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听课心得体会
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听课心得体会
4月25日,荆门市举行了湖北省小学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我有幸观摩了这个活动,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在这十二堂课中,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一,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才认识到《女娲补天》这篇文章原来也可以这样设计的,那精美的多媒体更让我心动!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来服务语文的教学。
第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比如,何先成老师在《匆匆》中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欢的声音。学生各抒己见,积极性很高,自己表达心中的感想。
第三,注重反复朗读。好文章是用来读的,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老师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比如:张老师在《匆匆》中让学生反复诵读描写环境的句子,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学生从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涵。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到了课文中语言的描写手法。
第四,注重有效地延伸,领悟其义。在拓展延伸这一部分,刘敏老师为大家出示了《黄鹤楼送别》这首诗歌,让学生更加深刻透彻地体会到了离别也是美,只要我们有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灵,世间万物一切皆美。课堂上只有教师的精心指导才能造就课堂深层次的延伸。
第五,就是老师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说教师的语言。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这些老师的语言魅力深深的折服了了我;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而在这一环节,老师也都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了相应、合理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听了这些教师的课之后,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当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让他们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慢慢地培养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地充实。同时,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提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使自己不断成长。
第二篇:观摩活动听课心得体会
林莘老师《东施效颦》赏析
永安市东门小学朱丽英10月15—16日这两天,我有幸到美丽的榕城—福州参加了第二届名师东南行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名师们精彩的课堂教学,给了我内心极大的震撼与感动。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和人格魅力感染着学生,感染着台下所有的听课教师。下面我就林莘老师执教的六年级古文《东施效颦》来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
亮点一:导入精彩,激发兴趣。
课前两分钟,林莘老师别出心裁地进行一个“模仿”游戏,有请了两位人高马大的男生,一位男生根据成语“欣喜若狂”“火冒三丈”“悲痛欲绝”“造作造作”的意思进行无声地表演,另一位男生进行形象地模仿。整个模仿游戏很成功,孩子们表演地很投入很形象,惹得全场哄堂大笑,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从中就势引出本文题目中的“效”。亮点二:以读为本,读出韵味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古文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林莘老师很重视引导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通过生自读、指名读、师范读、生跟读、男女声分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慢慢地从读准字音,到读通句子,最后读出了古文的味道,霎时,整个会场仿佛成了诺大的庄子学堂。
亮点三:授之以渔,教给方法
因五年级孩子初次接触古文,他们对古文的一些表达习惯还不甚
了解,因此林莘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全文大意:第一句,通过播放录像,观察比较东施、西施的样子,引导学生想象:东施看到西施从街上走过的美,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在指导朗读中,引导学生读书要读出内心,读出情感,通过指名读,男女生分读,通过读出“频”两次出现的不同感受,对比出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第二句,鼓励学生试着看画面,给画面配上解说词。“东施在村里引起了轩然大波,邻居们见到东施效颦的样子,有的……有的……有的……”并引导学生想象并补充画面,再次感受东施效颦的丑。
林教师重视引导学生领悟古文表达特色,学会理解古文的方法。古文在表达中经常用到“之乎者也”,教学中,林莘老师通过讲解“之”字的多种意思,帮助学生掌握翻译课文的方法。并补充“一字义变”的例子和学生交流,最精彩的片断就是对“妻子”“走”字的理解。这里老师设计了一个情境,请了一个学生当贫人,然后老师委屈当他的妻子,另外找了一个学生当他的孩子,表演看到东施后的表现。然后问:“书上写的是妻子,你为什么还拉着这两个孩子呢?”让孩子们理解古文里的妻子是妻子和孩子。那个孩子拉着大家走,于是老师追问:“是走还是跑?”学生说:“跑。”“你还不跑?”于是孩子拉着老师和孩子们跑起来了,全场大笑。通过生动有趣的师生表演,引导学生理解古文中的“走”即“跑”的意思,从而领悟古今意思是完全不同的,要记住理解古文的规律:一字一词、一句意会、一字多义、一字义变等。
亮点四:音乐渲染,动情朗读
整个课堂中,林莘老师很善于选择适合古文朗读的音乐,那高山流水般的优雅舒缓的音乐总在孩子们动情朗读中适时响起,渲染了课堂氛围,调动起孩子们动情朗读的情愫,因此整个课堂古文的韵味十足,实乃妙哉!
