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入分析《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艺术形象
深入分析《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艺术形象
一 引 言
《茶花女》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小仲马(1824--1895)的经典著作之一,《茶花女》为我们塑造了一些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而其中最突出、最令人难忘的自然是女主人公茶花女玛格丽特。她美丽、聪明而又善良,虽然沦落风尘,但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她充满热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爱情生活,而当这种希望破灭之后,又甘愿自我牺牲去成全他人。这一切都使这位为人们所不齿的烟花女子的形象闪烁着一种圣洁的光辉,以至于人们一提起“茶花女”这三个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么下贱的妓女,而是一位美丽、可爱而又值得同情的女眭。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为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不朽的艺术形象,而玛格丽特则完全可以跻身其间而毫无愧色。具体来说,分析马格丽塔的艺术形象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方面:玛格丽特身上蕴含着美的特质;玛格丽特在现实生活中的迷失、执著和隐忍以及从玛格丽特这个人物角色中折射出的社会异化现象。
二、玛格丽特身上蕴含着美的特质
(一)玛格丽特的外在美
《茶花女》中,悲剧主人公玛格丽特本是一个天真纯洁、美丽动人、心地善良、情操高尚的农村少女。但由于生活所迫最终沦落为妓女,成了权贵们的玩物。但由于玛格丽特身上有着一种来自下层人民的纯朴善良的精神光辉,她对美好人生的真挚信念始终未被泯灭,这就有了她对阿芒的一段爱情。在这段生活里,她的美丽情操,突出表现在自我牺牲的精神上。为免除阿芒的烦恼她变卖自己的马匹、披肩,典当自己的金银首饰。为了挽回阿尔芒家庭的名誉,为了成全阿尔芒妹妹的幸福,她毅然接受阿文(阿尔芒父亲)的恳求,以重操旧业为借口同阿芒分手。这是玛格丽特对阿芒家庭所能作的最大牺牲。阿芒是她唯一的亲人、知心者,她正希望借助他的爱怜重新做人,过真正的正常人生活,对她来说,离开阿芒则意味着她必然走向死亡,明知其不可为,却不得不为之。小仲马笔下的玛格丽特无论在客观抑或主观上都具备美的特质,从小说的一开始,玛格丽特展现在众人面前的形象就是一个容貌倾国倾城、性情轻佻豪放的混杂在上流社会的“名妓”,这名妓女面对初识者喜欢装疯卖傻,喜欢跟她们初次见面的人恶作剧 于是,“正派人士”用他那蔑视的口吻、轻浮的心性对待她正眼、尊重、好感从未赋予她。然而谁又知道,沦为风尘女人的玛格丽特,在她带的这张面具下是
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玩世不恭,游戏人生。“她的谈笑粗鲁得就像一个脚夫,别人讲的话越下流,她就笑得越起劲 ”。一个原本纯真的女孩迷失在人欲物欲的洪流,作者满怀同情地说:“可怜的姑娘在放荡、酗酒和失眠中逃避生活的现实。” 这种掩藏于所谓的幸福与豪放之下的痛苦 ,更让人感觉到悲哀的深刻与震撼!玛格丽特之所以会有如此的惨剧,最主要是由她的生活际遇造成的 ,社会的现实使得她本性尽失,迷失了自我。她曾经生活得那般贫苦,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出卖自己 ,但是荣华富贵却又因为她的这一举动而突然在她面前不值一钱。在她的内心里,已经看不到纯真的善良和人间的真情 ,她空虚寂寞,没有真正关心她的朋友 ,除了追求肉欲和尊严满足的贵族,还有那些从她身上谋取金钱利益的商人,几乎没有人和她打交道。世界上似乎已经没有再值得珍惜的事物和情感,眼前的这些不过是浮光掠影 ,如果不抓紧享受 ,一切都会转瞬即逝。所以,她周旋于不同的男子之间,伯爵、公爵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男性名流,赢取可供挥霍的资本:她花钱如流水,总是有最时髦的装扮和最铺张的生活;她毫不爱惜自己,夜夜笙歌,即使吐血住院也依然通宵醉酒。总之,她用一切最下贱的方式来糟踏自己 ,让自己变得麻木,也就感受不到痛苦和悲哀。用她的话说:“ 如果一个人注定要毁灭,还不如跳进火堆里让自己被炭火熏死。”对于她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不安全的,没有人能真正地对她付出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非是利用和被利用而已。她曾经说:“ 我们不再属于我们自己,我们不再是人,我们成了物品。在他们的自尊心中,我们站在第一位,而在他们所尊重的人之中,我们排在最末一位。”而她也已甘于如此,对她而言,只有财富才是最可靠的,她从不能轻易相信别人,因而在她最初和阿尔芒相识的时候,她也没有对这份情感抱任何的希望。在她看来,没有任何人能够对一个烟花女子有真正的爱情,尤其是像她这样一个疾病缠身、经常吐血、每年要花费十万法郎的女人。她曾经的那些年轻而没有足够经济实力的情人的离去,对她而言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所以,她似乎已经在长久的迷失中,忘掉了爱情最初的模样,她以为,阿尔芒不过又是一段新的短暂际遇。连她身边唯一的所谓“好友” 布吕丹丝也一再地劝说他们 ,不要把爱情太当真,只有公爵的金钱资助才是生活的根本 ,爱情对于风尘女子而言,是世间最不可靠的游戏。
(二)玛格丽特在爱情中的执着
在前文中我们也提到过 ,在阿尔芒刚出现的时候,玛格丽特并没有太在意 ,她虽然感动于这个男子为她落泪的真情和在她生病时的默默守候,可她还是不能放弃眼前的那种奢华。所以当她最初同意成为阿尔芒的情人后,为了应付每年十万法郎的巨额花费,她仍然继续接待其他情人。因为在她心底依然认为,阿尔芒的情感不过是一时的,等他玩够了,总会有
社会的风尚都是由这个社会的统治阶级所支配的。我们在作品中看到,在玛格丽特遵循当年的游戏规则进行卖笑生活的时候,她过着一种纸醉金迷的生活,贵族们纷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她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甚至引领着巴黎上流社会的时尚。也就是说,在法国 “七月王朝” 统治的末期,上流社会实质上是在鼓励妓女职业的发展,它是糜烂贵族社会的一个必要条件,玛格丽特实质上是糜烂社会土壤上生长出来的艳丽之花,她是资本主义社会机器上的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所以,法国上流社会对妓女的态度,其实是作品所重点描绘的。小说一开始并没有将主人公玛格丽特描写为出污泥而不染的人,而是揭示了她是如何随波逐流,成为上流社会的尤物的。作品首先展现了玛格丽特倾国倾城的美貌: “玛格丽特天生丽质,妩媚超群,要想找到比她更加美貌的人,简直不可能。虽然她的身材稍嫌高挑,但她有非凡的才能,衣饰稍加调整就恰到好处„„无论你眼光多么挑剔,都无懈可击。”正因为如此,她可以满足贵族们的欲望追求,拥有了在上流社会出售自己的资本。因此她虽然出身贫寒,地位低下,却又因为姿色,被上流社会造就为尤物,遗忘了自己作为人的本色。她开始迷失自我,习惯于挥霍、出入舞会、狂喝滥饮,性情也变得轻浮而近乎放荡。她自我解嘲地说:“如果我自我保重,我就得死,支撑我活下来的就是我现在这种狂热的生活„„一旦不能满足情人的虚荣心,不能供他们寻欢作乐,就会被他们抛弃。”但她在放荡之中有无奈,任性之中有空虚。日日夜夜的奢华淫荡生活,使她的精神极度疲劳、烦闷和空虚。生活里到处是虚情假意,充满着肉欲和金钱的钱色交易,使她感情容易冲动、反复无常、狂热任性。她狂欢纵乐,没有积蓄,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玩世不恭,游戏人生。“她的谈笑粗鲁得就像一个脚夫,别人讲的话越下流,她就笑得越起劲”。
