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培训心得
家长培训心得
通过家长培训会的学习,我了解到了青春期。孩子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开始用自己的大脑去审视自我、他人及周围的世界,用批判怀疑的眼光看世界。他觉得自己长大了,是个大人了,希望家长把他当大人,给予尊重、平等,渴望独立、自由。孩子到了青春期,出现一些逆反行为,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现象。如何应对青春期的孩子,是对家长耐心、细心和观察力等多种心理素质的考验。
青少年步入青春期后,心理发育迅猛,主要体现在:
1、性意识骤然增长。由于生理上出现性发育加速,使得青少年对性知识特别感兴趣,对异性有强烈的交往欲望,性的好奇感和神秘感与日俱增。
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对问题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迅速,逐步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自我意识强而不稳。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能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常被一些矛盾所困扰,如独立欲望与缺乏独立能力的矛盾,自己心中的“成人感”与成人眼中的“孩子气”之间的矛盾等等。
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常常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暂的不安定状态,孤独、优伤、激动、喜悦、愤怒微妙地交织在一起,组成一个强烈、动摇和不协调的情感世界。
5、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富有理想,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对于竞争性、冒险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更是乐不知疲。
同时,青春期是性心理萌芽期,表现为开始比较注意自己形象,特别是异性同学对自己的评价,也尝试与异性交往,但是在交往过程中心理变得很复杂,一方面渴望接近对方,另一方面又很害怕别人发现,结果,交往过程神神秘秘,羞羞答答,反而显得别扭;一般情况下,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恋爱,只是彼此有共同的语言喜欢一起交流和彼此欣赏,但是,由于表现的别样成为同学们的谈资,一经同学的夸大处理便成为有色新闻,令当事人非常尴尬,就这样,由一起异性同学的交往而引发严重的心理负担,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为数不少。这就是青春期的苦恼„„
由于青少年“心理断乳期”的到来,打破了已往亲子之间关系的平静状态,青少年与父母间的矛盾明显地增多了。那么,父母应如何和子女一块共同度过这段“心理危机”呢?
倾听子女的心声,分析其感受和需求
当子女向你谈他感兴趣的问题时,要集中注意力听,不要似听非听,或者一面做事一面听,如果正在做十分紧急的事,不妨跟子女打个招呼,以便子女能谅解。即使一开始就不同意子女的意见,也要耐心听完,充分了解他们的看法,分析子女意见背后的感受和需求,并充分考虑,然后交换大人的看法。不要唠叨说教而不考虑子女的心理需要。
用尊重的语气而不是教训的语气和子女互动
尊重子女会使子女尊重自己,教训常常带来反感和对立,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因为教训、命令往往基于个人的主观意识过强,忽略孩子的感受,不留余地说出对孩子的评价,结果造成对方的不悦。这种方式,容易变成责备、命令的口吻,使对方抗拒、畏缩。如,“你怎么这么懒,还不快去做作业?!”“你究竟有没有照我的话去做!”“你”不可以这样做!(命令)“你”应该更加懂事。(训诫)“你”照我的话去做!(提供办法,命令)„„而应代之以尊重、商量、不带命令的语言。举一个简单例子,比如妈妈下班回家很累,想请孩子帮自己倒点水。如果说:“茜茜,给妈妈倒杯水!”这样说,孩子有时就会不情愿,甚至不耐烦。但换个方式,说,“茜茜,妈妈口有些渴了。”或者说,“茜茜,给妈妈倒杯水不?”情况可能就会得多。
尊重孩子的“隐私权”
中国的传统是对别人的隐私不大尊重,对小孩的隐私更不尊重。因此常常出现父母拆子女的信件,看子女的日记,监督孩子打电话等情况。这些情况有时会引起子女的情绪对立。父母应该用关心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
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可以放手让子女去做事情
对子女做的事不要每件都去指手划脚,许多事都可以放手让他去独立进行。父母要做的就是经常关心他们,给他们出主意,提供信息、资源。对需要干预的事应采取适度的形式,因为采取激烈的形式易于产生隔阂或加深隔阂。
对子女所做的事尽可能宽容,并保持冷静,避免做出过分的反应
青少年时期是容易犯错误的时期,要尽量指导孩子少犯错误,但不能要求不犯错误。如果要求过高,就容易反应过分。即使是一次偶然的过火行为,也容易在感情上留下长期的裂痕。在批评孩子时,要给对方解释的机会,鼓励对方能自己说出改进意见。或者父母帮着多想出几种解决办法来,和孩子一块分析每种方法的利弊,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
虽然中学生因为自我意识的觉醒而感到困惑、迷茫、反叛,然而这也是很必要的。青少年不经过这样一个痛苦的人生历程,是不足以充分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如果青少年较地完成自我意识的发展,就会把危机变成机遇,这一段时期反而会成为人生成长的里程碑,出现一次成长的飞跃!
