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心得体会[模版]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读李镇西《我这样做班主任—班级管理精华》心得体会
在闲暇之余,我阅读了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我这样做班主任---班级管理精华》一书,感触颇深,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班级管理的精华和爱心智慧的结晶,读后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为班级管理刻画了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教给了我为人、为师的道理——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做走进学生心灵的朋友
《我这样做班主任》全书共六辑。我为什么要当班主任,告诉我们班主任要有培养学生平等意识的思考和实践,善待孩子的第一次求助,做一个善于倾听的朋友,通过各种有效的渠道与学生成为朋友,提高教师素养;民主平等的育人之道,让管理充满人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班级管理以学生为主体,反思教育误区;童心是师爱之源,用童心报答童心拉近了与学生的关系,与学生共同感动、成长;做教师的四种态度,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胸襟开阔、心灵自由的班主任,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才能倾听到花开的声音。
在这本书中的总序中,有一段话对我的感触很深。“我不止一次的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挽留青春,珍藏童心;挥洒情感,燃烧思想;从职业到事业,从幻想到理想;手足舞蹈于校园,心灵飞翔于社会---这就是我的生活。”经过认真梳理,我认为合格、优秀的班主任,应该具备多种素养,下面我主要从童心、爱心、责任心、宽容心和耐心几方面谈一谈本人粗浅的认识:
(一)童心。乐于保持一颗童心,使自己整个身心都与学生融为一体,是师生平等的感情基础。李老师说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和学生同年龄的一个学生,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础。所谓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是指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有同年龄段学生的情感、兴趣和纯真。当我们努力保持这一份童心时,其实我们已经融入到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中去,我们便构建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和自己变得“一样大”时,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老师当作朋友。当老师撕下成人的面具,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我想当我们怀着李老师所说的用童心理解童心时,我们就能够发现学生的可爱。即使学生做错了事时也是如此,因为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而美好地动机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总是怀着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或许会好心办坏事,当我们用童心去衡量时,自己就会变得平易近人,会使学生觉得你亲近,具有亲和力。教育者的童心,是我们当好班主任的必不可少的“精神软件”。所以孩子们喜欢的,应该是自己要喜欢的;孩子们喜欢看的书籍,自己更应该多看、多研究。童心是最好的老师!童心就是最好的兴趣爱好!因此,在课余时间,我也融入到学生中间,有时看见他们在 “掰手腕”,我也会兴致勃勃的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一试高下。有时我也会与他们一起跳绳、踢毽子、打篮球,在玩耍中增进了师生情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他们也愿意与你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二)爱心。“爱心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就是教育”。班主任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达到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教育不能没有感情和爱心,没有情感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爱心是班主任道德修养的前提条件,会促使班主任有一颗童心。童心使我们能够和孩子融为一体,爱心使我们“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讲,童心决定着爱心。班主任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就必须有一颗童心和爱心。即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孩子的心灵”——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并在自己的岗位上播撒爱心。
爱是人们的一种基本需要,当这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人就会感到悲观、失望、苦闷。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它就会化作源源不断的动力,催人进取。对于处在成长中的初中学生来说尤其如此。所以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来说就更应该有一颗爱生之心。譬如小毛病多的同学要选取其中容易的地方入手,不能一下子的全拿出来批评他们,更不能用放大镜把缺点放大,一味看到他们身上不足,经常对他们批评管制,而看不到他们各自身上的优点。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理解他们,其实他们中有的劳动积极,有的体育活动表现突出,有的正义感特别强等。如果发现他们的优点,再及时给与鼓励,创设情景展示他们的专长,增强他们的好学信心,提高他们在学生中的威信,给他们多一点信任和扶持,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温暖和体贴。唤起他们体验成功的快感,促其奋进。
对学生的爱,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平平淡淡才是真。正如李老师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李老师的话使我明白,只要我们真心爱学生,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把爱化为平常的一言一行,用我们平常的言行去感动学生,那么,我们就算成功了。所以让我们真正做到爱学生吧!爱每一个学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当学生不舒服我会第一时间给他们关爱,及时的送上一杯热水,并告知他们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小窍门;当他们遇到困难向我求助时,我都会尽力帮助,不让他们感到尴尬和难为情,因为他们想到向我求助就是对我最大的信任。
(三)责任心。“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我们千万不要在他们生命的最初磨灭他们的天赋”,这句话本身就透露出高度的责任感。教师的责任,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上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才能排挤掉杂草。因此,教育工作者面对学生时首先不是“灌输”,而是“发现”,同时也要教会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克服缺点。教会学生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的优势,并保持、发展这种优势,不断自觉地战胜自己的弱点,这是思想教育的艺术所在,也是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真正的责任所在,而要真正掌握这门艺术,需要终生的探索和奋斗。
