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字校园培训心得体会
数字校园培训心得体会
宁化县民族学校
雷荣标
在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数字化学习方法与技术.我们还接触到了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接触到了开动大脑和启动记忆等书籍,不但开阔了眼界,还学到了很多知识。
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时代重要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课程比其他学科更有条件为学生提供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让师生在共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展开学习,变革教与学的模式,可以为师生共同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数字化学习要求师生是互动的,它对我们学生的要求更高。
如果我们要做信息技术教师,用数字化的观念进行教学,那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有所启示,将今日之所学发挥的淋漓尽致。
电脑与互联网的出现和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许多的变化,最为显著的是随着这种新媒体的出现,许多信息的呈现、存储、交流的方式改变了——我们进入了数字化的时代。而随之而来的是便捷、高效,但是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信息不再闭塞,知识界不再疲乏,我们在这丰富的资源中却更容易迷航。通过上这门课,我感触最深的是老师介绍的思维导图工具,思维导图工具帮助我们高效的完成许多任务,因为它是很接近人脑的工作方式的。如果从一开始我们自己就有意识地训练,一段时间以后形成了定势,势必会帮助我们提高生活效率。
生活在数字化的年代,我们不能被动保持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更不可以落后于先进的技术。
第二篇:校园培训心得体会
关于校园安全培训的体会
通过这次讲座的培训,我再一次深刻的休会到: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作为教师,只有抓好安全教育工作,才能让学生安心学习,茁壮成长。我认为校园安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第一、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严禁组织学生从事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危险性工作,严禁教师个人利用假期私自带学生外出。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利用班会、团队活动、活动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还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讲座、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公开信,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三、必须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习惯成自然。”良好的行为习惯铸就人的性格,显示人的魅力,体现人的修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人受益终身。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关系着祖国未来的社会风气。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远离不良的场所,减少发生校园安全事故的事件。
可见,安全是人之根本,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在培养祖国栋梁的校园,“安全”更似警钟长鸣,不能有丝毫松懈之处。所以,为了我们的未来,也为了我们家人的幸福,我们必须严格遵守法规校纪,并做好宣传,照顾好自己及周围的同学,平安一生,再也不要看到残酷的事故发生,人人安全,快乐的生活与学习。
第三篇:数字艺术设计培训
数字艺术设计师培训
数字艺术设计师大专课程(10个月)
学习内容:素描、色彩、构成、标志设计、卡片设计、宣传单设计、封面设计、宣传画册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招贴设计、包装设计、互联网平面设计、界面设计、平面广告创意与策划、印刷工艺、平面设计软件学习(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FLASH动画设计、Photoshop后期处理、3Dmax片头动画制作、专题片制作、Premiere后期素材剪辑、电子相册制作、After Effect特效镜头制作、婚纱片头制作、配音配乐、企业顶岗实习。白云技师学院,最好的数字艺术培训,数字艺术培训课程,数字艺术设计师高级课程,数字艺术设计工程师。电话020-36093333 px.byxy.com byxy.com 广义
广义的数字艺术就是数字化的艺术,比如以数字技术为手段的平面设计、以万维网为媒介传播的所谓“纯艺术”,甚至手机铃声等等,只要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都可以归类到数字艺术。数字艺术作品一般在创作过程中全面或者部分使用了数字技术手段。
数字艺术包括交互媒体设计、数字影像艺术、虚拟现实设计、新媒体艺术等。交互媒体设计指以互动媒体为载体的设计,例如以万维网为载体的网页设计、网络游戏设计,以手机为载体的彩信设计、WAP设计、手机游戏设计等等;数字影像艺术包括数字动画、DV电影、数字影视广告和片头……;虚拟现实设计是指数字博物馆、数字商城这样的虚拟空间设计;新媒体艺术对应传统美术、雕塑,是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和材料的纯艺术形式。
狭义
狭义的数字艺术一般指的是用计算机处理或制作出和艺术有关的设计、影音、动画或其它艺术作品,相对于传统艺术作品,它在传播、存储、复制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也称之为CG,从事数字艺术的人在我国也从量的变化提升到了质的变化,随着电脑的普及同时面也覆盖到了行业的各个层面。数字艺术是建立在电脑硬件和数字艺术软件基础之上的,所以数字艺术的发展也依附它们,也有很多软件公司走在了前面。
计算机培训教育简介:
计算机培训教育成立17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拥有专业教师近60名、实训机房20余间、开设专业10余个、在校学生1500余人、累计培养超过8000人的成熟专业。所开设专业贴近市场需求,包括现代商务办公、设计师项目、系统与网络、软件开发等热门培训项目。计算机培训办学理念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坚持“专业定位市场化、教学环境一体化、专业教学项目化、教学活动成果化、学生发展职业化”的“五化”方针,为社会培养了大批
实用型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赞誉以及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好评。多年来的内涵建设和课程建设为本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白云技师学院,最好的数字艺术培训,数字艺术培训课程,数字艺术设计师高级课程,数字艺术设计工程师。电话020-36093333 px.byxy.com byxy.com
第四篇:数字校园创建自查报告
云阳县平安小学
关于“数字校园”创建的自查报告
云阳县教育委员会:
为深入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全面实现管理、教学、科研和生活环境“信息化、数字化”,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我校于去年年初,根据《关于印发云阳县“数字校园”建设规划的通知》的总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云阳县平安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并依据实施方案扎实开展了创建工作。近期,学校组织相关人员按照《重庆市义务阶段学校“数字校园”评估指标体系》要求扎实开展自查和整改提高工作,已基本实现“数字校园”建设要求。现将自查情况报告于后:
一、健全机构,完善制度,落实人、财保障。
1、为保证创建工作的落实,学校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1)创建领导小组。组长:舒发光;副组长:蒲自强、陈川云;成员:唐云、孙福贵、余雷、余斌、王林清。
