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基层中历练 在创先中成长--千名干部下基层心得体会
在基层中历练 在创先中成长
自第三批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开展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置身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深深被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所鼓舞,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所感动,在服务群众中提高自己,在推动发展中锻炼自己。就结合这一段的工作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定位角色,明确职责。作为被选派到下基层工作组成员,应立足农村、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将自身置身于广大的农村天地之中,察民情,解民意,认真倾听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群众服务中赢得信任,加深感情。同时按照自己的工作职责认真开展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深入田间地头,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忧。认真落实好农户访谈制度。
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充分发挥下基层干部的自身优势,从解决农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和农民群众心贴心交流,手拉手帮扶,为农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帮助农民群众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获取信息、提供技术物资等。通过自身努力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树立了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进一步拉近。
三、开展民情访谈,畅通民意渠道。深入村社院落,田间地头,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打通民意渠道。通过民情访谈,将农户的家事、苦事、愁事以及对村集体的意见建议进行详细的登记,然后对症下药的解决实际困难。通过走访农户,与农民心贴心交流,使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丰富自己。
四、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矛盾纠纷。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的和谐环境,一切将成为空谈。当前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较多,维稳工作相当繁重。下基层干部要深入排查各类矛盾纠纷,认真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之中。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
五、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丰富基层文化市场。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精神”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使党员干部受教育,基层组织建设上水平。进一步繁荣乡村文化市场。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认识深入创先争优活动的重大意义,不断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为农村谋发展、破难题,以高度责任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工作,不遗余力的把基层的各项工作推向正确的轨道上来,努力开创农村的新风面貌。
六、加强农民的学习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弘扬科学、破除迷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因此,可利用学教活动、板报、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和经营方式,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和致富勇气,可通过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消除不和谐的因素,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此次“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使我在基层中锻炼了自己,增长了才干,收获了一笔不菲的人生财富。我将继续努力做好此次实践活动,更好的服务基层,对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二篇:在历练中成长
成长在每一次历练中
——漯河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总结
罗冬娜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苦尽甘来的收获才最珍贵。
—— 娜娜
2016年5月9日,我接受了一项从没接触过的任务——“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技能大赛,10—11日培训,12日比赛。在市里的素质比赛还没有降温之际,又受命于危难之时,难就难在我对此一无所知,关键是不能知难而退,干吧!对自己也是个挑战,时不我待马上行动:挑学生、找资料、看视频„„晚上加班加点,凭我个人的理解指导学生,先对这个项目做个整体了解,为去食品学院培训做个准备。
经过第一天的培训我们感到压力太大了,学生茫然,老师困惑,这根本和我们学习的专业风马牛不相及嘛,晚上回到学校我们赶紧调整方案,让李耀民老师推荐两名学习电子的学生加入,这样第二天的实战操作中,我们也把所有的设备器件安装完成,计算机调试这一块儿李金成同学认真、虚心,不会就去看食品学院学生的操作,并积极向他们请教,一天下来学生累得话都不想说,我想让他们歇歇,可他们却说:“我们还得回机房练习调试,不然明天的比赛心里没底。”我打心眼儿里感谢我们的学生,困难面前勇往直前、不言苦不言累不言退,这种精神太可贵了。比赛当天分两个赛场,一个小组在外等待,其他学校的学生都在玩手机或是出去转着玩,而我们的赛手一直都在看资料、图纸,研究内容和细节,这点我很是欣慰。
通过这次培训和比赛我感悟颇多:
第一,我们的学生顽强、坚韧。从什么都不懂到能熟练地安装、调试,这个项目培训两天就能达到这种程度,实属难得。一组三人配合默契,速度和精确度真令人叹服。这也反映出,边理论边操作的确能快速增强技能,同时在实战中能及时发现并立即解决问题,操作过程不用记忆就能熟练。