桑新亚家长
第二篇:家长培训心得
一年级家长持证上岗培训心得
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作为家长,我们总会从孩子的日常习惯和学习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常常让我们感到束手无策。如何能够更加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近期举办的第四期“一年级家长持证上岗培训”的课堂上,校长就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先进的教育方法——《儿童技能教养法》,该方法的核心理念是让家长将孩子存在的问题转化为技能的学习,进而对孩子进行技能教养训练,帮助孩子摆脱不良习惯,建立起亲密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技能教养法通过十五个环环相扣的步骤,引导父母走出负面问题的陷阱,轻松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暂时欠缺的技能,让家长的心态更平和、眼界更开放,也帮助孩子们撕掉问题(包括行为、睡眠、饮食等问题)的标签,重新找回自信,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校长通过结合现实中常见的案例,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儿童技能教养法的实施步骤。其中,“平等沟通法”、“目标制定法”、“游戏技能法”、“偶像激励法”让我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也让作为家长的我们不禁陷入反思:过去的我们总是在强化孩子的缺点,而不是帮助他们学习解决之道,因此引发了孩子强烈的对抗情绪,导致屡教不改的结果。而儿童技能教养法告诉我们,每次孩子遇到问题时,往往是因为缺乏某种技能,要解决困扰孩子的问题,最好的方法不是指责和批评,而是让他学会这种技能,从而成长为能够面对困难,独自解决问题的人。
带着这次学习的收获,我决定亲自做出尝试,针对女儿用餐前不爱洗手的问题,采用儿童技能教养法进行训练。首先我和女儿进行了一次轻松的对话,对话的内容围绕着“餐前洗手讲卫生”这个主题,为女儿制定了一个为期一周的学习计划:每次女儿忘记洗手,我就会用卡通人物“大白”来提醒她,而只要她能够不经提醒,自己主动去洗手,我就会在计划执行表上为她贴上一颗星星。爸爸和阿姨既是她的监督者也是她的支持者,一周结束后,如果她获得的星星超过五颗以上,我们就会集体为她庆祝,并奖励她一份儿最喜欢的芒果蛋糕。计划开始执行的第一天,女儿因为对游戏的新鲜感和好胜心,在用餐前非常主动地去洗了手,顺利获得了一颗星星,第二天和第三天也如愿取得了星星,爸爸和阿姨及时地给予了她鼓励。可是到第四天的时候她却因为作业完成得较晚,忘记了洗手,我一改往日喜欢斥责的习惯,连续喊了两声“大白”,没想到女儿像被唤醒了一样,立刻跑进洗手间洗手,再也不像以前那般不情愿了。不过我们还是按照之前的约定取消了她当天的星星。计划执行到第五天和第六天的时候,饭前洗手已经不再是一个影响我们情绪的大问题了,女儿已经完全把它当做是一件自己该做的事情,自觉主动地去完成了。而我们也兑现了承诺,为她买来了芒果蛋糕庆祝,女儿和我都为成功地完成这次学习计划感到无比开心。
通过这次儿童技能教养法的亲身实践,我才真正意识到,平时我们眼中孩子的问题,其实只不过是孩子缺少解决问题的技能罢了,与其被孩子的问题困扰而不断地责备孩子“无能”,不如和孩子一起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孩子将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视为乐趣的时候,孩子就没有问题了,因为问题越多办法也就越多。孩子在学习解决问题技能的过程中,充满自信和快乐,不就是我们所希望的“快乐学习、幸福成长”吗?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缺少家长的陪伴和适时的指引,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孩子的努力和取得的点滴成功,并给予鼓励和肯定,孩子也会终将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越成长,越美好!
