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读书心得(共5篇)

时间:2019-05-12 12:3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教育的读书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教育的读书心得》。

第一篇:关于教育的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书名: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

部门:

姓名:

2015年11月 通过一个多月的读书,使我大开眼界,精神世界为之更加丰富多彩,生命得于升华,对书籍的看法也有一个新的认识,新的评价。说实在话,在没开展读书活动之前,我没有认认真真地、象模象样地读过一本教育名家的教育专著,偶尔读的都是一些零零星星的教育杂志上的文章,有点兴趣时读一点日常杂用方面的书籍,像现在这样静下心来读一本本名家名著,并且还要写读书笔记,读后感悟与体会,几乎从未有过。书籍确实能安慰我们的心灵,美化我们的心灵,静化我们的心灵。它里面有星光的闪耀,有雨露的润泽,也有花草的芳香,既有黄金屋,也有颜如玉;它既能把人生引入歧途,使你饮恨终生,也能使人生辉煌,无限幸运。以前,书籍对我来说是一种折磨一种痛苦,枯燥无味;现在是一种吸引一种味道,读后心怀豁达,是一条河流,一片天空和大地,心旷神怡,虽然说不上陶醉,但也说得上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与快乐。

读了张平老师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书以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切地说在开始研读的时候就已经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本书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书的序言部分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最好的教育是“无为”的教育:它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着人心灵的教育。所谓“无为”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的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接受教育,在获得亲身体验中领悟道理,在以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的升华和认识的飞跃的教育。“无为”教育需要我们教师关注,并从教育的细节入手身体力行。书中从四个部分: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有效关注教育的66个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有位哲人说:“人的一生只在做两件事----做事与做人。”其实,人的一生只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做人。因为事是人做的,做事的实质也就是做人。因此,书中的四个部分把做人篇放在了首要位置,学生只有具备了做人的各项品质才能更好地学习、做事,也才能与周围的人和谐交往。因此,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然后才是传授知识。编者将教师最需关注的66个细节一一阐述,而在阐述的手法上也避免了枯燥的论述,在阐述一个品质细节前,编者都引用了两句名人名言来概括该品质的重要意义,紧接着运用一些鲜活的真人实例来具体论述,最后,编者提出培养这些良好品质的方法和建议,使这本理论性很强的书增加了不少的文学性和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读者的兴趣。

书中讲述的教师最需关注的教育细节之四----健康是人生最可贵的,给我的印象最深。我们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可见身心健康是人类的共同追求。著名的作家海明威从小就跟着酷爱体育运动的父亲走村串户,穿林渡水。4岁时,他从父亲那得到一支猎枪,之后开始独立活动,开始了钓鱼、打猎和探险的生活,而年幼时的这些经历成了《老人与海》的写作素材。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对广大的教师有很强的学习和借鉴意义。作为教师我将细细品味书中提及的每一个教育细节,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这些教育思想,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健全品格的人。而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也许将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我愿把自己的反思提出来,与广大教师共勉。

1.读书一生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古典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的不足,决定了我要以为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永不干硬的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大量读书,深入实践,及时总结,积极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向名师学习,学他们的奉献,学他们的敬业,学他们的创业精神,不断完善自己,让课堂扮演好教师演绎人生的舞台,展示挖掘课堂中教育的智慧。

2.激情不老

这应该成为为师品格的重要追求。马克思说,激情是人追求自己的对象世界的一种本质力量。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教师的激情就是要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对教育的激情,应该从现在的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而改变。

3.宁静致远

一个好教师不全是靠培训成长起来的,更不是靠检查、评比造就的。教师很苦很累,比如各类名目繁多的学历进修,课改通识培训,市级的、省级的甚至国家级的教学比赛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已被剥夺殆尽──整天忙着读人家的“书”,自己的“书”却没有读。这种过重的外在负担将导致“肤浅后遗症”。因此,与其忙忙碌碌,不如围绕自己的特色钻研下去,深化,细化,创造属于自己的心灵财富,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心境,并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

4.伸展个性

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师的座右铭。我想对自己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

5.爱在细节

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学会关心,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尊重每一个学生”“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等紧紧围绕一个“爱”字,从每一个细节中洞悉教育之事,感悟教育之真,在点点滴滴,润物无声的教育中塑造孩子。让教师们都知道,拥有一可爱学生的心是当一个好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但愿我们的每一位教师不在做陶行知笔下的“糊涂先生”,希望大家领悟爱的真谛,感悟教育的真义。

6.海纳百川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谁走在我的前面,谁就是我的老师,包括学生,尤其是那些老教师──敬业,博学,钻研,激情,严谨,刻苦等教育传家宝,已经成为我们“通向现在和未来美好教育境界的阶梯”,把我们引领到当今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上。我心中永远铭记他们,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时时记得向周围的教师学习。