从玛格丽特这个人物角色中还揭示了畸形社会不仅将人变成物,而且还阻塞了人力图恢复人性的道路。可以想像玛格丽特这样的一个风尘女子,在油尽灯枯之后,最终会在人们的鄙弃中被遗忘,上流社会也不会对她的“顺理成章”的结局产生任何的关注或不安。然而, 当她与阿尔芒相遇,并且产生了爱情,违反了上流社会的游戏规则,才使得她的生命历程变得一波三折。最后玛格丽特死了,孤独的死去,再也没了活着时的奢华,以前无数的情人也忘了她。生前的生活愈是轰动,死的时候就愈是冷清。如果玛格丽特没有生在那样一个肮脏、虚伪、残忍的资本主义时代,或许她就是圣母玛利亚。可惜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社会,谁又能保证世俗之风不会将堕落之砂沾上圣洁的裙褶? 时过境迁,我们今天已经处于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风尚变了,玛格丽特的悲剧或许不应该再次上演。然而,只要我们的社会还存在缺陷,还存在落后的习俗和被某种恶劣的导向所操控的公众意识形态,玛格丽特的悲剧就仍然
料和建议,在此特表示感谢。同时,在撰写过程中,还得许多同学的关注和帮助,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我是很难完成这个课题研究的,在此同样表达我最诚挚的感谢。
第二篇:茶花市场前景分析
茶花市场前景分析
茶花是中国传统名花,世界名花之一,同时也是云南省省花和昆明市市花。因其植株形姿优美,叶浓绿而光泽,花形艳丽缤纷,而受到全世界园艺界的珍视和喜爱。近年来,随着茶花的商品化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其市场潜力日渐凸现。
(一)茶花产品的消费需求分析
目前全球花卉市场的消费需求每年均保持在6%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07年,全球花卉消费额已达2500多亿美元。在全球花卉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中国的花卉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据统计,2000年以来,中国年均花卉消费需求增长速度在15%以上,花卉消费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将成为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在这一背景下,云南茶花消费需求的增长点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年宵花
传统意义上,从春节到元宵节期间销售的花卉被称之为“年宵花”。但近年来,随着花卉市场的发展,年宵花市场已扩大到圣诞节、元旦、春节、元宵节和情人节等诸多节日的花卉消费,几乎占到了花卉市场年销售额的70%左右。据统计,我国年宵花市场的需求总模已达到200亿元上。目前国内年宵花以大花惠兰、蝴蝶兰、红掌、凤梨等为主要品种,售价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有的品种国内年销售量达上千万盆。云南山茶花作为一种独具特色、又符合国内外赏花文化的世界名花,多数品种的花期正值年宵花销售高峰,非常适合向年宵花方向发展,市场空间很大。据有关预测,近中期国内市场对云南山茶的年宵盆花的需求量在每年200万盆以上。据此预测,按照15%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国内市场对云南山茶的年宵盆花需求量将达250万盆,2015年达500万盆,2020年达1000万盆。
2.园林绿化
今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和人居环境“以人为本”新理念的盛行,城市绿化建设的规模更大、要求更高、市场更热。目前中国城市化率为34%,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根据我国“十一五”城市园林绿化的总体要求及目标,到2010年,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平方米以上。按此推算,我国新建城市绿地将超过45万公顷,是“九五”期间的1.8倍,对绿化苗木的消费需求将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并且专家预测,21世纪的绿化苗木在品种发展上主要有三个方向:能体现春景秋色的彩色树种方向;能覆盖地面的观赏植被方向;以及能满足特定环境种植的特异性宿根花卉方向。云南茶花作为一种特色宿根花卉,终年常绿,树形优美,叶色浓绿,花色艳丽,花型多变,花期长且多值其他花卉无法开放的寒冬季节,迎霜雪开放,可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地、广场、公园、花坛、庭院绿化等,市场发展潜力非常巨大。据统计,当前仅云南省内主要城市每年对绿化苗木的需求就在2300万株以上,且每年的需求增长都在10%以上,据此测算,到2010年,云南省内对绿化苗木的需求量预计将达到2780万株,2015年达4500万株以上。茶花作为云南省花树种,只要能开拓其中10%左右的市场份额,并相应开拓其他省外市场,有理由相信,其国内市场需求量在2010年即可达到300万株以上。
3.国际市场
随着全球花卉市场对新、特、名优花卉需求的不断增长,云南茶花已开始逐步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继2006年大理州向泰国出口1000盆云南茶花后,在2007年昆明国际花展上,楚雄欣绿世界名贵茶花品种园以50-200欧元/盆的售价,将3万盆茶花出口到荷兰、德国等地。若我省在2012年及2015年的国际茶花会上加大本土茶花宣传,扩大云南茶花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预计云南茶花在国外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
(二)茶花产品的供给分析
供给主要由生产者的供给愿望和实际供给能力决定。供给愿望主要受价格和利润所驱动,而影响生产者实际供给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生产者的技术水平。在价格方面,云南山茶花目前在市场上还较为罕见,属紧俏商品,相对其他传统大宗花卉品种价格较高,因此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很高,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从技术水平上来看,目前云南茶花在商品化良种选择、良种快繁、无土轻质化栽培、良种砧木苗选育等方面均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规模化商品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当前,云南茶花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大理、楚雄和昆明宜良等地。据统计,2007年我省共有茶花600万株,其中大理州种植数量已达150万株,种植茶花母树30余万株,年扩繁小苗100万株以上,有一定规模的茶花种植户和生产企业已超过1000户,从业人员达1万人;楚雄州种植规模达200余亩,发展茶花成品苗10万株,育苗70万株,引进世界名贵茶花品种800多个;宜良县的茶花总种植面积达到165.2亩,总产量在50万株以上,花农500户左右,其中种植5000株以上的大户近20户。
随着生产者在种苗快繁技术上的突破以及在生产规程和产品生产实现标准化以后,预计2010年云南茶花盆花生产将达到100万盆,绿化苗木200万株。2015年生产盆花150万盆,绿化苗木500万株。
(三)市场前景展望
