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饮酒情况论文
大学生饮酒情况
摘要:调查大学生饮酒情况等相关问题。方法采用校内调查方法,对我校大学生饮酒情况的调查,主要调查大学生饮酒的动机,醉酒情况,饮酒的用量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问题。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酒文化;大学生;饮酒状况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由于酒的普及,很多大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喝过酒。由此,我在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的校内调查了很多同校的同学有关他们的饮酒状况。其中在我调查的500个人中,经常性喝酒的有50个人,占比为百分之十。有百分之六十的人参加聚餐都称喝过酒。有极少数同学酗酒成性。可见,大学生饮酒情况还是很正常的。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第一“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泰山之形。
饮酒,人们的生活中不应缺少酒。当我们需饮酒时,无论是白酒、葡萄酒、啤酒或是其他什么酒,都应适度地、健康地饮酒。切莫抱有“宁伤身体,不伤感情”的饮酒观念。海南等地的黎族人民热情好客,客人临门,便以自制的山栏酒为客人接风洗尘。他们饮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叫“腔斧昂”,是饮酒叙情之意;第二阶段是喝醉酒,叫“痹熬”,就是按黎族风俗要喝醉才罢;第三阶段叫“吞卓丘”,即主宾对唱当地民歌。切莫抱有“宁伤身体,不伤感情”的饮酒观念。饮酒也要做到“适量、健康、文明”才是保健养生之道。一般来讲,如果超过了一定的浓度,酒精通过肠胃被吸收,并进入血液。当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0.05%时,就可使人产生兴奋作用;酒精浓度达到0.1%时,就可使人兴奋过度而失去自制能力;当浓度达到0.2%时,就会烂醉如泥。这就是常说的酒精中毒,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当然,我们在生活中不可能在饮酒中随时测定酒精含量,这就要凭自己平时的酒量大小和身体感受来掌握了。
饮酒致病与其饮酒量有直接关系,对穷人和被社会边缘了的人损害最大。酒消费的经济在高收入和中收入国家中,包括对社会的损害,以及医疗费用等,约占国民总产值1%以上。总之,饮酒是可以预防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应该立即采取行动减少饮酒的伤害及消费。
有篇英国的文章认为二战后英国幸灾乐祸地认为酗酒是其他国家的事。一直到2001年卫生部长报告英国肝硬化(主要因饮酒)的死亡率超过了欧盟的平均数,才引起警觉。某些年龄段在以30年估算的一代人中饮酒者增加近10倍,而同时欧洲大陆都已成功限酒。因为酒降价及更易买到,使英国人以人计的耗酒量翻了一番。总之,这些文章使人们注意到限酒是全球最紧迫的健康问题之一,是可以减少或预防的。而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酒的消耗量也在增加,还有所谓的我国“酒文化”,把酒介入到商品交易中,把饮酒量与“交情”画等号,有的名人即使在条件最好的医院也未能救回肝硬化出血的生命,这些悲痛的教训应该引起我们重视。因此这次严打醉酒驾车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更严格地从源头上限酒,才能有效地减少醉酒驾车。
酒精中毒俗称醉酒,是指患者一次饮大量酒精(乙醇)后发生的机体机能异常状态,对神经系统和肝脏伤害最严重。医学上将其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种,前者可在短时间内给患者带来较大伤害,甚至可以直接或间接导致死亡。后者给患者带来的是累积性伤害,如酒精依赖、精神障碍、酒精性肝硬化及诱发某些癌症(口腔癌、舌癌、食管癌、肝癌)等。酒精吸收后在体内的代谢主要分为三步:首先经肝代谢酶系统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催化氧化生成乙酸,最后代谢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其中乙醛可刺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的分泌,此时患者表现为面色潮红、心跳加快等。酒精具有直接的神经系统毒性、心脏毒性和肝脏毒性,因此中毒后患者具有一系列神经系统表现异常,甚至发生昏迷及休克,此外还可发生心脏病、低血糖和代谢性酸中毒。
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学会正确饮酒。要适量喝酒,不要过度饮酒,经常性酗酒对健康有损伤。俗话说:“冷酒伤命。”因为酒中除含有乙醇外,还含有如甲醇、乙醛等有害物质。甲醇的沸点是600℃,加热后,就可以变成气体蒸发掉。乙醛的沸点有210℃,用热水加温即可使它蒸发掉。如为热酒,要减少摄入量及次数,并忌空腹饮酒。饮酒时,应该选择富含维生素C、B1、B6的蔬菜作为下酒菜,如豆制品、鸭蛋、猪肝、土豆、青菜、苦瓜、丝瓜、西红柿、萝卜等。经常饮酒的人,饮酒后食用一些如西瓜、菠萝、柑、橘、草莓、柠檬等含维生素较多的水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每天或隔天服一片维生素。先吃饭后喝酒,多吃点下酒菜。因为肝脏在解酒排毒的时候,需要很多的维生素和酶的参与,食物补充不上,对肝脏损失更大。喝酒的时候慢慢喝,不要一饮而尽,酒精进入人体内5分钟就可以被血液吸收,喝得太快,血液浓度越来越高,很快就醉了。喝酒的时候多吃蔬菜、米汤、绿豆汤、白萝卜丝、藕片等,千万不要用浓茶、咖啡、醋解酒。喝酒的时候,不吃刺激性、油炸的食物,否则加重肠胃出血。酒本身热量就高(酒的热量营养学叫空热,是长脂肪的动力而不是长力气的动力),加上大鱼大肉、油炸食品,不想长肉都难。啤酒、白酒不掺和一起喝,因为啤酒含有很多的二氧化碳,含有很多气体,这种气体可以携带酒精加快吸收,更容易醉了。
所以作为一名学生要学会适量饮酒。
参考文献:张爱敬,《酒文化》,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年。
第二篇:关于大学生饮酒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饮酒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查原因:近年来,我国大学生饮酒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在同学之间的生日聚会和上最为常见。仅我个人在大学一年左右的时间就曾多次目睹同学之间相互斗酒,甚至出现较为严重的醉酒现象。所以我想对大学生饮酒原因作一个简单的分析,探讨影响大学生饮酒的因素。