7.合作同进

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一定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让读书成为可能,让读书成为习惯。当一名的教师,感悟人生,捕获理想,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理想。阅读它,走进它,让我们放飞理想,走向辉煌!用阅读滋养心灵,用读书丰厚底蕴,使我们内心开放、鲜活、细腻和温和,从云中漫步到日常教育中的润物无声,从理论延伸到实践,我们深深的感受到读书给我们的不只是启迪,更是一种享受。书籍是无价之宝,让我们用心领略、触摸教育的风景,展示读书的收获。

第二篇:教育读书心得

关于教育读书心得范文1

《爱心与教育》深入浅出、亲切感人的教育,“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是李镇西老师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书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那种潜移默化的爱,这种爱充盈着整本书,也冲击着我的个心灵世界。

李老师在书中提到:“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以爱,这种爱不是高高在上的平易近人,而是拿他们当朋友的朋友之爱。当看到李老师与“后进生”万同的故事时,我是如此感动。作为一个老师,能够对一个学生费如此大的心思,那么什么样的学生不会被感化呢?反思我的工作,我要学习李老师善于锻造“优秀学生”的卓越人格;实施民主科学与个性化教学,把更多的关注投向“后进生”。像李老师那样,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后进生”们以心灵的呵护,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的尊严,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我把李老师书上提到的马特洛索夫的一句格言铭记于心,“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既要让自己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是如此的伟大,对祖国、对社会、对学生是如此的重要。也要让学生有这种感觉,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伟大,找到生存的意义。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生命的舞台中演绎好自己的角色!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落发射出不同颜色的光芒!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在实践中学会发现、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关注每个学生:不偏爱分析能力强的优等生,不歧视具有实践创造能力的中等生和后进生。老师们,不同爱好的学生不可能都成为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但是,如果老师能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能充分体现,成功智力的学生也会大大增加,“个性+特长”的学生也会不断涌现,社会所需要的成功智力的人才才会层出不穷。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但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爱心滋润童心,我们的爱则爱在平凡中,爱在点滴之处读了《爱心与教育》,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学生,需要的是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需要的是李镇西老师的那份坚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为学生打造一个精神家园式的班级,关注每一个学生,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去创造自己灿烂美好的明天!

关于教育读书心得范文2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镇西老师爱的回报,让我不止一次感动的流泪。李镇西拥有了一颗爱学生的心,这是他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牢固的防线。其实他也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诠释着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因为他明白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学生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感情,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爱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必须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李老师认为自己目前远没有达到宗教的境界,但是把教育当做我热爱的事业,并尽量使自己逐步具备一种宗教情怀。因此,他自觉地记录、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于是便有了持续不断的班主任工作日记。这已经不是他的工作常规,而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了。

李老师对爱的执着也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着,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着一群天真无邪、稚淳可爱的孩子们,我们又倾注了多少爱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份爱吧。

关于教育读书心得范文3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喜欢冲着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大喊大叫,我发现之后并没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停止叫喊,然后走到这名看似有错的学生跟前轻轻地询问缘故。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道:“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知道到他们能这样想,我很欣慰。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着,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第三篇:教育读书心得

关于教育读书心得范文1

《爱心与教育》深入浅出、亲切感人的教育,“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是李镇西老师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书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那种潜移默化的爱,这种爱充盈着整本书,也冲击着我的个心灵世界。

李老师在书中提到:“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以爱,这种爱不是高高在上的平易近人,而是拿他们当朋友的朋友之爱。当看到李老师与“后进生”万同的故事时,我是如此感动。作为一个老师,能够对一个学生费如此大的心思,那么什么样的学生不会被感化呢?反思我的工作,我要学习李老师善于锻造“优秀学生”的卓越人格;实施民主科学与个性化教学,把更多的关注投向“后进生”。像李老师那样,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后进生”们以心灵的呵护,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的尊严,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我把李老师书上提到的马特洛索夫的一句格言铭记于心,“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既要让自己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是如此的伟大,对祖国、对社会、对学生是如此的重要。也要让学生有这种感觉,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伟大,找到生存的意义。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生命的舞台中演绎好自己的角色!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落发射出不同颜色的光芒!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在实践中学会发现、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关注每个学生:不偏爱分析能力强的优等生,不歧视具有实践创造能力的中等生和后进生。老师们,不同爱好的学生不可能都成为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但是,如果老师能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能充分体现,成功智力的学生也会大大增加,“个性+特长”的学生也会不断涌现,社会所需要的成功智力的人才才会层出不穷。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但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爱心滋润童心,我们的爱则爱在平凡中,爱在点滴之处读了《爱心与教育》,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学生,需要的是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需要的是李镇西老师的那份坚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为学生打造一个精神家园式的班级,关注每一个学生,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去创造自己灿烂美好的明天!

