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观摩听课学习心得
教学观摩听课心得
授课教师:(讲师)
隶属单位:(基础教研室)听课地点: 授课班级: 教授课程:
感谢学校各位领导布置了本次教学观摩活动,本次教学观摩活动让我耳目一新,感受颇多,现就本次教学观摩活动所得进行总结。
首先,教学设计过程。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课堂教学中,能感受到王老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态度目标到技能目标,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从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非常详细而且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知识的结构体系。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去归纳、去概括、去总结,让学生先于教师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的目的。
其次,教学方法。课堂上X老师鼓励学生个性化地学习知识,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课堂上,学生不仅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及想法,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相互接纳和欣赏,相互合作交流,并不断地对自己和别人的想法进行批判和反思,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学生间的多向交流探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
再次,教学内容。X老师教学过程中,遵循先易后难的教学规律,先通过简单视频或案例,将学生带入本次课堂所授内容,提高学生对本次课堂的兴趣和积极性。然后逐步带入,讲授重点和要点时,先提示,然后重点分析讲授,讲后在进行总结,让学生一目了然,方便学生重点掌握。
听完这次课,我对解决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第二篇:教学观摩学习心得
2篇教学观摩学习心得
【篇一】
3月19日,此时正值初春时节的扬州,仍然有些阴冷,天空中还不时地飘下点儿零星小雨。尽管如此,我心中仍有些莫名的兴奋。因为今天我能真正见到常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上读到的全国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先生了。由广陵区教育局师资培训中心举办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观摩暨教学思想学术报告会”首场将在扬州教院附中大礼堂拉开帷幕,担任这首场主角的正是耳熟能详的华应龙老师。
这一天的活动因着上下午,刚好分成两个部分。上午是数学公开课《圆的认识》和学术报告《播种太阳》;下午是数学公开课《数学复习课》和学术报告《融错,让课堂更精彩》。
上午的课开始前,华老师与学生进行了“收橡皮”、“提问题,了解华老师”的课前活动,旨在使学生放松自己,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圆的认识》是华老师多次对外开设的一节公开课,比较成熟,可圈可点之处俯拾皆是。这里,我仅以特教工作者的视角试论几点粗浅体会:
其一,是数学教学,更是数学教育。从课前活动到完整的一节数学课,华老师决不是简单的数学教学,他在“象农民种地那样教书”,他要“课不润人死不休”,他强调“教书第二”。当学生告诉她半径、直径的知识是从外婆那儿得来的,他说数学知识不只在书中,生活中处处都能学到;当自叹功课差强人意的学生作出精彩回答是,他用孟子的话赞道“人皆可以为尧舜”。
其二,国学经典也可以如此传承。为着定义中“在同一个圆中”,华老师追根寻源,知道了它来自墨子的“圆,一中同长也”。为此,他就思考是否有此必要非得强调在“同一个圆中”。想到正如正常人的两条腿一样长,却不必强调“同一个人”,他觉得后人误解了墨子的话。他告诉学生对于圆的定义,我们的祖先较别人早了一千多年。由此,我惊讶于国学经典传承的别样途径,我欣喜于爱国主义教育有力浸润。此外,我还觉得这是一种态度的示范,学生们知道不应唯书本是论,知道要学会思考,要回追根究源。
其三,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华老师的课,从设问激趣——实践认知——辨析巩固——拓展应用,线索明朗,层次分明。他在每个过渡中,都会适时呈现一把精致的钥匙: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一定这样吗。在引导学生认识圆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教会学生怎样学。相信学生凭借这几把钥匙,一定能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自学能力或的有效提升。
和所有老师一样,公开课结束后,华老师也特别想知道大家伙心理的想法。有人问华老师您平常的课也是这样吗?他说,观摩课是大餐,平常课是家常饭,课件不会这么丰富,当路子一样。家常课较之今天的课要疯狂,大家会忘我思维、忘记下课。有人问华老师他的课上完了,那老师还要为之补讲直径、半径的概念吗?华老师以圆的定义中“在同一个圆中”这句话是否有必要为例,从方法论的高度谈了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他用米兰·昆德拉的话做了小结: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他自我感觉这节课比较成功,不足之处在于孩子开始没放得开,他有些遗憾的感到课前活动次序要做些调整,可能效果会好些。
下午是一节令人耳目一新的“数学复习课”,很有意思。
课一开始,华老师即让孩子们进行了一个分图形的活动,随着所分的图形越来越有难度,孩子们谁都不敢掉以轻心,最后一步是将一个正方形分成七份,华老师还渲染到此项世界纪录用了七秒钟。居然还有世界纪录,那可不是一般的题目?如果你这么想可真要大跌眼镜啰!题目在这儿峰回路转,很是简单,就是划几道线段平均分。这可是对思维惯性的不小的挑战。
接下来更令你出乎意料的事又接踵而至。一张数学书面练习题,量不少,要求五分钟内完成。快的两三个人一蹴而就,其余的连一小半还没做完。怎么回事?原来性急的你又上当了。第一题关照你先把题目认真读完,可许多孩子生怕不能完成,不待读完就动笔了。只有认真读完题目的孩子才知道老师并不是要求将题目全部做完。我想对于孩子,甚而对于台下的听课者们,这个审题不清的教训真是太深刻了。
再看华老师选择的那些练习题,可谓题题都有任务:或是让你感受数学的趣味奥妙,或是让你从小陷井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已知数量都会用到,或是让你学会辨识条件与问题是否想关……
整节课由一个个匠心独具的活动组成。学生们在畅游数学趣味世界的同时,懂得认真审题的充分必要。正如华老师的打油诗:审题不误答题工,匆匆动笔希望空。量量关系要读懂,读完三遍再启动。
课后有老师问到练习量的问题,华老师说他认为一节课的质量不在于题目的数量,而在思维的含量。又有老师问到关于评价的问题。华老师说评价不着眼于对与不对,而是有价值否,是当前价值还是长远价值?老师评价应在对错之外。还有老师请教如何把课上得如他那样大气?华老师建议大家多看佛家的书籍,能看破放下,便能自在,体悟到教育价值就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点化生命”。
下午报告的主题是“融错,让课堂更精彩”。华老师从“什么是融错、为什么融错、怎么融错、融错后怎样”四个层次作了阐释。
其一,什么是融错?华老师认为融错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生成的,当把学习过程中的差错融化为一种资源。他还解释了为什么不是“容错”。
其二,为什么融错?
“错”是客观存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自古谁无“错”。课堂没错会怎样?假的,都是假的;无效的,无意义的。课堂无错要不得。
“错”是现实需要。“错”还是价值所求。孩子怕错。“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呼唤尊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过错。教育的目的就是启迪智慧、培养精神、点化生命,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其三,怎么融错?
(1)容错——错是错。成功人士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对待错误的态度、眼睛、头脑。《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说过,劳动并不等于收获,单纯的劳动反而会成为贫穷的源泉。笛卡尔说过,我思即我在。恩格斯也曾说过,最好的学习是从差错中学习。
(2)融错——错不是错。华老师强调最好的课程不是文本,而是体验。他用另一个角度看差错;给学生们讲数学家、科学家对待差错的故事;用大量的铺垫、越位的提示、不容回旋的时空,给学生出错的机会,发觉上了当的孩子们大喊着“华老师,您误导”,华老师笑了——他有误、我导了、他醒了,导误导出真探究;让差错显露出可贵,“错的好”;用好教师自己的差错,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有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的。
(3)荣错——错还是错。差错是砂砾,它可以培育出珍珠;宝贝放错了地方是垃圾,垃圾放对了地方是宝贝;易经表达的最高境界是“无咎”。试想,我们的教学是应该“防微杜渐”还是应该“亡羊补牢”?卢梭在《论科学和艺术》中说得好,错误可能有无穷的结合方式,而真理却只能有一种存在的方式。庄子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在此,华老师还谈到了“融错”的原则,包括:目的性原则、主动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和错者优先原则。
其四,融错后怎样?不怕失败,敢于创新;直面差错,甘愿分享;教学效果令人欣慰;体验到教师自身的生命价值。
杜威说,教育即生长。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孙云晓说,教育是人的解放。
华应龙说,教育即融错。
一天的学习不经意间就结束了,感触颇多。特别是华老师打开自己电脑中的素材库、相应文件夹时,他在各地上课的教学设计、视频、讲稿等等一应俱全,随说随到。我仿佛明白了他走向成功的秘诀,那就是勤于动手——及时收集、记录;勤于动脑——不断反思、总结。这才能不断有新的发现,才有一篇篇高品质的文章见诸报端。这也是我听完报告后,赶紧做好心得体会的重要缘由。及时纪录,不想遗漏;及时回味,促进内化。
【篇二】
通过这次音乐观摩课,使我获得一次学习、提高自我的机会。在这两天的学习里,真是让我大饱耳福,受益匪浅。在这里谈自己的一点听课体会,只能说是我个人的一些浅显的看法,因为从教十多年,自己如同井底之蛙,没能感受到外面精彩的世界,通过观摩这次省级音乐优质课自己算是开了眼界。
这次优质课,每位教师课的设计、授课风格各具特色、独具魅力,各有各的亮点,都有值得学习与探讨的地方。
一、教师基本的音乐基本功扎实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练就一身扎实全面的基本功,音乐教学中,我们始终以音乐为本,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者,但俗话说得好说十句不如唱一句、弹一句,所以在引导学生体会、感知、理解、表现音乐时,老师或多或少的基本功很自然地展示出来,基本功的展示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所以我们的老师自身展示,除了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之外,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感染学生。这次优质课中,老师们都多多少少体现了自身的基本功,并且水平很高,很自然,让人感觉到环节安排上恰到好处,起到了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述和演奏,展示的惟妙惟肖,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感染打动了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他们的展示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好的效应,但并不是说具备一定的基本功就可以使音乐课变成我们的展示课,我们要掌握好一个“度“,并非一节课都在展示,在展示时,我们还要注意扬长避短,要把最好的一面最充分地、最完美地、巧妙地、自然地、恰当地融入到合适的环节中去展示,从而激发学生,感染学生,以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学方式有了创新