调查对象:由于外院女生较多,所以我尽可能联系了土木的同学及体院的同学(尽可能使男生女生对半),做了一份调查问卷,并且在网上搜集了一部分资料,以下是调查问卷整理后的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其中,有55.7%的男同学,44.3%的女同学;有26.9%的同学认为自己是内向型,20.6认为自己是外向型,12%的同学认为自己是中间型,还有14.7%的同学学认为自己是综合型;25%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从不饮酒,61.9%的是劝酒才饮,12%的有酒必饮,只有1.1%的饮酒成性;在这些同学的的家庭中,15.3%的几乎都饮酒,少数几个饮酒的占到了68.9%,14.4%的同学家中没有饮酒者,有1.4%的同学不太清楚;在他们的同学中,几乎都饮酒的占到了43.1%,少数几个饮酒的是47.3%,5.1%的身边的同学没有饮酒者,4.5%的同学不太清楚;这些同学中有58.7%是因为社会的需要而饮酒,29.5%的是因为节日欢庆,9.5%的为了解闷消愁,2.3%的是为了刺激;66.9%的认为适量饮酒有利于健康,有23.5%的认为喝酒有害于健康;有一半的同学认为因就是一种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另一半则不同意这个观点;不过将近90%的同学认为依旧可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对于大学生饮酒原因,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家庭影响,学习及生活压力,酒精期望,同学及社会的影响。探讨大学生饮酒的原因,家庭影响是最重要的因素。每个人出生后,接触的最多便是自己的父母,后天习惯 1的形成受影响最大的也是自己的父母。因此,家庭作为社会载体的基本单位,对大学生饮酒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生饮酒动机主要为好奇心,家人同意。一些家庭中家长本来就是爱好饮酒的人,每天饮酒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酒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些家长甚至鼓励自己的孩子饮酒,认为经常饮酒能表现出大学生的风度和气概。这样一来,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家长对孩子不恰当的教育便很容易导致大学生饮酒。其次,学习及生活压力也是导致大学生饮酒的主要因素。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一方面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好的机遇,但同时又让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学生毕业以后不可避免要面临就业,而当今社会竞争愈来愈激烈,这无形之中便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为逃避就业压力,便以饮酒来麻痹自己,希望通过饮酒借酒消愁,忘却烦恼,忘记压力。此外,由于大学生不像小学和中学阶段一样,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到了大学,每一个大学生就必须得学会独立生活。同时大学生也会经历很多以前从未经历过的事,比如谈恋爱,当学生干部,这些自然不可避免地会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压力。如果失恋了,如果没成功竞选到更好的学生干部职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便以饮酒来逃避压力,甚至可能导致比较严重的不良影响和社会后果。再者,同学和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环境进一步复杂化,加之高校办学体制的开放性改革,同学之间的聚会便成为了大学生饮酒的载体。现在,同学之间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聚会,如生日聚会,老乡聚会等等,而这又免不了饮酒,因为饮酒已被大学生交友所推崇,并被视为极富大学生的风度和气概。即使一个不会饮酒的同学,在这样的场合也不得不妥协,否则就会被同学视为不给面子,不够朋友。我就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说得直一点,就是喝也得喝,不喝也得喝。久而久之,只要有同学之间的聚会,饮酒便像例行公事一样成为了聚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大学生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可见,大学生饮酒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只要有其中某些同学饮酒,其他同学也就逐渐有了不同程度的饮酒行为。虽然有时候在聚会或一些场合饮酒是难以避免的,但饮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少量酒精能使人自觉振奋,机警,注意力集中,但是实际结果显示事实并非如此,少量酒精个有镇静作用,摄入较多酒精对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直辖市机能及情绪反应都有严重伤害。饮酒太多会造成口齿不清,视线模糊,失去平衡力。长期大量饮酒,几乎无可避免地会导致肝硬化,有病的肝脏不再对来自消化道的营养加以处理,也无法再处理摄入人体的药物,肝硬化的症状很多,而且是扩散性的,这些症状包括水肿(液体滞瘤,腹胀),胃疸(皮肤及眼白发黄)。酒精是血管扩张剂,可使身体表面血管扩张,它除了使你看起来脸红红的之外,也会使你身体组织过分散热,这会造成你在天冷时全身冰冷(体温过低)。大量饮酒的人会发生心肌病,心肌病就是心脏肌肉组织变得衰弱并且受到损伤。一次大量饮酒会使你出现急性胃炎的不适症状,连续大量摄入酒精,会导致更严重的慢性胃炎。经常饮酒还会使人情绪易激动、乱发脾气、判断力控制不佳、易与人发生冲突、对外界刺激敏感、有高犯罪率。与此同时精神恍惚,影响工作效率。
据美国侨报报道,目前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少女开始饮酒。研究发现,和酒对男孩子的影响比起来,酒对少女的危害性更大。相关人员留意到一种很令人不安的现象:越来越多的美国少女开始饮酒。今年2月,美国国家毒品治理政策办公室的一份名为《少女与毒品》的报告称,2004年,饮酒的少女达150万(男
孩为130万)开始饮酒。在9年级学生中,66.2%的女生至少喝过一次酒。38.5%的女生承认在接受调查的前30天内喝过酒,其中20.9%的女生在这30天内至少连续喝过5次酒。目前研究职员还在调查酗酒是否会推迟少女青春期的到来,对她们的大脑是否会产生长期的影响,以及是否会使她们成年后怀孕的机会降低等。研究表明,女性天天饮酒超过一杯就会有可能对身体产生危害。研究者发现,和男孩子比起来,酒对女孩子的影响更大。哥伦比亚大学国家毒瘾症及滥用药物研究中心的主管苏珊〃福斯特说:‚一瓶酒对女孩子的影响大概相当于两瓶酒对一个男孩子的影响。所以对那些想和男孩子酒量一样大的女孩来说,她们会使自己面临更糟的后果。‛(为说明女生饮酒情况,特引自新浪网)
