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悟革命先辈的力量
感悟革命先辈的力量
——读《红色家书》有感
家书是一种最朴实、最直接、最真情的内心表达。《红色家书》选编了31位革命烈士的书信,这31位革命烈士牺牲时平均年龄只有28.5岁,最小的只有20岁。到底是什么力量,让这些青春年少的生命面对死亡,还如此从容和坦然?捧读这些书信,聆听先辈们对信仰、对革命、对家国、对亲人的心声,就能触到那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就能一一找到答案。
这种力量是心坚石穿的信仰。“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革命先辈的无畏付出向我们诠释,信仰是托起人生大厦的坚强支柱,是抵御精神污垢的铜墙铁壁。方志敏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面对最后的死亡,仍然正气凛然,坚贞不屈,高喊“你法西斯匪徒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丝毫动摇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信仰是铁一般的坚硬的”;毛泽建在就义前的遗书中写到“共产主义事业终究要胜利,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表达了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和革命的必胜信念;邹子侃被捕后父亲要保他出来,但他不愿以悔过书换取自由,怒斥典狱长后毅然回到牢房,他写信告诉父亲“宁死而不求虚伪、卑污、罪恶的自由。大丈夫头可断、志不可屈”。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革
命先辈却用生命捍卫信仰,可见信仰那种直抵人心的力量。书信中一句句振聋发聩的死亡宣言震撼灵魂、洗礼精神,警醒我们要继承先辈遗志,扛起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面旗帜,为我们共同的信仰接续奋斗。
这种力量是忠贯日月的忠诚。有一种忠诚叫视死如归。面对敌人的酷刑考验、威逼利诱,革命先辈义无反顾选择了慷慨赴死,从容就义,用生命镌刻忠诚。“铡刀下,不变节,要杀就杀,要砍就砍,要我说党,我决不说”,这是共产党人刘绍南在狱中写下的《壮烈歌》中的诗句,被捕后他面对国民党高官厚禄的收买不为所动,面对残忍的酷刑折磨威武不屈,他高唱此歌慷慨就义;刘愿庵在重庆被捕后,在给妻子的信中写到“我已经尽了我一切的努力贡献给了我们的党”,并要求妻子“把全部爱我的精神,灌注在我们的事业上”;杨匏安被国民党逮捕后,蒋介石派心腹劝降,杨匏安严词拒绝,蒋介石亲自连写两封信劝降都被他撕碎,最后蒋介石又打电话到狱中劝降,杨匏安愤然摔掉电话话筒,他给国民党的回答只是:“死可以,变节是不能的”。战争年代,忠诚是一首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英雄壮歌,和平时期虽然没有生死严峻考验,但忠诚一直是共产党员必备的一种品格,当今我们对党忠诚就是要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这种力量是舍我其谁的担当。大事难事看担当。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挺起了
振兴中华的脊梁。陈觉在就义前给妻子赵云霄最后一封家书中说“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刘伯坚在给兄嫂的诀别信中自诉“弟准备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并在给妻子王叔振的遗书中,嘱咐妻子“继续我的光荣的革命事业”;夏明翰出生在富裕的大家庭,本可以过着平稳安逸的日子,但在国家民族危难时刻,他毅然决然抛弃了优裕的生活,义无反顾投身革命,他被捕后在狱中写信告诉姐姐“我一生无遗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作为党员与先烈相比,他们为了革命事业,连死都不怕,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担当、不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用铁的肩膀担起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要汲取革命先烈的精神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不辜负我们的时代,不辜负我们的芳华。
第二篇:缅怀革命先辈
“缅怀革命先辈,弘扬革命精神”清明节缅怀烈士活动策划书
2011-04-01 18:32
主办单位:共青团漳州师范学院委员会
承办单位:校青年志愿者中心
协办单位:校青年志愿者中心公关礼仪部
一、活动主题:缅怀革命先辈,弘扬革命精神
二、活动背景
4月5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而今我们的安定与繁荣,是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为祖国所做出的贡献,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为了继承这一传统文化习俗,更好地让当代大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我校青年志愿者于清明节到漳州烈士陵园开展以“缅怀革命先辈,弘扬革命精神”为主题的清明扫墓活动。