所有的音乐老师一定都希望能够让孩子快乐地上好音乐课,但要想让孩子能在快乐中学习,首先就需要教师摆脱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不是鸭子,我们不是要单纯的把知识填给学生,以为那样学生就学会了、就掌握了。而是要想办法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这次优质课教学中,所有的参赛老师都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再是老师一句一句的教,学生一句一句的学唱,他们都在通过创设情境、编排游戏、开展竞赛等,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种音乐实践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主动去探究。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这次音乐优质课中,参赛教师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更注重实效性,多媒体的运用得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教师的肢体语言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音乐课上教师的肢体语言是不可少的。在教唱一首歌或是欣赏一部作品的过程中,教师都不可避免地需要用一些手势或身体的动作来传达作品的情感,以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倘若音乐课上教师只说不动,那么这样的音乐课就可能显得死气沉沉,失去音乐课本身必须具备的特点。
当然,肢体动作的运用一定要得当,若是过于夸张或不够准确,就会导致喧宾夺主甚至适得其反,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通过听课,每一位优秀老师的课都为我的“桶”注入了新鲜的“水”。当然,在这些老师的做课中也有一些瑕疵,它也折射出我上课中的不足,我深知,要做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自身素质一定要提高。它不仅包括扎实的基本功,还包括个人的文化素养,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的应变能力等。一节成功的音乐课,不仅仅是指教师唱得好或跳得好,而是教师怎样感染带动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体验到音乐的美感。通过这次观摩,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今后我将继续学习新颖的教学方式,以音乐知识技能为基础,让学生真正从音乐中受益。
第三篇:教学观摩学习心得
教学观摩学习心得五篇
【篇一】
3月19日,此时正值初春时节的扬州,仍然有些阴冷,天空中还不时地飘下点儿零星小雨。尽管如此,我心中仍有些莫名的兴奋。因为今天我能真正见到常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上读到的全国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先生了。由广陵区教育局师资培训中心举办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观摩暨教学思想学术报告会”首场将在扬州教院附中大礼堂拉开帷幕,担任这首场主角的正是耳熟能详的华应龙老师。
这一天的活动因着上下午,刚好分成两个部分。上午是数学公开课《圆的认识》和学术报告《播种太阳》;下午是数学公开课《数学复习课》和学术报告《融错,让课堂更精彩》。
一
上午的课开始前,华老师与学生进行了“收橡皮”、“提问题,了解华老师”的课前活动,旨在使学生放松自己,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圆的认识》是华老师多次对外开设的一节公开课,比较成熟,可圈可点之处俯拾皆是。这里,我仅以特教工作者的视角试论几点粗浅体会:
其一,是数学教学,更是数学教育。从课前活动到完整的一节数
学课,华老师决不是简单的数学教学,他在“象农民种地那样教书”,他要“课不润人死不休”,他强调“教书第二”。当学生告诉她半径、直径的知识是从外婆那儿得来的,他说数学知识不只在书中,生活中处处都能学到;当自叹功课差强人意的学生作出精彩回答是,他用孟子的话赞道“人皆可以为尧舜”。
其二,国学经典也可以如此传承。为着定义中“在同一个圆中”,华老师追根寻源,知道了它来自墨子的“圆,一中同长也”。为此,他就思考是否有此必要非得强调在“同一个圆中”。想到正如正常人的两条腿一样长,却不必强调“同一个人”,他觉得后人误解了墨子的话。他告诉学生对于圆的定义,我们的祖先较别人早了一千多年。由此,我惊讶于国学经典传承的别样途径,我欣喜于爱国主义教育有力浸润。此外,我还觉得这是一种态度的示范,学生们知道不应唯书本是论,知道要学会思考,要回追根究源。
其三,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华老师的课,从设问激趣——实践认知——辨析巩固——拓展应用,线索明朗,层次分明。他在每个过渡中,都会适时呈现一把精致的钥匙: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一定这样吗。在引导学生认识圆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教会学生怎样学。相信学生凭借这几把钥匙,一定能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自学能力或的有效提升。
和所有老师一样,公开课结束后,华老师也特别想知道大家伙心理的想法。有人问华老师您平常的课也是这样吗?他说,观摩课是大餐,平常课是家常饭,课件不会这么丰富,当路子一样。家常课较之今天的课要疯狂,大家会忘我思维、忘记下课。有人问华老师他的课上完了,那老师还要为之补讲直径、半径的概念吗?华老师以圆的定义中“在同一个圆中”这句话是否有必要为例,从方法论的高度谈了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他用米兰·昆德拉的话做了小结: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他自我感觉这节课比较成功,不足之处在于孩子开始没放得开,他有些遗憾的感到课前活动次序要做些调整,可能效果会好些。
二
下午是一节令人耳目一新的“数学复习课”,很有意思。
课一开始,华老师即让孩子们进行了一个分图形的活动,随着所分的图形越来越有难度,孩子们谁都不敢掉以轻心,最后一步是将一个正方形分成七份,华老师还渲染到此项世界纪录用了七秒钟。居然还有世界纪录,那可不是一般的题目?如果你这么想可真要大跌眼镜啰!题目在这儿峰回路转,很是简单,就是划几道线段平均分。这可是对思维惯性的不小的挑战。
接下来更令你出乎意料的事又接踵而至。一张数学书面练习题,量不少,要求五分钟内完成。快的两三个人一蹴而就,其余的连一小半还没做完。怎么回事?原来性急的你又上当了。第一题关照你先把题目认真读完,可许多孩子生怕不能完成,不待读完就动笔了。只有认真读完题目的孩子才知道老师并不是要求将题目全部做完。我想对于孩子,甚而对于台下的听课者们,这个审题不清的教训真是太深刻了。
再看华老师选择的那些练习题,可谓题题都有任务:或是让你感受数学的趣味奥妙,或是让你从小陷井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已知数量都会用到,或是让你学会辨识条件与问题是否想关……
整节课由一个个匠心独具的活动组成。学生们在畅游数学趣味世界的同时,懂得认真审题的充分必要。正如华老师的打油诗:审题不误答题工,匆匆动笔希望空。量量关系要读懂,读完三遍再启动。
课后有老师问到练习量的问题,华老师说他认为一节课的质量不在于题目的数量,而在思维的含量。又有老师问到关于评价的问题。华老师说评价不着眼于对与不对,而是有价值否,是当前价值还是长远价值?老师评价应在对错之外。还有老师请教如何把课上得如他那样大气?华老师建议大家多看佛家的书籍,能看破放下,便能自在,体悟到教育价值就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点化生命”。
下午报告的主题是“融错,让课堂更精彩”。华老师从“什么是
融错、为什么融错、怎么融错、融错后怎样”四个层次作了阐释。
其一,什么是融错?华老师认为融错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生成的,当把学习过程中的差错融化为一种资源。他还解释了为什么不是“容错”。
其二,为什么融错?
“错”是客观存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自古谁无“错”。课堂没错会怎样?假的,都是假的;无效的,无意义的。课堂无错要不得。
“错”是现实需要。“错”还是价值所求。孩子怕错。“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呼唤尊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过错。教育的目的就是启迪智慧、培养精神、点化生命,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其三,怎么融错?
(1)容错——错是错。成功人士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对待错误的态度、眼睛、头脑。《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说过,劳动并不等于收获,单纯的劳动反而会成为贫穷的源泉。笛卡尔说过,我思即我在。恩格斯也曾说过,最好的学习是从差错中学习。
(2)融错——错不是错。华老师强调最好的课程不是文本,而是体验。他用另一个角度看差错;给学生们讲数学家、科学家对待差错的故事;用大量的铺垫、越位的提示、不容回旋的时空,给学生出
错的机会,发觉上了当的孩子们大喊着“华老师,您误导”,华老师笑了——他有误、我导了、他醒了,导误导出真探究;让差错显露出可贵,“错的好”;用好教师自己的差错,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有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的。
(3)荣错——错还是错。差错是砂砾,它可以培育出珍珠;宝贝放错了地方是垃圾,垃圾放对了地方是宝贝;易经表达的最高境界是“无咎”。试想,我们的教学是应该“防微杜渐”还是应该“亡羊补牢”?卢梭在《论科学和艺术》中说得好,错误可能有无穷的结合方式,而真理却只能有一种存在的方式。庄子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在此,华老师还谈到了“融错”的原则,包括:目的性原则、主动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和错者优先原则。
其四,融错后怎样?不怕失败,敢于创新;直面差错,甘愿分享;教学效果令人欣慰;体验到教师自身的生命价值。
杜威说,教育即生长。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孙云晓说,教育是人的解放。
华应龙说,教育即融错。
三
一天的学习不经意间就结束了,感触颇多。特别是华老师打开自己电脑中的素材库、相应文件夹时,他在各地上课的教学设计、视频、讲稿等等一应俱全,随说随到。我仿佛明白了他走向成功的秘诀,那就是勤于动手——及时收集、记录;勤于动脑——不断反思、总结。这才能不断有新的发现,才有一篇篇高品质的文章见诸报端。这也是我听完报告后,赶紧做好心得体会的重要缘由。及时纪录,不想遗漏;及时回味,促进内化。
【篇二】
11月21日,我们学校一行5人来到扬州市教院附中,参加由广陵区教育局师资培训中心举办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观摩暨教学思想学术报告会”第二届第一期报告会,主讲人是全国特教教师来自江苏吴江盛泽小学的薛法根校长。大会包含示范课教学和学术报告这两项议程。下午两点开始,五点半结束。
一、示范课:清平乐·村居
薛校长上的示范课为宋朝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村居》。全课简录如下:
(一)学生集体背诵清·高鼎的《村居》,由此导入新课
(二)揭示新授内容为宋词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师介绍词牌名的读法,告诉学生中间略作停顿
指名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词牌名?生:渔歌子、蝶恋花……
(三)学习课文
1.教师朗读
2.学生用心发现,词和诗在形式上有哪些不同?
3.指导生学习新知
(1)上阙、下阙;(2)长短句
师:词有定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清平乐,46个字,上22个字,下24个字。
4.读熟课文:自读三遍(读熟为止)——指名——集体
5.解疑答难
师:想想有没有不懂得字词?
生:“白发谁家翁媪”中的“翁媪”
师:不理解的字词,有几种理解方法?
生:根据上下文。师:还可以查字典。
生:“醉里吴音相媚好”中的“吴音”?
师:句子不懂,不是每个字不懂。“吴音”,苏南一带,古代还包括江西一部分地区,这里的“吴音”就是指江西上饶。“媚好”,“媚”指女人的眉毛,很美。“媚好”就是指喜欢喜爱。
师:什么是“无赖”?指名说一说。
师引导:查《古代汉语词典》、《汉典》,“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英”(汉乐府《相逢行》),古代人作诗也用别人的诗句。
师:有没有不懂的,请连起来读一遍。
师小结:无论是诗、文还是词,都是写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6.再次朗读:看见了——,走近了——,仔细一看——
7.出示课件:
(1)师介绍词牌“清平乐”
(2)师:哪些词最能体现作者情感?
(3)师:辛弃疾非常豪放,为什么喜欢喝酒?