对女生而言,女人在和男人饮用了同量的酒水后,后变得极为兴奋;女人每天饮两次酒肝硬化就回变得非常明显,而男人每天饮6杯酒后,肝硬化才会明显;女人比男人更容易嗜酒如命,有很大一部分女性都是死于与酒相关的疾病,暴力和自杀,这个比例比男人要大得多。即使男人和女人喝的同量的酒,但是留在她们血液的酒精浓度肯定要远大于男性的浓度。研究表明中度到深度饮酒可能增加血液的雌性激素,人们都知道雌性激素增高的状态太多的话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得病机会,而大量饮酒即一天喝三到四杯,可能会导致女性出现乳腺癌的机会就像家族中有这种病而产生的机会一样多。口腔癌,咽癌,喉癌,食道癌和肝脏癌,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喝酒可能导致上述这些疾病的发生。而对于女性喝酒产生这种疾病的机率更大些。破坏肝脏,女人更容易因为酒精的问题而有肝脏疾病,女人在经过很多的一段每天饮少量酒的日子后就容易出现肝硬化和肝炎等疾病,而男性的饿机率要小的多。每天饮酒,饮酒的量,长时间的嗜酒,本身为女性等都使她们得这种病的机会增多。在怀孕期间喝酒会对胚胎和新生儿造成不好的影响,喝酒对造成孩子的反映迟钝占10%的因素,而且
可能也是最大的因素,很多畸形不是很严重的新生儿被叫做‘酒精中毒’。
总之,大学生饮酒已经成为了我国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国家和学校相关部门以及家长的重视,并从大学生饮酒原因中去寻求缓和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办法。这也算是我写这篇论文的初衷和目的所在吧。可能学校禁止学生出去吃夜宵有点限制大学生人身自由的感觉,但我认为学校可以采取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定式突击检查,一发现就给予严厉惩罚等措施减少大学生饮酒次数。值得说明的是,我这里所指的大学生饮酒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的行为。当然,我个人同意大学生适当饮酒,并做到科学饮酒,这对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提神,放松心情,扩大交际圈等方面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七日
第三篇:饮酒教案
《饮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对古典诗进行审美性解读。
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分析重点诗句,了解诗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3、了解《饮酒》一诗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感受情景描写的传神特征。
4.、了解陶渊明及其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初步了解五言古诗的一般特征。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感受情景描写的传神特征。
三、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切体味及其情感表现特征。
四、教学方法:
1、朗读:①学生各自读②齐读。
2、提问:用提问方式设计课程讲读。
五、课前作业:
学生查找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
六、教学设计:
两个目标:一是体味作者的感情,了解本诗意境;二是如何从写作角度展现本诗的审美性。
1、导入新课
我国诗歌,有许多题材分类。比如以前学到过的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题材的诗歌——田园诗。它是由东晋的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
2、学生反复朗读,把握语调、语气和节奏。初步了解诗的内容。⑴学生各自读。
⑵教师学生共同讨论朗读时对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处理。
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的是诗人悠然自得、宁静淡泊的心境,所以,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这是五言诗,朗读时按二/三结构。
⑶按分析的节奏、语调、语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处理字词
让学生挑出不会的字词。
结庐:结,建造、构建。庐,这里指简陋的居室。结庐就是建造简陋的居室,这里指居住在此。尔:代词,这样,指上句。远:此处为动词,当远离讲。见:读xiàn,指不经意看见。山气:指山中景色。日夕:指傍晚。相与:共同、一道。
4、学习课文 ⑴第一段
①提问:前四句怎么理解?
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②第一层描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根本的原因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⑵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明确:在院中东边的篱笆下,诗人正在专心聚志悠闲自得地采菊花,偶一抬头,悠远的南山无意出现在眼前,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这两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形象。体现了作者超脱尘俗、热爱自然的情感。(营造了一种和平静穆,恬淡自然的意境。)
“菊”是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②“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明确: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
“见”是无意中看见,好像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其中含有人与物融为一体的感觉,用“见”追求的是一种无意为之而境与意融汇的完美的境界;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没有“见”的表达效果好。
