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传统文化培训学习感受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感受
王 晔
近一个月的时间,我认真学习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过程中,使我受益良多,也有一些感想体会。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在没有学习之前,我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结合自身的本职工作,我也有一些体会和感受。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时刻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所以,没有什么比师魂的阳光更有无穷的魅力;没有什么比师行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习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益;师德高尚的老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蜡烛一样,无怨无悔。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位教育教学服务。
第二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反思语文教育教学
——参加“中华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研讨会有感
铁山区三岔路小学石慧
2012年3月24-25日,在海观山宾馆会议大厅,时而传来书声琅琅或低吟浅唱的声音。这是我参加为期两天的黄石市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研讨会真实,远道而来的张鹏举、丁士琪和杨建华三位传统文化研究专家,结合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为我们语文教师奉献了多场精彩讲座。
十分感激来自黄石二中、十六中、十五中、团城山实验学校的师生为我们展示了四节古诗词鉴赏课,更令人激动的是张鹏举教授对课程给予了点评,随后还做了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讲座,他博古通今,将中国上下五千年以来的传统文化向我们娓娓道来。他渊博的学问让我叹为观止。他认为语文学科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传统的经典不仅滋养着现代语文,能全面提高人的语文素养,还能修身养性。丁士琪教授则从词曲宫调、诗词吟诵曲调方面诠释了古诗词念、诵、吟、唱的四个层次。他边讲边唱,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古人读古诗词是要讲究唱的,音律、格律、声韵是古诗词很重要的部分,而现在的中小学对古诗词的教学,只是一味强调学生理解内容,应付考试,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扭曲。”市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程贤华,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代教育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弊端。
通过学习,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传统文化对语文教学有深远的影响。《课标》明确指出人文素养包涵以下内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显然,这段话指出了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与教师人文素养相通,拓展传统文化的宽度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知识素养的提高,更要把握人的发展的深刻内涵,为人的“终身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人文素养教育不是通过说教来实现的,不是通过灌输来获得的,而是让人置身于情境中自我体验、相
互影响而丰盈起来的。身为语文教师,我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完整的人”和合格的公民。素质教育说到底是以素质培养素质、以灵魂塑造灵魂的一种过程,这种影响力,只能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
二、与传统文本情感共鸣,深化传统文化的深度
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传统文化精粹篇章,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
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无数名人(诸如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等)的早期求学经历不难证明,他们无一不是接受了扎实、严格、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才给他们人生奠定、注入了坚实、长足的发展基础和动力。
代表传统文化的圣贤君子,堪称人格典范,以他们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典籍传承着仁、智、勇兼以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如:天下为公的理念,积极入世的态度,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无为无不为的人生智慧,知行合一的行为能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荣辱不惊杀身成仁的正气„„正是这些代代相传的为人之道,在中华文明史上哺育了无数民族英雄合仁人志士,使他们为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分量,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并以次为基础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让他们从早在心底书写出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这无疑具有前所未有的重大意义。古往今来,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来不读古书的人能成为一个修养良好、内心丰富有志报国的人。
三、与学生价值取向共优化,追求人文素养的精度
语文教师要承担起价值引领的重责,要审慎、准确把握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应该从对人的终身发展、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来谨慎选择适合学生消化、吸收的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时代在变化,审视传统文化经典的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经典也需要重新审视,经典也可以再加工、分解给学生,然后将一部分有价值的经典内容拣选出来给学生们看。
教师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竭力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传统文化底蕴的过程中,能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使学生与传统文化文本的对话过程中,通过静心阅读,与作者相逢于案前灯下,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对作者的认识、思想、情感、追求、人格、志趣、品位等,或认同,或发问,或共鸣,或陶醉„„应倡导生命与生命的平等交流的体悟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上,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强调课堂内外的互动,强调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人生追求的结合,强调纸质教材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强调学习与研究的结合等等。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思想渐渐摆脱浮躁,即使难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但率真的心灵却不迷失方向,勇于追求美好的明天。
总之,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要选得精,学得透,悟得深,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说到底,母语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人文素养就是人的素养。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使学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让学生既学文化,又学做人,语文教学之舟才能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扬帆远航!