(4)师介绍辛弃疾的生平事迹。
(5)醉——借酒浇愁
(6)师:小儿无事可做,是无赖。百无聊赖之人看到无所事事之人。在安静闲适安适的乡村生活之中隐含淡淡的忧愁。宋词是“以悲见美”的。
(四)作业:就所学课文读到的两层意思写一句话。
这节课时长约一个小时。整节课朴实无华,有大家风范。课后就这节课,他特别谈到古诗词教学讲究考证,要让学生真正读懂。他的教学主张是“为发展学生语言智能而教”。他说教学的意义在于发现并培植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他的教育信念就是:无限相信每个学生
都有学习的智慧,无限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会的可能,无限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
二、学术报告: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是语文的独当之任
薛法根校长认为,从“教”语文到“学”语文,这是语文的华丽转身。他以《哪吒闹海》为例,设置了4个目标,一是朗读,通过朗读,学生要能知道两件法宝三闹东海;二是概括,要有方法,“起因、经过、结果”;三是讲述;四是转述。
其次,从“教”语文到“育”智能,是语文教学的本真回归。他以《狼和小羊》为例,练读对话——区分叙述情境与对话语言的区别;学习争辩——为何“无理者气壮,有理者气短”——要理直气壮。
薛法根校长的教学实践主要是“组块教学”,以发展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为主线,将散乱的教学内容整合成教学板块。特点之一是教学目标的聚合性。如《村居》目标设置就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知人论世。特点之二是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教学内容的研制策略:不同文章,不同功能;不同文体,不同读法。可以参见王荣生编著的《语文课程论基础》。他以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为例,一种是感受性阅读,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重视体验和感染;一种是解读式的阅读,把别人的事当成别人的事。如《凡卡》的解读,不是被凡卡的信所描述的遭遇哭成泪人,而应该引导学生冷静地想,凡卡为什么要那样
写?
薛校长还以《猴子种果树》为例,提出不同语言(伙伴语言、目标语言、文学语言),不同价值。《猴子种果树》属伙伴语言,学生一看就懂。那么他是怎样教学的呢?听故事,知结构——读故事,练对话——讲故事,用结构——续故事,明事理。
薛校长特别建议大家要好好学学认知心理学,了解认知结构。他说,不同视角,不同发现。儿童的视角、阅读的视角、教学的视角。
他对教学内容的整合策略是:以语文核心知识为“内核”的内容板块,以学生语文能力为“内核”的内容板块,以语文问题解决为“内核”的内容板块。他有三个“不教”:学生已经懂了,他不教;学生能自己学懂的,他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他不教。他以为教学成效有“增值性”。
他倡导简约之美。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
三、几点感想
首先,我觉得薛校长很会思考。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科有这样的描述“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他说,这句话大家常用,可有没有想过这句话中的问题。因为“工具”和“思想”、“科学”和“人文”是分别对应的,在这里不同内涵的两个概念被“统一”了。还有大家奉为经典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
只能是一句口号,口号具有鼓动性,不要求遵循科学规律。我们可以以此推演,医院里“没有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会医的医生”,是吗?
其次,我学到了所学为所用。薛校长不只是一位语文特级教师,他还是一名学校的管理者。在处理同事间的矛盾时,他巧妙地用到《狼和小羊》的课例,我在哈哈一笑之余,就在想好一个睿智的校长,在教学中感悟体验到的新东西被他又巧妙地运用到学校管理中了。
再次,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同感。语文我教的不多,但在实践中有很多虽不能明晰表达但却很强烈的意识,与薛校长相似。去年金莉老师上了一节《泉水》的公开课。当时听了,我就觉得那篇课文采用了“反复”手法,很有韵律美。教学中不需要一一讲解,可以重点指导第一章节的学习,逐步放手,直至学生可以自学最后的章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模仿“续说续写”。再如前不久尤佳丽老师的公开课《我要的是葫芦》,我感觉也是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深刻体味语言文字的准确表达,按照一定的方法学会背诵。
最后,我体会到了语文教学就是要给学生“留下情感、留下语言、留下形象”。
【篇三】
期待已久的一场培训,让我们触摸到统编版小学语文课本的内涵和外延。课堂呈现非常地接地气,课后的讲座令我茅塞顿开,对我今
后的工作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
记得第一堂课是由福建教育研究院的何捷老师带来的统编版三下《鹿角与鹿腿》,整堂课何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对孩子们的耐心和习惯的培养渗透在课堂人每一个环节,课堂提问环环相扣,让孩子们不断地思索与质疑,他从寓言故事都会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开始,让学生们寻找这个道理在故事的什么位置,很显然的答案全班同学都知道,但是他不仅仅停留在这表面,而是针对这个答案步步追问,为什么作者不把道理放在前面?根据学生的回答又进一步提出这样的话为什么不放在中间?以及为什么会放在最后,引导学生去思考文章的布局,这和他课后的讲座“不思考,无语文”这一观点相辅相成。复述课文是一个难点,在“关键词”的提示下,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鼓励学生通过讲出自己的故事去理解课文,感悟其中的道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学习的内容,也了解了学习寓言道理的方法,最后以苏格拉底的“世界上最难的是认识你自己”做为结束语,更是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这样精彩的课堂,源自何老师的浓厚教学功底和人格魅力,在整堂课中,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这也能看出何老师更是一位极其认真的老师。如果说这堂课令我印象深刻,那后来的讲座更是带给我耳目一新的感受。他说: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铭记于心,可是他告诉我们的答案是:各位同仁,你们所说的三维目标时代已经过去,接下来的是语文核心素养时代。同时和我们分享了在语文3.0时代,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策略,强调要从阅读教学转化为用阅读教学,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层级中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如果说何老师的课还只是提到了阅读的教学,那后来吴琳老师、王林博士等专家更是详细地讲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从统编教材的板块来说,阅读教学贯穿始终,从“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到“阅读策略单元”更是重点讲到了统编教材中阅读的教学、课外阅读的推荐、学生阅读活动的介绍等等,无一不在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阅读时代全面来临。而张祖庆老师的绘本作文更是让震憾,我们常说孩子们习作时内容总是干巴巴的,表达感情更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把微电影变成一个个画面,再让学生们通过电影表达出的内容,写出一段与画面内容相符的文字,最后变成一本精彩的绘本,听着孩子们写出的话语,不得不感叹,文笔细腻,感情丰富。而这些教源自于孩子们丰富的课外阅读。
我在听完八位老师的课后,最大的感触是,不仅仅学生需要阅读,老师也一样,也需要阅读,需要和学生一起阅读,更需要多读一些有关阅读教学策略方面的著作,才能让自己的教学不被动,才能带领学生畅游书海。一起走入阅读时代,和孩子们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
【篇四】
和美,和睦美满。和美课堂,和和美美,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在当前语文核心素养时代,“和美课堂”名师们在语文统编版教材“深度思维”新型课堂教学范式方面进行着不断地探索。今年3月30-31日,本人有幸观摩了名师孙庆博老师执教的《画杨梅》,被其“关注标点,读懂内容,读出语气”的教学策略所折服。现将其分享给大家。
孙庆博老师执教《画杨梅》,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四个标点(问号、叹号、破折号、省略号),来理解文中同学们表情的变化(嘲笑、深信、懵懂、醒悟),进而教育学生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来看问题。
一、关注“?”,读懂内容,读出嘲笑的语气。
原文1: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班里几个同学看见了,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孙老师的教学策略:
1、出示重点语句。学生朗读,说说从同学们的笑声和话语里,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结读书方法:能读懂了文字背后的意思。
3、引导学生关注“?”。出示句子:“杨桃不是这个样子的。”和“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观察比较:同样是嘲笑、讽刺,看看句子的表达一样吗?让学生读句子,比较陈述句和反问句,体会反问句的作用,体会嘲笑讽刺的意味。
4、指导有感情朗读,要读出嘲笑的语气。学生朗读句子时,句尾向上扬,老师提示:句尾要向下沉,这样讽刺嘲笑的感觉更突出。本人开始有些不理解,觉得反问句的尾部应该上扬,从学生的朗读中觉得许多老师也许是这样教的。为了纠正学生,孙老师做了示范,示范前要求学生看老师表情,听语气。孙老师示范后,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我这才感觉到,句尾适度下沉,嘲笑的意味更浓。他适时问学生,老师朗读时有什么?学生回答有表情,有动作,还加了哈哈的笑声。因为加了哈哈的笑声,情景更贴切,更能感受到嘲笑讽刺。为了达到训练的效果,孙老师扮演文中的那位学生,学生们扮演文中的同学们,让学生指着孙老师,甚至可以拍着桌子,朗读那两句话,来嘲笑他。学生的朗读兴致极高,嘲笑讽刺的效果自然极佳,甚至还有些责怪的味道。当然,原文1所提供的两个句子,可以理解为一人所说,也可以理解为两人所说,其读法可以有所区别,孙老师没有涉及,完全由学生自己去理解,去朗读。
5、小结学法:关注标点、读懂内容、读出语气。
这个教学过程,学生兴致盎然,完全投入到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之中,审美能力自然得到提升。
二、关注“!”,理解内容,读出深信不疑的语气。
原文2:(老师)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孙老师的教学策略:
1、学生朗读句子,理解内容。
2、“同学们”对自己的看法深信不疑,从哪个标点看出?我们应该关注那个标点?应该怎样读?