第二,我们的学生求知欲强,不怕吃苦。在食品学院一呆一整天,没有休息(除了吃饭),你累了我干,我困了你操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忙、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在学习过程中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学习了不少设备安装与调试的技能,而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也学到了计算机程序是如何控制元器件的,他们相互求知、共同探讨。
第三,教学相长,学无止境。在培训与竞赛过程中,我也参与其中,体味到学生的忙碌、紧张与辛苦,更体味到比赛是学科跨越的最好的契机,单一学科知识在社会应用领域中实在是展不开手脚;学科交叉、知识交错、技能交融的培养模式势在必行。今后的专业开设、课程开设也应当往这方面渗透,引进一些实用技能课程,专业教师也相应交叉上课,让学生学习到生活中实用的技能操作,让知识离我们的生活不再遥远,学以致用。第四,专业发展要以老带新、形成师徒模式。今年培训过的学生就是明年的师傅,以他们的技能、知识和经验来引导和带动其他的学生动起手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第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要有专门的专业实习场所和设备。专业的学习尤其是专业技能的学习,没有专业性的实习场地出不来成绩,练习与实用不接轨,学生也只能是瞎捣鼓。俗话说: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实战很重要,与生产实际相对应的模拟实战尤其重要。智能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应用到各个领域如智能商超、智能家居、智能化养殖、智能化花卉培育等等,都离不开实习场所与设备。学生边学习边练习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地技能训练,走向社会也将成为有用人才。
每一次蜕变都是痛苦与艰难的,但是蜕变后的美丽也是让别人羡慕的。付出就有收获,每一滴汗水都蕴含着艰辛,阳光总在风雨后,笑到最后才最灿烂。
我们在历练中成长,我们在成长中顿悟,我们在顿悟中成熟。我们对漯河二中专的未来充满期待!
(责编:张娟娟)
第三篇:《在课堂中历练,在团队中成长》心得体会
文昌市龙楼中心小学师德培训作业
《在课堂中历练,在团队中成长》学习心得
文昌市龙楼镇中原小学
朱云玉
今天,观看了吴琼老师《在课堂中历练,在团队中成长》的讲座,我深有感触。特别是于漪老师的“一课三备”,(即:一备:不使用任何参考资料,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写好一案;二备:通读大量的教辅资料后,在一案的基础上形成上课教案;三备:课后根据课堂实际调整教学策略、知识的重难点、教学的方法形成三案。)和顾泠沅教授的“行动教育”模式和团队合作的讲述。
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是培养热爱祖国、乐于奉献的创新人才。新时期决定着新的教育,教师要站在新的起点,不辱时代和人民的重托。怎样的教师才能称之为合格的教师呢?那就是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才能使自己不断地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继续学习。学习不仅是教师丰厚文化底蕴,还能使教育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内在的感染力。
1、在学习中不断成长。知识是无限的,每一个人掌握的知识都是有限的,现在社会发展速度较快,我们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很多都会随着社会的进步慢慢的被改进和淘汰,我们教师更应该不断的学习。面对时代的“变化”,只有不断地扩充、更新知识储备才能从容应对复杂的教育教学中的每个环节。现代社会是日新月异的社会,而农村教育教学信息滞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教学需要反思,反思才能提高。只有具有反思习惯的教师,才会迅速成长。因此,教师上课以后必须要进行反思。课堂中教师是否教得轻松,学生是否学得愉快?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否都讨论透了?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率如何?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学生的哪些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哪些表现在教师的预料之外?为什么会这样?学生的练习中,有哪些是属于基础题,有哪些是属于提高题?学生解答得怎样?”总结之后再进行新的实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就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使得教学效果更好,如何解决,这些都要进行反思,以做到“打一仗,进一步”。
3、在团队交流中成长。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通过反思教学,教师能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回忆、思考、评价,做出新的计划和行动,从而改进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素质。但教师个体的经验反思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是有限的,教师只有在团队中真诚地交流、互动和合作,在争论中畅谈自己的思想观点,在理念碰撞中发现别人的真知灼见,会使得我们对问题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会使一些主题和思想在我们的心中深深地扎根。,通过在团队的分享和交流,深化了自己的认识,丰富了自己的内心,获取教育力量的源泉,在团队中共同成长。
总之,我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充足自己,把握每次的学习机会,让自己在课堂中成长,在团队中成长。
文昌市龙楼中心小学师德培训作业
学习《正师德,树师风》的心得体会 文昌市龙楼镇中原小学 朱云玉
今天,学校组织观看了《正师德,树师风》的视频。通过学习与讨论,我受益不浅,感触颇多,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下面就简单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平凡却又神圣的事业,那么我们就要忠于人民的教育,热爱学生,积极进取,把教书育人当做一件自我人生事业来追求,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评书里的“张姐的一天”中的张老师,就是这样一位用自己的生命去挚爱教师职业的老师。我们作为教师就应该要向张姐学习,学习她这种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既然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我们就应该至始至终地去爱这个岗位,去爱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的教育事业而奋斗。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也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三、尊重、热爱学生。