第三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立命改运(转)
华传统文化:《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让我们共同聆听圣贤教诲,能帮助我们步入人生幸福大道,实现美好命运,心想事成。
古往今来,人们最关心的切身厉害,无过于自己的命运和前途。明因果通孝道,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也。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大根大本。奉行孝道,弘扬孝道,功德无量也。
一代高僧大德印光大师 心命歌
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
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
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民族英雄林则徐 论人生十二无益格言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轻慢先灵,作为无益。
不孝父母,奉神无益。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做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为富不仁,聚财无益。
劫取人财,布施无益。
淫逸骄奢,仕途无益。
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自欺欺人,求福无益。
学习《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 命自我立,福自我求之人生纲领 ① 人生的根本目的,就是学习和劳动。
② 人生的生活过程,就是讯息的采集、整理、运用和发挥。③ 人生的生活方式,就是积德行善,步入修行之路;积德即修智慧,开发心地光明也;行善即修福报,利己利人利家利国也。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学习,从宇宙自然,人文社会接受到美好讯息,逐步完善,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其贯彻落实在生活实践中,成就做人、成就真实学问,创造美好命运,以实现自我人格的升华,获得圆满的幸福成果。
【善书】指圣贤的经典著作,传达的是宇宙人生真理。圣贤之学属心性之学,命运之学,传递的是真实智慧讯息。真理与人的真心本性相应也。是做人所依止的,必须遵循的准则。是启发人善心、善行;是开启人觉悟、智慧之书;是为人们认识命运、改造命运、超越命运、主宰命运而服务也;是指引我们人生走向光明、幸福大道的指南针、导航仪也。
【孝道】指宇宙间一切生命存在显示的现象,是自然规律一体运行的结果。认识明了这一事实真相,就能自觉遵循自然规律、因果法则,自觉尊崇人文社会道德伦理纲常秩序,就能领悟到天地与我同根,万物惟我一体的人生境界。即顾大局,识大体。经教云:“夫孝德之本也,忠孝传家久。”孝是拯救危亡之纲纪,是人性本具的天理良心。孝顺、孝顺,已孝就顺,就是尊重事实真相而为,必获吉祥顺利。百事不顺皆不孝,就是悖逆事实真相而妄为,必招凶灾祸殃也。
家庭伦常一体观,即孝亲也。宗族一体观,即孝祖也。多元文化一体观,即尊师也。社会上下一体观,即孝国也。万物一体观,即孝地也,宇宙一体观,即孝天也。也就是相互仰赖,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尊重,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存共荣,和谐共处的整体关系也。因为孝道关乎天下存亡安危,关乎国运、家运、个人命运之兴衰也。所以说失孝就已失道,孝失则道不存焉!
【孝心】指人知恩、认恩、感恩、报恩之心,这是做人的本分也。孝心已开,百善皆开,即开智慧也。有孝亲之心,会爱家也;能爱家就能自爱,严格要求自己,发奋图强;心存恩义与情义,时刻在意对亲情的呵护!努力营造家庭和谐的伦常秩序。有孝祖之心,会爱族也;能爱族就能和睦宗亲,遇事常以祖宗之心为念,不辜负列祖列宗对后代子孙的殷切期待;承先启后,热衷于家族公益事业;常存志愿彰显祖宗之恩、光大祖宗之德。有尊师之心,会好学也;能好学就会时刻注重教育发展,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全心全力爱护下一代的身心健康。有孝君之心,会爱国也;能爱国就会心存国家存亡,社会兴衰,匹夫有责;就能自觉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健康稳定大局,关注社会各项有益事业的发展,随时准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有孝地孝天之心,那是无私的大爱,就会爱护一切万物,普度众生,唯有佛菩萨圣贤能圆满自己孝心,那是无我的境界。念佛就是念恩德、念大局、念一体也。孝心即真诚爱心也,如果心中没有爱将会失去一切,面临的将会是苦难人生,灭命亡家之道也。不仁不智(谓仁爱即良心、责任感,智即明理也),同为不孝,不孝之罪,上通于天,终无以自赎,可不惧乎!
