在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过程中,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影片中总理逐渐揭开公社干部的“善意隐瞒”,最终了解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情况,最终找出工作的调整方向。

影片描述,周总理在四昼夜的调研工作中,与广大农民一起插秧苗,大雨夜给救援的乡亲们送糖水,调研工作中不畏各种艰苦环境,努力为使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昼夜操劳、不辞辛苦。

当老大娘让儿子送来“拽面”时,总理一面吃着“拽面”,一面让警卫员到老大娘家看看是不是把寿材卖掉了,并且用自己的钱帮老人家把寿材买回来。

影片中的各种情节,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感觉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以及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让我看到了一个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伟大情操;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我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先进性质和优良作风。让我感到作为我党的一份子,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感和无比巨大的自豪感。

通过影片的观看,我深感作为一名党员老师的责任重大,让我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该以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不断改造自身不足,在工作中细致入微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以学生的角度去探讨问题,站在学生的立场分析教材,深入浅出的分析每一个问题,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活。在学习上做学生的导师以传道授业解惑,在生活中成为学生们的朋友给予学生们帮助。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老师,不辜负学校的辛勤培养。

第六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月 9 日上午,我校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在影院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真的很感动,心灵再一次被洗礼,观看的整个过程我是含着泪水看完的。在中国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内忧外患的困难年代,总理能够深入群众,扎实调研、体察民情的优良作风和对百姓和谐可亲,与民一体的亲和风范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

很久没有像今天这样特别想静下心来的写一篇文章,的确想写一下自己的观后感受。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了 1961 年新中国三年

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 100 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 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现在正值全国上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高三教师,我们也是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为了高考这个梦想,为了不会让学生有遗憾,所有老师去拼、去冲、去闯、去奋斗、去创造。暑假补课结束后我们进行了一次月考,我们三班这个集体也针对月考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班主任刘繁青老师分析了暑假补课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定位了一本二本的边缘生,各任课老师也积极给班主任献言纳策,让每个学生都有主人翁思想,都能全力以赴的为高考追梦!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党员,我需要时刻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进步让自己在为学校的发展前进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这才对得起我现在的工作,对得起我现在所要面对的学生,对得起党组织对我的信任,我相信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会走的更好!

第七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一部重大题材、农村题材电影。以 20 世纪 50年代末 60 年代初,由于大跃进、反右倾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大范围饥荒,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背景。1961 年,周恩来乘专列来到革命老区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里农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电影通过不同的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将村民们的真诚、质朴,和周恩来对国家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该片在历史中探寻真知,深具历史意识,重大历史题材电影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新收获,为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一部生动的影像教材。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

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的事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传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扑下身子,从小事做起,真心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一是靠真心。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镇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二是靠真情。周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三是靠真诚。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他语重心长地对群众说:“朱老总从河南乡下,刘少奇同志从湖南老家,邓小平同志从顺义县......都分别给在上海调研的毛主席汇报了那里的情况,只有我没有办法汇报啊!”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宛如一面镜子,又似一泓泉水,让观众照亮自己,净化心灵。它不仅诠释了党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宛如一面镜子,又似一泓泉水,让观众照亮自己,净化心灵。它不仅诠释了党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

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2019-10-10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七篇

第一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月 21 日上午,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全体党员、职工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讲的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历经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那个时期,我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全国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大饥荒。中共中央领导得知后,都亲自奔赴各个受灾区域,进行考察调研、体察民情。周恩来与夫人邓颖超来到了河北邯郸的革命老区,了解基层百姓的生活状况,探寻解决措施。

看完影片后,电影中的经典镜头和动人情节始终萦绕在我的脑际:影片一开头,伯延公社主任请总理用餐一场戏触动人心,周总理来到大食堂门口,他看见餐桌上摆着红烧肉、鸡蛋,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得知群众只能吃树叶、喝菜汤,而自己却有如此奢侈的待遇,说了句“毛主席已有好久没有吃肉了”,一只刚要迈进食堂门槛的脚便收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大家一样吃树叶喝菜汤,体现了周总理的廉洁自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美德和优良传统,这就说明想为人民做事,想与人民建立鱼水之情,只有廉洁才能获得大家的真心。