“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做到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虽然我无法象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却可以象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但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老师们对学生如此关爱,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青少年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
四、加强学习、提升教师魅力。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修品练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是学生瞩目的焦点和榜样,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我修养,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和楷模。教师要重视修品练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和工作魅力感召和吸引学生,起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师要进德修业,为人师表,获得学生的爱戴敬重,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优秀老师们对教学的改革告诉我们:教师除了要修品,还要练功。要勇于改革和实践,探索和创新,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去引导学生学会发展。
今天,我看了《在课堂中历练,在团队中成长》的讲座,感觉真好,收益很大。其中指导了教师的怎样备课、怎样说课,怎样评课,怎样上课。这些都是我们当教师的必须要面对的“活”。还有教师的成长轨迹,当然不要想要完美,但过程要有点真付出。
如何上好一节课呢,于老师提到了“一颗三备”,第一次备课,用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教学理念,对教材的理解,自己不要用任何的参考书,写一篇教案;第二次备课,要找资源,找有关的书,进行多次多层次的阅读,写出上课的教案;第三次备课,要根据自己在上课的实践,根据自己的课后反思,补充新的教案。第三次写的教案是积累上完课以后还要教师反思的长处,明白了自己的学生,课堂上的难点在哪里。
其次,教师备课还要学生,被学生的前提是充分的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欣赏和用发展的眼光发现学生的成长亮点。还提到了备课,教师也要知道自己,一是注重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人文素养,使自己能够站在讲台上好课。二是发挥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才能扬长补短,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三是讲到教师备课不能抄教案,一成不变,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比如教学中,教学内容、学生、教师三者要做到有机结合,和谐构建,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习了,知道了课堂是一种学生借助于外来的帮助的、特定的学习过程,因此,深入浅出,追求教学的境界。学生的学习室课堂的中心,引导和启发式教师的教,探究和交流时学生的学,引导跟探究,启发跟交流就是课堂互动。学习了本次培训,提到了教师的成长轨迹,我想随着知识经济的时代的到来,随着社会与人的发展的需要,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教师有专业修养,有专业知识与能力,还要有不断超脱自我,创造未来的本领。回想自己,我想根据自己的水平,努力工作,钻研教材,多看有益的书籍,向骨干教师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是正方向。
《在课堂中历练,在团队中成长》学习心得体会
文昌市第二小学 何霓虹
经过这次活动学习,让我有许多感受与思考,使我受益匪浅。以下谈谈我的收获与心得:
一、教师要善于学习
教师从事的职业与其他职业有着本质的区别,区别在于: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育人。如果一个教师不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教育观念、教育策略、教育方法和知识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新的变化,我想这样的教师是教不好学生的。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对教师来说尤其迫切,一个教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和人格魅力是很难获得学生的认可的。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地钻研,不断地进步,才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
二、教师要有责任心
人文精神包含许多内容,作为老师的我们,我想拥有一颗“责任心”犹为重要一个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强烈的责任感,一切都无从谈起。只有具有责任心,才会产生使命感,它是我们干好工作的动力。作为一个教师,当你站在讲台上,望着几十双求知的眼晴,责任心会让你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教师的责任心要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的工作中去体现。比如:耐心、细致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学生,平等、友爱对待每一位学生都是具有责任心的表现。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否则,误人子弟,毁人前程。作为教师要严谨治学,把教育当人生的追求,把教师这一职业当成事业来做。
三、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从这个理念出发,教育要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发展。在新的课改里,教师要做些什么呢?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教授临终前对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中国为何无法出杰出人才,我觉得重要的是要培养有创新思想的人才,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大问题”。一言以蔽之,中国需要创新教育。