我时常以为责任心就是从早到晚一直守着学生,学生成绩好,考上好的学校这就是责任心的表现。李老师让我明白,所谓真正的责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认真细致和绝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班主任每天在学生面前所展示的言谈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着国家的未来。我们今天怎样对待学生,今天作学生怎样的榜样,明天的学生就怎样对待他人,我们手中诞生的是未来的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只是说培养人的长期性,更是强调培养人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内在情操潜移默化,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父母是子女的影子”那么教师就是学生的影子,做学生信得过的心目中的好老师,首先要身先示范,以身作则,把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履行所提出的道德要求。老师模范遵守、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并坚持用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奉献精神去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做人道理,这是教师责任心的最好体现。为此,要求学生不带手机到学校,首先作为班主任的我几乎不带手机到教室;要求学生按时到校,不迟到,自己就严格要求自己从不迟到;要求学生不闯红灯,那作为班主任的我也在时刻提醒自己“宁停60秒,不抢一分钟”;也能及时捡起学生随手乱扔的纸张,最后离开教室或办公室时随手关掉电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微笑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这点点滴滴的小事看起来很不起眼,但是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会积极去实践。
(四)宽容心和耐心。李老师以一颗宽容的心在对待自己的学生,面对犯错的学生能以一颗理解的心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当学生犯了错误,不是批评也不是说教而是让他当众表演节目,可以唱一首歌,也可以讲故事、朗诵文章,让学生在表演中记住自己的错误。他允许学生犯错误,因为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孩子认为有用的都是带着美好的愿望去做的。所以老师应该以宽容的心面对学生。而我在管理班级时过于简单,不是讲道理就是讲道理,有时还以请家长来吓唬学生。通过学习我才真正明白,这样的教育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有时还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我也懂得了真诚只能以真诚去赢得,而心灵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为---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所以我也尝试着改变了以往的方法,遇到问题不在大喊大叫,而是冷静下来,换位思考,给学生一个认识自己错误的时间和空间。有时候,同样的错误会在一个学生身上多次出现,面对这种情况,我先是冷处理,待时机成熟,再与他交流,让他说出对这件事的认识,谈一谈利弊,最后再告诉我他的打算,效果要比请家长好的多。而且班主任工作也是一项需要耐心的工作,因为学生是在不断的犯错误不断改正的过程中成长,需要班主任进行多次耐心细致的工作。如,我班的张海鑫,他自身小毛病较多,再加上自控能力较差,情绪不稳定,遇到问题就会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因而我先包容他犯得错误,等到情绪稳定时再与他进行理论。时间一长,他自己也感觉到了我对他的宽容,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比较融洽,班主任工作也就较好开展了。还有我班的郑志瑞、马天瑞、张子扬、张有宏、许明哲等人的学习状况也是时好时坏,学习劲头持续时间不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坚持,经常犯同样的错误。所以我与其他的科任老师一起经常开导、帮助、引导他们,不能说谈了一次话就可以万事大吉了,而是需要我们不断的关注,这也再次证明了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反复性,这就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在作学生工作,尤其在转化后进生的时候,要有非常耐心,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工作也才会得心应手,才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总之,我在学习了李老师的《我这样做班主任》一书后我的收获颇多,不仅解决了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许多困惑,也给我以后的班主任工作指明了方向。最后,我要以静待花开的耐心,山不过来我过去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工作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认真、负责地把班主任工作搞好。其实,李老师带给我的震撼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在此我就不一一赘述了,如果以后有机会再与大家一起共勉。最后我还是极力推荐大家有时间的话亲自读一读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系列书籍,对我们教育思想的拓展和成长一定会有大的帮助的。
第二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写写帮推荐)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读《最好的老师》有感
范雅
去年九月开始踏上这条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教育事业,怀着一颗热情的心投身到工作中,我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年下来我的热情并未减少,却开始感到力不从心,我开始怀疑,我真的适合当老师么?孩子们到底需要到底是什么教育?我深刻的记得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没有爱,便没有教育”。难道我给孩子们的关心和爱还不够?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很有感触,也初步真正体会到了爱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以及它所提示的教育科学规律,不得不承认我们给孩子们的爱太抽象化了,而没有真正的去用心去爱孩子们。
李镇西老师阐述: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师爱,首先应是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沉思。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爱”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的,老师要擅用谋略,机变的教育智慧和胆略。
《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纵观这一百多个教育故事,我觉得每个故事中的亮点,也就是每个教育者成功的基点在于:爱每一个孩子,赏识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体验成功。用爱来教育孩子。
赏识孩子是我们教育成功的有力武器。在赏识教育的环境中,要让孩子自己相信我能行,而且成为一种定势之后,就会成为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阻力的强大动力。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将之不断扩大。
爱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爱要一视同仁:孩子有一样的智慧和热情,有一样被爱护的权利,我们应该用一样的心去关爱他们。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平等,民主,理解,尊重,信任会使我们更容易走进孩子们的心,爱的付出就有爱的回报。爱孩子们不是说嘴上说孩子们,老师爱你们,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爱,给孩子们的那种亲切感是温暖他们心的关心。
老师,学生这两个代名词在意识中本身就存在隔阂,如果我们老师还居高临上,我们和孩子们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不懂孩子,不理解孩子,有怎么能好好的去爱孩子们呢?那么所谓的爱的教育又有什么意义?放下那些尊师重道的担子,下课了和孩子们一起捉迷藏、一起跳绳、一起丢手绢、一起讲故事„这些不都是享受吗?