之后周总理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农民家庭,亲切的与村民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各项生产生活情况,还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种植庄稼。在插秧时,一个农妇送来一碗清水给周总理喝,又热又渴的总理却把大部分水倒回去,自己只喝了一点点。因为事先他已知道,这水是村民跑了十几里山路自己挑回来的。周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了解到村民为了给他吃一顿面把自己寿材都卖了的事,便主动掏钱把寿材又买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村民吃一样的饭菜,把自己最后的一点积蓄都用在村民身上。就这些细小的动作,无一不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民领袖对人民的那种大爱与奉献。

周总理来伯延调查的目的就是想听真话,想知道人民的真正诉求与愿望,所思所虑的是如何纠正错误、改善民生、振奋民气。而公社主任觉得周总理日理

万机,能到这个穷地方来看望乡亲们已属莫大的幸福,他不想给总理添乱,便要求村民们也不许说出难处。最终,在总理的自我批评以及不断真诚的引导和鼓励下,大家终于勇敢的说出了真心话。周总理连夜整理这些内容,如实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些情况。周总理这种求真务实、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深打动着我。

电影结束后,我不禁反思,作为共产党员的自己,有没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有没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不仅应该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我们党性修养的镜子,更要学习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二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这是小制作、大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讲述了 1961 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 100 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 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影片中的总理是一个勇于担责的形象。他一进村,面对百姓就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让你们吃苦了。同时,他又是一个亲民者形象。他不唱高调,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生存是第一位的。他最关注的是人民的吃喝拉撒,引导、鼓励大家说真话。他看着野菜团子和被饥饿的村民吃光了树叶的秃秃的树枝,那种沉重而辛酸的样子,让人体会到了他与人民休戚与共的感情。人格的构建总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完成的。影片以坚实的细节表现了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的细腻感情。他不忍心吃老奶奶特地为他做的面条,转而一想:我不吃,老奶奶心里永远会有一个疙瘩,遂大口将其吞下。为减轻张二廷的负担,他想收养他的一个孩子,被婉拒后,他设身处地地说:如果换成我,能否承受骨肉分离之痛呢? 总理毕竟是总理,他的慧眼最终落在当时危及老百姓生存的公共食堂上,勇敢地向最高领导人毛主席表达了自己的明确态度,促成毛主席下决心撤销了这个大跃进中诞生的大锅饭“怪物”。周总理此行的历史意义即在此。编导者至此成功地在银幕上完成了一个亲民、负责、在大事面前勇于担当、敢于建言的大写的总理形象。这一形象闪现的思想与人格光辉,让后人永远高山仰止。

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得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作为一名教师应理解基层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处于联系群众第一线,在传承和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上,必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创新。总理的无私形象将成为永恒的党员领导干部形象。

第三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讲述了1961 年,周恩来总理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

总理的工作求真务实。影片对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的“善意隐瞒”,最终了解当地群众的生活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总理用感人肺腑的语言激励人民说出真相,找到工作的调整方向。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对我们今天的工作有深刻的启迪。

总理的工作处处体现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调研工作中,总理在田间与广大农民一起插秧苗,大雨夜给救援的乡亲们送糖水,调研工作中不畏环境的艰苦,始终围绕如何使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昼夜操劳、不辞辛苦。每一个行动都体现了为群众服务、处处想着群众、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总理的工作细致入微。当老大娘让儿子送来“拽面”时,总理一面吃了“拽面”,一面让警卫员到老大娘家看看是不是把寿材卖掉了,并且选择用自己的钱

帮老人家把寿材买回来,在走了后送回去。当邓颖超同志想要伯延的妇女好好学习知识时,她亲自与汪老师一起粘书,画画补充教材,使得汪老师在感动之余承诺“一定会在这里一直教下去”。他们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让我们受教颇深。