综观云南茶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趋势,今后几年,云南茶花在现有的供给能力基础上,盆花方面每年还将有逾100万盆的市场缺口,绿化苗木每年有约100万株的市场缺口,可以预见云南茶花的市场价格将继续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受此价格和利润所驱动,必将有更多的企业、科研单位和农户投入到茶花的科研、生产和销售中来,从而使云南茶花产业在产、销、研各方面都实现质的飞跃。
第三篇:扶桑与玛格丽特比较分析
扶桑与玛格丽特比较分析
看过严歌苓的《扶桑》,正如一位导演所说,扶桑这个人,她的思想行为是在我们的生活经验和美学感受之外的。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与一起沦落的姐妹还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有着相似经历的人物形象相比,扶桑都那么与众不同,却让人没法将对待妓女的鄙夷加诸于她身上。
作为女性,常常思索那些可怜的人们是以怎样的心态熬过每个日日夜夜的;她们的内心世界,她们的生存哲学又是什么样的。古今中外有很多描述妓女的文学作品,《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茶花女》(法)小仲马、《娜娜》(法)左拉、《红粉》苏童等等。作者几乎都是以同情或是感叹甚至是欣赏的姿态去展示他们笔下的人物。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另外一位则是扶桑。她们表面看起来很相似,却给我截然不同的艺术感受。
如果要我说,一个娇媚放浪的女子与一个矜持娇贵的女子相比,我会毫不忧郁地选择第二者。在当今这个时代,女人们放弃自己的地位,自己的尊严,卑躬屈膝地用自己的肉体来得到物欲的满足。但是当我看到《茶花女》时,我的心为之震撼,我没想到一个妓女需要用钱来浇灌的生活,会让人觉得如此的高贵。玛格丽特对待自己的妓女身份,对命运是抗争的。茶花女是妓女,她靠出卖她的青春来换得饭吃。这一点她与其它于这行的女子没什么分别,但是她不同与其它风尘女子的是,她有着聪明的脑子,她看许多书,知道了许多东西,她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女子,而不是那种只懂得用外貌来吸引男人的普通妓女,这也是为什么她会得到这么多的上流社会的男人的喜欢与宠爱的原因了。茶花女就是这样苦苦地追寻着一条自然欲求与社会道德相统一的道路。她这样一个出身低微的少女,只能凭借着自己的美貌周旋于上流社会。她的生活纸醉金迷,她的生活灯红酒绿,她的生活穷奢极欲。但当她爱上了阿尔芒,她却决心与以前的生活彻底决裂,洗尽铅华,与他一起在农村过简朴的生活。一旦遇到自己喜爱的人,她即刻可以放弃荣华富贵,放弃纸醉金迷的生活。由此妓女的身份只不过是她生存的需要。如果她有另一种选择,一旦拥有了别样生活的权利,她向以往的生活告别,再多的金钱也不能挽回她脱离泥沼的决心。玛格丽塔有自己的梦想,并且一直未实现它而努力着抗争着。
玛格丽塔以自己的方式让人们记住她,而不仅仅是她妓女的身份。
扶桑则不然。在扶桑生活的150年前旧金山的异族世界里,异族、语言和男性无疑对她构成多重压迫,而令人震撼的是,扶桑在她的世界里却活得优雅而惬意。而一旦离开她生
存在妓院,反而显得无所适从,当克里斯将她救离妓院后她反而不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她甚至一度容颜憔悴。可当她被抢回妓院后,她的容颜再度焕发迷人光彩,小克里斯眼里东方女神再度重生,性别的压迫在扶桑身上遭遇了一个严重的反讽,那个压迫摧残她的男权体制却让她生活地更加自如的世界,这不能不让人讶异。作为笼中待售的妓女,扶桑从不叫喊:“有人往你看,你慢吞吞对人一笑。你笑得那么真心诚意,让人觉得你对这世道满足极了,你对这个看你的人中意极了。” “恐怕就是你的沉默和你心甘情愿的笑使识货的人意识到你不是一般货色。有人开始在你窗前慢下步伐。你就像此刻一样,从咿咿呀呀的竹床上站起。你显得高大、实惠,动作的稍微迟钝使你几乎是庄重的。”扶桑是包容而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女性象征,她远度重洋,布施众生;她身上体现着东方女性温顺、谦卑、坚忍和善解人意的传统美德。她历经无数凌辱折磨、疾病苦痛,在卑微的环境下,“母性”和“雌性”的光环却依旧使之熠熠生辉;温和坚韧造就其东方弱势文化的生存力量;使她一次次地从死亡中存活,在涅中永生。
一个抗争,一个逆来顺受;一个让人心痛,一个更多的是让人赞叹„„
相同的是,玛格丽塔与扶桑都是善良的。为了奢侈的生活,她不惜牺牲自己的爱情;为了纯洁的爱情,她不惜牺牲自己的生活;为了毫不相干的另一位女子,她不惜牺牲自己的爱情。她的一生,正如书中所说,“她的生命已经不属于她自己的了。”她都在为着别人而活。只是她这样的为别人而活,仍旧找不到自己生存的间隙。她卑微着,却崇高着。她没有干净的身体,却有一颗干净的心灵;许多让我们认为是“值得尊敬”的有身份的人,有着干净的身体,却缺少一颗干净的心灵。上帝有时会睡觉,但是又不能不关照着人间,于是上帝就如猫头鹰一般睁只眼,闭只眼。而玛格丽特,正巧是上帝闭着的那只眼中的一个不幸的妓女。扶桑的善良更多地表现为她的宽容。她忘记每一个侵犯过她的男人的名字;她不像玛格丽塔那样逼迫着去爱,创造条件去爱,她理解一个男人爱上妓女的无奈,她只是等待,等待着她的克里斯;面对施暴者,她唯一做的只是奋力咬掉他胸前的一枚纽扣,谜一样收集到一个盒子里,却将克里斯的那枚藏于发髻。作者不遗余力地讴歌扶桑,其赞美的最终落脚点就是东方女性的传统美德—温顺、谦卑、坚忍、善解人意。她还将这种美德命名为“母性”或“雌性”。
与玛格丽塔相比,扶桑可能是愚昧的,没有那么聪明伶俐,也没有那么敏感。诚如作家所言:“她的无知无畏和宽厚包容都源自于一种蒙昧。”是的,她是蒙昧的,对性别意识的无知让她们根本不知道男性体制压迫的存在,更遑论去反抗。她们更像那个时代的旁观者。异常冷静地看世事风云变幻,和觊觎她们身体的男人们发生着一场一场的性关系。她的身体
和思想是分开的,她可以一次次地接待不同的男人,而让灵魂只属于自己。在她们身上,我们看不到女性主义思想的端倪。她们看不到社会的不公和男权体制的压抑,看不到男人们对她们身体索取的自私。而玛格丽塔太清楚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太清楚那个社会里自己的卑微。
一个高傲的人,却要时时处处忍受别人的鄙夷,蹂躏,那是多么深重的精神痛苦。如果没有失去爱情的最致命打击,玛格丽塔肉体的生命也不会太长久。她是太精神化,太高洁的一个人,始终无法面对生活现实。我们不应该再用世俗的眼光,去衡量一个如此高贵的妓女。她的身份是许多公爵夫人所耻笑的;是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有一点点权利的人都可以蹂躏的;是我们在谈笑时嗤之以鼻的;是……大概“妓女”这个字眼,充斥着大家的排挤、偏见。扶桑则可以包容一切的苦难,无论来自精神的还是肉体的。她的生活太顺其自然,因为她的目标只是生存。这种生存太不同于玛格丽特的精神生存,因此扶桑的生活才不至那样悲惨。她的安然是发自心底的。
性格决定命运。玛格丽塔与扶桑,用自己的方式生存者,他们值得我们致敬。
第四篇:关羽艺术形象分析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关羽武艺超群,智勇双全,上报国家,下报黎庶,其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勇武、忠义。在古今历史英雄画廊中,关羽是极为后人称道的艺术形象,人们用“武圣人”与孔子的“文圣人”并称于世。应该说,关羽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罗贯中笔下塑造的关羽是一位悲剧英雄形象,他所处的诸侯纷争,三国争霸的乱世社会环境,以及自身骄傲自矜、目中无人、缺乏战略眼光等性格弱点共同酿就了其败走麦城的悲惨结局。但正因为其浓厚的悲剧色彩才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和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无不为其悲剧结局 而深深叹息。
人物形象