③“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有何关系?
明确:A、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山中景色在夕阳下更加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B、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在《归去来兮》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
C、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如果没有悟出这个理,哪会有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所以,这个“理”,正好为“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抒情悟理,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④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
明确: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⑶、艺术特色
叙事、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一、二句叙事,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
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 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前面四句在事理情中融情,透露出诗人恬淡的心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水乳交融,“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将景、情、理融为一体,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抒情悟理,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于抒情中蕴含着哲理。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见理,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⑷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①从字数看,古体诗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近体诗只有五言诗和七言诗
②古体诗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近体诗有一定格律,比如每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押韵
③近体诗,从体例划分,有三种,即:五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七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律诗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它有以下特点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个字,七律共五十六个字,b、押平声韵c、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d、每篇必须有对仗;排律(每首八句以
上)
七、作者、创作背景:
1、作者
同学交流课下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和信息。
陶潜,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今江西九江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官,他的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但到陶渊明时,家境衰落。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的冲淡自然。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高傲的脾气使他不愿迎合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终于辞官归田园,与官场彻底决裂,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有《陶渊明集》,我们熟悉的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2、创作背景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他很厌烦这种情形,他终于说出:“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结果他归隐田园。他跟乡亲们的关系非常好,自己有酒的时候就让隔壁的老人们一起来喝,自己没酒喝的时候就去敲人家 的门要酒喝,所以他是非常率真的。而且他还亲自参加劳动,说明他非常亲近自然,诗中都有体现。《饮酒》诗一组二十首,此为第三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八、小结:
这首诗为我们建构了一个远离尘世、恬淡、悠然的田园意境,表达了作者归隐的情感。这也是当时士大夫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趣。
九、作业:
1、背诵《饮酒》
2、找出陶渊明其它的一些诗与这首诗做比较,体味是人的表达的情感,试着写一遍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在人境
(事)
←心远地自偏(理)
无车马喧
(景、情)悠然 → 超脱尘俗,热爱自然、高洁
(景、情、理)飞鸟相与还→人、“呼吁”归真还朴
(情、理)有真义→以归隐为人生真谛
融景、情、理为一体,营造了恬淡宁静、深远含蓄的意境。
第四篇:饮酒教案
饮酒
(幻灯片1)
同学们是否喜欢诗歌?关于诗歌,你们都知道些什么?以前学过哪些诗? 喜欢:诗歌的历史大概有多长?你知道哪些派别? 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呢?每个人都会背几首古诗吧。我看到一楼大厅咱同学们的书法作品有不少是写的古诗啊。一定是觉得他很美吧。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的同学们会喜欢上诗歌
按创作题材 田园诗、山水诗、边塞诗 按内容分为 抒情诗、叙事诗
