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痛苦的感悟
对痛苦的感悟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话虽有些太绝对,但人的一辈子,确实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即使是有些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的人,他的背地里必然也有着不被人所了解的辛酸。每个人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喜怒哀乐就如影随形地陪伴着他,不管他是否愿意,这些情绪支配着他的生活,也改变着他的生活。没有人会愿意品尝痛苦,但痛苦的滋味却是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的。
痛苦来源于一种追求的失落。常常有这种感觉,生命中一切美好的、想要抓住的东西总是离我们而去。亲人的早逝总令我们痛不欲生,年华似水般从我们身边匆匆而过却一事无成也激起了我们心中些许的惆怅,相爱的人迫于环境却不能长相厮守、只能无期地思念,这又该是多么深刻的痛苦!另外,真情被践踏,友情的背叛,这难道不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痛苦吗?当夜深人静,月凉如水,一个人孤独地坐在窗前,那种从脚底慢慢升起来,渐渐弥漫、浸滞全身,冷冷的,又仿佛是小虫子在慢慢地撕咬着你的五脏六腑的感觉,令人终生难忘。
痛苦还来源于对现实的不满。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使人们在物质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精神负担却在不断加重。没来由的焦虑、紧张、抑郁,折磨着人们的心灵,人们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幸福的感觉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国民幸福总值的增加。幸福,真的是那么遥不可及吗?
痛苦更来源于对生活的思考。生活的本质是复杂而残酷的,浑浑噩噩、迷迷糊糊地过了也就罢了,去考究生活的真谛则是一件卖力而不讨好的事。这个世界上,随大流的人太多,而真正去探究生活,坚持自己立场的人却廖廖无几,想来就是这个道理。思想者,哲学家总是孤独而不被人理解的。有思想的人的痛苦总要多过一般人。
在生活的考验面前,有人被一时的痛苦所打倒,从此萎靡不振,失去了奋斗的意志,也有人在生活的磨难中超脱出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清代张潮《幽梦影》中道:春者,天之本怀;秋者,天之别调。春天的一片生机是上天的本来情怀,秋天的一派肃杀却有另一番情调。没有秋天的杀就显不出春天生的可贵。孕育着人类的自然界都是这种相辅相成,而生活的一帆风顺和失意落魄不也是它的本怀和别调吗?快乐与烦恼、得志与失意、痛苦与幸福本就是人类精神的矛盾体,从不会单独而存在。历尽了痛苦的折磨和煎熬,会使人更珍惜生活,感受幸福,人才会更加沉稳地成长起来。拥有健康而丰富的人生,才应该是我们一贯的追求。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得失,超凡脱俗,才可能真正体会到风雨过后那道彩虹的美丽!
第二篇:对生命的感悟
对生命的感悟
周末,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那就是让我们观看《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一开始我很不以为然,认为那些灾害根本不可能发生在我的身边。
今天早上,当我还在睡懒觉的时候,妈妈就把我从梦中扯了出来,让我坐在电视机前等这个节目,当时我很不情愿,但当节目开始的时候,我被深深的触动了。
在节目中,通过案例分析以及专家的讲解,让我了解了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应该怎样自救。比如火灾来临的时候,我们应该迅速找到安全通道,尽量是身体贴近地面;有浓烟时,应用湿物捂住口鼻;若身上着火了应在地上打滚,将火扑灭。在农村,许多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照看。所以许多小伙伴都在没有父母照看的情况下私自结伴去河边游泳。在这时,溺水的情况就常常发生。由于溺水者缺乏自救知识,不知道应该把自己的口鼻露出水面,因此导致悲剧的发生。所以,当溺水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们不应该盲目的下水营救,应该呼喊大人相救。
随着节目的深入,也更加让我了解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如在马路上行走的时候应靠右边行走;在过马路的时候应走人行横道;“红灯停,绿灯行”,“宁让三分,不争一秒”。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安全教育对我们非常重要。通过这次节目,使我们树立了安全意识,了解了很多的安全常识,学会了自我保护,提高了应变能力。这次节目也更加让我明白了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是值得珍惜的。生命只有一次,让我们珍惜生命吧!