(一)勇武超群、人品出众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知道关羽是个读书识礼,武艺超群,有胆有识的人。关羽的勇和吕布、张飞之流的勇不同,关羽的勇在于勇中有智,智中有义。孔子云: “君子有勇无义为乱”。(《论语•阳货》)就是说君子有勇不可无义,只一味的匹夫之勇难称得上真正的君子。关羽是真正的君子,是罗贯中笔下的兼高超武艺和义重如山与一体的义勇形象,其一生戎马生涯,为我们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如:“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刮骨疗毒”“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笔者将这些故事归纳为三点来分析关羽的勇武。
拳家认为:胆乃技击之主帅。在技击中强调要有“必胜之心”。在《三国演义》第五回关羽“温酒斩华雄”这’段,可以看出关羽过人的胆量。华雄是董卓帐下的一员大将,他身材高大,体格健壮,而且武艺超群,勇不可当。你看他连斩鲍忠、祖茂、俞涉、潘风四将,令十八路诸候“众皆失色”。而当时的关羽只是刘备手下的一个“马弓手”,很多人不了解他、看不起他。但他不惧外强内疑,毅然提刀出帐,飞身上马迎战华雄。面对如此强敌,关羽却有“必胜之心”。曹操在他临行前“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羽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于是便有了“酒尚温时斩华雄”的千古美谈。试看“某去便来”说得多么轻松!试想,没有必胜的信心,没有视敌如草芥的胆量,怎么能如此洒脱?在白马,曹操指着河北大将颜良在山下排的“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的阵势对关公说:“河北人马,如此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雄壮!”关公却说:“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真是豪气冲天。
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英雄孤胆,无所畏惧。单刀赴东吴,更是他无畏胆略的极致表现。当然,关羽的无所畏惧并不是蛮勇、肓勇。绝伦超群的武功是他藐视一切敌手的实力,“一身忠义”的浩然正气更是他超人胆量的源泉。
(二)刚毅果敢、深通谋略
关羽的刚毅,常为世人称道。就连蜀汉的对立面孙权、曹操,以及他们手下的部将也是公认的。周瑜说他是“熊虎之将”,陆逊说他是“当世雄杰”,张昭说他是“为人强梁”。正是如此,刘备才放心让关羽留守荆州,独当一面。成大事者必定具有超于常人的胆量,关羽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胆识过人、不畏艰难痛苦的英雄。
历史上的“刮骨疗毒”足能显示其坚强的毅力和超强的胆量。《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羽尝为流矢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镞有毒,毒入于骨,当
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关公这一壮举的描述更是绘声绘色,艺术上,作者善于层层蓄势,使本来并不复杂的情节显得起伏跌宕,并且运用衬托和对比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用众将士的“皆掩面失色”来衬托关羽的“全无痛苦之色,举棋自若”。使得关羽坚忍性格更加生色。华佗本是一代奇才,他那刮骨疗毒的方法也很奇特,而遇上关羽这样的奇人,三奇相结合,相映成趣,共同演义了一场小说史上的佳话(在此我们姑且不讨论此故事的真实性,单就本书而言)。
关羽的智勇双全足智多谋在他镇守荆州时发动的襄樊战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首先,关羽选择了十分有利的战机:
(一)刘备刚得到汉中,又攻占了上庸等地,蜀汉士气正盛;
(二)前不久孙权在东方进攻合肥,关羽可与孙权遥相呼应;
(三)七八月间正是雨季,便于发挥关羽水军的优势。其次,关羽在进攻襄樊时,对孙权可能从后方偷袭,是有准备的,在后方留有相当多的军队,以备不测。第三,他指挥得当,机智勇猛。襄阳、襄樊两地隔汉江水相对,互为犄角,是曹军抗拒南方军的战略要地。曹操派他的族弟镇南将军曹仁重兵驻守,并派平寇将军徐晃屯兵宛城,随时支援。后曹操又派于禁领兵助守,曹仁命令于禁和庞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德在襄樊城北屯驻。可见曹军的部署已经相当完备。但关羽并不畏惧敌人的严密防守,利用自己水军的优势,趁着暴雨,漳河水涨溢,樊城被洪水包围的形势发动进攻。当时,城北的曹军已被淹没,于禁只得率领众将士逃避到高阜之处。关羽早就抓到于禁平地扎营的弱点,趁大水安排好一批大小船只,率领水军向魏军猛攻。于禁支撑不住,只能投降。庞德率领一部分魏军继续顽抗,关羽集中力量围歼这部分魏军。从早晨一直战到中午,庞德率领的魏军箭尽失竭,于是双方短兵相接,魏军大败,庞德突围企图乘小船向樊城逃去,关羽紧追不放,最终擒获了他。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关云长水淹七军。在这场战役里,关羽的勇猛、机智、锐利的眼光、卓绝的军事领导才能一并发挥的淋漓尽致,让人拍案叫绝。
(三)忠贞冠绝、义薄云天
“忠”与“义”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重要的两个方面,在历代文人作品中,表现这两方面主题的内容比比皆是。如宋江的忠义,岳飞的忠义等。“忠”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本义指忠诚,尽心竭力,后有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有时特指臣民对君主和国家应尽的道德义务。以后引申特指忠于君主,主要指君臣关系、主仆关系,是下属对上司的义务。“义”本作“宜”、“谊”,“谊”从宜,故《礼记•中庸》说:“义者宜也。”宜即适宜,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一切做法, 正合其“度”,即有一定的尺寸,故做得恰如其分,就是义,否则,即是不义。因此,就有君臣之义,老幼之义,贤愚之义,尊卑之义。所以“义”主要指比较平等的朋友关系,兄弟关系,从真挚的情感出发,丝毫不带有利诱和强制的性质。
关羽的忠,惊天地,泣鬼神。“身在曹营心在汉”流芳千古。曹操为了收买其心,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虽如此,仍未能收得关羽之心。后有人以诗叹曰:“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 关羽的义,惊天动地。“华容道,捉放曹”众所周知。关羽为了报答曹操礼待之恩和放行之情,不惜违背军令状,以身家性命当代价,在华容道捉又放曹操。当初若不是这样,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晋朝了。
(四)骄傲自满,刚愎自用
罗贯中笔下的关羽另一个性格特点是骄傲自负,目中无人,这是造成其败走麦城,惨遭杀害的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关羽是刘备政权中一名重要成员,五虎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上将之首,他历尽坎坷,身经百战,为蜀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他对刘备尽忠尽义,可谓一代忠臣良将。然而关羽自身“刚而自矜,目中无人”的性格弱点却断送了蜀国大好河山。如同在蜀汉这局棋中,关羽这一子走错,兵败麦城,便落得个满盘皆输的结局。分析关羽骄傲自满,刚愎自用性格的成因我们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第一,自身原因:创业时身经百战未尝做过别人的手下败将,唯一的一次失败还不是由于自己的武艺不如别人,还博得曹操的折节招降曲意相待,这何尝不是自己骄傲的资本?