关于教育读书心得范文2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镇西老师爱的回报,让我不止一次感动的流泪。李镇西拥有了一颗爱学生的心,这是他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牢固的防线。其实他也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诠释着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因为他明白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学生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感情,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爱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必须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李老师认为自己目前远没有达到宗教的境界,但是把教育当做我热爱的事业,并尽量使自己逐步具备一种宗教情怀。因此,他自觉地记录、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于是便有了持续不断的班主任工作日记。这已经不是他的工作常规,而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了。

李老师对爱的执着也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着,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着一群天真无邪、稚淳可爱的孩子们,我们又倾注了多少爱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份爱吧。

关于教育读书心得范文3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喜欢冲着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大喊大叫,我发现之后并没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停止叫喊,然后走到这名看似有错的学生跟前轻轻地询问缘故。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道:“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知道到他们能这样想,我很欣慰。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着,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第四篇:教育读书心得

篇一:教育读书心得

似淡雅的香茗,胜陈年的烈酒,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无论是“作为人文学的教育学”,“教育即解放“,还是“真诚的言说”,均在一个个看似轻松的话题中高扬着对人的终极关怀。它像一盏明灯,为我的教育导航。

书中每一篇文章都给我启发,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教育就是服务!这短短六个字其实就在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为学生服务,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传业授道解惑之时,是否洞察到了每一位学生的需要。教育并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递,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以自身的真实展现来感染身边的学生。简单地说,你要学生有爱,教师先得爱学生;你要学生有容人之量,教师先得对学生宽容;你让学生懂得帮助他人,教师就得给予学生更多的温暖。当孩子从你的身上感受到温暖、真诚、仁慈、宽容的时候,他的心中也开始对人性的光明有所了解和感悟,俗话说:“近朱者赤”,应该也适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吧。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教育思考的深刻性,从他的言论中透露着对教育的人性化追求。是的,我们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但我们又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这一点。知识的灌输往往过重地成了主角,而缺少了对孩子个性的培养。正如书中序中写到的“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力去挖掘学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质。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是不可缺少的引导者。遇到一位好的教师往往会使这位学生终身受益。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何等重要,这就对我们广大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书中提到了教师需要做到的“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虽只有少少的二十四个字作为概括,但却包含了对教师耐心、宽容、责任、为人、处事等素质的众多要求,这也成为了我们衡量自己的专业成长是否成熟的标尺。

希望我们能让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虽然梦和理想,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有距离,但只要他们带走的不仅是知识的蜡烛,还有理想的圣火,我们的理想之舟就一定能够在深蓝色的知识海洋中,破浪前行,驶向希望的彼岸。

读书的过程是与读者对话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感受到肖川博士那质朴与豪放、灵性与率真、睿智与宽厚集与一身的学者风范,还有他那颗对教育事业无限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在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诗意教育,也渴望着自己去发现、去体味教育中那如诗如画的意境。

我相信,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依据书中的教育理念,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会发现,其实现实中的很多问题会随着阅读、交流与沟通迎刃而解,进而树立起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信念。虽然梦和理想,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有距离。但读了这些文字,你会憧憬着幸福的教育生活,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

教育是一个人文的世界,书中提到“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范与责罚。”我认为两者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前者的教育目标更长远,看重的是学生今后的成长的道路;后者也许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只为了学生的成绩好一点。这样只求眼前分数的教学是永远也不会是最有效的教学。许多的教育工作者学者都指出教育的真谛在于爱,教育的目标是在于人的发展。我想,这本书中给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让我们在工作之余对自己的实践作一点思考,我想只有有了思考,才会有进步,才会有收获!

篇二:教育读书心得

假期读了三本书,《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构建》和《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从这三本书中,我领悟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现在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一、读《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有感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着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二、读《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构建》有感

面对难教难管的学生,我们教师往往是抱怨,发牢骚,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时做一些无关的事情。我们往往容易对这群学生失去信心,产生厌恶情绪。可以说,当前职业学校的师生关系比较紧张,教师不爱学生,学生也不太尊敬教师。

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保证。那么如何改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职业学校教学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呢?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民主地对待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真诚地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讨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全面关爱学生

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教师都喜爱成绩好的学生,而爱表现不佳的学生却是不容易的。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责、批评,而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心。虽然这种爱有时毫不起眼,但它有助于师生间理解桥梁的建立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3.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唱主角、少数学生当配角和一问一答式为主要课堂教学形式。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听课,“死读书,读死书”。新课改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来进行。