学生很快找出,朗读效果不错。老师没有过多的细细分析和朗读,为下文学习腾出了时间。也因为“同学们”深信不疑,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三、关注“——”,理解内容,读出懵懂迷惑的语气。
原文3: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吗?”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孙老师的教学策略:
1、学生朗读文字,引导学生运用所概括的学法(关注标点、读懂内容、读出语气)。
2、师生共同研究“好——笑”。学生试读,效果不佳,没能理解破折号的作用。老师范读,让学生体会破折号有表示语音延长的作用。联系上文的“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及下文的的“抢答”、“嘻嘻的笑声”,引导学生进行情景体验:由于小孩活泼天真而抢答了,由于老师严肃而迟迟不肯作答,作答后有些畏惧有些尴尬而嘻嘻自笑。通过朗读“好——笑”,再现了当时情景,活灵活现,形象逼真。
3、学生理解后再读,读出了那种味道,有些懵懂,有些迷惑,有些尴尬,还有些迷惑。
一处“好——笑”的朗读,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一句“好——笑”的揣摩、模仿,充满了无穷的乐趣。
四、关注“……”,理解内容,读出慢慢醒悟的语气。
原文4: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孙老师的教学策略:
1、放手让学生按照学法去自学,去朗读去理解。
2、学生试读,相互评价,老师引导:关注了什么标点,说明了什么?省略号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此时用省略号,说明学生们慢慢接受事实过程,可能不一时接受不了,所以有些不好意思,声音有些断断续续。
3、指导学生朗读:语速应该缓慢些,结巴些。语调应该低沉些,读“五角星”时,声音可以低些,再低些。当然,也可以对比原文2的叹号与原文4的句号,理解当时的情景,进行对比性朗读练习。
4、学生对比读,师生轮读,细细品味“同学们”慢慢醒悟,慢慢看清,接受事实。
学生慢慢会读,读出声音断断续续的效果。读出慢慢醒悟接受事实的过程,这就是明白课文道理的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孙老师没有说教,没有生硬地端出道理,而是巧妙地引导学生关注四个标点(四个标点的作用竟然与文中的四个情景天衣无缝的吻合),理解内容,读出语气,自然而然地把学生从嘲笑引导到深信不疑,引导到懵懂迟疑,引导到慢慢醒悟最后接受事实明白道理。整个过程水到渠成,一气呵成。师生互动,细细研读,不生硬,不疲惫,整个课堂充满激情和无限乐趣,真不愧是“和美”课堂。
【篇五】
通过这次音乐观摩课,使我获得一次学习、提高自我的机会。在这两天的学习里,真是让我大饱耳福,受益匪浅。在这里谈自己的一点听课体会,只能说是我个人的一些浅显的看法,因为从教十多年,自己如同井底之蛙,没能感受到外面精彩的世界,通过观摩这次省级音乐优质课自己算是开了眼界。
这次优质课,每位教师课的设计、授课风格各具特色、独具魅力,各有各的亮点,都有值得学习与探讨的地方。
一、教师基本的音乐基本功扎实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练就一身扎实全面的基本功,音乐教学中,我们始终以音乐为本,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者,但俗话说得好说十句不如唱一句、弹一句,所以在引导学生体会、感知、理解、表现音乐时,老师或多或少的基本功很自然地展示出来,基本功的展示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所以我们的老师自身展示,除了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之外,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感染学生。这次优质课中,老师们都多多少少体现了自身的基本功,并且水平很高,很自然,让人感觉到环节安排上恰到好处,起到了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述和演奏,展示的惟妙惟肖,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感染打动了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他们的展示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好的效应,但并不是说具备一定的基本功就可以使音乐课变成我们的展示课,我们要掌握好一个“度“,并非一节课都在展示,在展示时,我们还要注意扬长避短,要把最好的一面最充分地、最完美地、巧妙地、自然地、恰当地融入到合适的环节中去展示,从而激发学生,感染学生,以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学方式有了创新
所有的音乐老师一定都希望能够让孩子快乐地上好音乐课,但要想让孩子能在快乐中学习,首先就需要教师摆脱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不是鸭子,我们不是要单纯的把知识填给学生,以为那样学生就学会了、就掌握了。而是要想办法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这次优质课教学中,所有的参赛老师都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再是老师一句一句的教,学生一句一句的学唱,他们都在通过创设情境、编排游戏、开展竞赛等,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种音乐实践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主动去探究。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这次音乐优质课中,参赛教师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更注重实效性,多媒体的运用得恰到好处,起到
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教师的肢体语言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音乐课上教师的肢体语言是不可少的。在教唱一首歌或是欣赏一部作品的过程中,教师都不可避免地需要用一些手势或身体的动作来传达作品的情感,以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倘若音乐课上教师只说不动,那么这样的音乐课就可能显得死气沉沉,失去音乐课本身必须具备的特点。
当然,肢体动作的运用一定要得当,若是过于夸张或不够准确,就会导致喧宾夺主甚至适得其反,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通过听课,每一位优秀老师的课都为我的“桶”注入了新鲜的“水”。当然,在这些老师的做课中也有一些瑕疵,它也折射出我上课中的不足,我深知,要做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自身素质一定要提高。它不仅包括扎实的基本功,还包括个人的文化素养,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的应变能力等。一节成功的音乐课,不仅仅是指教师唱得好或跳得好,而是教师怎样感染带动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体验到音乐的美感。通过这次观摩,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今后我将继续学习新颖的教学方式,以音乐知识技能为基础,让学生真正从音乐中受益。
第四篇:教学观摩学习心得
教学观摩学习心得
教学观摩学习心得1
本周末有幸去郑州听了两天特级教师的语文课,真是受益匪浅,让人耳目一新,我有很多的感触。如果我不来,我不会觉得自己还有很多要学习;如果我不来,我不知道我还有很多地方要改变;如果我不来,我不能迫切的想做这么多的事。
这次的学习机会我非常珍惜,每天早早的到学校,坐在最前排,聆听老师的教诲,感受那些特级教师的魅力所在。感受那些特级教师的授课精华。
第一天上午,听的是蒋军晶老师的课,一个瘦瘦的年轻老师,真的能做到引人入胜么?真的能达到课标么?之后的讲课是毋庸置疑的,他很轻松的做到了,学生学的也很轻松。
这节课我很感兴趣,正好是五年级的课,我有很多借鉴的地方,当讲到《我和祖父的园子》我很兴奋,蒋老师先是让学生齐读题目,又讲了回忆是什么,在学生读的时候还让学生思考:想想,说说萧红想起了那些人,那些事?尤其注重读,师还和学生同读,讲解读书速度与方法。告知读书语调、感情。
而在背书的时候,要注意方法,找规律记内容,用强记,分句。在讲到最后当目标达成以后,老师又延伸了一下,让学生学习萧红,一下子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那个时期,头脑里能感到萧红的困苦与对童年的怀念。当讲到“祖父真劳动?我也真劳动?”时,既感觉有趣,又使我们能迅速的理解课文意思。每一个内容都显得那样的连贯,那样的水到渠成。蒋老师有这样的本领,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认字,而是教会学生读的能力和说的能力。
尤其在这次的学习过程中,我感受的最深的是蒋老师很注重学生的读书能力,他总是自己亲身的去读书,给孩子推荐更好的书,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因为他深知学生会写作文不是老师给的,是他们的遗传所致,而真正的写好作文,靠的就是读书,多读书就会有语感,能写出很多的好东西。所以,作为一个老师要善于读书,多读书,使我们的自己学会思考,通过读书去积累各个领域的知识。通过读书去认识形形色色的人,最终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阅读心理,要多读书,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对生命感兴趣。其次重要的是尽量的、适度的扩充,而不是为了制造一些学习气氛,让课文内容很大,内容很广泛。
第二个授课的是戴建荣老师,他讲的是《静夜思》,简简单单的古诗,孩子们在幼儿园就会背了,他却讲出了别样的味道,给学生和听课老师一种美的享受。他说了,他要把中国的传统发扬光大;他说了,吟唱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应该是最不陌生的;他说了,能做到“读、唱、吟、舞”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说了,他的老师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又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师,可他却将诗教的传神,给了我们莫大的感动。
此人虽其貌不扬,但绝对是“大师”。幽默风趣是犹如相声演员;慷慨激昂时,犹如沙场壮士。课堂上他时而婉转动听,时而铿锵有力,时而俏皮幽默,时而稳重深沉。
戴老师从纠音开始,又从平仄入手,这样在唱的时候、再吟的时候,就显得那样的水到渠成。当老师讲到他们的学生时,眼里流露的是思念与兴奋,他说了,如果要教好你的语文课,首先你要爱你的学生,还是热爱。
当王老师说出于永正的名字的时候,大家都兴奋了,当王老师说于老师也要讲《我和祖父的园子》时,我又激动了,同样的一课,他又会看到什么呢?他又会从哪里入手呢?给学生哪些感动呢?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于老师总会说,问题想好再说,说好话不容易。当学生回答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干什么时?学生用了很多还有,于老师又做了及时的纠正,他说“还有”只能用一次。
于老师注重学生用眼睛看;又注重学生用心看;还让学生多读书学会思考。在这里记的最深的是,于老师给学生读书,当于老师声情并茂的读出以后,学生也学会了那种感情。也学会了读,体会文章的感情,当学生说出那么多的关于祖父和“我”的性格的词语时,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水到渠成,因为要读谁像谁。要学会读每一句话每一句话的表情、语气。
在这节课里,于老师不仅注重学生读的能力,还注重学生写的能力,让学生写写自己的童年趣事,告诉学生写的时候要写好字,读好书,做好文。同时,于老师还对我们有了很大的要求,每个人要多有几手本领,本事越大,师德越高尚,赢得学生崇拜的砝码就越有分量。
像说话一样的读书,感受句子的温度。培养学生在读书中要学会关注,留意。培养学生的言语、概括能力。这要求教师在对教材的把握上多做处理,把握好对教学的安排。让学生学会体会,课堂上不用多提问。重点培养“读”和“写”的能力。
这次的听课我总结以下几方面的所得:
一、读。应多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教师要做到多读课文,多读,多感受。
二、写。每一节课设计一些写的内容,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抒发。
三、多读书。培养自己好读书,多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自己的带动下多读书,读好书。学会自己的母语。
四、多研究。教师要善于学习,采百家之长,才能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
五、多规范自己的板书。板书好了给了学生一个提示,一个榜样,做好学生的示范。
六、多学一技之长。自己在课余时间多充电,多学习更多方面的技能,使自己做学生崇拜的学生。
七、热爱自己的学生。只有一个人做到了热爱。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孩子,才会干出非凡的工作。
一个人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全部忘记,剩下的才是素质。这就是教育,语文要教的就是学生的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多学习,多应用,使自己,使孩子的母语学习能更快乐、更充实。
教学观摩学习心得2
20xx年11月27日至29日,我参加了由北师大教师培训中心在苏州国际外语学校举行的“中国教育梦——‘让课堂绽放生命活力’初中语文
名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观摩了赵谦翔、杨宏丽、徐杰等语文名师的精彩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近距离观看名师上课,聆听名师的教诲,一睹名师的风采。听后令我心灵震撼,我感受到原来教师可以如此传神的传道,学生可以如此轻松的学习。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浅薄与不足。
此次观摩活动,让我如饮甘霖,如沐春风,感慨万千。4位名师为我们带来了4节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高质量的阅读、写作教学课,他们的课精彩纷呈,亮点频出。他们用敏锐的教学智慧、独特的教学风格、巧妙的教学机智、独特的人格魅力,把一堂堂课教学得活灵活现,演绎得恰到好处,使在场的听课教师无不拍手称赞,连连叫好,而他们的讲座也很切合我们的教学实际。两天来,我一边学习,一边思考,让我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收获颇多。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赵谦翔老师上的《五柳先生传》。赵老师的课堂不但教给学生读文言文的方法,吟读、细读、品读……还以一种悠然的气度引领学生自然畅游于文字之中,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让学生从读到说,从说到思,渐入佳境,使学生久久沉浸在文字、文学、文化的语文氛围之中。
示范课结束后,赵老师又开始了《熟读精思微写》的专题讲座。讲座中赵老师从熟读、精思、微写三个方面谈了他如何让文言文教学绿色起来。让我们特别钦佩的是赵老师的学生所作的文言诗文,这些文言诗文也让在场的老师们得到了启发,偶尔让学生学习写写文言文,其实也是提高学生文字功底的方法之一。
此次观摩活动开阔了我的教学视野,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真是不枉此行。在观摩课的课堂中,我看到了名师们重视字词的教学,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注重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强化读写结合的意识。课堂书声琅琅,语文味十足,让我感到学生是在实实在在地学习语文,老师是在扎扎实实地教语文,语文课充满着无穷的魅力!这是我们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反思我的教学,我常会抱怨学生的作业错别字多、字迹马虎,常抱怨学生朗读水平差,常抱怨学生作文干巴巴……静心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都是学生的原因吗?我的课堂落实了读写结合了吗?课堂上忙于引导学生理解各种句子的含义,给了学生多少朗读的指导,留给学生多少朗读的机会?给了学生多少写的指导,多少练笔的机会?那么我能为我的教学做些什么呢?不能彷徨,不能犹豫,只能迎着改革的浪潮,取名师的“经”,迈自己的“路”。今后我将以名师为榜样,不断吸取他们的精华,勤恳耕耘,不断探索收获明天的希望。因为,残缺的改变永远胜过完美的守旧!