赤壁之战后,天下三分之势已定,刘备等人也有了荆州这块安身立命的地方,后来蜀汉版图节节扩张,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国,将荆州的防守大任交给关羽。关羽如此的受重用,于是他的骄傲,自负,目中无人,骄傲轻敌的性格弱点便慢慢滋生开来。
第二,外在因素:刘备定益州时,马超从汉中来降,关羽写信给诸葛亮,欲与马超比武,诸葛亮知关羽好胜,故回信说:“梦起(马超字)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琼,彭之徒,当于翼德并驾争先,犹未及髯公之绝伦逸群。”关羽得书后很高兴,像个孩子得家长夸奖般将信遍传给宾客们观看。诸葛亮的这个举措固然平息了事端,但无形中也进一步滋长了关羽的骄傲情绪。
关羽高傲自负,还表现在唯我是大,目中无人。无论对友,还是对敌都是如此。刘备攻取益州,汉中称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当刘备派费诗将封关羽的敕令送至樊城前线时,关羽竟看不起黄忠,大怒说:“大丈夫终
不与老兵同烈!”不肯接受印绥。最后经费诗百般劝说后方肯接受。这样的目中无人怎不让黄老将军乃至手下的诸将心寒和气愤呢?我们且看费诗的说辞:“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将之封,而与将军又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岂与诸人等哉?”有这样美妙的誉词,试想有谁还不飘起来呢?
高傲自负自然容易麻痹轻敌,孙权大将吕蒙正是利用关羽的这一性格弱点设下圈套。先是让孙权将他调回,另换一个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将陆逊接替他的位置。陆逊此人非同小可,后来的八百里火烧蜀军连营就是出于其手,可以说是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据蜀汉第一功臣,当然这都是后话了。他刚到任时,便修书一封恭维关羽,关羽得到书信后,觉得陆逊还是个年轻的后生,不足为道,收到陆逊的“名马、异锦、酒礼等物”,听到来使谦卑的说辞,“关公览毕,仰面大笑”。将后方的军队调出一半增援襄樊,如此,荆州的防守便不足,给了吕蒙可趁之机,于是便有了后来的白衣渡江、劝降士仁、糜芳、瓦解蜀军士气,并最终夺取了荆州。关羽见此势,只得带领残兵败卒向西退守麦城,后在麦城突围后,依然一意孤行,不听谋士的劝谏,走小路最终被生擒,惨遭杀害,落得个凄凉的下场。
悲剧命运
关羽是一个悲剧人物,他是本书中难得的有性格形成过程的人物,我们可以分析他的性格形成过程来看她最终悲剧的原因。
任何悲剧人物的产生离不开社会环境以及自身性格特征,汉末诸侯纷争、三分天下的社会环境,是形成关羽悲剧命运的外部原因,而关羽缺乏战略眼光、骄傲自矜的性格缺点,又是导致其命运悲剧,乃致孙刘联合破裂、葬送蜀国大好河山的内因。
罗贯中笔下的关羽性格的悲剧性,首先在于他带有明显的社会和时代烙印。关羽自幼熟读兵书,识书知理,且武艺超群。忠心的希望能够作一个上报国家、下报黎庶的人,然而朝廷腐败,社会动荡,却使他被迫杀了仗势欺人的权贵,“逃亡江湖五六载”郁郁不得志。后遇上刘备张飞二人,桃园结义后,虽然情同手足,同食共寝,但是在诸侯割据、群雄角逐中由于刘备没有地盘,只好寄人篱下,看着别人的眼色过日。关羽出身卑微,不得朝廷重用,尽受豪门士族的白眼,受尽侮辱。“温酒斩华雄”是常为后人称赞不已的情节,透过“小将愿往斩华雄首级,献于帐下”的疾呼,透过袁术“量一笑弓夫,安敢乱言,与我打出”的无理呵斥,透过“如不胜,请斩某头”的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和“銮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头,掷于地下,其酒尚温”这一系列的情节描述,与其说是表现了关羽过人的武艺和勇敢,不如说是表现了其不愿甘于人下的性格和久寄人篱
下的悲剧处境。可以说,关羽前期一直随刘备过着沉于下僚,奔波劳碌的生活。后来频繁的战争,又造成三兄弟几度失散,关羽在刘备投奔袁绍后,死守下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邳,保护刘备妻小,但不幸中敌人调虎离山计,被夏侯惇、徐晃围困在土山,不得已,投降曹操,对于一个叱诧风云的英雄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性行为。这种悲剧色彩在入曹营之后,仍然明显地表现着。虽然曹操待他甚厚,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又是封爵,又是送马,赠袍。但这一切优厚的物质待遇都无法掩饰其内心的痛苦,关羽醉后自绰其髯说道:“生不能报国家而背其兄,徒为人也。”酒后吐真言,这也彻底表明了他心在曹营心在汉,不愿久居于曹下的心境。
关羽杀死颜良文丑后,刘备写信指责他“中途相违,割恩断义,欲取功名,图富贵”。关羽忍辱负重,无奈遭此谴责,难怪他会看完书信后放声大哭。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以哭闻名,以哭得天下的,而提到关羽哭的地方,全书只有两次,这是第一次(另一次是败守麦城时)。“男儿有泪不轻弹”,关羽的此次放声痛哭,其中包含了多少辛酸泪,多少悲凉之气。而后关羽在遇到失散多日的弟弟张飞时,却被张飞不容分说地拒之门外,要和他拼个你死我活。关羽有口难辨只得杀死蔡阳来替自己伸冤。蔡阳迅速成为刀下鬼,这与其说是关羽高超的武艺使然,不如说是他受尽委屈,急于辩解的心情所致。关羽这种被二位兄弟误解,内在性格压抑性,使得他的许多英雄行为呈现出一种悲剧色彩。
另一方面,关羽武艺超群,胆识过人,然只能称其为勇将、儒将,相比军事家、政治家而言,关羽缺乏的乃是战略眼光,不能从长远上看问题。孔明入川前,将镇守荆州的重任委托给关羽时,给他留下“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战略方针。但是由于他的骄傲自大,没有意识到联合孙权对蜀汉政权的重要性,竟然以“吾虎女安肯嫁犬子”的骄横态度,侮辱性地拒绝了孙权的求和之意,即导致孙刘联盟的破裂。后来关羽又以极端骄傲自信的态度,拒绝了司马王甫的建议,用糜芳、傅士仁、潘睿镇守隘口,主管粮草的供应,也为后来留下隐患。正是糜芳、傅士仁这两个平时就嫌弃关羽轻视他们的人,在粮草供应前线不力后,关羽指责他俩办事不尽力,战后算账,使得他们在陆逊的招降下动摇军心,弃蜀投吴。这下关羽不但没有了粮草供应,还丢失南郡,江陵二郡。
由此可见,由于关羽高傲自负,缺乏战略眼光,不能良好执行诸葛亮嘱咐的联吴抗曹的政策,导致孙曹联合使自己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同时,由于他高傲自大,不能很好地团结部将共同抗敌,致使吕蒙的离间之计得逞,自己也妄送了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性命。荆州失守,是蜀汉政权的巨大损失,因为它失去的不仅是一个战略要地,而且使诸葛亮《隆中对》中提出的一旦时机成熟,分兵两路北伐曹操并最后实现一统天下的战略部署化作乌有。可以说,蜀汉
