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查对制度在供应室工作中的重要性探讨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306-01
【摘要】目的 探讨查对制度在供应室工作中的具体的实施方法及临床重要性。方法 根据国家卫生部对供应室的各项要求,对我院供应室实施标准化查对工作流程,回顾性分析总结查对制度在供应室工作中的重要性及临床意义。
结果 我院通过实施消毒供应室标准化查对工作流程,加强各区及各科室协调工作,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未发生供应室查对错误
结论 实施消毒供应室标准化查对工作流程是确保无菌物品质量,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供应室; 查对制度; 工作流程;重要性
供应室是医院消毒、供应无菌医疗用品的科室,是医院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医疗用品的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供应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质量都会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院内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其中医院管理不当、查对不严格及医院内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格都是其中的原因。可见查对制度在整个供应室的流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供应室合理布局、查对严格、流程规范是避免交叉感染、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保障顺利供应的前提条件。其核心为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我院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标准化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查对制度实施必要性与可行性 查对的实施是供应室各项工作的源头与开始,随着医疗市场需求化的加大,消毒供应室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广泛使用也使得消毒供应系统管理尤其是查对制度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和合理化的实施成为必要。
1.2 查对实施
1.2.1 严格的规章制度保障:查对工作的条理化、制度化能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效预防控制院内感染。制定并切实按照卫生部规定的供应室工作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执行,并遵守物品的洗涤、包装、灭菌、存放制度、质量检测制度。1.2.2 供应室合理布局设置 无菌间按照《消毒隔离制度》[1]规范操作要求由专人管理,不可随意进出。污染区由专人回收清点、核对、登记污染物品,对污染台面、车辆、自来水龙头等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2次/d。
1.2.3 加强供应室消毒管理是关键 严格要求洗涤、包装、灭菌。消毒灭菌期间严格按照灭菌程序,做好灭菌效果的检测,每锅记录压力、温度、时间、灭菌效果及操作者。每月做生物试验和热源测定,坚持日常性灭菌质量检测,无菌包外贴3 m胶带,包内放化学指示卡,通过观察化学指示卡的变化确定灭菌效果。
1.2.4 落实规定,贯彻执行力 落实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管理办法》。对一次性医疗用品执行就地毁形、消毒,集中销毁的原则,由专人回收等量发放并登记,回收后集中送往指定的专业机构做到无害化处理[2]。对购进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三证”齐全,物品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距天花板≥50cm,每批物品经监测合格后,方能进行发放。
1.2.5 重视与临床科室的沟通 与临床各科室保持常态化联系,保证临床需要,在查对的源头与过程中检查遗漏。
结果
我院通过实施消毒供应室标准化查对工作流程,加强各区及各科室协调工作,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未发生供应室查对错误,在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面,提供了设备基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讨论
医院承担医疗的主体是一线临床科室,因此供应室在管理上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但由于供应室在医院承担的是后勤保障的角色,直接承担临床无菌物品供应,临床各种手术、治疗、换药所需无菌物品均由供应室提供。供应室查对制度的执行力度与程序的完善将直接影响到无菌物品的质量、数量。因此,查对的实施在供应室的工作流程中具有显著的地位。
医院消毒供应室合理布局及工作流程的完整统一化是避免交叉感染、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保障顺利供应的前提条件。标准化工作流程是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近年来我供应室通过标准化查对流程设计,完善各项消毒管理制度,有效地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感染率明显下降。说明合理的布局规范的管理及严格的查对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在查对实施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实施标准化的流程中,首先在建筑布局和区域划分应根据医院感染与控制的原则,符合医院建设标准的规定,并结合医院长远规划发展。其次发放无菌物品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检查无菌包的品名、灭菌日期、无菌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等,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实施无菌物品召回制度。在管理环节上,应努力使流程在查对前、中、后实施有效监控和管理。通过查对的严格实施,我院消毒供应室形成了由分散供应到集中供应的管理模式,优化了资源配置,更大效能的发挥了作用,从而为临床各科室提供了高质量的、满意的、数量无误的放心无菌物品。
综上,实施消毒供应室标准化查对工作流程是确保无菌物品质量,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供应消毒间的标准化可以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满足临床科室工作的需求,发挥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的支持、保障作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第二篇:供应室查对制度
供应室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
1、执行医嘱前要认真核对,对有疑问的医嘱问清无误后方可执行,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或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应当及时向开具医嘱的医师提出,必要时向科主任或护士长汇报,执行后及时签执行时间及执行者签名。
2、抢救病人时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护士须复诵一遍再执行,且保留用过的空安瓿,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
3、值班护士除核对本班医嘱外,还必须核对上一班的所有医嘱。
4、医师重整后的医嘱,须经二人核对并签全名。
5、每周至少大核对医嘱二次,护士长必须参加大核对医嘱,并做好记录。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对:对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有无沉淀、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无双批号及标签不清的药品,不得使用。
3、摆药后,须经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易发生过敏的药物,给药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5、发药、注射时,若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无误后方可执行。
三、输血查对制度
1、核对输血医嘱;查血袋上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和溶血,血袋有无裂缝。
2、查输血申请单上供血者姓名、血型、储血号与血袋上是否相符,交叉报告有无凝集。