总之,此次观摩学习,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真不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因材施教,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努力做好一位语文教师,努力做好每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
教学观摩学习心得3
9月18日至20日,广西第三届小学习作和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桂林市体育馆举行,有来自全区多所学校的教师,教研员,以及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和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师做专题讲座、上观摩课。我很高兴地参加了19日上午的活动,让我走进名师课堂,真正领略了名师的风采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学到了很多教学技巧,感触特别深刻。
浙江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校长金剑辉的作文指导课给我的印象颇深,也许是因为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所以听的特别仔细。
首先金剑辉老师用魔术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秘密”,这个“秘密”的谜底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交流、猜测,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气氛。再请几位学生来“揭秘”,并让讲台上的学生按照宣纸上的字词进行表演(哭泣、大笑、目瞪口呆),特别让学生重视自己的心理活动,并把自己和同学们的心理和神态描绘一下。然后请所有的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合作揭秘,由点到面,很好地照顾到了全体学生的亲身实验。他开放式的教学及较典雅简洁的语言表述,给我带来许多启迪,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更让我感觉到快乐学习的真谛,他的作文课也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把在课堂中感受最深、最有趣的片段写得具体、生动,并让他们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听他的课,既是一次提升,也是一种享受。
金剑辉老师的“秘密”用一个科学小实验就贯穿了整节作文课,以示秘、揭秘和试秘为教学主线,以活动实践和自主观察体验为主要形式,强调作文的亲历和感受,凸现课程资源整合与作文教学的和谐统一,重视教学方式和学生习作方式的创新,加上他风趣轻松的课堂语言,大气又不乏精到的教学引领,在揭开这个小实验秘密的同时,为学生开启了一扇尽情表达的习作之门,也为我们揭开了作文教学的诸多秘密。
随后金剑辉老师的作文点评课也颇具特色,他的课堂自由开放,让学生以各种文体来写作,如诗歌、记叙文等。让同桌互相评改作文,并找出其中精彩的部分,他特别强调要找出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去欣赏他人,也让被表扬的同学充分体会到自己作文的优秀,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最好的还是最后再拟题目,因为这节课充分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以及从何种角度去写作,最后才让学生想作文题目就会更加生动、深刻。
教学观摩学习心得4
曾今有位老者说过:名师就像园丁,能改善一方环境,且能给游着带去一片欢心。更重要的是,名师给我们带来了启发,让我意识到课堂是个有灵魂,神圣地方。于是,我渴望能游更过的机会于名师近距离接触,希望能聆听他们的教育思维,目睹他们的教学风采,更好的让自己从中受到启发,向他们靠近一点点。10月13——14日,有幸聆听了全国专家型教师贾志敏、薛法根和李卫东等的新课程教学的观摩课,我受益匪浅,真正感受到了“新课程,新概念,新思维”带来的新变化。同时我还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以及对生活那炙热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
从名师们的授课中,深受启发,归纳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几位名师的课,展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这次听的几节课,在他们的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健康发展。建立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
2.他们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展现了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风貌,在他们的教学中不仅充分展示了教学内容的显性因素,而且发掘了隐性情感因素。他们能恰到好处的把教学内容隐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以情生情。
3.把阅读教学看成是对话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体会”、“品味”、“感悟”还给了学生。同时,在他们的教学中肯定性评价体现出尊重、鼓励的原则,特别是贾志敏老师对学生的读书、写作给予实事就是、不盲目鼓励,甚至严厉得指出存在的问题,在新课标的条件下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确实该对课堂教学中的“评价”问题重新认识。
4.从他们的授课中,可看出,他们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达到“思维活跃流畅、创新精神涌动”的最佳境界,真正行之有效地改革了课堂教学,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实处。
听名师讲课,如同与大师对话。短短两天的学习,使我深切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教育素养,更要有不断学习、多思多想的意识,这才是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关键.
通过参加这次观摩学习活动,使我在深受启发的同时,也有新反思,深感当前教学任务的艰巨。在新的课改理念下,如何使教育教学工作焕发出新的光彩,是我们值得深思、感悟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自己的教学的薄弱环节,以名师为榜样,研究她们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为己所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更趋完美。
走近名师,感受名师,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三尺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教学观摩学习心得5
20xx年3月25日至28日,我与另三位语文教师来到贺州聆听了全区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比赛课。这次展示的全区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观摩课一共有15节,选手们是来自广西各市县的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内容均选自一、二年级下册的课文,基本都是以指导识字写字和整体感知课文为教学重点,但教学设计却各显特点,可谓精彩纷呈。其中我最欣赏的有三节课,分别是桂林麦茜执导的《欢乐的泼水节》,柳州林娟娟执导的《鸟岛》,梧州龚岫云执导的《数星星的孩子》。
下面我重点谈谈柳州林娟娟执导的《鸟岛》这节课。
首先,林老师优美动听的声音和标准的普通话,让我耳目一新、陶醉其中,相信全场听课的教师和同学也与我有同感。同时,我深为林老师所任教班级的孩子感到骄傲和荣幸,因为听林老师讲课一定是一种美的享受,所以听课率应该是很高的。此时我看到林老师的简介,原来她曾荣获全国美文诵读比赛一等奖呢!
第二个亮点,是林老师进行书写指导时,巧妙地把生字的书写重难点编成了儿歌,听起来朗朗上口,而且突出了每个生字的书写技巧和具体要求,非常具有实效。比如“离”字这样教:一点一横长,点压竖中线,撇点交叉在中间。下面的“竖、横折钩”要扁宽,“撇折、点”藏里面。瞧,经过林老师一笔一划的边写边说,孩子们都牢牢的掌握了“离”字的写法,这样的教法多有趣也多有效啊!
第三个亮点,是随文理解词语意思,进而指导感情朗读。低年级孩子对词语的理解是有限的,怎样突破这些难解字词呢?林老师采取的是“课件演示,朗读感悟”的方法。比如“陆续、筑巢安家、养育后代”这三个词语,本是比较空洞难解的,但经过直观的课件演示,让孩子们看到鸟岛上鸟儿成群生活、繁衍的情景,使得孩子们自主领会到了这些词语的意思,而且通过造句、朗读进一步加深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效果非常理想。
还有其他老师一些课堂的精彩,在此就不一一列举。此次前往,真是不虚此行啊!