爱热爱学生的人,工作是幸福的;而缺乏爱的教师,每天的工作就是苦恼。特别是后进生,将成为沉重的负担,并随着自己的心悄沮丧而加剧,学生和他本人,都难以搞好教和学。当学生真切地感到老师的爱时,即使老师狂暴地批评也会使之心悦诚服,产生发自内心的感激和对错误的痛悔。反之,一个平常缺乏爱心而被学生厌恶的老师,即使以最温和的言词,恳切的态度,帮助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这个学生也会认为是虚伪的而拒绝接受。
把爱给孩子们,“明智的爱孩子,乃是我们教育素养、思想和情感的顶峰。”学生要求教师的关心和热爱,这是一种心 理动机。教师的爱和金子一样,无论在何进何地,对哪一类不同的学生,都不会失去光泽
第三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说起来,我当老师也有11个年头了。生活中,我不断感受到周围人们对教师这个行业的向往以及对教师本人的尊敬。我常常在想,究竟是什么让教师这个职业受人尊敬、令人感动呢?是对工作一丝不苟的劲头?是对教学不懈钻研的激情?学习了吴邵萍老师的先进事迹后,我想,最重要的,应该是我们对孩子、对学生最朴素的爱。正是这份持久的爱,才能换来心与心的贴近,才能支撑起所有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不渝。
吴邵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27年,她用爱浇灌着幼教苗圃,用爱支撑起幼教事业。
她有着幼儿教师特有的亲和力,微笑自始至终挂在脸上。她也有着如孩子般天真的神情,讲起孩子的可爱,她兴奋地起身模仿,讲起工作中的小插曲,她仰头大笑。
其实,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办公室里,我们经常会说起哪个孩子的调皮,哪个孩子的聪明,有的老师模仿起班上的孩子,那一举手,一投足,像极了。没有对孩子的了解和爱,又岂能做到呢?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写在论文里的话。一个教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一个教师,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的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诉学生,老师对他们是非常关怀的,老师是爱他们的。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是爱的使者,因为“爱”,学生的成就和幸福成为了自己的收获;因为“爱”,昔日的学生成为了今天的朋友。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们是人民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更加应该“铁肩担道义”。有了这样的认识自然就会忠诚于教育事业,自然也就会“笑脸看儿童”,对于学生的爱也就有发自内心的真诚,而不会是只表现于职业化的僵硬的笑脸。
有人说:“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从不对学生发火,从不惩罚一个学生,从没向一个学生家长告过状,这便是伟大的师爱。”我倒认为一味地赏识学生,廉价地表扬学生,而在教育中没有了批评甚至惩罚,这不是真正的师爱,也不可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因为我们的教育是“成人成才”的教育,而不是哄小孩高兴的保姆式打工。因此我认为:人格完善是教育的理想与追求,使学生人格完善也就应该是师爱的基点和终点。这样看来,师爱与责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不可分离的。
自然,处罚必须是恰当的,必须是从师爱出发的。当然,教师发火,处罚学生也会伤害师生感情,教师应该慎用,但出于教育之目的,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必须处罚时,教师应“执之以正”,而不能以伤感情为借口放弃“处罚”这一教育手段,因为我们承担着父母都不可能完成的教育责任。
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源于教育责任,对于学生的爱也是为了完成教育责任。没有责任的担当,爱就会只是形式化的,虚假的;同时,没有爱的真诚,责任也就不可能真正的落实,教育任务也不可能完成。因此,我认为:教育必须是爱与责任的完美结合。
我相信,我们可能无法做到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我们的学生,而事实也证明,母爱是无法替代的。套用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的一句话: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上次,我们学习了《吴邵萍先进事迹报告》。她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震撼着我,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吴邵萍同志从事教育27年,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平凡之处彰显出伟大的人格。课堂上,她是方法独特、机敏智慧的魅力教师;管理中,她是善解人意、和员工交心的好领导;科研上,她是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的拼命三郎。27年她用爱浇灌着幼教苗圃,用爱支撑起幼教事业。她的事迹令人深深震撼和感动。我们都是人民教师,尽管我们和吴邵萍老师的教育对象不同,但我们可以共享同一种精神、同一种态度,那就是:乐于奉献、甘做人梯。在吴邵萍先进事迹的启迪和鼓舞下,我们要更加牢固地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
当别人在双休日与家人聊天,朋友聚会,吃喝娱乐,享受工作之余的悠闲时,我们还在为第二天的课做准备,还在为某个学生的个体行为想办法,还在为写一篇论文而冥思苦想。可当我们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时,有家长向我们道谢时,自己课堂教学闪现出一点火花时,工作得到同事、领导的肯定时,那种兴奋与激动又是难以言表的。那时,觉得自己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吴邵萍同志从教27年来从不间断学习,始终奋战在教学第一线,这是我们所有老师学习的楷模。