4.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方式改革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我认为要想真正激课堂教学,单纯在方式上下功夫是不够的,必须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有所作为。

总的说来,教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关系,又应该是朋友关系,否则,师生之间难以作到真诚相待。师生之间有了和-谐的关系,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高。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用爱心去教书育人,那我们收获的将是一颗颗诚挚的心,筑就的将是祖国的栋梁之才。

篇三:教育读书心得

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使我感受很深,它里面的内容写得十分真实,让我看得入神入肺。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并且教会了我许多道理,所以,我特别喜欢爱看这本书。

《爱的教育》是阿米琪斯最着名的作品,1866年出版后即畅销不衰,目前已经有成为世界公认的文学名着。该书主要讲了: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一年来的经历,描写了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家里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对儿女的爱有多深呀!在学校老师的关怀和鼓励之下,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氛围里,朋友间的关爱都无不流溢于纸上,真是动人心弦啊!

爱,像人的灵魂,每天陪伴在我们身边,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穿衣洗脸,督促孩子看书学习,往书架上放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头疼发烧,问寒问暖寻医找药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无法形容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伴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别熬坏身子。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亲情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遍的感情,也是我体会最深的感情。但我需要的不是单纯的无条件的溺爱,而是互相的尊敬。家长的行为是最能够作为表率,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的。这要求家长要从日常小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打铁先要本身硬。只有一个能够克制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严格要求别人。书中孩子的父亲就是这么做的,他用他的博爱、无私、热情赢得了孩子敬佩。这一点对我同样也很有帮助,它指导了我怎样和我的学生进行交流。

还有孩子之间的最纯洁的友谊,这也是这本书的重点。它教导孩子们看待一个人不应该从他的衣着,而是应该从他的行为。只有关心别人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朋友。有时候友情不是从嘴巴上说出来的,而是从他的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你能伸出援助之手,那当你面对障碍的时候,你会惊喜的发现你并不孤单。书中着重描写了小主人公和他好友卡隆的友谊,也描述了他怎么处理和别的同学的关系。它告诉孩子们交往要以宽容为本。

中国的文圣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爱人。可见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要具备的就是爱心。作者精心构思的一系列感人的情节,把美好的感情与思想送进我的心灵: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崇敬对周围人的爱,对同学们的关心,面对出现灾情的灾区人民的关爱与帮助、像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等多个地区,出现的严重的特大灾害,灾民们那种求生的意念是那么的顽强,对第一时间冲锋在废墟中抢救伤员的英雄们敬仰,这一切的一切,同样也看到我们全中国人民同胞的团结力量,充分体现了祖国人民一方有灾难,八方支援的崇高精神,让我从中明白了不少的道理。

读完这本书我感悟到: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是虚伪的。但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爱则爱在平凡的工作与生活中,爱在点滴之处。爱体现在扎实的基本功、高度的责任感、精深的专业知识、以及一颗爱孩子们的心。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对学生更多地给予一份真情、一份关注、一点呵护、一些宽容,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我手写我心,把真心亮给学生看,用真情诉给学生听,把真心带给学生读,我相信作为教师的我,从中也会获取到无穷的动力与爱……我坚信孩子未来一定会回报祖国的。

第五篇:教育读书心得

有关教育读书心得

有关教育读书心得1

我认真读了赵国忠的《让教师爱上教学》这本书。我们是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的生活主旋律。可是,日复一日,你感觉到单调了吗?物价上涨,你感觉到贫穷了吗?压力不断,你感觉到疲惫了吗?……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轻松快乐的去工作,如何去热爱,去更热爱我们的职业呢?这不正是我内心的疑问吗?我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欣赏了两边的风景,低头前行的那份茫然让我的内心格外苦闷。顺着淡淡的墨香我整本通读下去,一切都让我豁然开朗。《让教师爱上教学》本书针对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高效教学的45个技巧,关注的是学校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并针对各种教学问题和状况,提供给教师日常用的“锦囊妙计”。我感受到书中字里行间流露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学生的挚爱,散发着教师智慧的光芒。细细品味它,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第一、教师要为了课堂更精彩而教。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知识的输出和传递上,就像是把知识从一个仓库搬运到另一个仓库,这样一来老师就变成了知识的“搬运工”,职业活动变成了一种单调乏味、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日复一日的按部就班地工作,循环往复的课堂教学使广大教师身心疲惫,产生了“职业倦怠”,沦为了只是按照固有程序机械运行、毫无思想、缺乏创新意识的“教书匠”。在这种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是把自己的工作视为一种义务和奉献,体会不到自己职业生活的快乐、幸福,感受不到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实现。

理想的课堂教学是既有助于学生成长,又有益于教师提升教学生命的课堂教学。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教师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成了一种自己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我理想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它是教师个人的幸福生活和不断持续发展的源泉。

