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的教育法则——关爱管教的力量》读后感
[《爱的教育法则——关爱管教的力量》读后感]
终于完成了比较教育学的作业,心里轻松了好多,喜欢看书,但不喜欢写读后感,这次是老班的作业,迫不得已啊!不过既然写了就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很有成就感!
积极健康的家庭教养方式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
——读《爱的教育法则——关爱管教的力量》有感 书本简介:《爱的教育法则——关爱管教的力量》一书是美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卡伦· 迈尔斯(karen miles)根据自己对很多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深刻理解,并结合自己在就家庭教育中的实践经验,不仅提出了目前亲子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机遇,还对这种在本质上与传统经典管教(专制型、宽容——不加管教型、权威型等)完全不同的管教方式的内涵做出了具体的阐述(鼓励、架构、时间与关注、榜样示范等),并介绍了其中非常有效的几种关爱式教育策略(沟通、运用“后果”、转变“禁闭”、解决问题等),《爱的教育法则——关爱管教的力量》读后感。
关键词界定:
1、管教(discipline):该词有诸多含义,既包括惩罚、惩戒、控制、纠正,也包括训练、指导、检查、纠正,通过训练学会自制,传授知识和技能等。
感想一:关爱式管教于我国家庭教育的意义
首先,这里讲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也可以叫做亲子教育吧!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古今中外的教育工作者、非教育工作者都已经强调过很多了。当前的共识就是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广义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一生中的地位更是无可取代。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这位大教育家将家庭放在了第一位,由此可见,他认为家庭在塑造儿童方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放眼国内,重视家庭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华民族长久形成的深厚的的民族心理,与之相应,中国也是世界上家庭教育研究史中开展最早、成果最多的国家。据了解,《中国丛书综录》里就记载了我国家庭教育方面的专门性书籍上起魏晋南北朝,下至民国初年共有117种。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正视这么一个现实:建国以后的三十年内我国关于家庭教育的专门性研究被迫中断,关于现代家庭教育的研究起步晚,实际的家庭教育中还存在诸多弊病,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近些年来,经常有人提出家庭教育应利用“传统方式”来管教子女,因为他们觉得现在的孩子不懂得体贴,不懂得感激,不会担负责任,行为举止怪异„„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父母缺乏能力,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缺乏权威,孩子缺少严厉的管教。特别是近十年来人们每天都在讨论的“80后”“90后”现象。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中国的家长不再利用专职、长辈的绝对权威(令行禁止、绝对命令)去管教子女的缘故。可是当我们用时代性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们已经担负了的各种责任时,会不由得发出这种感慨:这的确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代,和接受“严父慈母”的绝对领导的古代及近代人、为了所谓国家发展而放弃自己的人生的那一代、盲目崇拜而不再理会家庭呼声的那一辈都不一样,他们拥有了比前人更多的选择自己人生的机会,也会将自己的爱传递给身边的人。这是转型中的中国家庭教育所产生的效果!但是要让中国的家庭教育真正符合孩子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我们仍需借鉴并研发出很多科学的方式。我认为关爱式管教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关爱式管教是以对孩子的无条件的、无私的爱为基础,“爱是管教的开始”,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管教。而这种管教不单是平时人们所认为的惩罚性的消极强化,还应当含有训练、教授的积极正面的强化。这对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感染的父母是极具指导意义的,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不是父母实现未完成理想的工具。父母要明白首要的角色是教师,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启蒙之师),读后感《《爱的教育法则——关爱管教的力量》读后感》。