教学观摩学习心得6
我有幸跟随江艳老师来到南师附小参加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亲耳聆听了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知名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感触很多。两天里我的心一直激荡着、澎湃着,甚至可以说是震撼,我的心感受到从没有过的痛快淋漓,感受到上课原来可以有如此美妙的享受。一个教师原来可以如此传神的传道,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浅薄。
薛法根老师的《和时间赛跑》这一课的教学看似朴实而平淡,但细细品味,不禁让我为大师的文本解读、驾驭能力而钦佩不已。我想:品味大师的教学就像品味那拥有淡淡清香的绿茶——幽香飘远、余味绕舌……上课伊始,薛老师让学生听写三组词语,“忧伤哀痛;着急悲伤;高兴快乐”,并引导他们结合亲身体验谈感受。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找出作者产生这三种心情的原因,薛老师在指导学生说话时,耐心地引导他们由最初只能说不流利的一句话再到能流利地说三句话,这不仅带给了一个孩子的进步,而且更是教师对“循循善诱”这个真谛的诠释。接着,薛老师花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引领学生去感悟“文中爸爸说的那段话”,通过范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这段话的情感特点。然后让学生感受“昨天”、“童年”、“一生”从短到长的三个时间,去体会“时间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再巧妙地通过学生抓住这段话中的“了”字进行体会,由此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薛法根老师的课堂朴实无华中绽放出了语文的色彩,使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引领学生真正回归本色语文,注重学生“双基”的夯实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做一个有“根”的人。
诸向阳老师执教的《晨诵与绘本》,先是带领孩子们走进日本作家金子美玲的小诗《向着明亮那方》,了解作者,然后朗读小诗,仿写交流;再是带领孩子们走进绘本《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交流这个绘本带给你什么想法……整个教学流程清晰明了,操作性强。聆听诸老师的课,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美酒,那充满诗意与灵气的课堂,如一首清新的诗,一幅淡雅的画,一股潺潺流淌的清泉,我聆听着,沉醉着,仿佛经历了一种心灵的洗礼。接着,诸老师就《语文教师如何研发微课程》进行了精彩的讲座,主要从“开学课程”、“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梅花三弄课程”、“毕业课程”等方面进行讲解,让我们感受到了古典诗歌的文化魅力。是啊!我们语文教师是应该研发微课程,因为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教师理应成为孩子们无声的点灯人。为着美好的语文,为着诸老师的真诚与执着。我想,我们也应当引领孩子们“向着明亮那方”而努力!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可见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林莘老师执教的《燕子》就给我们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上课时,她通过自己语言的抑、扬、顿、挫和面部表情的变化及恰当的手式等等,体现出对春天的赞美,对燕子的喜爱。同时,根据课文语言文字的变化,时而低声细语、时而大声疾呼、忽而声色俱厉、忽而婉转动听。这样,以表情、语调作为课堂语言的辅助工具,把大家带到了一个春天的世界,我们的耳畔充盈的都是音乐的美、节奏的美、语言的美,俨然忘记了眼前林老师的年龄,宛如一位妙龄少女正带着一群天真烂漫的孩童捕捉春天跳动的生机。
在语文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不仅是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教学记叙类的散文、小说,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而面对文辞相对枯燥的说明文,也能领着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情趣盎然,这就不能不让人佩服了。支玉恒老师《太阳》一课的教学,便指导学生读出了说明文的情调。纵观支老师的整堂课,轻预设、重生成,教法简单却极其富有实效。尤其是他在整整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内,始终热情洋溢,面带可亲的笑容,一直伴随着孩子们的读书声,挥动右手,打着起伏有致的节奏,师生宛如共同演奏着一曲美妙的乐章。
短暂的两天悄然而过,却承载了太多的经典和收获,给我未来的教育生涯铺下了一条康庄大道;为我未来的职业天空插上了一双飞翔的翅膀;更让我对未来的课堂充满了憧憬与希望。我会怀着朝圣之心走近名师,在仰视中学习,在平视中汲取,在审视中思考……
教学观摩学习心得7
20xx年12月3、4日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课的培训活动,虽然天气很冷,可是感受到了专家授课的热情,听课老师们的投入,此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许多,学到了很多,同时也思考了许多。专家就是专家,名师就是名师,他们的课没有丝毫的华丽外表,没有过多的作秀,让人感觉很亲切,很顺畅,很自然,回味无穷,就像学生所说的:“老师,我们不想下课,您的课很幽默,我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老师。”专家的课优点真的很多我不想一一赘述,我想谈谈在听课过程中对我触动最大,带来深刻的思考的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前测:对于这个词只是听说过,在自己的课堂中,根本从来都没有实施过,或者说根本没有想过这样做,再或者说根本没有想到过这样做,今天通过刘松老师,钱守望老师还有王彦伟老师的报告,让我有了思考,课堂前测,多好的教学策略。通过前测能使自己的课更优效,能让我们的教学方法更多样,能找到课堂中的难点,能直接的告诉我们哪些内容可以多讲,哪些内容可以少讲,哪些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的很好了,哪些知识点学生还不能掌握。只有对学生对症下药,才不会是庸师。我想在以后的课堂中,不仅要做课堂前测,还要做好课堂后测,两者齐抓,效果高效。
二、课堂中不能只朝前看,还要在适当的时候回头看路:比如在刘松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这节课中,当学生发现了分配律的规律后,没有继续进行练习,而是回顾以前的知识,在以前的学习8的乘法口诀时,三八二十四加五八四十就是3个8加5个8等于8个8就是64,即八八六十四;再有在口算12×3时,用10×3+2×3=36,长方形的周长公式(a+b)×2=a×2+b×2中都渗透了乘法分配律,当刘老师点拨到这里的时候我真的是茅塞顿开呀!更让自己惭愧的是这几个地方都教过但是在教学时没有很好的把握教材,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多想想知识的前后联系。这里借用钱守望老师的一句话就是:开车的怕路不熟,路不熟要走好多冤枉路;教学怕教材不熟,教材不熟要做好多无用功。
三、倍感自己知识的匮乏:作为一名教师,不多读书,不多学习是不行的,不及时修补漏洞就会缓慢,不及时升级就会效率低,不及时充电就会死机,不及时的跟进就会掉队,真的希望能常有机会听到专家上课,会让我们少走弯路,再教育的大道上能让我们欣赏到更美的景色!
教学观摩学习心得8
5月24日至29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辽宁省大连市第九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聆听了十多节精彩的课及专家点评。
本以为,优质课都是表演课,专家的讲座都是枯燥无味,通过这几天的观摩,最多可以从观摩课中学几招应用于我的教学中已足矣,可是听完第一天的的课以后,我发现我错了。授课教师们虽然都是年轻的教师,可是他们创新的教学设计、高效的教学过程以及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从中学到了很多;专家的讲座也是非常精彩,所讲解的问题也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遇到的问题,真是解决了我们一线教师的燃眉之急。此时此刻,无数个课堂场景在我的脑海中不断交替出现,让我一次又一次感受着英语课堂教学所带来的魅力。十几位执教教师注意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英语歌曲、歌谣、TPR活动或日常生活对话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教师和学生亲切交流,多媒体课件直观、实用性强,活动设计环环相扣,水到渠成。虽然各个老师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这次听课,让我开阔了眼界。
一、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让我感受最深
英语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语音语调要准确,并且优美、自然,课堂用语要既简练、准确又易懂,为学生创设很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如何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交际的平台,从而真正地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这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经常思考的问题。这次观摩课让我看到教师们语言能力优异,发音准确,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良好的示范。如重庆市北都新区星光学校的任影老师,她的语言表达准确自如,她的语音、语感,听起来非常舒服,让人有一种如浴春风的清新感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后盾,词汇丰富,课堂教学语言充实。教态亲切自然,感情丰富。
二、教学设计灵活、新颖,别具一格
教师们从一个主题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将学习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英语并学会用英语,许多老师的教学思路设计的都很好。总之,整堂课学生都在不断地运用所学的语言来进行交流,切实做到了新课标所要求的英语教学的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恰当的导入,自然的过渡
我是以一种欣赏和享受的心情听完的这几天的课。教师的导入自然,过渡简洁而不留痕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观摩学习心得9
10月30日,我有幸在黄山实验小学聆听了张丽、李媛、李萍、陈凤荣4位老师所执教的作文教学课以及精彩的报告。4位执教老师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精湛的教学艺术,颇具特色的肢体语言,朴实无华的教学风格令我难以忘怀。
张丽老师的“学写日记”图文并茂的日记格式,循循善诱的讲解,细致入微的日记内容分析,学生的模仿写和展示点评,给我拍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李媛老师的“关注提示语”更是精彩,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说”的不同表达方式入手,用具体的事例,详细的讲解如何让关注提示语,并让学生做了具体可行的训练,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李萍老师的句子娃娃图画式“看猴山”习作指导,更是图文并茂,按一定顺序写作训练精准到位。
最精彩的莫过于陈凤荣老师漫画情景作文教学指导。陈凤荣老师一再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学生对写作训练有浓厚的兴趣是教学的最大成功。”在《情趣作文教学》这节作文课上,张老师用她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写作指导课。
陈凤荣老师说:“课堂首先是生活,其次是教学。”作文就是生活,是生活的过程,是建于学生生活基础之上。先有生活的观念,然后才有教学的努力。教学的作用是让学生作文生活的质量更好,一味的追求教学的目的,将使生活变得苍白而无力,将夺去学生生活的活力,生命力,反映出的作文也就变得呆板。
陈老师的教学中引用的例子都来源生活,报刊杂志的漫画,电视的公益广告等等,生活的素材被他加以改造利用,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媒介。作文融入了生活,使挤牙膏的艰难变得灵动而鲜活。作文不再困难,成为了学生生活的佐料,让学生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陈老师倡导:“作文应该有意思,不是有意义”。她阐述:选材要有意思,一个语文教师要有素材意识、作文意识,时刻考虑到孩子会喜欢哪些话题;命题要有意思,要确定能够激发起学生兴趣的,充满语文童趣的命题,活化学生的思维;要把课上的有意思,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流程,让孩子感到每个教学环节都有意思;评改要有意思,当面评改是有效的,要有好的语感,能瞬间发现闪光点,并予以放大。
陈老师老师强调要注意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感受的积累。老师要有积累的意识,要以读为主,多读多背,一堂课上完,要给学生留下什么东西,加强学生语言的积累;要多组织活动,创造机会,在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活动中,增加学生的生活积累;要引领学生学会感受,感受身边的事物,记录个性化的感受,让生活充满诗的意味。
一天的学习时间十分短暂,留给我却有许多许多。执教老师们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我不可能全部学到,但是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却是需要我用心去领悟的。
教学观摩学习心得10
秋光炫丽,金秋送爽,在这迷人的收获季节里,怀揣着对教育的那份执着,我于10月1日、14日到XX参加“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教师名师大堂教学观摩活动”!两天的学习,很荣幸能享受到这场教育盛宴!
1日上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XX和张XX两位老师的同异构——《古诗词三首》!统编教材下诗词量大幅增加,如何进行古诗教学,两位名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引路,同时也启发我们去思考。这是一组田园诗,魏老师重音、词语教学,双线建构,用猜想、想画面、联系上下、找词眼等多种形式,上出了语的感觉,有音乐感画面感,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张老师的教学追求画面感,带学生们由景入境,然后悟情,让学生们在头脑中过电影,边读边叠加意向进行想象,抓住关键字眼、词语、句子,必须要沉入词语,才能想象更细腻!精读一首古诗,再去读其它两首,进行群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思考、表达,读得懂,想得透,说得清!
1号下午,是全过著名特级教师黄XX老师执教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整节黄老师着力于引导孩子们去思考,这也正是黄老师所倡导的《深阅读:让思考成为阅读的习惯》,大量的阅读是高水平阅读者的必要条之一,有方法、策略、思考的阅读才是高水平的阅读。至于孩子将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们可以有多种的形式去检测,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去概括内容、做比较、举例子、理解学作品的言外之意、运用等,同时有怀疑的地方提出自己的问题,不同角度提出不同观点早有理有据。
怎么才能促进思考,实现深阅读?黄老师讲到三个方面:
一、教给孩子阅读策略,提供思考模型。如,关注作品背景、联系前后、带进自己的生活经验等,
二、提供多个本,对比发现问题。
三、改进考试命题,完成典型任务。
14号上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潘XX和李XX两位老师的同异构——《我要的是葫芦》。潘老师从语言的建构、思维的发展、审美的鉴赏、化的传承设计这节,注重趣味性,识字同样是重点,融入到读书交流过程中。李老师的同样是充满趣味性,一言一行幽默有感染力,一节三个学习单贯穿其间,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而不是与少数学生的对话,显示了堂的公平性!
下午是全国著名教师郭XX和张XX两位老师的习作教学。两位老师各具风格,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里潜移默化学到知识。张老师由一个苹果开始,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将学生代理情境里,去天马行空的想象!
两天的学习,收获很多,感触很深,堂上教师只是引领者、参与者、合作者,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内容,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教育路上只要我们心中有梦想,矢志不移,一定会收获新的风景!