【孝行】指人们努力奉行孝亲尊师,知恩报恩。在自己本分内勇于担当使命,做人做事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常怀一颗感恩戴德之心,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公平合理地对待一切人事物,方能一体相爱也。这是做人的高贵品质及伟大精神所在,是为人天经地义之举。成佛成仙,成圣成贤,世间一切有为君子,达官贵人,大富长者,成功人士,都是通过孝的途径而获得圆满成就。孝是反应人德行的,敬是反应人知恩表现的,‘孝敬’之道乃做人天机也。
【命运】是人宿世因果密码。是人生经历因缘果报的日程表也。心就是命,人的思想决定人的命运,人的善恶观念决定人的未来命运走向也。修正思想即修命也,命不加修不长也。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所以说,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当然也就无法拥有美好的未来。故君子(明因果之理者)心地光明,乐天知命,爱人利物,则前程所至,无往而不顺利自在逍遥也。
【积德】指人尊师重道,谦虚好学,不断地积累知识和学问;虚心接受教诲,追求进步,韬光养晦,对宇宙人生获得正确的思想见解,及正确的思想观念,所谓正知正见也。人有善愿,必有义举,有正当作为,贡献社会。
【行善】《易经》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因为一个善良明理者,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会顾忌社会家庭存亡兴衰存亡,会对自己前途命运的吉凶祸福负责任。所以主动地从事合情、合理、合法的正当劳动。常存舍己为人、利人、救人之心,热心公益,义务奉献,甘当表率,引导群生,互助合作,服务社会,造福家庭、家乡,利益国家,作为有实质意义,成就自己,成全他人,自度度人也。
【德行】指人的智慧作为也。也就是理智的抉择和行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敦伦尽分,改过迁善,己立立人,自利利他之心,倍受大众效法和信服,自觉而觉人也。美好德行释放出来的,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影响广大、深远也。
【缺德】指人缺乏智慧的表现。人只为己,不知为公,天诛地灭也!人只图眼前一时之获得,而不顾失败于永久,侥幸生存也!就是迷惑颠倒,自以为是,贡高我慢,自私自利,忘恩负义,心无羞耻,轻言妄谈,私行不义,恣意妄为。将严重影响家庭社会和谐秩序,损害家庭社会健康、稳定大局。这是罪过,将损害自己命运。人可自欺、欺人、欺地、欺天,但无法欺骗因果也。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业因果报,丝毫不爽。”因果才真正可畏也,不论信与不信,都在因果法则制约之中。
【善恶】信善书,存善心,说善话,行善事,结善果。造恶业遭恶报,不是不报,机缘未成熟,时间未到也。论善恶的标准,载于《太上感应篇》《安士全书》《了凡四训》。三书在手能深入读诵,接受奉行,将大大提升自己,对现实社会人事兴衰成败、是非恩怨、善恶得失的洞察能力。能帮助自己趋吉避凶,遇难呈祥。将为维护社会安定,呵护自己家庭和睦兴旺,平安幸福,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正法】就是向人们揭示因果定律。因果者,客观规律、真理也。正法就是阐明万事万物一体循环往复的运行法则;人生命运之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事实真相;以及客观存在的理事真相。佛陀教育的实质,就是完善自我,恢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秩序。佛教之社会责任,重在改变人们:“不肯舍弃坚固我执(占有一切人事物,控制一切人事物)的错误本质,不肯放下自私自利的错误观念。”正法是帮助社会消除邪知邪见,协助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学佛就是求开悟、求智慧,认识命运真相,解决自己命运存在的问题。学佛就是学怎样过日子,学怎样做个明白人,应理智的对待生命,恢复自性良知良能也。(谓良知良能,即为人本分之责任性、责任心、使命感耳。)只有智慧才是最珍贵的。迷失良知良能才是人生最悲哀的。人愚昧无知,皆由家庭乃失善教也;乃不明做人之道,不识因果,不信罪福报应也。念佛法门,就是佛教导我们念天地万物一体之恩,懂得知恩报恩也。