失荆州便失去了天下,作为荆州守将,关羽自然罪不可赦。
综上所述,对于关羽这一有着明显性格缺点的失败英雄,作者毫不掩饰地描述了他对蜀汉集团灭亡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并没有因此而否定了他武艺超群,勇武忠义,忠肝义胆的正面形象,反而在悲剧的结局中使英雄人物的人格进一步升华,从而让亿万读者为之潸然泪下,产生无比同情和崇敬之情。关羽是当时时代下的悲剧英雄,是历史的必然产物,他的死之所以震撼我们的心灵,是因为在他的悲剧结局中,被否定的只是他性格的片面性,而他的义贯古今,英雄豪杰之气,永远会在历史英雄人物画廊之中熠熠发光。
第五篇: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艺术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艺术形象分析
【摘要】
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其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勇武、忠义。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其浓厚的悲剧色彩才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和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无不为其悲剧结局而深深叹息。艺术形象:勇武超群、人品出众; 刚毅果敢、深通谋略;忠贞冠绝、义薄云天;却又骄傲自满,刚愎自用。悲剧命运:关羽的悲剧形象,有明显的社会和时代烙印,高傲自负,缺乏战略眼光,导致孙曹联合使自己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是蜀汉政权的巨大损失。关羽这一有着明显性格缺点的失败英雄,作者在悲剧的结局中使他的人格进一步升华。【关键词】
关羽
艺术形象 悲剧命运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艺术形象分析
【正文】《三国演义》是一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古典名著。该书将天下奇才诸葛亮,一代枭雄曹操,勇者张飞、许褚,庸主献帝、刘禅等人物,描写得淋漓尽致,无不各极其态。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髯公”关羽,他的忠、义、勇、气,很令我钦佩。关羽,字云长,河北解良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人称“美髯公”。书中描写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手提青龙偃月刀,胯下千里追风赤兔马。可谓气宇轩昂,威风凛凛。关羽文武双全:他读过很多书,知春秋,明大义;他武功盖世,斩大将颜良、文丑,三战吕布等等。
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关羽武艺超群,智勇双全,上报国家,下报黎庶,其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勇武、忠义。在古今历史英雄画廊中,关羽是极为后人称道的艺术形象,人们用“武圣人”与孔子的“文圣人”并称于世。应该说,关羽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罗贯中笔下塑造的关羽是一位悲剧英雄形象,他所处的诸侯纷争,三国争霸的乱世社会环境,以及自身骄傲自矜、目中无人、缺乏战略眼光等性格弱点共同酿就了其败走麦城的悲惨结局。但正因为其浓厚的悲剧色彩才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和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无不为其悲剧结局而深深叹息。
人物形象
(一)勇武超群、人品出众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知道关羽是个读书识礼,武艺超群,有胆有识的人。关羽的勇和吕布、张飞之流的勇不同,关羽的勇在于勇中有智,智中有义。孔子云: “君子有勇无义为乱”。(《论语•阳货》)就是说君子有勇不可无义,只一味的匹夫之勇难称得上真正的君子。关羽是真正的君子,是罗贯中笔下的兼高超武艺和义重如山与一体的义勇形象,其一生戎马生涯,为我们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如:“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刮骨疗毒”“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笔者将这些故事归纳为三点来分析关羽的勇武。
拳家认为:胆乃技击之主帅。在技击中强调要有“必胜之心”。在《三国演义》第五回关羽“温酒斩华雄”这’段,可以看出关羽过人的胆量。华雄是董卓帐下 2 的一员大将,他身材高大,体格健壮,而且武艺超群,勇不可当。你看他连斩鲍忠、祖茂、俞涉、潘风四将,令十八路诸候“众皆失色”。而当时的关羽只是刘备手下的一个“马弓手”,很多人不了解他、看不起他。但他不惧外强内疑,毅然提刀出帐,飞身上马迎战华雄。面对如此强敌,关羽却有“必胜之心”。曹操在他临行前“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羽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于是便有了“酒尚温时斩华雄”的千古美谈。试看“某去便来”说得多么轻松!试想,没有必胜的信心,没有视敌如草芥的胆量,怎么能如此洒脱?在白马,曹操指着河北大将颜良在山下排的“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的阵势对关公说:“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却说:“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真是豪气冲天。
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英雄孤胆,无所畏惧。单刀赴东吴,更是他无畏胆略的极致表现。当然,关羽的无所畏惧并不是蛮勇、肓勇。绝伦超群的武功是他藐视一切敌手的实力,“一身忠义”的浩然正气更是他超人胆量的源泉。
(二)刚毅果敢、深通谋略