三、活动目的:
抓住清明时节的有利时机,发挥德育基地的作用,教育青年大学生缅怀革命英烈事迹,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承受对国家和民族所负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革命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
四、活动时间:2011年4月3日(周日)
五、活动地点:漳州烈士陵园
六、活动对象:漳州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
七、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
1、构想及策划此活动,并主动向陵园负责人联系。
2、书写活动策划书,上交审批。
3、前期宣传:由各系队、部门的负责人告知部门、系队成员,并宣传活动意义。
4、确定各部门、系队参加此次活动的志愿者名单,准备好衣物、白花及相关材料。
(二)活动开展阶段:
1、集体出发
凡参与人员须于4月3日于当天上午八点到达理活动中心集合,以系队、部门为单位排好队。禁止大声喧哗和打闹,由各系队、部门负责
人监督。
2、仪式进行
(1)到达目的地,站方队,佩戴白花入场,严肃庄重,展示师院学子的风采。
(2)集体站成方队状,走到英雄纪念碑前,以严肃凝重的态度对纪念碑瞻仰3分钟。
(3)集体在烈士墓前致悼词,献花圈,代表发言,礼毕后集体绕墓碑一圈。
(4)参观革命烈士纪念碑。
(5)参观革命纪念馆,欣赏伟人功绩。
3、导游解说
在烈士陵园内进行义务导游,对一些对陵园了解较少的扫墓者进行导游解说,帮助及引导扫墓者,助其顺利完成扫墓;
4、结束返校
在离开前务必将陵园内环境打扫干净,以保持陵园整洁面貌。
(三)活动总结阶段
1、感谢参与此次活动的所有志愿者。
2、召开系队例会,总结此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取得的成果,整理照片、上交感言,及时更新博客。
3、选取优秀的作品照片、活动照片及活动感言于系刊或龙江曦月志愿者板块上发表。
八、活动注意事项:
1.活动前带上会旗和相机,由部门男生负责拿会旗,并由新闻部志愿者负责拍照
2.各成员应按照负责人安排统一行动,注意安全。
3.活动中态度要庄严肃穆,不能在烈士陵园中嘻嘻哈哈,打闹。
4.各会员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活动,认真观看了解烈士事迹。
5.进入陵园后,注意园内卫生,爱护陵园内设施。
九、活动可行性分析: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现在的繁荣富强是前人用热血为我们建筑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对于烈士们给我们创造的幸福,我们深感恩德。在这个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只能用最真的心去表示我们的感激,感受作为一名大学生肩负着的重大的历史使命。激励我们努力前行。此活动在扫墓的同时,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提高我院学生的综合素质。
十、活动预算: 花圈2个(200元),制作小花(彩纸、胶带、剪刀等)(40元),合计为240元
十一、活动负责人:张淑琼1526********
青年志愿者中心公关礼仪部
2011年3月27日
漳州师院
第三篇:革命先辈故事
革命先辈小故事
朱德:宁可饮弹身亡 ··1935年初秋,一个和风轻拂的日子,这一天,朱德带着几个警卫和参谋人员,来到黄河上游的草地——噶曲河。他一面观察河水,一面派人测试河水的深浅,为红军渡河作准备。谁也不曾料到,就在这天晚上,张国焘竞然采取突然行动,下令把朱德扣押起来。
张国焘对朱德讲了种种不能北上,只能折回川康的“理由”,并站在离朱德很近的地方,脸上露出一丝不易被察觉的笑意,用命令的口气说:“第一,你必须公开谴责毛泽东,断绝与毛泽东的一切关系;第二,你必须公开谴责中央北上的决议,与毛儿盖会议划清界限!” 朱德鄙视地看着张国焘,强压怒火,听完了他这番“高论”,接着说:“你可以把我劈成两半,但你绝对割不断我与毛泽东的关系。中央北上的决议,我是举手赞成的,我怎么能反对呢?” 张国焘料到朱德不会轻易就范,于是逼近朱德并发出一声断喝: “如果拒绝这两项命令,就枪毙你!奉劝你三思而行,免得后悔!” 看到张国焘这副嘴脸,朱德神色严峻。他双眉紧锁,怒目而视,坚定地对张国焘说。“我朱德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和我们部队的战士一样,对毛泽东是有感情的,对党中央的路线是信任的,你愿意枪毙就枪毙好了,我决不接受‘命令’,也决不会有什么悔恨而言,有的只是莫大的自豪!因为你朝思暮想的是叛党投敌,卖身求荣,而我梦寐以求的是人不可没有傲骨!我宁可饮弹身亡,也决不做任何损害党的事情。” 第二天,朱德用张国焘送来的供他写反对毛泽东、反对北上声明用的笔、纸,写下了解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拥护毛泽东!拥护党中央!拥护北上!”