按表达方式可分为 格律诗 自由诗 民歌体 散文诗 按语言可分为 四言诗 五言诗 七言诗
豪放派 婉约派 田园派 山水派 浪漫主义诗人 现实主义诗人
下面老师说一说我知道的一些有关诗歌的知识,你们要仔细听好。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歌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是陶渊明,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把古典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至唐朝已形成了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后代许多大诗人如白居易、苏轼等,无不受到陶渊明诗风的影响。(幻灯片2)
钟嵘《诗品》中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幻灯片3)这个评价是相当高的。陶渊明的诗究竟有没有这么大的魅力,是否撑得住那么高的历史评价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陶渊明的代表作《饮酒》一首,亲自品味他的田园诗。(幻灯片4)
学习一首古诗,我们首先要了解背景,一是作家背景 一是写作背景。诗人是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了这首诗。知道了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诗歌。
诗人是什么样的人呢?陶渊明其人(幻灯片5)说到五柳先生(幻灯片6)五柳先生的特点 性格特点 闲静少言 不慕名利
爱好:好读书 好酒 著文章以自娱 这其实是作者的自画像。
一个人的性格,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人生经历有时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诗人为什么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呢?我们来看一看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幻灯片7、8)给我们了什么信息?作者以前是雄心勃勃,想要做一翻大事业的,做了官后,发现官场黑暗,并不如意,诗人不愿同流合污,就辞职归隐,并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比如:(幻灯片9)
这首《饮酒》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就的呢?这里有一个《饮酒》小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幻灯片10)这说明,《饮酒》是在饮酒之后写的。所写诗的内容与饮酒是否有关?,写诗人在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人生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呢?从什么样的美景中作者获得了恬静的心境?相信学习完这一首诗,同学们都能很轻松地回答出这些问题。(幻灯片11)
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根据课文注释读准字音,明确字义,初步感悟诗的意境。诗歌是有韵律的,希望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朗诵的节奏。一会儿我请两位同学试着朗读一下,看看能不能读的准确,读得有感情,读得让我们深入其境。(幻灯片12)纠正韵律(幻灯片13),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诗歌。这首诗的题目叫《饮酒》,同学们也读了这首诗,你们觉得这诗的内容与酒或者饮酒有关系么?没有,那么诗人都写了什么呢?我来看第一层。(幻灯片14)这里说的“车马”指的是达官贵人的高车,暗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并非指老百姓来来往往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车马喧”指奔竞于仕宦之途的喧嚣。“而无车马喧”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诗人居官场,却不被追名逐利所扰?我们不禁要问,这是如何做到的呢?好像诗人领会到了读者的心理,(幻灯片15)“问君何能尔?”然后回答“心远”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举例毛泽东在闹市读书)
(幻灯片16)结 与 心 这两句诗的关系:因果,由果及因。诗人归隐田园,离不开“人境”,但没有这样的烦忧,所以说“而无车马喧”。“心远地自偏”实际上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更主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的“焦距”调好,就可以处闹市若幽谷。
作者并不醉心官场,他陶醉于美丽的田园风光,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诗人此时眼中的田园“采菊,悠然”“山气”“飞鸟”,读过这两句诗,同学们说一说哪些景物组合成了美好的田园风景呢?(幻灯片17)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是千古名句,它好在哪里呢?你能说说么?(幻灯片18)
采菊,为什么偏偏采菊,而不是梅花、杏花、桃花„„菊花有什么特点呢?(幻灯片19)悠句中,你觉得那个词用的好,为什么? 悠然 见(幻灯片20)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的版本作“望”,能说说这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有意盯住看,这句诗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 所以采菊句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在于1 刻画了菊的形象,菊与人相融 2 情景自然交融,不露痕迹。
“山气 飞鸟” 夕阳西下,倦飞的鸟儿准备回巢。傍晚时分,人在外飘荡,又饿又疲倦这时,是否想回家呢?在我,我已厌倦,我已归田园。而身处官场的人们,难道你们就不厌倦么?为什么非要在樊笼里,却不愿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呢?这就是说,表面上诗人刻画了夕阳西下,倦鸟归林的景象,实际上是在规劝那些在官场疲拼于奔命的人们。(幻灯片21)倦鸟的形象,不仅在这首诗中有,在其他作品中也有,如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去来兮辞》中也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我们再回来看看这首诗,前两句写诗人的行为及心境,后两句写景,有什么关系呢?(幻灯片22)后一句说明道理,为前一句作者的行为及心理奠定了哲理基础。写人写景,写事写理,水乳交融。