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的创新学习,必须依靠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正如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所说的那样:“只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想,作为合格人民教师应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挖掘、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依靠创新型教师。
四、教师要经常进行反思
教师要及时总结与反思,着力提升。要养成及时总结和反思的习惯,及时总结和反思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我们就获得了成长。
五、教师在团队中要真诚交流 教师在团队合作中,要真诚交流。一个学校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的精诚合作,互相真诚的分享和交流,对于彼此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巨大的价值。团队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使我们成长,因为团队中我们形成了一个精神的氛围,一个心理的场域。真诚的交流所导致地思想的碰撞和交锋,会使得我们对问题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会使一些主题和思想在我们的心中深深地扎根。向其他的队员学习,取长补短。如与同事们共同读了一本书,找时间来交流和分享,这样就有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一个思想交集的空间。通过在团队的分享和交流,深化了自己的认识,丰富了自己的内心,获取教育力量的源泉。
听了研究报告,我觉得做为一线教师,不断地研究与创新课堂,以学生为本,创新教学是我们今后教学的发展方向。教师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使教育适合学生的发展,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条件。让我们和学生共同幸福、快乐地学习、生活和成长。
《在课堂中历练,在团队中成长》学习心得
文昌市清澜中心小学 韩彩虹
听了吴琼老师的《在课堂中历练,在团队中成长》讲座,我深有感 触,且深思:如何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一、教师要有责任心
人文精神包含许多内容,作为老师的我们,我想拥有一颗“责任心”犹为重要。一个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强烈的责任感,一切都无从谈起。只有具有责任心,才会产生使命感,它是我们干好工作的动力。作为一个教师,当你站在讲台上,望着几十双求知的眼晴,责任心会让你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教师的责任心要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的工作中去体现。比如:耐心、细致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学生,平等、友爱对待每一位学生都是具有责任心的表现。有责任心的教师把教育当事业来做,缺乏责任心的教师把教育当谋生手段来做,没有责任心的教师把教师这一职业当作谋私利在做。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否则,误人子弟,毁人前程。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又何必埋怨清贫与寂寞。成天怨天尤人,教育工作得过且过是没有责任心的表现,这种人是不配做教师的。作为教师要有“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的胸怀,严谨治学,把教育当人生的追求,把教师这一职业当成事业来做。
二、教师要善于学习
教师从事的职业与其他职业有着本质的区别,区别在于: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育人。如果一个教师不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教育观念、教育策略、教育方法和知识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新的变化,我想这样的教师终究是教不好学生的。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对教师来说尤其迫切。E时代的学生学习方法、习惯、途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更加广泛,知识更丰富,人格形成也变得成熟和复杂。现在的学生更加挑剔老师,他们对老师常常评头论足,一个教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和人格魅力是很难获得学生的认可的。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地钻研,不断地进步,才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
三、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从这个理念出发,教育要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发展。在新的课改里,教师要做些什么呢?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教授临终前对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中国为何无法出杰出人才,我觉得重要的是要培养有创新思想的人才,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大问题”。一言以蔽之,中国需要创新教育。
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的创新学习,必须依靠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正如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所说的那样:“只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教师要创新,必须努力实现自身的解放,去促进自身创新素质的提高,要“解放头脑”,敢为人先。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生动活泼、感情丰富、思想活跃、身心不断成长的青少年学生,知识的学习只不过是青少年成长因素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如果只把他们看作知识的容器,显然远远没有看到教育的本质。创新教育就是让青少年健康成长。
《在课堂中历练,在团队中成长》学习心得
文城中心小学 彭正飞