孔繁森无私捐献
1979年,孔繁森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报名参与援藏工作。在工作期间,他克服了恶劣的高原环境,跑遍了拉萨市八个区内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村小学,使拉萨市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以上。同时走遍了几乎所有的敬老院和养老院,为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西藏偏远的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差,他每次下乡的时候,都特地带上一个医药箱,买上几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雪中送炭。1992年,拉萨市发生地震,孔繁森抚养了3名因地震而失去父母的孤儿。并经常用自己的工资来资助生活贫苦的藏族群众。所以,经常不到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所剩无几了,他又悄悄地跑去献血。在一年时间里,他先后献血900毫升,并把所得的营养费900多元全部用于3个孤儿的生活补贴上。孔繁森在50岁时,以身殉职。人们称他为“领导干部的楷模”、“九十年代的焦裕禄”。
毛泽东倡导“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领袖。人民在毛泽东心里是至高无上的,也是他始终不渝的信仰。他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境界与追求。他书写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永久地镌刻在被誉为第一国门的新华门。身处人民群众之中,如鱼得水,毛泽东显得是那样开心。在谈到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毛泽东常用这样的比喻:“水里可以没有鱼,但鱼儿却永远离不开水。”鱼水关系是什么呢,水里可以没有鱼,但是鱼却不可离开水,所以用这比喻老百姓跟他的关系,比喻党群关系。历代统治者,形容自己和老百姓的关系的时候,都是水和舟的关系,那个舟是在水上,水是载着舟的,舟还是浮在水上的,就是说封建的统治,它可能还是在老百姓之上。而主席把自己比作为鱼,就说我永远离不开你,但你可以没有我,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非常深刻的。出身于农民家庭的毛泽东,始终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情感。从延安到北京,毛泽东保持着一些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穿了多年的衣物舍不得扔掉,总是缝缝补补再穿,饮食习惯也不大讲究,听到农民受苦就掉眼泪。1942年6月3日,天正下着大雨。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县长联席会议,会场突然遭到雷击,延川
县代县长被雷电击死。事后,一个农民说:老天爷不睁眼,咋不打死毛泽东?保安部门听说后极为震惊,要把此事当作反革命事件来追查。毛泽东知道后,急忙制止,他说:“你们倒是应该去调查一下老百姓为什么会骂我们。”调查的结果是,由于边区军政人员太多,征收的公粮太多,老百姓负担过重,群众中产生了不满的情绪。通过这件事,毛泽东开始反思党的政策,决定实行“精兵简政”。毛泽东还亲手书写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题词。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就这样开始了。
第四篇:缅怀革命先辈
缅怀革命先辈,感悟幸福生活------记三合镇中心小学四年级开展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
为悼念革命烈士,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加强少先队员的思想道德教育,4月2日,三合镇中心小学四年级去往烈士墓开展了“缅怀革命先辈,感悟幸福生活”为主题的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
中午12点,三合镇中心小学四年级全体少先队员穿戴整齐,佩戴红领巾和白花,怀着对烈士无限崇敬的心情来到烈士陵园。
少先队队旗迎风飘扬,全体少先队员向革命烈士肃立、敬礼,并向英雄纪念碑敬献白花。葛老师介绍了革命烈士生前英勇献身的光辉事迹,教导少先队员们少先队员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少先队代表许睿宣读了少先队员誓词,并代表全体少先队员表达了要祖国的决心,做一个理想远大、品行端庄、学习优良、身心健康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全体少先队员深深鞠躬,面向英雄纪念碑默哀,表达了对烈士的敬意与怀念。接着,崔寅生校长进行了发言,他希望少先队员们要牢记历史使命,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练好本领,时刻准备着,担负起国家的责任,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少先队主持人周雅宣带领队员们庄严呼号“时刻准备着!”坚定的呼声响彻长空,在队员们的心中激起浪花,汇集成流,奋勇前进。
本次活动朴素庄严,肃然有序,不仅缅怀了烈士,祭奠了英灵,更是一堂生动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激励着少先队员们继承先烈遗志,勤奋读书,报效祖国,使队员们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明确了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做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第五篇:读革命先辈李大钊
读革命先辈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的读后感 作文范文,读后感作文范文。李大钊的这篇短文,不满五百字,却是充满诗意的散文诗,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终身的宣言书,是鼓午人生前进的冲锋号。全文虽短,却是作者革命人生的全透露,一身正气的整个人格的全展现。作者赞颂祖国和激励人民的伟大精神使用了“雄健的精神”,实质正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一种坚定的理想和一定可以克服困难的信念。而“浊流滚滚”,“一泻万里”又表现出作者对中国人民的一种期待,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与期望。“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的事”这句话,更是画龙点睛地表现出作者李大钊在中国陷入困境时的一种高尚的、令人敬佩的乐观主义精神。中国的历史确实是一条坎坷、曲折的长河旅途。中国艰难的国运中,却孕育出许多雄健的国民。屈原、苏武、司马迁、杜甫、岳飞、陆游、文天祥、鲁迅、李大钊、彭湃„„等系列人物,他们勇敢,坚强,爱国爱民。虽然生活在一个黑暗的世界里,但他们执意寻求光明,如日之升,如月之恒。他们坚信只要努力,敢于挑战自我,太阳一定会在东方大地升起,光明就一定会来迎接自己。只有在这段旅途中挑战的人,才能够感受到这是一种雄壮美丽的情趣。只有在那善良、勇敢的他们心中,才指点出真正的光明在哪个方向。也许到死,他还没有感受到光明的实味,但他会将自己的使命、精神已传于下一代。星星火炬,点燃了千万颗雄健国民的心。