第三篇:家长培训心得(范文)
家长培训心得
首先对北关小学举办家长培训表示感谢,想家长所想,急家长所急,是学校为家长做的一件实事,使我们在家庭教育上能够有所借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教师有的时候教得好自己的学生却教不好自己的子女是常有的事。平时我也很重视家庭教育,通过这次培训听课从中得出以下体会。
一、只有在教孩子学会独立的基础上才能让他学会创新。
当今中国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让孩子学会创新就必须先让孩子学会独立,这一点对于我们现在还相对封闭的传统教育来说尤为重要。我看过一篇关于中国和德国家庭教育比较的文章,德国人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我们带孩子走路时,往往不自觉地牵着孩子的手或把孩子放在自行车车座上,而在德国却很少看到这样的现象。家长总是让孩子自己走,或者骑着小自行车跟着,孩子摔倒了也从来不扶;孩子都有单独的房间,自己整理、安排;在日常语言交流上,他们总是以征询式、开放式的语言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自主决定。正是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养成了独立的意识和自主的习惯,这种独立的意识和自主的习惯也使孩子更加乐意主动地去学习,去进一步创新。而非独立性的教育则使孩子经常处于等待、顺从、依附的状态,形成消极被动的心理,这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二、要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从而学会主动学习。
现代人才观不是以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而是以一个人学习新知识能力的大小作为人才衡量标准的。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我们的孩子学会适应,学会主动学习,学会创新。但现行的学校教育往往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这恰恰束缚了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对于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对学习新知识产生畏惧心理。虽然现在我们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做父母的首先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比如不要太在乎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更不要以他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并支持他鼓励他大胆尝试新事物,让他感觉到学习是快乐的,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
三、学会做人是根本,一专多能和学好外语也很重要。
要学会做人。要教育孩子品行端正,比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知恩图报等。无论哪个年代,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年轻的父母往往工作繁忙,要面对激烈的竞争,但最好能坚持自己带孩子,以便与孩子建立感情,加强对孩子的教育。要一专多能。在竞争的社会,多种能力的培养肯定是需要的,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专长的培养。拥有一技之长,这是竞争社会个人生存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学好外语。新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意味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谁掌握语言越丰富熟练,谁就能够在国际交流中畅通无阻。
四、自信心、合作精神、竞争能力、耐挫折能力是新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未来社会充满竞争与挑战,要让孩子在新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父母要着重对孩子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1、树立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支柱,然而目前独生子女的状况却令人担忧:许多孩子在家庭的呵护中变得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凡事都想让父母代劳,如果要让他自己做,“我不行”三个字就脱口而出。这种对自己缺乏自信的孩子,怎么能担负起新世纪的重任?孩子“行”与“不行”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培养的结果。据有关调查中发现,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法直接影响着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改变
“我不行”的不良心态,经常向孩子发出“你一定能做好”的正面信息,使孩子逐渐形成“我一定能行”的良好心态,同时多给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孩子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2、学会合作。要学会合作,首先就要学会与人交往。父母不仅要平等地对待孩子,使孩子与成人友好共处,还要大胆地把孩子放出去,或者热心地把小伙伴请进来,鼓励孩子到群体中去交往、游戏,帮助孩子学会发现同伴的优点,从而逐渐形成接纳、合作的意识和能力。3、学会公平竞争。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父母应提供给孩子公平竞争的机会,让孩子意识到要把成功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社会是在竞争中求得进步和发展的,用物质或地位撑起的保护伞保护不了孩子的一生。4、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成功人士都具有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些都需要从小培养。
五、良好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是“学习社会”必需的生存智慧。现在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未来社会必将是一个学习的社会,人们不会再抱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念头终生从事某一个职业,更不可能只要学会一种知识或技能就能享用一辈子。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要人们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也是21世纪必需的生存能力。对于幼儿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进取心等等,这些良好的心理能力不是简单地靠书本学习就可以获得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加以培养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要特别注意对孩子的评价,要明确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是知识越多越聪明,真正的智慧应该是对知识的运用和创造。举个例子说:一个会背20首古诗的孩子不一定就比会背10首的更聪明,而可能要看谁会编儿歌,谁编得更好。还有,现在的家长往往忽略生活中自然存在的教育契机而刻意去追求书本上的教育内容,这事实上是走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其实,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家长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契机对孩子进行时自然的引导和教育。