作为教师党员,学习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更深入的践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细心了解发现适合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用学生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更好的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四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近日,我校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了 1961 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 100 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这段史实没有大事件,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然而,创作者们深入到伯延,实地了解到周总理在伯延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到老百姓对总理的深厚感情,油然激起了创作的灵感和热情。于是捕捉到影片的思想之魂——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 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

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导演和演员把握住周总理坚定、沉稳、睿智、谦和的气质与博大、悲悯的胸怀,准确挖掘其精神特质。一场冲毁白薯秧的暴雨后,周总理一人坐在房门口,那沉思的神态,深邃的目光,把总理面对人民疾苦时的沉重、焦虑又愧疚的内心展露得淋漓尽致。影片重复出现深夜总理在伏案研究材料、书写报告的静态画面——此刻

无声胜有声——凸现出他忧国忧民,不辞辛劳,肩担历史重负的精神力量。一位亲民为民,共产党领袖的人格魅力熠熠生辉。周恩来在伯延的四个昼夜涵盖了他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一生。

伯延人民送别周总理的热烈场面将影片推向高潮,一双双手紧紧地握别,一张张满含热泪的脸......人民和总理间亲厚的情谊在这里凸显了真善美的情思。影片结尾定格出周总理双目凝视、深思的神态。以警语式的画面告诫人们,告诫干部:中国共产党永远不能忘记人民,永远要为人民执政,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历史的记忆映照现实,传递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我们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影片还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深受教育,也使我们深受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xx 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作为二十一

中的一名党员教师,立足本岗,以实际行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第五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 1961 年,周恩来总理在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过程中,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影片中总理逐渐揭开公社干部的“善意隐瞒”,最终了解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情况,最终找出工作的调整方向。

影片描述,周总理在四昼夜的调研工作中,与广大农民一起插秧苗,大雨夜给救援的乡亲们送糖水,调研工作中不畏各种艰苦环境,努力为使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昼夜操劳、不辞辛苦。

当老大娘让儿子送来“拽面”时,总理一面吃着“拽面”,一面让警卫员到老大娘家看看是不是把寿材卖掉了,并且用自己的钱帮老人家把寿材买回来。

影片中的各种情节,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感觉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以及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让我看到了一个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伟大情操;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我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先进性质和优良作风。让我感到作为我党的一份子,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感和无比巨大的自豪感。

通过影片的观看,我深感作为一名党员老师的责任重大,让我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该以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不断改造自身不足,在工作中细致入微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以学生的角度去探讨问题,站在学生的立场分析教材,深入浅出的分析每一个问题,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活。在学习上做学生的导师以传道授业解惑,在生活中成为学生们的朋友给予学生们帮助。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老师,不辜负学校的辛勤培养。

第六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月 9 日上午,我校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在影院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真的很感动,心灵再一次被洗礼,观看的整个过程我是含着泪水看完的。在中国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内忧外患的困难年代,总理能够深入群众,扎实调研、体察民情的优良作风和对百姓和谐可亲,与民一体的亲和风范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

很久没有像今天这样特别想静下心来的写一篇文章,的确想写一下自己的观后感受。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了 1961 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 100 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 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现在正值全国上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高三教师,我们也是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为了高考这个梦想,为了不会让学生有遗憾,所有老师去拼、去冲、去闯、去奋斗、去创造。暑假补课结束后我们进行了一次月考,我们三班这个集体也针对月考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班主任刘繁青老师分析了暑假补课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定位了一本二本的边缘生,各任课老师也积极给班主任献言纳策,让每个学生都有主人翁思想,都能全力以赴的为高考追梦!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党员,我需要时刻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进步让自己在为学校的发展前进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这才对得起我现在的工作,对得起我现在所要面对的学生,对得起党组织对我的信任,我相信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会走的更好!