先烈们在艰难中创建国家的思想,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代表着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他们汇成一支雄壮高昂的生命交响曲,在万里长河,在空旷辽远的历史殿堂中回响。他们虽然离我们远去,但将永远活在有灵性、有良知、有追求的后人们心中。先人裁树、后人乘凉。先烈们已付出了许多许多,我们后人已经收获了大量大量。当前,我国的GDP总量已达世界老二,但贫富差距却拉大,社会阶层分化,流动加速,利益多元,新老矛盾叠加交织,社会问题不断涌现,社会转型、社会管理的任务千头万绪、复杂繁重。总之,现在的社会矛盾确实很多,而且还比较尖锐。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某些地方的工作中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政治思想工作灵魂淡化了,优秀的革命传统教育不讲了。加之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潮的影响,旧的封建残余思想泛滥,许多解放后绝迹的东西,死灰复燃了。什么“共产主义渺茫论”、“社会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颇有市场。总之,在精神思想方面存在着种种丑恶现象,急需改变、急需转型。作为群众的思想问题,领导的责任不可避免、必需担当。打铁更须自身硬。特别在市场面前,在金钱面前,希望我们更多的党领导干部确实需要具有清醒的认识,更要发扬
读革命先辈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的读后感 作文范文,读后感作文范文。先辈的“雄健的精神”,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人生观与幸福观。更要倡导“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勇气期望,以清正廉洁的正气远离铜臭的侵蚀。更需要要坚持“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的事”的高尚情操,以公仆之心、党员本色,为人民群众做出更多有益的工作。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诺言,切实做到要把广大群众最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切实做到遵从人民的意愿,服务于社会,把经济增长,民生改善,污染治理,公平彰显,合理分配,房价医改„„等等落实到实处、落实到明处,使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受到保护和尊重。我想:有了坚持公平的原则上的民生发展,必将可改善人民生活,必将可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必将可促进生产力的真正发展。转载《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作者李大钊原文欣赏: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
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原载1928年12月20日<新民国>第1卷第2号)作者简介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7年入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赴日本,就学于[1]。1916年回国,任北京《晨报》主笔。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嗣后,对党的建设,工人、学生运动,统一战线,均有重大贡献。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平(现北京)。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
这篇短文一共五段。第一段,说明人类历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艰难险阻的境界。第二段,以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长 江大河有时在平原上一泻万里,有时却在丛山叠岭中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亦复如是”。在这里,与第一段相呼应,第一段讲的是“历史的道 路”,这里讲的是“民族生命的进程”,是一致的。第三段,以旅途征人以冒险为美趣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旅途征人“走到崎岖的境界”,“愈能感到一 种冒险的美趣”。而“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这段说明人类在历史上只有经过艰难曲折,奋斗流汗,才能深切体验到奋斗的意义,成功的乐趣。第四 段,从上文泛论“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和“民族生命的进程”,谈到“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中华民族现在正逢崎岖险阻,它让奋 斗者有机会领略奇绝壮绝的景致,“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另一层是说,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在这里,把艰难的国运与 雄健的精神联系起来,点出了题目。第五段,照应第二段,以扬子江、黄河比喻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黄河遇见沙漠、山峡,都能一泻万里,我们民族的前进的 脚步是任何力量阻挡不住的。作者号召大家“拿出雄健的精神”,“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这“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总观全文,作者层层推理,得出结 论,让人信服。在推理过程中,层层设喻,饱含感情,使读者受到感染。概括起来说,作者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问题研究 1.关于这篇文章的背景资料。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有
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 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 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2.关于比喻的运用。这篇文章通篇使用比喻,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使作品的意蕴、文字的含义同时丰富了起来。本文的比喻处处可见,用长江 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 发展;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 民族的光明前途。读者看到,作者在说理,在鼓动民众;又在抒情,抒发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比喻的运用,使作品中的一些语言具有多重的含义,如“道路”“境 界”“旅途”“征人”“崎岖险阻”等,既有本义,也有比喻义、引申义,意味隽永,值得反复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