也就是说,在理想的课堂上,我们在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巨大的收获——向学生所付出的情感不仅使学生体验到了愉快,而且学生给予我们的回报也是我们加倍的快乐;我们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享受着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带给自己的幸福,而且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感受着自我发展带来的幸福。

所以说,“当你将一个一时糊涂而做错事的学生说服,师生彼此之间意见沟通的喜悦是多么甜美啊!又当你将一个聪明的学生培育成更聪明,往更高的理想迈进,又是多么的喜悦呀!我们都为着培育我们的美好世界而快乐无比的努力,更在享受着这神圣职业的芳馨。”

第二,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成长。

当我们把教学视为自己的生命活动时,我们所面对的文字就充满了灵性和活力,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就充满了智慧和激情,课堂就成了不断净化自己灵魂、挑战自身能力、激发自身智慧,不断促进自身成长变化的场所。

作为教师,要边教边学,需要把学到的东西投放课堂,改造课堂,促进教学变化。感悟“教”的变化,有利于增强“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教师的幸福就蕴含在这良性互动过程和结果中。

第三教师要在创造中享受喜悦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把教师的讲课分成两种讲法:一种是照着讲,一种是接着讲。所谓照着讲,就是书上有什么,我就教什么,这叫照本宣科照着讲;老师怎么说,我就怎么讲,这是依样画瓢照着讲;过去怎样讲,今天还是那样讲,这叫固步自封照着讲。照着讲离不开书本,离不开定论,舍不得过去。所谓接着讲,就是对书本要批判性的讲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讲完现有结论,接着有自己的看法和质疑,这是超越定论接着讲;对自己受教育时的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听到和学到的其他历史的教学方法,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借鉴中批判,在借鉴中创新,这是超越前人接着讲:对自己的教学始终抱着批判的态度,始终“不满意”并致力于改进使自己“满意”,这是超越昨天接着讲。

照着讲天天如此,始终如此,尽管可以轻松一点,但却难免枯燥和痛苦。接着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它将使我们对教学充满期望,并享受实现希望的幸福。

原来,“教师”也可以精彩。感谢工作,让我们生存,也带给我们快乐,让我们在浮躁的生活中静下心来思考,觉得充实而有意义。爱上工作,也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

有关教育读书心得2

我怀着对叶圣陶先生的崇敬之心,翻开了《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先生是我国文化史上的巨子。他思想博大精深,既体现了——教育家叶圣陶的教育个性,又体现了他的文化内涵。

他主张:知识不能灌输传递的,必须由学生领悟获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叶圣陶主张平等地对待学生,“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叶圣陶先生一贯以平等的态度尊重学生,呵护学生。他的这种教育思想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起着深刻的影响,对此我深有体会。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有关教育读书心得3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是啊,爱在我们之间无所不在:父母亲对你的爱;亲朋好友对你的关怀……可当我读了《爱的教育》后,对它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爱的教育》原名《库奥累》,它采用了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一个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长的故事,详细地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爱的教育》全书100篇,其中《仁慈的花朵》最让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它描述了女子学校的女同学们帮助一个因在扫烟筒时丢了三十个铜板的小少年,并且还瞒着校长――做了一群“无名英雄”。英国哲学家洛克说得好:“我始终认为人们的行动是他们的思想的最好证明。”这个故事中闪耀着的崇高的品质和道德的光辉,给我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而如今的社会上,有些人则非常势利,他(她)们的行为准则是看是否对自己有利,即使在道义面前也不放弃讨价还价。这种人是非常渺小的,他们的处事哲学必然会遭到人们的鄙弃。因为虚伪换不来真情,冷酷换不来热忱。冷漠自私者失去了做人的道义,他们就很难得到别人尽心尽力的帮助,有失道之因,必然有寡助之果。人生的错误,往往在于“自私自利”四个字,私利不去,公道则亡。

反之,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善待别人,等于善待自己;给别人幸福,就是给自己幸福;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一个人心里有别人,总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有真情的奉献,那么得到的将是内心的充实,高尚的人格,爱心的照耀,真情的温暖。甘愿给社会付出真情和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幸福总是偏爱那些热爱生活而乐于奉献的善良的人。

有关教育读书心得4

我花了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厚厚的《爱的教育》读完了。读完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一本书。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反映了同学们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校园生活。书文字简单朴实,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却让人感动不已。

在五月的日记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书中讲到了意大利13岁的马可尔的父母因欠外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阿根廷首都布宜洛斯艾利斯当佣人。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系。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系。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思念妈妈都想出病了。终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他一定能成功。准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奄奄一息已失去生存希望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妈妈被救了,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马可尔差不多的岁数,却显得样无知,那样渺小。有时发生一点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太不应该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社会、学校,或者在家庭,关心和帮助是不能缺少的。当你生病的时候,你需要关心和帮助。当你有困难的时候,你更需要关心和帮助。很多事情都能用事实证明一切。这本书不但让我感受到了爱,还让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每当我做错事的时候,只要想到书上舅舅的教育,我就能控制住自己,知错就改。我从这本书中深深地感受到:人们多么需要互相关心和帮助啊!如果世界上没有了爱,那这个世界将变得冷酷无情;如果人人都献出一份爱,那这个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爱的教育》真的是一本人生必读的经典,大家都看看吧!