初二:宁可穿越
第三篇:对城镇化的感悟
中国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就是农乡格局进一步提高综合配套设施,个体人员各司其职,提高现代进程。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
城镇化有很多的好处,比如:要想早日在农村实现现代化,必须首先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变传统农民为现代化的新型农民。目前我国农民的总体素质较低,农村中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劳动力的比重高达80%,文盲,半文盲占15.8%。由于缺乏最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就使广大农民很难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科技素质以及较强市场意识和法律意识。因此,只有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引导农民离开土地,进城入镇,激发他们采取行动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文明素质和科学技能。只有当他们有了这样的认识,他们才会义无反顾地离开土地、离开农村,进入城镇,主动学习和掌握技能,不断汲取在农村得不到的营养武装自己,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人的现代化。
只有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只有城镇化才能提高转移进城人口的收入水平,也提高留在农村的人口收入水平,同时也能提高城乡人口的生活质量和教育层次。一是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镇能开阔视野、学习技术技能、体会城镇文明、增强市场观念、掌握文化知识。一对夫妇,从乡村迁移到城镇,其生育的孩子,在后天得到的环境影响,素质明显比生育和教育在乡村的要高;而远距离的男女或者大范围人口中的男女结婚,所生育的后代的智力和体力素质,明显优于短距离和小范围人群男女结婚所生育的后代。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办法就是促进人口的流动和迁移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但是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打着“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旗号,盲目拉大城市框架,滥占耕地、乱设开发区,不断扩大城市面积。部分地区在“经营城市”的理念下,大肆追求土地增值的收益,进一步助长了多占耕地和不合理拆迁的行为。失地农民增多和一些地方后续社会保障跟不上,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另一方面,促进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的制度仍未建立,导致“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若按此模式继续推进城镇化,失地农民的数量还会大量增加,农村人口人均占有耕地资源的数量将进一步减少。农村人口的减少慢于农村耕地的减少,不仅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而且势必进一步加剧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
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今日中国的城镇化,正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想进来,因为就业、保险、医疗、教育等资源,城市远比农村丰沛;想出去,则是因为污染、噪音、拥堵、压力,城里来得比农村更大。
我们究竟该到哪里寻找宜居之所?是更加现代化的城市,还是相对宁静平和的乡村?就现状而言,也许二者都不是理想的答案。这也正是中国城镇化围城困境”产生的缘由。事实上,我们更多地提倡城镇化”而非城市化”,正包含了对现有城乡发展模式的反思。中国的城镇化,既不应是乡村的边缘化,也不应是在缺少科学战略规划的情况下,众人蜂拥进城,去争取人满为患的平等”。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让城乡居民各得其
所、共享幸福,是这一期时事观察”的逻辑起点。
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应是一体的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村人口多、农业效益低、农村底子薄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长期面对的基本问题。稳妥推进城镇化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因农村人口基数大,即使未来城镇化率达到60%,也仍有五六亿农村人口。因此,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是两位一体的战略,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双轮驱动和良性互动,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大量农村人口进城难安居乐业
城镇化是农民进城转为城镇居民的过程。长期以来,我国注重发展大城市的城市化战略,基本是一条土地资源依赖型的道路。大城市、特大城市规模扩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为农村人口非农转移创造了条件,但也因城市房价飞涨、生存门槛日益提高,让进城农民望楼兴叹”,难以安居乐业。大批长期进城农民工很少通过落户转为市民,致使土地城市化远快于人口城市化。国际上通常用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即城市用地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增长率之比)来衡量城市用地合理性,其公认的合理值为1.12,数值越大越不合理。1999―2007年我国的该数值接近1.8。
1995―2008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减少1.38亿人,同期城镇人口增长2.59亿人,农村人口转移进城的比重为53.1%。全国6.22亿城镇人口中农业户籍的农民工约占26.8%。可见,农村人口快速转移进城造成了虚高的城镇化率,也反映出我国城镇化质量不够高。在大量两栖人口长期存在和农村主体老弱化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农村社会结构的根本转型和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农村地区以大量宅基地废弃、土地闲置为主要特征的空心村”问题日益突出,敲响了在战略上单纯追求城市化和一味把农民推向城市的警钟。