第七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一部重大题材、农村题材电影。以 20 世纪 50年代末 60 年代初,由于大跃进、反右倾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大范围饥荒,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背景。1961 年,周恩来乘专列来到革命老区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里农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电影通过不同的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将村民们的真诚、质朴,和周恩来对国家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该片在历史中探寻真知,深具历史意识,重大历史题材电影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新收获,为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一部生动的影像教材。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

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的事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传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扑下身子,从小事做起,真心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一是靠真心。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镇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二是靠真情。周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三是靠真诚。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他语重心长地对群众说:“朱老总从河南乡下,刘少奇同志从湖南老家,邓小平同志从顺义县......都分别给在上海调研的毛主席汇报了那里的情况,只有我没有办法汇报啊!”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宛如一面镜子,又似一泓泉水,让观众照亮自己,净化心灵。它不仅诠释了党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宛如一面镜子,又似一泓泉水,让观众照亮自己,净化心灵。它不仅诠释了党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2019-10-10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七篇

第一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月 21 日上午,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全体党员、职工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讲的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历经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那个时期,我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全国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大饥荒。中共中央领导得知后,都亲自奔赴各个受灾区域,进行考察调研、体察民情。周恩来与夫人邓颖超来到了河北邯郸的革命老区,了解基层百姓的生活状况,探寻解决措施。

看完影片后,电影中的经典镜头和动人情节始终萦绕在我的脑际:影片一开头,伯延公社主任请总理用餐一场戏触动人心,周总理来到大食堂门口,他看见餐桌上摆着红烧肉、鸡蛋,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得知群众只能吃树叶、喝菜汤,而自己却有如此奢侈的待遇,说了句“毛主席已有好久没有吃肉了”,一只刚要迈进食堂门槛的脚便收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大家一样吃树叶喝菜汤,体现了周总理的廉洁自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美德和优良传统,这就说明想为人民做事,想与人民建立鱼水之情,只有廉洁才能获得大家的真心。

之后周总理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农民家庭,亲切的与村民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各项生产生活情况,还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种植庄稼。在插秧时,一个农妇送来一碗清水给周总理喝,又热又渴的总理却把大部分水倒回去,自己只喝了一点点。因为事先他已知道,这水是村民跑了十几里山路自己挑回来的。周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了解到村民为了给他吃一顿面把自己寿材都卖了的事,便主动掏钱把寿材又买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村民吃一样的饭菜,把自己最后的一点积蓄都用在村民身上。就这些细小的动作,无一不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民领袖对人民的那种大爱与奉献。

周总理来伯延调查的目的就是想听真话,想知道人民的真正诉求与愿望,所思所虑的是如何纠正错误、改善民生、振奋民气。而公社主任觉得周总理日理万机,能到这个穷地方来看望乡亲们已属莫大的幸福,他不想给总理添乱,便要求村民们也不许说出难处。最终,在总理的自我批评以及不断真诚的引导和鼓励下,大家终于勇敢的说出了真心话。周总理连夜整理这些内容,如实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些情况。周总理这种求真务实、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深打动着我。

电影结束后,我不禁反思,作为共产党员的自己,有没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有没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不仅应该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我们党性修养的镜子,更要学习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二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这是小制作、大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讲述了 1961 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 100 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 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影片中的总理是一个勇于担责的形象。他一进村,面对百姓就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让你们吃苦了。同时,他又是一个亲民者形象。他不唱高调,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生存是第一位的。他最关注的是人民的吃喝拉撒,引导、鼓励大

家说真话。他看着野菜团子和被饥饿的村民吃光了树叶的秃秃的树枝,那种沉重而辛酸的样子,让人体会到了他与人民休戚与共的感情。人格的构建总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完成的。影片以坚实的细节表现了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的细腻感情。他不忍心吃老奶奶特地为他做的面条,转而一想:我不吃,老奶奶心里永远会有一个疙瘩,遂大口将其吞下。为减轻张二廷的负担,他想收养他的一个孩子,被婉拒后,他设身处地地说:如果换成我,能否承受骨肉分离之痛呢? 总理毕竟是总理,他的慧眼最终落在当时危及老百姓生存的公共食堂上,勇敢地向最高领导人毛主席表达了自己的明确态度,促成毛主席下决心撤销了这个大跃进中诞生的大锅饭“怪物”。周总理此行的历史意义即在此。编导者至此成功地在银幕上完成了一个亲民、负责、在大事面前勇于担当、敢于建言的大写的总理形象。这一形象闪现的思想与人格光辉,让后人永远高山仰止。

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得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作为一名教师应理解基层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处于联系群众第一线,在传承和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上,必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创新。总理的无私形象将成为永恒的党员领导干部形象。

第三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讲述了1961 年,周恩来总理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

总理的工作求真务实。影片对总理一步步揭开...