【做人】要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存好心:就是孝敬存心,爱人利物,勇于奉献。说好话:就是说真话,说契合实际的话。行好事:就是顾大局,乐助于人,成人之美。做好人:就是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就是以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真心的教人、帮助人也。要深信因果,好人终有好报也。
【处世】只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处人处事不明白命运真相、因果真相。心智昏昧、困惑、本末倒置,是糊涂人也。就是说,能知道问题存在的善恶根本,才会有合理应付事态变化的措施。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唯有智慧的方法和手段,才能达到处世的真实目的。
【警觉】指人信假不认真,信骗不听劝。闻善言而生疑谤者,是为罪孽之相,故说疑为罪根;闻善言而生敬信者,是为福德之相,故说信为福母。人要不知恩义,就不会觉悟行孝;人要不知罪过,就不会自动行善;行善行孝不能等也。人人皆以名利、权势说话,而无人在意因果说话,这是人们错觉也。学之不讲,知过不改,知善不为,毫无利人济世之心,这是人生最大的忧患,将成为世间一等恶人。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这是常人无耻造孽心态,故说世人丢命,皆从恩里丢也。不懂得自爱,存心不善是糟蹋自己命运,造成人生坎坷,事与愿违,人性堕落,损命折福折寿的根本原因。一个人只有在知耻的前提下,才能战胜或克服内心的邪恶。
【劝人】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如果你想告别灾难,就得忏悔,改过自新,断恶修善也。如果你想拥有幸福快乐,就得努力积德行善也(谓积德行善,就是走人间正道,弥补此生命运之不足)。如果你想拥有美好命运,就得赶快报恩尽孝也。为善福虽未至,而祸已远离;为恶祸虽未至,而福已远离也。如果一个人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过失,那已是大过失也。要深入探讨、领会‘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之义理所在也。(欢迎各位翻印流通)
潜山王氏槐荫堂整理
第四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弟子规》心得
默认分类 2009-02-11 20:13:09 阅读531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在2008年的年尾,我有幸接触到中华传统文化《弟子规》。感谢“华育立人”给我这样的学习机会,让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做人、行事有一个较好的范本。
以前,没有学习过传统文化,对三字经、论语、礼记、易经这些古书,只是知道书名,书中的内容不甚知之,对做人的一些为人之【道】几乎不了解,只是知道好人行事的“行为”、语言、待人接物大家都
认可的、可行的,所以:父母亲经常教导我们要像这些人学习。
没有学习过中华传统文化,也不知道做人的标准还有这么多条款,那以前又是怎样行事做人的呢?