城镇化比城市化更符合农村实际
城镇是连接农村和城市的桥梁,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枢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城镇化重点放到中小城市和中心镇,把具备条件的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强调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要把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和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支点。强调城镇化,是因为农民融入城镇就业与定居门槛要比大城市低得多,更符合我国农村实际。
农村孕育了城镇,二者有着天然的联系。加快新农村建设为城镇化提供强大动力,城镇化加速发展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强化中心城镇对农村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和经济辐射功能,有利于促进村镇联动发展,也符合农民需求愿望。在山东、河南问卷调查,80%以上的农民工愿意进大城市打工,但选择回家盖房或城镇买房。
我国经济增长最大的潜力在城镇化,最大的内需在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成为实现村镇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和农村人口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地实践证明,城镇化程度越高的地方,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作用越显著。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更有利于凸显农村地域多功能性,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科学发展。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结合是关键
城镇化不仅仅是城镇自身的建设问题,更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问题。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着眼城乡协调发展大局,以小城镇和中心社区建设为龙头,以产业培育和生产发展为支撑,以农村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力提高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组织、产业与空间三整合”,促进人口向社区集中、居住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发挥中心镇和中心社区配套服务与市场辐射作用,促进城乡要素的有序流动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的一体化配置。
加强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结合,亟须政府、企业与农民的良性互动。改革户籍制度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无疑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突破口,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尤其是新生
代农民工逐步进城就业和落户,并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就业是民生之本,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而随着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无论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还是因产业转型或年老返乡的农民工再就业,都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关键是要加快政府管理体制与企业制度创新,建立多主体就业联盟,完善促进就业与创业的市场机制,有效推进职业培训制度化、就业服务社会化和城乡社保一体化。
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搭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平台。土地问题是众多深层矛盾和问题之源。破解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和缓解耕地红线保障压力,重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与宅基地退出的长效机制,推进农村土地资本化和增加土地财产性收入,妥善解决进城农民资源双重占用及其土地权益保障问题。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平台,把着力点放到优化城乡建设用地配置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上来,实行城乡同地同价同权,全面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面向国家新农村建设、保障耕地红线和统筹城乡发展三位一体”的中长期战略,因地制宜、分区推进以空心村”为重点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逐步实现新农村建设社区化、土地经营适度规模化和农业现代化,让留村农民也能够以地为生、安居乐业。
所以,我们既要看到城镇化带来的好处,也要看到里边存在的问题。无论怎样,让人们过的更幸福了。按照上面提出的建议解决问题。
第四篇:对叠加定理几点感悟
对叠加定理的几点感悟
一、叠加定理(superposition theorem)的定义 在线性系统或线性电路中,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激励同时作用,则响应等于诸激励分别单独作用下产生的诸响应分量之和。推论(齐性定理):在线性电路中,当所有的激励源(电压源和电流源)都同时增大或缩小K倍(K为常数)时,响应(电压源和电流源)也将同样增大或缩小K倍。
二、运用叠加定理的注意点
1、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不适用于非线性电路。