第三篇:周恩来四个昼夜 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2014年4月9日,在XX公司党支部的组织下,我们参加了党员实践活动,一起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电影结束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细细回味着电影中的一个个画面,感慨颇深。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总理面对的是新中国一段辛酸、沉重的历史,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背景,人民大众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此时此刻,几辆老旧的吉普车,卷起浓浓的灰尘,开进了处于困境中的老区——河北省武安县伯延公社。周总理在短短四个昼夜,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充分展现了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爱人民、为人民,把老百姓当亲人、当朋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课。

影片中,那个时期老百姓与老一辈党员干部的鱼水之情淳朴而真挚,让人深受感动,也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党群关系的重要性,了解到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做到最基本的是面对群众是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影片的主线是“求真”和“善意”谎言的矛盾冲突,无论哪一方的主观目的都是善意的、积极的。周总理走街访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郭凤林是爱党、护党、忠于党的,即便是让部分村民善意的隐瞒真相,目的也是为了“不让中央着急”,让革命老区咬牙与党一起克服困难。这种矛盾让我始终很揪心,如周总

理这般敏锐的让人心疼的洞察能力,在通过“树叶掉光了”之后,一系列抽丝剥茧的走访调研下,又怎么可能看不出这件事背后的真相,直到片中周总理给出了答案“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为了群众,我们依靠群众。群众冷漠,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同心同德,国强民盛”,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吐出了心声,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正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另一个让我感动的地方是,周总理和夫人的相濡以沫,感情至真至纯,他们俨然是一对有着共同追求和崇高理想的模范夫妇。影片中温柔善良的邓大姐在总理的前前后后给予总理很多的照顾和支持,在每一次的谈话中,他们彼此是那样的互敬互爱。从很多细节里可以看得出夫妻二人的敬与爱,它更多的是来自于对伯延人民的关怀与分担。邓大姐那濯清流而不妖的精神是我们妇女们永远学不过来的道德品质。尤其她那善良的面容、一言一语、所作所为,让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比创造更伟大的是妇德。如此千金难买的妇德,恐怕只有我们东方女子具备的忠贞吧。此时此刻,邓大姐不光是在参加工作,更完成着世间最美好的、坚韧的、不平凡的使命。这足以使这位看似普通的女子变得更静美无暇。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在她身上得以炉火纯青的、最完美的体现。

续说那些被关起来的胜德等人,他们的觉悟、才华要比郭主任更强一些,冲破出小屋子对他们来说是易如反掌。虽然看着平时表面上对立着郭凤林,但如今出于纪律,更出于良知,虽然被冤枉了,他们还是忍受着眼前的不公。然而在那天晚上最需要人力来保护田苗时他们的男子汉气概果然被激发了。尤其可叹的是:

1、当周总理来到邮电局和房天健交谈时他们可以喊一声结果就会有大的转变,但他们没这么做;

2、在开会时,他们同样把自己的建议写出来了,但不是告发郭凤林的,而都是生产方面的建议,因为在他们看来私事和公事是泾渭分明的,所以他们绝不会公报私仇的。革命老区的好男儿为家乡,为人民,更为子孙后代就是这样能打能扛、能屈能伸。他们就是我们现实环境里分清“眉眼高低”的低社会,高智商人群的真正代表。明智的导演还特意拍下了周总理听胜德唱落子戏后用力拍手掌的镜头头,以此表达了总理对他们的刮目相看与欣赏。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第四篇: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范文

公仆心,为民情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始终处在激动中,细节之处,眼眶发热。一部主旋律影片,有如此强烈的精神感染力量,让人意外,堪称近年来重大题材创作的新突破。