听了吴琼老师的《在课堂中历练,在团队中成长》讲座,使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体会一: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体会二: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体会三;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有的学生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
“在课堂中历练,在团队中成长”学习心得
文昌市第一小学
李琼仙
今天在网上学习了北京吴琼老师关于《在课堂中历练,在团队中成长》的讲座,了解了关于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一些新的思想、要求和方法。特别是文章中涉及的于漪老师的“一课三备”的做法、顾泠沅教授的“行动教育”模式和
团队合作的讲述,我从中收益颇多。
一位优秀的教师能给学生营造创设民主、愉悦、安全的学习环境,对学科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表现出过人的学科教学能力和学科专业素养,对学生的理解到位、沟通顺畅、教学机智,有爱、有责任感、有担当,表现出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这些要求不是哪一位老师一开始教学就能达到的效果,老师也是不断成的,所以每个老师都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的成长。
一、备课
要备出精品课,就必须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备课不仅是一人的行为,也可以是全科组的齐心行动,共同备课。我们每位教师挖掘自己的潜力,独立构思教案:上网查找资料,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反复推敲,几经斟酌,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同时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集体研讨,精益求精。做到“一课三备”:一备,不使用任何参考资料,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写好一案;二备,通读大量的教辅资料后,在一案的基础上形成上课教案;三备,课后根据课堂实际调整教学策略、知识的重难点、教学的方法形成三案。
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点的体现、教学过程的设想、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对等方面反复思量,看哪些地方是可以配合教学过程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力求做到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又要切实为教学内容服务。
二、团队精神
教师在团队合作中,要真诚交流。一个学校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的精诚合作,互相真诚的分享和交流,对于彼此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巨大的价值。团队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使我们成长,因为团队中我们形成了一个精神的氛围,一个心理的场域。有言道:湿柴在烈火中也会燃烧。真诚的交流所导致地思想的碰撞和交锋,会使得我们对问题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会使一些主题和思想在我们的心中深深地扎根。向其他的队员学习,取长补短。如与同事们共同读了一本书,找时间来交流和分享,这样就有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一个思想交集的空间。我们会自觉地意识到:为了能在分享交流的时候有所贡献,就理所当然地提高阅读的品质。通过在团队的分享和交流,深化了自己的认识,丰富了自己的内心,获取教育力量的源泉。
三、听课,评课。
听课,评课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艰苦的反复修正的一个过程。在评课时,大家坐到一起,坦诚相待,相互评议,相互学习,相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大家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一堂课,我们应该反思“如果我来教,我会如何教”上。在肯定上课老师亮点的同时,又进行各种教法的一一比较,哪些意见更切合自身的素质,哪些看法可能更适应将要施教的学生,这就有了比较的可能、选择的余地。从中,我们自然会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正是有了这样的对比,不仅看到了自己教法、学法、课堂生成方面的不足之处,也让上课老师更加注意自己上课时的这些方面,对大家的课堂实践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有爱心和责任心
人文精神包含许多内容,作为老师的我们,我想拥有一颗“责任心”犹为重要。一个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强烈的责任感,一切都无从谈起。只有具有责任心,才会产生使命感,它是我们干好工作的动力。作为一个教师,当你站在讲台上,望着几十双求知的眼晴,责任心会让你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教师的责任心要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的工作中去体现。比如:耐心、细致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学生,平等、友爱对待每一位学生都是具有责任心的表现。有责任心的教师把教育当事业来做,缺乏责任心的教师把教育当谋生手段来做,没有责任心的教师把教师这一职业当作谋私利在做。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否则,误人子弟,毁人前程。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又何必埋怨清贫与寂寞。成天怨天尤人,教育工作得过且过是没有责任心的表现,这种人是不配做教师的。作为教师要有“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的胸怀,严谨治学,把教育当人生的追求,把教师这一职业当成事业来做。
一次深刻的学习,促进了我的成长,我相信我会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不断精益求精,成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给党和国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四篇:在磨课中历练成长
在磨课中历练成长
平原师范附属小学王金英2012年11月23日 16:56浏览:37评论:2
指导教师 肖凡于12-11-24 23:42推荐磨课活动促进了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个人业务水平!磨课活动历练、完善了每一位参与的教师!