诗的最后一句是全诗的总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幻灯片23)
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的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它说出来,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实际是说,此中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哪里有真意呢?这个此指的什么呢?(隐居生活)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最后这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非常重要,它既揭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体会、咀嚼。
诗,我们学习到这里,同学们对它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那么请带着感情再来齐读一遍。
整首诗的总结:住在众人居住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这在当时确实是不容易做到的。从封建社会直至今天,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常常使人们所追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已成了普遍现象。惟作者却是个例外。这实在是个令人惊奇而关注的问题。“问君何能尔?”我的心灵思想远离了那争名夺利的社会官场,超脱了世俗,疏远了奔波于世俗的车马客,我的所居之处也变得僻静了。我在所居住的地方,悠然采菊,偶见远方南山,心情舒畅。夕阳西下,倦鸟归林,身居官场的人们为什么不愿意放弃名利欣赏自然呢?归隐山林的真正意义,只可意会啊!
这首诗的主题(幻灯片24):通过对田园生活中的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艺术特色(幻灯片25):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哲理也是深刻的。1 情、景、理交融 叙事道理 写景显理 抒情悟理 景中含情,情中见理。2平易朴素的语言风格平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 无论写南山傍晚的美景,还是表达归隐之情,田园之乐 还是人生真意都富有情趣,饶有理趣。
课堂小结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学习收获(幻灯片26)
其他作品欣赏(幻灯片27、28)课外延伸(幻灯片 29)
第五篇:饮酒教案范文
饮酒(其五)教学目的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以及他的思想对后世中国文人的巨大影响。
教学重点
1.陶渊明思想形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诗歌中„情‟,„景‟,„理‟的融合。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
据传陶渊明曾祖为东晋名臣陶侃,后家道中落。他先后担任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官场黑暗,辞官归隐。从此躬耕自资,直至贫病而卒。
陶渊明是我国最早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其诗质朴自然,冲和平淡,对唐以后的诗歌有很大影响。部分作品表达愤世嫉俗之情,呈现出“金刚怒目”的一面。有《陶渊明集》。
背景简介
内容陶渊明因家庭贫穷而出仕,十多年间时官时隐。最后一次出任彭泽县令仅八十几天,即弃官归田,并终身告别仕途。委运自然是陶渊明人生观的核心,这种人生哲学,促成了他怡然自得、耿介狷洁、平和实际的独特人格,也促成了他诗文平淡自然的风格和言约旨远、情趣高妙的艺术成就。
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的诗,以歌颂农村自然风光、抒发恬静审美情趣的田园诗为代表,但也有不少感情深沉的咏怀诗。
《饮酒》诗共20首,都是陶渊明在归隐田园期间于酒后陆续写成的,颇能见出他当时的内心世界。这里所选的第五首大约写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还乡,定居南村六七年后,即晋安帝义熙十年(417)左右,当时作者五十三岁。体现了陶渊明适意自然心态的深度,是公认的“无我之境”的代表作。
内容述评
一、忘世、忘我、忘言:委运自然的人生心境三部曲
全诗以“心远”为机杼,分三层,层层推进地展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心远”的程度,也就是委运自然心境的深度。
首四句写“忘世”之境。
中四句写“忘我”心境。
末二句写“忘言”心境。
从忘世、到忘我、再到忘言,这是陶渊明委运自然心境逐层深化的三部曲。
二、虚静、物化、直觉:适意自然的审美心理三境界
忘世、忘我、忘言的心境三部曲,在观物心态上,也就是审美心理三境界。
忘世心态,在观物中,就呈现为超功利、去杂念的审美虚静心态。
忘我心态,在观物中,就呈现为“以物观物”、物我浑融的审美物化心态。
忘言心态,在观物中,就呈现为下意识或半下意识的审美直觉感悟心态。
可以说,陶渊明的一生,是执著追求并坚持实践适意自然的审美化人生哲学的一生。
三、在适意自然中享受审美化个体人生的精神自由
从根本上说,归隐田园,适意自然,就是最大限度地享受审美化个体人生的精神自由。
艺术赏析
(一)无我之境:
无我之境的特点可以从多方面去看:
一是取物成象自然质朴;
二是心物交融天然契合;
三是内在情志平淡幽隐;
四是观物心态虚静物化。
(二)无我之境:“惟于静中得之”。
(三)“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浑融之美:
人们总喜欢以平淡自然来称道陶诗的艺术特色。
朱熹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
秦观说:“陶潜、阮籍之诗长于冲淡。”
对此,应有两点认识:
其一,这平淡自然不是浅显无味,而是在冲淡质朴中包蕴着极其丰厚的情韵和高妙的志趣;
其二,这平淡自然是大匠运斤,不留痕迹,是只有在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达到高度浑融后方能见出的艺术境界
思考与练习
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陶渊明弃官归隐后的喜悦心情”,你以为如何?为什么? • 为什么说“心远”二字是全篇纲领?