亮点五:感悟写法,体会寓意。
在第二课时里,林莘老师通过与孩子们交流“你怎么知道东施长得丑”这一话题,并从文中及课外知识中体会侧面描写的妙处;通过品读第二句,观察其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体会古文的音乐美、对称美和节奏之美;通过让学生畅谈“东施这一频,引起轩然大波,她回到家里,百思不得其解,你们来给她说说道理吧”,这样,在轻松的师生交流氛围中体会其中寓意……为了让同学们对古文中这种描写理解得更为深刻,老师又出示了《陌上桑》中的一段对罗敷的侧面描写。然后让孩子们仿照着来写,用古文写更好。起初我担心孩子们写不出来,没想到几分钟后一句句带着古文气息的句子诞生了。比如“少者见之,则哭闹不止,老者见之,弃拐杖而去之走”等等,让现场掌声不断。又一次体会到了只要给孩子机会,孩子会还你一个又一个惊喜。
第三篇: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参加了“2014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我听得最多的两个词是教什么和怎么教。两者相比,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我们教语文有语文书,面对一篇篇课文,我们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答案是教语文。阅读教学教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口语交际教学生提升口语交际的品质,习作教布局谋篇,行文组句。其中阅读教学教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是语文课的主要目标。就阅读教学专家提出了两个转变:一是由讲读转变为实践,二是由课文的思想内容转变为语言文字运用,也就是不能把教材内容当成我们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这让我想起前些年经常会有老师在课上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然后学生整堂课从头哭到尾,其实学生只是体会到了课文的思想内容,这是思品课的目标。而语文课应当把重点放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悲痛是用怎样的语言,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来的。
怎么教则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兴趣,学习的实效和学习的评价。在这里特别注意的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他们不是零起点因此要分成层次,哪些是学生已经会的不用教,哪些只需要点一点学生就能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我们重点教的。
“读写结合”教学反思
在《我是什么》读写结合课上,我把指导的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例文中的写作特点,明白文中使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知道要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二是以教师的下水文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选择生活中熟悉、喜爱的事物,通过小组互说、学生评议、老师点评等生生、师生互动让学生愿说、会说、乐说,写出自己的童趣、童情。对于学生随机出现的问题,我尝试用各种形式的评价语既欣赏、激励学生,也用委婉的语气指出学生口头表达的不足,收到良好的效果。
附学生文:
我是一个小书包。我有一个大大的肚子,里面装满了小主人的书本,可我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因为小主人每天把我被在肩上,心里感觉美美的。小主人高兴的时候还会给我洗洗澡呢!