省专家 王爱萍于12-11-25 22:04推荐从理念的转变,到课堂的落实,从有效的教法,到深刻的反思,磨课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对今后日常教学也要研磨与雕刻。
伴随着远程研修学习的深入,我们进入了最后环节的冲刺——研修课例打磨。在这次活动中,大家忙碌着、快乐着,收获着。
首先,磨课能促进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材,保证课堂的有效教学。对于磨课教师来说,磨课过程中,对教材理解的辩论,对相同教材见仁见智的理解,其实也就是教师深刻理解教材的过程,参与磨课的教师对同教材的不同理解,执教者可以取长补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益。
其次,磨课能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磨课活动的开展,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深入互动交流的平台。给予教师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锻炼成长的机会,办公室里,磨课成了教师的话题。磨课有个人思考的结果,也有教师群体的智慧,只有思维的碰撞才能闪出明亮的火花。课前与学生的谈话,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如何导入,才能让学生尽快投入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去;重难点的突破,该用哪种方法更合理有效;教师的语言如何做到精炼适度;拓展的环节该如何深入……这些都是我们磨课时所要考虑的问题。
再次,磨课,“磨”出了教师关注细节的意识。这次活动,我们最大的收获是通过磨课,教师更关注细节了。磨课中,教师由原先对教材整体粗枝大叶的把握,到后来关注到设计的每一个细节,细到教师的每一次引导,细到教师的评价语言。我想,教师这一意识的形成是本次活动中最大的收获。“细节决定成败”,这是我们不容忽视的。
通过磨课活动的开展,我认为磨课应着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历炼。
1、重“磨”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正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将两者相互配合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在磨课中,把握这个理念是前提,是我们磨好每一节课的准绳。因此,在平时的磨课中,首先我们要吃透教材中哪些内容需要我们教师去引导,哪些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该放手就放手,尽量的不多讲。
2、重“磨”教法
在磨课的时候,磨课的教师分别阐明自己的教学设计,参与教师站在自己和学生两个角度上进行商量与补充,发言的中心定在如果我来教,我会如何教;如果我是学生,我该会说怎样上,各种教法一一亮相,哪些意见更切合执教者自身的素质,哪些看法可能更适应将要施教的学生,这就有了比较的可能,选择的余地。我认为,在磨课中教师已经经过了自己的充分备课,整个的教学流程无须再进一步的深入雕琢,重点应放在本节课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对于重点难点的问题如何去教,采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师可以利用很少的时间进行切磋,找到得以解决的办法。
3、重“磨”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磨完一节课后,参与磨的教师要从课堂教学上的不同角度进行教学反思。我认为,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对课前磨课时产生的思考,课堂上教师使用的方法,课堂上及时生成的问题等及时的进行反思,有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有助于改进以后的课堂教学。
“好课”不仅是每个老师的追求,更是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有精心打磨好我们常态下的每一节课,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打无准备的仗,不上无准备的课,鲜花与掌声永远青睐有准备的人
第五篇:在历练中成长 在学习中收获
在历练中成长 在学习中收获
——有感于小学语文老师的课内比教学 长堰堤小学 郑艳 猇亭区教研室 董亮
“课内比教学”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我深深感触到这不仅仅是一个活动这么简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老师们精心地准备,化压力为前进的动力;团队打磨,体现各自学校的教学理念;精彩纷呈的上课、议课,现场书法展示,更是给我们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犹如醍醐灌顶,让我回味无穷„„
一、语文课堂,诗意的课堂。
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回归,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学,必定是诗意的语文,一切风格鲜明的语文教学,无论素朴还是绚烂,无论激情澎湃,还是理趣盎然,无论散发着平民气息,还是充满了贵族气质,在它们之上,必有皎皎如明月、灿灿似星辰的诗意,流布其间、充盈内外。
置身于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课堂上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细细咀嚼,品味,那诗意的课堂,那灵动的思维,那精巧的教学设计,那或低吟轻唱,或婉转激荡的教学语言,此时也如灵泉一般流进了我的心胸。
课堂上,老师披文入情,与文本亲密接触。老师首先用文本打动学生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情动辞发”,让字词话美丽,让语言有魅力,诗情画意的课堂得以呈现:老师与孩子携手徜徉在美丽的世界,欣赏雪地里的美丽脚印,倾听青蛙与小鸟的对话,品味詹天佑的爱国情怀,享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感受人类与动物的和谐共处,让我们观课者仿佛置身在诗意的殿堂里,梦里语林醉墨香,蕊寒枝瘦赏芬芳。作为其中的一员,我觉得受到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
二、语文课堂,生活的课堂。
“生活有多广,语文的天地就有多广阔。”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我们学习语文知识的舞台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换言之,学好语文也不能只停留在课堂教学这一狭小的天地中,而要走向无限广阔的课外生活,把生活中的语文巧妙地引入课堂教学中来,使我们的语文课成为理论性、实践性、生动性、趣味性十足的展示平台,使所学知识真正起到学以致用的作用。
善于抓住文本,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巧妙地进行字词句的理解和训练。如朱老师执教的《浅水洼里的小鱼》,在学习理解“困”字时,老师让学生观察字形,让学生明白“哦,课文中说的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就是水洼就像一个圆圈为住了鱼儿,鱼儿深陷其中出不来。”
石老师执教的《少年闰土》,在谈到“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时,学生联想到现在的我们不也和鲁迅一样吗?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就被打开了,这不就是生活中的语文吗?引导学