• 简析诗中所体现的“忘世”、“忘我”、“忘言”三层心态。• 谈谈你对“此中有真意”句的理解。
资料链接 相关评论
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王康琚《反招隐》)• 王荆公在金陵作诗,多用渊明诗中事,至有四韵诗全使渊明诗者。且言其诗有奇绝不可及之语,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由诗人以来无此句也。然则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人而已。(范正敏《遁斋闲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近。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东坡题跋》卷二)• 东坡云陶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累远,此未可于文字精粗间求之。(晁补之《鸡肋集》卷三十三)• 通章意在“心远”二字,“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从古高人只是心无凝滞,空洞无涯,故所见高远,非一切名象之可障隔,又岂俗物之可妄干。有时而当静境,静也,即动境亦静,境有异而心无异者,远故也。心不滞物,在人境不虞其寂,逢车马不觉其喧。篱有菊则采之,采过则已,吾心无菊。忽悠然而见南山,日夕而见山气之佳,以悦鸟性,与之往还,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具,既无名象,不落言诠,其谁辨之?(王士祯《古学千金谱》)• 渊明诗类多高旷,此首尤为兴会独绝,境在寰中,神游象外,远矣。得力在起四句,奇绝妙绝,以下便可一直写去,有神无迹,都于此处领取,俗人反先赏其采菊数语何也。至结二句则愈真愈远,语有尽而意无穷,所以为佳。(温汝能《陶诗汇评》卷三)
作者介绍
陶渊明与酒(语文在线网)• 谈陶渊明饮酒诗的“乐趣”(语文天地网)
• 从陶渊明的饮酒诗,可以发现其少年般的纯真、琴音般的清峻、与人和睦相处的仁爱精神,体会到无忧无愁的无我之境,似与神仙戏游的恍惚感;以及田园般的安逸、超脱尘世的轻松感等,这些都是其诗歌之“真生命”、“真性情”之所在。这就是他的“借酒酿诗”——借饮酒催发诗情,在饮酒诗中傲视世俗的诈伪,追求自然和本真,表现出不屈从流俗、刚正不阿的人生态度。
• 无论是从酒文化史还是从诗歌史的角度来说,陶渊明都是一位有着特殊贡献的人物。从他开始,才把酒与诗二者连为一体。他以酒入诗,使诗中几乎篇篇有酒,陶渊明曾在《五柳先生传》中自谓:“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即醉而退,曾不吝情。”他在当上彭泽县令后,“公田之列,足以为酒”,上任后即下令把300亩公田全部种成酿酒的秫谷。以保证常有洒喝。他曾私下对人说:“能让我常醉于酒,平生之愿足矣。
作者逸事
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日子过得非常清苦,连喝酒的嗜好也无法得到满足。有一年,九九重阳佳节竟无酒饮,于是,一个人来到院子外边的菊花丛中,摘菊盈把,静坐而伤感。过了一会儿,友人王弘给他送来美酒,他顿时喜出望外,心花怒放,立即开坛畅饮,直到烂醉如泥。
• 著名诗人颜延之做始安郡太守,经过陶渊明家乡时,每天找他一同喝酒,临走还赠他二万钱。陶渊明把这些钱统统送到酒家存放,以便日后随时取酒。
• 陶渊明性情率真,若有人造访,家中有酒,就会拿出来共饮,若已先醉,就会告诉客人”我醉欲眠卿可去”。他不解音律,却又蓄素琴一张,琴上无弦。每有酒,他就会在琴上抚弄,以寄其意,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可见其性情率真之一面。
教学参考
“中国第一诗”——陶渊明《饮酒》(其五)价值新论(高原《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陶渊明《饮酒》(其五)文化意蕴剖析(方宏龙 《社科纵横 》2005年03期)
• 酒中蕴含的深味与至境——从《饮酒》其五看陶渊明的人生体悟(窦春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陶渊明诗化了的酒及其酒化了的诗(万伟成 《九江学院学报 》2007年01期)
扩展阅读1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