我是巨石,每天站在河边的草坪上。人们散步累了,就坐在我的身上休息。我很结实,一点儿都不觉得疼。每当下雨的时候,我就赶紧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好让人们坐着休息。
第四篇:教学能手观摩听课心得体会
漳县初中语文教学能手观摩听课心得体会
武当中学周彩霞 2013年4月26日我有幸参加漳县初中语文教学能手公开课的听课活动。本次教学能手教学内容教材于两个课题(包括现代文1节、文言文1节、),在一天的观摩活动中,来自全县的七位老师一共讲了七节语文课,早上四节都是现代文《云南的歌会》,下午三节是文言文《小石潭记》。无论是那种类型的课,授课老师都充分准备,上课活动既生动活泼又有条不紊,让听课老师都见识了授课老师的扎实的基本功和灵活的教育机智,这些也让我有很大的收获。
现结合部分观摩课,谈谈自已一些肤浅的感受。
一、追求教学内容的优化,才能给学生短时高效的课堂。
效率是检验“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有效率才会使课堂教学有意义、有质量。增加课堂教学密度,从实际出发对教材大胆取舍,通过浓缩教材,确定明确的教学目的,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这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做到缩短课时,短时高效。
1、精心的预设促进短时高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已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因此,教师在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教材的精髓和难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以教材为平台,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传统“教教材”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侧重隐性知识的传授,着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力求“用教材教”。
2、用创新提问点拨激活课堂。
一节丰沛饱满的语文课堂,焕发着纯朴诗性的光华。教师有创意地点拨、机智幽默的旁逸、开合自如的迁移,能够不断砥砺学生的思维,进而把关键词句像钉子一样敲打到学生心中,让他们在语言文字的深嚼细品中,感受母语的魅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创新点拨就会出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情境,使点拨提问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导火线”。在候雪瑞老师讲授的《云南的歌会》
中,教师抓住了学生对“云南歌会”不同形式理解,来体会这篇散文所折射出的作者的情感。
3、读写结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培养。
读、有助于让学生获得最要的人生营养;写,让营养成为社会贡献的重要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但是怎样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朱熹曾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其实模仿的实质就是在读与写中架起一座桥梁,连通读与写两种学习情境。语文教材中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就为学生提供了许许多多、方方面面的仿写资源。
成菲老师在讲授《小石潭记》时,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时候,老师精心设计的读写结合,让学生思绪飞扬,在这样的读写训练中学生提高了语文素养。
二、追求教学语言生动多样,才能给予学生诗意的课堂。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催化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课堂语言是否清晰、准确、简练、生动,是否有艺术感染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每篇课文的感情色彩不同,或欢乐,或悲伤;或热爱,或憎恶;或抑扬,或低沉„„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有时像战鼓催征,雄兵开拔;有时如绵绵春雨,滋润心田;有时像江河奔流,一泻千里。
1、用引人入胜的导语拉开序幕。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教师以饱含感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情感,使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的驱动力,通过情感的渲染和语言的感染,使学生置身于愉悦的氛围中,就必定会对语文学习产生盎然的兴趣。尤其在候雪瑞在讲授时,铃声一响,老师用悠扬的饱含魅力的语言洞开学生的心扉,课堂中弥漫起与课文内容相通的融融的欢乐气息,使置身于其间的每一个人沉浸在“歌声飞扬”的美妙境界中。
2、用画龙点睛的结束语拉下帷幕