家庭教育的影响是潜在的,即便孩子会不时地更新或者想要摆脱父母对自己的影响,但这些影响早已在儿童时代就根植于自己的内心了,因此,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积极尊重和关注,是孩子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首先,正如“积极管教技术”的创始人鲁道夫·德莱克斯所说,“鼓励的重要性甚于儿童培养过程中的其他所有部分”。鼓励不是表面性的“我家某某真乖,是最聪明的„„”之类的盲目夸张的表扬,也不是批评。真正的鼓励会让孩子充满自信,不失去坚持和走出困境的勇气,放手让“后果(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产生。让孩子明白重要的不是结果,是孩子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父母会应该支持孩子的努力,无条件地尊重孩子的选择,同时尽量让孩子置身于对其成长有利的环境中,为孩子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可以有所贡献的,而且能够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施加影响,并决定出回应的态度。总之,不是让孩子对自己所做的每件事的结果感到满意,而是有面对生活中各种境遇的信心和勇气,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的努力付出,尽量靠自己。培养孩子“我能行”“我可以”的态度,积极地去面对成长中所遇到或将要遇到的事,最终成为自信、自立、自强、能够自主解决问题的人。这是我国不懂得自立、害怕困难和挫折、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的“啃老族”所缺少的正面教育。对现代的中国家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记得多给孩子鼓励,把鼓励当成是一种积极的培养方式,让鼓励成为习惯。
其次,除了关爱与尊重,父母也要为孩子的成长建构适合的框架,包括一些家庭常规和限制。这一点是中国父母应该注重的,因为这并不是要父母去控制孩子,为孩子包办所有的事情,而是为孩子提供一些每天生活的框架,即常规。在我们的文化中,限制和控制也常常被混淆。所以父母们应该尽量弄清二者的内涵,无论如何,孩子不希望也不需要被家长控制。控制是专制型家长的习惯性行为,通常孩子在决策中既没有发言权也没有选择权,父母总是施压、强迫、替孩子解决问题;而限制是将强制性控制降到最低,制定一些常规,以一种恰当的方式进入孩子的生活,让孩子自主控制自己的行为,帮助孩子发展自主能力和责任感。总之,就是让孩子在合理的常规的框架下享受自主和规律带来的舒适,尽早成为能与社会相融!
当然,无论是鼓励还是架构都要有一个前提,就是父母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这就要求父母花一定的时间与孩子相处,给予孩子积极的关注,让孩子明白自己对父母的重要性,并能在和孩子沟通时了解孩子多一点。和孩子的关系更加坚固。具体说来就是父母要主动倾听,尽量每天都有机会和孩子相处,了解孩子的进步、困惑,尤其是需求。很多研究都表明满足孩子的需求可以预防大多数的行为问题,发掘孩子的兴趣,也可以通过了解孩子的发展帮助孩子理解自己身上正在发生着什么。这与我们在教学大力倡导的“因材施教”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关爱式管教中值得中国家庭借鉴的是开设家庭娱乐和召开家庭会议,借此方式培养孩子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自主观念)甚至是一种由家庭责任感衍化而成的社会责任感。
此外,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父母也要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效能训练”的创始人汤姆斯·戈登就认为“家长是通过自己好好过日来教会孩子生活的价值的”。事实上,确实如此,和孩子说应该怎样会好一些或是谁这样做有了好结果的效果远远赶不上让孩子看到父母是这样来生活的,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父母的效能训练中要让孩子全面积极健康的发展就要让孩子接受全方位的到位的示范,不仅要在孩子心目中体形意象好、饮食习惯良好、健康意识强的形象,还要在精神层面的问题上成为孩子的楷模,比如说是良好的阅读习惯、热爱生态、享受自然等观念的言教身行。榜样示范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态度方面的示范,良好的态度能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帮助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成为健康的社会人。当然,父母也有做不到的事,这时可以根据孩子的心理需求帮助孩子找到适合的示范对象。
感想二:关爱式管教对我国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指导意义
细想一下,我认为这种关爱式管教的方法在学校教育中同样具有适用性。我们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教育也要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原则,而这些原则和目的在关爱式管教的具体实施中都有体现。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