•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王康琚《反招隐》)•王荆公在金陵作诗,多用渊明诗中事,至有四韵诗全使渊明诗者。且言其诗有奇绝不可及之语,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由诗人以来无此句也。然则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人而已。(范正敏《遁斋闲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近。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东坡题跋》卷二)•东坡云陶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累远,此未可于文字精粗间求之。(晁补之《鸡肋集》卷三十三)•通章意在“心远”二字,“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从古高人只是心无凝滞,空洞无涯,故所见高远,非一切名象之可障隔,又岂俗物之可妄干。有时而当静境,静也,即动境亦静,境有异而心无异者,远故也。心不滞物,在人境不虞其寂,逢车马不觉其喧。篱有菊则采之,采过则已,吾心无菊。忽悠然而见南山,日夕而见山气之佳,以悦鸟性,与之往还,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具,既无名象,不落言诠,其谁辨之?(王士祯《古学千金谱》)•渊明诗类多高旷,此首尤为兴会独绝,境在寰中,神游象外,远矣。得力在起四句,奇绝妙绝,以下便可一直写去,有神无迹,都于此处领取,俗人反先赏其采菊数语何也。至结二句则愈真愈远,语有尽而意无穷,所以为佳。(温汝能《陶诗汇评》卷三)作者介绍
•陶渊明与酒(语文在线网)•谈陶渊明饮酒诗的¡°乐趣¡±(语文天地网)
•从陶渊明的饮酒诗,可以发现其少年般的纯真、琴音般的清峻、与人和睦相处的仁爱精神,体会到无忧无愁的无我之境,似与神仙戏游的恍惚感;以及田园般的安逸、超脱尘世的轻松感等,这些都是其诗歌之¡°真生命¡±、¡°真性情¡±之所在。这就是他的¡°借酒酿诗¡±¡ª¡ª借饮酒催发诗情,在饮酒诗中傲视世俗的诈伪,追求自然和本真,表现出不屈从流俗、刚正不阿的人生态度。
•无论是从酒文化史还是从诗歌史的角度来说,陶渊明都是一位有着特殊贡献的人物。从他开始,才把酒与诗二者连为一体。他以酒入诗,使诗中几乎篇篇有酒,陶渊明曾在《五柳先生传》中自谓:¡°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即醉而退,曾不吝情。¡±他在当上彭泽县令后,¡°公田之列,足以为酒¡±,上任后即下令把300亩公田全部种成酿酒的秫谷。以保证常有洒喝。他曾私下对人说:¡°能让我常醉于酒,平生之愿足矣。
作者逸事
•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日子过得非常清苦,连喝酒的嗜好也无法得到满足。有一年,九九重阳佳节竟无酒饮,于是,一个人来到院子外边的菊花丛中,摘菊盈把,静坐而伤感。过了一会儿,友人王弘给他送来美酒,他顿时喜出望外,心花怒放,立即开坛畅饮,直到烂醉如泥。
•著名诗人颜延之做始安郡太守,经过陶渊明家乡时,每天找他一同喝酒,临走还赠他二万钱。陶渊明把这些钱统统送到酒家存放,以便日后随时取酒。
•陶渊明性情率真,若有人造访,家中有酒,就会拿出来共饮,若已先醉,就会告诉客人¡±我醉欲眠卿可去¡±。他不解音律,却又蓄素琴一张,琴上无弦。每有酒,他就会在琴上抚弄,以寄其意,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可见其性情率真之一面。教学参考
•¡°中国第一诗¡±¡ª¡ª陶渊明《饮酒》(其五)价值新论(高原《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陶渊明《饮酒》(其五)文化意蕴剖析(方宏龙 《社科纵横 》2005年03期)•酒中蕴含的深味与至境¡ª¡ª从《饮酒》其五看陶渊明的人生体悟(窦春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ª¡ª陶渊明诗化了的酒及其酒化了的诗(万伟成 《九江学院学报 》2007年01期)扩展阅读 饮酒
陶渊明 其一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扩展阅读 其三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扩展阅读 其六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扩展阅读 十二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扩展阅读 十三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扩展阅读 十五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扩展阅读 十七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扩展阅读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扩展阅读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扩展阅读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