2、叠加时,电路的联接方式以及电路中的有电阻和受控源都不能变动。电压源不作用以短路代替;电流源不作用以开路代替。
3、叠加时要注意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即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分电流或分电压的参考方向,与电路中全部电源共同作用时对应的电流或电压的参考方向相同时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4、叠加定理不能用于计算功率。
三、叠加定理的应用
1、电路如图所示,若已知:
(1)uS15V,uS210V(2)uS110V,uS25V(3)uS120cos tV,uS215sin2 t V
试用叠加定理计算电压u。
解:①画出uS1和uS2单独作用的电路,如图(b)和(c)所示,分别求出:
(1)uS15V,uS210V(2)uS110V,uS25V(3)uS120cos( t)V,uS215sin(2 t)V
②根据叠加定理:
uuu'“0.4uS10.2uS2
③代入uS1和uS2数据,分别得到:(1)u0.45V0.210V4V(2)u0.410V0.25V5V(3)u[0.420cos(ωt)0.215sin(2ωt)]V[8cos(ωt)3sin(2ωt)]V
2、用叠加定理求图(a)电路中电压u。
解:画出独立电压源uS和独立电流源iS单独作用的电路,如图(b)和(c)所示。由此分别求得u’和u”,然后根据叠加定理将u’和u”相加得到电压u u'
R4R2R4'”uS u"R2R4R2R4iS
uuuR4R2R4(uSR2iS)
四、叠加定理与相量法在正弦稳态电路中的运用 不同频率的激励作用时,根据线性电路的叠加定理,我们可以分别计算该电路中的两个电源作用时产生的响应。我们看下面的电路,其中uSiS22cos4t A102cos5t V,由于两个电源的频率不同,就整个电路来说,我们不能直接使用相量法。但是根据叠加定理,我们可以将该线性电路的响应分为两个不同频率点单个电源作用下产生响应的和,因此,我们可以单独对每一个电源作用下的电路使用相量法。在不同频率下,电容与电感对应的阻抗为不同的值,再相量电路绘出之后,就可以按照原来所学的方法计算该电路的响应了。
1 1F + 1H uS _ iS图12-17 不同频率的电源叠加 1-0.2j + 5jo 100 I'o 1-0.25j 4j o 20 I''o-(a)(b)
图(a)是电压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其中的阻抗根据5rad/s计算;图(b)是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其中的阻抗根据4rad/s计算; 图(a)中:
'Io1100o5j(0.2j)5j0.2jj55j0.2j250245j10.211.8Ao
图(b)中:
'20oIo4j14j0.25j32154j2.0614.9Ao
所以:
i''o2.06i'o10.22cos(5t11.8)Aoo2cos(4t14.9)A
oo待求量:
2cos(4t14.9)Aioi'oi''o10.22cos(5t11.8)A2.06
五、叠加定理与傅立叶变换在非正弦周期电路的运用
处理非正弦周期信号,如方波、三角波、矩形脉冲等,分析方法通常为:
1、首先应用数学中的傅立叶级数展开方法,将非正弦周期激励电压、电流或信号分解为一系列不同频率的正弦量之和
2、再根据线性电路的叠加定理,分别计算在各个正弦量单独作用下在电路中产生的同频正弦电流分量和电压分量
3、最后,把所有分量按时域形式叠加,就可以得到电路在非正弦周期激励下的稳态电流和电压,这种方法也称谐波分析法。
如果给定的周期函数
f(t)满足狄里赫利条件(函数在任意有限区间内,具有有限个极值点与不连续点),则该周期函数定可展开为一个收敛的正弦函数级数。
f(t)a0A0(ak1kcosktbksinkt)k1Akmcos(ktk)
其中,两式中的各个系数的计算公式及对应的系数的关系
a01T0Tf(t)dt1TT2Tf(t)dt2
2TTak2T0Tf(t)cos(kt)dt2Tf(t)cos(kt)dt102f(t)cos(kt)d(t)1f(t)cos(kt)d(t)2bk2T0Tf(t)sin(kt)dt2TT2T2f(t)sin(kt)dt102f(t)sin(kt)d(t)1f(t)sin(kt)d(t)
在该展开式中,A0称为周期函数函数的周期相同的正弦分量A1m
各种常用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展开 方波
f(t)A t 0.5T-A T图12-18(c)矩形波三f(t)的恒定分量,也称为直流分量;与原周期
称为一次谐波,也称为基波分量。其
cos(t1)他各项称为高次谐波(如2次谐波、3次谐波等等)。
15sin5t17sin7t)f(t)4A(sint13sin3t,其中的2T
三角波
f(t)A t T-A 图12-19 三角波
19sin3t125sin5t149cos7t)f(t)8A2(sint,其中的2T
锯齿波
f(t)A t T 2T 3T图12-20 锯齿波
12sin2t13sin3t14sin4t),其中2Tf(t)A2A(sint
六、叠加定理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叠加定理实际上将多电源作用的电路转化成单电源作用的电路,利用单电源作用的电路进行计算显然非常简单。除此之外,叠加定理在信号分析与处理方面也起着基础性作用。
第五篇:对书的感悟作文
对书的感悟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对书的感悟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书的感悟作文1若是有人问我,你最喜爱的,是什么?我想,我会不假思索地吐出一个字——书。的确,书在我的心目中的地位是无可比拟的。也许,在幼时,曾为一部动画片入迷过,对一个新玩具追捧过......但,我对书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因为,它注入了作者的灵魂,可以说,一本书,就能揭示出笔者的一颗心;也可以说,读者,就是书最好的聆听者。在这颗炽热的心里,有不甘,有忧愁,有愉悦,有悲痛....我常常捧着一本经过精挑细选的书,伴着一杯温温的白开水,在书店里坐着,一坐,就是一个下午。也许,在这个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的下午里,有人将它荒废,有人将它牢守。而我,则选择了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细细地品味着这个既像白开水,而又五味杂陈地百味人生。
在书中,我结识了万里寻夫的孟姜女,从少年时期一直考到年过半百的老儒生范进。在这种种由喜怒哀惧交织而成的“心”里,我对它们的作者早已视为知交。或许,在这些“知交”中,蕴含着的,是古今中外的人,或贫或富,或贵或贱,但是,古人不是说了吗?“英雄不论出生”,虽然我未曾与他们见过面,但“相遇何必曾相识”呢,更何况,书是我们从“相遇”到“相知”的桥梁呢。
一书看罢,白开水的甘甜和着书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喝入腹中的同时,也喝入了我的心中......