教师只有给予学生无条件的关爱和尊敬,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有助于和谐的教学氛围的形成,提升教学的效果„„
教师给以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成为朝气蓬勃、能具体解决问题的人,还可以养成自己积极看待事物的态度„„
教师在教学中要提出自己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要求和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方向性和规则,这样对所有学生都是一视同仁,体现出教育的公平性,也没有了教学过程的无目的性。这一方面,班主任的作用尤其要体现,通过制定民主型的班训、班规这一类规则,同时作用于学生和教师,体现出师生的平等关系,无差异地对待学生。也就是通过一些行为限制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和集体意识。
教师要做好以上方面就得从了解学生做起,这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群体和若干个个体,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的需要,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还要结合促进一个集体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学生、认识班级。花时间和学生进行沟通,给予他们关爱性的关注。
此外,教师的示范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在家的时间,因此,教师的示范是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表率,是引导和促进学生成长所不可缺少的手段。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学生的良好习惯、品德、情操、人生观及世界观的形成,也都依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教。
总而言之,教育是一项爱心事业,有人曾说:“教育若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家庭、教师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家长和教师都要用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了解孩子,与孩子更好地相处,建立起更亲密的关系,带着关爱和体贴之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以真诚之心换取由良好教育带来的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第二篇:《爱的教育法则关爱管教的力量》中学生读后感
终于完成了比较教育学的作业,心里轻松了好多,喜欢看书,但不喜欢写读后感,这次是老班的作业,迫不得已啊!不过既然写了就想与大家分享一下!很有成就感!积极健康的家庭教养方式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读《爱的教育法则——关爱管教的力量》
有感书本简介:《爱的教育法则——关爱管教的力量》一书是美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卡伦· 迈尔斯(KarenMiles)根据自己对很多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深刻理解,并结合自己在就家庭教育中的实践经验,不仅提出了目前亲子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机遇,还对这种在本质上与传统经典管教(专制型、宽容——不加管教型、权威型等)完全不同的管教方式的内涵做出了具体的阐述(鼓励、架构、时间与关注、榜样示范等),并介绍了其中非常有效的几种关爱式教育策略(沟通、运用“后果”、转变“禁闭”、解决问题等),《爱的教育法则——关爱管教的力量》
关键词界定:
1、管教(Discipline):该词有诸多含义,既包括惩罚、惩戒、控制、纠正,也包括训练、指导、检查、纠正,通过训练学会自制,传授知识和技能等。感想一:关爱式管教于我国家庭教育的意义首先,这里讲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也可以叫做亲子教育吧!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古今中外的教育工作者、非教育工作者都已经强调过很多了。当前的共识就是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广义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一生中的地位更是无可取代。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这位大教育家将家庭放在了第一位,由此可见,他认为家庭在塑造儿童方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放眼国内,重视家庭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华民族长久形成的深厚的的民族心理,与之相应,中国也是世界上家庭教育研究史中开展最早、成果最多的国家。