影片以领袖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为精神切入点,紧紧抓住周恩来通过调查研究后决定停办公社大食堂,以解决群众挨饿问题为中心叙事线索,在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上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自然灾害、苏联逼债和中央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导致三年困难,为克服困难中央领导同志几乎全部出动,分路赴农村调查,在多路调查的基础上作出了停办公社食堂的决定,全片在确保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围绕着领袖和人民的关系来营造故事,围绕着真话与假话、好与更好之间设置矛盾与悬念,使人犹如身临其境。

老区人民国家主人翁精神的照亮了全片,从一个独特视角唱响了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河北省武安县伯延镇是有名的革命老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伯延人民作出了卓绝贡献和伟大牺牲,他们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对伯延人民深入骨髓的国家主人公精神的新发现是:所谓老区精神不只是吃大苦、耐大劳,勇于牺牲,艰苦奋斗,而且是即使在党的决策出了问题、国家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他们首先想到的也不是消极等待、怨天尤人,更不是向国家伸手,而是要为党分忧、为国解难,勒紧裤带去履行国家主人公的职责!影片真实而又巧妙地反映出伯延并不是真空地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浮夸风和共产风也刮到了伯延,老百姓一样忍饥挨饿,当地的树叶和树皮也被吃光。但是当周恩来带队到这里搞调查时,许多干部和社员却为总理的操劳而忧心,不愿因自己的困难给总理增加负担。公社主任郭凤林为掩盖真相甚至把“落后分子”关了起来,这无疑是错误的,但他激动地对大家说:“解放前咱啥苦啥罪没遭过,饿几天肚子周总理都来了,犯不上鸡一嘴、鸭一嘴地喊叫,眼下国家建设比咱这重要。”这又分明透露出他的本意是要靠自己勒紧裤带渡过难关。这不正是老区人民的国家主人公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延伸和闪光吗?从片中我们还看到,那些“落后分子”急于找总理说出伯延的真实情况,目的也是要和中央一起找出解决难题的办法,而这样做的前提是对党的信任,相信中央一定能改正错误,带领人民走向胜利。影片中连弟奶奶以当年曾给刘伯承、邓小平做过拽面为荣耀,这次宁肯卖了寿材也要让总理吃她做的拽面,这一笔更是入木三分地揭示出真正的老区精神永远是党领导我们前进的力量源泉。在这种老区精神的光照下,影片表现了困苦和灾难却又没有陷入悲观失望,反而贯穿着一股团结起来共同渡过难关的激情。

影片牢牢抓住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为人民鞠躬尽瘁这个最本质、最突出的人格特征,《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对周恩来形象的塑造出人意料地给人们带来新的惊喜、新的震撼。自始至终用平视的角度拍摄人民总理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对周恩来坐在炕头、门槛上与社员谈心的情景的拍摄和氛围的营造,真实地凸显出周恩来不在人民之上、人民之外,就在人民之中,他就是人民利益和愿望的代表,除了人民利益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用真实的艺术细节去表现当时已承受很大精神压力的周恩来,面对群众的困苦首先不是指责,而是检讨自己这个总理没当好,向伯延的百姓真诚道歉,对犯错误的干部有批评更有理解和爱护,那样发自肺腑,那样催人泪下!从平易中写崇高,越显其崇高;以自律来写博大,更显其博大。生动地呈现周恩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活得有尊严而倾其所有、鞠躬尽瘁。用自己身上最后的钱给张二廷的孩子买了一身新衣服,连弟奶奶卖了寿材请总理吃拽面,周恩来出钱把寿材悄悄赎回来,安排人在自己离开伯延后再把寿材送还老人家。如此周到,如此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如此能体悟和尊重每个底层百姓的主体愿望和生命尊严感,这就是周恩来最伟大而又独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这才是真正的为人民鞠躬尽瘁。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看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大意义,也使我们通过回顾党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更加坚信党的伟大。周恩来总理来到伯延调研的初衷就是要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身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践。