(2)硬件设施建设小组。组长:舒发光;副组长:蒲自强、陈川云;成员:唐云、孙福贵、余雷、余斌、王林清。
(3)技术监督与维护小组。组长:乔平云;成员:康天学、曾为民、徐玉才。
(4)应用培训与研究小组。组长:唐云;成员:康天学、曾为民、徐玉才。
2、注重规划,完善制度。
(1)制定“数字校园”五年发展规划;(2)建立了“数字校园管理”的有关制度;
(3)制定了信息化管理与技术支持管理规章与服务措施;(4)制定了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5)建立有“数字校园”管理登记和维护记载。
3、学校合理配备了管理、技术支持和研究人员队伍。
4、落实经费保障措施。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力度。
1、学校建有校园局域网,规划布线合理,信息点到达教室、办公室、功能室等教学、学习和管理场所;校园局域网实现了与城域网和远教天网的三网合一;学校网络中心机房设备运行稳定,功能完善。
2、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学校机房、教学用机和多数办公用机均安装了“绿坝”上网安全管理软件;网管教师有互联网开放管理日志和校园网、中心机房维护日志。
3、加快班班通建设步伐。学校已有12个教室实现了班班通。其余教室、功能室的“班班通”建配将在几年内实施。
4、学校现有计算机百余台,按生机比12:1尚差的计算机已纳入申购计划;教师备课、教学和办公计算机配备率已达52%。
三、资源建设已基本完备。
1、学校建有教学资源库,学科资源覆盖率达85%,优质资源占32%。
2、学校建有专题学习网站,教师博客和课件制作素材库等特
色资源。
3、学校组织市县骨干教师和其他优秀教师开发、建设了大量优质校本教学资源。
四、加强信息化培训和研究,提升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
1、我校50岁以下教师均能使用信息化手段支持教学模式创新,以课件、网络辅助教学、网上独立课程等形式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率达80%;教师对资源库的使用率达90%以上。
2、我校已基本实现数字化学习,多门学科教学中有学生直接运用网络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资源和软件进行学习的学习内容。
3、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开展各类信息技术活动,积极参与各级信息技术应用比赛活动。如一年一度的“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等。
五、培养师生教育技术,增强师生信息素养。
1、增强教师信息素养。学校有计划地开展教师信息能力的培训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研究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在市内、外及校内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合格率达100%,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合格率为98%。
2、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校按课程计划在3-6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每学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与应用方面的讲座、研讨、培训、交流等活动2次;建立了学生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加强网上学生宣传工作。
六、实现电子校务,增强管理信息化水平
1、校园网站建设。我校建有“云阳县平安小学”门户网站,实现了学校信息通过校园网站对外发布,实现家校信息网上互动交流。
2、电子校务基础数据库建设已基本成型。学校已建有学生学籍与成绩、师资与教学情况、设备与校产、人事与劳资、财务、科研、办公公文、图书等数据库。
3、校务管理平台已搭建完成。建有学校办公管理、教务管理、科研管理、教职工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宿舍管理、图书管理、设备与校产管理、学籍管理、学生资助管理、学生成长档案管理等系统,并与市级系统互联互通。
七、存在不足与整改方向。
1、教师信息化应用技能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设备能否发挥它在我校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或是成为摆设,变为高级垃圾?关键在于教师的使用技能与应用思路,然而我校仍有一部分教师没有信息应用意识,计算机操作技能低,影响了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伐。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的水平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信息化与课改的有机结合,如何用信息化技术为课程改革提供强大的保障,仍须加强探究。怎样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有机与学科教学相整合,既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又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良性循环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
3、学校各类信息媒体、电教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又成为一个值
得研究的课题。尤其是高耗能设备的维护,教师办公电脑、教室“班班通”管理等。
对照《重庆市义务阶段学校“数字校园”评估指标体系》,我校自查得分为95分,符合“数字校园”合格标准。
云阳县平安小学 〇一一年十二月四日二
第五篇: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黑狼口中学
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确保其建设质量,本着“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服务中心,重点应用”的原则,我校根据“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为实现我校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总体目标
从2014年11月-2016年12月底,拟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数字校园”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其主要目标是:
1、提出并确定“数字校园”的体系结构,制定“数字校园”的信息标准与应用标准,以及各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
2、建立全校的电子身份体系,使用统一的电子身份体系为各种网络应用系统服务,使全校用户在所有的网络应用系统中都使用统一的电子身份,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
3、建立全校的网络安全体系,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的安全以及关键业务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4、建立一个统一的个性化门户,为校园网上的所有用户提供单一的访问入口点,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应用平台,为各类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5、在网络平台不断升级完善、确保校园网络高效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重点完成校园网平台下网络信息化的全方位应用,构建一个具有渠中特色的数字化空间,拓展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扩展传统校园功能。
6、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整合环境、资源和活动信息,构建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最终实现我校教育过程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三、组织保障
为实现总体目标,学校成立专门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信息化管理与技术支持部门,全面负责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技术支持服务。