据了解,《中国丛书综录》里就记载了我国家庭教育方面的专门性书籍上起魏晋南北朝,下至民国初年共有117种。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正视这么一个现实:建国以后的三十年内我国关于家庭教育的专门性研究被迫中断,关于现代家庭教育的研究起步晚,实际的家庭教育中还存在诸多弊病,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近些年来,经常有人提出家庭教育应利用“传统方式”来管教子女,因为他们觉得现在的孩子不懂得体贴,不懂得感激,不会担负责任,行为举止怪异……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父母缺乏能力,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缺乏权威,孩子缺少严厉的管教。特别是近十年来人们每天都在讨论的“80后”“90后”现象。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中国的家长不再利用专职、长辈的绝对权威(令行禁止、绝对命令)去管教子女的缘故。
可是当我们用时代性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们已经担负了的各种责任时,会不由得发出这种感慨:这的确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代,和接受“严父慈母”的绝对领导的古代及近代人、为了所谓国家发展而放弃自己的人生的那一代、盲目崇拜而不再理会家庭呼声的那一辈都不一样,他们拥有了比前人更多的选择自己人生的机会,也会将自己的爱传递给身边的人。这是转型中的中国家庭教育所产生的效果!但是要让中国的家庭教育真正符合孩子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我们仍需借鉴并研发出很多科学的方式。
我认为关爱式管教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关爱式管教是以对孩子的无条件的、无私的爱为基础,“爱是管教的开始”,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管教。而这种管教不单是平时人们所认为的惩罚性的消极强化,还应当含有训练、教授的积极正面的强化。这对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感染的父母是极具指导意义的,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不是父母实现未完成理想的工具。父母要明白首要的角色是教师,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启蒙之师)。家庭教育的影响是潜在的,即便孩子会不时地更新或者想要摆脱父母对自己的影响,但这些影响早已在儿童时代就根植于自己的内心了,因此,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积极尊重和关注,是孩子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首先,正如“积极管教技术”的创始人鲁道夫·德莱克斯所说,“鼓励的重要性甚于儿童培养过程中的其他所有部分”。鼓励不是表面性的“我家某某真乖,是最聪明的……”之类的盲目夸张的表扬,也不是批评。真正的鼓励会让孩子充满自信,不失去坚持和走出困境的勇气,放手让“后果(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产生。让孩子明白重要的不是结果,是孩子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父母会应该支持孩子的努力,无条件地尊重孩子的选择。
同时尽量让孩子置身于对其成长有利的环境中,为孩子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可以有所贡献的,而且能够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施加影响,并决定出回应的态度。总之,不是让孩子对自己所做的每件事的结果感到满意,而是有面对生活中各种境遇的信心和勇气,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的努力付出,尽量靠自己。培养孩子“我能行”“我可以”的态度,积极地去面对成长中所遇到或将要遇到的事,最终成为自信、自立、自强、能够自主解决问题的人。这是我国不懂得自立、害怕困难和挫折、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的“啃老族”所缺少的正面教育。对现代的中国家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记得多给孩子鼓励,把鼓励当成是一种积极的培养方式,让鼓励成为习惯。其次,除了关爱与尊重,父母也要为孩子的成长建构适合的框架,包括一些家庭常规和限制。这一点是中国父母应该注重的,因为这并不是要父母去控制孩子,为孩子包办所有的事情,而是为孩子提供一些每天生活的框架,即常规。在我们的文化中,限制和控制也常常被混淆。