我们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积累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只有辛勤耕耘的人才会结出丰硕的成果。只要我们尽职尽责,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
也许我穷极一生也不能达到吴邵萍老师那样的境界,但是人生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和已取得的成就的大小,而在于你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所以我可以学习她那无私奉献的师魂精神;学习她那关爱学生胜过自己子女的崇高品格;学习她那潜心钻研的永恒的追求精神;学习她那真正做到了工作即事业的的高尚情怀。我做不了专家,但我可以做一个有追求、有理想、有进步的“操作工”,因为我至少还有爱。我可以尽量发挥自己已有的能力;努力学习必须有的能力;争取获得更高层次的能力,从而丰富自己的教育人生,为自己的工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守望三尺讲台,丰富教育人生,教育之路,光荣之路,我在路上行走一定会风雨无阻。
(赣榆县罗阳小学
蒋阳成)
第四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让课堂充满快乐!
武汉市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刘伟平
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回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是的,茫茫人海,相逢并不容易,今生能为师生,那可是前世修来的,一定要珍惜给予快乐的机会,从心底为他人绽放一朵朵快乐之花。用那阳光般的心灵,去传递快乐,感受美好,使课堂成为师生快乐的家园。正所谓“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师生间,这最美的花一定是信任之花,奉献之花,关怀之花,快乐之花。
信任是一朵神奇的花朵,它可以沟通人心、相互尊重、放飞思想。师生间最美的境界来自互相信任。学生信任教师,是因为教师是德者、导师、人性和品德的化身,教师信任学生,是因为他们如同娇嫩的花朵,洁白柔嫩,需要呵护和引导。正如有位教育家说过:“对待学生的自尊心,要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一样小心。”不尊重学生的自尊,不仅会给学生带来伤害,而且也是师爱和师德缺失的表现。可现实的情况是,师生间信任与快乐的因素在减少,不是吗?学生不可避免地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今天因为昨晚做作业晚了,起床头昏不小心上课迟到了,结果受到老师的批评;明天因为近来考试成绩不好,被老师叫去谈话;后天因为上课时和同学讲话,被老师大声训斥;于是课堂不再是温馨的殿堂,不再是品味书香的乐园。许多同学为了避免那些不愉快的谈话,特别是为了逃避惩罚,开始对老师阳奉阴违,耍滑头说谎话,明明上课没有专心听讲,他偏说老师没有讲清楚;明明知道近来成绩不是很好,偏偏考试时作弊,结果成绩上
去了,人格却低下了;看到这些的确令人痛心,我们有许多老师看到了这一点,可惜的是,不知如何去做,去努力改善的大有人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呼唤一定要建立快乐的课堂,每一个教师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们要给予学生信任,关怀、友情,不要动不动就用分数的鞭子,训斥的鞭子,不理的鞭子,孤立的鞭子,告状的鞭子。而要努力营造师生间和谐的气氛,平等的交流,善意的提示,积极的赞美,甜美的微笑,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课堂不再苦闷,不再压抑,而是充满和谐快乐的精神家园。
请记住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若特说过的一段话:在学校当了若干年的教师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的因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学生丢脸,也能让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身为教师,我们有着莫大的责任,唯有用我们的学识、内在的品质、信念、理智鼓舞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建立快乐和谐的课堂,我们才能心安理得。
第五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学习霍懋征有感
攀枝花市第十九小学郭静红
昨天下午在学校进行全体教师培训时,邹书记讲了霍懋征老师的事迹,并观看了霍懋征老师事迹报告会,使我感动不已。回想起二十几年的教学,让我感慨万分。
聆听了霍懋征老师的报告,看着83岁高龄的霍老师,挺着笔直高大的身躯,迈着矫健的步伐走上主席台,侃侃而谈。思路是那样的清晰,激情是那样的澎湃,语言是那样的流畅。霍老师在回忆60多年来自己教过的学生,就像诉说自己孩子的童年往事,眼睛里依然充满了爱的光芒,我真是感慨万千。是什么力量使这位耄耋老人仍活跃在教育战线?我不由得肃然起敬,不由得浮想联翩,腰杆也挺直了许多。是她对教育的执著精神感染了我,是她对学生的爱教育了我。