关羽的刚毅,常为世人称道。就连蜀汉的对立面孙权、曹操,以及他们手下的部将也是公认的。周瑜说他是“熊虎之将”,陆逊说他是“当世雄杰”,张昭说他是“为人强梁”。正是如此,刘备才放心让关羽留守荆州,独当一面。成大事者必定具有超于常人的胆量,关羽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胆识过人、不畏艰难痛苦的英雄。
历史上的“刮骨疗毒”足能显示其坚强的毅力和超强的胆量。《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羽尝为流矢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关公这一壮举的描述更是绘声绘色,艺术上,作者善于层层蓄势,使本来并不复杂的情节显得起伏跌宕,并且运用衬托和对比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用众将士的“皆掩面失色”来衬托关羽的“全无痛苦之色,举棋自若”。使得关羽坚忍性格更加生色。华佗本是一代奇才,他那刮骨疗毒的方法也很奇特,而遇上关羽这样的奇人,三奇相结合,相映成趣,共同演义了一场小说史上的佳话(在此我们姑且不讨论此故事的真实性,单就本书而言)。
关羽的智勇双全足智多谋在他镇守荆州时发动的襄樊战役中得到了充分体 3
现。首先,关羽选择了十分有利的战机:
(一)刘备刚得到汉中,又攻占了上庸等地,蜀汉士气正盛;
(二)前不久孙权在东方进攻合肥,关羽可与孙权遥相呼应;
(三)七八月间正是雨季,便于发挥关羽水军的优势。其次,关羽在进攻襄樊时,对孙权可能从后方偷袭,是有准备的,在后方留有相当多的军队,以备不测。第三,他指挥得当,机智勇猛。襄阳、襄樊两地隔汉江水相对,互为犄角,是曹军抗拒南方军的战略要地。曹操派他的族弟镇南将军曹仁重兵驻守,并派平寇将军徐晃屯兵宛城,随时支援。后曹操又派于禁领兵助守,曹仁命令于禁和庞德在襄樊城北屯驻。可见曹军的部署已经相当完备。但关羽并不畏惧敌人的严密防守,利用自己水军的优势,趁着暴雨,漳河水涨溢,樊城被洪水包围的形势发动进攻。当时,城北的曹军已被淹没,于禁只得率领众将士逃避到高阜之处。关羽早就抓到于禁平地扎营的弱点,趁大水安排好一批大小船只,率领水军向魏军猛攻。于禁支撑不住,只能投降。庞德率领一部分魏军继续顽抗,关羽集中力量围歼这部分魏军。从早晨一直战到中午,庞德率领的魏军箭尽失竭,于是双方短兵相接,魏军大败,庞德突围企图乘小船向樊城逃去,关羽紧追不放,最终擒获了他。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关云长水淹七军。在这场战役里,关羽的勇猛、机智、锐利的眼光、卓绝的军事领导才能一并发挥的淋漓尽致,让人拍案叫绝。
(三)忠贞冠绝、义薄云天
“忠”与“义”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重要的两个方面,在历代文人作品中,表现这两方面主题的内容比比皆是。如宋江的忠义,岳飞的忠义等。“忠”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本义指忠诚,尽心竭力,后有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有时特指臣民对君主和国家应尽的道德义务。以后引申特指忠于君主,主要指君臣关系、主仆关系,是下属对上司的义务。“义”本作“宜”、“谊”,“谊”从宜,故《礼记•中庸》说:“义者宜也。”宜即适宜,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一切做法,正合其“度”,即有一定的尺寸,故做得恰如其分,就是义,否则,即是不义。因此,就有君臣之义,老幼之义,贤愚之义,尊卑之义。所以“义”主要指比较平等的朋友关系,兄弟关系,从真挚的情感出发,丝毫不带有利诱和强制的性质。
关羽的忠,惊天地,泣鬼神。“身在曹营心在汉”流芳千古。曹操为了收买其心,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虽如此,仍未能收得关 4
羽之心。后有人以诗叹曰:“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 关羽的义,惊天动地。“华容道,捉放曹”众所周知。关羽为了报答曹操礼待之恩和放行之情,不惜违背军令状,以身家性命当代价,在华容道捉又放曹操。当初若不是这样,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晋朝了。
(四)骄傲自满,刚愎自用
罗贯中笔下的关羽另一个性格特点是骄傲自负,目中无人,这是造成其败走麦城,惨遭杀害的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关羽是刘备政权中一名重要成员,五虎上将之首,他历尽坎坷,身经百战,为蜀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他对刘备尽忠尽义,可谓一代忠臣良将。然而关羽自身“刚而自矜,目中无人”的性格弱点却断送了蜀国大好河山。如同在蜀汉这局棋中,关羽这一子走错,兵败麦城,便落得个满盘皆输的结局。分析关羽骄傲自满,刚愎自用性格的成因我们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第一,自身原因:创业时身经百战未尝做过别人的手下败将,唯一的一次失败还不是由于自己的武艺不如别人,还博得曹操的折节招降曲意相待,这何尝不是自己骄傲的资本?
赤壁之战后,天下三分之势已定,刘备等人也有了荆州这块安身立命的地方,后来蜀汉版图节节扩张,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国,将荆州的防守大任交给关羽。关羽如此的受重用,于是他的骄傲,自负,目中无人,骄傲轻敌的性格弱点便慢慢滋生开来。
第二,外在因素:刘备定益州时,马超从汉中来降,关羽写信给诸葛亮,欲与马超比武,诸葛亮知关羽好胜,故回信说:“梦起(马超字)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琼,彭之徒,当于翼德并驾争先,犹未及髯公之绝伦逸群。”关羽得书后很高兴,像个孩子得家长夸奖般将信遍传给宾客们观看。诸葛亮的这个举措固然平息了事端,但无形中也进一步滋长了关羽的骄傲情绪。
关羽高傲自负,还表现在唯我是大,目中无人。无论对友,还是对敌都是如此。刘备攻取益州,汉中称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当刘备派费诗将封关羽的敕令送至樊城前线时,关羽竟看不起黄忠,大怒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烈!”不肯接受印绥。最后经费诗百般劝说后方肯接受。这样的目中无人怎不让黄老将军乃至手下的诸将心寒和气愤呢?我 5
们且看费诗的说辞:“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将之封,而与将军又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岂与诸人等哉?”有这样美妙的誉词,试想有谁还不飘起来呢?