所以父母们应该尽量弄清二者的内涵,无论如何,孩子不希望也不需要被家长控制。控制是专制型家长的习惯性行为,通常孩子在决策中既没有发言权也没有选择权,父母总是施压、强迫、替孩子解决问题;而限制是将强制性控制降到最低,制定一些常规,以一种恰当的方式进入孩子的生活,让孩子自主控制自己的行为,帮助孩子发展自主能力和责任感。总之,就是让孩子在合理的常规的框架下享受自主和规律带来的舒适,尽早成为能与社会相融!当然,无论是鼓励还是架构都要有一个前提,就是父母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这就要求父母花一定的时间与孩子相处,给予孩子积极的关注,让孩子明白自己对父母的重要性,并能在和孩子沟通时了解孩子多一点。
和孩子的关系更加坚固。具体说来就是父母要主动倾听,尽量每天都有机会和孩子相处,了解孩子的进步、困惑,尤其是需求。很多研究都表明满足孩子的需求可以预防大多数的行为问题,发掘孩子的兴趣,也可以通过了解孩子的发展帮助孩子理解自己身上正在发生着什么。这与我们在教学大力倡导的“因材施教”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关爱式管教中值得中国家庭借鉴的是开设家庭娱乐和召开家庭会议,借此方式培养孩子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自主观念)甚至是一种由家庭责任感衍化而成的社会责任感。
此外,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父母也要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效能训练”的创始人汤姆斯·戈登就认为“家长是通过自己好好过日来教会孩子生活的价值的”。事实上,确实如此,和孩子说应该怎样会好一些或是谁这样做有了好结果的效果远远赶不上让孩子看到父母是这样来生活的,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父母的效能训练中要让孩子全面积极健康的发展就要让孩子接受全方位的到位的示范,不仅要在孩子心目中体形意象好、饮食习惯良好、健康意识强的形象,还要在精神层面的问题上成为孩子的楷模,比如说是良好的阅读习惯、热爱生态、享受自然等观念的言教身行。榜样示范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态度方面的示范,良好的态度能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帮助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成为健康的社会人。当然,父母也有做不到的事,这时可以根据孩子的心理需求帮助孩子找到适合的示范对象。
感想二:关爱式管教对我国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指导意义细想一下,我认为这种关爱式管教的方法在学校教育中同样具有适用性。我们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教育也要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原则,而这些原则和目的在关爱式管教的具体实施中都有体现。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教师只有给予学生无条件的关爱和尊敬,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有助于和谐的教学氛围的形成,提升教学的效果……教师给以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成为朝气蓬勃、能具体解决问题的人,还可以养成自己积极看待事物的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要提出自己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要求和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方向性和规则,这样对所有学生都是一视同仁,体现出教育的公平性,也没有了教学过程的无目的性。
这一方面,班主任的作用尤其要体现,通过制定民主型的班训、班规这一类规则,同时作用于学生和教师,体现出师生的平等关系,无差异地对待学生。也就是通过一些行为限制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和集体意识。教师要做好以上方面就得从了解学生做起,这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群体和若干个个体,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的需要,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还要结合促进一个集体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学生、认识班级。花时间和学生进行沟通,给予他们关爱性的关注。此外,教师的示范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在家的时间,因此,教师的示范是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表率,是引导和促进学生成长所不可缺少的手段。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学生的良好习惯、品德、情操、人生观及世界观的形成,也都
第三篇:爱的力量-读后感
爱的力量
------读《里昂的婚礼》有感
爱的力量是无比大的,从心灵内部迸发出来,激励我们发挥出无穷的热情和活力,爱是一根强大的支柱,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总能催生我们乐观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没有爱,生命的天空就没有色彩