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干群的血肉关系不可模糊、更不可疏远。民心聚需要干群同呼吸、共命运,国家昌需要干群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一部很好的教育片,它所传播的正能量,希望能让“迷途”的党员干部自警、自省、自我鞭策、重塑信念、坚定使命,也希望我们的党员干部能够少一分浮躁、少一分急功近利,多一份脚踏实地、多一份求真务实、多一份为这个国家真正做点什么的歇斯底里,为“中国梦”的腾飞多一份纯粹的偏执。

王 林 2014年3月5日

第五篇: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观后感

4月13日,我们学校组织观看了《周恩来四个昼夜》这部影片。这部影片的背景是1961年的大饥荒岁月,国家当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难中,外有苏联逼债,内有天灾人祸。在那大饥荒的时期,我国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中共中央领导得知后,都亲自奔赴各个受灾区域,进行考察调研、体察民情。周恩来在当时到河北革命老区——伯延,了解基层百姓的生活状况,探寻解决措施。

影片一开头,伯延公社主任请总理用餐一场戏给我印象特别深刻,当周总理刚到大食堂门口,看见餐桌上摆着红烧肉、鸡蛋时,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因之前已得知群众只能吃树叶、喝菜汤,而自己却有如此奢侈的待遇,他就说了句“毛主席已有好久没有吃肉了”,说完后把刚一只要迈进食堂门槛的脚收了回来,坚持同老百姓一起喝汤糊糊、吃代食窝窝头。体现了周总理的廉洁自律,从中也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美德和优良传统,说明了想为人民做事,想与人民建立鱼水之情,就要保持一颗廉洁的心。

之后周总理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农民家庭中进行调查,亲切的与村民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各项生产生活情况,甚至还与村民一起种植庄稼。中途一位农妇送来一碗清水给周总理喝,又热又渴的总理却把大部分水倒回去,自己只喝了一点点。因为事先他已知道,这水是村民跑了十几里山路自己挑回来的。周总理时刻不忘体恤、关心群众,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刻发挥着带头作用,勤俭的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不忘心系群众。

周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了解到村民为了给他吃一顿面把自己寿材都卖了的事,便主动掏钱把寿材又买了回来。把自己最后的一点积蓄都用在村民身上,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人民领袖和共产党员对人民的那种大爱与奉献。

周总理来伯延调查的目的就是想听真话,想知道人民的真正诉求。而公社主任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最终,在总理的自我批评以及不断真诚的引导和鼓励下,大家终于勇敢的说出了真心话。周总理连夜整理这些内容,如实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些情况。周总理这种求真务实、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深打动着我。

并且老区人民在饿得头晕眼花时,还能体谅国家的困难,把苦水往肚子里咽。也不要跟国家添麻烦,给毛主席周总理添堵。那个年代的人们,吃不饱,穿不暖,还能真心实意地拥护共产党,相信困难是暂时的,相信党能治理好国家,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这份真诚深深的使我感动。

从这部影片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应该认真去思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内涵。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这部影片使我们通过回顾党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更加坚信党的伟大。

一名党员要始终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保持青春活力的根本。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们只有多学习、多思考,认真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才能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之后我不禁开始反思,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自己,有没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有没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不仅应该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我们党性修养的镜子,更要学习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下载《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_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_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1 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始终处在激动中,细节之处,眼眶发热。一部主旋律影片,有如此强烈的精神感染力量,让人意外,堪称近年来重大题材创作的新......

    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8月14日,根据中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总诚公司及建设管理公司组织员工观看了由中共河北省宣传部、河北电影制片厂、八一电......

    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教师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祖山兰亭中学 董思含 日前,全体干部职工组织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也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厦门市群惠小学吴宁岚 在学校党组织的号召下,我们来到中华电影院观看了正在热播的《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此部电影以1961年时国内大跃进......

    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四个昼夜,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2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今天,我局教育路线实践活动学习中安排播放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总理到河北革命老区考察调......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1961年,周恩来总理在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过程中,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们80、90后的年轻人,......

    《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20205篇范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五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为民务实清廉的楷模近日,观看了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内心被强烈的震撼了。 影片以纪实的手法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