在学生思想情感受到感染后,还需要进一步加以深化升华,使其牢固地刻在记忆中。比如汪广平老师在《小石潭记》课堂尾声,对唐宋八大家的总结,可谓
是精辟到位,成菲老师在“四字歌”中队唐宋八大家的总结更是妙趣横生。这样会使学生记忆犹新。
3、用出口成章的点评丰富课堂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瞬间组织语言,表现的老师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对于学生的表达老师总是出口成章的点评。课堂上教师的情与学生的心形成共鸣,学生自然入情入境地与文章产生碰撞,并不时闪现智慧的火花。
三、追求自如灵活的调控艺术,才能给学生自然融洽的课堂。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作为主体必然要对课堂教学实施调控。
1、课前轻松活动,缓解紧张气氛。
在公开课之前,学生和老师都会有相应的紧张,而这种紧张的心理如果得不到缓解,可能课堂的生成就无从谈起了。
听音乐,欣赏图片,做小游戏,观看视频,语言交流,通过各种形式的小活动学生紧张的心情慢慢变得轻松起来。几位老师在讲课之前,让学生看图片,使得学生轻松,紧张的气氛消失在九霄云外。各位老师贴近学生生活的设置,很受学生欢迎,学生也渐渐融入课堂。
2、用幽默风趣的评价活跃课堂气氛。
成菲老师在讲授《小石潭记》时,老师故作神秘的表情,问学生:“你们知道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谁吗?”学生才的很起劲,可老师却很幽默的来一句“是你们呀!”让学生们紧张的心一下子轻松下来,此时老师又幽默的说:“我们
8.3班的学生才是最聪明的!”话音刚落,学生们都笑了,与会的老师也笑了,会场内外充满了愉快的氛围。学生的表现也越来越好。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让生动优美的语言成为语文教学中超越时代具有永恒价值的应用软件。永远使学生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保持盎然的兴趣。追求精致的预设,才会给学生有精彩的生成。
3、尊重差异关爱无痕融洽课堂气氛。
课堂应该是真实的,它演绎的是学生成长的故事,即使是错误的,也有教学 的价值,也能折射出独特的美。一个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一不小心把文中的一个字读错了,学生都在窃窃私语,老师很自然的说,这位学生不经意间把自己的理解融到了课文里,你的理解很到位啊。听了老师的话语,学生很高兴。老师应
该呵护学生的成长。课堂是瞬息万变的,学生生成的东西教师不一定能预设到。不管教师的备课预设的问题多么缜密,对于课堂可能出现的状况设想多么周密,动态的课堂都存在着无穷的变量,这就要靠教师具有很敏锐的教学机智,扎实的业务功底和自然笃定的教态,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即使是一闪即逝的火花,如果能抓住,并很好地利用这些自然生成的教学资源,重构教学,再生新的知识点,达到“浮想联翩”、“豁然开朗”的教学效果,实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课堂教学新境界!成菲老师授课时,让学生们举手回答问题,学生没有一个举手的,当时老师很机智,他看到一位女生想回答又不好意思举手,于是他幽默的说:“我觉得这位女生用眼神告诉我她要回答这个问题。”轻松的就化解了尴尬。
四、追求教师的课堂激情,才能给学生魅力四射的课堂
激情是一种激昂的感情,是一种冲动的感情,是一种炽热的感情。此次能手很多老师在课堂上都有其独特的教态,有的温文尔雅型的,是热情洋溢型的,有的幽默睿智,有的沉着稳重,有的则活泼好动,但是无论其教态如何,大多数教师对学生也应该存一份激情,它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表现,它也可以解释为一种对教学的热爱,对学生殷切的期望以及对教学的轻车熟驾。教师的激情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师生双方的情绪会相互感染,就像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有激情的教师一站到讲台上就先“声”夺人、激情澎湃、抑扬顿挫、幽默机智、精思巧问,学生也会因此而受到感染,情绪高涨、激情勃发、才思敏捷、语言流畅、行动迅速、感情投入。有激情的语文课堂浮动着师生的情绪、灵气和悟性,并时时感受生命的绽放、闪光或激荡;我所追求的语文课堂,是师生交往心领神会、和谐融通的默契;是方法潜用得心应手、出神入化的机变。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五、追求打破一言堂,给学生开放的课堂。
打破“一言堂”,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格局。彻底否定教师“一教到底”的传统,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缺少异样的声音,“教学就是即席创作”。萨特说:“阅读是自由的梦!”一天的课堂更多的是学生小心翼翼的配合老师的谨慎,学生害怕越雷池一步,偶尔智慧的闪光也被老师忽略了。有的课堂很安静,可是现在的课堂多么需要让课堂“吵”声一片啊。“吵”声一片的语文课堂,没有热闹喧嚣的开场,有的完全是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师生智慧碰撞与交流的舞台,教学时给了学生自由与空间后,生成的信息并纷至沓来。课堂上学生灵性的视界,沉醉的心智都需要我们教师去启迪,去唤醒。教师唯有用自己智慧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课堂教学上智慧的火花成为燎原之势,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徜徉生命的诗意,展示生命的力量。