------题记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杀气腾腾的里昂城中,血淋淋的断头台,被炸成废墟的房子,人头涌涌的罗讷河。整个城里充斥着杀戮、血腥以及人性的丑恶。战争能抑制内体,却不能抑制强烈而炽热的爱的力量。
在《里昂的婚礼》一书中,保王党派罗伯特为争取里昂城的自由而被关进了人满为患的监狱中,这里的犯人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并对后来进来的犯人发出冷森森的敌意,他们的心境如死水槁木般,不抱一丝希望和幻想,他们知道第二天清晨,死神的镰刀便会砍来,他们的生命将比这冷屋里发出蓝色幽光的蜡烛结束得更早。罗伯特的未婚妻鼓起勇气去找人大代表和“里昂刽子手”富歇,却被虚假地告知罗伯特已死。可关于爱情的幻梦已占据她的整个心灵,“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既然罗伯特死了,她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为了爱情,她大骂富歇和他的手下(目的是为了进监狱),果然,她进了监狱。她竟然发现了罗伯特,她的心似一个活物要跳了出来,这一对情侣激动地谈论着,拥抱着,这真挚缠绵的柔情,感染了所有人,唤醒了他们人性深处的希望和热情。并一起为这对情侣举行了一个简单而温馨的婚礼,并决定把较小的里屋供他们居住。所有的犯人对这个婚礼心存感激,他们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可还能给别人分担一点点幸福,一种特别庄严的感情笼罩着大家的心头上,陪伴他们度过了整个夜晚„
第二天一早,犯人们都得送到刑场去,当人们把这对情侣叫醒之时,新娘先是一惊,后又冲着丈夫会心地一笑:“我准备好了”。
大家无比惊愕地目送这支奇怪的队伍走向刑场,领头的两个人,一个青年军官,头戴着狱友给她编的花环的姑娘洋溢着无比喜悦的情绪,即使是最迟钝的人也会充满敬畏之情,感觉这儿也藏着一个崇高的秘密,每个囚犯都怀着坚定不移的信念与希望紧紧地盯着这对夫妇。他们一再实现自己的愿望,他们坚信一定能遇到一个奇迹,能使他们从九死一生的绝境中获救。人生常有奇妙的事发生,奇迹却并不多见。一梭梭子弹朝着他们打来,接着士兵把流血不止的尸体扔进罗讷河,只有那顶花冠在波浪上漫无目的地,非常异样地在滚滚向前的波浪上面漂浮了一阵,最后这顶花冠也终于消失了,至于这个从死神嘴边夺得的,令人纪念的婚姻记忆就这样被人忘却„
刚读完此书,我不禁佩服女孩为了爱情,为了梦想而不惜生命的勇气。可在那个视人命如草芥的年代,如何容得下爱情,战争使人们妻离子散,情侣生死诀别。固然,爱的力量十分强大,竟能感化整个监狱的人。可爱情却并没感化富歇那样的统治者,他们只把爱情当儿戏,眼中只看到权利、金钱、欲望。
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而又神秘的情感,它的力量充斥在每个人心中,但比起人类的贪欲来,爱情的力量是黯然失色的。
第四篇:读后感爱的力量
爱 的 力 量
——《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汤原农场学校周茂洪
自我读了《最好的老师》这篇文章后,使我思绪缕万千,心潮逐浪高。汤普逊夫人教书育人的严谨态度,对待学生的真诚爱心感动着我,她的人格美丽感染着我。
汤普逊夫人有着一颗火热的、博大的爱心,正是这颗爱心改变了泰迪的一生,正是这颗爱心,让教师的名字更高洁,让教师的职业在阳光下更神圣。
汤普逊夫人开始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她的身上也有不足。如她对学生撒谎,口是心非,说是对学生一视同仁,实则凭个人喜好、凭貌相待人。“汤普逊夫人就很不喜欢坐在第一排的那个名叫泰迪的小男孩。”她觉得泰迪很乖张身穿脏兮兮的衣服,不洗澡,学习也很不好,每当她的目光落在泰迪身上,就会不由自主地皱眉头。是什么使平凡的汤普逊夫人变得非凡,是爱。爱能让种子发芽,大地回春;爱能生命延续,历史轮回。爱的力量远胜于火山喷发,她能让人改变命运,她能主宰地球。
教师施以学生爱心犹如雪中送炭,犹如给沙漠中干渴的人以雨露甘霖。施以学生爱心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汤普逊夫人凭着对职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学生慈母般的爱,用发丝一样的细心去敏锐地观察、了解学生。她从泰迪档案的评语中感到了震惊,震惊的是她的爱心偏失,震惊的是泰迪曾经是个优秀的孩子,是母亲的去世使他心灵受到创伤,加之父亲对他毫不在意,缺失爱心,才性格变得孤 1
僻、内向,行为变得乖张,不爱学习,课堂上睡大觉。
是的,联系自己教学生涯所经历的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有不少就是因为缺少关爱,才使他们感到人世间的冷漠,感到自己人生的孤独无助,于是性情变得薄情寡义,行为变得愤世嫉俗,玩世不恭。有些后进生的孩子,虽然父母双全,但由于背上了“后进生”不光彩的名字,总是受到父母的训斥、怒骂,得不到关爱。在学校也总是得到老师的冷眼和批评,同学的讽刺和挖苦。这样使他们自己觉得低人一等,在人生观上产生自卑心理,失去正直做人的信心,进而自暴自弃。因为深感别人对自己的轻视,他们会认为违反纪律是“勇敢”,向老师反映情况是“出卖朋友”。他们在处理同学关系时,重感情,讲义气。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一。诸如这些类型的孩子,更需要关爱。后进生的形成,固然与家庭、社会和自身等因素有关,但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方法更有不可推脱的关系。正如苏霍母林斯基所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