有关教育读书心得5

《爱心与教育》深入浅出、亲切感人的教育,“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是李镇西老师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书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那种潜移默化的爱,这种爱充盈着整本书,也冲击着我的个心灵世界。

李老师在书中提到:“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以爱,这种爱不是高高在上的平易近人,而是拿他们当朋友的朋友之爱。当看到李老师与“后进生”万同的故事时,我是如此感动。作为一个老师,能够对一个学生费如此大的心思,那么什么样的学生不会被感化呢?反思我的工作,我要学习李老师善于锻造“优秀学生”的卓越人格;实施民主科学与个性化教学,把更多的关注投向“后进生”。像李老师那样,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后进生”们以心灵的呵护,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的尊严,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我把李老师书上提到的马特洛索夫的一句格言铭记于心,“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既要让自己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是如此的伟大,对祖国、对社会、对学生是如此的重要。也要让学生有这种感觉,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伟大,找到生存的意义。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生命的舞台中演绎好自己的角色!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落发射出不同颜色的光芒!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在实践中学会发现、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关注每个学生:不偏爱分析能力强的优等生,不歧视具有实践创造能力的中等生和后进生。老师们,不同爱好的学生不可能都成为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但是,如果老师能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能充分体现,成功智力的学生也会大大增加,“个性+特长”的学生也会不断涌现,社会所需要的成功智力的人才才会层出不穷。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但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爱心滋润童心,我们的爱则爱在平凡中,爱在点滴之处读了《爱心与教育》,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学生,需要的是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需要的是李镇西老师的那份坚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为学生打造一个精神家园式的班级,关注每一个学生,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去创造自己灿烂美好的明天!

有关教育读书心得6

捧着一杯淡淡的茶,带着一颗平静的心,拿起《爱的教育》坐在桌旁细细品读。这书带给了我诱惑般的感觉,正如茶一样清新怡人!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我,一个热爱文学作品的女孩。我每天开始了我的读书计划,我被这本书中的一个又一个故事所深深地打动了,的确如此这是一本感人肺腑、洗涤心灵的书籍。《爱的教育》是一本80年代的书刊,是意大利亚米契斯的著名作品,书中讲述的是对我有一定教育意义和引导意义的内容。如何热爱学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同情弱小、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人类美好的精神。

爱——种纯真无私,教育世人的情感。爱如虚无缥缈的空气,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的身旁,围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它的蕴意早已融入了生命,它在不断的升华,爱真的很博大。爱如万丈深渊,永远无止尽;爱如一次长途旅行,永远无尽头;爱如海上的帆船,永远飘泊在心的海洋……爱,不仅仅是对我们个人而言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对整个中华民族。它时刻激发着我们,教育我们,让我们懂得爱的存在。

爱就如温泉,时刻温暖我的心;爱就如阳光,时刻照耀你我的心房;爱就如悠久的历史,时刻保留你我心中;爱就如光芒,时刻发射出璀璨的万丈之光……世间有种种爱,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的爱,朋友之间亲密无间的爱……有时会感到自己孤独,其实—我身边有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关爱,想想自己还是蛮幸福、快乐的!

“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暴取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我知道其实有很多的人家庭贫困,身体不好,有的人却有着幸福的生活,他们都是积极上进,思想进步,热爱生命,热爱民族的青少年,他们有着一颗纯真的心,他们从不奢求和渴望什么,只希望自己有一颗真诚的心,无私的爱!他们的行为无时无刻感动着我的心。

在这个科技发展飞快地世界里,不管这个国家如何发达,最重要的是要求每个人都有民族的责任感。民族的繁荣昌盛,靠的是我们的共同努力。只要每个人奉献一丝的爱,世界将会更美好。“ONEWORLD,ONEDREAM!”我们将爱随火炬传遍世界,传遍世界上的每个角落。我们一定要弘扬自己的民族,“以热爱祖国为荣”正如书中的青少年一样爱民族!