2013.5.6
第五篇:教学能手观摩听课心得体会
2017市级教学能手比赛观摩听课心得体会
关口中心学校:石承丽
2017年5月13日——5月14日,我有幸与各县区的同行相聚在三沈故里——汉阴城关一小,学习了十六节小学语文教学能手评选的整个过程,从说课答辩到课堂展示环节。短短的90分钟,让听课老师都见识了授课老师的扎实的基本功和灵活的教育机智,这些也让我有很大的收获。
现结合部分观摩课,谈谈自已一些肤浅的感受。
一、追求教学内容的优化,才能给学生短时高效的课堂。
效率是检验“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有效率才会使课堂教学有意义、有质量。增加课堂教学密度,从实际出发对教材大胆取舍,通过浓缩教材,确定明确的教学目的,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这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做到缩短课时,短时高效。
1、精心的预设促进短时高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已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因此,教师在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教材的精髓和难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以教材为平台,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传统“教教材”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侧重隐性知识的传授,着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力求“用教材教”。
2、用创新提问点拨激活课堂。
一节丰沛饱满的语文课堂,焕发着纯朴诗性的光华。教师有创意地点拨、机智幽默的旁逸、开合自如的迁移,能够不断砥砺学生的思维,进而把关键词句像钉子一样敲打到学生心中,让他们在语言文字的深嚼细品中,感受母语的魅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创新点拨就会出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情境,使点拨提问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导火线”。在候雪瑞老师讲授的《云南的歌会》中,教师抓住了学生对“云南歌会”不同形式理解,来体会这篇散文所折射出的作者的情感。
3、读写结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培养。
读、有助于让学生获得最要的人生营养;写,让营养成为社会贡献的重要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但是怎样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朱熹曾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其实模仿的实质就是在读与写中架起一座桥梁,连通读与写两种学习情境。语文教材中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就为学生提供了许许多多、方方面面的仿写资源。成菲老师在讲授《小石潭记》时,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时候,老师精心设计的读写结合,让学生思绪飞扬,在这样的读写训练中学生提高了语文素养。
二、追求教学语言生动多样,才能给予学生诗意的课堂。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催化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课堂语言是否清晰、准确、简练、生动,是否有艺术感染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每篇课文的感情色彩不同,或欢乐,或悲伤;或热爱,或憎恶;或抑扬,或低沉„„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有时像战鼓催征,雄兵开拔;有时如绵绵春雨,滋润心田;有时像江河奔流,一泻千里。
1、用引人入胜的导语拉开序幕。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教师以饱含感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情感,使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的驱动力,通过情感的渲染和语言的感染,使学生置身于愉悦的氛围中,就必定会对语文学习产生盎然的兴趣。尤其在候雪瑞在讲授时,铃声一响,老师用悠扬的饱含魅力的语言洞开学生的心扉,课堂中弥漫起与课文内容相通的融融的欢乐气息,使置身于其间的每一个人沉浸在“歌声飞扬”的美妙境界中。
2、用画龙点睛的结束语拉下帷幕
在学生思想情感受到感染后,还需要进一步加以深化升华,使其牢固地刻在记忆中。比如汪广平老师在《小石潭记》课堂尾声,对唐宋八大家的总结,可谓是精辟到位,成菲老师在“四字歌”中队唐宋八大家的总结更是妙趣横生。这样会使学生记忆犹新。