霍懋征老师,1921年9月,出生于山东济南教师之家,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理系,放弃了留在母校任教的机会,毅然到师大二附小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即今北京第二实验小学)。195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周恩来总理称她为“国宝”级教师。1979年被誉“中国当代教育家”。60年来,霍老师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为基地,辐射全国,实践着自己倡导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教几十年来,从未让一个学生在前进的路上掉队。霍老师总是细心地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们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励、赏识、参与、期待”是她对学生的八字方针。她激励每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个学生才华,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期待每个学生成功,用自己博大的母爱之心关爱这些孩子。春华秋实60载,霍懋征聊以自慰的是,她的学生在各自岗位上皆以正品向她汇报。
霍老师在给一位青年教师回信中写道:“我们只有教育的责任,没有摒弃的权利。老师的任务是教,教的任务是爱。”她说,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没有好孩子、坏孩子、先进生、后进生之分,只有内向外向之别,所有孩子都是好孩子。她还说: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霍懋征以陶行之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激励自己,让学生“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审美,学会创新,学会乐群,学会做事,学会劳动,学会锻炼。”要求自己。她说“教师、学生的眼睛在同一水平线上对等了,心灵自然对等。没有平等就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现在,实验二小李烈校长采取以爱育爱的双主体办学模式,要求教师蹲下跟孩子讲话就是霍老师平等教育的延续。
听了霍老师的报告,同样是教师的我们应该低头沉思,扪心自问,我们自己做到了多少。我们应该做到向霍老师那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种爱不局限于优生也包括学习差的学生.对这些特殊孩子无论在生活上的关心还是学习上的帮助,都要捧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关爱他们、尊重他们、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引
导他们。当我们的孩子不懂不会的时候,我们是抱怨还是像霍像老师那样遇到一
些淘气的学生惹她生了气,她就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待自己冷静下来再解决。她
说:“教师向学生发火,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是绝对不应该出现的”。教学几
十年,她从来没跟学生发过火,更没有大声呵斥过学生。霍老师说孩子的眼睛是
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决不能
给孩子不好的印象。教育学生不能只靠说教,要靠老师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谈举
止,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而,她非常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和霍老师比一比,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了吗?我们真正了解学生了吗?我们
换位思考了吗?所以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要向霍老师那样尽可能地去了
解和熟悉他们,掌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要做到处处留心,事事关心。
要努力发掘他们身上点滴的积极因素,善于用语言耐心细致的诱导他们。因人施
教,授之以法,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兴趣。沟通从心开始,“情”则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沟通心灵的纽带。应通过积极的情感交流,缩短与差生之间的距离,增加
其信任感,爱是心灵的阳光,让学生处于充满爱的情景中,这是教师以情激情的一种方法。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构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经常站在学生的立
场.进行“心理换位”思考,就能理解学生。严慈相济的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
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也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向霍老师那样真诚的热爱自己的学生,生活上问寒
问暖,关怀备至,学习上循循善诱,耐心辅导,使他们充分体会到人间的真情,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导并健康成长,使他们感觉到你的爱。爱是教师与学生心理
和谐共振的过程。学生得到老师的爱,也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学生就会表现出自觉尊重教师的行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
和老师合作。教师的爱被学生所感受到才体现其价值,发挥其教育功效。由于这
种爱的基础是平等的,因此,可以收到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的效果。
20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