高傲自负自然容易麻痹轻敌,孙权大将吕蒙正是利用关羽的这一性格弱点设下圈套。先是让孙权将他调回,另换一个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将陆逊接替他的位置。陆逊此人非同小可,后来的八百里火烧蜀军连营就是出于其手,可以说是据蜀汉第一功臣,当然这都是后话了。他刚到任时,便修书一封恭维关羽,关羽得到书信后,觉得陆逊还是个年轻的后生,不足为道,收到陆逊的“名马、异锦、酒礼等物”,听到来使谦卑的说辞,“关公览毕,仰面大笑”。将后方的军队调出一半增援襄樊,如此,荆州的防守便不足,给了吕蒙可趁之机,于是便有了后来的白衣渡江、劝降士仁、糜芳、瓦解蜀军士气,并最终夺取了荆州。关羽见此势,只得带领残兵败卒向西退守麦城,后在麦城突围后,依然一意孤行,不听谋士的劝谏,走小路最终被生擒,惨遭杀害,落得个凄凉的下场。
悲剧命运
关羽是一个悲剧人物,他是本书中难得的有性格形成过程的人物,我们可以分析他的性格形成过程来看她最终悲剧的原因。
任何悲剧人物的产生离不开社会环境以及自身性格特征,汉末诸侯纷争、三分天下的社会环境,是形成关羽悲剧命运的外部原因,而关羽缺乏战略眼光、骄傲自矜的性格缺点,又是导致其命运悲剧,乃致孙刘联合破裂、葬送蜀国大好河山的内因。
罗贯中笔下的关羽性格的悲剧性,首先在于他带有明显的社会和时代烙印。关羽自幼熟读兵书,识书知理,且武艺超群。忠心的希望能够作一个上报国家、下报黎庶的人,然而朝廷腐败,社会动荡,却使他被迫杀了仗势欺人的权贵,“逃亡江湖五六载”郁郁不得志。后遇上刘备张飞二人,桃园结义后,虽然情同手足,同食共寝,但是在诸侯割据、群雄角逐中由于刘备没有地盘,只好寄人篱下,看着别人的眼色过日。关羽出身卑微,不得朝廷重用,尽受豪门士族的白眼,受尽侮辱。“温酒斩华雄”是常为后人称赞不已的情节,透过“小将愿往斩华雄首级,献于帐下”的疾呼,透过袁术“量一笑弓夫,安敢乱言,与我打出”的无理呵斥,透过“如不胜,请斩某头”的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和“銮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头,掷于地下,其酒尚温”这一系列的情节描述,与其说是表现了关羽过人的武艺和勇敢,不如说是表现了其不愿甘于人下的性格和久寄人篱下的悲剧处境。可以说,关羽前期一直随刘备过着沉于下僚,奔波劳碌的生活。
后来频繁的战争,又造成三兄弟几度失散,关羽在刘备投奔袁绍后,死守下邳,保护刘备妻小,但不幸中敌人调虎离山计,被夏侯惇、徐晃围困在土山,不得已,投降曹操,对于一个叱诧风云的英雄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性行为。这种悲剧色彩在入曹营之后,仍然明显地表现着。虽然曹操待他甚厚,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又是封爵,又是送马,赠袍。但这一切优厚的物质待遇都无法掩饰其内心的痛苦,关羽醉后自绰其髯说道:“生不能报国家而背其兄,徒为人也。”酒后吐真言,这也彻底表明了他心在曹营心在汉,不愿久居于曹下的心境。
关羽杀死颜良文丑后,刘备写信指责他“中途相违,割恩断义,欲取功名,图富贵”。关羽忍辱负重,无奈遭此谴责,难怪他会看完书信后放声大哭。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以哭闻名,以哭得天下的,而提到关羽哭的地方,全书只有两次,这是第一次(另一次是败守麦城时)。“男儿有泪不轻弹”,关羽的此次放声痛哭,其中包含了多少辛酸泪,多少悲凉之气。而后关羽在遇到失散多日的弟弟张飞时,却被张飞不容分说地拒之门外,要和他拼个你死我活。关羽有口难辨只得杀死蔡阳来替自己伸冤。蔡阳迅速成为刀下鬼,这与其说是关羽高超的武艺使然,不如说是他受尽委屈,急于辩解的心情所致。关羽这种被二位兄弟误解,内在性格压抑性,使得他的许多英雄行为呈现出一种悲剧色彩。
另一方面,关羽武艺超群,胆识过人,然只能称其为勇将、儒将,相比军事家、政治家而言,关羽缺乏的乃是战略眼光,不能从长远上看问题。孔明入川前,将镇守荆州的重任委托给关羽时,给他留下“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战略方针。但是由于他的骄傲自大,没有意识到联合孙权对蜀汉政权的重要性,竟然以“吾虎女安肯嫁犬子”的骄横态度,侮辱性地拒绝了孙权的求和之意,即导致孙刘联盟的破裂。后来关羽又以极端骄傲自信的态度,拒绝了司马王甫的建议,用糜芳、傅士仁、潘睿镇守隘口,主管粮草的供应,也为后来留下隐患。正是糜 7
芳、傅士仁这两个平时就嫌弃关羽轻视他们的人,在粮草供应前线不力后,关羽指责他俩办事不尽力,战后算账,使得他们在陆逊的招降下动摇军心,弃蜀投吴。这下关羽不但没有了粮草供应,还丢失南郡,江陵二郡。
由此可见,由于关羽高傲自负,缺乏战略眼光,不能良好执行诸葛亮嘱咐的联吴抗曹的政策,导致孙曹联合使自己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同时,由于他高傲自大,不能很好地团结部将共同抗敌,致使吕蒙的离间之计得逞,自己也妄送了性命。荆州失守,是蜀汉政权的巨大损失,因为它失去的不仅是一个战略要地,而且使诸葛亮《隆中对》中提出的一旦时机成熟,分兵两路北伐曹操并最后实现一统天下的战略部署化作乌有。可以说,蜀汉失荆州便失去了天下,作为荆州守将,关羽自然罪不可赦。
综上所述,对于关羽这一有着明显性格缺点的失败英雄,作者毫不掩饰地描述了他对蜀汉集团灭亡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并没有因此而否定了他武艺超群,勇武忠义,忠肝义胆的正面形象,反而在悲剧的结局中使英雄人物的人格进一步升华,从而让亿万读者为之潸然泪下,产生无比同情和崇敬之情。关羽是当时时代下的悲剧英雄,是历史的必然产物,他的死之所以震撼我们的心灵,是因为在他的悲剧结局中,被否定的只是他性格的片面性,而他的义贯古今,英雄豪杰之气,永远会在历史英雄人物画廊之中熠熠发光。
参考文献:
1罗贯中 《三国演义》 巴蜀书社 1998 《<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 1991 巴蜀书社,.《三国演义学刊》 1986年第二期 陈寿 《三国志》中华书局 1959.毛宗岗 《三国志读法》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1
6周思源 《周思源品赏三国人物》 中华书局 2006年8
7陈寿 《三国志》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年版 陈寿 《三国志•关羽传》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