3、用出口成章的点评丰富课堂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瞬间组织语言,表现的老师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对于学生的表达老师总是出口成章的点评。课堂上教师的情与学生的心形成共鸣,学生自然入情入境地与文章产生碰撞,并不时闪现智慧的火花。
三、追求自如灵活的调控艺术,才能给学生自然融洽的课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作为主体必然要对课堂教学实施调控。
1、课前轻松活动,缓解紧张气氛。
在公开课之前,学生和老师都会有相应的紧张,而这种紧张的心理如果得不到缓解,可能课堂的生成就无从谈起了。
听音乐,欣赏图片,做小游戏,观看视频,语言交流,通过各种形式的小活动学生紧张的心情慢慢变得轻松起来。几位老师在讲课之前,让学生看图片,使得学生轻松,紧张的气氛消失在九霄云外。各位老师贴近学生生活的设置,很受学生欢迎,学生也渐渐融入课堂。
2、用幽默风趣的评价活跃课堂气氛。
成菲老师在讲授《小石潭记》时,老师故作神秘的表情,问学生:“你们知道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谁吗?”学生才的很起劲,可老师却很幽默的来一句“是你们呀!”让学生们紧张的心一下子轻松下来,此时老师又幽默的说:“我们8.3班的学生才是最聪明的!”话音刚落,学生们都笑了,与会的老师也笑了,会场内外充满了愉快的氛围。学生的表现也越来越好。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让生动优美的语言成为语文教学中超越时代具有永恒价值的应用软件。永远使学生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保持盎然的兴趣。追求精致的预设,才会给学生有精彩的生成。
3、尊重差异关爱无痕融洽课堂气氛。
课堂应该是真实的,它演绎的是学生成长的故事,即使是错误的,也有教学 的价值,也能折射出独特的美。一个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一不小心把文中的一个字读错了,学生都在窃窃私语,老师很自然的说,这位学生不经意间把自己的理解融到了课文里,你的理解很到位啊。听了老师的话语,学生很高兴。老师应该呵护学生的成长。课堂是瞬息万变的,学生生成的东西教师不一定能预设到。不管教师的备课预设的问题多么缜密,对于课堂可能出现的状况设想多么周密,动态的课堂都存在着无穷的变量,这就要靠教师具有很敏锐的教学机智,扎实的业务功底和自然笃定的教态,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即使是一闪即逝的火花,如果能抓住,并很好地利用这些自然生成的教学资源,重构教学,再生新的知识点,达到“浮想联翩”、“豁然开朗”的教学效果,实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课堂教学新境界!成菲老师授课时,让学生们举手回答问题,学生没有一个举手的,当时老师很机智,他看到一位女生想回答又不好意思举手,于是他幽默的说:“我觉得这位女生用眼神告诉我她要回答这个问题。”轻松的就化解了尴尬。
四、追求教师的课堂激情,才能给学生魅力四射的课堂
激情是一种激昂的感情,是一种冲动的感情,是一种炽热的感情。此次能手很多老师在课堂上都有其独特的教态,有的温文尔雅型的,是热情洋溢型的,有的幽默睿智,有的沉着稳重,有的则活泼好动,但是无论其教态如何,大多数教师对学生也应该存一份激情,它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表现,它也可以解释为一种对教学的热爱,对学生殷切的期望以及对教学的轻车熟驾。教师的激情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师生双方的情绪会相互感染,就像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有激情的教师一站到讲台上就先“声”夺人、激情澎湃、抑扬顿挫、幽默机智、精思巧问,学生也会因此而受到感染,情绪高涨、激情勃发、才思敏捷、语言流畅、行动迅速、感情投入。有激情的语文课堂浮动着师生的情绪、灵气和悟性,并时时感受生命的绽放、闪光或激荡;我所追求的语文课堂,是师生交往心领神会、和谐融通的默契;是方法潜用得心应手、出神入化的机变。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五、追求打破一言堂,给学生开放的课堂。
打破“一言堂”,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格局。彻底否定教师“一教到底”的传统,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缺少异样的声音,“教学就是即席创作”。萨特说:“阅读是自由的梦!”一天的课堂更多的是学生小心翼翼的配合老师的谨慎,学生害怕越雷池一步,偶尔智慧的闪光也被老师忽略了。有的课堂很安静,可是现在的课堂多么需要让课堂“吵”声一片啊。“吵”声一片的语文课堂,没有热闹喧嚣的开场,有的完全是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师生智慧碰撞与交流的舞台,教学时给了学生自由与空间后,生成的信息并纷至沓来。课堂上学生灵性的视界,沉醉的心智都需要我们教师去启迪,去唤醒。教师唯有用自己智慧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课堂教学上智慧的火花成为燎原之势,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徜徉生命的诗意,展示生命的力量。
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