第一 在家 从父母亲那里
从小时候就看到父母亲为人处事的一些语言、行为以及怎样对待他的父母的,但是他们并没有像《弟子规》里所说的那样,去行事、做人。虽然我的父母对待他的父母做到了尽孝,但是有些家事如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邻里关系处理的不够好。他们一辈子都是朴实的农民,没有什么高深的知识,更谈不上知道像“孔老夫子”那样圣贤人物,是怎样教导他们的下一代的。但是有一样,他们在孝敬父母上对我们兄弟姐妹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在我小的时候,父亲就给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家孝敬父母,胜过远路去烧香拜菩萨;当时,我们并不懂得这些话的意思,后来长大些后,才渐渐懂得孝敬父母、行善事是做人的一种美
德。
第二在学校里
从学校里老师的身上看出是怎样行事、做人的。老师对我们的教育指导主要是从: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里的一些名人是怎样行事、做人的,还有一些至理名言中说一些做人的标准。像“毛泽东”“周恩来”这样的大人物是怎样做人、行事、孝敬父母的,像作家“老舍”的名言“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巴金的名言:“父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但当时并没有人用心去学,总以为老师说的这些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挣钱上没有多少帮胡,老师们讲解的水平也不是怎么到位,(如果说像教我们学习《弟子规》那样的专家,当时肯定是能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的)。——所以说,毕业之后,走向社会、走进工作单位,才深知父母的教导、老师的讲解是多么的重要。
人若是没有素质、德行,做人若没有规范,那在社会上、在朋友中、在同事中、在领导的眼里是没有威望的,是没有人信任的。我曾经吃过这样的苦头,因为不知礼、不懂礼、不自重、不尊敬他人,错过
了好多让自己发展的机会,也错过与好多“德高”之人学习的机会。回想起来真是追悔莫及啊!
第三在工作单位
从领导那里、结交的朋友、同事那里看到了他们,是怎样待人、做事的。我走过的单位,80%以上的领导,都在一味的追求“生产质量,经济效益”,但对员工的素质、德行教育、做人教育上几乎没有教育学习、培训之类的事。他们一般认为,你从大学毕业,受过高等教育,做人做事一般要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强得多,所以说:对员工的聘用、提升只是从你平时的做事表现中觉察到的。有一次我在去往“云南大理”出差路上(是与公司领导同去的),看到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独自一人,不管是上车、下车、打水、买饭都有困难,于是我想起了我的父母也有这么大岁数了,如果她今天出门坐车,肯定和这位老人一样会力所不能及的,将会困难重重,想到这里,我马上承担起对老人的临时照顾,主动帮老人打水、买饭,帮
他打听什么时间到站,让老人安心坐车行路,这些小事已经过去多年,我也时常出门在外,想起爷爷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要多行善事、尊老扶幼、不要偷盗、不搞下流、要勤劳,你走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不会去
范多大的错误,朴实的话语让我铭记于心,我们兄弟姐妹也一直按照这些“教条”去行事的。
自从今年接触到圣贤文化,才深深的知道,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孔老夫子”及一些“为人师范的圣人所总结出来的做人之【道】,这些“道”才是我们做人、行事的【根】啊!人若不按照【道】不按照【根】去做人、做事,非要偏离道和根去行事,那这个世界上到处充满着“丑恶、嫉妒、纷争,以致天下不太平啊!
我今年春节回家,看到老母那忙碌的身影,行李还未卸下,就蹲在老母亲的跟前,就说了一句话:“儿不孝、让你老担心啦啊!”年迈的老母眼里含着泪默默无语,母亲不怪儿子,看到儿子从千里之外归来,就
什么责怪都没有了。——母爱伟大
在我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这段日子里,我不想给自己留下一点遗憾,尽力照顾家庭,使母亲愉悦、妻
儿愉悦,妻子看到了我的变化,母亲看到了我的变化,都喜悦在心。
这就是我在“华育立人”工作,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弟子规》最大的收获。
第五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园里组织我们老师去汕头学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共同精神家园。让我学习、认识了很多。当全体嘉宾起立,会场唱响国歌时,我们的国家是多么的强大呀!会场的工作人员与义工们的礼仪、礼貌给我很多的教育。
伏羲教育创始人吴教授所讲,铸中国魂、圆中国梦。魂、灵魂是精神层面,起到主导和决定作用的。中国梦万众一心,大力弘扬与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振兴中华、民族精神人人有责,勇于担当,人要有良心,要有责任心。在谈到毒奶粉,毒韭菜事件中让人感到寒心。
强教,要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他用习主席的话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就如做人做事要持之以恒,始终如一。谈到教育;幼儿养性,幼儿(怡养)开心快乐,童蒙养正(藴养),少年养志(启养),成年养德。学习。而学习传统文化最终目的是要把其经典实质贯彻到工作中,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