(一)领导小组 组 长:杨志海 副组长:李全海 王卫东 成 员:杜 旺 邹德君
(二)信息化管理与技术支持 成 员:杜 旺 邹德君
四、实施步骤
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重要应用优先的原则、实际应用易于推广的原则,考虑学校信息化发展实际应用情况,我校计划分三个阶段分步实现总体建设目标。
(一)2014年11月-2015年6月底目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校园网络是“数字校园”的基础,根据教育局统筹安排,计划在2015年6月底完成我校“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其主要内容是:更新校园网防火墙、核心交换机(采用双引擎双电源)、核心路由器等关键设备,消除单点故障隐患;建设防雷、防静电及消防系统,以“校安系统”为基础,构建覆盖学校的统一的应急反应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和校园监控系统,安装上网安全管理软件,为我校提供一个安全、稳定、快捷、高效、功能强大的校园网基础平台;为校园网硬件平台的功能扩展预留接口;为“数字校园”建设的后期项目打好基础。
(二)2015年7月-2016年6月底目标(校园信息化基础建设)
1、建立“数字校园”规范体系、数据标准 由学校成立的“数字校园”建设专门管理部门,针对学校的现有信息系统,完成统一信息资源规划,规范“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即技术规范、数据库规范及基础数据规范、业务系统数据集成规范、信息系统安全规范、系统运行保障规范等,为今后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可依据的标准和规范。
2、建立公共数据库平台(含中心数据库)
公共数据库平台的建设,为今后建设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提供基础性的平台。建设覆盖全校的统一电子校务平台,包括教育机构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继续教育管理、在校学生数字化学习、教育公共服务、终身教育网络服务、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以及其他教育业务管理的网络支撑系统。
学校将以应用系统建设为主,实施并完善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模拟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班班通”建设,推广并完善集成数据环境中数据标准及共享数据库,实现全校内信息共享与交换。
3、逐步完善统一身份认证的校园门户平台
整个校园门户平台是作为全校今后信息系统集成和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和新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的基础性平台。通过实施单点登录功能,使用户只需一次登录就可以根据相关的规则去访问不同的应用系统,提高信息系统的易用性、安全性、稳定性。
4、建立信息发布平台
统一学校主页和门户网站中各类信息的发布和管理,实现统一的信息发布流程和规范,完善互联网开放管理日志、校园网中心机房维护日志,实现各级部门分级信息管理。通过信息发布平台整合学校日常的所有主要信息发布功能,不用通过多个系统去实现,从而方便和简化用户的使用和日常工作。
(三)2016年7月-2016年12月底目标(应用系统建设)
应用系统建设包括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逐步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网上服务的全面教育信息化,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社区及继续教育优质教学资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资源、数字图书馆等资源共享。
五、建设措施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基础设施、信息资源、重大应用、标准规范、法律法规、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国际交流等各个方面,渗透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影响和决定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与走向。为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超常规的发展思路予以推进,才能保证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健全组织机构,落实建设任务。
学校成立“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数字校园”发展规划,负责“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的组织、计划、统筹协调等相关工作。信息化管理与技术支持部门负责“数字校园”的管理登记和维护记载,落实任务布置、工作检查、过程督查、经验总结和组织考评验收等工作,切实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和“数字校园”建设任务。
(二)争取资金投入,保障建设需要。
积极争取上级对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逐步加大“数字校园”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保障“数字校园”建设、维护和运行经费,重点实施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工程、教育电子政务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班班通”工程、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网络教育及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等,加快推进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想方设法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努力实现“数字校园”建设,教师备课、教学和办公计算机配备率达100%。
(三)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建设人才。
“数字校园”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人。我校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切实采取措施,有计划地开展对干部、教师、技术人员师资信息能力培养培训工作,能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在县内外及校内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与应用方面的讲座、研讨、培训、交流等活动,建立学生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网上学生宣传阵地,用信息化手段支持教学模式创新,以课件、网络辅助教学、网上独立课程等形式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使学科资源覆盖率达80%以上(其中优质资源占30%以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合格率达100%,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合格率为95%以上,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率达到70%以上,教师对资源库的使用率达90%以上。学科教学中有学生直接运用网络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资源和软件进行学习的课程和学习内容,鼓励教师开发特色资源,创建专题学习网站、学科网站、教师博客、学生博客、课件制作素材库,组织优秀教师开发、建设优质的校本教学资源,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开展各类信息技术活动,积极参与各级信息技术应用比赛活动,学校每年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分批培养各岗位的技术人员,使每位教师均达到一专多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确保“数字校园”建设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