3、查病人的床号、姓名、血型、住院号、储血号及输血量。
4、输血前必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5、输血完毕,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留一天,以备必要时检验。
四、饮食查对制度
1、每日查对医嘱后,以饮食单为依据,按饮食单核对病人床前饮食卡,对姓名、床号及饮食种类。
2、发饮食前,查对饮食单与饮食种类是否相符。
3、开饭前,在病人床前再查对一次。
五、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1、术前准备及接病人时,应查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
2、查病人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血型及配血报告,有关化验等。
3、手术前再次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左右)。
4、查无菌包灭菌标识、包内无菌指示卡,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5、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及缝合前清点纱布、纱(棉)球、器械、缝合针和线轴数;术毕,再清点一次。
6、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填写病理检验单送验。
六、供应室查对制度
1、包装器械时,查对物品是否齐全、配套,性能是否完好,清洁度是否符合要求。
2、器械、敷料消毒灭菌完毕,查对是否注明消毒灭菌标识、固定位置放置。
3、发放各类灭菌包时,查对名称、数量、灭菌标识及有效期。
4、收各类器械包时,查对名称与物品是否相符。
5、到供应室拿取无菌物品时,要查对无菌物品的名称、灭菌标识、有效期及数量。
第三篇:护理查对制度的重要性
护理查对制度的重要性
手术室
莫若男
护理查对制度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制度,是护理临床工作的重点之一,是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是前辈护理人员多年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包括每一个环节和步骤。因此,我们护士工作中应该严格执行。
护理查对制度实施的正确与否、严密程度如何,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手段。临床护理工作中查对制度的掌握执行与落实与否,关系到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护理安全与核心制度落实密切相关,是医院护理工作有序开展的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是确保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投诉的最佳措施。有文献报道规范操作及完善制度可使护理差错下降41%,加强护理管理和安全教育可以使护理差错下降33%,可见护理查对制度的执行在临床护理中是一刻也不能松懈的。
有了好的制度不等于落实,关键看是否形成习惯是否流于形式。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而查对制度不仅能保护患者,也能保护我们护士自己。因此护士要经常提醒和强调查对工作的重要性,经常查对落实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督促大家严格遵守。使护士增强查对意识,责任心及自觉性,工作中养成多查、多问、多观察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刚上岗的年轻护士,让每一个护士都能自觉自愿认真贯彻执行查对制度是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护士长期在一个科室工作,易对一些常用药物名称、剂量和用法,在大脑中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记忆,当再次出现与此相似的药物时,就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应该是这种习惯式用法及剂量,易形成一种不良的定势思维,很容易造成习惯性印象错误,而通过两人核对打破不良的定势思维,能有效减少了差错的发生。
另外,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也可以对制度的落实,起到辅助作用。对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而出现的差错事故登记在册,让本人加强学习,作出书面报告,并扣发部分奖金;而长期工作无差错的护士则进行奖励,并予以表扬。出现的差错事故在科室会议上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加强护士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护理缺陷防范意识也至关重要。如定期对《医疗护理缺陷的防范与处理》《医疗事故处理条理》等的学习和知识讲座。
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部分媒体的负面报道,以及医疗费用的高昂,都加剧了医患关系的恶化。因此,要注意防范和解决纠纷,维护患者权益,密切护患关系,不断加强病房的安全管理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第四篇:护理查对制度的重要性
护理查对制度的重要性
外一 王琳
护理查对制度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制度,是护理临床工作的重点之一,是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是前辈护理人员多年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包括每一个环节和步骤。因此,我们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坚决认真贯彻执行。护理查对制度实施的正确与否,严密程度如何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手段。临床护理工作中查对制度的掌握执行与落实与否,关系到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护理安全与核心制度落实密切相关,是医院护理工作有序开展的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是确保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投诉的最佳措施。护理查对制度的执行在临床护理中是一刻也不能少的。
有了好的制度不等于落实,关键看是否形成习惯是否流于形式。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而查对制度不仅能保护患者,也能保护我们护士自己。因此护士要经常提醒和强调查对工作的重要性,经常查对落实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督促大家严格遵守。使护士增强查对意识,责任心及自觉性,工作中养成多查、多问、多观察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刚上岗的年轻护士,让每一个护士都能自觉自愿认真贯彻执行查对制度是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护士长期在一个科室工作,易对一些常用药物名称、剂量和用法,在大脑中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记忆,当再次出现与此相似的药物时,就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应该是这种习惯式用法及剂量,易形成一种不良的定势思维,很容易造成习惯性印象错误,通过两人核对打破不良的定势思维,减少了差错的发生。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注意防范和解决纠纷,维护患者权益,密切护患关系,不断加强病房的安全管理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
第五篇:血液透析室查对制度
血液透析室查对制度
1.透析管路及透析器由治疗班负责按床位摆放,主班护士负责查对床号,姓名,透析器,管路消毒情况及包装有无破损和漏气。
2.接机前查对病人姓名,血路管消毒冲洗情况,透析使用正确与否,超虑是否归零,各种治疗参数选择正确与否,血流量选择正确与否。
3.接机后检查,血流量选择正确与否,血路管各个夹子是否打开,各种治疗参数:透析方式,时间,超滤,血流,抗凝剂使用与停止时间,透析液是否正确,超滤和肝素开关是否打开。
4.透析过程中巡查,机器运转是否正常,透析液使用是否正确,血管通路有无异常,病人各种生命体征是否正常。
5.透析结束前检查,本次治疗是否完全达到要求。
6透析结束后检查,血管通路处置是否妥当,本次治疗参数选择是否适合,下次治疗有无改进。
7.透析过程中用药由治疗班和主班护士查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用法。
8.透析过程中输血由治疗班和主班护士查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与输血单是否吻合,血液是否过期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