生亲近生活、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使得所学的语文知识更具直观性,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后来,我回到学校执教这一课时,也学习了老师们做法。如在理解“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那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时,鼓励学生说出了很多稀奇的事,由此体会出“我”的羡慕、向往、惊奇、喜悦、甚至有些失落的复杂心理,从而进一步领会了“高墙上四角的天空”,闰土的生活是不是现在的学生也向往的生活了?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真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想这就是“比”带来的效果吧。
“课内比教学”活动让我懂得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是非常妙不可言的,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我们的课堂不再沉闷,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老师指导学生与生活有机融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
三、语文课堂,书声琅琅的课堂。
语文课堂,书声琅琅。这才是真正还语文以本真!听了几位老师的课,老师们以读代讲,读的形式多样,精彩纷呈。有个别读、同位读、小组读、给好朋友读、分角色读、挑战读、师生合作读、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等等,学生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读出了自己的体验,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享受了审美的乐趣。
并且读的层次明显,首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在此基础上读流利,最后引导学生读出感情。尤其是刘老师执教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在这一点上更胜一筹。她让我们看到了学生读不好时的耐心指导,不厌其烦地教,不惜花时地等待,以至于步步为营,生成更多精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换言之,就是要通过学生的朗读来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重点语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在此过程中学习语言,培养语感,进行人文熏陶。郭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儿是让别人看的》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了解德国的风景和风俗特点。教师在教学中紧紧抓住重点句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优美词语,反复品读、感悟,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德国街道鲜花盛开的迷人景象,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师引读让学生的朗读上升了一个高度,想象当季羡林先生重返故地沐浴在花海中的感受和心情时,学生完全融入情境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就把这种美读出来,达到了朗读训练的目的,最后背诵积累。这一环节教师在朗读训练设计上层次清晰,由浅入深,不仅进行了朗读训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作为语文老师敢于下水,用深情并茂地朗读,为学生示范、引领,学生在老师的感染下,朗读水平得到提升,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朗诵会。
四、语文课堂,对话的课堂。
正如上课老师课堂所言:“优美的图画就是优美的诗句,优美的诗句也能变成优美的图画。”那么,怎样引导学生由话到画,再由画到话呢?那就是如何构建对话的课堂
了。老师们善于将文本中静静的语言文字转化成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活跃在学生的心灵。陈老师在上《雪地里的小画家》时说:打开窗户,你看到白茫茫的一片,整个大地盖上了厚厚的白雪,这时你会说什么?“下雪啦,下雪啦!”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来,那种兴奋感,冲动感,就不言而喻。这样学生自然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产生了自主学习课文的欲望,朗读也就水到渠成。然后陈老师出示了生字“啦”,引导学生用“啦”来说话,并且让孩子读准字音,明确这个字要读轻音。既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学好了生字,真是一举两得。
朱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善于营造浓浓的文本磁场,引领学生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文中景物对话,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呵护每一根思维的幼芽,让学生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作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共振、情感的激荡、精神的陶冶、智慧的提升。我不禁发出这样的赞叹:“妙哉!潺潺兮若流水!”
回顾这次活动让我想到了“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作为老师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教教科书。只有大量地读书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追求课堂高效,秀出自己的课堂精彩,同时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要勤于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定会探索出适合新课标要求、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的最好教法。
收获之余,我想,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开展,给我们每位老师带了来感官与视觉上的冲击,也给我们心灵深处一次重新洗涤后的翻新。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使我在专业发展的迷茫与困惑中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我们将在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在反思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把收获沉淀,慢慢渗透思想,落实到教学之中,我们将以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努力把握前方的路,除了做好手头上的每一份工作,还要紧跟时代潮流,我也会紧紧跟随着大家的前进的步伐,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努力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