教学观摩学习心得11
通过几天的观摩和专家的点评,我不断的反思我们现在的教学,并进行了对比,在以下几点感受:
1、展示课每堂课的教学层次很清楚,教师综合能力强,气质、形象、教态自然大方。所有的教学展示课教学过程的展示层次就非常清楚。例如厦门实验小学王晓江老师执教的《篮球行进间运球》一课;
1、原地高、低运球
2、复习行进间运球(开火车)
3、体能练习,让观摩老师感到层次清晰,内容简洁大气。
2、整个课的上法充分贯彻了“探索有效课堂、提升学生体质”的理念。例如成都市十二中学宋燕妮老师的高中武术散打课,兰州市健康路小学索辛超老师的小学搏击操课。他们更多的关注了学生,更加注重了实效性;真正地让学生在课堂中达到锻炼的实效性。
3、更多的对课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例如广州白云区锦太小学谢国峰老师执教的小学五年级《羽毛球》一课,正是体现在课中采用探究式合作的学习方式,更多的运用了评价与展示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与帮助,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掌握动作技术,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合作意识。
4、本次在学习观摩中感到,每次课的内容安排都不多,关键是怎样做到合理、怎样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怎样做到让学生学会知识、怎样做到让学生掌握技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例如合肥南园新村小学崔岩老师执教三年级校园集体舞《舞动童心》一课,属于复习课。主要内容就两项,一是练习踏步左右侧走,二是集体舞展示。该课所选音乐舒缓,授课老师基本功扎实、亲和力特别强,整节课在观众的掌声陪伴中结束。
5、更加的注重对学生的礼仪、安全意识教育。在学习观摩中感到体育与健康课不但是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及身体的锻炼,更注重对学生的礼仪、安全及对各种知识的学习教育;主要体现在初、高中几节跆拳道、背越式提高课上。老师不时的渗透礼仪、安全意识教育。
6、16节展示课,都导入了音乐,大多数课在准备部分、结束部分都利用音乐相伴,让课堂气氛和学生锻炼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深化,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与锻炼身体。
本次学习观摩,聆听了专家们释疑,并通过现场听课,知名教师和专家讲评,感受了在理论引领下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让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受益匪浅,也是对我个人认识的再提高,是对我们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次对照检查,对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阳光体育》的实施起到推进作用,为进一步强化体育课的主体地位,引领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益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参加本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交流展示与开阔眼界的平台,为我们解决了教学上所遇到的困惑,也促使我对未来的体育教学活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思考。同时,也感到了我们与大城市学校教师间在自身素质上存在的差距,这是今后的教育活动及我们发展需要尽力弥补的。
最后,借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十城市》刘端文理事长的一句话,虽然体育课很辛苦,但是我们自己要有幸福感,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理念,认真的备好每一堂体育课,教学实践后要认真总结自己的得与失,不断提高和加强自身的教学素养,使学生在体育课当中要以玩的心态去学习,锻炼自己的身体,强健自己的体魄。
教学观摩学习心得12
首先,对于此次能够参加这样的培训,我感到分外的荣幸,万分感谢。对于我们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就是需要这样的培养和历练,在此过程中,我有一些心得体会值得分享:
第一、张增建教研员关于道德与法制学科核心素养,关于立德树人的课堂教学中的落实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一共有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政治认同;第二方面:科学精神;第三方面:法治意识;第四方面:公共参与。这16个字,简简单单,但实则意义非凡,准确的掌握了道德与法制的核心素养,给我们参加培训的教师指明了方向,这就是我们教师今后的`教学方向,全面发展,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
第二、山大附中雷晓霞老师的一席话也让我感触颇深,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就是她说的这句话,她说:“作为老师,如果你要给学生一瓢水,你自身就得拥有一口井或者是一泉湖。”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教师,我体会到要和学生一样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勤动手。“学生可原谅一个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我们要讲课,讲好课,创设学生喜欢的课堂,只有读书、读书、再读书,学习、学习、再学习!有可能我们的工作过于繁忙,而没有时间能够看一些提高自己的能力的书籍,通过本次培训,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可能的挤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觉悟,丰富自己的学识,扩展自己的眼界,以身作则,从而更好的引领我自己的学生健康快乐充实的成长着。
第三、关静老师关于《统编教材之变化与应对》的讲座,详细地讲解了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编写依据,新旧教材内容对比,内容变化之归纳,以及教师之应对策略等。让我懂得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特别是在当今的中国。
第四、会议中穿插听了两位同仁的示范课,更是让我体会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跟着老师的解读,领略更高一层的教学水平,真是不虚此行,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1、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本次的培训中时常看到老师们独特的教学设计、精美的教学环节和课件制作都让我心动不已!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来服务自己的学科教学。
2、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不断的追问,让学生自由畅谈,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欢的声音,各抒己见,积极性高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学生的兴趣引起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3、老师特有的个人魅力。比如说教师的语言。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的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教师语言的魅力深深的令我折服,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老师们在这个问题上处理的特别精彩,精彩幽默的语言,准确的评价了孩子们的回答。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都能够办得到。
教学观摩学习心得13
从大连学习回来后,应王校长的要求,写一份心得,在全体教师会上交流。
首先在这里对学校提供的这几次学习机会表示感谢!
下面我来把学习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学习的感受,那就是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以前在乡下教学的时候很少有机会到外面听课学习,感觉自己的教学就是坐井观天、闭门造车。
通过这几次学习,我听了不少专家名师的现场做课以及讲座,感觉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长处值得我学习。我感觉每个人年龄不同,性格各异,讲课的风格也各有千秋,我想根据年龄层次分别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先从老前辈说起。印象最深的就是支玉恒老师,他今年75岁了,但精神矍铄,依然活跃在讲台上,并且笔耕不辍,这种精神让我感动、钦佩。他的教风朴实自然,落落大方,真是天然去雕饰。他在讲课过程中,没有以老前辈自居,而是和学生亲切交流,拉近距离,并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入到课堂气氛中去。他对教材的理解透彻挖掘深刻,并在讲课过程中灵活处理教材,引导学生学习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知识,遇到学生易混易错的生字时,当场讲解纠正,加深学生印象。这和我们在讲公开课时争议的,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不同,任何知识点,只要学生掌握得不牢固,都可以再加以练习,不要过分拘泥于课堂结构。
张化万老师,也是一位老前辈,今年69岁了,依然精神饱满。他讲的是一节作文课,指导学生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他先让学生交流,自己心目中谁特点鲜明,有哪些鲜明的特点。学生纷纷回答,有足球迷老爸的,有爱打扮的妈妈的,有冰块老师的,有调皮可爱的弟弟妹妹的等。接着让学生交流对谁的回答印象最深刻。又指导学生拟特别的题目引人入胜的开头,再让学生抓住人物特点选取典型事例,教给学生选取材料的方法,比如,怎样从细节上描写,和人物关系不大的内容可以省略不写。写的过程中,又对学生讲解写作文的第一要求,如写字工整、语句通顺、用语准确等。学生写完后,让学生当堂念自己的作文,并让同学们点评,并讲了点评方法,如先夸夸别人,再帮他找找问题。这一节课,学生始终紧张而兴致盎然,从中学到了习作方法,我们也感受到张老师的善于指导,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张老师的讲座,也让人学到了很多,他通过举行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指导学生写出真实有趣的作文,避免假大空,并提出“人格觉得文格”的观点。这节课收获很大。
再说说少壮派的代表人物。首先,我想说的是王崧舟老师,他是被称为大师级的人物。他在武汉讲的是《去年的树》,在大连仍然讲的是《去年的树》。他倡导的是诗意语文的教学理念,他的声音充满磁性,娓娓道来,他的课件设计充满诗情画意,配乐凄美动听,很煽情,在讲课过程中,当他看到学生泫然欲泣的瞬间,赶忙关掉了音乐。他的引导启发循循善诱,教材讲解由浅入深,最后的结尾又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在整个过程中,真的让人感到诗意涌动。他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进行写话练习。让学生带着想象去感悟童话的魅力,并感受《去年的树》平淡简约的叙事风格,体味作者留白的意味。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温文尔雅的大师风范。很可惜,他两次讲的是同一节课,很希望能听到他不同的课,领略他别样的风采。
下面,我再说说叶秀萍老师的低年级的识字课。我一直认为低年级的识字课是比较浅显易懂的,从她的课中,让我看到了识字课也可以加深的。她在讲课过程中,加入了汉字演变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这个汉字的来源,并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从汉字演化中加深了对汉字的印象,促使学生牢固认识汉字。她的课堂轻松活泼,通过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认识生字,给生字组词。这些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武凤霞老师,是我们河南人,她是一个非常善于钻研的老师,写了不少语文教学方面的教育专著。她的课,带有河南地域特点,跟咱们现在举办的优质课观摩课有相似之处,让人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在课堂上,她思路清晰,语言生动流畅,善于用自己的激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说完了少壮派,我再来说说后起之秀。印象最深的是来自江苏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许嫣娜老师。她是学校的业务校长,对小学低年级段的教学很有研究。她的课曾多次获得全国特等奖。她一共上了两节课,都是二年级的课,一节是《荷叶圆圆》,一节是绘本故事《纸马》。她的课生动活泼,充满了童真童趣,在讲课中,她把自己变身为孩子,语言语气都很吸引学生。特别是她用变魔术的形式开头,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给调过来了。她在讲课的过程中,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也注意随时组织课堂纪律。比如,让学生读两遍课文,第一遍读完后对老师点点头,第二遍读完后坐端正,老师对他点点头。识字教学融入到学习课文中去,引导学生用最简洁的方法去记生字。她在讲课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发展学生的感受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后起之秀中又一个杰出人物,就是管建刚老师,他来自江苏苏州,他一出场,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不管从穿着打扮还是语言风格,都接近娱乐节目主持人,非常具有煽动性,课堂驾驭能力也很强。他讲的是《春联》,这一课属于说明文。一般说来,说明文属于比较枯燥的体裁,不易上得生动形象,充满活力。然而,管建刚老师做到了。他在讲课过程中,比较注意指向写作方面的指导。我们学一篇课文,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文本的学习,来学写此类文章。他除了引导学生了解和春联有关的知识,还引领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选材,这样选材有什么好处。从而,提醒学生在写作文时也要注意选材。
以上就是我对外出学习的一些感受。从专家名师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经验,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根据自己的悟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我以后要努力的方向,但是,我觉得自己资质愚钝,可能学得只是一点皮毛,不过,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吧。
教学观摩学习心得14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事业不久的新教师,我刚刚完成了自己从学生到教师的社会角色的转变。同样是身处在学校这样的环境中,当老师让我有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很想竭尽所能地为我的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可是因为经验不足,我的课堂总不那么精彩,总结每堂课,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欠缺和遗憾。正当我思索着如何才能进步的时候,学院督导室组织的新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对我帮助很大,使我受益匪浅。
在观摩活动月中,我积极去听那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的课,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为自己选择听课对象:第一,我选择由督导室在校园网上推荐的教师,这些教师分属不同专业,所授课程有代表性,因此我选听了朱华老师、张岩松老师和李桂英老师的课;第二,我选择教授跟自己所授课程同类的教师,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给我以直接的启发和帮助,因此我听了杨泓老师和李元成老师的课。
在听朱华老师的市场营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她授课的条理性非常好,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并不孤立,都在为下一个知识点的出现做铺垫,整堂课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贯穿很好的整体,知识难度层层递进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把握规律并有迹可寻,这样学生理解和接受就比较容易,教学效果就显而易见了。从朱老师的课中我意识到备课对一位教师而言是多么关键和重要,如果没有老师课下的精心准备,上课就不会这样精彩。
张岩松老师的现代交际礼仪课,最吸引我的是他旁征博引的丰富案例。在礼仪课上如果只注重讲授一些概念性的知识,会使课程内容十分空洞,可是张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加进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或是从别人那里看到和听到的有关案例,有些知识点他还以提问的形式同学生一起探讨。师生间良好的互动,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张老师的课中我体会到要想让自己的课上得精彩,就必须具备丰厚的知识储备;要想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老师得有一桶水;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就要在平日多学习,多积累,这样才有可能让你的学生从你这里得到的更多。