用心品读《爱的教育》,用心灵感受爱。将我们的爱化作流星雨,在宁静的夜空划过,即使流逝,但美丽依旧存在;将我们的爱化作长河,永不停息的流淌着,即使天气寒冷,但依旧温馨……让我们手拉手,彼此牵起心灵的港湾,用实际行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这个世界永远温馨,让世界上的每个人感受到爱的存在……

有关教育读书心得7

这个暑假《教师人文读本》走进了我的生活,闲暇之时,手捧着它,细细翻阅。看着一个个家喻户晓的文人名字,读着一篇篇冲击心灵的文章,我一次又一次为里面的人和事而感动,情与意也不断地让我有所感触。

当我以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心情走进这本书,并不断地与其中的教育理论、人文精神等对话、思考时,我感悟到了教育的生命性,教育对象的生命性。

《教师人文读本》的前言中说到:我们每天面对着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地信任和敬慕。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在对话和交流中,他们求知,他们成才,他们立志,他们成长,成为自立的个体,成为家庭的支柱,成为社会的栋梁。而我们每一个教师,除了岁月的流逝之外,没有失去任何东西,我们的知识在教学中更充实,我们的智慧在交流中更增长。我们付出了多少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我们对学生有多理解,他们会给我们更多的理解。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和幸福。但是,我们也经常困惑、烦恼,甚至痛苦。我们也经常遇到阻力、误解,甚至非难。

正常的知识传承,往往变成机械的操练;坦诚的心灵交流,往往变成枯燥乏味的训诫,加上人事的纠纷、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这些使我们的心灵失衡而不知所措。这些问题的解决,固然需要有相应的改革和时间,但如何直面这些问题并持一种积极的态度,确实是我们应当不断自省的。先辈、前辈和同辈中有不少楷模,为我们树立起精神的支柱,究其核心,那就是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即人文精神。它博大精深,但首先是爱,惟有了爱,我们才能成为一个育人之人。我们爱祖国、爱同胞、爱亲人,当然也爱自己。爱科学、爱艺术、爱自然,对教育和可爱的学生应付出更多的爱等等。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的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

读完本书,我就感受到了编委们的良苦用心:首先就是想通过阅读这本书之后让我们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们多一点精神食粮,去面对生活中的困惑、烦恼,甚至痛苦。让我们学会爱,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着爱。然后在爱的基础之上去学会思考,让身为教师的我们有更好的心态,更积极的人生态度。

其实说到底,书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看过之后有所启发,更深层次也许就是想让我们生活得更有意义。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在平时的生活中,当我们在快乐之中时是很少去考虑:“我为什么而活着?”但是在我们遇到困惑、烦恼,甚至痛苦时我们也许会问,心态变得消极。现实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遇到的事也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这种可能性。 但作为教师的我们责任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我们应该先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

沉河对生命的诠释,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宽容,学会了如何去包容。每一个活的生命都有他的尊严,放一颗友善的心去接受,用一双清澈的眼去看待。在我看来吵吵闹闹的小朋友的无聊游戏追逐打闹到了作家那里,成为了生命的本质,充满了不可思议的魔力,竟能让人感动,继而影响自己的心绪使之恬静淡然。小学老师,最最需要的不就是这样一种心态?因为种种因素,对着学生难免失去耐心,偏偏此时把学生的一个小小失误放大再放大,往往事后责怪自己冲动,埋怨自己不理智。那些有经验的老师总能泰然处之学生的所谓捣乱,是一次次的历练让他们能够用看到学生身上闪耀着的最真最阳光的活力,为了那可爱的生命个体,他们知道应该如何去呵护、引导。

如何引导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很有必要思考的事情。引导过多了,无形之中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学生。那些还未被世俗化的学生,正处于思想萌芽阶段,此时的引导实在是很重要。他们不懂得分辨,他们没有选择的能力,我们就要为他们创造这样的`条件。

王小波说,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对学生做种种设置也是教育者的特权。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反反复复地灌输给学生。诸如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学生必须习得,但能不能用更好的方式呢?一味告诉他们应该不应该,用威吓命令来规定,结果是造成孩子的逆反,成了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两面派。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不想看到自己的学生变成只会遵守规范的木偶,更不愿想象他们习惯于被设置好的生活。那么前提是,我不去做那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这绝对不是说,对于学生放之任之,而是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尊重他们,承认他们的独立个体,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引导他们。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有关教育读书心得8

关于教育的见解,千差万别,可是扼要地区别起来,也很简单,大大可以分为相反的两派。就教育的目标来说,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工具,另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人,独立不倚的人,不比任何人卑微浅陋的人。

就教育的理解说,一派希望受教育者像个空瓶子,其中一无所有,开着瓶口等待着把东西装进去,另一派认为受教育者自有发掘探讨的能力,这种能力只待培养,只待启发,教育事业并非旁的,就只是做那培养和启发工作。