六、语言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真实、开放的教育非常重要。
面对新世纪,培养孩子的竞争能力合作能力等等固然十分重要,但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因为人是在交流中成长的,今天我们处于信息时代,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交流,通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可以快捷方便地利用和处理信息。同时,语言本身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还有利于情绪的疏导和个性的健康发展,这对于孩子将来参与竞争是非常重要的。过去我们的文化传统往往强调人去做,而不鼓励人去说,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也总是大人说,孩子听,孩子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愿望。而我们要对孩子讲民主讲尊重,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给孩子说的权利,培养孩子说的欲望。
另外,我认为不管我们的教育理想是什么,真实、开放的教育非常重要。家长不必刻意地去为孩子创设不符合生活真实和现实发展的教育环境,而要从现实出发来引导孩子,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现实,全方位地经受各种情感体验,无论是快乐、自信、希望还是失望、痛苦、拒绝,都要让孩子真实地去体验,开放地去经历。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适应能力去勇敢地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竞争。家长郭镇毛巧玲
学生六年级四班郭娇娇
第四篇:家长培训心得
城东小学家长培训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城东小学为我们家长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特聘请儿童教育专家为我们进行知识讲座。听了讲座后,我进一步认识到家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因此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现就本人听课后的一点体会略表如下:
一:要言传身教,注重个人修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响着他,正如同“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我们做家长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很可能就是一个失败的复制品。
二:要讲究方法:
教育孩子是一门大的学问,我们家长最为头疼的问题就是不知怎样才能正确高效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听了家长学校的培训后,我的教子方法有所改进,比先前更注重技巧性和科学性。譬如,孩子犯错不再是一味的责骂,而是学会心平气和的与之沟通,分析对错,再予以适当的批评和鼓励,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主动的改正。又譬如,以前常以工作忙为由,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觉得只要让他吃好穿好就行。听了家长学校的培训后,我明白了,孩子即使再小,也有他自己的思想,并且特别希望大人们尊重他们的想法,所以我们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一当发现有不好的行为习惯或思想观点及时予以改正,有好的就多支持与鼓励,让孩子的身心更健康的成长。
总之,教育好孩子是学校和我们家长共同的心愿与最终目标。虽然,目前对孩子的教育仍在探索中,但我坚信,在学校老师的带领及指导下,在我们家长不懈的努力下,我们的孩子将更健康茁壮的成长。在此,我衷心感谢城东小学对学生的重视、关心和爱护,也期待下期的家长培训班越办越好!
一﹙1﹚班学员:聂海燕
第五篇:家长培训心得
家长培训心得
我通过参加这次学校组织的家长会,也就是家长培训,从而体会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特别是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们。从这次的培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
1、勿对孩子控制过严:作为家长,当然不能为孩子不加管教,听之任之,但是控制过严又可能压制儿童天真、烂漫的童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作用。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只有从小能享受选择权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自在。
2、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时时可能遭到孤独的煎熬,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不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特别是同龄朋友。本身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适宜多交一些开朗、乐观的朋友。
3、教会孩子与人融洽相处:和他人融洽相处者的内心世界较为光明美好。父母不妨带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和不同类型的人融洽相处。当然,孩子首先得学会跟父母和兄弟姐妹以及亲戚融洽相处。此外,家长应自己与他人相处融洽,做到热情、真诚待人,不势利卑下,不在背后随意议论别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4、物质生活避免奢华:物质生活的奢华会使得孩子产生贪得无厌的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获得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根本原因。相反,那么过着简单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就会玩得十分高兴。
5、让孩子爱好广泛: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就很难保持长久的快乐感觉。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一旦晚上没有合适的节目时,就会郁郁寡欢。相反,如果孩子不看成电视时爱读书、看报和做游戏,同样可乐在其中。
6、引导孩子学会摆脱困境:即便是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也不可能永远快乐。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时就注意,培养他们应付困境、逆境的能力。要是孩子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还可以教会孩子学习忍耐,或在逆境降临之时寻求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游戏、聊天等。
7、拥有适度的自信: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是息息相关的。对一个智力或能力有限而充满自卑的孩子,家长务必发现其长处发扬光大,并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来自家长的亲友的正面肯定无疑是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的前提条件。
希望家校合一,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李思颖的家长