李桂英老师的学前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课堂组织上的灵活性。也许是因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性,她的课始终是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里进行。知识的讲授采用幻灯片的形式,更直观、生动地交代相关概念,课堂中还适当地穿插、安排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因长时间听课而疲劳的情绪再次被调动起来,接下来的学习效率更有保障。同时,课程最后还安排了学生试讲的小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的机会,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总之,李老师的课调动了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去培养实践能力,是一门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的好课。
听过了以上几位不同专业老师的课,我学到的不单单是他们当堂课所讲的知识内容,更多的是一堂精彩的课,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的是什么,也可以说我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接着我又听了两位自己所在院系跟自己所教课程同类的教师的课,同样收获多多。
杨泓老师所讲的学前美术课和我本学期教的学前美术课是同一进度,听了她的课使我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自己在讲课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杨老师的课讲得很仔细,黑板上代表性极强的范画演示囊括了所有的知识点,学生理解和接受都比较容易。她对学生的实践作画指导很有针对性,并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别存在的个性问题,因材施教进行指导。我觉得这样做更有利于全班整体绘画水平的提高,是最值得我学习的。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刚刚接触国画的学生而言,李元成老师的国画课中如何掌握好笔墨的运用是难点,但是李老师能够利用自己独特的讲解方式把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首先在黑板上分解笔触,然后在宣纸上边讲边画做第一遍演示,接着在宣纸上和学生们一起进行第二遍演示,这样一遍遍耐心而细致的讲解使基础不同的同学都能够掌握得很好。在接下来的实践时间里,他还特别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对画得好和进步大的同学提出表扬,增强了学生们的信心,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觉得李老师把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这一点是我在讲课中一直没有注意到的问题,通过这次听课,我同样获益良多。
在这次的教学观摩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又重新回味自己在每一次的听课中得到的感受,无论是与自己不同专业还是与自己相同专业的那些教师,他们的课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形式,但是都展现出了精彩的一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他们的课之所以丰富,之所以生动,之所以魅力无穷,是因为这些教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有认真备课的教学态度,更有一颗爱岗敬业的责任心。
通过自己一个多月来的听课感受,我深深感觉到学院督导室组织的这次新教师教学观摩活动是多么有必要。在这次活动中,我每听一位教师的课都能从其精彩的课堂讲授中学到自己在教学中所欠缺的东西,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的同时也思索着如何改进,如何做得更好。尽管现在的我依然经验不足,还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是我已不再有刚从事教育工作时的那种不知所措之感。
我感激学院督导室组织的这次教学观摩活动,因为它让我得到了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一笔宝贵的财富,听的每一堂好课都让我受益匪浅!我也因此更加明确了自己以后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以后我还要经常找时间去听优秀教师的课,以他们为榜样,让自己由新教师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为学院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教学观摩学习心得15
非常感谢教务处能够给我们青年教工提供教学观摩学习的机会,使我无论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还是在教学技巧方面都受益匪浅。在课程的选择上,除了选取化工专业课外,我还选听了偏重理论的高等数学课和侧重实际应用的英语课。尽管每位老师讲授风格不同,但他们还有很多共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态度认真负责,课程准备充分。
经过一学期的观摩,我认识到这一点是讲好课的基础。以贺高红老师为例,尽管科研和行政工作繁忙,但她课程准备和教学方面仍一丝不苟,课件做的很生动。尤其难得的是她不辞劳苦,携带大量沉重的实物教具,使同学对工程问题有直观的认识。我将这个方法用到催化反应工程教学当中,学生反应良好。辛剑老师尽管年龄较大,但上课时声音洪亮,仍旧充满激情。并且能够紧跟技术发展,用生动的动画将原本枯燥难于理解的分子杂化轨道理论讲解的形象生动。如果没有对学生和教学工作的热爱和端正的态度,很难做到这一点。
2、课程讲解循序渐进,深入细致。
这一点是建立在端正的态度和充分的准备基础上的。尽管每位老师讲授风格各异,但在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对于使用课件的老师,课件都做的非常生动。如匡国柱老师,把众多的公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利用课件讲述的层次分明,深入浅出。而蒋志刚老师的板书有章有法,显然经过了精心准备。他讲述时细致入微,讲分部积分遇到的种种情况都条分缕析,学生当堂都能很好的掌握。这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3、讲课富于启发性,非常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贺高红老师的化工原理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贺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识的讲解和传授,真正是所谓的润物无声,并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讲授当中,时真妹老师幽默风趣,给更多学生更多的机会学用语言。蒋志刚老师有意留些问题和时间给学生,让同学们能够当堂利用所学的知识,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4、渊博的学识和扎实深入的专业知识是教学的保障。
这些老师在各自专业领域中都卓有成就,取得了相当的成绩。这是他们讲课深入浅出,高屋建瓴的基础。有经验的老师曾谆谆告诫过我,学会掌握一门课容易,但将其讲明白就不容易,更不用说深入浅出。除了需要掌握课程之外,还需在自己专业领域有所建树,才能够真正的上好一门课。通过观摩,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一点。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科研中需要注意的一点,要科研教学并重,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就我这一学期的观摩体会而言尽管课程和教法不同,但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师德是成为一名优秀老师的前提条件。所谓为人师表,在这几位老师身上都得到了良好的体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我们日常挂在口头上的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我感觉要成为师德高尚的老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需要经常自省。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2、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3、注重对学生能力和人格的培养。
现代大学生,思想开放而复杂。作为教师,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授最新的方法,培养完善的人格。而这首先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才能为学生树立表率。这一点辛剑老师做的非常好。数十年如一日,耕耘在讲台上,让我看到了优秀教师应具有的品质,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另外作为年轻人,我应注重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比如大部分老师都采用了课件教学,使得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更容易理解。作为年青人,在新技术的消化吸收方面有优势,应该在学校教法革新方面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总的说来,我认为要想成为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注重自己道德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在此基础上坚持科研教学两条腿走路,教学科研相长,形成良性循环;注重教法和技巧的学习;以学生为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五篇:教学观摩学习心得
全国第十一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
学习心得体会
付小
段金普
作为一名新进的年轻教师,能被学校派去参加10月21在武汉举行的全国第十一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我真的感到非常的幸运。作为一名刚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对于全方位的数学课程改革、数学的课堂教学方法、新课标在教学中的实施、课堂里的素质教育落实等都充满了疑惑,很多时候也感到是雾里看花,有点无所适从,而此次的观摩交流会恰巧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的平台,使我在3天的学习观摩中,对于我所面临的一系列教育教学疑问都有了新的感悟,给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样,也使我对于教师这份工作的性质和责任有了较深的认识,体会到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搞好教学工作的艰巨,明白了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一颗对工作和学生热爱的赤诚之心,而且还需要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对现代化教学工具的良好运用能力。
此次观摩交流会,一共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6位专家型教师的课程,包含了小学一到六年级的各个学段。16位教师的授课风格迥异,课堂展示也是各具特色,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通过这3天的学习,对这16节课的认真解读,我体会到要想做好教学工作,必须要首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重视教学工作和热爱学生。
在我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主讲教师通常都在上课前10分钟到达教室,在学生来到教室之前就做好了课前的多媒体、课件等事情,然后再到学生们中间走走,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听课情况,或者跟学生们做一些简单的互动,使自己能迅速跟学生们融为一体,然后再根据学生们的意见改善讲课的内容和方式。我想这样的教师远比那些踏着上课铃声进教室,再伴着下课铃声出教室的老师更加受学生欢迎。这16位主讲教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他们已经把教学工作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乐趣,不仅重视教学工作,同样他们也很享受这样的教学过程。我们常说,要把自己的职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这样你才能取代更大的成功,而这16位教师让我重新审视了这句话:如果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发展成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乐趣,那么你也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专家型教师了!
二、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在此次的学习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所有的老师所准备的教学课件实在是太优秀了。每个老师的课件都做得十分的生动形象,同时有很多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动画,甚至还穿插了一些电影画面,而不像我们平时所制作的以静态文字及图片为主的课件。同样,他们也各自为自己的课件配置了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课堂讲授方法。“娱乐式”的课件在加上生动形象的讲授方式,也极大的提起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得课堂效果非常的好。我想这样他们制作出这样优秀的课件以及完美的讲授技巧肯定是在课前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与心血,正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不仅要课前做准备,还要下工夫把这个准备做到最好。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只有让学生从“我不得不学”变为“我想要学习”,才能真正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学习知识,同时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利用学到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要做到的转变,首先要求教师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各位老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非常重要:
1、从不吝啬鼓励的话语,课堂上只要有学生发言完毕,老师都会给予肯定或者鼓励,这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把知识更多的渗透的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不在觉得这些只是枯燥无用的数学知识,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3、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老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确,难易适中。只有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会无从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这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我认为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在听课中我发现这些专家型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保证学生学到正确的知识;
2、善于利用多媒体,演唱,画画等各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师亲切自然,非常有感染力,课堂的组织、调控能力很强,灵活应变,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的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4、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作后盾,语言丰富,课堂充实。这些方面也为我在以后教师生涯中指明了学习进步的道路。
作为年轻教师,学习是我现在主题,而通过这次学习,确实使我得到了一次进步,当然,我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按照这次的体会与收获来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