汤普逊夫人意识到问题所在而感到羞愧。说明她能够认真反思自己的言行,并为自己不能一视同仁,不能尽心进责关爱每一个学生而羞愧。联系自我,遇到类似的学生和事也不少,我反思了吗?感到羞愧了吗?没有。对比之下,真是相形见绌,使我无地自容。汤普逊夫抓住圣诞节孩子们给老师送礼品的契机,一改往日对泰迪的态度,十分喜爱泰迪送的礼品,当着众多学生惊叹道:“多美的手镯呀!”并把手镯戴在手上,香水撒在手腕上。这个举动给了泰迪莫大赏识与关爱,使泰迪有了妈妈的感觉,重新获得了母爱,进而鼓起了战胜人生征途中一切困难、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在泰迪的心目中,汤普逊夫人是老师,但更是妈妈。泰迪的这种态度也给了汤普逊夫人极大的感染和鼓舞,因此汤普逊夫人把用不同方式关爱、鼓励、诱导孩子当作了她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读到此,使我大彻大悟,这不正是更深层次的“教学相长”吗?由于汤普逊夫人对泰迪的关爱,使泰迪的人生发生了质的转变。在这中对孩子质的转变工作中,汤普逊夫人的人格魅力也得到了升华。同时,我还深刻领会到:有了爱学生的老师,才会有更多爱老师的学生。师生之间有了真诚的爱,才会有亲密无间亲情,有了这种亲情,学生就回信服老师。正是古人云“亲者信其道也。”
一首“爱的奉献”让人们传承咏唱,经久不衰。是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春天。”正是因为有了爱,才有了汶川地震中为孩子、为学生生命而勇于献身的伟大母亲和教师。现如今,他们虽然如那滚滚长江东逝水远离我们而去,但他们的爱心永存,他们的精神永在。我们都还清晰地记得,他们临终前留给孩子们的话那就是——“请记住,我爱你!”他们的光辉形象永恒地定格在“我要爱”——“5•12”这一难忘的历史时刻。正是内心充满对学生爱,才有了蔡元培、陶行知等著名的教育家,才有了现如今教育界的“南李北魏”楷模。
当然,施以学生爱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关爱到每一个孩子更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育人本领。好比那母鸡孵化,尽量丰满自己的羽翼,伸展自己的羽翼,并且要经
常的把羽翼边缘得不到温暖的鸡蛋翻转到中间。要像汤普逊夫人那样,把爱施给最需要的孩子。施以学生爱心,要心底无私,要抹去自己心中的阴云,使自身爱的光热阳光普照般辐射温暖到每个孩子的心坎。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内心必须对孩子充满爱,要用爱的眼光赏识学生,用爱的耳朵聆听学生,用爱的双手呵护、抚摩学生,用爱的心灵感触学生„„借用陶行知的话,那就是向我们的孩子“烧心香”。这样做,我们才会不辱使命,才会像汤普逊夫人那样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你的事业必会如日中天。
2011年12月12日
第五篇:《爱的力量》读后感
以前,我读过这样一句话:爱是可以拯救一切的力量。那时我对这句话似懂非懂,读了《爱的力量》这篇文章后,我才真真切切地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爱的力量》这篇文章虽然只有短短三十行,但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姑娘因为车祸而被送进了医院,在她昏迷的时候嘴里一直不停地呼喊着妈妈。一位护士了解到她的爸爸妈妈已经离婚,无法取得联系时,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妈妈”的责任。她轻轻地握着女孩的手,贴着女孩苍白的脸柔柔地说:“女儿,妈妈在。”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看似平凡的举动,却拯救了一个即将逝去的生命。当许多人把赞赏的目光投向那位护士时,她却说:“我曾经读过一句话:母爱是最伟大的力量。”
是的,的确如此。爱是力量的源泉,她可以把人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给人重生的动力。一位平凡的护士,在遇到素不相识的小孩,面对小孩生命垂危时毅然充当其母亲,给孩子呵护、爱的呼唤。这是多么无私,多么伟大,多么感人的爱!
当我读到这么一段:护士皱了皱眉头,默默坐了下来,握住女孩冰冷的手,柔声地说:“女儿乖,妈妈在,妈妈在。”时,我不禁潸然泪下,护士用母爱唤醒了女孩对生活的希望,活下去的勇气。
其实,这样伟大而无私的爱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无时无刻不发生令人感动的事。
记得一次妈妈生病了,外婆忙里忙外地照顾妈妈,陪妈妈聊天,做各种好吃的给妈妈补充营养,让妈妈快点好起来。在外婆眼里,妈妈始终是她的心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是母爱的象征。这是母亲对儿女不求回报的无私的爱。
回想妈妈对我自己的爱又何尝不是呢?当我学习疲倦时,是妈妈给我递来一杯热奶;当我灰心丧气时,是妈妈语重心长、不厌其烦地开导我;当我开心不已时,是妈妈分享我的快乐……
所以,不管何时何地,只要一想到“母爱”,我的心里就会涌出一股股暖流。我觉得:做人一定要学会珍惜,学会感恩,更应该学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