就教育的方法说,一派注重记诵,使受教育者无条件地吞下若干东西,另一派注重创新发展,不但使受教育者消化那些东西,化为自身的新血液、新骨肉。

就受教育者的方面说,受前一派的教育是“为人”,有人需要一批工具,你是应命准备去做工具,不是“为(别)人”是什么?受后一派的教育是“为己”,“古之学者为己”的“为己”,发展知能,一辈子真实受用,这种教育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生活教育”。也是《叶圣陶教育文集》贯穿始终所提倡的教育。

书中所提到的前一派教育的弊端,虽然半个世纪过去了,但在今天的教育界仍值得引发我们的思考,尤其是在面临应试教育的压力时,有不少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态度都由分数来决定,把学生当作一架考试机器,希望在他们的大脑中尽可能多的“填”入知识。可是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学生也是有感情、有知觉的生命体,忽略了受教育者的感受。

通过本书的学习,使我再一次领略了教育的真谛——是为了受教育者和谐、健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心灵的健全比接受知识的多少要重要的多。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更关注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要使学生在课堂中尽可能的高兴,发挥自己的天份、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仅仅一时感动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把工作落到实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向教育先哲学习,把每一个学生都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来教育,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尊重维护学生人格尊严,对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的给予关爱,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使学生的心灵、人格都健康发展。

有关教育读书心得9

假期,我捧起了《爱心与教育》一书,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镇西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感动人。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付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有关教育读书心得10

假期值班,我静下心来认真地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己经打动过无数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提出:“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同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无从谈起。”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对于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来说,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讲的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书中的一个典型的后进生的形象,在李老师对他所写的近五十页的教育手记中,我深深地感到转化一名后进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教育不是神话,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渐变的,甚至会经常周而复始地回到原点。在我看来,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有爱心的,然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稀缺的就是耐心与恒心了。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不断反思自己:假如万同是我的学生,我能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我想我做不到,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但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爱心滋润童心,我们的爱则爱在平凡中,爱在点滴之处。读了《爱心与教育》,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学生,需要的是李镇西老师的那份坚持。关注每一个学生,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去创造自己灿烂美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张杏丽洛新小学老师爱好阅读、旅游,相信只要不断努力追求,总有成功的一天。

有关教育读书心得11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镇西老师爱的回报,让我不止一次感动的流泪。李镇西拥有了一颗爱学生的心,这是他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牢固的防线。其实他也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诠释着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因为他明白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学生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感情,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爱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必须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李老师认为自己目前远没有达到宗教的境界,但是把教育当做我热爱的事业,并尽量使自己逐步具备一种宗教情怀。因此,他自觉地记录、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于是便有了持续不断的班主任工作日记。这已经不是他的工作常规,而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了。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着一群天真无邪、稚淳可爱的孩子们,我们又倾注了多少爱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份爱吧。

有关教育读书心得12

最近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

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长,更希望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己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希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一定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己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有关教育读书心得13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喜欢冲着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大喊大叫,我发现之后并没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停止叫喊,然后走到这名看似有错的学生跟前轻轻地询问缘故。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道:“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知道到他们能这样想,我很欣慰。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着,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下载关于教育的读书心得(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教育的读书心得(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读书心得

    教育读书心得 教育读书心得1 朱xx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他指出:教育就是为了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为了一切的人,我们不仅要关......

    守望教育读书心得[共5篇]

    守望教育读书心得范文1学生都在放暑假,对我们教师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假期,在假期里,闲来无事,我就经常买一些好的书籍来读,扩大自己的知识量!最近我在读《守望教育》的时候,我感受......

    守望教育读书心得

    守望教育读书心得 守望教育读书心得1 看了刘先生写的深有感触。这本书刘先生为教育改革所写的一本随笔,记载着他对于教育和教育改革。他提出,我们不能简单地设定“什么是教育......

    赏识教育 读书心得

    《赏识教育》读书心得 秦学光 我们给了孩子生命,但不能替孩子去生活,我们寄予孩子梦想,但不能替孩子去实现。我们为孩子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但对孩子最为有用的是我们选择的教......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1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是“为了一切的人”,而不是“为了每位学生”。这里的“一切的人”不仅指学生,还......

    《什么是教育》读书心得

    《什么是教育》读书心得 《什么是教育》读书心得1 读了《中国教师报》第398期教师节特别刊《教育是什么》一文 我心胸澎湃,深有感触。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师,是教育发展的......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1 教师这一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着心理素,首先要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1 《教师的挑战》他用精妙的笔触把我们带到一个又一个课堂上,让我们在“教学事件”中去观察、去体会、去发现、去回味。看到了一个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