对书的感悟作文2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有了一个好朋友——书,随着年龄的增大,我读的课外书越来越多。读课外书可以让我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不知不觉地放松下来,还增加了我的'“知识库”中的词汇量,还让我懂得了一些道理,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曾经在课外书上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教授到一所学校去上课,那所学校的制度非常宽松,几乎没有什么严格的要求,在那里,他遇到了一对父子,儿子的成绩不错,他本来可以去上更好的学校,却选择了这么一家制度比较宽松的学校。教授指着远处一座正在施工的高楼对他说:“你长大了想当建筑工人还是设计师?”男孩回答:“建筑工人太辛苦了,我还是当设计师吧!” 教授说:“如果你对自己的学业不严格要求,长大了恐怕只能当一个建筑工人!”学生恍然大悟,努力学习,长大以后果然当了设计师。
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学习,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怕困难,披荆斩棘,成为一名“高才生”长大了才有出息。只有拥有了更多知识,你才能够拥有选择的权利,而不会被社会淘汰。
对书的感悟作文3寥寥篇章,少少点墨,好似广袤无垠的大海,叩击着心堤,震撼而洪亮着!
自记事起,书就与我为伴,我的兴趣就是阅书。《阿Q正传》便是我珍爱的藏书之一,当初购买时或许是由于它的名气吧,看也是随便翻翻,那时我甚至不知阿Q是个什么样的人?而阿Q精神是什么?大约是二个月前,我无意收拾书柜时,发现这本遍布灰尘的《阿Q正传》,颇有兴趣再次读了起来。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呵!我顿时肃然起来……
阿Q是个悲剧,是个戏剧,他的一生混杂着太多阿Q精神,这些精神伴随着他对抗压迫,对抗嘲讽,但最终也将他带向了死亡!精神胜利法就是其中最著名的,说白了,就是“遇强则避,打不过,说‘儿子打老子’诸如云云”与“遇弱则欺”,嘿,这与现代我们学习上的弊端正好不谋而合,见到困难躲啊,逃啊,见到简单得意忘形,以致最后自毁长城。阿Q精神,似乎会传染,赵太爷,小D,假洋鬼子等,甚至是中华儿女都有阿Q精神!至此,不禁要想为什么会产生阿Q精神,因为祖国希望我们就是一个个“阿Q”,若想根除阿Q精神,让阿Q魂飞魄散,只能开放胸襟,逆流勇敢,顺流谨慎,学会人性最善良的品质,“人性本恶”有何妨?在此,阿Q将永不存在!
《阿Q正传》一部看似戏谑的书,包含了多少国人最过脆弱的人性,它是一部小说,还是一部论文大作,因为它将国人的精神深刻解剖了出来。更是一部无以伦比的哲学,因为它带给人的启示,经如同那广袤无垠的大海,久久,久久,久久……
对书的感悟作文4“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的一句名言。是的,书可以带给你欢乐;书可以带给你知识;书可以陶冶你的情操;书可以教你做人。
书启蒙了我这个小男孩的智慧,也开启了我丰富想象力的大门。我床边书柜的好几十本书统统装进我的小脑袋瓜后,我那颗不安分的心开始跃跃欲试了:长大一定要写出一部部属于自己的书!
说实话一直利用各个节假日及空余时间沉浸在书海里,我真的感到受益匪浅:《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我如何用乐观的方式面对生活,认会因病失去了视觉和听力的海伦·凯勒,但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以极乐观的方式面对生活,她是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却为世界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还有《爱的教育》叙述了主人公一年之中的所历、所闻、所见和所感。全书通过一个个平常而又满蕴人情味的事件,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以及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每一次看完这些书后,我的心总是久久不能平静。
同学们,热爱读书吧!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有一个精彩的世界!
对书的感悟作文5记得赵本山的小品里有这样一句话:“这知识都学杂了”。虽然这是一句笑话,但却道出了我们读书的一个问题。我记得初中时语文填空我最头疼的问题是:问张飞是哪本名著中的人物?我就分不清是水浒还是三国。而且下次换个人还是不会,所以这种问题屡战屡败。这就像我们朋友遍天下,但没一个好的。这也是我们读书的第一个问题—学而不精!
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读书如交友,这就出现了第二个问题—择书!
老话说:多条朋友多条路。其实未必如此。良书如益友,坏书就如损友。有这样一个比喻:交坏朋友就如同引狼入室。其实道理很简单,读书、交友就像买菜,买的再多质量不好也没用。有时候好采还会影响烂采!所以人们说:“人生在世,得一知己足矣”!
读书亦如此!
读书时囫囵吞枣,对其一知半解,那么读再多的书也不一定是好事;
如果读书时对其内容精益求精,那么哪怕只读一本书也一定不是坏事。
如果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是悔恨的话”;那么“书到用时方恨多”就像是朋友很多,但当你遇到事情时,他们都躲的远远的或者越帮越忙,甚至有的倒推你一把。这时候,就是悲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